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管理 » 什么协议用于预留通信所用资源
扩展阅读
怎么能保证钻石真假 2025-07-30 13:56:50

什么协议用于预留通信所用资源

发布时间: 2022-08-28 01:46:16

‘壹’ 请问什么是SIP协议

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会话初始协议)是由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因特网工程任务组)制定的多媒体通信协议。它是一个基于文本的应用层控制协议,用于创建、修改和释放一个或多个参与者的会话。广泛应用于CS(Circuit Switched,电路交换)、NGN(Next Generation Network,下一代网络)以及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IP多媒体子系统)的网络中,可以支持并应用于语音、视频、数据等多媒体业务,同时也可以应用于Presence(呈现)、Instant Message(即时消息)等特色业务。可以说,有IP网络的地方就有SIP协议的存在。[1-2] SIP是类似于HTTP。SIP可以减少应用特别是高级应用的开发时间。由于基于IP协议的SIP利用了IP网络,固定网运营商也会逐渐认识到SIP技术对于他们的远意义。中文名会话初始化协议外文名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出现时间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发布机构IETF发布时间1999年目录1会话协议
▪ 压缩机制▪ 应用
2发展历程
3通信要求
4会话构成
▪ 用户代理▪ 注册服务器▪ 代理服务器▪ 重定向服务器
5常用消息
6协议比较
▪ 标准应用目标▪ 标准体系结构▪ 系统组成结构▪ 实现难易性▪ 总 结
7相关技术▪ 开源项目▪ 5Java1会话协议SIP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是一个应用层的信令控制协议。用于创建、修改和释放一个或多个参与者的会话。这些会话可以是Internet多媒体会议[3] 、IP电话或多媒体分发。会话的参与者可以通过组播(multicast)、网状单播(unicast)或两者的混合体进行通信。SIP与负责语音质量的资源预留协议(RSVP) 互操作。它还与若干个其他协议进行协作,包括负责定位的轻型目录访问协议(LDAP)、负责身份验证的远程身份验证拨入用户服务 (RADIUS) 以及负责实时传输的 RTP 等多个协议。SIP 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不定义要建立的会话的类型,而只定义应该如何管理会话。有了这种灵活性,也就意味着SIP可以用于众多应用和服务中,包括交互式游戏、音乐和视频点播以及语音、视频和 Web 会议。SIP消息是基于文本的,因而易于读取和调试。新服务的编程更加简单,对于设计人员而言更加直观。SIP如同电子邮件客户机一样重用 MIME 类型描述,因此与会话相关的应用程序可以自动启动。SIP 重用几个现有的比较成熟的 Internet 服务和协议,如 DNS、RTP、RSVP 等。不必再引入新服务对 SIP 基础设施提供支持,因为该基础设施很多部分已经到位或现成可用。对 SIP 的扩充易于定义,可由服务提供商在新的应用中添加,不会损坏网络。网络中基于 SIP 的旧设备不会妨碍基于 SIP 的新服务。例如,如果旧 SIP 实施不支持新的 SIP 应用所用的方法/标头,则会将其忽略。SIP 独立于传输层。因此,底层传输可以是采用 ATM 的 IP。SIP 使用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以及传输控制协议(TCP),将独立于底层基础设施的用户灵活地连接起来。SIP 支持多设备功能调整和协商。如果服务或会话启动了视频和语音,则仍然可以将语音传输到不支持视频的设备,也可以使用其他设备功能,如单向视频流传输功能。通信提供商及其合作伙伴和用户越来越渴求新一代基于 IP 的服务。如今有了 SIP(The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会话启动协议),一解燃眉之急。SIP 是不到十年前在计算机科学实验室诞生的一个想法。它是第一个适合各种媒体内容而实现多用户会话的协议,如今已成了 Internet 工程任务组 (IETF) 的规范。今天,越来越多的运营商、CLEC(竞争本地运营商)和 ITSP(IP 电话服务商)都在提供基于 SIP 的服务,如市话和长途电话技术、在线信息和即时消息、IP Centrex/Hosted PBX、语音短信、push-to-talk(按键通话)、多媒体会议等等。