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管理 » 南方有哪些土壤资源
扩展阅读
精洗车成本多少钱一台 2025-07-26 08:25:23
买一只蛋鸭需要多少成本 2025-07-26 08:25:12
btd2015年什么价格 2025-07-26 08:24:37

南方有哪些土壤资源

发布时间: 2022-08-26 21:31:38

1. 土壤在中国的分布

中国土壤资源丰富、类型繁多,世界罕见。中国主要土壤发生类型可概括为红壤、棕壤、褐土、黑土、栗钙土、漠土、潮土(包括砂姜黑土)、灌淤土、水稻土、湿土(草甸、沼泽土)、盐碱土、岩性土和高山土等12系列。

红壤系列 中国南方热带、亚热带地区的重要土壤资源,自南而北有砖红壤、燥红土(稀树草原土)、赤红壤(砖红壤化红壤)、红壤和黄壤等类型。

砖红壤 发育在热带雨林或季雨林下强富铝化酸性土壤,在中国分布面积较小。海南岛砖红壤的分析资料表明:风化度很高,粘粒的二氧化硅/氧化铝比值(以下同)低于1.5,粘土矿物含有较多的三水铝矿、高岭石和赤铁矿,阳离子交换量很少,盐基高度不饱和。

燥红土 热带干热地区稀树草原下形成的土壤,分布于海南岛的西南部和云南南部红水河河谷等地,土壤富铝化程度较低,土体或具石灰性反应。

赤红壤 发育在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下,具有红壤和砖红壤某些性质的过渡性土壤。

红壤和黄壤 均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下生成的富铝化酸性土壤,前者分布在干湿季变化明显的地区,淀积层呈红棕色或桔红色,剖面下部有网纹和铁锰结核,二氧化硅/氧化铝比值为1.9~2.2,粘土矿物含有高岭石、水云母和三水铝矿;后者分布在多云雾,水湿条件较好的地区,以川、黔两省为主,以土层潮湿、剖面中部形成黄色或蜡黄色淀积层为其特征,粘土矿物含有较多的针铁矿和褐铁矿。

红壤系列的土壤适于发展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果树和林木,作物一年可二熟、乃至三熟、四熟,土壤生产潜力很大。目前尚有较大面积荒山、荒丘有待因地制宜加以改造利用。

棕壤系列 亦为中国东部湿润地区发育在森林下的土壤,由南至北包括黄棕壤、棕壤、暗棕壤和漂灰土等土类。

黄棕壤 亚热带落叶阔叶林杂生常绿阔叶林下发育的弱富铝化、粘化、酸性土壤,分布于长江下游,界于黄、红壤和棕壤地带之间,土壤性质兼有黄、红壤和棕壤的某些特征。

棕壤 主要分布于暖温带的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为夏绿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下发育的中性至微酸性的土壤,特点是在腐殖质层以下具棕色的淀积粘化层,土壤矿物风化度不高,二氧化硅/氧化铝比值3.0左右,粘土矿物以水云母和蛭石为主,并有少量高岭石和蒙脱石,盐基接近饱和。

暗棕壤 又称暗棕色森林土,是发育在温带针阔混交林或针叶林下的土壤,分布在东北地区的东部山地和丘陵,介于棕壤和漂灰土地带之间,与棕壤的区别在于腐殖质累积作用较明显,淋溶淀积过程更强烈,粘化层呈暗棕色,结构面上常见有暗色的腐殖质斑点和二氧化硅粉末。

漂灰土过去称为棕色泰加林土和灰化土,分布在大兴安岭中北部,是北温带针叶林下发育的土壤,亚表层具弱灰化或离铁脱色的特征,常出现漂白层,强酸性,盐基高度不饱和,属于生草灰化土和暗棕壤之间的过渡性土类,可认为是在地方性气候和植被影响下的特殊土被。

棕壤系列土壤均为很重要的森林土壤资源。目前,不仅分布有较大面积的天然林可供采伐利用,为中国主要森林业生产基地;且大部分土壤,尤其是分布在丘陵平原上的黄棕壤和棕壤有很高的农用价值,多数已垦为农地和果园。

