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四川省南充市环境
1、贯彻执行国家环境保护及污染防治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并实施监督检查;监督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及资源开发项目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
2、依照法律、法规或受市政府委托对重大经济和技术政策、发展规划以及重大经济开发计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3、拟定全市环境保护规划;组织制定和监督实施本市确定的重点区域、重点流域污染防治规划和生态保护规划、计划;组织编制环境功能区划。
4、监督对生态环境有影响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活动、重要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态破坏的恢复工作;监督检查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环境保护工作;监督检查生物多样性、野生动植物、湿地环境保护及土地荒漠化防治工作;向市政府提出新建的各类国家级、省级和市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示范区、生态功能区的审查意见;监督管理政府委托管理的综合类型或者特殊类型的自然保护区。
5、指导和协调解决本市各区(市)县、各部门以及跨地区、跨流域的重大环境问题;查处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件;调查处理辖区内的环境污染纠纷;管理全市环境监理、排污费征收工作;组织开展全市环境保护执法检查和环境保护行政稽查。
6、监督执行国家、省颁布的各类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和其他有关环境标准;审核本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的环境保护内容;组织编报全市环境质量报告书;发布全市环境状况公报;参与编制全市可持续发展纲要。
7、组织实施各项环境管理制度;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审定开发建设活动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参与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按国家规定审定市管和省上委托的开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负责全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工作;负责全市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指导全市生态示范区建设和生态农业建设;管理生物技术环境安全;参与全市环境保护目标的制定、实施、检查、监督和考核工作。
8、组织实施全市环境保护科技进步、重大环保科研和技术示范工程;管理全市环境管理体系和环境标志认证;组织实施环境保护资质认可制度;指导和推动环境保护产业发展。
9、负责组织和管理全市环境监测、统计、信息工作;制定全市环境监测制度和规范;组织建设和管理全市环境监测网和环境信息网;组织全市环境质量监测和污染源监督性监测。
10、组织开展环境保护学术交流及我市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国际合作和交流等活动,并指导技术合作和技术引进工作。
11、组织、指导和协调全市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推动公众和非政府组织参与环境保护;
12、指导县(市)区环保部门、市级有关部门及其他部门环保机构的环保业务工作
13、承办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⑵ 四川盆地的自然资源
●第一产业
四川盆地农业较发达,是中国着名的农业区。良好的自然条件和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四川盆地分布的紫色土面积达14万平方公里,具中性或中性偏碱,富含磷、钾等矿物养分,质地适中,有较好的透水、通气性。早在西汉时期,即开垦种植。 四川盆地的土地利用率高达30~40%以上,是中国最大的水稻、油菜籽产区。蚕桑、柑橘、油桐、白蜡、五棓子、银耳、黄连等产量均居中国第一。
●第二产业
四川盆地的工业城市有四川的成都市、南充市、内江市、自贡市、泸州市,重庆主城区、万州区等市。
●第三产业
四川盆地第三产业比较发达。 成都经济区
川西经济区
川东北经济区
川南经济区
四川盆地经济圈
川江经济区
黔中经济区
⑶ 四川南充已撤销和划出7个行政区,这7个行政区是哪些
这7个行政区分别是:南充市高坪区、嘉陵区、阆中市、南部县、西充县、营山县、蓬安县部分乡镇(街道)。关于四川南充具体的行政区撤销和划分可以去官网上查看,关于哪条街归哪里管,哪个地方被撤销哪里被换名,都写的清楚明白。
好像只有南方的城市在不停的换换换,北方就比较稳定,N多年都不知道变一变。
⑷ 南充的自然资源
2013年末公安户籍总人口758.95万人,比上年减少0.68万人。其中,男性395.94万人,女性363.0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82.35万人,非农业人口176.60万人。全年出生人口6.56万人,出生率为8.68‰;死亡人口4.20万人,死亡率为5.56‰;人口自然增长率3.12‰。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9.41。年末常住人口631.70万人,城镇化率40.9%,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
2013年末,城镇单位从业人员30.3万人,比上年增加0.1万人,其中,在岗职工29.1万人;从业人员中女性9.4万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8.48万人,领取《就业失业登记证》人员4.61万人。“4050”等救助对象实现再就业1.45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3.3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3%。
2014年,南充市实现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1432.02亿元,比上年增长7.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3.86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728.50亿元,增长6.7%;第三产业增加值389.67亿元,增长10.5%。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0.8%、51.4%和37.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2639元,增长7.0%。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2.4:51.8:25.8调整为21.9:50.9:27.2。
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869.80亿元,比上年增长8.5%,占GDP的60.7%,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72.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8.19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541.18亿元,增长9.0%;第三产业增加值190.43亿元,增长9.8%。
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比上年上涨2.3%,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3.7%。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7%。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下降3.3%。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下降1.6%,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0.7%,生活资料价格下降3.8%。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IPI)下降2.0%。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6.96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8%。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4.86万公顷,增长1.8%。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13.91万公顷,增长2.1%。
全年粮食总产量304.86万吨,比上年下降0.9%。其中,小春产量73.03万吨,增长2.9%;大春产量231.83万吨,下降2.0%。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38.03万吨,增长3.0%;蔬菜及食用菌产量323.16万吨,增长2.2%;园林水果产量54.47万吨,增长2.8%。