独立软件供应商 (ISV) 正在开发新的开发工具,用来为运营商网络构建基于 SIP 的应用程序以及 SIP 软件。网络设备供应商 (NEV) 正在开发支持 SIP 信令和服务的硬件。如今,有众多 IP 电话、用户代理、网络代理服务器、VOIP网关、媒体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都在使用 SIP。SIP 从类似的权威协议--如 Web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 格式化协议以及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 电子邮件协议--演变而来并且发展成为一个功能强大的新标准。但是,尽管 SIP 使用自己独特的用户代理和服务器,它并非自成一体地封闭工作。SIP 支持提供融合的多媒体服务,与众多负责身份验证、位置信息、语音质量等的现有协议协同工作。SIP 较为灵活,可扩展,而且是开放的。它激发了 Internet 以及固定和移动 IP 网络推出新一代服务的威力。SIP 能够在多台 PC 和电话上完成网络消息,模拟 Internet 建立会话。与存在已久的国际电信联盟(ITU) SS7 标准(用于呼叫建立)和 ITU H.323 视频协议组合标准不同,SIP 独立工作于底层网络传输协议和媒体。它规定一个或多个参与方的终端设备如何能够建立、修改和中断连接,而不论是语音、视频、数据或基于 Web 的内容。SIP 大大优于现有的一些协议,如将 PSTN 音频信号转换为 IP 数据包的媒体网关控制协议(MGCP)。因为 MGCP 是封闭的纯语音标准,所以通过信令功能对其进行增强比较复杂,有时会导致消息被破坏或丢弃,从而妨碍提供商增加新的服务。而使用 SIP,编程人员可以在不影响连接的情况下在消息中增加少量新信息。例如,SIP 服务提供商可以建立包含语音、视频和聊天内容的全新媒体。如果使用 MGCP、H.323 或 SS7 标准,则提供商必须等待可以支持这种新媒体的协议新版本。而如果使用 SIP,尽管网关和设备可能无法识别该媒体,但在两个大陆上设有分支机构的公司可以实现媒体传输。而且,因为 SIP 的消息构建方式类似于 HTTP,开发人员能够更加方便便捷地使用通用的编程语言(如 Java)来创建应用程序。对于等待了数年希望使用 SS7 和高级智能网络(AIN) 部署呼叫等待、主叫号码识别以及其他服务的运营商,现在如果使用 SIP[4] ,只需数月时间即可实现高级通信服务的部署。这种可扩展性已经在越来越多基于 SIP 的服务中取得重大成功。Vonage 是针对用户和小企业用户的服务提供商。它使用 SIP 向用户提供 20,000 多条数字市话、长话及语音邮件线路。Deltathree 为服务提供商提供 Internet 电话技术产品、服务和基础设施。它提供了基于 SIP 的 PC 至电话解决方案,使 PC 用户能够呼叫全球任何一部电话。Denwa Communications 在全球范围内批发语音服务。它使用 SIP 提供 PC 至 PC 及电话至 PC 的主叫号码识别、语音邮件,以及电话会议、统一通信、客户管理、自配置和基于 Web 的个性化服务。某些权威人士预计,SIP 与 IP 的关系将发展成为类似 SMTP 和 HTTP 与 Internet 的关系,但也有人说它可能标志着 AIN 的终结。迄今为止,3G 界已经选择 SIP 作为下一代移动网络的会话控制机制。Microsoft 已经选择 SIP 作为其实时通信策略并在 Microsoft XP、Pocket PC 和 MSN Messenger 中进行了部署。Microsoft 同时宣布 CE dot net 的下一个版本将使用基于 SIP 的 VoIP 应用接口层,并承诺向用户 PC 提供基于 SIP 的语音和视频呼叫。另外,MCI 正在使用 SIP 向 IP 通信用户部署高级电话技术服务。用户将能够通知主叫方自己是否有空以及首选的通信方式,如电子邮件、电话或即时消息。利用在线信息,用户还能够即时建立聊天会话和召开音频会议。使用 SIP 将不断地实现各种功能。压缩机制SIP 压缩机制主要是通过改变 SIP 消息的长度来降低时延。典型的 SIP 消息的大小由几百到几千字节,为了适合在窄带无线信道上传输,IMS对SIP进行了扩展,支持SIP消息的压缩。当无线信道一定时, 一条SIP消息所含帧数 k仅取决于消息大小。从时延模型可以看出,不仅影响 SIP 消息传输时延, 还影响SIP重传的概率, 对自适应的定时器来说,k还成了影响定时器初值的关键因素。[5] 应用google 发布世界上首个开源的Html5 sip 客户端HTML5 SIP客户端是一款开源的,完全利用JavaScript编写的集社交(FaceBook,Twitter,Google+),在线游戏,电子商务等应用于一体。无扩展,无插件或是必备的网关,视频堆栈技术依赖于WebRTC。如同主页

