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欧洲最大的粮食出口国
法国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和世界第一大农业食品加工产品出口国,法国是欧盟第一大农业强国,(也是欧洲最大的粮食、油料作物、甜菜、葡萄酒、牛肉、禽肉的最大生产国),近年来,每年的农产品产值达655亿欧元。法国位于欧洲大陆西部,三面临海,海岸线长达2,700公里,有着名的港口,可与世界各地相通。高速公路非常发达,可通往欧洲各地。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将法国与隔海相望的英国联成一体。法国的航空也同样四通八达。诸多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基础设施为法国的对外贸易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Ⅱ 欧洲国家主要出口什么类产品一般出口到哪些国家
伊力诺依公司的产品木质以欧洲橡木为主,胡桃木色和中国风色占大多数,其创意从1995年成立到现在,经过十年的发展,已成为行业中一支重要的生力军。公司
Ⅲ 列举欧洲主要巷口的进出口货物
1. 鹿特丹(Rotterdam)
鹿特丹位于荷兰西部北海沿岸,距海牙东南30公里,莱茵河与新马斯河汇合口叶处北海航运要冲,扼西欧内陆通海咽喉。这里不仅有400条海上航线通往国内和世界主要港口,并有多条高速公路、铁路、石油与西欧稠密的陆上交通运输网相连,通过莱茵河和有关运河可与欧洲的主要河道相通。目前,莱茵河-美因-多瑙运河已经建成,由鹿特丹可沿海直达黑海。四通八达的水陆运输联系,使鹿特丹的腹地范围广及西欧,并涉及北欧、中欧和东欧部分地区,成为欧洲大陆的门户和进出口货物的转运中心,素有“欧洲门户”之称。
鹿特丹具有700多年的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港口和城市得到恢复并加以重建。港区沿马斯河南岸大力向西推进,并在罗曾堡岛及其以西陆续建立了面积达81.5平方公里的3个新的港口工业区,使港口面貌焕然一新,并吸引了更多的工业建设和大宗的货流。到1962年,港口吞吐量超过9600成吨,跃居为世界第一大港。1995年,该港的货物吞吐量达到2,946亿吨。
鹿特丹港进出货物的90%以上属大宗货物。 在海运货物构成中,原油及石油产品占1/2以上。鹿特丹港是欧洲重要的集装箱 存放和转运中心。1995年,其装卸的集装箱达480万标准箱, 以重量计算则达5250万吨。目前,在距鹿特丹公里处的北海之滨,建立了一个大型集装箱无能无力保心。在2000年前,将有一毓集装箱码头建成并投入使用,从而鹿特丹集装箱吞吐量将达到900万标准箱。
鹿特丹港的进出口货物,有60%属过境贸易和转口货,80%的糠谷饲料转口到欧洲。货物主要来自亚洲、欧洲,其次为南美洲和非洲。其中,欧洲的吞吐量占1/4以上,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等欧盟国家是主要贸易对象。因此,众又把鹿特丹称为西北欧货物的转运和分配中心,转运的货物主要是石油、煤炭。除公路、铁路和石油管线外,莱茵河是鹿特丹中转货运的大动脉,在由鹿特丹中转的货物中1/3靠莱茵河、斯海尔德河等运送。 在水运的推动下,鹿特丹已发展成为西欧的贸易中心和重要的工业基地。为了适应大宗货物过境、储存、转运和分销的需要,港口辟了自由港。鹿特丹的工业以与港口有关的炼油、石油化工和机械为基础,利用大量输入的原油和其它工业原料,建成了5个大型炼油企业以及造船、汽车装配、电子、面粉加工、制糖、酿酒、玻璃、肥皂等轻重工业,形成了以炼油、石油化工为中心,港口和工业相结合的强大的“港口工业综合体”。
2. 安特卫普港(Antwerp)
