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国的南海有哪些自然资源,从地理位置上分析
南海是我国四大海域中最大、最深自然资源最为丰富的海区,是世界着名的热带大陆边缘海之一。南北横越约 2000公里,东西纵跨约1000公里。整个海域面积约350万平方公里,其平均水深为1212米,最深处为5559米。此外,在浩瀚的南海海洋上,散布着大小200名多个岛屿礁滩,统称为南海诸岛。
南海与南海诸岛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热带自然风光十分绮丽,资源蕴藏量巨大,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旅游资源等
Ⅱ 南海渔业资源有哪些
资源状况及资源可捕量
南海面积350万平方公里,归我国管辖的约200多万平方
公里。南海海洋鱼类品种多样化,南海北部大陆架已有记录
的鱼类1064种,虾类135种,头足类73种。本海区海洋捕捞渔
获量80%来自南海北部沿岸近海水域。据专家估算,南海区
的渔业资源潜在渔获量大体分布如下:
1、南海北部大陆架渔场(47.76万平方公里)约121万
吨;
2、北部湾渔场(16.4万平方公里)60—70万吨;
3、西、中沙渔场(21万平方公里)23—34万吨;
4、南沙渔场(71万平方公里)42—56万吨。
全区渔业资源潜在渔获量约为246—281万吨。
Ⅲ 我国南海有哪些海洋资源
3. 丰富的矿产资源
1)油气资源
南海陆架新生代地层厚约2000~3000米,有的达6000~7000米。第三纪沉积有海相、陆相及海陆交互相,具有良好的生油和储油岩系。有三角洲、生物礁、古潜山等多种储油类型。珠江口大型沉积盆地面积约15万平方千米,沉积厚度为几千米,盆地中心达7500-11000米,沉积岩主要由上、下第三系组成,有良好的生油层、储油层和成群的构造圈闭。北部湾盆地4万多平方千米,沉积厚度为数千米,最大7000米,且生油、储油条件好,水浅、离岸近,是油气丰富的地区;莺歌海盆地面积约7万平方千米,沉积厚度达6000-7000米,主要为第三系地层,有8个二级构造和两个礁块带。1977年-1980年,中国石油部门对上述3个盆地分别进行钻探,获得了工业油气流;1980年开始,中国又与法国、英国、美国等合作打出若干口原油质量好、比重轻、含硫低的高产油气井。从长远看,南海深水石油储油潜力比东海、黄海都要大。南海石油潜力最大的地段是中国台湾和海南岛之间的大陆架一带;另外,越南到加里曼丹岛之间的最宽陆架区,其中生代和第三纪的沉积厚度很大,已探明石油储量为6.4亿吨,天然气储量9800亿立方米,是世界海底石油的富集区。某些国外石油专家认为,仅南沙海域的石油资源量可达418亿吨,南海可能成为另一个波斯湾或北海油田。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南海天然气资源相当丰富。在我国10个主要的沉积盆地中,以珠江口和莺歌海盆地资源丰度最高,在我国已发现的天然气储量中,南海西部海域占50%。仅临近海南岛的莺歌海盆地就探明储气量达2147亿立方米,而整个南海至少可以找到250个油气田,有12个可望成为大型油气田,其中储凄凉达968亿立方米的崖13-1气田已经投产,并向广东和香港供气。
1998年的统计资料显示,南海周边国家已在南沙海域钻探了1000多口油气井,找到了97个油田和含油构造,95个气田和含气构造,其中位于我国断续线以内的油田28个,气井225个;石油总产量每天达两百多万桶,主要开采国家为马来西亚(每天75万桶)、越南(35万桶)、印度尼西亚(21万桶)、文莱(19万桶)、泰国(17万桶);天然气产量达25100亿立方英尺(马来西亚14370亿立方英尺,文莱3340亿立方英尺)。
1998年,我国在南海海域的石油产量达1362万吨(其中南海东部产量1255万吨,南海西部107万吨),是我国最大的海上油田。随着开发力度的加大,南海石油产量将进一步增长。南海地区将成为我国未来的主要能源供应来源。