目前,SIP是类似于HTTP的基于文本的协议。SIP可以减少应用特别是高级应用的开发时间。由于基于IP协议的SIP利用了IP网络,固定网运营商也会逐渐认识到SIP技术对于他们的深远意义。

市场上几乎所有的IP语音相关产品都遵循了ITU-T组织所公布的H.323协议。虽然这些产品的开发和制作都将H.323标准作为了实际的制作标准,但是由于H.323主要是是对局域网中的数据传输进行了描述,但是其中很少有设计IP电话方面的描述,并且各个厂商在实际的开发与实现过程中,所选取的H.323协议中的内容也并不相同,也就是说虽然各大厂商都遵循H.323协议,但是所遵循的协议并不相同。因此,也导致了各大厂商之间的IP电话并不能够进行相互之间的通话。导致了企业内部IP语音通信系统在进行设计时就必须选取同一个厂商生产的网关等设备。这对IP语音通信系统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制约。目前,大家都己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并且都纷纷要求能够有一个真正统一的一个标准,并且,各大厂商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联盟,来研究IP语音通信系统真正标准的制定。

‘贰’ R.S.V.P是什么意思是不是特别重要特别着急的意思

[编辑本段]① 国际常用缩略语:“请回复”
R.S.V.P.
=Répondez s'il vous plaît.(法语)
=Reply, if you please.
接到邀请(无论是请柬或邀请信)后,能否出席要尽早答复对方,以便主人安排。一般来说,对注有R.S.V.P.(请答复)字样的,无论出席与否,均应迅速答复。注有“Regrets only”(不能出席请复)字样的,则不能出席时才回复,但也应及时回复。经口头约妥再发来的请柬,上面一般那注有“To remind”(备忘)字样,只起提醒作用,可不必答复。答复对方,可打电话或复以便函。
[编辑本段]② 资源预留协议
资源预留协议(RSVP)最初是IETF为QoS的综合服务模型定义的一个信令协议,用于在流(flow)所经路径上为该流进行资源预留,从而满足该流的QoS要求。资源预留的过程从应用程序流的源节点发送Path消息开始,该消息会沿着流所经路径传到流的目的节点,并沿途建立路径状态;目的节点收到该Path消息后,会向源节点回送Resv消息,沿途建立预留状态,如果源节点成功收到预期的Resv消息,则认为在整条路径上资源预留成功。
rsvp(资源预留协议)是一个在ip上承载的信令协议,它允许路由器网络任何一端上终端系统或主机在彼此之间建立保留带宽路径,为网络上的数据传输预定和保证qos。它对于需要保证带宽和时延的业务,如语音传输,视频会议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rsvp协议中涉及到发送者和接收者的概念,这两个概念是在逻辑上进行区分的,发送者指发送路径消息的进程,而接收者是指发送预留消息的进程,同一个进程可以同时发送这两种消息,因此既可以是发送者,也可以是接收者。
rsvp是由接收者提出资源预留申请的,这种申请是单向的,也就是说为从主机a到主机b的数据流预留的资源,对于从主机b到主机a的数据流是不起作用的。因为在当前的internet中,双向的路由是不对称的:从主机a到主机b的路径并不一定是从主机b到主机a的路径的反向;另外一个,两个方向的数据传输特征和对应申请预留的资源也未必相同。
rsvp提供两种类型的预留:
专用预留(distinct reservation):它所要求的预留资源只用于一个发送者。即在同一会话(session)中的不同发送者分别占用不同的预留资源。
共享预留(shared reservation): 它所要求的预留资源用于一个或多个发送者。即在同一会话(session)中的多个发送者共享预留资源。
rsvp提供两种发送者选择方式:
通配符方式(wildcard):默认所有发送者,并通过预留消息中所携带的源端地址列表来限制通配符滤波器
显式指定方式(explicit):滤波器明确指定一个或多个发送者来进行预留。
rsvp用interserv模型的两种服务方式:
cl服务(controlled-load service):给用户数据提供接近于在未超载网络上传输质量的服务。
gs服务(guaranteed service):给用户数据提供能保证带宽与时延的服务。
rsvp适用于为frame-relay,hdlc,ppp等网络提供预留保证。