安特卫普港是比利时第一大港,也是世界和欧洲设备先进、生产效率高、交通方便和经营管理科学性强的着名大港之一。它位于比利时北部斯海尔德河下游,距北海约80公里处。 安特卫普港港区剖面为1.78万公顷,水域面积为1800公顷,港口几乎完全建在斯海尔德河两岸人工掘成的运河及许多“港汊”之中。整个港口既规模宏大,又显得井井有条。 港区码头岸线总长约80公里,备有汽车、钢材、矿产、煤炭、谷物、木材、集装箱等各类码头,共有泊位757个,其中万吨以上的深水泊位有310多个。安特卫普港有300多条定期航线通往世界的800多个港口,每年进出港口的船只达1.63万艘次,各种货物的年吞吐量达9000万吨。
Ⅳ 欧洲有哪些石油输出国
欧洲大部分都是发达国家,对石油的需求量是很大的,而且它本身的石油储量和开采就不多。所以一般是没有石油输出的。 只有一个俄罗斯是石油开采和出口最多的欧洲国家。但是它是一个地跨亚欧两州的国家,所以严格说起来也不算是欧洲国家。
Ⅳ 埃及计划建立向欧洲出口东地中海天然气的平台,这将会产生哪些影响
埃及正在计划建立向欧洲出口东地中海天然气的平台,其实这也是出于埃及应对粮食危机的无奈之举。按照目前埃及和欧盟的各取所需来看,这将会能够缓解欧洲的能源压力,同时也能够缓解埃及的粮食危机。
不管埃及在这场交易当中最终有没有吃亏,目前能够看到的影响基本上都是正向影响。目前不仅能够缓解欧洲能源压力,而且还能够有效降低欧洲天然气的价格,再加上欧洲地区目前已经停用了石油等高耗能的资源,天然气无疑是最佳选择。还需要注意的则是欧盟给埃及提供的1亿欧元能够及时缓解当地的粮食危机,这也算是埃及用天然气来换金钱的结果。
Ⅵ 中国、西欧、日本主要从澳大利亚进口的矿产资源是什么
中国、西欧、日本主要从澳大利亚进口的矿产资源是C、铁矿石
澳大利亚大量出口的矿产资源是煤炭和铁矿石,中国煤炭丰富。
Ⅶ 欧盟多为经济发达国家,其出口的主要商品有哪些
从今年3月5日起,欧盟对联合国确定的48个最不发达国家完全开放除武器以外的所有产品市场,不再实施配额和关税限制。欧盟这一举措有利于这些不发达国家扩大对欧盟出口、吸引外资流入、加快改革开放,从而减少贫困。但这一歧视其他欠发达国家的政策会加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和利用外资领域的矛盾,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无疑是受害者之一。对欧盟来说,有利于其推动新一轮世贸谈判,减缓美国等国家要求其开放农产品市场的压力,提高欧盟在国际贸易领域的发言权和地位。我国应充分利用这一政策,把国内过剩和比较优势减弱的部分产业转移到这些不发达国家,间接扩大我对欧盟出口。
最近,欧盟委员会宣布,从今年3月5日起,欧盟对联合国确定的世界上48个最不发达国家(见附录)开放除武器以外的所有产品市场,不再实施配额和关税限制。但对糖、大米和香蕉三种敏感商品设定了过渡期,其中香蕉的关税从2002年1月1日起,每年降低20%,到2006年1月1日实行零关税;大米的关税从2006年9月1日起减少20%,2007年9月1日起减少50%,2008年9月1日起减少80%,到2009年9月1日全部免税;糖的关税从2006年7月1日起减少20%,2007年7月1日起减少50%,2008年7月1日起减少80%,到2009年7月1日全部实行零关税。同时,为这三种商品自由进口的延缓进行补偿,把糖和大米的零关税进口配额在90年代出口数量最多的一年的基础上,每年增加15%。
为防止其他国家通过这48个国家转出口商品到欧盟,欧盟成立了专门机构严格检查进口商品,确保商品原产地规则的实行,以防欺诈。
欧盟的这一举措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和贫穷国家的欢迎。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认为,欧盟的这一行动向全世界发出了一个信息,即欧盟希望开展自由贸易,贫困国家有真正的机会通过出口减少贫困。安南并敦促其他发达国家步欧盟后尘对贫困国家开放市场。那么,欧盟的措施会对贫穷国家和欧盟有何影响?
