Ⅰ 为什么说盐在古代是重要的战略资源
盐在古代是重要的战争资源,因为盐是人类必需品,是保证军队战斗力的重要物资,同时也是国家赋税的重要来源,所以在古代盐是重要的战争资源。
古时候生产力低下 有两个行业是关系国家命脉的:铸币和盐 财权的重要性自不必多说 盐是生活必须品(白毛女听过没?人可以不吃糖酱醋 但绝不能不吃盐) 而当时的盐产地就那么凤毛麟角的几个 产盐的工艺又为少数人掌握 历史上有的腐败的盐运大臣尚且富可敌国 如果让私人垄断了那岂不是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超级大“托拉斯”! 盐税同时也是当时重要的财政收入 除非不想统治国家了 否则必须把盐纳为国家统治经济 就好象今天的石油对国家的重要性一样 当时的盐甚至要超过今天石油的地位 是重中之重的“经济命脉”
Ⅱ 盐在古代是否是重要的战略资源,这是为何呢
我认为盐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战略物资。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盐是一种非常常见而且不用太大费周章可而易举就可以得到的物品,用于日常炒菜调料。盐主要生产于各国的沿海地区,在海水里提取出来,主要利用太阳照射蒸发海水,提取白色晶状物体,但是还要经过加碘才可食用,这就是我们平时食用的盐。
盐对我们身体系统所起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电视剧海上牧云里,有一个镜头就说到,食用盐可以补充力气,可以去和敌人打战,他们把盐叫做盐巴,可想而知,没有盐的战略,就相当于失去了捆绑点的气球,随风摆布。
Ⅲ 为什么盐是古代最重要的战略资源
小小的盐看上去平淡无奇,但在古代却曾是决定国家的生死和富强的关键。盐对农业社会的价值并不亚于石油对工业社会的价值。
盐相当于古代冰箱
作为现代人,你可能只看到日常做饭时用盐做调味剂,其实盐对古代老百姓的意义更像冰箱对现代人的意义。
盐是保存菜、肉、鱼、奶的最重要的防腐原料,因为这些食物容易腐烂变质,不像谷类一样可以长期保存。但如果用盐腌成咸菜(酸菜)、火腿、咸鱼、奶酪制品 ,就可以 保存数月甚至数年。古代的农民经常需要拿粮食去交 换盐,来制作腌制食品。
腌制食品除了老百姓长期自用,但更重要的是有了盐,商人就能够实现 远距离的食品贸易,这相当于古代版的冷链物流。
吃饭缺了盐就像汽车没了油
自从1万多年前人类发明农业后,人们的生活方式从狩猎逐渐转变为农耕,粮食中缺少盐,人不能再像以前一样通过动物来补充盐,转变为寻找含盐的矿物质。
而通过在食物中加盐,每天摄入少量盐是最自然的方式,所以大部分食品消费中又都伴随着盐的消费。
在古代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里,一个人要满足温饱需求,大部分可以靠自己来解决,但唯独盐很难靠自己解决,必须依赖外来的商人供应。
商人通过盐的交换把大量孤立的社会系统建立起了相互连接,作为连接者的商人也自然获得了信息方面的优势,站在信息制高点上,商人能够发现系统之间可以套利的各种机会,而商人进一步的逐利行为又扩大了交换的种类和地理范围。
盐促进贸易系统的建立
古代内陆的人吃不到海鱼,但是做成咸鱼就可以运往内陆。农业地区的人吃不到北方草原的奶制品,但是用盐可以加工成奶酪运往南方。中原腹地的人也可以把牛肉晒成咸牛肉干运往四方。
商人的远距离贸易运输过程无意间构建了复杂的物流和数据交换网络,商人、货物和信息就是网络里传送的报文。
千万不要小看这一点,贸易交换网络可以极大促进工商业的繁荣。而工商业对社会进步的推动力要远远强于单纯的农业经济。因为贸易不仅可以创造大量财富,更重要的是可以全面激发社会活力,促进思想的交流、物种的交换、商业的创新、制度的创新和科学技术的创新,实现国家系统的全面升级。
在历史上,从丝绸之路、香料贸易、大航海时代、到现在的改革开放和全球化,无一例外都激发了社会的大幅度的进步。
盛产盐相当于盛产石油
粮、盐、布、铁、畜是古代贸易的主体。盐是第二大宗的商品,所以在古代,盛产鱼盐的地方就非常适合发展工商业贸易,这些地区在经济上也远比单纯的农业地区发达。
周武王平定商纣后就把原来东夷族所属的营丘(今山东淄博高青, 陈庄西周遗址)封给姜子牙,“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 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 齐为大国。”《史记•齐太公世家》。
周武王对功臣太大方了,相当于把波斯湾给了姜子牙。当然东夷族做了几千年的高富帅,一直不太服管,需要让老姜整治一下他们。
