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管理 » 新疆还有多少资源没有开发
扩展阅读
陕西烘干产品哪个好 2025-08-06 05:17:46

新疆还有多少资源没有开发

发布时间: 2022-09-05 23:49:39

1. 新疆资源很丰富,可是为什么新疆依然贫穷

因为资源没有开发,新疆不像中东那样,资源储量很高但是开发难度高。气候也恶劣。像中东那些油井都是自喷井油层浅压力高打个洞自己就会喷出石油,而新疆的油田油质也比较低油层深而且还需要用抽油机才能抽上来。而且新疆的气候很恶劣给工程施工也提供了很大障碍。石油如此其它也一样所以说开发西部是一项非常艰难的任务。

2. 新疆什么资源不足

新疆之所以落后,需要国家政策扶持,根本原因是观念落后。 最不足的是创新发明环境资源、高科技产业的资源,包括研究开发人员、产品工器具、关键的生产装备(数控机床、重机、精密加工)、熟练的产业工人队伍。

其他的自然资源都很丰富。 楼上的不熟悉就不要猜了,新疆的淡水资源蕴藏量在全国名列前茅,雪山和冰川数量巨大,还有全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博斯腾湖。 另外,新疆在伊犁河谷地区、阿勒泰喀纳斯地区、天山山区、哈密巴里坤山区和草原都有大量的原始森林,资源含量绝对比全国多数省份大,没有去过新疆的内地人是想不到的。

3. 新疆有哪些矿产资源

新疆矿产种类全、储量大,开发前景广阔。发现的矿产有138种,其中9种储量居全国首位,32种居西北地区首位。石油、天然气、煤、金、铬、铜、镍、稀有金属、盐类矿产、建材非金属等蕴藏丰富。

新疆石油资源量208.6亿吨,占全国陆上石油资源量的30%;天然气资源量为10.3万亿立方米,占全国陆上天然气资源量的34%。新疆油气勘探开发潜力巨大,远景十分可观。全疆煤炭预测资源量2.19万亿吨,占全国的40%。黄金、宝石、玉石等资源种类繁多,古今驰名。

(3)新疆还有多少资源没有开发扩展阅读

新疆简介

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陆地边境线5600多公里,周边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斯坦、巴基斯坦、蒙古、印度、阿富汗斯坦八国接壤,在历史上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现在是第二座“亚欧大陆桥”的必经之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新疆现有55个民族成份,主要居住有汉、维吾尔、哈萨克、回、蒙古、柯尔克孜、锡伯、塔吉克斯坦、乌孜别克、满、达斡尔、塔塔尔、俄罗斯等民族,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

4. 新疆有哪些丰富的自然资源

铍、白云母、钠硝石、陶土、蛇纹岩、宝石、石棉、和田玉、盐、芒硝、钠硝
乌鲁木齐市:石膏、煤、油页岩、磷、铁、铀、锰、金
水磨沟区:煤、油岩、页岩、陶土、温泉、矿泉水
南泉区:煤、石灰石、铁、花岗石、金、铅、矿泉水
东山区:煤炭、铁矿石、粘土、石灰石
乌鲁木齐县:煤、石灰石、石膏、铜、磷 金、芒硝、铁、湖盐
新疆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居全国第二位
新疆是中国矿产资源最为丰富的省区之一,矿产种类全,储量大,开发前景广阔.目前发现的矿产有138种,其中,5种储量居全国首位,25种居全国前5位,40种居全国前10位,23种居西北地区首位.新疆矿产保有储量列全国前10位的矿种有:铍、钠硝石、白云母、蛭石、陶瓷土;冶金用脉石英、自然硫、长石、化肥用蛇纹岩;膨润土、水泥用大理岩、镍、铬铁矿;铸石用辉绿岩、石油、毒重石;煤、菱镁矿、镁盐、钾盐、石棉、玻璃用脉石英、水泥用泥岩、天然气、铯、水泥用页岩;铋、铂族、锂;油页岩、水泥用黄土、芒硝;泥灰岩、硼、碲;锰、钴、钽、铌、玻璃用砂、盐.
1、能源矿产.新疆拥有石油、天然气、煤、油页岩和铀5种能源矿产,其中石油、天然气和煤是新疆最具优势的矿产资源.新疆是中国陆地石油最有远景的地区之一,准噶尔、塔里木、吐鲁番—哈密三大油气沉积盆地以及其他19个大小沉积盆地成油地质条件好,沉积面积达95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陆地沉积面积的1/4;其中塔里木盆地面积56万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含油气沉积盆地,预测油气资源量184亿吨,其中石油资源量101亿吨,天然气8.3万亿立方米,是我国“西气东输”的起点.根据第二次油气资源评价,新疆石油资源量300亿吨,占全国陆上石油资源量940亿吨的1/4强,现石油保有储量居全国第3位,未动用的石油储量居全国之首;新疆原油具有含硫低、凝固点低的特点,是生产高级润滑油、高速公路沥青、高级冷冻机油和医药化妆品等特种产品的最佳原料,特别是重质油的储量和质量均居全国之首.天然气资源量为10.8万亿立方米,占全国陆上天然气资源量30万亿立方米的34%.新疆的煤炭地层面积预计为30.7万平方公里,煤炭预测资源量2.19万亿吨,占全国的40%,居全国之冠;已探明的储量约170多亿吨,在全国名列第8位,在西北地区名列第2位;其中吐鲁番——哈密盆地和准噶尔盆地已列入世界10大煤田行列.
2、金属矿产.新疆的黑色金属及有色金属矿产在全国占有一定的地位,已探明的金属矿产有27种.黑色金属矿产资源有铁、锰、铬、钒、钛5种,其中铁矿已探明的储量居全国第5位,锰矿居全国第8位,铬矿居全国第5位.有色金属矿产主要有铜、镍、铅、锌、铝等,矿种的特点是分布广、矿点多、富矿多、伴生矿多,有利于综合开发利用.新疆的贵金属及稀有金属矿产位居全国前列.有探明储量的贵金属矿产有金、银、铂、钯.新疆的黄金资源比较丰富,全疆85个县市中,59个县市有黄金资源.新疆是中国主要的稀有金属矿产地,尤其以铍、锂、铌、钽等稀有金属矿产享誉中外.
3、非金属矿产.新疆非金属矿产比较齐全,已探明的非金属矿产有43种.冶金用辅助原料非金属矿产8种,其中菱镁矿居全国第4位;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13种,其中钠硝石、蛇纹岩、钾盐、镁盐、芒硝、自然硫、毒重石、盐等保有储量都居全国前列;建材原料及其他非金属矿产24种,其中白云母、膨润土、蛭石、陶瓷土的探明储量都居全国第1或第2位.工艺美术用特种非金属与宝石矿产有水晶和各种宝石、玉石和彩石.宝石已发现70多个品种,如驰名国内外的海蓝宝石、绿宝石、碧玺、芙蓉石、石榴石、紫罗兰宝石等.玉石中主要是和田玉又称软玉,为中国所特有,其中优质羊脂玉是世界罕见玉种.
总之,新疆是中国矿产资源最为丰富的省区之一,开发前景广阔,可建成具有全国意义的石油和石油化工基地、煤炭和煤炭化工基地、盐和盐化工基地、有色和稀有金属基地.

