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管理 » 什么是农村资源保护
扩展阅读
犀牛怎么把工具栏恢复 2025-07-21 03:18:38

什么是农村资源保护

发布时间: 2025-05-09 21:49:48

‘壹’ 什么是基本农田保护区

基本农田保护区是指为了加强对农田的保护和管理,确保农业用地的稳定和利用,依法划定的对土地进行严格管理和保护的特定区域。

以下是对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详细解释:

一、定义

基本农田保护区是根据国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法律规定,为保护耕地尤其是优质耕地而设立的特定区域。这些区域通常具有优质的土壤、水源和其他农业资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

二、设立目的

设立基本农田保护区的目的在于确保农业用地的稳定,防止非农建设用地的侵占,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划定保护区,可以严格限制这些区域内的土地利用变化,确保土地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

三、保护措施

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实施一系列严格的保护措施。包括限制非农建设项目,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加强对农田的整治和保护,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产出率等。此外,还会加强对保护区的监管和管理,确保保护措施的有效实施。

四、重要性

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设立对于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维护农民的权益、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发展的快速增长,土地资源的保护面临巨大压力,因此,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总之,基本农田保护区是为了保护和管理农田,确保农业用地的稳定和利用而依法划定的特定区域,旨在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

‘贰’ 为什么要保护土地资源

保护土地资源就是保护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场所以及野生动物和家畜等的栖息所。
土地是最基本的自然资源,是农业的根本生产资料,是矿物质的储存所,也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场所以及野生动物和家畜等的栖息所。总之,土地是陆地上一切可更新资源都赖以存在或繁衍的场所,因此,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就成为各种可更新的资源的保护中心。
在农业自然资源中,土地资源是核心,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离开了土地资源,农业生产就无法进行;有了土地资源,不能合理利用或保护得不好,农业生产也不能很好地进行。例如,一片土地,由于没有予以合理的利用和必要的保护,在人类生产活动作用下,加速和扩大了自然因素作用所引起的土壤侵蚀,从而破坏了土壤肥力,危害农业生产,土壤锓蚀还会使大量泥沙流入河川,造成水库淤积、河道阻塞,由此而引起下游沿岸泛滥成灾,冲毁大片耕地,使土地资源受到严重损失。又如,人类的灌溉活动对干旱和半干旱的土地,可以达到改良盐碱土的作用,但是,如果用灌水量过大或水质不好等不合理的方法进行灌溉,就可能导致潜水位提高,引起土壤盐碱化。这类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农业措施而发生的盐碱化,称为次生盐碱化。次生盐碱化问题是土地资源利用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应该予以重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第三十条 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应当合理开发,保护生物多样性,保障生态安全,依法制定有关生态保护和恢复治理方案并予以实施。
引进外来物种以及研究、开发和利用生物技术,应当采取措施,防止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第三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业环境的保护,促进农业环境保护新技术的使用,加强对农业污染源的监测预警,统筹有关部门采取措施,防治土壤污染和土地沙化、盐渍化、贫瘠化、石漠化、地面沉降以及防治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水体富营养化、水源枯竭、种源灭绝等生态失调现象,推广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县级、乡级人民政府应当提高农村环境保护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叁’ 什么是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区域环境质量的重要措施。随着重点流域和区域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任务越来越重。当前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任务是:防治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污染,综合整治乡镇环境,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维护农村重要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确保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