褐土系列 包括褐土、黑垆土和灰褐土,这类土壤在中性或碱性环境中进行腐殖质的累积,石灰的淋溶和淀积作用较明显,残积一淀积粘化现象均有不同程度的表现。

潮土、灌淤土系列 中国重要的农耕土壤资源,包括潮土、灌淤土、绿洲土。这类土壤是在长期耕作施肥和灌溉的影响下形成。在成土过程中,获得了一系列新的属性,使土壤有机质累积、土壤质地及层次排列、盐分剖面分布,都起了很大变化。水稻土系列 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其中长江中下游平原、珠三角、四川盆地和台湾西部平原最为集中。水稻土是耕种活动的产物,由各种地带性土壤、半水成土和水成土经水耕熟化培育而成,其形成过程是在季节性淹水灌溉耕作施肥等措施影响下,进行氧化还原交替过程、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复盐基作用与盐基的淋溶,及粘粒的分解、聚积与迁移、淋失,使原来的土壤特征受到不同程度的改变,使剖面发生分异,而形成特有的土壤形态、理化和生物特性。水稻土的剖面结构包括下列层次:耕作层(A)、犁底层(P)、渗育层(W)、 淀积层(B)、淀积潜育层(Bg)及潜育层(G)。耕作层淹水时水分饱和,呈半流泥糊状或泥浆状。排水落干后,呈包含有屑粒、碎块的大块状结构,结构面见锈斑杂有植物残体;犁底层较紧实,暗棕色的垂直结构发达,有锈纹和小铁锰结核;渗育层由于水分渗透,铁质淋洗强烈,颜色较淡;淀积层多呈棱块状结构,多锈纹、锈斑和铁锰结核;淀积潜育层处在地下水变动范围内,呈灰蓝色,有较多的锈斑和锈纹结构不明显;潜育层处于还原状态,呈蓝灰色结构。水稻土大致可分为淹育、潴育及潜育等三种类型。淹育型发育层段浅薄,属初期发育的水稻土,底土仍见母土特性,如红壤仍有红色底层;潴育型发育完整,具有完整的剖面结构;潜育型属由潜育土或沼泽土发育而成。

盐碱土系列 分为盐土和碱土。岩性土系列 包括紫色土、石灰土、磷质石灰土、黄绵土(黄土性土)和风沙土。这类土壤性状仍保持成土母质特征。

高山土系列 高山土壤指青藏高原和与之类似海拔高山垂直带最上部,在森林郁闭线以上或无林高山带的土壤。由于高山带上冻结与溶化交替进行,土壤有机质腐殖化程度低,矿物质分解也很微弱,土层浅薄,粗骨性强,层次分异不明显。因而将高山土壤作为独特的系列划分开来;亚高山草甸土、高山草甸土、亚高山草原土、高山草原土、高山漠土和高山寒漠土之分。

1.土壤的水平地带性分布中国土壤的水平地带性分布,在东部湿润、半湿润区域,表现为自南向北随气温带而变化的规律,热带为砖红壤,南亚热带为赤红壤,中亚热带为红壤和黄壤,北亚热带为黄棕壤,暖温带为棕壤和褐土,温带为暗棕壤,寒温带为漂灰土,其分布与纬度基本一致,故又称纬度水平地带性。