5. 新疆土地资源现状分析

2005年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土地总面积166.49 万平方千米(折合24.97亿亩),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1/6。农用地6306.07万公顷(9.46亿亩),占土地总面积的37.88%,其中,耕地406.34万公顷(6095.10万亩),占农用地面积的6.45%;园地35.43 万公顷(531.45万亩),占农用地面积的0.56%;林地677.07 万公顷(10156.05万亩),占农用地面积的10.74%;牧草地5116.07万公顷(76741.05万亩),占农用地面积的81.13%;其他农用地71.16万公顷(1067.40 万亩),占农用地面积的1.13%;建设用地122.07万公顷(0.18 亿亩),占0.73%,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97.63万公顷(1464.45 万亩),占建设用地面积的79.97%;交通用地6.12万公顷(91.80 万亩),占建设用地面积的5.01%;水利设施用地18.33 万公顷(274.95 万亩),占建设用地面积的15.01%;未利用地10220.83 万公顷(15.33 亿亩),占61.39%。土地开发利用率为38.61%。人均耕地0.20公顷(3.03亩)。

第一节 土地资源空间分布

全疆土地总面积166.49万平方千米,其中,北疆3918.5万公顷,约占全疆土地总面积23.54%;南疆10633.89 万公顷,约占全疆土地总面积63.87%;东疆2096.58 万公顷,约占全疆土地总面积12.59%。

一、农用地

农用地 6306.07 万公顷(9.46 亿亩),占土地总面积的37.88%。北疆3236.89万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的51.3%;南疆2541.91万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的40.3%;东疆527.27 万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的8.4%,其中:

(一)耕地

总面积406.34万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6.44%。北疆229.18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56.4%;南疆163.79 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40.31%;东疆13.37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3.29%。

(二)园地

总面积35.43万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0.56%。北疆4.35 万公顷,占园地面积的12.28%;南疆27.53 万公顷,占园地面积的77.70%;东疆3.55万公顷,占园地面积的10.2%。

(三)林地

总面积 677.07 万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 10.74%。北疆249.16 万公顷,占林地面积的36.8%;南疆368.68 万公顷,占林地 面 积 的 54.48%;东 疆 59.04 万 公 顷,占 林 地 面 积的8.72%。

(四)牧草地

总面积 5116.07 万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 81.13%。北疆2726.83万公顷,占牧草地面积的53.3%;南疆1942.05 万公顷,占牧草地面积的 37.96%;东疆 447.19 万公顷,占牧草地面积的8.74%。

二、建设用地

总面积122.07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73%。北疆48.0万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39.32%;南疆52.87 万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43.31%;东疆21.20 万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17.38%。其中:

(一)居民点工矿用地

总面积 97.62 万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 79.97%。北疆40.93万公顷,占居民点工矿用地面积的41.93%;南疆36.57 万公顷,占居民点工矿用地面积的37.46%;东疆20.12 万公顷,占居民点工矿用地面积的20.61%。

(二)交通用地

总面积6.12 万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5.01%。北疆2.9 万公顷,占交通用地面积的47.38%;南疆2.37 万公顷,占交通用地面积的 38.73%;东疆 0.85 万公顷,占交通用地面积的13.89%。

(三)水利设施用地

总面积18.33万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15.02%。北疆4.17万公顷,占水利设施用地面积的22.75%;南疆13.93 万公顷,占水利设施用地面积的76%;东疆0.23万公顷,占水利设施用地面积的1.25%。

三、未利用地

总面积 10220.83 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61.39%。北疆633.61万公顷,占未利用地总面积的6.20%;南疆8039.11 万公顷,占未利用地总面积的78.65%;东疆1548.11 万公顷,占未利用地总面积的15.15%。2005年新疆土地资源空间分布情况详见表2-1-1和表2-1-2。

表2-1-1 2005年新疆土地利用现状

表2-1-2 新疆土地利用现状构成情况

第二节 土地利用变化

通过对1996~2005年期间全区土地资源各类用地面积调查,分析1996~2000年和2001~2005年两个时段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情况。

1996~2000年土地利用面积的变化,牧草地和未利用地减少,其他地类均有增加。全区耕地总面积由1996年398.57万公顷逐年扩大,到2000年全区耕地总面积为416.40万公顷,增加耕地17.83万公顷,增加幅度为4.48%;园地面积由1996年16.46万公顷增长到2000年19.22万公顷,增加园地2.76万公顷,增加幅度为16.77%,增幅较大;林地面积由1996年640.09万公顷扩大到2000年656.41万公顷,增加林地16.32 万公顷,增加幅度为2.55%;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由1996年86.80万公顷增长到2000年88.68万公顷,增加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89万公顷,增加幅度为2.18%。

2001~2005 年,土地利用最为明显变化的是全区耕地总面积由2001年416.40万公顷逐年减少,到2005 年末全区耕地总面积为406.34万公顷,耕地减少10.06 万公顷,减少幅度为2.42%。园地、林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则稳步增长,其中园地面积由2001年19.68万公顷增长到2005 年35.43 万公顷,增加15.75 万公顷,增加幅度为 80.03%,增幅巨大;林地面积由 2001 年的656.72万公顷扩大到2005年的677.07万公顷,增加林地20.35万公顷,增加幅度为3.10%;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由2001 年的88.89万公顷增长到2005年的97.63万公顷,增加8.74万公顷,增加幅度为9.83%,增幅较大。

一、农用地

(一)耕地面积变化趋势分析

1996~2005年,全区耕地总面积398.57万公顷扩大到406.34万公顷。其中,“九五”期间增加16.83 万公顷;“十五”减少9.06万公顷,主要是生态退耕和农业结构调整所致。

图2-1-1 1996~2005年新疆耕地变化趋势图

图2-1-2 1996~2005年新疆各区域耕地变化趋势图

1996年到2001 年南、北、东疆耕地面积均呈增长趋势,在2002年有所下降,2003 年南、北疆耕地面积进一步下降,东疆有缓慢的增长,2005年全疆耕地面积均有所增加。

2002 年土地利用变化的最大特点是生态退耕速度明显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根据新疆土地变更数据的统计显示,耕地总面积为411.59万公顷,根据新疆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分析,耕地减少去向主要在以下4个方面:生态退耕面积5.3万公顷,农业结构调整占用耕地3.6万公顷,建设占用耕地0.36 万公顷,自然灾害毁坏耕地0.18万公顷,生态退耕和农业结构调整在新疆减少耕地构成中分别占6.1%和38.2%。2002 年新疆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新增耕地4.75 万公顷,补充耕地比建设占用和灾毁的耕地多4.21万公顷。如果不考虑农业结构调整和生态退耕等占用耕地,基本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2003年新疆耕地面积为403.72 万公顷。耕地变化情况为:增加耕地3.94万公顷,增加来源土地整理3.06 万公顷,开发0.21万公顷,复垦0.02万公顷,农业结构调整0.23万公顷,其他0.42万公顷。全区减少耕地11.81 万公顷。减少的原因为:建设占用0.24万公顷,生态退耕6.19万公顷,农业结构调整5.31 万公顷,自然灾害损毁0.01 万公顷,其他0.06 万公顷。与2002 年相比,全区耕地净减少7.87万公顷。