一、对贫穷国家的影响
世界上48个最不发达国家的人口约6亿,占全球人口的10%以上,按购买力评价计算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每天不到1美元。其出口额约为250亿美元,占世界贸易总额的0.4%,出口商品80%以上是农产品和矿产品,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每年不到50亿美元。欧盟是这48个国家的最大出口市场,1999年对欧盟出口总额为90亿欧元,占其总出口35%。
从目前情况看,欧盟的这一措施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政治姿态,对48个贫穷国家的直接经济意义不大。首先,这些国家除农产品、纺织品以外的其他产品基本可以自由进入欧盟市场,平均关税不到4%,而对大米和糖这两种大宗出口商品,欧盟设置了配额,到2009年,大米的配额才达到6696吨,糖的配额为19.7万吨;其次,这些国家生产能力严重不足,国内生产的产品满足不了国内的需求,除了自身消费外已没有什么剩余产品可供出口,短期内不可能利用欧盟对其放开市场的机会扩大生产;第三,许多国家经济体制僵化、国内战乱、政局动荡、腐败丛生、管理混乱,国内出口设施和其他基础设施严重不足,难以组织起有效的对外贸易活动。尽管如此,欧盟的政策毕竟关注了最不发达国家的利益,会对这些国家努力减少贫困带来积极影响。
(一) 增加对欧盟的出口,特别是农产品和纺织品的出口。虽然欧盟的平均关税仅为4%,但对主要粮食产品如肉类、糖、牛奶、奶制品、巧克力等关税税率为100%,香蕉的税率高达150%,果汁、肉类罐头、糖果的税率超过30%,纺织品、服装和鞋类的税率在15%-30%之间。农产品、加工食品和纺织品都是发展中国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欧盟对这些产品进口设置高贸易壁垒,使发展中国家的这些产品难以进入欧盟市场。同时,欧盟又通过共同农业政策保护内部市场价格,导致欧盟市场上农产品价格和国际市场价格差别较大(见表1),有的产品如糖、羊肉、黄油等价格相差2-3倍。
欧盟放开市场,使这些国家在农产品和纺织品上的价格竞争优势大幅度提高,这些国家可以通过从周边国家低价进口产品用于国内消费、高价出口本国产品到欧盟换取价格差,以及从欧盟进口原料在本国进行加工后再转口欧盟实现增值这两种方式迅速扩大其出口,克服其国内生产能力不足的弊端。据欧盟有关机构估计,欧盟的这一举措可使48个最不发达国家每年增加对欧盟出口15亿欧元左右。如果这些国家未来的生产能力增强,出口会更多。
(二)有利于吸引外资。欧盟是世界第二大进口市场,在欧盟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是各国努力扩大对外贸易、发展本国经济的首要目标。但欧盟相对美国来说,进口限制较多,除实行关税和配额等贸易壁垒外,动辄对一些国家实施反倾销,严重影响了一些国家对欧盟的出口。欧盟开放市场,可促使其他没有享受这一待遇的国家把某些产业转移到这48国中政局稳定、资源丰富、经济发展势头好的国家去生产,利用欧盟开放市场的机会,间接扩大对欧盟出口。
(三)为贫困国家经济改革提供动力。80年代以后,经济全球化趋势明显,推动了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促进了世界经济的繁荣和发展。但世界上许多贫穷国家未能从全球经济日益开放中获益,除了发达国家的贸易壁垒外,另一个原因是他们自身政策和机构问题,一些国家固守过时的、陈旧的体制和观念,不思进取。同时,由于贫穷国家被排斥在全球化之外,导致国与国之间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引发反全球化、反贸易自由化的浪潮不断高涨,一些贫困国家对贸易和经济自由化的态度更为消极,体制改革裹足不前。欧盟的举措将促使这些国家接受开放的经济体制和自由贸易法则,为其改革开放提供了动力,有利于其长期的经济发展和消除贫困。