2)南海周边三省区矿产资源品种繁多,部分矿种蕴藏量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
全国已经探明有工业储量的148种矿产中,海南岛已探明具有一定开发利用价值的矿产有57中;探明有各级储量规模的矿床126个,其中大型矿床31个,中型矿床31个,小型矿床64个。在国内占有重要位置的优势矿产主要有玻璃石英砂、天然气、钛铁矿、锆英石、蓝宝石、水晶、三水型铝土、油页岩、化肥灰岩、沸石等10多种。其中石禄铁矿的铁矿储量占全国富铁矿储量的70%,品位也居全国第一;钛矿储量占全国的70%;锆英石储量占全国的60%。此外,黄金、水泥灰岩、花岗石材、矿泉水等分布较集中,矿种相对配套,开采方便,所以具有重要的开发价值。
广东目前已找到矿产116种,探明储量的有89种,产地1400多处。广东的高岭土、泥炭、冶金用粗面岩、锗、碲等矿产储量全国第一。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广西是有色金属的富集区,素有“有色金属之乡”的称好,已发现的矿种有近百种。探明储量的有70多种,储量居全国前十位的有53种,铟储量居世界第一,比世界其他国家储量的总和还要多;锰、锡矿储量均占全国总量的1/3;钒、钨、锌、锑、银、铝、滑石等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此外,广西河流众多,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
3)未来新能源-可燃冰
可燃冰是甲烷和水结合而成的水合物,在海底的低温和压力下,甲烷被包进水分子中,形成一种冰冷的白色透明结晶,称为“甲烷水合物”,由于它外表看上去像冰,但又具易燃特性,能像蜡烛一样燃烧,故又称为“可燃冰”。目前,可燃冰主要分布在东、西太平洋和大西洋西部边缘,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新能源,但由于开采困难,海底可燃冰至今仍原封不动地保存在海底和永久冻土层内。可燃冰有望取代煤、石油和天然气,成为21世纪的新能源。科学家估计,海底可燃冰分布的范围约占海洋总面积的10%,相当于4000万平方公里,是迄今为止海底最具价值的矿产资源,足够人类使用1000年。全球迅速发展下,石油和天然气成为人类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但据资料显示,目前全世界已探知的原油约占地球总原油量的80%,已探明的天然气约占总储量的60%,消耗速度很快,能源危机像悬在人类头顶的一把剑,寻找新能源成为当务之急。较早前,加拿大一艘渔船在出海捕鱼时,无意中发现一块巨大的海底可燃冰(学名:天然气水合物),再次引起科学家对开发这种新能源的兴趣,并希望能在10至30年内进行商业开采,使可燃冰能取代煤、石油和天然气,成为21世纪的新能源。
可燃冰由海洋板块活动而成。当海洋板块下沉时,较古老的海底地壳会下沉到地球内部,海底石油和天然气便随板块的边缘涌上表面。当接触到冰冷的海水和在深海压力下,天然气与海水产生化学作用,就形成水合物。可燃冰有很强的吸附天然气能力,1个体积单位的可燃冰可以分解为164个单位的天然气及0.8个单位的水,也就是说1立方米的可燃冰释放出来的能量,相当于164立方米的天然气。由于可燃冰燃烧时不会产生残余物,而且使用方便、清洁卫生,能减少环境污染,因此,科学家们一致认为:可燃冰可能成为人类新的后续能源,帮助人类摆脱日益临近的能源危机。目前,国际间公认全球的可燃冰总能量,是地球上所有煤、石油和天然气总和的2至3倍。
科学家估计,海底可燃冰分布的范围约占海洋总面积的10%,相当于4000万平方公里,是迄今为止海底最具价值的矿产资源,足够人类使用1000年。