2004年新疆耕地面积为402.55 万公顷。耕地变化情况为:增加耕地2.22万公顷。增加来源土地整理0.06 万公顷,开发0.85万公顷,复垦0.08 万公顷,农业结构调整 0.508 万公顷,其他0.72万公顷。全区减少耕地3.39 万公顷。减少的原因:建设占用0.19万公顷,生态退耕1.17万公顷,农业结构调整1.81 万公顷,自然灾害损毁0.006 万公顷,其他0.21 万公顷。与2003 年相比,全区耕地净减少1.17万公顷。

2005年新疆耕地面积为406.34 万公顷。耕地变化情况为:增加耕地6.01 万公顷。增加来源为:土地整理0.013 万公顷,开发1.80万公顷,复垦0.025 万公顷,农业结构调整1.27 万公顷,其他2.90万公顷。全区减少耕地2.22万公顷。减少的原因:建设占用0.26 万公顷,生态退耕0.43 万公顷,农业结构调整1.42 万公顷,自然灾害损毁0.018万公顷,其他0.09万公顷。与2004年相比,全区耕地净增加3.79万公顷。

(二)园地面积变化趋势分析

1996~2005年,园地面积由16.46 万公顷增长到35.43 万公顷,增加18.97万公顷,增加幅度为115%,增幅巨大。

图2-1-3 1996~2005年新疆园地变化趋势

图2-1-4 1996~2005年新疆各地园地变化趋势图

1996年到2001年南、北、东疆园地面积都呈增长趋势,增长幅度分别为18%、25%、19.5%,全区增长幅度较大。2001 年到2005年南、北、东疆园地面积都呈高速增长趋势,尤以南疆增长最快,增长幅度分别为94.16%、17.64%、27.85%。

新疆光、热等资源的区域特殊性,利于发展具有地方特色林果产业。近几年由于市场需要,新疆园地面积呈较大幅度增长趋势,加之南疆丰富的光热资源利于发展园艺生产,大力发展环塔里木盆地的特色优质林果产业带,从而促使南疆园地面积大幅度增长。

(三)林地面积变化趋势分析

1996~2005年,林地稳步增长,面积由640.09 万公顷扩大到677.07万公顷,增加约37 万公顷,增加幅度为5.77%。从2001年以后增幅较大。

图2-1-5 1996~2005年新疆林地变化趋势

(四)牧草地面积变化趋势分析

1996~2005年,草地面积由5159.60万公顷减少到的5021.58万公顷,减少138.02万公顷。但是人工草地面积由9.47万公顷增长到24.62万公顷,增加15.15万公顷,增加幅度为160%。

二、主要建设用地变化情况

建设用地总量由1996 年的108.70 万公顷增长到2005 年的122.07万公顷。其中,居民点和工矿用地“九五”期间增加1.89万公顷,“十五”期间增加8.75 万公顷;交通运输用地增加1.41万公顷;水利设施用地增加1.14万公顷。

图2-1-6 1996~2005年新疆牧草地变化趋势

图2-1-7 1996~2005年新疆人工草地变化趋势

图2-1-8 1996~2005年新疆建设用地变化趋势

通过对1996~2005 年期间全区居民地与工矿用地面积调查,得到全区居民地及工矿用地面积变化趋势(见图2-1-9)。

图2-1-9 1996~2005年新疆居民地与工矿用地变化趋势图

图2-1-10 1996~2005年新疆各地居民地与工矿用地变化趋势图

1996年到2001年南、北、东疆居民地及工矿用地面积都呈增长趋势,增长幅度分别为 2.97%,2.93%,0.43%。2001 年到2004年南、北、东疆居民地与工矿用地面积继续呈增长趋势,尤以北疆增长最快,增长幅度分别为3.95%,15.88%,6.28%。

2005年全区居民地及工矿用地总面积97.63 万公顷,其中,城市用地3.94万公顷,占总面积的4.04%;建制镇用地4.62万公顷,占4.73%;村庄用地47.96万公顷,占49.12%。

自治区城市用地的规模呈不断扩大的趋势,与1996 年相比,2005年全区城市用地为3.94万公顷,比1996 年增长11.61%。建制镇用地规模也呈不断扩大的趋势。居民点用地规模呈现持续平稳的上升趋势。

图2-1-11 1996~2005年新疆城市用地变化

图2-1-12 1996~2005年新疆建制镇用地变化

图2-1-13 1996~2005年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

第三节 土地资源特点

一、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绿洲特点

新疆具有166.49万平方千米的土地面积,地域辽阔,但是人类主要活动空间却集中在绿洲之上。新疆绿洲面积为12.59万平方千米,占全疆土地面积的7.56%,其中,人工绿洲面积为9.98 万平方千米,占全疆土地面积的5.99%,天然绿洲面积为2.61 万平方千米,占全疆土地面积的1.57%。

人工绿洲包括耕地、园地、人工林地、人工草地、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利设施等用地组成。人工绿洲反映了新疆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全疆社会经济活动几乎都集中在人工绿洲上进行,而人工绿洲成为新疆土地开发利用的一种独特模式。

天然绿洲包括平原河谷林、平原灌木林、平原草甸、河流、湖泊、坑矿等土地类型组成。天然绿洲状况反映了新疆土地资源利用环境的保护程度及质量的好坏,与人工绿洲唇齿相依,休戚相关。大部分人工绿洲是由对天然绿洲的开发利用演变而来,人工绿洲和天然绿洲存在着复杂的制约关系。

绿洲的质量与发展规模,最终受水资源供给的制约。新疆土地利用的绿洲利用形式是新疆土地资源利用的最大特点,正确处理天然绿洲、人工绿洲和荒漠土地的关系,合理确定人工绿洲的规模,是新疆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二、具有发展特色农业的特点

十分丰富的光热资源和相对稳定的绿洲灌溉农业生态条件,使新疆具有发展特色农业的客观条件。首先,灌溉农业用水有一定保证,并能根据作物生长需要适时、适量灌溉,为作物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和土壤养分,达到优质高产奠定了可靠基础。同时,水资源较为稳定。新疆地表水总径流量年际变差系数仅为0.13,相对变幅为38%。暖年份中,高山冻雪融化补给多,中、低山降水补给少;在冷湿年份中,中、低山降水补给多,高山区冰雪融化补给少,这样的水资源的供给规律,保证了无论在暖或冷湿年份均能使水资源发挥互相调剂与补充的作用,使水源保持基本稳定。其次,丰富的光热资源是新疆发展特色农业的重要保证,新疆因干旱少雨、晴朗天气多、空气水分少、大气透明度高,太阳辐射量达130~150 千米/厘米2·年,仅次于青藏高原。日照时间长,年日照时数比国内同纬度地区多几百小时。温度的日较差大,加之灌溉有效配合,达到水热同期,植物光合作用好,干物质积累多。因此,新疆具有发展特色农业的良好基础。如优质的小麦、玉米、油菜、油葵、红花、花生,优质的棉花、甜菜、亚麻,优质的瓜菜、水果等。因此,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要充分把握好新疆土地资源具有开发特色农业的特色。

