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管理 » 哪个省地质资源类型最多
扩展阅读
哪里找产品使用过程 2025-05-26 05:28:54
取保候审中途出什么费用 2025-05-26 05:18:16

哪个省地质资源类型最多

发布时间: 2022-04-23 00:33:35

㈠ 中国地质最好的省份

地质安全最好的省份是湖北、湖南
地质资源最好的省份是新疆、甘肃
地质景观最好的省份是青海、西藏

㈡ 中国哪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物产最丰富

青海省地大物博,土地总面积72.12万平方公里,现有耕地56.83万公顷,宜垦荒地46.67万公顷,其中柴达木盆地近13.33 万公顷。总林木蓄积量3063.57万立方米,人均6.8立方米。可利用草原3333.33万公顷,约占全国可利用草场 15%。水资源及水利资源丰富。全省湖泊水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的有266个,湖水总面积达1.26万平方公里,地下水资源总量258亿立方米,冰川水储量 3705.92亿立方米,年融水量 35.8亿立方米,地表水总流量631.4亿立方米。全省有长江、黄河、澜沧江、内陆河四大水系,水面积5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276条。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60 多种,以池盐、石棉、钾盐、镁盐、水晶、硼砂、铅锌等储量大,品位高,石油、铝、铜、铬、钴、镍、铁、芒硝、石膏、自然硫、金等都有一定储量。此外,天然气、煤炭、太阳能、风能资源相当丰富。有经济动物250多种。野骆驼、野牦牛、野驴、藏羚羊、盘羊、白唇鹿、雪豹、黑颈鹤、黑鹳等10种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此外二类保护动物 20 种,三类保护动物 9 种。现已发现药用植物 500多种,尤以大黄、冬虫夏草、羌活、雪莲、贝母等药材为最,还发现纤维植物500多种,野生油料作物70多种,淀粉植物50多种,化工原料植物 50多种,香料蜜源植物40余种。粮食作物主产小麦、青稞、蚕豆、豌豆、马铃薯及燕麦、荞麦、莜麦、糜谷等。春小麦和青稞种植面积约占粮食作物面积的 80% 以上。经济作物产油料及少量糖料、烟叶、药材。此外还产蔬菜、瓜果和青饲料。其中民和桃、贵德长把梨、三红苹果以细脆味甜而着称 。牧业中主产绵羊、牦牛、河曲马、浩门马、玉树马、黄牛、山羊、驴、骆驼、互助猪等。此外,青海省还出产各种鱼类,如青海湖裸鲤。
柴达木盆地富含钾盐、钠盐;
动物有藏羚羊,青海湖裸鲤,牦牛,在克鲁克湖还有螃蟹、池沼公鱼、大青虾等
植物有冬虫夏草、胡杨等。

㈢ 湖北省区域地质与矿产概况

湖北省国土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正处于中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过渡地带,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岗地和平原兼备。山地约占全省总面积55.5%,丘陵和岗地占24.5%,平原湖区占20%。地势高低相差悬殊,西部号称“华中屋脊”的神农架最高峰——神农顶,海拔达3105米;东部平原的监利县谭家渊附近,地面高程为零。全省西、北、东三面被武陵山、巫山、大巴山、秦岭、武当山、桐柏山、大别山、幕阜山、大洪山等山地环绕,山前丘陵岗地广布,中南部为江汉平原,与湖南洞庭湖平原连成一片。全省地势呈三面高起、中间低平、向南敞开、北有缺口的不完整盆地区域。
矿产
省境沉积地层完备,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并有经区域变质而大面积分布的变质岩系,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矿产131种,其中磷、红金石、硅灰石、石榴石、泥灰岩居全国首位;铁、铜、石膏、岩盐、重晶石、萤石、石墨、金、汞、锰、钒、镍等储量亦很丰富。在矿床的组成成分上,一般伴生或共生有多种有益成分,如大冶铁矿,除铁矿外,还伴生有铜、钴、金、银等,可供综合利用。煤炭资源较少,质量较差。江汉平原一带已发现储油构造数十个。

