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管理 » 上海有哪些水体资源
扩展阅读
去油膜用什么产品多少钱 2025-05-26 08:35:59
中国石油设备加工怎么样 2025-05-26 08:35:53

上海有哪些水体资源

发布时间: 2022-04-22 18:08:59

㈠ 上海地处东海之滨,但为什么被称为水质型缺水城市

2011年6月,一个朝气蓬勃的清晨,在中国,在上海,苏醒了无数人们的瞳孔;一条风驰电掣的热点新闻,在东海之滨,在长江河口,使无数媒体为之跟踪:历经15年论证、5年建设的上海青草沙水源地原水工程实现全面通水!

一个足有10个杭州西湖之大的江心河口水库,不仅使广大上海市民喝上优质长江水的多年期盼成为了现实,即使面临东海咸潮入侵,4.38亿立方米的有效蓄水量也足以保证连续68天的正常供水,从此解除了上海曾经郁结的“心头之患”,而且改写了上海饮用水主要依靠黄浦江水源的历史,从根本上改变了城市原水的供应格局,完善了上海“两江并举、多源互补”的饮用水水源地战略布局。

这是一个时代壮举,壮在工程的浩大,壮在党心所思、民心所向。

这是一件人间美事,美在自然,美在境界,美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间。

为了让上海人民喝上好水

饮用水是人的“第一食品”。

地处东海之滨、长江河口、太湖水域的上海,曾因丰沛的水资源而得名“上海”。长期以来,水一直是大自然对上海的特别恩赐,因为上海有她的母亲河——黄浦江。按理说,上海的水域面积不小,占了上海总面积的六分之一,但却是联合国曾经预测的21世纪饮用水缺乏的六大城市之一,是典型的水质型缺水城市。上海并不缺水,上海缺的是可以饮用的好水。

长期以来,好水之忧如影相随。与此同时,上海也始终没有停止过改善市民饮用水水质的努力:从上个世纪以来,上海的水源地历经数次迁移。苏州河和黄浦江市内段是上海最早的水源地,先是苏州河水质日趋恶化,上海水源取水口被迫迁至黄浦江军工路附近;到了1978年,人们无奈地发现,黄浦江下游的鱼虾几乎绝迹,取水口又被迫溯流而上;时隔十年,在1987年7月,取水口不得不再一次移到黄浦江上游临江段;而到了1998年7月,二期工程又将取水口上迁到了黄浦江上游的松浦大桥附近水域。水源地一再迁移,而上海却并没有摆脱“水质恶化”的阴影。黄浦江上游,其实也是太湖流域下游,由于受到污染的影响,取自黄浦江上游的开放式、流动性的原水,大多属三类至四类水,有时甚至是五类,为了保证自来水的质量,水厂不得不采用重氯消毒杀菌,投放量甚至是过去的4倍。

干净水源何处寻,长江河口江中求。

上海的饮用水水质,已经成为上海城市发展中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不得不作出这样一个历史性的思考,我们不得不作出这样一个历史性的抉择——

1987年,上海市科委对“长江——上海城市供水第二水源规划方案研究”进行立项,拉开了上海研究开发利用长江口饮用水水源的序幕。

1990年,上海市水利设计院提出了“促淤不可行,圈水可行”的建议,播下了青草沙圈水的第一颗科学种子。青草沙水源地因此受到了关注。青草沙水源地位于长兴岛的西北方,是长江口的一个冲积沙洲,年均过境径流总量约9335亿立方米,是黄浦江的100倍,而更为重要的是,青草沙水源地水质清澈,达到了二级国家标准,符合国家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要求。

1991年,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环保局等一批专家提出了“从长江江心取水,变长兴岛为水源岛”的科学设想。

