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含山地理环境 怎么样
含山县地处长江中下游北岸,安徽省中东部。自唐武德六年(公元623年)置县以来,已有1380 多年历史,是春秋吴楚故地,素有吴头楚尾之称。含山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处于南京、合肥、芜湖和马鞍山等省内外大中城市辐射圈内,水陆交通十分便捷。
含山县地处北中低纬度地区,属北亚热带温润性季风气候。特征为季风明显,四季分明,冬寒夏热,春秋温和,春温多变,秋高气爽;雨量适中,但夏多冬少,分配不均,夏雨集中,梅雨显着;日照多,无霜期长,光热水等气候资源颇为丰富。
一、地貌 1、丘陵山地县境地形大体是西北高东南低。东南部为长江下游平原的一部分。中部和西北丘陵起伏,山丘错杂,山势大部分坡缓谷宽;山脉走向以南西北东向为主,山顶海拔高程一般在300米左右,最高峰是苍山主峰,海拔高程481米。主要山峰自北向南有:青龙山、大茅芦尖、马山、方山、黑山、苍山、大犁头尖、六宕山、太湖山、林头山等。县低山高丘面积381.7平方公里,低丘山地371.3平方公里,分别占县总面积的36.96%和35.95%。
2、平原、圩区
县境平原圩区属长江下游平原的一部分,为冲积平原。圩区主要分布在长江支流裕溪河水系和滁河水系两岸。牛屯河、得胜河两岸也有小片冲积平原。平原地层主要由淤泥质亚粘土和泥炭层组成。圩区总面积279.8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27.09%。圩区内沟渠密布,土地肥沃,是县内的主要产粮区。
二、水文1、地表水县年平均降水总量10.69亿立方米,年径流量246.8毫米,年径流总量2.55亿立方米。人均占有632.4立方米,亩均占有601立方米。
2、地下水县境有泉水多处。主要有:昭关的马跑泉、太湖山的飞锡泉、东关的卓刀泉、白石洞泉、褒山的女儿泉、白龟泉、谢集乡的陈村汤泉、六宕山的三石板泉、清溪镇的西王汤泉、张公乡的泉水井等。少数地方将地下水充作部分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褒山华阳、巨兴姚垄、半湖汤山、东关毛滩、张公泉水井等地枯水年曾利用地下水灌溉。
三、动植物 县境动植物资源丰富,农作物品种较多,树种300多种,鱼50多种,药材518种,其中经济价值大的品种有:含山百日红鸭、太湖山鹿茸、巨兴红打瓜籽、姚庙玫瑰花、三汊河螃蟹、义城圩菱角、都胜圩荸荠等,均名闻遐迩。
㈡ 安徽马鞍山市的地理环境如何
在中国古代有两种商人最为着名,一种是浙江人,经常被叫做温商;而另一个就是安徽人,自古被称作徽商,但是随着全国经济的觉醒,这两个省的经济发展逐渐出现了差距,浙江以突破5亿元的优势位居全国第四,而安徽却排在十名之外。但是安徽也不甘落下,随着经济转型时期的到来,它的经济也有了极大的突破,其中省内表现最明显的城市就是马鞍山市了,作为一座坐拥千年历史的城市,马鞍山市的经济发展在近几年也是得到了巨大的提升,人均GDP即将破10万元,比肩芜湖,位居全省第三,成为安徽省内最具黑马相的城市。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看看在安徽这座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马鞍山市!
马鞍山凭借出色的工业体系以及发达的第三产业使得经济能够得到快速的发展,虽然现在还仅是个三线城市,但是相信用不了多久马鞍山这座城市就会跻身于二线城市的行列了,你认为呢?