2.土壤的垂直地带性分布中国的土壤由南到北、由东向西虽然具有水平地带性分布规律,但北方的土壤类型在南方山地却往往也会出现。

2. 南方地区的土壤主要是什么

主要是红壤,但是也有非地带性的,比如说四川盆地就是紫色土。

3. 中国土壤类型分布简介

中国土壤分类系采用六级分类制,即土纲、土类、亚类、土属、土种和变种。前三级为高级分类单元,以土类为主;后三级为基层分类单元,以土种为主。中国的土壤类型繁多,但它的分布并非杂乱无章,而是随着自然条件的变化作相应的变化,各占有一定的空间。土壤类型在空间的组合情况,作有规律的变化,这便是土壤分布规律。它具多种表现形式,一般归纳为水平地带性、垂直地带性和地域性等分布规律。1.土壤的水平地带性分布中国土壤的水平地带性分布,在东部湿润、半湿润区域,表现为自南向北随气温带而变化的规律,热带为砖红壤,南亚热带为赤红壤,中亚热带为红壤和黄壤,北亚热带为黄棕壤,暖温带为棕壤和褐土,温带为暗棕壤,寒温带为漂灰土,其分布与纬度基本一致,故又称纬度水平地带性。在北部干旱、半干旱区域,表现为随干燥度而变化的规律,东北的东部干燥度小于1,新疆的干燥度大于4,自东而西依次为暗棕壤、黑土、灰色森林土(灰黑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灰漠土、灰棕漠土,其分布与经度基本一致,故。这种变化主要与距离海洋的远近有关。距离海洋愈远,受潮湿季风的影响愈小,气候愈干旱;距离海洋愈近,受潮湿季风的影响愈大,气候愈湿润。由于气候条件不同,生物因素的特点也不同,对土壤的形成和分布,必然带来重大的影响。2.土壤的垂直地带性分布中国的土壤由南到北、由东向西虽然具有水平地带性分布规律,但北方的土壤类型在南方山地却往往也会出现。这是什么原因呢?大家知道,随着海拔增高,山地气温就会不断降低,一般每升高100 米,气温要降低0.6℃;自然植被随之变化,因而土壤化。土壤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变化的规律,叫土壤的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由可以看出,土壤由低到高的垂直分布规律,与由南到北的纬度水平地带分布规律是近似的。土壤的垂直分布是在不同的水平地带开始的,所以,各个水平地带各有不同的土壤垂直带谱。这种垂直带谱,在低纬度的热带,较高纬度的寒带更为复杂,而且同类土壤的分布,自热带至寒带逐渐降低,山体的高度和相对高差,对土壤垂直带谱有影响。山体愈高,相对高差愈大,土壤垂直带谱愈完整。例如,喜马拉雅山具有最完整的土壤垂直带谱,由山麓的红黄壤起,经过黄棕壤、山地酸性棕壤、山地漂灰土、亚高山草甸土、高山草甸土、高山寒漠土,直至雪线,为世界所罕见。3.土壤的地域分布前面讲的土壤水平地带性分布和垂直地带性分布,都是明显地为生物气候条件所制约。而在同一生物气候带内,由于地形、水文、成土母质条件不同以及人为耕作的突出影响,除了地带性土类外,往往还有非地带性土类分布,而且有规律地成为组合,这便是土壤的地域分布。例如:(1)在红壤地带除了有红壤外,由于人为耕作的影响,往往还有水稻土分布。以江西省新建县的低山丘陵地区为例,红壤只分布在地势高的部位,由于遭受侵蚀,出现了红壤性土(粗骨红壤);由于人为耕作,出现了耕种红壤(或红壤性水稻土)。而地势较低的地方和有些坡地的梯田,大都为水稻土。由于成土母质、地形部位和排灌条件的不同,水稻土中又有二泥田、沉板田、黄泥田、泛田和冷浸田之分。(2)自太行山横穿华北平原直到海边,依次在山地分布着粗骨褐土及淋溶褐土,冲积扇分布着褐土和潮褐土,平原分布着潮土和沼泽化潮土(夹有盐化潮土和碱化潮土),滨海平原分布着潮土及滨海盐土(图7)。这是褐土地带大地形影响土壤地域性分布的例子。作为地带性土壤的褐土,只分布于山地和冲积扇。广大的华北平原及滨海平原,由于地形变化而引起地下水位、水质变化,而为非地带性土壤——潮土和滨海盐土所分布。(3)大兴安岭东部属于暗棕壤地带,但暗棕壤一般只见于海拔400 米以上的山地。在海拔400 米以下的各级阶地上却分布着白浆土、黑土和沼泽土。其中,三级阶地(海拔约380 米)上的成土母质为上沙下粘的黄土状沉积物,生长疏林草甸植被,形成白浆土;二级阶地(海拔约320 米)至一级阶地(海拔约300 米),在质地均一的黄土状沉积物上,生长密集的草甸植被,形成黑土;河漫滩(海拔约280~300 米)上的成土母质为河流近代沉积物,地下水埋深在旱季只有50 厘米上下,在雨季则被水淹,生长苔草、小叶樟等草本植物,形成沼泽土。各个土类之间又常有过渡性亚类(如白浆化暗棕壤、沼泽化黑土等)。(4)西北干旱区域也有类似情况。例如,新疆焉耆盆地,气候干旱,年降水量只有50 毫米,地带性土类为棕漠土。但它只见于海拔1700 米以下的冲积扇上部。这里地下水埋藏很深,不能参与土壤形成过程。而冲积扇的中、下部,地下水埋深仅2~3 米,能参与土壤形成过程,加上具有灌溉条件,土壤为灌淤白土和灌淤潮土所代替。在扇形地的前缘或河畔,地下水埋深只1~3 米,其矿化度约1~3 克/升,土壤为盐化林灌草甸土(曾称胡杨林土,或吐加衣土)。