三、具有生态环境脆弱的特点

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年平均降水为150毫米,降水量只占全国的4%。森林草原植被主要分布在山区,广大平原为荒漠植被,土地极易沙漠化,生态环境脆弱。平原地区年大风次数多达10~20天,起沙风占全年刮风频率的15%以上,同时具有丰富的沙源,大风和扬沙为土地沙化提供了动力条件,沙化威胁相当严重。其次,新疆土地盐渍化普遍。由于干旱少雨,土壤淋溶作用弱;又由于灌溉过量及渠系输水渗漏严重,使地下水位升高,在强烈的蒸发作用下,土壤盐渍化严重。再次,新疆深处内陆,除额尔齐斯河外,新疆河流都属于内陆河,河流沿途溶解的有毒害物质只能向盆地聚集,导致土地资源的自净能力低,有毒害物质容易积累。所以,新疆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必须充分考虑生态环境脆弱的特点。

四、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显着的流域性特点

新疆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是按流域来开发利用的。新疆主要靠山区降水,并形成大小不同的河流流向盆地,平原降水极少,绿洲、农业、生态都需灌溉。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因受水资源灌溉条件的限制而按流域分布。人类最早期从河流下游三角洲地带进行土地开发利用。古代由于生产工具落后,生产力低,大多在地势平坦,水网发育、引水容易的下游地段开发。如现已深埋于塔里木盆地沙漠中的尼雅、楼兰等古绿洲,都是逐水草式的开发。随着人们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水利技术的进步,筑坝、修渠、建水库,才逐步向中、上游进行土地开发利用。因而也就产生了河流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分配问题。由于上游土地开发利用过度引水,致使下游地段断流,河流缩短,湖泊干涸。如塔里木河下游多年断流,罗布泊干涸和艾比湖萎缩等,就是土地开发利用没有考虑到流域性特点。根据新疆土地利用的流域性特点的要求,土地开发利用的统一管理,首先需要水资源按流域分配的统一管理做基础。因此,新疆土地开发利用需要水资源统一管理政策与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相配合。

第四节 新疆绿洲面积与分布

一、新疆绿洲的概念和分类

(一)绿洲的概念与分类

1.绿洲的概念

绿洲可定义为:在干旱荒漠地理环境下,拥有稳定的水源,光热资源丰富,土质良好,可满足中生植物正常繁殖,适宜人类持续从事社会经济活动的地区。

2.绿洲的内涵

所谓“绿洲”必须同时包括以下内涵:

(1)绿洲位居干旱荒漠地区。

(2)有稳定的水源是绿洲存在的基本条件或主导因素。

(3)绿色植被是绿洲的基本特色。茂盛的植被是天然绿洲的主体景观,人工生态是人工绿洲的主体景观。

(4)绿洲应构成独特的生态地理系统。

(二)绿洲的分类

划分绿洲类型有助于人类深入研究绿洲形成演变规律,也便于人类根据不同类型的绿洲采取相应的开发利用方式和适宜的建设保护措施。

绿洲类型的划分应遵循历史演化原则、功能化原则和实用性原则。

在学术界,就划分绿洲已有多种看法,并有许多共识。由于分类角度不一,可采取多层面划分。例如按人类活动的干预程度可将绿洲划分为天然绿洲、人工绿洲、半人工绿洲(或准绿洲)。按形成的时间尺度可划分为古绿洲、老绿洲、新老结合型绿洲、新绿洲。按空间尺度(规模)可划为特大型绿洲、大型绿洲、中型绿洲和小绿洲;或划分绿洲群(同一地理单元的大小许多片绿洲组成)、绿洲片(指相当规模的完整绿洲)和绿洲点(指规模较小的散小绿洲)。按社会经济主导功能划分为农业绿洲、城镇绿洲、工矿绿洲与牧业绿洲等。

限于资料和工作基础,按宜粗不宜细的原则,作二级划分:天然绿洲可分为天然林草绿洲和天然湿地绿洲;人工绿洲可分为城镇、农、林、牧用绿洲和工业和矿产型绿洲。详见表2-1-3。二、新疆绿洲的面积、结构与分布

表2-1-3 新疆绿洲类型的划分

(一)新疆绿洲的范围和面积

根据绿洲的概念和绿洲的存在的基本条件,绿洲形成在荒漠区。因此在划分绿洲时,必须划分出荒漠区和非荒漠区(半湿润和湿润区),以便在荒漠区内确认绿洲的范围。详见表2-1-4。

表2-1-4 新疆荒漠区面积及区域分布 单位:万公顷

1.荒漠区范围的划分

荒漠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光热资源丰富,地表径流缺乏,地表植被稀疏或无植被覆盖,广布着沙漠、戈壁,呈荒漠景观。

2.绿洲范围的划分

绿洲是在荒漠环境下形成的特殊地理景观,有其本身的特征。可根据以下标志来划分绿洲:

(1)划分绿洲的标志:

①水是绿洲存在的基本条件,是荒漠区内凡是有丰富的水源(地下水、河流、湖泊等)的地区,能满足中生和湿生植物繁殖需要的地方,均属绿洲范围。

②灌溉农业是绿洲存在的重要标志,凡是灌溉渠道或管道控制和灌溉余水到达、能满足中生植物生长的地区。

③荒漠区内河流沿岸、湖泊周围以及沼泽地生长的乔木、灌木、草甸植被分布的地带。

④绿洲范围内的荒地(如小块沙地、盐碱地、裸土地、草地等)和弃耕地、废渠道、道路、宅基地、古迹等小于100 公顷内的土地均可以纳入绿洲范围。

⑤绿洲内地表覆盖物根据土地利用类型,有耕地、园地、牧草地(人工草地和草甸草场)、林地(人工林、河谷林)、居民点(城镇、乡、村)工矿用地、渠道、水库、湖泊、坑塘及各类道路、坟地等。

(2)绿洲划分的方法和步骤:

①分别将1975年美国Land SatMSS(79 米分辨率)、2000 年Land SatTM(30米分辨率)和2005年中巴CBERS(20米分辨率)(其中喀什、伊犁、塔城3地(州)为法国Spot卫星10米分辨率)精确配准到已经转化为阿尔伯特等积圆锥投影的新疆1/25 万地形图上。

②依照绿洲划分的标志和天然绿洲与人工绿洲划分的原则,建立遥感图像上的绿洲解译标志,由两个解译人员分别独立对同一地区遥感影像进行判读解译,判读一致的即可确定判读类型,不一致须在第三者重新判读的基础上取得一致后才可确定类型。

③在套核新疆分县行政界线的基础上,根据判读的各类绿洲的图斑计算各县(市)各类绿洲面积,逐级统计到地(州、市)、自治区。

3.绿洲面积的测算结果

经过本次调查,新疆1975年、2000年和2005年绿洲总面积分别为1071.99万公顷、1153.65万公顷和1259.29万公顷,分别占新疆土地面积的6.49%、6.79%和7.63%。其中,人工绿洲分别为600.23万公顷、862.14 万公顷和998.06 万公顷,天然绿洲分别为471.75万公顷、291.47万公顷和261.23万公顷。详见表2-1-5。

表2-1-5 新疆各时期绿洲面积表 单位:万公顷

4.新疆绿洲的面积变化

绿洲面积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数据,在过去50多年的时间里,新疆人工绿洲面积不断扩大,直到2005 年面积已达998.06 万公顷,占新疆土地总面积的6.04%。与解放初相比,1949 年全疆人工绿洲面积大约为225万公顷,那么56年里扩大到4.44倍。可以看出,现代新疆人工绿洲的扩展速率还是很快的。人工绿洲面积的迅速扩展主要有赖于天山南北的大举开发,特别是北疆准噶尔盆地的开发。20世纪80 年代以前,新疆人工绿洲面积,以南疆为大;而目前,经过50多年的开发,尤其是近30年的开发,北疆人工绿洲面积已超过南疆,占全疆人工绿洲面积的49.92%,南疆退居第二位,占46.04%,东疆则只占4.04%。