‘叁’ 资源预留协议的消息

有以下几种主要的消息: 路径消息被沿着数据路径从发送方主机发送,并记录路径上每个节点的的路径状态。
路径状态包括先前节点的IP地址和一些数据对象:
sender template(发送方模板)是用于描述发送方数据格式
sender tspec(数据流的话务描述特征)是用于描述数据流传输特征
adspec携带广告数据 预留消息(resv)是由接收方沿着反向路径发送到发送方。在每个节点上,预留消息的IP目的地址将会改成反向路径上下一节点的地址,同时IP源地址将会改成反向路径上前一节点的地址。预留消息包括流量说明(flowspec)数据对象,这个数据对象上用于确定流需要的资源。
RSVP消息的数据对象可以被按任何顺序进行传输。RSVP消息和其数据对象的所有列表可以在RFC 2205中看到。 拆除消息(Teardown)的作用是立刻删除预留的链路或状态。虽然没有必要显式地(Explicitly)删除一个原有的预留资源,IETF仍然建议所有的终端主机在应用结束时应该立即发送Teardown消息进行资源的显示释放。
Teardown消息有两种类型:路径拆除(PathTear)消息和预留请求拆除(ResvTear)消息。PathTear消息沿数据流的路由方向传递,删除沿途中的链路状态以及与其相关的所有预留链路的状态。ResvTear消息沿数据流路由的反方向传递,删除沿途中的资源预留状态。 差错消息(Errors)消息有;两种类型:路径差错(PathErr)和预留请求差错(ResvErr)。
PathErr用来报告在处理Path消息中产生的错误。当网络中的几点在处理Path消息中产生的错误时,就会产生一个PathErr消息发送到发送方。PathErr消息在经过的网络结点时不改变包中的任何状态。
ResvErr消息用来报告在处理Resv消息中产生的错误。当网络中的结点在处理Resv消息中产生的错误时,就会产生一个ResvErr消息发送到接收方。它的转发依靠预留状态中保存的下一跳结点的地址。它在每一个结点上进行转发时,分组的IP目的地址就是下一跳的IP地址。这一点与ResvErr消息的转发有所不同。 证实消息ResvConf是用来确认资源预留请求的。它是一个可选的功能;当Resv消息中带有RESV_CONFIRM参数值时才会要求返回确认的消息。

‘肆’ 传输层有哪些协议

传输层协议:

1、传输控制协议TCP

2、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TCP协议:面向连接的可靠传输协议。利用TCP进行通信时,首先要通过三步握手,以建立通信双方的连接。TCP提供了数据的确认和数据重传的机制,保证发送的数据一定能到达通信的对方。

UDP协议:是无连接的,不可靠的传输协议。采用UDP进行通信时不用建立连接,可以直接向一个IP地址发送数据,但是不能保证对方是否能收到。

(4)什么协议用于预留通信所用资源扩展阅读:

OSI模型(OSI model),一种概念模型,由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一个试图使各种计算机在世界范围内互连为网络的标准框架。定义于ISO/IEC 7498-1。

OSI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architecture)划分为以下七层:

1、物理层: 将数据转换为可通过物理介质传送的电子信号相当于邮局中的搬运工人。

2、数据链路层: 决定访问网络介质的方式。

3、网络层: 使用权数据路由经过大型网络 相当于邮局中的排序工人。

4、传输层: 提供终端到终端的可靠连接 相当于公司中跑邮局的送信职员。

5、会话层: 允许用户使用简单易记的名称建立连接 相当于公司中收寄信、写信封与拆信封的秘书。

6、表示层: 协商数据交换格式 相当公司中简报老板、替老板写信的助理。

7、应用层: 用户的应用程序和网络之间的接口老板。

‘伍’ MPLS是什么协议现在一般在哪些设备上使用

概念从网络搞的: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是一种用于快速数据包交换和路由的体系,它为网络数据流量提供了目标、路由、转发和交换等能力。更特殊的是,它具有管理各种不同形式通信流的机制。MPLS 独立于第二和第三层协议,诸如 ATM 和 IP。它提供了一种方式,将 IP 地址映射为简单的具有固定长度的标签,用于不同的包转发和包交换技术。它是现有路由和交换协议的接口,如 IP、ATM、帧中继、资源预留协议(RSVP)、开放最短路径优先(OSPF)等等。