不过营丘当时多是盐碱地,不适合农作物生长,因此人口不多。姜子牙到齐后,鼓励纺织等手工业,大力发展鱼盐等自由贸易,齐国的商品很快行销天下,而开明宽松的环境吸引了各国人才和商贾云集齐国。《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太公望封于营丘,地泻卤,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渔盐,则人物归之,繈全而辐凑。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焉。”
借助鱼盐之利,借助于古济水这条黄金水道(见上图),齐国人建立起大范围的贸易系统,向外出口鱼盐、布匹,从中原腹地进口大量粮食、物产,而齐国都城临淄也因为贸易,崛起为东方第一大都市。《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晏婴曾对楚王说:“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接踵而在。”春秋中期齐桓公时,临淄人口达到20万人,战国中期达到35万人,到了汉武帝则达到50万人。临淄就是当时像大上海这样的超级都市。
战国时苏秦曾经估算,不要说整个齐国,就是仅仅靠临淄城的7万户,每户出3个男丁,就可以组成21万大军。《战国策•齐策一》中苏秦对齐宣王说:“临淄之中七万户,臣窃度之,下户三男子,三七二十一万”。
盐是政府用来控制社会的控制回路
古代社会人们消费支出中食品支出比重最大,粮食也是古代贸易系统中最大宗的商品,而盐流总是和粮食流形影相伴。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只要控制了盐流,就可以控制了农业贸易。
在系统控制中,我们可以用小电流的控制回路去控制、调节大电流的主回路。
在经济系统中,盐和汽油也可以充当控制回路的角色,以小博大,来控制更大的经济系统。
以汽油为例,工业、运输业离不开汽油的消耗。通过控制燃油价格,例如给汽油加价就可以向所有交通工具征收燃油税或养路费。政府再靠养路费来运营、维护整个交通道路系统的正常运行。
盐的生产非常集中,便于垄断管理,只要控制了盐的供应和价格,就可以向所有消费者征收食品消费税。中国古代的历朝历代都非常倚重于盐税,是政府收入中最大的来源之一。
盐是代价最低的征税手段
政府可以跑到1000个老百姓家里每户征收1元税,也可以从1个盐商身上征收1000元税,虽然征税总额一样,但征税成本却有天壤之别。前者需要维护多大规模的公务员队伍?每个公务员需要跑多少路才能征到税?
而且每个人的盐消耗量少,即使涨价涨一倍,人们对价格也不敏感。最重要的是盐税可以隐藏在很多商品背后,绝大多数人不会意识到自己买的一只咸鱼里面,政府已经通过盐进行了征税。通过这种隐形的征税手段,盐还起到现代发票的作用!
征盐税既不需要花钱圈养庞大的征税公务员队伍,也不会因为征税引发官民矛盾,真是最佳的征税手段。《管子•国蓄》:“民予则喜,夺则怒,民情皆然。先王知其然,故见予之形,不见夺之理。”
通过盐向全天下征税
公元前685年,管仲将盐铁从私有转变为国有,实行盐铁专卖制度,开辟了税收之外的另一个庞大财政来源。《史记•齐太公世家》“桓公既得管仲,与鲍叔、隰朋、高傒修齐国政,连五家之兵, 设轻重鱼盐之利,以赡贫穷,禄贤能,齐人皆说。”
而齐桓公则通过砍柴煮盐,再借助于齐国商人在各诸侯国建立的庞大贸易网,实现了 全天下人向齐国交税。《管子•地数》“君伐菹薪煮泲水以籍于天下”。
现在来看,管仲就是国企之父,盐铁专卖央企就是齐国共和国长子啊!
盐是强国之本
春秋时代的齐国第一个实现经济的转型,发奋图强,国运蒸蒸日上。拥有充足财政收入的齐桓公,可以投入巨资用于扩军备战,不仅修建巨防和齐长城(比秦长城早400年),而且大量对外用兵。
无论古代还是现代,没有庞大的后勤系统做支撑,是根本没法打仗的。《孙子兵法》说“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 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 七十万家”。
如果没有足够的财政收入,对外用兵会引发经济崩溃、民怨沸腾,简直就是亡国之举。但齐国不仅没有经济崩溃,而且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代第一个霸主。
没有盐带来的贸易系统提供财政支持,齐桓公哪有钱去组织多国维和部队、哪有钱年年开诸侯峰会、怎么维护周天下太平、又如何建立春秋国际新秩序呢?