4. 我国从南到北、从西到东地带性的土壤有哪些

土壤是构成土地的基础要素之一,它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土壤溶液)、空气(土壤空气)及包括微生物在内的生物体等组成。了解掌握土壤的种类,因地制宜,对发展农、林、牧、副、渔各业意义重大。我国地域广阔,气候复杂,地形、地貌各异,因而土壤种类繁多,适宜各种作物生长。

△水稻土 水稻土是通过水耕熟化过程而形成的特殊人工土壤。水稻土遍及全国,但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以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和台湾西部平原最集中,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25.5%,其农作物产量约占全国农作物总产量的50%。稻谷总产居世界首位。

△半水成土 这类土壤集中在东北的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华北的黄淮海平原,内蒙古的河套平原,宁夏的银川平原。平原地区地下水位一般较高,土壤的下部受到地下水浸润或土层暂时滞水,因而可在土壤中形成锈纹锈斑和铁锰结核。半水成土主要包括草甸土、潮土、砂姜黑土、灌淤土、黑土和白浆土。半水成土分布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矿质营养丰富,是我国旱田作物的主要产区。在利用上还须注意应采取综合措施解决旱涝问题,正确地排水耕作,以防止土壤的次生盐渍化。

△盐碱土 盐碱土中由于可溶性盐分和代换性钠的含量太高,作物难以生长,且它的分布较为广泛,差不多遍及淮河—秦岭—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以北地区以及所有的滨海地带,大约有2666多万公顷,其中耕地约666万多公顷。它们主要分布在以上区域地形较低、地面水流和地下径流都比较滞缓或较易汇集的地段。这类土壤的生产潜力很大,但如不经过脱盐碱改良,一般是难以利用的。盐碱土的改良利用一般采取以水肥为中心、水利农业、生物等措施进行综合改良。目前,我国许多地方,经过种稻改良的盐碱土,其单季稻每公顷产量可达1万千克以上,为改良盐碱土积累了宝贵经验。

△半淋溶土 半淋溶土主要分布在我国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河南、山东等省交界的丘陵地区,是由褐土、灰褐土,土娄土和绵土四种不同土类组成的。它们在中性、微碱性森林灌木条件下进行腐殖质累积而成。碳酸钙的淋溶和淀积作用比较明显。这些土壤绝大部分都早已开垦为农田,耕种历史悠久。与此同时,由于几千年的耕作种植,土壤肥力消耗很大。再加上该种土壤多分布于干旱地区,土壤水分的供应不足不匀,因此,应切实把培肥地力和开展旱地农业土壤水分的调控研究放在首位。

△富铝土 在热带和亚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土体中的铝硅酸盐矿物彻底分解,钾、钙、钠、镁、硅等成分不断淋失,而铁、铝、锰等元素则相对富集,其中铝的稳定性最高。由于这类土壤中的氧化铁含量高,因而多呈红色。富铝土包括砖红壤、赤红壤、红壤、燥红土和黄壤等5种土壤,其分布范围北起长江,南至南海诸岛,东起台湾,澎湖列岛,西至云贵高原横断山脉以及藏南纵谷的察隅地区。