全年生猪出栏631.45万头,增长1.9%;牛出栏13.13万头,增长5.0%;羊出栏178.52万只,增长3.1%。全年肉类总产量59.42万吨,增长2.3%。
全年完成人工造林面积2762公顷。林业重点工程完成造林面积867公顷,占全部造林面积的31.4%。天保工程年末实有森林管护面积19.93万公顷。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区2个,面积4.22万公顷。年末森林覆盖率39.6%,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全年水产养殖面积1.84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5%;水产品产量10.15万吨,增长3.7%。其中,养殖水产品产量9.51万吨,捕捞水产品产量0.64万吨。
全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0.9万公顷,年末有效灌溉面积19.78万公顷。新增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4.3平方公里,累计4871.1平方公里。新解决饮水困难人口86.63万人。
新增农业机械总动力11.38万千瓦,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253.37万千瓦,增长4.7%。全年农村用电量6.32亿千瓦时,增长1.6%。 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576.31亿元,比上年增长6.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6.4%。12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96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0%。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33.83亿元,增长4.6%;实现利税总额227.87亿元,下降1.2%;实现利润总额131.21亿元,增长6.5%;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304.2。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152.19亿元,比上年增长9.8%。年末资质以上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共203个,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60.58亿元,利润总额22.53亿元,税金总额14.08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123.15万平方米,增长6.3%,其中新开工面积2067.38万平方米,增长10.2%;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925.93万平方米,增长1.5%,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674.84万平方米,增长3.5%。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44.54亿元,比上年增长12.8%。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29.49亿元,增长50.3%;第二产业投资208.05亿元,下降1.0%,其中工业投资206.61亿元,下降1.4%;第三产业投资1007亿元,增长15.3%,其中交通运输投资140.35亿元,增长13.9%。
全年民间投资703.20亿元,比上年增长27.0%。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99.14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商品房施工面积1874.0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5%,其中新开工面积654.96万平方米,增长2.0%。商品房竣工面积284.72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9%。商品房销售面积493.90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4.5%,其中住宅销售面积425.92万平方米,下降6.2%。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3.40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71.85亿元,增长16.9%。
按城乡市场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40.61亿元,增长13.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52.79亿元,增长13.2%。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106.86亿元,增长12.8%;商品零售486.54亿元,增长13.5%。
全年接待旅游人数3078.9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1.4%,其中接待入境旅游人数2.45万人次。全年旅游总收入253.78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20.8%,其中旅游外汇收入934.86万美元。
全年实际利用外资总额803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6.3%。新批外商直接投资企业1家,累计批准163家。全年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841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7.5%。
全年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47个,协议总投资741.57亿元,比上年下降39.9%。正在履约项目398个,实现到位资金468.30亿元,同比下降12.1%。
全年进出口总额28088万美元,比上年下降58.2%。其中,出口额27541万美元,下降57.9%;进口额547万美元,下降69.7%。全年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845万美元,比上年下降49.2%;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26696亿美元,增长58.1%。
全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6.55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其中税收性收入58.20亿元,增长14.3%。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41.66亿元,比上年增长10.3%。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154.4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2.4%。其中,单位存款余额660.42亿元,增长12.6%。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038.07亿元,增长25.9%。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748.85亿元,增长33.7%。年末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1446.69亿元,增长11.1%。
全年保费收入51.17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其中,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18.64亿元,增长39.7%;寿险业务保费收入32.53亿元,增长11.6%。全年支付各项赔款和给付18.62亿元,增长43.7%。其中,财产险赔款支出8.57亿元,增长27.7%;寿险赔付支出10.05亿元,增长60.9%。
⑸ 南充,泸州,达州这几座城市主要发展第几产业
最后说一说达州。达州市四川的一个地级市,这里的优势是吃。达州的灯影牛肉很美味。红辣鲜香,让人吃了一次还想吃第二次,这就是美食的魔力。达州的第二个优势是自然资源。你能想象到的全都有,想不到的就让它给你一个惊喜:土地,矿产,动植物资源都非常丰富。这样的达州,你喜欢吗?
⑹ 南充缺少什么自然资源
南充只有盐卤和天然气,局部地方还有石油。别的资源基本都没有,或者就是没有开发价值。
⑺ 公务员考自然资源局怎么样
公务员考自然资源局还不错,待遇也挺好。
自然资源局员工转正后工作的越久工资就会越来越高,只是说刚开始进去可能工资会低一点。其实刚开始进去工资相对于其他国企算是很高的。
自然资源局公务员普通办公室职位,比如人事科、财务科,年薪大概10万;而自然资源局某些高待遇的岗位,到手月薪1万以上,年薪待遇高于15万。
这就比其他公务员岗位待遇好很多了,因此天津市静海区公务员又有金饭碗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