春秋战国时代,又有多少国家因为没有这样的系统支持,惨遭齐国蹂躏,遭遇亡国之灾呢?
有了齐国的成功案例,诸国纷纷效仿。同样靠海的吴国也学去了,《汉书》:“吴煮东海之水为盐,以致富,国用饶足。”西汉吴王刘濞继续在淮南煮盐,富可敌国,但是后来因为造反(七国之乱)被汉景帝剿灭。
正是因为中国古代政府掌控了盐,才有财力来维持一个庞大的中央集权的帝国系统。 不过同样因为有了丰厚的盐税,所以即使没有海外贸易的关税收入,国家也能维持正常运营,这也为明、清两代的闭关锁国政策提供了支撑。
结论
从个人层次,盐是生理必须品
从家庭层次,盐是古代老百姓冰箱
从企业层次,盐促进古代贸易网络建设
从产业层次,盐促进制度、科技不断升级
从国家层次,盐帮助古代政府低成本的征税
从国际层次,盐是古代强国、称霸的坚实保障
盐还可以充当实物货币
因为盐便于保存和携带,而每个人生活又离不开盐,所以盐在很多地区被当作实物货币使用,古罗马有一个时期以食盐为士兵的报酬。
虽然古代各地政府不赋予其法偿性,盐不是法定货币,但是古人一点儿也不担心自己的盐卖不出去,因为盐在任何地方都可以交换。
Ⅳ 地球上的盐是怎么形成的
盐,来自于陆地的岩石和土壤,在46亿年前,地球刚刚诞生,此时的海水却是淡的,但是在岩石和土壤中却含有着大量的盐分。后来因为地壳经过了强烈的运动,火山喷发,形成了大量的水蒸气,于是就不断下雨。盐在水里会溶解,溶解在水里的盐被雨水冲刷到了河里,然后跟着河水慢慢地流入海里。
Ⅳ 中国盐的主要来源
我国食盐的产地分布很广,从东北到海南、台湾,从新疆、青海、川藏到内蒙,出产着种类繁多的盐:海盐、井盐、岩盐、池盐等。其中辽宁、山东、两淮、长芦各盐场盛产海盐,自古闻名。井盐则以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四川自贡市的自流井最为有名,岩盐产于四川、云南、湖北、湖南、新疆、青海等地。在陕西、山西、甘肃、青海、新疆、内蒙古、黑龙江等地有很多咸水湖,盛产池盐,其中最大的是柴达木盆地的察尔汗盐池,据统计,仅这一盐池开采出来的池盐,足够我国十二亿人口食用四千多年。其他如青海茶卡盐池、甘肃吉兰泰盐池、山西解池都是着名的池盐产地。
Ⅵ 食盐在古代战争中为什么是重要的资源
盐既是人们膳食中的调味品,也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它的作用有:咸味是食物中最基本的味道,而膳食中咸味的来源是盐。钠离子可以提供最纯正的咸味,而氯离子为助味剂。盐的咸味能刺激人的味觉,增加口腔唾液分泌,从而增强食欲和提高食物消化率。
而且在古代,制取食盐很复杂,也缺乏这种资源,所以,才成为最重要的资源。
Ⅶ 为什么盐在古代是重要的战争资源
盐在过去是生活必须品,而且分布不均,不是哪里都能生产。所以珍贵。而且很多时候因为盐,古代人还玩起了现在人玩的经济战。
食盐这种东西绝对应该统一管理,秩序一点也乱不得。否则私盐泛滥的话,对人们的健康损害是相当大的。人们都知道,食盐是要加碘的,如果长期食用无碘的盐会引起智力低下和甲状腺肿大等症,会影响整个民族的人口质量。所以马虎不得。
中国古代王朝对食盐的课税或专卖。盐课是中国历代王朝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规定了严格的禁私法令。
Ⅷ 食盐是自然资源吗为什么
食盐是自然资源,因为食盐产于自然界的湖井或海域,是天然的产物为人类挖掘,所以是自然资源。
Ⅸ 为什么盐在古代这么重要,可以跟现在的石油相媲美
人不可一日无盐,盐在人民生活中的不可或缺。所以它在古代国家经济中占有的重要地位。因为古代海洋离人们的生活地过远,不易取得。初期盐的制作,直接安炉灶架铁锅燃火煮,没有提纯的方法。安炉灶架铁锅燃火煮这种原始的煮盐费工时,耗燃料,产量少,盐价贵。于是,从盐一诞生起,王室就立有盐法。
Ⅹ 盐是什么资源
井盐(矿物盐)是不可再生资源,海盐是可再生资源。海盐是不断通过水循环和生物界的食物链循环来实现可再生过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