㈢ 安徽马鞍山市的条件怎么样
看你说什么方面了,生活条件还是不错的,就业条件就不太理想了
㈣ 马鞍山的地理环境
马鞍山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7°C。市区年平均降水量1060 毫米,形成大气降水总量约2.9亿立方米。
㈤ 马鞍山到底是几线城市
三线城市。
马鞍山,简称“马”,安徽省辖地级市,长江三角洲中心区27城之一 ,是皖江经济带的核心城市之一以及新兴移民城市、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重要节点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也是“第四届全球外包大会”和“中国软件和服务外包大会”的主办城市。
气候
马鞍山市降水量与常年相近略偏少、气温正常,日照偏少。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市区年降水量1060.7毫米,比常年偏少5%左右。年降水日数129天,较常年偏多7天(市区),日降水量≥50毫米的暴雨日数为3天(市区),与常年相近。
年内日最大降水量为107毫米(市区),出现于7月13日。全年日照时数1838.3小时(市区),比常年略偏少。年平均风速为每秒3.3米。年蒸发量为1502.8毫米。
市区年平均气温为16.1℃,较常年偏低0.2℃;年内四季温度变幅不一,夏季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其他季节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年极端最高气温38.1℃,出现于7月29日(市区);年极端最低气温-5.9℃,出现于1月23日(市区)。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马鞍山
㈥ 马鞍山这个城市怎么样,那里环境以及社会风气怎么样!
马鞍山是个不错的城市。马鞍山市位于长江下游南岸、安徽省东部,东临石臼湖与江苏溧水县和高淳县交界;西濒长江与和县相望;南与芜湖市郊、芜湖县、宣城县接壤。至芜湖市区30公里;北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毗连,具有临江近海,紧靠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的优越地理位置。马鞍山市最北点在慈湖河入江口,最南点在黄池镇水阳江中心航道线上,最西点为江心洲与和县之间长江主航道中心线,最东点处于石臼湖中心线。
马鞍山是中国国家级园林城市和安徽省五大重点旅游城市之一,是1956年随着“马钢”的兴建而发展起来的新兴工业城市。市区雨山湖周围九山环绕,形成了“九峰环一湖,翠螺出大江”的秀丽景色,呈现出城中有园、园中有城,四季花香,丹青锦绣的美丽景观。
马鞍山历史悠久,相传楚汉战争时,楚霸王项羽在垓下全军覆没,败退至和县乌江,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便请渔人将心爱的坐骑乌骓马渡至对岸后,自刎而亡。乌骓马思念主人,长嘶不已,翻滚自戕,马鞍落地化为一山,马鞍山因此而得名。
成帝咸和四年(329年),淮河之滨的当涂县(今安徽怀远县境内)流民南徒,遂于今南陵一带侨置当涂县,江南始有当涂县名,但非实体县。永和元年(345年),江北豫州(今河南东南部,湖北东部)侨置牛渚(今采石)。南朝梁天监元年(502年),分丹阳县置南丹阳郡,郡治采石。隋开皇九年(589年),将侨置于皖南一带的当涂县徒治姑孰城(今当涂城关镇),此是姑孰为当涂县城之始,迄今相沿不变。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设太平州,治姑孰城,辖当涂、芜湖、繁昌三县。元改太平州为太平路。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朱元璋率起义军攻占当涂,改太平路为太平府,辖县照旧。明清府治隶属不变。民国裁府留县,当涂县直属安徽省。民国3年(1914年)设芜湖道,当涂属芜湖道。民国17年(1928年)废道,仍直隶安徽省。1949年4月当涂解放。1954年2月设马鞍山镇,隶属当涂县。1955年8月设马鞍山矿区政府(县级),隶属芜湖专区。1956年10月12日,国务院批准设立马鞍山市,为省辖市。当涂县先后隶属芜湖专区(地区)、宣城地区。1983年7月,当涂县(除大桥公社外)划归马鞍山市。