新疆天然绿洲的面积为261.23 万公顷,占新疆土地总面积的1.58%,占绿洲面积的20.74%。天然绿洲主要分布在南疆,有197.11万公顷,约占全疆天然绿洲面积的75.45%;北疆天然绿洲仅有62.80万公顷,占全疆天然绿洲面积的24.04%,主要分布在阿勒泰、塔城和伊犁地区;东疆地区天然绿洲面积为1.31万公顷,只占全疆天然绿洲面积的0.50%。

(1)新疆绿洲区域分布。

新疆绿洲面积的区域分布见表2-1-6。

由表中可以看出:

表2-1-6 新疆区域绿洲面积与比重 单位:万公顷

———从绿洲区域分布看,是南疆多于北疆,而从绿洲覆盖度(即绿洲占地总面积的比例)看,是北疆高于南疆。

———从天然绿洲情况来看,面积最大和天然绿洲覆盖度最高的地区在南疆。

———从人工绿洲情况看,北疆的面积略大于南疆,人工绿洲覆盖度也是北疆高于南疆。

(2)绿洲面积前10位县(市)的排序。

新疆绿洲面积(规模)在县(市)间差距颇大。以整体绿洲而言,面积最大的巴楚县达61.02万公顷,是绿洲面积最少的乌恰县0.22万公顷的277 倍;天然绿洲中,规模最大要数若羌县,达35.26万公顷;人工绿洲面积最大的县市,依次是沙湾县、阿克苏市、巴楚县、乌苏市、玛纳斯、奇台县、呼图壁县、额敏县、莎车县和阿瓦提县,人工绿洲规模面积最大的沙湾县44.33万公顷,是规模最小的乌恰县0.21 万公顷的211 倍。新疆绿洲面积(规模)前10位县(市)排序,详见如表2-1-7。

表2-1-7 新疆绿洲面积前10位县(市)排序 单位:万公顷

6. 新疆石油天然气资源

新疆地处中国西北边陲,幅员辽阔,面积达166.49 万平方千米,其中主要沉积盆地有30多个,详见表4-2-1。其面积为90万平方千米。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经过地质勘探,证明油气资源非常丰富,油气资源总量为360亿吨油当量。截至2005年,在准噶尔、塔里木、吐哈三大盆地已发现油气田87个。其中,大型油气田6个,累计探明石油储量33.68亿吨,天然气1.15万亿立方米。

表4-2-1 新疆主要中新生代盆地一览表

近年来,年储量及产量增长居国内陆上之首,塔里木已成为我国第二大天然气区。新疆油气资源十分丰富,尤其2001 年以来,中国石油及中国石化两大公司都把新疆作为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地区,促进了油气勘探开发迅速发展。因此,新疆即将成为我国油气资源主要接替区之一。

第一节 资源概况

一、准噶尔盆地

准噶尔盆地南为天山,东北为阿尔泰山,西北为准噶尔界山,略呈三角形,面积达13 万平方千米,是新疆主要大型含油气盆地之一。经过50多年的勘探历程。1937 年发现独山子油气田,1955年发现克拉玛依油气田,1958年发现奇齐古油田,之后从80 年代以来,在准东、准中、准南发现多个油气田,截至2005 年,共发现油气田27个,其中大型油气田2 个(克拉玛依及呼图壁),油气资源总量为106.9亿吨。是一个油气资源丰度较高的盆地。

准噶尔盆地经历了晚古生代的类克拉通盆地演化和中新生代前陆盆地演化阶段,发育多种类型的沉积体系和构造变形样式;构造条件较复杂,总体受天山东西向构造带、阿尔泰—克拉美里北西构造带及准噶尔界山构造带控制,使盆地呈三角形,区内断裂发育主要有三组。即:近东西向、北西向和北东向,这三组断裂控制了盆内大型隆坳相间的构造格局,为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提供了良好条件;盆内烃源岩很发育。主要有上石炭统、二叠系、上三叠统、中下侏罗统及古近系安集海组(南部)。其中,最优质烃源岩是上二叠统的红雁池组及芦草沟组,最大厚度可达700~1000米,有机丰度高,属国内外罕见的烃源岩。全盆地油气资源量106.9 亿吨,是西北地区油气资源丰度较高的盆地;多时代成油组合。该盆地不但有多时代烃源岩,而且有多时代多层段的储集层,如石炭系火山岩、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古近系及新近系等。但主要为侏罗系、白垩系及三叠系,主要区域性盖层有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及白垩系,古近系及新近系中的泥质岩及膏泥岩等。主要成油组合有上二叠统与三叠系;上三叠及侏罗系,侏罗系与白垩系,古近系与新近系等。

资源及储量:油气资源总量106.9亿吨,其中石油85.9亿吨,天然气2.1万亿立方米。累计探明石油储量19301.5万吨,可采储量43691.9万吨,剩余可采储量21764.7万吨;累计探明天然气储量2173.15 亿立方米,可采储量951.4 亿立方米,剩余可采储量707.18亿立方米。

二、塔里木盆地

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面积达56 万平方千米。经过50多年地质勘探,证明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十分丰富,其资源量为229亿吨。其中,石油115亿吨、天然气11.4万亿立方米。1958年发现依奇克里克油田,1977 年发现了柯克亚油田。特别是1984年9月塔北雅克拉构造上设计的沙参2 井,实现了古生界海相油气重大突破后,迎来了地矿、石油和科教部门到塔里木进行油气勘探大会战的新局面。到目前为止,共发现油气田36个。其中,大型油气田4个(塔河、克拉2、迪那2、和田河)。2005 年产油1010.81万吨,产天然气61.9 亿立方米。因此,塔里木盆地成为我国第二大天然气区和油气储产量快速增长的地区之一。

塔里木盆地经过了多次开合运动,造就了多类型盆地叠加复合,形成了相类型多、齐全、厚度巨大的沉积体系,成为该盆地油气资源潜力巨大的物质基础;丰富的油气资源具有多时代、多层系烃源岩,主要为寒武—奥陶系、石炭系—下二叠统、三叠—侏罗系。既有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又有陆相泥质岩,且分布广,厚度大,有机体丰度较高,古生界烃源岩亦具有多期生烃特点。构造运动的多期性和复杂性,导致地层不整合十分发育。主要有6大构造运动形成的区域性不整合,即:前震旦系与震旦系、奥陶系与志留系、泥盆系与石炭系、二叠系与三叠系、侏罗系与白垩系、古近系与新近系等。这些不整合是油气藏形成的重要条件;塔里木盆地储盖组合十分发育,主要有6大组合,即:震旦—奥陶系、志留—泥盆系,石炭—二叠系、三叠—侏罗系、白垩—古近、新近等含油气体系。根据烃源岩、储层特征、运移网络及圈闭系统,将塔里木盆地划分为7大含油气体系:库车、满加尔、孔雀河、阿瓦提、唐古巴兹、塔西南、塔东南。