1994年,上海市原水股份有限公司在长江口成功开发了第一座盐度观测站——青草沙盐度站,奠定了长江口水沙盐序列观测的研究基础。

1996年,上海市建委组织了“上海市长江口青草沙水源地预可行性研究”,形成了青草沙研究系列报告。

2001年,青草沙水源地被纳入经国务院批准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

2004年,青草沙水源地被纳入水利部《长江口综合整治开发规划要点报告》。

2005年,上海市城投总公司组织市原水股份有限公司等12家单位,完成了青草沙水源地原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成果总报告和16份专题报告。经过科学论证,证明了青草沙水源地具有淡水资源丰沛、水质优良稳定、有利南北港河势稳定等综合优势,完全符合上海城市发展总体布局,符合上海水源地“百年”战略要求,青草沙水源地成为了上海新水源地的首选方案。同年12月,上海市水务局主持召开了“上海市长江口水源地评估审查会”,来自全国9个学科的26名院士专家组成了专家组,听取了《青草沙水源地原水工程研究成果》汇报。与会的26位院士、专家一致认为:水源地建设属百年大计,关系到整个城市的供水安全,意义重大。从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可操作性等方面综合分析,建议在‘十一五’期间,及早启动青草沙水源地工程建设,并基本同意预可研初拟的工程方案。会议形成了《上海市长江口水源地研究成果评估审查意见》,并向市政府递交了《关于本市加快长江口水源地规划建设的请示》。

于是,2006年1月20日,成为了上海供水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个日子:上海市委、市政府作出科学决策,“扩大长江水资源开发利用,建设青草沙水源地……”被正式写入由上海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的《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为了在工程中体现“百年”战略

这是一种求真务实。2006年5月8日的市政府常务会议和2006年5月15日的市委常委会,分别听取了市发展改革委《关于推进长江口水源地建设有关工作汇报》。

这是一种高瞻远瞩,上海市委、市政府在谋划青草沙水源地的开发建设中,特别提出:“饮用水源地要充分用好长江水源,要有‘百年’战略方案……”

是的,青草沙工程的建设难度堪比三峡,要把蓝图变为现实有着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在江心河口地区建造大型水库,世界上没有先例,这是一个充满奇思妙想的伟大创举。要实现这样伟大的创举,需要殚精竭虑;要实现这样伟大的创举,需要呕心沥血。如果说,15年的论证是艰难的,那么,在此后5年的设计、施工阶段中,需要研究的工程难题更加现实,需要攻克的工程难关更加繁多,包括建设世界最大的江心河口水库是否可能,包括采用盾构法推进大口径长距离江底输水管线是否可行,包括建造亚洲最大的超大型输水泵站的选址问题,还有如何解决江心河口水库的咸潮入侵问题……

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这里,所有的愿望都寄托在这里。

在以市政府副秘书长为总指挥的工程指挥部的领导下,以2007年6月5日为标志,一个造福民生的世纪工程开始打造,一幅宏伟蓝图开始立体地呈现在上海人民的心上——

青草沙水源地原水工程由三大主体九大工程项目组成,即青草沙水库及取输水泵闸工程、长江原水输水隧道工程、陆域输水管线及增压泵站工程。工程建成后,长江原水经取水泵闸、水库、输水闸井进入长兴岛岛域输水隧道,再经长江原水过江管自流过江后,由浦东五号沟泵站提升进入各个输水支线,最终到达14座自来水厂。

“向社会融智”,青草沙团队在工程建设中形成了这样的共识。因为谁都知道,在接下去将全面铺开的浩大工程中,必须依靠专家来把关,来突破工程中的“瓶颈”。于是,一个由院士领衔的专家委员会成立了,22位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涉及到水利、隧道、基础工程、自动化控制、制水、环保等众多学科。为了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充分发挥专家委员会的指导作用,工程指挥部作出了一个决定:凡是工程中的重大决策必须经专家委员会审查。