马鞍山旅游资源丰富,翠螺山麓的采石矶,为“长江三大名矶”之首;太白楼与黄鹤楼、岳阳楼、藤王阁齐名,并称长江“三楼一阁”;“诗仙”李白长眠在当涂青山脚下,成为历代文人墨客仰慕之地。
马鞍山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崛起的新兴钢铁工业城市,现辖三区一县。马鞍山不仅城市生态环境优美,而且地理位置独特,形成了"九山环一湖,翠螺出大江"独特的城中有园,园中有城的城市风光。其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先后受到国家有关部委的多次表彰,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联合国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良好范例奖”等荣誉称号,马鞍山市已成为扬子江畔一颗璀璨的明珠
㈦ 安徽马鞍山市生活水平,富裕程度在全国排在什么水平
马鞍山,安徽的一个小城市,建市时间短,原来很长一段时间,几乎全部靠钢铁。
也许您不知道,在二十年前,外地人到马鞍山几乎找不到旅馆,更加找不到饭店。因为几乎没有商业和贸易,流动人口几乎没有。
所以,就算后来 社会 发展,各种正常的商业和 旅游 业也有一定进步,但是,文化底蕴,基础设施,特别是具有传承的餐饮, 娱乐 ,几乎没有。所以,也就是一个很粗糙的地方。
由于原来市区和当涂,早已经工业化了,农产品,几乎全部靠外地运过来,所以,物价高,居民的生活负担普遍较重。
由于工业化,目前招工比较困难。但是,工资并不是很高。如果外地人,肯定愿意选择大城市,不愿意在马鞍山这样的地方煎熬的。
马鞍山比较有特色的,就是“洗浴文化”,比较有名的洗浴中心有好几家。消费虽然高,但是,店里客人却经常爆满。也是地方特色。
现在,有一些政策,在逐渐实施,比如采石公园对市民开放,长江大桥本市车辆适当优惠。但是,政策上,还是过于拘谨,缺少魄力。如果是江苏浙江,肯定本市车辆过桥不收费的,这样,和县,含山,才会大量人口进入市区,才有利于做大做强,发展更好。
马鞍山,现在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把当涂,和县,含山的地方文化,地方特色产品,建成规模化,成为马鞍山地域文化品牌。大桥收费完全免费,让和县含山农产品进入市区,真正改善市区群众生活,把菜价降下来,让市民吃到新鲜食品。
公交系统,也需要重新规划,让交通更加便利。
说实在的,马鞍山卫生环境还是很好的,比任何一个城市都干净,这是值得骄傲的。
马鞍山市,是安徽第一个人均GDP过1万美元的城市,是中部地区第一个全国文明城市,由于跨江发展 合并了江北的两个农业县,人均GDP和人均收入都有所下降,去年人均收入高于本省的合肥芜湖 在南通后面排在全国22名,人均GDP低于本省的合肥芜湖,宜居排名安徽第一, 当涂农民已经连续16年全省第一,去年达到了24050 高于南通下属所有县,低于浙北苏南。芜湖占着自己是皖南枢纽,各种资源优先,铁路公路桥梁他优先,于是天天在网上说要吞并马鞍山。做为马鞍山人我只想说,你们的GDP很大一部分也就是靠政策比马鞍山好而已,收入还不如我们,凭什么吞并马鞍山。 醒醒吧!
我是马鞍山的,土生土长,看到小马列入三线城市,个人总结一下;小马人好吃成性,嗜酒如命,稍微混的好点的天天有酒喝,小马人属于享乐型旳。物价很高,尤其是菜价超过一线城市二线城市,房价新盖商品房基本在1万左右,目前最高1.5万,城市面貌其实不如江苏的一些乡镇,最繁华的几个地段竟然没有地下通道,就连天桥都没有,马路几十年都没有扩宽过,去过芜湖黄山市合肥,比马鞍山漂亮多了,小马这几年虽然有进步,但步伐远远落后,尤其和芜湖比,小马生活水平达到了全国平均水平,算了不写了,要被喷了
在我看来马鞍山市是中等发达城市,相对于安徽省内兄弟城市而言属于比较富裕的城市,生活水平相对而言较高,在全国属于重点城市。
马鞍山也是一座逆袭成功的地方,建国以来为马鞍山镇,不久后升格为马鞍山矿区、省辖马鞍山市、马鞍山地级市。
2018年4月公布的《中国地级市全面小康指数》排名第57位。
由此可见本市人民生活水平在全国的水准如何,这项排名是权威机构发布,有效见证当地人民群众衣食住行等方面的优越感。
