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秘书如何合理开发领导影响力资源
1. 秘书职能环境的内涵是什么?
答:秘书职能环境是指秘书发挥职能作用的环境。它是秘书职能活动的基础。
其内涵十分深广,包括秘书所在组织的外部环境、秘书所在组织的内部环境和秘书机构的内部环境。
外部环境包含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大境,又包含行业系统环境、地区环境等小环境。
内部环境是指秘书所在组织内部影响秘书职能活动的各种条件和因素的总和。
秘书机构的内部环境包括秘书机构的办公设备和办公条件、人员构成与分工情况、管理制度、人际关系以及秘书机构内部的精神、凝聚力等要素。
2. 秘书职能环境的作用有哪些?
答:秘书职能环境对秘书工作具有规定作用、导向作用和激发作用
规定作用:第一,从社会环境决定了秘书工作与秘书职业的存在
第二,从行业来看,行业环境决定了秘书工作特定的辅助对象、工作内容及运作方式,以及对秘书素养的不同要求。
第三,不同层次的组织环境决定了秘书工作的不同运作方式与工作任务的深度、广度;
第四,不同的岗位环境决定了秘书工作的不同服务对象和工作目标。
导向作用:不同的职能环境有不同的组织目标和领导工作目标,且在发展变化中。秘书工作必须适应职能环境的需要,遵从组织目标和领导工作目标,并且顺应职能环境变化发展的趋势。
激发作用:人们从事社会工作的动力来自于社会组织对其需要的满足。秘书职能环境能具体地满足秘书的需要。因此,秘书职能环境对秘书工作具有激发性。
3.秘书如何适应职能环境?
答:秘书适应职能环境要从适应职能环境特点、满足职能环境需求、顺应职能环境发展和开发职能环境资源几个方面着手。
适应职能环境特点:
一要适应国际国内的宏观社会环境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二要适应所在组织的行业环境特点。
三要适应所在组织的内部环境特点。
四要适应秘书机构的内部环境特点。
五要适应具体秘书工作岗位的环境特点。
满足职能环境需求:
首先,秘书要满足领导工作的需求。
其次,秘书要满足组织日常办公事务的需求。
顺应职能环境发展:
在适应职能环境特征、满足职能环境需要的实践过程中,存在着顺应职能环境发展趋势的问题。
开发职能环境资源:
第一,合理开发领导机构及领导人的影响力资源。
第二,注重开发职能环境中的信息资源。
第三,注重从协调各方面关系中开发职能环境中的能量整合资源。
4.论述秘书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准则。
答:秘书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要遵循以下准则:
第一,尊重。秘书一定要尊重人际交往中的所有对象。尊重别人,才能够得到别人的尊重。秘书要正确运用尊重原则,在尊重别人的意见和要求时又不轻易放弃自己的原则和看法;不强人所难,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
第二,礼貌。礼貌准则要求秘书在与领导、同事和客人交往时,服装整洁,表情自然,举止文雅,用语得体。在各种交际场合自觉注重和严格遵守各种礼仪礼节。
第三,诚实守信。诚实,一要态度诚恳,不虚伪,不做作;二是要讲真话。守信,也就是讲信用。人际交往中,秘书一定要注意守信,言行一致。言而无信,往往被视为品质不好的表现,是秘书处理人际关系的大忌。
第四,平等待人。平等待人是秘书建立和处理人际关系的前提条件。具体来说,在公务接待活动中注意地位对等、同级接待;在待人态度上要一视同仁、热情周到;在处理物质关系时要注意等价交换。
5.简述秘书与领导的多维关系。
答:秘书与领导的多维关系主要包括工作上的主辅关系、角色上的从属关系、组织上的上下级关系、事业上的同志关系和人格上的平等关系。
主辅关系:秘书作为领导的助手,最重要的是为领导的管理工作提供全面服务。这种职责主要体现在辅助领导处理一些日常事务性工作方面.