重点是应用举例:

一般用于大型的路由器,或者SDH传输之类设备,支持MPLS功能.

路由器方面:一般用于专线业务,譬如一个地市的教育网,各个学校以及教委机房都是通过MPLS VPN互联的,

SDH传输设备:一般用于安全性保密性可靠性高的网络,如一个地市的银行系统,市场和下面的支行互联。

‘陆’ 计算机网络各层协议中有哪些是在通信前需要建立连接的,那些是不需要的,请具体介绍哈,谢谢!

助人为快乐之本,第一时间来帮TA简介

计算机网络协议是有关计算机网络通信的一整套规则,或者说是为完成计算机网络通信而制订的规则、约定和标准。网络协议由语法、语义和时序三大要素组成。
语法:通信数据和控制信息的结构与格式;
语义:对具体事件应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应答。
时序:对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编辑本段
计算机网络协议

网络协议
[1]网络协议的定义:为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的集合。例如,网络中一个微机用户和一个大型主机的操作员进行通信,由于这两个数据终端所用字符集不同,因此操作员所输入的命令彼此不认识。为了能进行通信,规定每个终端都要将各自字符集中的字符先变换为标准字符集的字符后,才进入网络传送,到达目的终端之后,再变换为该终端字符集的字符。当然,对于不相容终端,除了需变换字符集字符外。其他特性,如显示格式、行长、行数、屏幕滚动方式等也需作相应的变换。
常用的网络协议
一:NETBEUI
NETBEUI是为IBM开发的非路由协议,用于携带NETBIOS通信。NETBEUI缺乏路由和网络层寻址功能,既是其最大的优点,也是其最大的缺点。因为它不需要附加的网络地址和网络层头尾,所以很快并很有效且适用于只有单个网络或整个环境都桥接起来的小工作组环境。
因为不支持路由,所以NETBEUI永远不会成为企业网络的主要协议。NETBEUI帧中唯一的地址是数据链路层媒体访问控制(MAC)地址,该地址标识了网卡但没有标识网络。路由器靠网络地址将帧转发到最终目的地,而NETBEUI帧完全缺乏该信息。
网桥负责按照数据链路层地址在网络之间转发通信,但是有很多缺点。因为所有的广播通信都必须转发到每个网络中,所以网桥的扩展性不好。NETBEUI特别包括了广播通信的记数并依赖它解决命名冲突。一般而言,桥接NETBEUI网络很少超过100台主机。
近年来依赖于第二层交换器的网络变得更为普遍。完全的转换环境降低了网络的利用率,尽管广播仍然转发到网络中的每台主机。事实上,联合使用100-BASE-T Ethernet,允许转换NetBIOS网络扩展到350台主机,才能避免广播通信成为严重的问题。
二:IPX/SPX
IPX是NOVELL用于NETWARE客户端/服务器的协议群组,避免了NETBEUI的弱点。但是,IPX具有完全的路由能力,可用于大型企业网。它允许有许多路由网络。包括32位网络地址,在单个环境中带来了新的不同弱点。
IPX的可扩展性受到其高层广播通信和高开销的限制。服务广告协议(ServiceAdvertising Protocol,SAP)将路由网络中的主机数限制为几千。尽管SAP的局限性已经被智能路由器和服务器配置所克服,但是,大规模IPX网络的管理员仍是非常困难的工作。
三:TCP/IP
每种网络协议都有自己的优点,但是只有TCP/IP允许与Internet完全的连接。TCP/IP是在60年代由麻省理工学院和一些商业组织为美国国防部开发的,即便遭到核攻击而破坏了大部分网络,TCP/IP仍然能够维持有效的通信。ARPANET就是由基于协议开发的,并发展成为作为科学家和工程师交流媒体的Internet。
TCP/IP同时具备了可扩展性和可靠性的需求。不幸的是牺牲了速度和效率(可是:TCP/IP的开发受到了政府的资助)。
Internet公用化以后,人们开始发现全球网的强大功能。Internet的普遍性是TCP/IP至今仍然使用的原因。常常在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用户就在自己的PC上安装了TCP/IP栈,从而使该网络协议在全球应用最广。
TCP/IP的32位寻址功能方案不足以支持即将加入Internet的主机和网络数。因而可能代替当前实现的标准是IPv6。
应用层
·DHCP(动态主机分配协议)
· DNS (域名解析)
· 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
· Gopher (英文原义:The Internet Gopher Protocol 中文释义:(RFC-1436)网际Gopher协议)
