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力资源是什么意思具体工作内容是什么
人力资源(Human Resources ,简称HR)指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所需要的具有必要劳动能力的人口。必要劳动能力,是指智力与体力的有机结合。把对人力资源的开发真正摆在一个战略重点的地位上,乃是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
1、人力资源规划(公司确定各部门定岗、定编、定员数量、年度人员规划)
2、人力招聘管理(制定招聘计划、发布招聘信息、实施人员面试招聘)
3、员工薪酬福利管理(员工工资政策制定、工资方案设计、工资核算)
4、员工培训管理(新老员工的培训计划、项目实施)
5、员工绩效考核管理(员工的绩效考核评估,与工资挂钩管理)
6、员工关系管理(办理员工入职、签劳动合同、办理社保、人事档案、员工调动等)
(1)人力资源的含义是什么扩展阅读
人力资源与一般资源如矿产资源不同,矿产资源一般可以长期储存,不采不用,品质不会降低。人力资源则不然,储而不用,才能就会被荒废、退化。
工作性质不同,人的才能发挥的最佳期也不同。一般而论,25岁到45岁是科技人才的黄金年龄,37岁为其峰值。时效性要求人力资源开发要抓住人的年龄最有利于职业要求的阶段,实施最有力的激励。
人力资源处于特定的社会和时代中,不同的社会形态,不同的文化背景都会反映和影响人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思维方法。人力资源的社会性要求在开发过程中特别注意社会政治制度、国别政策、法律法规以及文化环境的影响。
2. 简述人力资源的含义与特点
人力资源(Human Resources ,简称HR)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中,处于劳动年龄、未到劳动年龄和超过劳动年龄但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之和。或者表述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中减去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之后的人口。人力资源也指一定时期内组织中的人所拥有的能够被企业所用,且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的教育、能力、技能、经验、体力等的总称。狭义讲就是企事业单位独立的经营团体所需人员具备的能力(资源)。
人力资源作为一种特殊资源,具有如下特征。
1能动性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有目的地进行活动,有目的地改造外部物质世界。其能动性体现在三个方面。
2两重性
人力资源与其他任何资源不同,是属于人类自身所有,存在于人体之中的活的资源,因而人力资源既是生产者,同时又是消费者。人力资源中包含丰富的知识内容,使其具有巨大的潜力,以及其他资源无可比拟的高增值性。
3时效性
人力资源与一般资源如矿产资源不同,矿产资源一般可以长期储存,不采不用,品质不会降低。人力资源则不然,储而不用,才能就会被荒废、退化。工作性质不同,人的才能发挥的最佳期也不同。一般而论,25岁到45岁是科技人才的黄金年龄,37岁为其峰值。时效性要求人力资源开发要抓住人的年龄最有利于职业要求的阶段,实施最有力的激励。
4社会性
人力资源处于特定的社会和时代中,不同的社会形态,不同的文化背景都会反映和影响人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思维方法。人力资源的社会性要求在开发过程中特别注意社会政治制度、国别政策、法律法规以及文化环境的影响。
5连续性
人力资源开发的连续性(持续性)是指,人力资源是可以不断开发的资源,不仅人力资源的使用过程是开发的过程,培训、积累、创造过程也是开发的过程。
6再生性
人力资源是可再生资源,通过人口总体内各个个体的不断替换更新和劳动力的“消耗——生产——再消耗——再生产”的过程实现其再生。人力资源的再生性除受生物规律支配外,还受到人类自身意识、意志的支配,人类文明发展活动的影响,新技术革命的制约。
3. 人力资源的定义
人力资源是指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而录(任)用的各种人员,包括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有效的人力资源战略应包括如下内容:
1.精确识别出企业为实现短期、中期和长期的战略目标所需要的人才类型。
2.通过学习、发展和教育来激发员工潜力。
3.尽可能地提高任职早期表现出色的员工在员工总数中所占的比重。
4.招聘足够的、有潜力成为出色工作者的年轻新就业者。
5.招聘足够的、具备一定经验和成就的人才,并使其迅速适应新的企业文化。
6.确保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来防止竞争对手挖走企业的人才。
7.激励有才能的人员达到更高的绩效水平,并激发其对企业的忠诚度。
8.创造企业文化,使人才能在这种文化中得到培育并能够施展才华。这种文化应当能够将不同特点的人才整合在共享价值观的框架内,从而组建出一个金牌团队。
4. 什么是人力资源如何理解人力资源的含义
经济学把为了创造物质财富而投入于生产活动中的一切要素通称为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信息资源、时间资源等,其中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宝贵的资源,是第一资源。