(四)欧盟仅给48个最不发达国家开放市场,对其他欠发达国家有失公允。短期内欧盟的市场容量一定,贫穷国家出口结构基本一致,最不发达国家对欧盟出口多就意味着其他发展中国家出口相应减少。因此,这一歧视性政策会加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和利用外资领域的竞争与矛盾,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无疑是受害者之一。
二、对欧盟的影响
欧盟从这48个最不发达国家进口仅占欧盟从区外进口的1%,与欧盟的国内生产总值相比可忽略不计,从经济总量看不会对欧盟造成影响。但欧盟的举措却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赞誉,提高了欧盟在国际贸易领域的发言权和地位。
(一)有利于新一轮世界贸易谈判取得成效。由于最不发达国家没有从世贸组织和多边贸易体系中得到好处,对开展新的全球多边贸易谈判态度消极,导致1999年年底的美国西雅图世贸会议失败。这之后,欧盟急于重新启动新一轮世贸谈判,解决农业和金融、保险、电讯等服务领域的全球市场开放问题,以获取自身的最大利益。欧盟委员会贸易委员拉米就多次表示,由于世贸组织无法进行新一轮谈判,目前的区域性贸易集团和双边贸易协议正呈愈演愈烈之势,世界贸易组织面临着仅仅作为一个世界贸易法庭的危险。要改变这一状况,今年必须启动新一轮世贸谈判,并应重点考虑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要求。
欧盟的举动,满足了世贸谈判中发展中国家要求发达国家对其开放市场的部分要求,增加了今年5月份在布鲁塞尔召开的联合国最不发达国家会议和11份卡塔尔第四次世贸部长会议取得成功的可能性。
(二)减缓欧盟改革共同农业政策的压力。设立于40年前的共同农业政策是欧盟最主要的共同政策,也是欧盟存在和发展的基石之一。该政策通过保护内部市场价格、进口滑准税、限制产量(对牛奶和糖)以及出口补贴等形式对农业给予支持,以解决食品短缺问题,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共同农业政策取得了巨大成功,目前,占欧盟就业人口不到5%的农业劳动力不仅解决了欧盟近3.8亿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使欧盟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市场。
美国和凯恩斯集团等农业出口国家对欧盟的共同农业政策颇有微词,不断压欧盟改变其共同农业政策,减少价格补贴,实行农产品自由贸易,并希望在新一轮贸易谈判中解决这一问题。但鉴于欧盟共同农业政策的重要作用以及必须照顾农民的利益,欧盟彻底改变共同农业政策是不可能的。欧盟对最不发达国家开放市场,一方面满足了美国和凯恩斯集团要求欧盟开放农产品市场的部分条件,而且最不发达国家出口能力有限,不会对欧盟农产品市场造成太大冲击;另一方面,占世贸成员三分之一的最不发达国家为了自身的经贸利益,会站在欧盟的一边,共同抵制美国等国家要欧盟彻底改变共同农业政策的要求,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
(三)对部分农产品生产造成影响,增加农民失业。欧盟市场需求量多、和国际市场价格差别大的农产品如香蕉、黄油、肉类的进口会增加,生产将相应减少,价格会有所下跌。如果欧盟要保持现在的市场保护价格不变,每年欧盟需要增加10-20亿欧元的补贴,同时,上万名农民将失业。因此,对于这一政策,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和比利时等农业大国持谨慎态度,而一再遭受疯牛病、口蹄疫、颤羊病打击的欧盟农民激烈反对,正因为如此,欧盟才对糖、大米和香蕉设置过渡期,以缓解农民利益集团的压力
Ⅷ 欧盟出口(和进口)的产品主要有什么
进口:石油、天然气、煤矿
出口:乳畜品、鲜花、钢铁、高科技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