· HTTP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
· IMAP4 (Internet Message Access Protocol 4) 即 Internet信息访问协议的第4版本
· IRC (Internet Relay Chat )网络聊天协议
· NNTP (Network News Transport Protocol)RFC-977)网络新闻传输协议
· XMPP 可扩展消息处理现场协议
· POP3 (Post Office Protocol 3)即邮局协议的第3个版本
· SIP 信令控制协议
· SMTP (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即简单邮件传输协议
· SNMP (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 SSH (Secure Shell)安全外壳协议
· TELNET 远程登录协议
· RPC (Remote Procere Call Protocol)(RFC-1831)远程过程调用协议
·RTCP (RTP Control Protocol)RTP 控制协议
· RTSP(Real Time Streaming Protocol)实时流传输协议
· TLS (Transport Layer Security Protocol)安全传输层协议
· SDP( Session Description Protocol)会话描述协议
· SOAP (S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ol)简单对象访问协议
· GTP 通用数据传输平台
· STUN(Simple Traversal of UDP over NATs,NAT 的UDP简单穿越)是一种网络协议
· NTP (Network Time Protocol)网络校时协议
传输层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传输控制协议
· UDP (User Datagram Protocol) 用户数据报协议
· DCCP (Datagram Congestion Control Protocol)数据报拥塞控制协议
· SCTP(STREAM CONTROL TRANSMISSION PROTOCOL)流控制传输协议
· RTP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或简写RTP)实时传送协议
· RSVP (Resource ReSer Vation Protocol)资源预留协议
· PPTP ( Point to Point Tunneling Protocol)点对点隧道协议
网络层
IP (IPv4 · IPv6) · ARP · RARP · ICMP · ICMPv6 · IGMP · RIP · OSPF · BGP · IS-IS · IPsec
数据链路层
802.11 · 802.16 · Wi-Fi · WiMAX · ATM · DTM · 令牌环 · 以太网 · FDDI · 帧中继 · GPRS · EVDO · HSPA · HDLC · PPP · L2TP · ISDN
物理层
以太网物理层 · 调制解调器 · PLC · SONET/SDH · G.709 · 光导纤维 · 同轴电缆 · 双绞线

‘柒’ MPLS是什么协议作用是什么

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是一种用于快速数据包交换和路由的体系,它为网络数据流量提供了目标、路由、转发和交换等能力。更特殊的是,它具有管理各种不同形式通信流的机制。MPLS 独立于第二和第三层协议,诸如 ATM 和 IP。它提供了一种方式,将 IP 地址映射为简单的具有固定长度的标签,用于不同的包转发和包交换技术。它是现有路由和交换协议的接口,如 IP、ATM、帧中继、资源预留协议(RSVP)、开放最短路径优先(OSPF)等等。在 MPLS 中,数据传输发生在标签交换路径(LSP)上。LSP 是每一个沿着从源端到终端的路径上的结点的标签序列。现今使用着一些标签分发协议,如标签分发协议(LDP)、RSVP 或者建于路由协议之上的一些协议,如边界网关协议(BGP)及 OSPF。因为固定长度标签被插入每一个包或信元的开始处,并且可被硬件用来在两个链接间快速交换包,所以使数据的快速交换成为可能。MPLS 主要设计来解决网路问题,如网路速度、可扩展性、服务质量(QoS)管理以及流量工程,同时也为下一代 IP 中枢网络解决宽带管理及服务请求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