假如把“向社会融智”比作是青草沙工程的一条腿,那么,“靠创新驱动”就是青草沙工程的另一条腿。在专家委员会成立之后,一个科技与管理创新委员会相继成立。这个以青草沙公司为主体,以中标设计单位、中标施工单位、中标咨询单位、有关大专院校和研究院为中坚力量的产学研科技创新团队,从一开始就制订了《科研管理办法》和《科技管理与创新工作实施细则》,同时制订了切合工程实际的《青草沙水源地原水工程科技创新策划书》,并编制了科技创新实施规划,明确了青草沙水源地原水工程科技创新的任务、目标及进度计划,为自主创新的促进、项目建设的推进,构筑了一个助力的平台。在此后的时间里,青草沙公司成功申请了上海市科委科研项目3项,市建委科研项目1项;先后与科研院校合作进行了青草沙水库最长连续不宜取水天数试验研究、水库工程河势影响研究、水库工程防冲护滩模型试验研究、水库泵型选择试验研究等三十余项科研项目,应用相应科研成果,有效指导了水源地工程建设,其中,结合工程实践起草发布的《青草沙水库及取输水泵闸工程排体缝制及铺设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还填补了工程规范中的一项空白。

打造百年水源地工程,没有一步退路,只有去集聚智慧、付出心血,在实践中去走出一条科技创新的路子来,尽管所遇到的困难、所作出的努力,是常人所难以想象的,但是,青草沙团队独具匠心地创造了数个令人瞩目的世界工程之最:800米主龙口开创了河口水库合龙工艺之最、7.2公里输水隧道开创了中等直径盾构一次掘进工艺之最、高扬程大规模泵站开创了节地节电之最、水库科学实证基地开创了湖库富营养化预控技术之最……特别是在河口江心建水库,这是上海的创举、中国的创举,也是世界上迄今为止绝无仅有的伟大创举!

为了实现“让生活更加美好”的愿景

原水弥珍贵,润城细无声。

青草沙这个上海百年战略水源地,终于从“天方夜谭”变成了眼前的现实。青草沙水源地工程自2010年11月1日起正式进入调试通水阶段后,经过一个月时间的设备调试和管道冲洗,新建的浦东金海水厂于2010年12月1日率先正式并网向用户供水。金海水厂通水后,青草沙水库又先后三次向杨树浦、南市、居家桥、陆家嘴、临江、凌桥和长桥水厂供水,上海的长宁、徐汇、卢湾、静安、黄浦、虹口、杨浦等7个行政区的全部地区,以及浦东、普陀、闸北、闵行、青浦等5个行政区部分地区的1000多万市民已全部用上来自青草沙水库的优质长江水。

“长江好水,在流入东海之前,将被挽留,为上海这座城市和她的人民造福。”上海终于让上海的千万市民喝到了长江的江心水,并且从根本上扭转了上海合格水源严重短缺的局面,使长江原水占到了全市原水供应的50%。

为了实现“让生活更加美好”的愿景,上海没有停止她的脚步。

根据预测,到2020年,全市原水总需求量将达到1428万立方米/天,而上海建成的长江青草沙、黄浦江上游、长江陈行及崇明东风西沙四大水源地。其中,青草沙水源地供给中心城区、浦东新区、长兴及横沙两岛;陈行水源地供给嘉定和宝山;东风西沙水源地供给崇明岛;黄浦江上游水源地供给青浦、松江、金山、奉贤和闵行,届时,长江原水约占全市原水供应的70%。

好水,流在我们的身边,流在我们的心里。上海有幸!上海人民有幸

㈡ 中国水资源分布特点

河流和湖泊是中国主要的淡水资源。中国人均径流量为2,200立方米,是世界人均径流量的24.7%。中国水资源分布情况是南多北少
浙江省水资源利用的现状和潜力分析

浙江省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955亿m3,人均占有量仅为2060 m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全省实际可用水资源为310亿m3,人均可用水资源为700 m3,而且全部由降雨补给。从浙江省的天气气候特点及全省历史平均降水量分布情况分析,浙江的降水主要集中在5月至7月上旬的梅汛期及7——9月的台风干旱期(受台风影响),期间出现的降水往往是大到暴雨,雨水流失多,蓄储率不高。降水具有地域分布不均、旱涝明显、随机性大、年际年内分布不均、水资源的分布与经济区域需水地区不平衡的特点。同时,省内河流源短、流急,大量径流以洪水形式流入东海。