经过多年研究,塔里木盆地,特别是台盆区有4个成藏期:晚加里东—早海西期、晚海西期、印支—燕山期、喜山期。在油气演化的地质历史过程中也出现多期生油、多期成藏、多期充注特征。

油气资源及储量: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十分丰富,油气资源量为229 亿吨,其中石油115 亿吨,天然气11.4 万亿立方米。该盆地累计探明石油储量11.49 亿吨,可采储量2.19 亿吨,剩余可采储量1.40亿吨;累计探明天然气储量8257.49 亿立方米,可采储量5262.33亿立方米,剩余可采储量5042.63亿立方米。

三、吐哈盆地

该盆地位于新疆东部的吐鲁番—哈密,盆地总面积为5.3万平方千米。它是在晚古生代基础上发育起来的中新生代山间盆地,沉积地层包括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及新生界,最大厚度约9000米。1958年发现胜金山和七克台小油田后一度间断勘探工作,1983年开始新一轮勘探,1989年以来共发现23个油气田。

吐哈盆地油气资源总量19.4亿吨。其中石油15.8亿吨,天然气3650亿立方米。累计探明石油储量31372 万吨,可采储量8170万吨,剩余可采储量4987万吨;累计探明天然气储量957046亿立方米,可采储量 450.74 亿立方米,剩余可采储量 330.26 亿立方米。

四、焉耆盆地

焉耆盆地位于南天山中段南坡,面积1.3 万平方千米,1994年8月中石油河南石油勘探局于焉参1 井侏罗系试获工业油气流,后又发现3个油气田,1996 年宝浪油田投入开发,目前,年产油20万吨左右。该盆地是中新生代山间盆地。基底为前海西褶皱基底。沉积盖层有三叠系、侏罗系。古近—新近系直接超覆其上。

油气资源及储量:焉耆盆地油气资源量4亿~5 亿吨。累计探明石油储量3239.8 万吨,累计探明石油可采储量779.4 万吨,剩余石油可采储量606.6 万吨。天然气累计探明储量107.66 亿立方米,累计探明天然气可采储量40.53亿立方米,剩余可采天然气储量35.96亿立方米。

五、三塘湖盆地

三塘湖盆地位于新疆的东北部,为一北西向展布的中新生代山前盆地,面积为2300平方千米。1993年塘参1井于井深2082~2087米经酸压后侏罗系获得油气突破,日产油19吨。共发现3个小油田。

该盆地以下石炭统为基底,其上沉积上石炭统、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及古近—新近系,形成西南厚东北薄的不对称箕状,总厚度达5000 米。可划分为三个构造单元,即北部隆起、中央坳陷、及南部斜坡。盆内主要烃源岩为二叠系及侏罗系。

油气资源及储量:该盆地油气资源量为3~4 亿吨油当量。目前,已累计探明石油储量150 万吨,可采储量36.7 万吨,剩余可采储量332.121万吨;累计探明天然气储量13.89亿立方米,可采储量7.57亿立方米,剩余可采储量7.57亿立方米。

第二节 开发利用现状

新疆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已有40 多年的历史,最早是准噶尔盆地1936年独山子的发现,1955 年克拉玛依油田的发现和开发;1958年在塔里木盆地北缘发现依奇克里克油田和开发;20 世纪80年代后各主要盆地均发现多个油气田。从而油气开发业快速发展。截至2005 年,全疆已有40 多个油气田投入开发。2005 年产油2408.3万吨,天然气达106.6亿立方米。

一、准噶尔盆地

准噶尔盆地开发始于20世纪30年代,原苏联和新疆合作在南缘盆地独山子发现油田,并建立了独山子炼油厂,当时最高原油年产量110吨,新中国成立前共生产原油11497吨。

2001年产油960 万吨,产天然气20 亿立方米;2005 年产油1124.34万吨,产天然气28.95亿立方米。

二、塔里木盆地

塔里木盆地自1958年发现依奇克里克油田,次年5 月投入开发。目前已有28个油气田相继开发建设,其中主要有柯克亚、东河塘、雅克拉、牙哈、轮南、塔河、达里亚、塔中4、哈德逊等油气田,使塔里木盆地油气产量快速增长,详见表4-2-2。

表4-2-2 2000~2005年塔里木盆地原油、天然气产量

三、吐哈盆地

该盆地于1992年底配套建成,年产80万吨原油生产能力,到1999年底共施工采油井192 口,注水井145 口。2000 年产油280万吨,天然气10.8亿立方米;2001年产油260万吨,天然气11.5亿立方米;2003年产油258万吨,天然气15亿立方米;2005年产油194.39万吨,天然气15.06亿立方米。

第三节 开发利用前景分析

一、油气资源潜力巨大

全疆油气预测资源总量360亿吨,约占全国陆上油气预测资源总量的1/3,占中国西北地区总油气资源量80%,其中,石油预测资源总量为222亿吨,天然气预测资源总量13.8万亿立方米。

(1)塔里木盆地:预测油气资源量为229 亿吨,其中,石油115亿吨,天然气11.4万亿立方米。

(2)准噶尔盆地:预测油气资源量为106.9 亿吨,其中,油85.9亿吨,天然气2.1万亿立方米。

(3)吐—哈盆地:预测油气资源量14亿~17亿吨,其中,石油16亿吨,天然气3650万亿立方米。

(4)三塘湖、柴窝堡、伊宁、焉耆等诸小盆地预测油气资源量12亿吨(当量)。

二、油气资源转化率低

(一)油气勘探程度很低

新疆的准噶尔、塔里木及吐哈盆地,虽然经过50 多年的油气勘探历程,但是总的勘探程度还相当低。到2003 年底,已施工探井2479口,二维地震14 万平方千米,三维地震约1.64 万平方千米。但主要集中在盆地西北缘、中部及东部地区,分布很不平衡,有不少地区仍属基本空白区。

塔里木盆地,已打探井520口,平均1000平方千米有1口井;二维地震32.9 万千米,每平方千米内只有2.0 千米;三维地震1.57万平方千米,说明塔里木盆地勘探程度非常低,而且这些工作量主要集中几个有限的地区,如塔北、塔中、库车、叶城等。况且,尚有20多个小盆地基本未开始实物工作。

(二)油气资源转化程度低

新疆油气资源总量为360亿吨,探明石油探明储量的33.68亿吨,占石油总资源量15.17%,天然气探明1.15 万亿立方米,占天然气总资源量的8.33%,与全国比都低得多,特别是塔里木盆地229亿吨油气资源量,目前探明油气储量为15.49亿吨,仅占资源量的6.76%左右。总之,塔里木盆地仅处于油气勘探初级阶段,准噶尔盆地处于油气勘探早—中期阶段,均处在大油气田发现和开始时期。

三、油气勘探领域广泛

本区虽然发现60多个油气田,但还有很多含油气领域亟待突破和开拓:天山山前、昆仑山前等逆掩推覆带及断褶带的勘探,才刚刚起步前景广阔;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前景大有可为;塔里木盆地寒武、石炭及古近—新近系膏盐层之下含有大的发现;准噶尔盆地中部深层勘探(含高压层)潜力较大。

第四节 配置和供需建议

一、油气勘查建议

塔里木盆地台盆区的古生界,特别是古隆起古斜坡区,如沙雅隆起、卡塔克隆起、巴楚隆起、古城隆起、麦盖提斜坡、孔雀河斜坡等。特别是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古岩溶油气田大有可为,另外,志留—泥盆系及石炭系构造油气藏等。