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们的总和,它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人力资源的最基本方面,包括体力和智力,从现实应用的状态,包括体质、智力、知识、技能四个方面。人力资源与其他资源一样也具有特质性、可用性、有限性。
1)人力资源的物质性是指,有一定的人口,才有一定的人力;一定的人力资源必然表现为一定的人口数量。
2)人力资源的可用性是指,通过对体能、知识、能力、个性行为特征与倾向(如人格、价值观)的使用可以创造更大的价值。
3)人力资源的有限性是指,人力资源有质和量的限制,只能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只能以一定的规模加以利用。
为了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人力资源的内涵,有必要了解人力资源的相关概念人口资源、劳动力资源和人才资源。下图是人口资源、人力资源、劳动力资源和人才资源之间的关系。
[编辑]人力资源的特征
人力资源是一种特殊而又重要的资源,是各种生产力要素中最具有活力和弹性的部分,它具有以下的基本特征:
1、生物性。
与其他任何资源不同,人力资源属于人类自身所有,存在于人体之中是一种“活”的资源,与人的生理特征、基因遗传等密切相关,具有生物性。
2、时代性。
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以及人力资源素质的提高,即人力资源的形成受时代条件的制约,具有时代性。
3、能动性。
人力资源的能动性是指人力资源是体力与智力的结合,具有主观能动性,具有不断开发的潜力。
4、两重性。
两重性(双重性)是指人力资源既具有生产性,又有消费性,
5、时效性。
人力资源的时效性是指人力资源如果长期不用,就会荒废和退化。
6、连续性。
人力资源开发的连续性(持续性)是指,人力资源是可以不断开发的资源,不仅人力资源的使用过程是开发的过程,培训、积累、创造过程也是开发的过程。
7、再生性。
人力资源是可再生资源,通过人口总体内各个个体的不断替换更新和劳动力的“消耗——生产——再消耗——再生产”的过程实现其再生。人力资源的再生性除受生物规律支配外,还受到人类自身意识、意志的支配,人类文明发展活动的影响,新技术革命的制约。
5. 人力资源的含义和特点是什么
人力资源(Human Resource ,简称HR),有三个层次的涵义。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中,处于劳动年龄、未到劳动年龄和超过劳动年龄但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之和。或者表述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中减去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之后的人口。人力资源也指一定时期内组织中的人所拥有的能够被企业所用,且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的教育、能力、技能、经验、体力等的总称。
人力资源服务特点
人力资源是一种特殊而又重要的资源,是各种生产力要素中最具有活力和弹性的部分,它具有以下的基本特征:
1、基础性:人力资源外包所涉及的内容是传统人力资源活动的基础部分,即具有基础性,这是人力资源外包活动存在的必要理由。社会进入到21世纪,企业管理也变为主要是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随即被提升到战略层次,之前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人事管理工作也转变为战略管理的下层建筑。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来讲,为了更好扮演老板战略伙伴的角色,也必然要求他将这些基础性工作外包给专业机构操作,以便自身腾出时间和精力进行战略层次的思考
2、重复性:人力资源外包活动具有重复性,这不仅体现在外包活动自身的具体内容中,更多表现在企业对人力资源外包服务需求的重复性上。 人力资源外包活动的重复性,是人力资源外包发展的可能理由,企业对人力资源外包服务重复性需求,才使人力资源外包获得发展的足够动力。
3、通用性:人力资源外包的通用性,即人力资源外包活动不是针对某一个企业,而是满足于这一类服务需求,这是人力资源外包的社会属性。
2.3 另一特性
1、生物性:与其他任何资源不同,人力资源属于人类自身所有,存在于人体之中是一种“活”的资源,与人的生理特征、基因遗传等密切相关,具有生物性。
2、时代性: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以及人力资源素质的提高,即人力资源的形成受时代条件的制约,具有时代性。
3、能动性:人力资源的能动性是指人力资源是体力与智力的结合,具有主观能动性,具有不断开发的潜力。
4、两重性:两重性(双重性)是指人力资源既具有生产性,又有消费性。
5、时效性:人力资源的时效性是指人力资源如果长期不用,就会荒废和退化。
6、连续性:人力资源是可以不断开发的资源,不仅人力资源的使用过程是开发的过程,培训、积累、创造过程也是开发的过程。
7、再生性:人力资源是可再生资源,通过人口总体内各个个体的不断替换更新和劳动力的“消耗——生产——再消耗——再生产”的过程实现其再生。人力资源的再生性除受生物规律支配外,还受到人类自身意识、意志的支配,人类文明发展活动的影响,新技术革命的制约。
6. 什么是人力资源如何理解人力资源的含义
人力资源(Human Resources ,简称HR)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中,处于劳动年龄、未到劳动年龄和超过劳动年龄但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之和。或者表述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中减去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之后的人口。人力资源也指一定时期内组织中的人所拥有的能够被企业所用,且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的教育、能力、技能、经验、体力等的总称。狭义讲就是企事业单位独立的经营团体所需人员具备的能力(资源)。