长期以来,有人认为亚热带地区的我国南海海域不可能存在“可燃冰”,因为这里没有冻土带。然而,不久前,广州地质调查局利用地震波探测海底地表反射,发现了中国南海区域有“可燃冰”存在。由于特殊的物理性能,天然气和水可以在温度摄氏2度至5度内结晶,而南海海底600米至2000米以下的温度和压力都很适合“可燃冰”的生成。据估计,我国南海海底有巨大的“可燃冰”带,能源总量估计相当于中国石油总量的一半。
Ⅳ 南海的资源到底有多丰富啊
1.海洋空间资源
1)我国最大的一片海洋国土
南中国海海域面积共350万平方千米,按国际海洋法规定属于我国的管辖范围约为21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我国海洋国土面积的2/3。,其中,南海诸岛上有珊瑚礁数百个,这些岛屿是我国重要的海洋国土,在国防上是向外延伸的支撑点,对保卫我国的蓝色海疆具有重要的意义。
南海周边浅海滩涂广阔,海南省可供养殖的滩涂面积为2.57万公顷;这些都是宝贵的后备土地资源。
2)是国际海上航运最繁忙的交通线之一,也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通道;
在国际海洋交通上,它是西欧-中东-远东海运航线(世界最繁忙、最重要的海上航线之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联系东南亚、南亚、西亚、非洲及欧洲的必经之地;特别是南沙群岛,地处太平洋到印度洋的航道要冲,不仅扼制南海地区的海上交通线,而且对马六甲、巽它和望加锡等海峡(海上交通咽喉)产生重大影响。
根据统计,世界一半以上的超级油轮都要经过该水域,经过南海地区的油流,是经过苏伊士运河油流的5倍,是经过巴拿马运河油流的15倍;日本和韩国90%以上的石油,台湾98%以上的石油进口都必须经过该区域;同时南海也是世界液化天然气最大的产区和贸易区,1998年经过该地区输出的液化天然气占世界液化天然气总贸易量的2/3(其中3/4的运往日本,其余的销往台湾和韩国)。
3)重要的航空通道
南海上空是世界重要的航空通道。我国、韩国、日本与东南亚各地的航线,菲律宾与中南半岛各地来往的航线都要经过南海上空。西欧-中东-远东航线是世界最繁忙的航空线之一,它连接巴黎、伦敦、法兰克福等西欧主要机场和远东的新加坡、香港、北京、东京等机场,南海空域也是这条航线的重要通道;另外,西欧-东南亚-澳新、远东-澳新的部分航线也要经过这里。
2. 丰富的矿产资源
南海与世界其他石油及天然气产区比较 地区 探明储量 天然气探明储量 石油开采 天然气开采
(10亿桶) (兆亿立方英尺) (百万桶/每天) (兆亿立方英尺/年)
波斯湾地区 674.0 1918.0 21.1 UT 6.8
北海地区 15.9 147.2 6.6 9.3
里海地区 16.9—33.3 177—182 1.1 2.1
南中国海 约6.9 约136.9 2.0 2.5
2)南海周边三省区矿产资源品种繁多,部分矿种蕴藏量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
3)未来新能源-可燃冰
可燃冰是甲烷和水结合而成的水合物,在海底的低温和压力下,甲烷被包进水分子中,形成一种冰冷的白色透明结晶,称为“甲烷水合物”,有望取代煤、石油和天然气,成为21世纪的新能源。
据估计,我国南海海底有巨大的“可燃冰”带,能源总量估计相当于中国石油总量的一半。
Ⅳ 南海区的自然资源
南海区位于华南亚热带地区,全年降雨量较多,1979~2002年间平均降雨量1650.8毫米。有流量较大的西北江穿越,水资源较为丰富,基本上不存在缺水区。水资源特点是:降雨和径流时空分布不均。降水年内分配不均,汛期4~9月占全年的80%以上。在汛期雨量较为集中,径流多数以洪水的形式出现,大部分水量流入江河,成为不可利用的水资源,如遇暴雨,外潮顶托还会造成内涝灾害;枯水期间,由于降水量少,不能满足农业自流灌溉的需要,往往出现春旱、夏涝和秋旱的灾害。其次是水质污染较为严重。水质状况随丰、枯季节而变化,由于工业和生活污水大部分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涌,水质污染日益严重,内河涌在枯水期靠中低水位开闸交换,高水位时要关闸防洪。