1、水资源总量

浙江省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在1200-2200mm之间,属于我国的湿润地区,平均水资源总量约为955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较丰富,但我省人口稠密,人均拥有量只为2060m3,已接近国际所规定的人均年2000m3的中度缺水警戒线。

表2—3 全省流域分区降水量与地表水资源量

流域分区
降水量
地表水资源量(亿m3)

mm
亿m3

潘阳湖水系
1905.9
9.72
6.01

太湖沿岸
1323.5
162.26
67.71

钱塘江
1648.1
525.85
291.41

浦阳江、曹蛾江、甬江及浙东沿海诸河
1481.3
331.43
174.57

椒江、瓯江及浙南沿海诸河
1730.6
581.83
355.31

闽东诸河
1932
23.97
16.02

闽江
1836.9
22.08
12.96

全省
1607.1
1657.14
923.99

根据《浙江省水资源公报》数据整理

浙江省河湖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6.4%,全省按流域分区可划分为潘阳湖水系、太湖沿岸、钱塘江、浦阳江、曹蛾江、甬江及浙东沿海诸河,椒江、瓯江及浙南沿海诸河,闽东诸河,闽江,各流域分区降水量与地表水资源量见表2-3。表2-4是以行政分区的水资源分布,从列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浙江省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平衡,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水资源总量相对缺少,而经济欠发达的西南山区降水更为丰富,水资源总量相对宽裕。

洗车浪费的水够100万上海人用20天

“上海临江靠海,不可能缺水!”在多数人的观念中,上海拥有充沛的水资源,但事实上因为污染严重,上海地表水资源中仅有20%的淡水可供使用,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不足200立方米,低于北京,属于典型的污染型极度缺水城市。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由于对水基础知识和水资源状况不了解,甚至有误解,许多企业和个人节水意识淡薄,认为水价便宜,多用点水也花不了多少钱,生产、消费、生活中的水资源浪费现象屡见不鲜。

仅以上海的洗车行业为例。作为特大型城市的消费新热点,目前上海各类机动车数量已达150万辆,预计到2010年将达300万辆。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增加,洗车行业迅速发展。

据上海市水务局统计,上海有70%左右的加油站附设机动车清洗,约为550家至600家;持经营许可证的洗车站(点)为315家;无证经营的洗车摊点约有300家。洗车站(点)的年用水总量约为1000万立方米。而在数以千计的洗车站(点)中,目前仅有8家安装使用了机动车污水循环净化系统。大型公交公司的洗车站虽然具备洗车水循环回用能力,但由于洗车设施不适应公交车结构、机械洗车成本高等原因,大都仍采用耗水量更高的人工清洗。

根据测算,清洗一辆车平均耗水70升至80升。如果使用洗车水循环回用设施,耗水量可降至15升至20升,按全市100万辆机动车每年清洗50次计算,全市洗车水可节约将近300万立方米/年。也就是说,目前仅洗车行业浪费的水,就可供100万上海人20天的生活用水。

在水资源同样奇缺的北京,除了超过230万辆机动车所创造出的规模更加庞大的洗车行业外,城市管网漏水造成的水资源浪费也十分惊人。北京市水务局的统计数字显示,全市管网漏失率近20%,有1/5的供水被白白浪费。北京每年跑冒滴漏所损失的水量,相当于13个北海。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府参事赵国通说:“如果不尽快改变这种‘缺什么,反倒浪费什么’的尴尬现状,实现对资源的节约、合理、高效利用,这些资源消费特大型城市将消耗掉自己发展的未来。”

人类有史以来就逐水草而居,水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命脉,决定人的生存环境、健康水平与生活质量,决定国家的发展方向和兴衰存亡。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节约用水,珍爱我们共同的家园!
中国水资源主要分布在南方。