我国有富铝土1.13亿多公顷,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2%,其中耕地为2800多万公顷,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2.5%。富铝土呈酸性至强酸性反应,盐基高度不饱和,磷的有效性低。在利用和改良上要加强水土保持,多种绿肥,增施有机肥,在施用氮肥的同时,施好磷、钾肥及镁、硼、钼、锌等微量元素,施用石灰改良其酸性。富铝土分布地区气候条件优越,光热充足,植物生长季长,适于发展热带、亚热带特有的经济作物。目前,这类土壤尚未充分利用,因此,它是我国生产潜力很大的土壤资源。

△岩性土 由于某些岩石的性质对于土壤的形成起了延缓作用,从而使这种土壤更多地保持着岩石的某些特性,如发育在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等地的紫色土,小片和零星分布在我国南方石灰岩山地丘陵地区的黑色石灰土及红色石灰土以及遍布北方半干旱地区的风沙土等。紫色土、黑色石灰土以及红色石灰土是我国南方丘陵地区比较肥沃的土壤,种植粮、棉、油料及其他经济作物都能获得好收成。在利用上,水土流失是主要限制因素。 在改良上,要着重抓好坡地改梯田,大搞间作套种,以增加土壤被覆,减少水土流失。风沙土未经固定和改良则难以利用,但通过植树造林、封沙育草、引水拉沙、引洪淤灌和设置沙障等措施,也是可以利用的。

△淋溶土 这一类土壤包括黄棕壤、棕壤、暗棕壤,漂灰土和灰色森林土等,大多分布在江苏、安徽、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的丘陵山地,为我国的主要森林土壤。淋溶土是在酸性环境条件下进行腐殖质积累的土壤。渗透水对土壤可溶性盐类,胶粒,细小土粒的溶解、悬浮和推动下移均有很大的淋溶作用。粘土产物自土壤上部向下移动并淀积在一定部位形成淀积层的淀积作用都很明显。淋溶土是我国重要的森林土壤资源。由于其主要分布在丘陵山地,在农业利用上应特别重视水土保持。

△钙层土 我国北方广大的草原都是钙层土,它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的中东部及其与宁夏、甘肃、青海、陕西等省区的交接地段。松辽平原,新疆的昭苏盆地,天山、阿尔泰山、昆仑山等山地也有一部分。

在土体中,钙层土具有灰白色石灰聚积层腐殖化过程,使得这类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土壤上部为颜色较暗的腐殖质层,下部为颜色较淡的钙积层,整个土层都呈中性至强碱性反应,碳酸钙含量一般在10%~40%。属于半干旱和干旱少雨区,降水量年仅150~450毫米,这对需水相对较少的草本植物来说,是很适应的。因此,这类土壤在利用上应以畜牧业为主,力戒毁草开荒,造成土壤荒漠化。

△石膏——盐层土 为我国西北干旱地区一些具有石膏和盐分土壤的通称,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肃、青海、内蒙古、宁夏等省区的大部分或一部分地区,这些地域大多年降水量不足100毫米,属欧亚大陆有名的干旱中心,其面积占国土的20%。石膏——盐层土,基本上没有或很少有草原土壤那样明显的腐殖质层,表土具有含碳酸钙较多的孔状结皮与薄皮层,上边大多盖有不同数量的砾石,其下为含铁和粘土稍多的红棕色紧实层,再下则为各式各样的石膏和盐分聚积层。石膏——盐层土地处我国最干旱的沙漠地带,这些地域干旱少雨,这类土壤主要用来放牧非常耐旱的骆驼,但利用率很低。

△高山土 多分布在青藏高原的森林郁闭线以上,岩石的风化程度和土壤的发育程度都比较低,土层较薄;土壤中砾石含量较高,土壤淋溶作用微弱,大多呈中性或碱性反应。这类土壤所在地,绝大多数都是较好的高山牧场,适宜于牧养耗牛、绵羊等。