马鞍山还获得中国 科技 兴市试点城市、国家首批信息消费示范城市等殊荣。
作为全国十大钢铁城市、长江流域十大港口之一,马鞍山经济发达,全民素质高雅,为全国文明城市。
马鞍山的生活水平要看怎么比较吧,和三线城市比肯定属于一流的,毕竟2018年市区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国排名第十二位,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国排名37位,都很靠前,人均GDP过九万元,超过全国平均一万多,而总共只有八十多个市超过全国人均GDP,说明马鞍山还是很富裕的,有钱了生活水平自然就高了,和二线城市比应该比大部分二线城市过的舒坦吧,刚性成本低的多,当然和一线城市比是没的比的,一个准三线城市,个人觉得市区能达到二线城市的生活标准吧,当然指的是大部分人,不是全部
我是马鞍山人,但是常年在福建生活。我就说说我的感受吧!马鞍山就是个三线小城市,但是大部分市民的眼界还是很开阔的,可能因为是移民城市的缘故,上海和东北的知青很多!马鞍山的城市卫生,市政服务总体来说,还是很好的!收入只能算一般,消费偏高!我不喜欢马鞍山的气候,冬天冷夏天热!所以我常年在福建生活,但是如果抛开气候问题,我觉得马鞍山比福建的三线城市 时尚 太多了!当然,小马有的人也有些缺点是我比较反感的,就是太喜欢吹,有时在一些公共场合听一些人满嘴跑火车,真闹心!浴池文化还真是马鞍山的特色之一,相对环境和服务来说,价格算很优惠的!
我是马鞍山市人,我爱马鞍山市,城虽不大,但区域非常好,有山有水紧连六朝古都南京,中国名气最大的诗仙李白的终老之地,万里长江穿城而过,李白的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说的就是我们马鞍山市,城市环境优美,市民有很好的文明自律性,生命在这里十分安逸,马鞍山市的生活水平在安徽如果说他是第二,没有那个城市敢说第一。很多南京人节假日都会来这里享受一下生活的乐趣。所以别管它城市小,人生活的舒服遐逸就好,市民的收入也名列安徽前茅,它的包容性很高,城市治安非常稳定,交通十分便利,今日的马鞍山市笑迎八方客。
马鞍山,不大的城市,房价中,物价高,消费高,环境好,绿化率高,生活节奏慢,本地人总是享受并不富裕的日子,吃饭喝酒打牌跳舞是日常,有发展的有进取的多是外来,本地想好的都外漂,城市发展不快,适合养老,适合生活,就目前发展和芜湖不能攀比。
俺在马鞍山,这个城市总体还是不错的,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
2.新开盘的房价大概1万左右!比南京便宜多了,小马离南京45公里左右!
3.交通也便利!还是离南京近!
4.同属合肥城市圈和南京城市圈,经济发展前景好!
座位险一个人外地人在马鞍山生活了好几年,目前孩子也在这边上学,个人觉得马鞍山的城市商圈并不发达,像金鹰和万达,八佰伴这样的商场对于一些普通老百姓来说有点高消费,所以商场里面的顾客也是少得力可怜,除了这几个地方,再想找逛街的地方确很难,解放路也接近被淘汰了。市区道路很窄,很多条主干道都是2车道,市区的小区也很多是老小区。在马鞍山女性找一份工资在3000元以上朝九晚五的工作就挺好的了。但是城东和城南新开发的小区房价都在15000元左右,有可能高端小区会突破2万。工资和房价相差太大,普通老百姓打工已经买不起房子了。
㈧ 去马鞍山你觉得怎么样

濮塘风景区:位于马鞍山市东郊,面积约20平方公里,竹海、古树、清泉、钟鼓被称为濮塘“四绝”,新近发现的怪坡更为罕见,被列为安徽省省级风景名胜区。怪坡位于花山区马濮路旅游大道濮塘林场路段,全长约200米,宽约16米,坡度为1.85度,具有明显的上下坡。
褒禅山历史悠久,景致宜人,4亿5千万年前,褒禅山所在原为一片0,随着地壳运动,大海抬升为陆地,陆地又沉陷为大海。如此循环反复,终于在最后一次燕山造山运动中升出海面。褒禅山,古称华山,位于含山县城东北7.5公里。其东有灵芝山,山上树木参天,古以盛产灵芝得名;中有起云峰,高耸入云,“天欲雨,山则云遮雾障”,西有碗儿岭,相传一罗汉出生于此,饮食后投碗于岭上,至今仍见坐卧痕迹。登褒禅山极目远眺,四周青峰环绕,山野之趣,赏玩之乐,探幽之险,登临之兴,令人流连忘返。褒禅山,旧称华山,位于含山县城东北7.5公进而处。因唐贞观年间(627至649年)慧褒禅师结庐山下,卒葬于此而得名。山色翠霭,四面如围。中有起云峰,欲雨则云先起,春夏往往风之。有龙洞、罗汉洞,洞穴曲折,洞壁怪石错落,钟乳石倒垂其间。有袭女泉、白龟泉,泉水清冽,终年不竭。山上多井,有民谚云:黄山三百六十顶,褒山三百六十井。