㈢ 上海的黄浦江水深有多少

最大水深17.4米,航道最浅处水深9.1米。

河流上游可用于生活用水。在龙华,航运功能是主要的。水面宽约550米,最大水深17.4米,最浅水深9.1米。黄浦江航道从吴淞口至松浦大桥一段可通万吨级轮,松浦大桥至毛竹港可通航1000吨级船舶,龙华港以下两岸为装卸区,龙华港以上有部分浅滩。

黄浦江水系承太湖总泄水量的78%,为太湖水系最重要的注入长江水道。位处长江三角洲前缘,水势平缓,深受潮汐影响,最大涌潮速度可达每秒2米,最大落潮速度为每秒1.8米。黄浦江是上海居民生活和工业用水的主要来源。具有航运、行洪、灌溉、渔业、旅游、气候调节等综合功能。


(3)上海有哪些水体资源扩展阅读:

黄浦江的水文特征:

黄浦江年径流相对稳定,分布相对均匀。平均流量约为324立方米每秒。受长江口潮流的影响,黄浦江的水流是往复的。据距河口80公里的松浦大桥水文站统计,年平均净流量319立方米每秒,净流量100亿立方米,均来自太湖流域。

因此,长江口、太湖的客流经黄浦江蓄水,加上长江沿岸各河口、岛屿的潮汐流入,加上当地降雨产生的径流,上海全市总地表水资源量可达590余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为每年5240立方米,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2倍,水资源量较为充裕。

㈣ 从水资源丰度来看 上海属于什么带

从水资源丰富程度看,上海属于丰水带。上海位于沿海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比较大,地表面河湖密布,水资源丰富。

祝你学习进步!

㈤ 建设生态型城市,全社会要节约用水.以下哪项能说明上海的水资源现状()A.水资源丰富、自然水体

上海地区常年平均可利用的水资源量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当地径流,二是可开采的地下水,三是过境水,上海的水资源总量应该是9100.96亿m3,人均为54367m3,可能是全国最多之一;但由于太湖流域来水污染严重,趋势恶化是客观事实;黄浦江干流水污染严重,趋势恶化也是客观事实,加上上海的工业发达,人口密集,各种废水的排放,使得全市河道水体污染严重,水质变差.
故选:C

㈥ 中国水资源最好的城市2018

第十名

厦门

威海虽然是个不大的城市,也没有什么国际名胜,但这里有有海有树有森林,有国内一流的天然海水浴场,滩缓沙细,水质清澈。1000多里的海岸线,海边处处都是风景,尤其环海路一带,任何语言形容都苍白。

第二名

烟台

烟台这个依山傍海的海滨小城,被誉为“山海仙市”,这里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变幻莫测的海象、缥缈奇幻的海市蜃楼,给山山水水添了些神秘的色彩。与大连隔海相望,共同形成拱卫首都北京的海上门户。

第一名

宜昌

㈦ 上海紧缺的自然资源有哪些

上海好像没有什么自然资源,要土地没土地,要矿产没矿产。你说有个港口吧,20万吨的船都进不来。好像水资源还可以,不过也得过滤才能使用。

㈧ 请说一下上海的水资源

上海的水资源总量只有二六点九亿立方米,而上海的人均水资源量只有二○一点二立方米.
上海的水资源并不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计划用水、节约用水早已摆到了议事日程上来,但是仍然有人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他们认为:“我花钱我用水,浪费是我的事,与别人无关。”这是一种认识误区,水资源是有限的,它属于整个社会,有些东西不是钱可以买到的,如果大家都不注意节约,肆意浪费,总有一天,我们的城市用水也会定时定量的供应。所以大力宣传节约用水的意义、提倡勤俭持家的美德尤为重要。

㈨ 上海水资源污染情况

上海的水资源短缺,主要源于以下几个原因:一,上海人口众多,所以人均水资源量很小。上海水资源总量虽然有26.9亿立方米,但上海的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01.2立方米;二、绝对用水量大。由于工商业发达,工业、商业、生活用水数量惊人;三、可用水源稀少。流经上海的水源,上游在江浙地区,也是人口密集,加上上海本地,水源被污染情况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