㈣ 中国的稀土哪里分布的最多

内蒙、江西、广东、四川、山东等地区。

稀土是一组典型金属元素的矿物质统称,因其储量稀少、不可再生、分离提纯和加工难度较大,所以是非常珍贵的自然资源

具体来看,稀土元素就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中镧系元素,以及与镧系元素密切相关的两个元素钪和钇,总共17中元素的总称。

稀土可以广泛应用于工业、军事等行业,是新材料制造和尖端国防技术开发的关键性资源,被誉为“万能之土”。

(4)哪个省地质资源类型最多扩展阅读

中国并非世界上唯一拥有稀土的国家,却在过去几十年承担了世界稀土供应的角色,结果付出了破坏自身天然环境与消耗自身资源的代价。

中国稀土产业在世界上拥有多个第一:资源储量第一,占23%左右;产量第一,占世界稀土商品量的80%至90%;销售量第一,60%至70%的稀土产品出口到国外。

研究结果表明,稀土元素可以提高植物的叶绿素含量,增强光合作用,促进根系发育,增加根系对养分吸收。稀土还能促进种子萌发,提高种子发芽率,促进幼苗生长。除了以上主要作用外,还具有使某些作物增强抗病、抗寒、抗旱的能力。

大量的研究还表明,使用适当浓度稀土元素能促进植物对养分的吸收、转化和利用。玉米用稀土拌种,出苗、拔节比对照早1~2天,株高增加0.2米,早熟3~5天,而且籽粒饱满,增产14%。

大豆用稀土拌种,出苗提早1天,单株结荚数增加14.8~26.6个,3粒荚数增多,增产14.5%~20.0%。喷施稀土可使苹果和柑橘果实的Vc含量、总糖含量、糖酸比均有所提高,促进果实着色和早熟。并可抑制贮藏过程中呼吸强度,降低腐烂率。

㈤ 贵州地质结构复杂,形成了种类繁多、组合多样、地资源得天独厚、最具特色

贵州地质结构复杂,形成了种类繁多,组合多样,地震都未吃过的旅游景点。

㈥ 南方分别有那几个地区矿产资源比较丰富

为什么我国南方多有色金属矿而北方多能源?

中国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产资源约占世界总量的12%,居世界第3位。但人均占有量较少,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58%,居世界第53位。迄今为止,共发现矿产171种,其中探明储量的矿产158种(能源矿产10种、黑色金属矿产5种、有色金属矿产41种、贵重金属矿产8种、非金属矿产91种、其他水气矿产3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矿产资源总量丰富、矿种比较齐全、配套程度较高的少数国家之一。按探明储量计算,中国45种主要矿产中有25种居世界前三位,其中稀土、石膏、钒、钛、钽、钨、膨润土、石墨、芒硝、重晶石、菱镁矿、锑等12种居世界第一位。

中国矿产资源分布情况如下:石油、天然气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北。煤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北。铁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南。铜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华东。铅锌矿遍布全国。钨、锡、钼、锑、稀土矿主要分布在华南、华北。金银矿分布在全国,台湾也有重要产地。磷矿以华南为主。

主要矿产资源包括:

◆煤炭资源:中国煤炭储量居世界第一位。全国已探明的保有煤炭储量为10000亿吨,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地区,以山西、陕西、内蒙古等省区的储量最为丰富。

◆油气资源:主要蕴藏在西北地区,其次为东北、华北地区和东南沿海浅海大陆架。截至1998年底,中国已找到509个油田和163个气田。累计探明石油和天然气地质储量分别为198.5亿吨和1.95万亿立方米,列世界第9位和第20位。其中陆上石油资源量和天然气资源量分别占中国同类资源总量的73.8%和78.4%,已形成松辽、渤海湾、塔里木、准格尔-吐鲁番、四川、陕甘宁等六个大型油气区。

金属矿产:

◆黑色金属:探明储量的有铁、锰、钒、钛等,其中铁矿储量近500亿吨,主要分布在辽宁、河北、山西和四川等省。

◆有色金属:凡是在世界上已发现的有色金属矿在中国均有分布。其中,稀土的储量占世界的80%左右,锑矿的储量占世界的40%,钨矿的储量则为世界其他国家储量总和的4倍。
截止2000年底,中国已经发现矿产171种,其中有探明有储量的矿产157种,矿产地2万多处。