△水成土 水成土以冷湿的三江平原和川西北高原若尔盖地区分布最多。这些地区由于地表排水不良,经常积水和受地下水的浸润,土壤剖面上部常积累很厚的腐殖质或泥炭。下部有潜育化特征。以腐殖质层的厚薄来区分,水成土可分为沼泽土和泥炭土。水成土宜用作芦苇用地和牧草用地,不宜大量开垦为农田。
来自:
http://www.hcxx.sde.net/%BD%CC%D3%FD%C2%DB%CE%C4%BC%AF/%D1%A7%BF%C6%BD%CC%D3%FD/%B5%D8%C0%ED/%CE%D2%B9%FA%B5%C4%CD%C1%C8%C0%D6%D6%C0%E0%BC%B0%C0%FB%D3%C3%B8%C4%C1%BC_385.html

还有这里有中国土壤分类系统表
http://jwc.bjfu.e.cn/jpkch/tr/trkj/pages/dishiz1.htm

5. 常见土的种类

常见的土壤有哪些种类

土壤分类,在不同的自然和耕作条件下形成的不同土壤,按照其形成过程的顺序和特点以及肥力水平,分门别类的加以区分,就叫土土壤分类。我国现行的土壤分类制为土类、亚类、土属、土种与变种五吸。

土类是分类的基本单元。它是作一定的综合自然条件或人为因素的作用下,经过一个主导的或几个附加的次要成土过程,具有一定相似的发生层次,土类间在性质上在明显的差异,如砖红壤、红土壤、亚类,是在土类范围土类之间的过渡类型。总土类的辅助分类单元。亚类的改良利用方向比土类更为一致,比如红壤中的暗红壤,黄红壤。

土属,是具有承上启下意义的分类单元。主要报据母质、水文等因子划分。例如,盐碱土是根据盐组成来划分上属的。

土种,是土壤分类的基层单元,也可以说是地区性土壤分类的基本单元。表示亚类土壤中有不同的发育程度。

变种,是指土种以下的分类单元。主要是由于质地、地形、母质所引起的在土种中肥力和性状的差异。

棕壤,是暖温带湿润半湿润落叶阔叶林下发育形成的地带性土壤,剖面有明显的淋溶和沉枳作用,心土层鲜棕色,质地粘重,组织紧密,通透性差,土层深厚,一般1〜2米或更厚。

褐土,又叫褐色森林土。是在暖温带半湿半干早的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地带性十壤,在垂直分布上位于棕壤带之下。土壤剖面通常由耕层、淀积粘化层和钙积层三个基本层段组成。粘粒有下移趋势,心土层较粘重,中壤质地,呈中性或是微碱性反应,PH值在7左右。

潮土,过去也称为草甸土、湿土或冲积上。是直接发育在河流沉积物和湖积物上受潜水作用形成的土壤。

盐喊土又叫盐渍土,是盐土和碱土的总称。报据其所含的盐分的种类和性质,盐碱土可以分为滨海盐碱土和内陆盐碱土两类。

内陆盐碱土,按其所含的成分及外部特征,可分为油碱,白碱,瓦碱和泡碱。油碱主要含有氯化钠和氯化镁,吸湿性强,地表好象泼了一层油,又称为潮湿盐土。。白碱主要含硫酸钠,表层常有白色盐结皮,疏松多孔,盐分聚集地表而危害作物。瓦碱以重碳酸盐为主,表层常呈硬壳,有妨碍幼苗出土,如果遇到大雨更难以出苗,但是其盐分含量比较轻。

砂姜黑土是洼地长期积水干涸后形成的土壤。这种土壤质地粘紧,湿时泥泞,干时坚硬,耕作困难,耕层以下有柱状、核状结构,漏水漏肥。50〜100厘米以下 多出现砂姜层,但是表上有机质含量高, 土色黑灰,土温也上升,养分 转化快,有后劲,可以种植小麦、大豆、 高粱等。

6. 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主要资源分别是什么还有土壤分别是什么

南方
水资源
矿产资源丰富
北方水资源欠缺
主要有铁矿
石油
北方地区土壤类型多,肥沃也适合小麦、玉米、花生、大豆、小米、高粱、甜菜等多种农作物的生长;而南方地区贫瘠的土地较多不适合这些农作物的生长。

7. 中国南方山区的主要土壤类型是什么

(1)黄壤的区域分布状况。黄壤地区的热量条件较同纬度红壤地区略低,但湿度大,降水量充沛,自然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林或混交林,是我国南方山区的主要土壤类型之一,主要分布在中亚热带山地,在南亚热带和热带的山地也有分布,以四川、贵州两省为主,重庆、云南、广东、广西、福建、湖南、湖北、浙江、安徽、台湾等地也有分布。