降雨为地表径流的主要来源,境内的降雨虽然丰沛,但蒸发量也大,1979~2002年间,平均蒸发量为1516.6毫米,最大1780毫米,最小1300毫米,与降雨基本持平。境内多年平均径流深800毫米,径流量的年内、年际变化大,79.3%集中在汛期。丰水年(P=10%)径流深1142毫米,径流量13.16亿立方米;枯水期(P=90%)径流深496毫米,径流量5.72亿立方米;丰、枯水年径流差2.3倍。全境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9.22亿立方米,另有西北江多年平均过境客流量2109亿立方米,合计多年河川平均流量2118.22亿立方米。
由于雨量多,河涌密布,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全境多年平均浅层地下水资源为2.9亿立方米。 南海境内矿产资源不多,金属矿藏几乎没有,主要有一些非金属矿藏。
煤等燃料矿产
煤主要分布于官窑、里水邓岗和岗头、和顺及松岗联表等地,以无烟煤为主,产于石炭灰纪测水组、二叠纪童子岩组和晚三叠纪小坪组,多呈薄层状或煤包产出,形成规模小,仅见小型矿床或矿点,可供地方性开采。此外,马头岭一带有石油矿点,盐步有油页岩薄层状矿点,夏教有浅层天然气矿点,均不具工业价值。
膨润土
见于官窑黄洞和狮山穆院、白泥坑一带,为火山沉积蚀变风化产物,产于始新世华涌组第一段,成层状产出。是一种由蒙脱石矿物组成的黏土岩,用途广泛,可作建筑涂料、深水井淡水泥浆、干燥剂以及香皂、饲料等添加剂。上述地区的膨润土,属中至大型矿床,可作露天开采。
高岭土
见于狮山白泥坑、横过坑等地,产出地层为始新世宝月组,矿石为长石砂岩风化物,属风化型小矿床,质纯,当地居民早在200年前就已开采利用为陶瓷原料,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配料砂岩
分布于和顺文头岭和象岗、大沥、盐步平地岗瓦头和龙头岗等地,产于三叠纪、石炭纪和泥盆纪地层中,成层状产出,主要成分为石英,可作水泥配料。属中型矿床,正在开采,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石膏
见于盐步、松岗和桂城等地,产于早第三纪地层的沙砾岩、砂岩、粉砂岩中,呈夹层产出,单层厚一般为0.5~3.2米,最厚可达15米,埋深60~160米,为大型矿床,矿石类型主要为硬石膏,分布广,质量好,用途广泛,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泥炭
见于官窑大榄涡、和顺万顷洋、罗村中、桂城岗等地。产于第四纪沉积物中,呈不等厚的层状产出,分布广,属大型矿床,质量好,埋藏浅,可作露天开采。泥炭是一种有机质和矿物质组成的复合体,其作为新型矿产资源,在工农业上有广泛用途,具有一定的远景开发价值。
重晶石
仅见于凤鸣三山,呈脉状,产于早白垩纪地层中。重晶石矿,质量较好,易开采,具中型矿床储量,有一定的开采价值。
石料
主要见于西樵山和小塘狮岭等地,属火山岩型石料。质地坚硬,储量不大,大多数已开采利用,一些风景区已禁止开采。
Ⅵ 南海有什么丰富的资源【只少10种】
1.海洋空间资源1)我国最大的一片海洋国土 南中国海海域面积共350万平方千米,按国际海洋法规定属于我国的管辖范围约为21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我国海洋国土面积的2/3。,其中,南海诸岛上有珊瑚礁数百个,这些岛屿是我国重要的海洋国土,在国防上是向外延伸的支撑点,对保卫我国的蓝色海疆具有重要的意义。南海周边浅海滩涂广阔,海南省可供养殖的滩涂面积为2.57万公顷;这些都是宝贵的后备土地资源。