(一)能源矿产资源 中国能源矿产资源比较丰富,但结构不理想,煤炭资源比重偏大,石油、天然气资源相对较少。煤炭资源的特点是:蕴藏量大,但勘探程度低;煤种齐全,但肥瘦不均,优质炼焦用煤和无烟煤储量不多;分布广泛,但储量风度悬殊,东少西多,北丰南贫;资源赋存东深西浅,露采煤炭不多,且主要为褐煤;煤层中共伴生矿产多。油气资源的特点是:石油资源量大,是世界可采资源量大于150亿吨的10个国家之一;资源的探明程度低,陆上探明石油地质储量仅占全部资源的1/5,近海海域的探明程度更低;分布比较集中,大于10万平方千米的14个盆地的石油资源量占全国的73%,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天然气资源量超过全国总量的一半。其他能源矿产,如地热,油页岩等在中国也比较丰富。

(二)金属矿产资源 中国属于世界上金属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之一。世界上已经发现的金属矿产在中国基本上都有探明储量。其中,探明储量居世界第一的有钨、锡、锑、稀土、钽、钛,居世界第二位的有钒、钼、铌、铍、锂,居世界第四位的有锌、居世界第五位的有铁、铅、金、银等。金属矿产资源的特点是:分布广泛,但又相对集中于几个地区,如铁矿主要分布在鞍山—本溪、冀北和山西等3大地区,铝土矿主要集中于山西、河南、贵州、广西等省区,钨矿主要分布于江西、湖南、广东,锡矿主要分布于云南、广西、广东和湖南;部分矿产储量大,质量高,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竞争力,如钨、锡、铝、锑、稀土等;许多重要矿产质量欠佳,铁、锰、铝、铜等矿产,贫矿多,难选冶矿多;中小型矿床所占比例大,大型、超大型矿床所占比例小。

(三)非金属矿产资源 中国是世界上非金属矿产品种比较齐全的少数国家之一,全国现有探明储量的非金属矿产产地5000多处。大多数非金属矿产资源探明储量丰富,其中菱镁矿、石墨、萤石、滑石、石棉、石膏、重晶石、硅灰石、明矾石、膨润土、岩盐等矿产的探明储量居世界前列;磷、高岭土、硫铁矿、芒硝、硅藻土、沸石、珍珠岩、水泥灰岩等矿产的探明储量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大理石、花岗石等天然石材,品质优良,蕴藏量丰富;钾盐、硼矿资源短缺。但是,一些非金属矿产分布不平衡,特别在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探明储量尚不能满足本地区经济发展和出口创汇资源的需求。

(四)水气矿产资源 中国已查明天然地下水资源8700亿立方米/年,可采资源量2900亿立方米/年,地下微咸水天然资源约为200亿立方米/年。地下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南方地区丰富,西北地区贫乏,地下水含水层类型地域性分布明显,孔隙水主要集中在北方,岩溶水在西南地区广泛分布。

中国已发现地热点3000多处,勘查评价的地热田298处,其中60℃以上热水田89处。已探明地热流体可采量166497立方米/天,相当于298.7万吨标准煤。矿泉水资源和二氧化碳气资源也比较丰富。

㈦ 矿产资源在中国哪里最多

中国金属矿产资源品种齐全,储量丰富,分布广泛。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54种。即;铁矿、锰矿、铬矿、钛矿、钒矿、铜矿、铅矿、锌矿、铝土矿、镁矿、镍矿、钴矿、钨矿、锡矿、铋矿、钼矿、汞矿、锑矿、铂族金属(铂矿、钯矿、铱矿、铑矿、锇矿、钌矿)、金矿、银矿、铌矿、钽矿、铍矿、锂矿、锆矿、锶矿、铷矿、铯矿、稀土元素(钇矿、钆矿、铽矿、镝矿、铈矿、镧矿、镨矿、钕矿、钐矿、铕矿)、锗矿、镓矿、铟矿、铊矿、铪矿、铼矿、镉矿、钪矿、硒矿、碲矿。各种矿产的地质工作程度不一,其资源丰度也不尽相同。有的资源比较丰富,如钨、钼、锡、锑、汞、钒、铁、稀土、铅、锌、铜、铁等;有的则明显不足,如铬矿。