准噶尔盆地中部。除了注意隆起地区的斜坡区外,对坳陷区及目前勘探程度较小地区,要加强勘探定会发现油气田。

塔里木和准噶尔盆地山前坳陷区的勘探才刚刚起步,如准噶尔南缘山前坳陷、塔里木盆地的库车坳陷、塔西南坳陷等油气资源丰富领域广泛,潜力大。

新疆三大盆地中的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刚刚开始,是今后勘探的重要领域之一。

三大盆地以外的中小盆地仅在焉耆、三塘湖发现几个中小油气田,尚有20多个中小盆地基本未开始勘探工作,建议择选勘探亦会有新发现。

二、加工业配置建议

在加强发展油气勘探开发的同时,必须加速油气下游产品工业的大发展。实现“新油新用、新气新用”为新疆经济腾飞作贡献。建议:天然气利用;石油化工产品;发展精细石油化工产品;高分子化学与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涂料、粘合剂等。

新疆2005~2010年油气化工发展重点项目

随着新疆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的快速发展,必须大力延伸油气化工产业链,使上中下油气产业协调发展。根据我区油气工业发展的现状和战略需要,油气化工重点项目如下:

(1)独山子扩建工程,成为我区重点烯烃及合成材料生产基地;

(2)乌一兰成品油管道工程,输送能力1000 万吨/年,我区2004年石油已达2270 万吨但原油加工品为1850 万吨,其余运往内地,成本费用高,该项目建设将极大缓解这一问题,提高我区成品油市场竞争力(已开工总投资55.9亿元);

(3)克拉玛依稠油改造,处理能力达300万吨;

(4)乌石化大芳烃工程,建设45万吨PX和70万吨PTA装置成为西部最大芳烃基地;

(5)新建45万吨乙稀工程;

(6)库车中石化塔里木公司稠油处理,已达到 250 万吨,2015年达到500万吨;

(7)库车30万吨合成氨52万吨尿素工程;

(8)新疆广汇150万方/日液化天然气(LNG)项目;

(9)建设80 万吨甲醇配套建设大型醋酸、醋酐、二甲醚装置等;

(10)西气东输:2004 年3 亿立方米,2005 年50 亿立方米,2010年120亿立方米;

(11)中亚石油管道工程:2005年开工建设,2006年投产,一期输入量1000万吨,最大输入量2000万吨原油。

7. 新疆的自然资源是怎么样的

新疆的自然资源包括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等,因地域关系,都极为丰富

1、水资源

新疆三大山脉的积雪、冰川孕育汇集为500多条河流,分布于天山南北的盆地,其中较大的有塔里木河(中国最大的内陆河)、伊犁河、额尔齐斯河(流入北冰洋)、玛纳斯河、乌伦古河、开都河等20多条。

2、森林资源

新疆为中国西部干旱地区主要的天然林区,森林广布于山区、平原,面积占西北地区森林总面积的近1/3。天山和阿尔泰山区覆盖着葱郁的原始森林,多为主干挺直的西伯利亚落叶松和雪岭云杉、针叶柏等建筑良材。这些山地针叶林的木材蓄积量占全疆木材总蓄积量的97%以上。

3、生物资源

新疆的野生动物丰富,北疆和南疆各有不同的野生动物。全省野生动物共500多种,北疆的兽类有雪豹、紫貂、棕熊、河狸、水獭、旱獭、松鼠、雪兔、北山羊、猞猁等,鸟类有天鹅、雷鸟、雪鸡、啄木鸟等,爬行类有花蛇,草原蝰,游蛇等。

南疆则兽类动物有骆驼、藏羚羊、野牦牛、野马、塔里木兔、鼠兔、高原兔、丛林猫,草原斑猫等,爬行类有沙蟒,蜥蜴等。

(7)新疆还有多少资源没有开发扩展阅读:

新疆的气候特征

新疆远离海洋,深居内陆,四周有高山阻隔,海洋气流不易到达,形成明显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温差较大,日照时间充足(年日照时间达2500~3500小时),降水量少,气候干燥。

新疆年平均降水量为150毫米左右,但各地降水量相差很大,南疆的气温高于北疆,北疆的降水量高于南疆。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在准噶尔盆地为零下20℃以下,该盆地北缘的富蕴县绝对最低气温曾达到零下50.15℃,是全国最冷的地区之一。

最热月(7月),在号称“火洲”的吐鲁番平均气温为33℃以上,绝对最高气温曾达至49.6℃,居全国之冠。由于新疆大部分地区春夏和秋冬之交日温差极大,故历来有“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之说。

8. 新疆的矿产资源

新疆矿产种类全、储量大,开发前景广阔。发现的矿产有138种,其中9种储量居全国首位,32种居西北地区首位。石油、天然气、煤、金、铬、铜、镍、稀有金属、盐类矿产、建材非金属等蕴藏丰富。

新疆油气勘探开发潜力巨大,远景十分可观。全疆煤炭预测资源量2.19万亿吨,占全国的40%。黄金、宝石、玉石等资源种类繁多,古今驰名。

新疆面积163.1585万平方公里,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占中国国土总面积六分之一。常住人口2444.67万人(2017年末)。

(8)新疆还有多少资源没有开发扩展阅读:

新疆的主要自然资源:

1、水源资源

新疆三大山脉的积雪、冰川孕育汇集为500多条河流,分布于天山南北的盆地,其中较大的有塔里木河(中国最大的内陆河)、伊犁河、额尔齐斯河(流入北冰洋)、玛纳斯河、乌伦古河、开都河等20多条。

2、森林资源

新疆为中国西部干旱地区主要的天然林区,森林广布于山区、平原,面积占西北地区森林总面积的近1/3。天山和阿尔泰山区覆盖着葱郁的原始森林,多为主干挺直的西伯利亚落叶松和雪岭云杉、针叶柏等建筑良材。

3、生物资源

新疆的野生动物丰富,北疆和南疆各有不同的野生动物。全省野生动物共500多种,北疆的兽类有雪豹、紫貂、棕熊、河狸、水獭、旱獭、松鼠、雪兔、北山羊、猞猁等,鸟类有天鹅、雷鸟、雪鸡、啄木鸟等。

4、土地资源

新疆农林牧可直接利用土地面积10.28亿亩,占全国农林牧宜用土地面积的十分之一以上。后备耕地2.23亿亩,居全国首位。新疆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在“三山”和“两盆”周围有大量的优良牧场,牧草地总面积7.7亿亩,仅次于内蒙古、西藏,居全国第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新疆

9. 新疆有哪些优势资源它们的开发前景如何

新疆主要物产资源

新疆有着辽阔的地域,适宜的气候,复杂多样的地貌和土壤,因而不仅风光旖旎,而且特产资源十分丰裕。在群山峻岭、绿洲戈壁之间,有着数不尽的“粮仓”、“肉库”、“油盆”、“煤海”。周恩来总理生前曾赞誉新疆为祖国的“一块宝地”。