人力资源的定义:
广义:一个社会具有智力劳动能力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的总和,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
狭义:组织所拥有的用以制造产品和提供服务的人力。
人力资源,又称劳动力资源或劳动力,是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总和。经济学把为了创造物质财富而投入于生产活动中的一切要素通称为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信息资源、时间资源等,其中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宝贵的资源,是第一资源。人力资源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人力资源的最基本方面,包括体力和智力,从现实应用的状态,包括体质、智力、知识、技能四个方面。人力资源与其他资源一样也具有特质性、可用性、有限性。
通常来说,人力资源的数量为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数量,其质量指经济活动人口具有的体质、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水平。一定数量的人力资源是社会生产的必要的先决条件。一般说来,充足的人力资源有利于生产的发展,但其数量要与物质资料的生产相适应,若超过物质资料的生产,不仅消耗了大量新增的产品,且多余的人力也无法就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反而产生不利影响。经济发展主要靠经济活动人口素质的提高,随着生产中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人力资源的质量在经济发展中将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基本方面包括体力和智力。如果从现实的应用形态来看,则包括体质、智力、知识和技能四个方面。具有劳动能力的人,不是泛指一切具有一定的脑力和体力的人,而是指能独立参加社会劳动、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人。所以,人力资源既包括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也包括劳动年龄外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口。
在劳动年龄,由于各国的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劳动年龄的规定不尽相同。一般国家把劳动年龄的下限规定为15岁,上限规定为64岁。我国招收员工规定一般要年满16周岁,员工退休年龄规定男性为60周岁(到60岁退休,不包括60岁),女性为55周岁(不包括55岁),所以我国劳动年龄区间应该为男性16—59岁,女性16—54岁。
7. 人力资源真正的含义是什么
人力资源(Human Resource ,简称HR)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中,处于劳动年龄、未到劳动年龄和超过劳动年龄但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之和。或者表述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中减去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之后的人口。人力资源也指一定时期内组织中的人所拥有的能够被企业所用,且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的教育、能力、技能、经验、体力等的总称。
8. 人力资源的定义是什么
广义的人力资源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中,处于劳动年龄、未到劳动年龄和超过劳动年龄但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之和。或者表述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中减去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之后的人口。人力资源也指一定时期内组织中的人所拥有的能够被企业所用,且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的教育、能力、技能、经验、体力等的总称。
狭义的人力资源就是企事业单位独立的经营团体所需人员具备的能力(资源)。
9. 人力资源是什么意思
人力资源(HumanResources,简称HR)即人事,最广泛定义是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包含六大模块: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培训、绩效、薪酬和劳动关系等。多用于公司的人事部门。也是公司的一个重要的职位。公司的人员招聘,培训,职员的考核,职员的薪酬,职员调动都和人事有关。