铁矿

中国是铁矿资源总量丰富、矿石含铁品位较低的一个国家。目前已探明储量的矿区有1834处,总保有储量矿石463亿吨,居世界第5位。除上海市、香港特别行政区外,铁矿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以东北、华北地区资源为最丰富,西南、中南地区次之。就省(区)而言,探明储量辽宁位居榜首,河北、四川、山西、安徽、云南、内蒙古次之。中国铁矿以贫矿为主,富铁矿较少,富矿石保有储量在总储量中占2.53%,仅见于海南石碌和湖北大冶等地。从铁矿成因类型来看,根据程裕淇和赵一鸣等的意见,主要有与铁质基性、超基性岩浆侵入活动有关的岩浆型铁矿床,如四川攀枝花铁矿床,与中酸性(包括偏基性与偏碱性)岩浆侵入活动有关的接触交代-热液铁矿床,如湖北大冶、福建马坑、内蒙古黄岗等;与中性钠质或偏钠质火山-侵入活动有关的铁矿,如江苏、安徽两省的宁芜铁矿、云南大红山铁矿等;沉积型赤铁矿和菱铁矿床如鄂西、赣西、湘东地区的赤铁矿;变质沉积铁矿,如鞍山铁矿、冀东铁矿等;风化淋滤残积型铁矿,如广东大宝山、贵州观音山等。铁矿成因类型以分布于东北、华北地区的变质-沉积磁铁矿为最重要。该类型铁矿含铁量虽低(35%左右),但储量大,约占全国总储量的一半,且可选性能良好,经选矿后可以获得含铁65%以上的精矿。从成矿时代看,自元古宙至新生代均有铁矿形成,但以元古宙力量重要。

锰矿

中国锰矿资源较多,分布广泛,在全国21个省(区)均有产出;有探明储量的矿区213处,总保有储量矿石5.66亿吨,居世界第3位。中国富锰矿较少,在保有储量中仅占6.4%。从地区分布看,以广西、湖南为最丰富,占全国总储量的55%;贵州、云南、辽宁、四川等地次之。从矿床成因类型来看,以沉积型锰矿为主,如广西下雷锰矿、贵州遵义锰矿、湖南湘潭锰矿、辽宁瓦房子锰矿、江西乐平锰矿等;其次为火山-沉积矿床,如新疆莫托沙拉铁锰矿床;受变质矿床,如四川虎牙锰矿等;热液改造锰矿床,如湖南玛璃山锰矿;表生锰矿床,如广西钦州锰矿。从成矿时代来看,自元古宙至第四纪均有锰矿形成,以震旦纪和泥盆组为最重要。

铬矿

中国铬矿资源比较贫乏,按可满足需求的程度看,属短缺资源。总保有储量矿石1078万吨,其中富矿占53.6%。铬矿产地有56处,分布于西藏、新疆、内蒙古、甘肃等13个省(区),以西藏为最主要,保有储量约占全国的一半。中国铬矿床是典型的与超基性岩有关的岩浆型矿床,绝大多数属蛇绿岩型,矿床赋存于蛇绿岩带中。西藏罗布莎铬矿和新疆萨尔托海铬矿等皆属此类。从成矿时代来看,中国铬矿形成时代以中、新生代为主。

钛矿

中国钛矿分布于10多个省区。钛矿主要为钒钛磁铁矿中的钛矿、金红石矿和钛铁矿砂矿等。钒钛磁铁矿中的钛主要产于四川攀枝花地区。金红石矿主要产于湖北、河南、山西等省。钛铁矿砂矿主要产于海南、云南、广东、广西等省(区)。钛铁矿的TiO2保有储量为3.57亿吨,居世界首位。钛矿矿床类型主要为岩浆型钒钛磁铁矿,其次为砂矿。从成矿时代来看,原生钛矿主要形成于古生代,砂钛矿则于新生代形成。