2)是国际海上航运最繁忙的交通线之一,也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通道; 在国际海洋交通上,它是西欧-中东-远东海运航线(世界最繁忙、最重要的海上航线之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联系东南亚、南亚、西亚、非洲及欧洲的必经之地;特别是南沙群岛,地处太平洋到印度洋的航道要冲,不仅扼制南海地区的海上交通线,而且对马六甲、巽它和望加锡等海峡(海上交通咽喉)产生重大影响。根据统计,世界一半以上的超级油轮都要经过该水域,经过南海地区的油流,是经过苏伊士运河油流的5倍,是经过巴拿马运河油流的15倍;日本和韩国90%以上的石油,台湾98%以上的石油进口都必须经过该区域;同时南海也是世界液化天然气最大的产区和贸易区,1998年经过该地区输出的液化天然气占世界液化天然气总贸易量的2/3(其中3/4的运往日本,其余的销往台湾和韩国)。 3)重要的航空通道南海上空是世界重要的航空通道。我国、韩国、日本与东南亚各地的航线,菲律宾与中南半岛各地来往的航线都要经过南海上空。西欧-中东-远东航线是世界最繁忙的航空线之一,它连接巴黎、伦敦、法兰克福等西欧主要机场和远东的新加坡、香港、北京、东京等机场,南海空域也是这条航线的重要通道;另外,西欧-东南亚-澳新、远东-澳新的部分航线也要经过这里。2. 丰富的矿产资源南海与世界其他石油及天然气产区比较 地区 探明储量 天然气探明储量 石油开采 天然气开采 (10亿桶) (兆亿立方英尺) (百万桶/每天) (兆亿立方英尺/年) 波斯湾地区 674.0 1918.0 21.1 UT 6.8 北海地区 15.9 147.2 6.6 9.3 里海地区 16.9—33.3 177—182 1.1 2.1 南中国海 约6.9 约136.9 2.0 2.5 2)南海周边三省区矿产资源品种繁多,部分矿种蕴藏量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3)未来新能源-可燃冰可燃冰是甲烷和水结合而成的水合物,在海底的低温和压力下,甲烷被包进水分子中,形成一种冰冷的白色透明结晶,称为“甲烷水合物”,有望取代煤、石油和天然气,成为21世纪的新能源。据估计,我国南海海底有巨大的“可燃冰”带,能源总量估计相当于中国石油总量的一半。
Ⅶ 南海有哪些资源
南海海底石油与天然气可燃冰蕴藏丰富,据初步估算海底石油蕴藏量达二百亿吨。由于南海属于热带海洋,适于珊瑚繁殖,海底高台处形成珊瑚岛,南海诸岛的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均为珊瑚岛屿;水产主要为海龟、海参、金枪鱼、红槽鱼、鲨鱼、龙虾、梭子鱼、墨鱼和鱿鱼等各种热带海产。南海的金丝燕用海藻和唾液做巢,这种巢就是珍贵的滋补品燕窝。
Ⅷ 急求!!!!中国南海有哪些资源 图片
http://bbs.news.163.com/bbs/mil/94635324.html
Ⅸ 南海有哪些海地资源
南海海域的海地资源十分丰富,尤其是海地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巨大。据统计,南海海域有含油气构造200多个,油气田约180个,储量在230~300亿吨之间,相当于全球储量的12%,约占中国石油总资源量的1/3。仅曾母盆地、沙巴盆地和万安盆地的石油总储量,就有200亿吨。
南海海地还蕴藏有各种金属矿产资源,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深海开发的深入化,南海海地资源有着非常广阔的开发前景和巨大的利用价值。
近年,人们还在南海中发现了具有不可估量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海洋潮汐能、波能、温差能、密度差能、压力差能等海洋动力资源。
南海中的石油钻井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