从属关系:从职业特点看,没有领导就没有秘书,离开了领导,秘书这一角色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依据。从秘书所处的社会地位看,秘书角色从属于领导角色。
秘书与领导具有一种组织上的上下级关系。这种关系决定了秘书在工作中必须接受领导者的指挥,尊重组织上赋予领导者的权力 。
秘书与领导虽然职责分工不同、地位不同,但都是为了国家和人民的事业而工作的,是目标一致的同志关系。
秘书与领导都是国家的公民,在法律面前是平等的,没有贵贱之分。因此,秘书与领导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
6.论述秘书处理与领导关系的方法。
答:秘书处理与领导关系的方法主要有:第一,了解领导,有的放矢;第二,尊重领导,维护权威;第三,正确领会和贯彻意图;第四,加强沟通,联络感情。
了解领导,有的放矢:
1.了解领导的工作思路
2.了解领导的工作习惯与工作方法
3.了解领导的个性
尊重领导,维护权威:
领导应当是组织的权威,这与他们的地位、职权相称。权威能产生群体凝聚力,从而促进指挥的实施。秘书应当尊重领导,全力维护领导的权威。
正确领会和贯彻意图
领导意图是指领导、领导集体在指导其社会组织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所提出的意见和企图,是领导工作思想的具体体现。秘书要围绕领导意图进行工作,正确领会、贯彻、执行领导意图,这是秘书处理好与领导关系的基本出发点。
加强沟通,联络感情:
首先,秘书要保持同领导思想认识、价值观念上的一致
其次,秘书还要通过培养和发展自己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找到与领导的一致性或相似性,与领导产生共鸣。
7.秘书如何处理与同事的关系?
答:秘书处理好与同事的关系必须做到:
第一,尊重同事
尊重对方是秘书处理好同事关系的基础。秘书作为领导信任的助手,消息灵通,人际关系广,比起办公室其他同事地位要高。为此,要防止傲慢、优越感。当秘书向同事传达领导指令时,要注意态度和语气,不能以“二首长”自居。
秘书对同事的尊重可表现在多方面,如对同事的思想、观念、态度、需求有较强的认识,敏锐地洞察别人的真正需求和真实动机,使别人感到自己善解人意。又如尊重同事的隐私也是尊重同事的一个方面。
第二,关心同事
秘书必须认识到,工作要顺利进行并取得成果,领导的信赖固然重要,但同事的支持和合作也必不可少。秘书要取得同事的支持和合作,就应该主动地、真诚地关心同事。工作上应多体谅同事的难处,尽力给予帮助。还应关心同事的生活,多与同事接触,增加了解,消除隔阂,促进友好关系的形成。
第三,宽容随和
办公室同事年龄、性别、学识、专长、能力、性格各异,导致一方面同事之间通过相互合作,取长补短,可发挥群体智慧和力量,做好工作;另一方面,同事之间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分歧在所难免。对此,秘书要宽容,在工作中要耐心倾听同事的意见,采纳正确意见,对不妥的意见应以诚恳的态度与同事商讨,争取使同事接受自己的观点。同事一时不理解,要允许其保留意见,不应该把自己的见解强加于人。这样有助于相互之间形成平等、融洽的关系。
第四,乐于助人
秘书应当做到乐于助人,平时要与同事互通信息,关注同事的工作进展,必要时热情相助。在领导面前要多讲同事的优点、长处,避免议论同事的缺点。当同事与领导或他人发生矛盾时,尽力帮忙疏通化解,不应袖手旁观。秘书还要多关注同事的工作条件和福利,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建议,以改善大家的工作条件和提高大家福利待遇。
⑵ 职场上如何用资源和领导交换职务
在职场中打拼一定要打起十二分的谨慎和小心,职场如战场这句话并不是没有道理的,该说的话不该说的话,你都要斟酌之后才可能开口。比如说你想调换岗位的时候,就要和领导好好聊一聊,至于如何说,这篇指南会给你一个不错的建议。
操作方法
01
表明你的能力
你要是想让领导给你换工作岗位,你就要先让领导知道,你会在那个工作岗位上为老板创造更多财富和利益的,只有这样,老板才会心动的。
02
必须说出让领导承认的理由
如果你说,你换工作岗位是因为看现在的工作岗位的某个人不顺眼,那么领导肯定不会同意你换岗位的。所以说你要找一个能够让领导理解、相信且能够接受的理由才可以。
03
私下“友好”交流
如果你在公司公开的和领导提出换工作岗位的事情,十有八九可能被同意的,公司有公司的规定,岂容你随意更换岗位?领导会反感你的。所以说,最好是私下和领导交流此事。
04
真诚一些
虽然在职场中很多时候需要耍手段,但是对领导来说,自己员工的那些手段,他可能根本就不屑一顾,所以说,不要和领导撒谎玩套路,领导会觉得你在侮辱他的智商,直接真诚一些就可以。
⑶ 如何强化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理念
这里的主体责任,就是指党委要对制定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承担主要的责任。过去,人们更多的认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是纪委职责,特别是少数“一把手”缺乏主体责任意识,致使党风廉政责任制流于形式,导致腐败易发多发,严重影响党的形象和声誉。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的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方面党委和纪委的职责,如何在基层来加以落实,对深化反腐倡廉建设显得十分重要。