㈧ 河北哪个地区的矿产资源最丰富

河北石家庄,它的矿产资源是最丰富的,它也是最发达的一个区。

㈨ 河北省哪些城市矿产资源比较丰富

河北矿产资源规划在国土资源部网站可以找到。

河北省自然资源丰富,系全国主要能源供应基地之一,也是全国近代能源工业发展较早的地区,素有"燕赵煤仓"之称。河北是国家确定的13个煤炭基地之一,即冀中煤炭基地。包括:开滦,峰峰、邢台、井陉、蔚县、邯郸、宣化下花园、张家口北部等8个大矿区和隆尧、大城平原含煤区,涵盖了除承德兴隆矿区以外的所有矿区。煤炭探明储量147.1亿吨。在2010年之前,全省原煤产量将保持在7000万吨左右。境内有华北、冀东、大港三大油田,累积探明储量27亿吨,天然气储量1800亿立方。原油年产量近千万吨,天然气近10亿立方米。新探明的冀东南堡油田,是我国40多年来石油勘探又一个最激动人心的发现,也是近海储量规模最大的油田,标志着我国第五次石油储量增长高峰的到来。

冀东南堡油田是一个整装、优质、高效的油田。三级油气地质储量10.2亿吨,其中探明储量40507万吨,控制储量29834万吨,预测储量20217万吨,天然气地质储量1401亿方。

水利资源相对不足,但因水势由山区流入平原,具有河床比降变化大,坡陡流急之特点,适于开发小水电。可开发利用的水利资源约156万千瓦。占全国水利资源总量的3‰,居全国第23位。其中可装机容量500千瓦以下4000处,500千瓦以上173处, 500千瓦到1.2万千瓦小水电28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偏远山区电网难以进入的被动局面。

包括浅层岩土及深层地热水资源在内的我省地热资源丰富,尤其随着地源热泵技术的发展,开发和利用浅层地热已经成为利用新能源的重要方式。深层地热资源基本上都位于我省的中北部地区,这一区域可开采地热资源量折合标煤总计110.5亿吨,全省有开发价值的热水为241处,平均水温40℃—70℃,水温最高可达118℃。

我省太阳能资源丰富,具有较大的可开发利用价值。河北省地处东经 113°27'—119°50'、北纬36°03'—42°40'之间。我省西北部张家口、承德大部年日照时数平均为3000-3200h,辐射总量为 5852—6680 M J/m2 .a,相当于200——225kg标煤发出的热量,为全国太阳能资源二类地区。我省的中部和东南部各市日照时数平均为2200-3000h,辐射总量为 5016—5852 M J/m2 .a,相当于170——200kg标煤发出的热量,为全国太阳能资源三类地区。

风能资源地区分布差异悬殊,且季节变化明显。坝上及沿海狭小地区风能丰富,广大山区及河北平原大部风能资源欠缺。张北县风力资源丰富,境内风电场建设总规模可达500万——550万千瓦,且区域面积内风速稳定,完全具备建成全国大型风电基地的条件。依托风能资源,张北县提出建设全国最大风电县的目标

作为农业大省,我省的生物质资源也十分丰富,其主要有作物秸杆、薪柴、人畜粪便组成。其中秸秆总量为720亿斤,人畜粪便3000亿斤(折干物质592亿斤)。这三种能源的可开发量折合标准煤2977 万吨。目前的主要利用方式为直接做生活燃料。但同时,农村沼气池、压缩成型燃料、秸杆气化等新的生物质能利用方式开始兴起。

矿产资源

河北省矿产资源丰富,矿业经济发达,目前已发现各类矿种151种,有查明资源储量的120种,排在全国前5位的矿产有34种。现已探明储量的矿产地1005处,其中大中型矿产地439处,占43.7%。全省已开发利用矿产地786处,现有各类矿山6290家,从业人数40.8万人,年开采矿石总量近5.0亿吨,采掘业年产值达362亿元,形成了以冶金、煤炭、建材、石化为主的矿业经济体系。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海水入侵等。