(2)黄壤的理化性状。黄壤富铁铝化作用较红壤微弱,呈酸性到强酸性反应,pH4.0~5.0。黏土矿物主要为高岭石、拜来石和埃洛石,黏粒硅铝率为2.5左右。土壤盐基较红壤高,常因排水不良、空气湿度大,土壤长期呈湿润状态,其中的氧化铁受到强烈的水化作用,形成多水氧化铁,使土壤呈黄色。

黄壤的有机质含量因植被类型而异。在自然土体中,由于腐殖质层的存在,因而有机质含量可高达5%以上,氮、钾含量中等,但属于典型缺磷土壤之一,绝大部分黄壤速效磷低于10毫克/千克。对于分布在高原丘陵地区的黄壤,可在丘陵中、上部种植多种南方果树,注意多施有机肥料和种植绿肥,适量施用石灰和磷肥。

8. 中国土壤类型分布图

中国土壤类型分布图:

土壤可以分为砂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种类型。

中国主要土壤发生类型可概括为红壤、棕壤、褐土、黑土、栗钙土、漠土、潮土(包括砂姜黑土)、灌淤土、水稻土、湿土(草甸、沼泽土)、盐碱土、岩性土和高山土等系列。

(8)南方有哪些土壤资源扩展阅读

按土壤质地,土壤一般分为三大类:砂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类。

砂质土的性质:含沙量多,颗粒粗糙,渗水速度快,保水性能差,通气性能好。

黏质土的性质:含沙量少,颗粒细腻,渗水速度慢,保水性能好,通气性能差。

壤土的性质:含沙量一般,颗粒一般,渗水速度一般,保水性能一般,通风性能一般。

地球陆地表面土壤种类的分异和组合。与自然地理条件的综合变化密切相关。

9. 西南哪些省份土壤黄色

西南的四川、贵州、重庆和云南省份有土壤黄色的分布。黄壤集中分布于南北纬度23.5°~30°之间。在非洲中部、南美、北美的狭长地带和北美的南部、东南亚、南亚,以及澳大利亚的北部等山地都有分布。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四川、贵州两省以及云南、福建、广西、广东、湖南、湖北、浙江、安徽、台湾等地,是中国南方山区的主要土壤类型之一。垂直分布规律明显,在各个山地的垂直带谱中,黄壤的下部一般是红壤,上部则以黄棕壤为多。黄壤带谱并与区域性水湿条件有密切关系。在湿润条件下的黄壤垂直带带幅较宽,有的可宽达1000米;类型也较多,往往出现两个以上的黄壤亚类。垂直分布的下限变幅很大,低者在 500米左右,高者可移至1800米。随着下限的不同,黄壤垂直分布的上限也有变化,一般在 800~1600米之间,云南高原山地则在2200~2600米以上。
黄壤是重庆市重要的土壤资源,其面积为2371750.39hm2,占土地总面积的28.78%。主要分布在海拔高度<1500m的低、中山及丘陵地带和长江及其支流沿岸的二、三、四、五级阶地上。其中以海拔400m~1200m的分布面积最大,占黄壤总面积的75.22%。黄壤是重庆市山区的重要旱粮和多经用地,同时也是重要的林业基地。
黄壤(yellow soil) 土类名。是指亚热带常年湿润的生物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地带性土壤。广泛分布于四川、云南、湖南、福建等省的山地或高原。主要成土过程是脱硅富铝化作用及铁、铝氧化物水化,在特殊条件下,还可伴生表潜和灰化。黏土矿物以蛭石为主,高岭石、水云母其次,表明富铝化强度较砖红壤及红壤弱,由于常湿润引起的强度淋溶,交换性盐基量仅20%,呈盐基极不饱和状态,pH4. 5—5.5。黏粒硅铝率2.0~2.3,有机质可达5%以上。表层有机质和氮、磷、钾等养分高于红壤,质地也较轻。经施石灰改土后,适宜种水稻、果树、茶及多种旱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