负责必明责。要采取多种手段,明确“两个责任”的具体内容和范围,尤其是要提高责任主体的意识,只有认识到位,才能有抓这项工作的自觉性,才能对自己所管辖范围的党风廉政建设敢抓敢管,认真负责。主体责任意味着党委既是领导主体、落实主体、工作主体,也是承担责任主体,各级党委(党组)必须树立“不抓党风廉政建设就是严重失职”的观念,强化主体意识,把管事与管人、抓经济建设与抓党风廉政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负起全面责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主要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必须对本部门、本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负起领导责任,切实解决好不想抓、不会抓、不敢抓的问题,坚持把责任落实到工作的各个环节上。班子成员要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对分管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负起领导责任,注重抓早、抓小、抓苗头,一级抓一级,切实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落实到位。纪检监察机关要明确监督责任的范围,按照“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要求,聚焦中心任务 往“监督执纪问责”上转,理清思路,抓好主业,把不该管的交还给主责部门,把该管的切实管好,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
履责必尽责。重点是落实“五抓”。一要抓导向,选好用好干部。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导向,探索建立科学的育人选人用人的机制,让“好人主义”、“三拍”干部、投机钻营没有市场,使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得到重用。二要抓重点,纠正损害群众利益行为。重点聚焦“四风”抓整改。对“四风”问题建立整改台账和盘点销号制度,解决一个销掉一个;聚焦“八项规定”抓落实。紧盯时间节点,从细节入手,从具体问题抓起,从拒绝节礼腐败到约束舌尖上的浪费,不留死角,抓好落实“八项规定”的责任追究。三要抓源头,强化权力运行监督。强化党风廉政教育与力规范运行,加强对“一把手”的权力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厘清职责,做到干部的日常监督不缺位。四要抓改革,支持纪检监察机关查处违纪违法问题。支持纪委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确保纪委的职能回归到监督、检查、问责的本位上。五要抓表率,发挥领导干部和班子带头作用。要求别人做到的,领导干部要带头做到;要求别的单位和部门不做的,领导班子带头不做。完善民主集中制、密切联系群众、深入调查研究、公道正派的选人用人、落实八项规定等具体的制度规定,形成规范权力运行的长效机制。
有责必查责。加强检查考核是落实责任制的有效手段,也是督促责任主体落实责任制的重要方法。为强化检查考核的有效性,要对考核的标准、程序进行严格的规范,完善和细化考核制度。在方法上,坚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把责任主体责任制的执行情况与干部考核相结合,与工作目标、年度考核相结合。二是把责任主体负总责的基本要求与具体工作任务相结合,做到既要有总的责任考核要求,又要结合当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各项具体任务进行考核,防止考核时无实际内容。三是定量与定性要求相结合。在内容上,确保“三个突出”:一是突出各责任主体对本单位本部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负总责。注意从负总责的角度出发,强调责任主体的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岗位职责,提出具体要求。二是突出体现党政“一把手”和班子成员的表率作用。在检查考核中,把党政“一把手”和班子成员在党风廉政建设中起表率作用的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三是突出对实际工作的指导。要使责任主体明确,哪些工作是要抓的,从而指导其更好地开展工作。在配套制度上,重点建立“三个制度”:一是建立健全报告制度。责任主体要将执行责任制的情况,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中的重大事项,定期向党委、纪委汇报,并列为民主生活会和述职报告的一项重要内容。二是建立评议制度。即对责任主体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情况进行民主评议,广泛听取意见,评议结果在适当范围公开。三是建立检查制度。对反腐倡廉的各项工作,做到有部署、有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作为考核奖惩的重要依据。
失责必问责。过去,对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问题,由于缺乏责任追究的明确规定,往往只注重对直接违纪者的处理或处分,而没有追究领导责任和连带责任,特别是对一些集体研究的事项更是难以追究领导责任。这就造成出了问题没有领导负责,或者笼统地表不“要承担领导责任”等,责任追究不到个人身上,使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措施难以落实。执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必须将软任务变成硬指标,不仅要明确责任主体的责任内容,而且要明确责任追究。责任主体不负责任,出了问题不但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而且要追究分管领导和主管领导即责任主体的责任。通过严格的责任追究,使责任主体感到反腐败不抓不行,抓的不严出了问题也不行。只有这样,才能促使责任主体增强对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感、压力感和自觉性,严肃认真地对待党风廉政责任制。强化责任追究必须强化监督检查,发现和揭露责任主体在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为落实责任追究提供依据。要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建立一套有效的能够付诸实施的追究制度,实施责任追究。责任追究的方式,通常可采取四种方式:一是廉政谈话,二是组织处理,三是经济处罚,四是严肃执纪。实施责任追究,要防止追究过宽的好人主义,同时也要防止把追究简单地等同于“株连”,不论有无责任都一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