㈩ 我国哪个省的矿产资源最多

矿产资源是一种十分重要的非再生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它既是人们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又是极其重要的社会生产资料。据统计,当今我国95%以上的能源和80%以上的工业原料都取自矿产资源。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矿产勘查工作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为国家探明了大批矿产资源,基本上保证了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矿产资源总量丰富、矿种比较齐全的少数几个资源大国之一。与此同时,我国矿产开发利用也成绩斐然,目前已成为世界矿业大国之一,全国年矿石总产量为50亿吨,其中国有生产矿山开发利用的矿种数为150个,年产矿石量约20亿吨(不含石油、天然气);非国有小型矿山开发利用的(亚)矿种数为179个,年产矿石量约30亿吨。原油产量为1.67亿吨。我国的煤炭、水泥、钢、磷、硫铁矿、10种有色金属以及原油产量已跃居世界前列。我国固体矿产开发的总规模已居世界第二位。

截至2002年底,我国已发现171种矿产,探明有储量的矿产有157种,其中能源矿产9种,金属矿产54种,非金属矿产91种,以及水气矿产(地下水、矿泉水和二氧化碳气)3种;已发现矿床、矿点20多万处,经详细工作的近2万余处。

首先,虽然我国矿产储量的潜在总值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却居世界第53位,只有世界水平的一半。因此,在制定我国矿产资源政策、经济发展战略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长远规划时,应充分考虑资源相对不足这个基本国情。

其次,优势矿产多属于用量不大的矿种,而大宗矿产却多半储量不足。在我国已发现的171种矿产资源中,有相当多的优势资源的储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但大部分是一些在国民经济中用量有限的矿产,如钨、锡、钼、锑、稀土、菱镁矿、重晶石、膨润土等,而石油、天然气、铁矿、锰矿、铜矿、金矿、银矿、钾盐等大宗矿产探明储量不足,造成其矿产品供应缺口较大。

再次,我国矿产资源中,中小型矿多、贫矿多、难选矿多、综合矿多,这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益。我国部分优势矿产,虽然也拥有一批世界级超大型矿床,但与国外比较,超大型矿床偏少,特别是工、农业大宗使用的重要矿产,如铁矿、铜矿、铝土矿、石油、天然气、硫铁矿等超大型矿床为数较少,不利于大规模集约化开发。我国矿产资源中贫矿多,难选矿多。例如,我国铁矿储量中,贫铁矿占铁矿总储量的98%,其他如铜矿、铝土矿、锰矿、铅锌矿、磷矿、硫铁矿等也是这种情况。我国磷矿和锰矿中难选矿比重很大。另外,我国有一大批矿产地属多组分综合性矿产,以四川攀西地区的铁、钒、钛(铬),甘肃金川的铜、镍、钴、铂族金属,内蒙古白云鄂博的铁和稀土矿最具代表性。云南个旧和广西大厂的锡矿中的共伴生矿产也很多。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这些多组分综合性矿床,反而在一定程度上给选矿、冶炼造成困难,使许多有益的共伴生组分流失。

第四,我国矿产资源地理分布极不均衡,不同规模的矿产高度集中区和严重短缺区并存。由于地质成矿条件不同,我国矿产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如煤炭集中于北方的晋、陕、内蒙古三省(区),占全国保有储量的68%,而南方缺煤省(区)却多达10个;铁矿集中于辽、冀、晋、川四省,占全国保有储量的60%,而西北、华南地区却很少;磷矿高度集中于南方的云、贵、川、鄂四省,占全国保有储量的70%,而北方和华东广大地区却十分短缺。矿产集中有利于建设原材料基地,但过分集中于边远地区,开发利用就会受到交通条件的严重制约。由于我国矿产资源分布极不均衡,“北煤南运”、“南磷北送”以及“西矿东流”的局面很难改变。

第五,我国部分矿产有很好或较好的找矿前景。虽然经过40多年的矿产地质工作,我国已发现了很多矿产资源,但也并不是所有矿产资源都已找出来了。根据专家多年研究和预测的结果表明,到目前为止,除富铁矿资源总的格局大体已定外,其他矿产还有相当的潜力,如石油、天然气、金矿、铜矿等已探明的储量也都仅为预测资源量的1/4至1/5,而非金属矿产的潜力就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