人力资源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中,处于劳动年龄、未到劳动年龄和超过劳动年龄但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之和。人力资源也指一定时期内组织中的人所拥有的能够被企业所用,且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的教育、能力、技能、经验、体力等的总称。
(9)人力资源的含义是什么扩展阅读:
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总和。经济学把为了创造物质财富而投入于生产活动中的一切要素通称为资源;
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信息资源、时间资源等,其中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宝贵的资源,是第一资源。人力资源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人力资源的最基本方面,包括体力和智力,从现实应用的状态,包括体质、智力、知识、技能四个方面。人力资源与其他资源一样也具有特质性、可用性、有限性。
通常来说,人力资源的数量为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数量,其质量指经济活动人口具有的体质、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水平。一定数量的人力资源是社会生产的必要的先决条件。一般说来,充足的人力资源有利于生产的发展,但其数量要与物质资料的生产相适应,若超过物质资料的生产,不仅消耗了大量新增的产品,且多余的人力也无法就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反而产生不利影响。
10. 人力资源的内涵是什么
总之就是一种三句话不离本行的状态。 第九章 人力资源的内涵
人力资源的内涵
人力资源是指具有为社会创造财富、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能力的人们的总和,它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
人力资源的特征
1。人力资源具有生物性和社会性双重属性
2。人力资源具有智力性 3。人力资源具有能动性
4。人力资源具有再生性 5。人力资源具有时效性
6。人力资源具有两重性 7。人力资源是经济资源中的核心资源
人力资源管理中运用气质差异
1。人的气质特征合理安排与分配工作
2。根据人的气质特征合理调整组织结构,增强组织的凝聚力
3。对不同气质类型的人,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
4。注意气质类型的差异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能力差异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
1。人的能力要与工作相匹配 2。人的能力要互补与协调
3。既要考虑员工的知识智能,又要考虑到员工的技能和潜在能力
4。根据能力差异,进行职业技术培训
能力的个体差异
1。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3。 能力发展早晚的差异
2。能力类型的差异:①能力的知觉差异 ②能力的记忆差异 ③能力的思维的差异
性格差异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
1。了解个体性格,在确定领导班子时,按人才的性格不同进行组合,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
2。注意行为预测,合理安排工作
3。注意性格顺应和性格互补。
4。全面了解员工性格,加强思想教育。
性格具有的特征
1。复杂性 2。独特性 3。整体性 4。持续性
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
1。群体的同质性 2。对群体的依赖程度 3。群体目标
4。群体的成就和荣誉 5。群体的领导方式及奖励方式 6。外部压力
感知及影响感知的因素
1。知觉的特征:①整体性 ②选择性 ③理解性 ④恒常性
2。影响知觉的客观因素:①刺激的强度 ②刺激的对比性 ③刺激的变化性 ④刺激的新异性
3。影响知觉的主观因素:①思维定势 ②个体需要 ③期望与动机 ④知识与经验
鲶鱼效应及应用是需注意的方面
1。鲶鱼效应是采取一种手段或措施,刺激一些企业活跃起来投入到市场中积极参加竞争,从而激活市场中的相关物流企业。
2。应用是需注意的方面:①“鲶鱼”和“鲶鱼”窝里斗
②“鲶鱼”未到,“沙丁鱼”开溜
领导艺术的特点
1。非横式 2。直觉性 3。随机性 4。创造性 5。适度性 6。多变性
领导有效性的特征
1。领导目标正确 2。领导者具备现代领导的素质 3。令行禁止,行动统一
4。领导者自觉完成任务 5。和群体成员和睦相处实现目标 6。采取灵活的领导方式
物流企业领导的素质
1。政治素质 2。业务素质 3。业务技能 4。身体素质
领导艺术的表现形式
1。运筹艺术 2。权变艺术 3。用人艺术 4。激励艺术 5。讲话艺术 6。开会艺术
7。决断艺术: ①判断力 ②洞察力 ③想象力 ④创造力 ⑤应变力
气质的特点和气质的差异
1。气质的特点:
不因个人的动机和心理不同,气质的特点在极其不同的活动中,在具有极
其不同目的的情况下,都会在其身上以同样的方式表现出来。
某个人气质的不同特征,并不是偶然的彼此结合在一起的,而是有规律的相
互联系着,从而构成表明气质类型的组织和结构。
2。气质的个体差异 P381—382
群体的定义、特征、组成要素和功能
1。群体的定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目标而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