在这块“宝地”上,拥有近331万公顷耕地,1000多万公顷可垦荒地。新疆日照长,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水资源也较充足。这些都为发展农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新疆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水稻为大宗,全疆大多数地区均可种植,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90%以上。伊犁谷地气候温和,雨水较多,土地肥沃,更宜谷麦生长,素有“新疆粮仓”之称。新疆的水稻50年代以后有很大发展,阿克苏、米泉等地的优质大米洁如玑珠,质细味美。在新疆的粮食作物中,还有高梁、大麦、谷子、黄豆、豌豆、吞豆等等。

新疆经济作物种植历史悠久,种类繁多,主要产品有棉花、油料、甜菜、麻类、烟叶、药材、蚕茧等,其中新疆棉花尤以质优而闻名全国,1998年,棉花产量137.5万吨。在全国,几乎三分天下居其一,成为全国举足轻重的棉花产区。北疆玛纳斯河流域、吐鲁番盆地和南疆广大地区是棉花的集中产地。经济价值较高,对生长环境、耕作措施要求苛刻的长绒棉(又称海岛棉),在新疆也有广阔的适栽区,其种植面积、产量和品质均为全国之冠。新疆还具有种植甜菜的优越条件,所产甜菜的单产量高,含糖率大,是我国北方重点产糖区之一。60年代才开始大面积栽培的新疆啤酒花,现在不仅面积和总产量在全国名列前茅,而且单产和质量亦居全国之首。因此,新疆已成为我国啤酒花内销和外贸出口的主要来源地。蚕茧产量已达3800吨,比新中国成立时增长75倍。

新疆蔬菜作物亦颇丰富,面积2万多公顷,产量达到290万吨,主要城市冬季鲜菜自给率达70%。有的蔬菜很有名气,如奇台、乌鲁木齐县达坂城一带的白皮大蒜,每年远销香港等地。奇台、木垒、吉木萨尔、乌鲁木齐等县的马铃薯,个大质优,大量调往兄弟省区。库尔勒、昌吉的番茄酱出口内销,供不应求。到1998年先后有40多家企业的50多个产品获得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食品标志。

新疆素有“瓜果之乡”之称。由于这里的气候对瓜果糖分的制造和积累十分有利。因而,所产瓜果特别甘美爽口。据调查,目前新疆是我国瓜种植面积较大、品种和品质均居前列的一地区,年产各类鲜果数万担。

新疆常见的瓜果有葡萄、甜瓜(哈密瓜)、西瓜、苹果、香梨、杏、桃、石榴、樱桃、无花果、核桃、巴旦杏等,优良品种达数百种之多。其中吐鲁番的无核白葡萄,鄯善的哈密瓜,库尔勒的香梨,库车的白杏,阿图什的无花果,喀什的樱桃、核桃、光皮桃、叶城的石榴、旗盘梨,和田的蜜桃,伊犁的苹果等,均享有美誉。新疆葡萄干、哈密瓜、香梨更是国际市场的畅销品。

新疆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经营畜牧业已有很长的历史。全疆有草原面积约5733.3万公顷,居全国第二。在天山南北4800万公顷天然牧场上,大小牲畜漫山遍野,最多的是绵羊,其次是牛、马、山羊、驴、骆驼、骡、牦牛等。新疆的牲畜品种驰名全国的有新疆细毛羊、阿勒泰大尾羊、新疆白猪和伊梨乳肉兼用牛等。近年来,新疆各地不断改良、选育并引进新的牲畜优良品种,一此指标居全国领先地位,牧业生产有了较快的发展。除满足本区需要外,每年都有大批的牛、羊、马、毛驴运往内地。发达的畜牧业,为人们提供了大量的皮、毛、绒、肠衣、奶油、酥油、奶粉等畜产品。许多价廉物美的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
新疆为我国西部干旱地区主要的天然林区,森林广布于山区、平原,面积占西北地区森林总面积的近1/3。天山和阿尔泰山区覆盖着葱郁的原始森林,多为主干挺直的西伯利亚落叶松和雪岭云杉、针叶柏等建筑良材。这些山地针叶林的木材蓄积量占全疆木材总蓄积量的97%以上。塔里木河、玛纳斯河等河流两岸,是平原阔叶林的分布地区。在塔里木河流域,丛生着世界着名的珍贵树种胡杨林和灰杨林,它们既是用途广泛的用材林,也是大漠深处的防风林。新疆主要造林树种有白杨、柳树、榆树、白蜡、槭树、槐树、白松、沙枣、桑树和各种果树等60多种,多数为新疆乡土树种,也有少数是从内地或国外引进的优良枝种。近年来,新疆城乡开展了绿化造林运动,一排排,一片片的防护林、经济林、薪炭林,纵横交叠,绿波森森,为古老城镇、亘古荒原平添新装。已全面完成被世界誉为绿色长城的三北防护林一、二期工程建设任务。全疆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24%,有9个城市达到建设部规定的城市绿化标准。
新疆最主要的金属矿资源

新疆矿产种类全、储量大,开发前景广阔。目前发现的矿产有138种,其中,9种储量居全国首位,32种居西北地区首位。石油、天然气、煤、金、铬、铜、镍、稀有金属、盐类矿产、建材非金属等蕴藏丰富。新疆石油资源量208.6亿吨,占全国陆上石油资源量的30%;天然气资源量为10.3万亿立方米,占全国陆上天然气资源量的34%。新疆油气勘探开发潜力巨大,远景十分可观。全疆煤炭预测资源量2.19万亿吨,占全国的40%。黄金、宝石、玉石等资源种类繁多,古今驰名

10. 新疆能源矿产资源开发现状

新疆石油、天然气开发主要在“三大油田”,即准噶尔、塔里木、吐鲁番—哈密三大盆地进行。2005年,新疆形成原油开采能力3400万吨,加工能力2450万吨,生产天然气2393亿立方米,分别较2000年增长110亿立方米、70.6亿立方米,年均增长26.2%、24.5%,形成天然气开采能力160亿立方米。新疆已经建成准噶尔、塔里木和吐哈三大油田,以及克拉玛依、独山子、乌鲁木齐、库尔勒、泽普等不同规模、各具特色的石油化工产品加工基地,现已具备1800万吨/年炼化能力、103万吨/年合成氨、83万吨/年化肥、25万吨/年乙烯、18万吨/年聚氯乙烯等石化产品生产能力。乌鲁木齐—兰州成品油管道、鄯善—兰州原油管道建成投入运营,独山子1000万吨炼油和100万吨乙稀项目、乌石化大化肥改扩建项目、联合化工4万吨聚甲醛项目等一大批项目已相继开工建设,石油和石油化工体系初步形成[65]

煤炭资源开发主要在“九大煤田”,即准噶尔盆地(之南、之西、之东)、吐鲁番—哈密盆地、伊犁盆地、塔里木盆地(之北、之西、之南),上表产地134处,精查储量占5%,找煤储量占90.2%。2005年,新疆形成原煤开采能力4460万吨,当年生产原煤3938万吨,分别较2000年增长1760万吨和1139万吨,年均增长10.6%和7.1%,煤炭在自治区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一直保持在60%以上。新疆建成了乌鲁木齐、哈密三道岭、艾维尔沟三大煤炭生产基地,初步形成了昌吉硫磺沟、塔城铁厂沟、拜城铁力克、和田布雅等18个中小型矿区。2005年,全区有矿井456处,分布在76个县(市),原煤年产量30万吨以上的县(市)达36个,年产量100万吨以上的县(市)为9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