㈨ 马鞍山城市怎么样
适宜居住,市区年平均气温为16.1℃,较常年偏低0.2℃;年内四季温度变幅不一,夏季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其他季节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年极端最高气温38.1℃,出现于7月29日(市区);年极端最低气温-5.9℃,出现于1月23日(市区)。
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试点城市、全国科技兴市试点城市、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首批国家信息消费示范城市、中国诗歌之城、全国文明城市等殊荣。 。
(9)马鞍山市资源环境怎么样扩展阅读
2018年4月2日,入选创新型城市建设名单。 2018年重新确认国家卫生城市(区)。2019年,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入选2019中国地级市全面小康指数前100名。
2019年,马鞍山市下辖3个区、3个县,常住人口236.1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111.0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4.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033.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983.6亿元,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5:48.9:46.6,按年均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达90851元。
㈩ 知道的帮一下:马鞍山市自然概况
自然地理
山川气候 马鞍山总体地势东高西低,东部丘陵区地表起伏,西部较为平坦,以冲积平原和湖积平原为主。地形大体分为三部分:东部丘陵区分布着海拔100~200米左右的丘陵,面积约占全市面积的一半;西部沿江一带分布着一列东北——西南走向的低丘,在低丘与江岸之间是狭长的阶地、河漫滩和沙洲;中部是较为平坦宽阔的冲积平原和湖积平原,平原上河渠纵横,湖塘密布,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
境内山脉无明显脉状,多属低山、丘陵和台地。东部以老牛山、天马山、神堂山为主,逶迤相连,峰谷相间,一直向东延伸到江苏境内;东南部有横山、青山、十里长山,林木葱郁、层峦迭翠,分布着一系列高丘、低丘和残丘;西部沿江地区自北向南依次有慈姥山、马鞍山、白璧山、西山、望夫山、宝积山、翠螺山沿江而立,与城区中心的雨山、佳山和雨山湖,形成“九山环一湖,翠螺出大江”的秀丽自然景观。
河流水系
辖区主要河流,除长江自南向北、偏西流经马鞍山过境段外,主要有慈湖河、采石河、姑溪河、青山河、运粮河、襄城河、黄池河、乙字河等10余条,均属长江水系。长江马鞍山段,上起东西梁山,下至慈湖和尚港,长约36公里,江面最宽处8.3公里,最窄处880米。
气象
马鞍山地处亚热带北部,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温和湿润、雨量充足、四季分明、季风明显、无霜期长等气候特点。
年平均气温为15.8℃,
平均最高气温为16.8℃,
平均最低气温为15℃,
历年日极端最低气温为-13.7℃,
平均极端气温为-7.7℃;
极端最高气温为41.1℃,
平均极端最高气温为37.2℃。
年平均日照时数约2109.9小时,
最多年达2378.6小时,
最少年为1800.2小时;
夏季日照时数长达14小时,
冬季日照时数为10小时,
日照百分率为48%。
年平均无霜期为234天,
最长期为270天,
最短期为200天,
初霜最早在10月下旬,
终霜最早在2月下旬。
年平均降水量为1060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