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世界两大山系
1.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系,由喜马拉雅山脉和阿尔卑斯山脉组成。
喜马拉雅山脉(梵语:hima alaya,意为雪域),藏语意为“雪的故乡”。位于青藏高原南巅边缘,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脉,其中有110多座山峰高达或超过海拔7350米。
是东亚大陆与南亚次大陆的天然界山,也是中国与印度、尼泊尔、不丹、巴基斯坦等国的天然国界,西起克什米尔的南迦-帕尔巴特峰(海拔8125米),东至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的南迦巴瓦峰(海拔7782米),全长2450km,宽200~350km。
(1)喜马拉雅山脉有什么矿产资源扩展阅读:
世界两大山系的物种特征:
1.科迪勒拉山系:
科迪勒拉山系的形成过程中,北美西北部和亚洲东北部曾有过联系和中断,从而使两地动物互有往来,形成许多共同属和相似的动物种,如水貂、猞猁、狼和獾等。
它也提供了南北美洲之间动物往来的条件,在北美东南部出现犰狳等与南美相同的种和属,南美的猫科、犬科和浣熊科等则来自北美。因此,科迪勒拉山系的形成,丰富了南北美洲的动物种类。
2.喜马拉雅山系:
东喜马拉雅山脉的动物主要源于华南和中南半岛地区:主要是可以在热带森林中找到的动物类型,其次才是那些适应了在较高海拔和较干西部地区的亚热带、山地和温带条件的动物类型。然而,西喜马拉雅山脉的动物却与地中海、衣索比亚和土库曼这些地区的动物有着较多的类同之处。
一些非洲动物过去在这一地区的存在,例如长颈鹿与河马,可以从外喜马拉雅锡瓦利克山脉沉积层的化石遗迹推断出来。在树线以上高度的动物几乎完全由适应寒冷的当地特有物种构成,它们是在喜马拉雅山脉升高后从草原野生动物进化而来的。
象、美洲野牛和犀局限于尼泊尔南部低矮山麓森林覆盖的达赖地区中的某些区域--已被大体疏泄的湿地或沼泽地。印度犀牛在整个喜马拉雅山脉的丘陵地带曾经大量存在,但是滨临灭绝;麝和喀什米尔鹿也达到了灭绝的程度。
喜马拉雅黑熊、云豹、长尾叶猴(一种亚洲长尾猴)和猫,是喜马拉雅山脉森林中其他恒生动物的一部分。喜马拉雅岩羚羊,例如塔尔羊,也可以见到。
在树线以上更高的地方,雪豹、棕熊、赤熊猫(即小熊猫)和西藏牦牛偶能一见。牦牛已被驯化,在拉达克被用作役畜。然而,树线以上的典型栖息动物是多种类型的昆虫、蜘蛛和螨,它们是能够生活在高达6309米之地的仅有动物种类。
参考资料网络-喜马拉雅山脉
网络-科迪勒拉山系
② 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有什么关系
喜马拉雅山耸立在青藏高原南缘。
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大最雄伟的山脉,分布在中国西藏和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和不丹等国境内,其主要部分在中国和尼泊尔交接处。西起青藏高原西北部的南迦帕尔巴特峰,东至雅鲁藏布江急转弯处的南迦巴瓦峰,全长2450千米,宽200~350千米。
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印澳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碰撞形成的。印度板块仍在以每年大于5厘米的速度向北移动,喜马拉雅山脉仍在不断上升中,同时还处于板块边界碰撞型地震构造带上。
(2)喜马拉雅山脉有什么矿产资源扩展阅读
1、生物资源:
喜马拉雅山脉的植被可以大体分为4带--热带、亚热带、温带及高山带-- 主要是根据海拔和雨量划分的。
2、矿产资源:
喜马拉雅山脉矿物丰富,不过开发局限于 较易进入的地区。查谟和喀什米尔是矿物最为集中的地区。
3、水利资源:
喜马拉雅山脉的河流具有巨大的水力发电潜力,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印度已经得到密集利用。一项浩大的多用途工程坐落在外喜马拉雅山脉的苏特莱杰河上的巴克拉-楠加尔(Bhakra-Nangal,1963年竣工),水库蓄水能力约为100亿立方米,发电总装机容量为1050兆瓦。
③ 喜马拉雅山高多少千米
截至2019.2.19,喜马拉雅山其中有110多座山峰高达或超过海拔7350米。喜马拉雅山主峰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最高海拔高达8844.43米。据最新测定数据表明,珠穆朗玛峰平均每年增高1厘米。
西起克什米尔的南迦-帕尔巴特峰(海拔8125米),东至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的南迦巴瓦峰(海拔7782米),全长2450km,宽200~350km。
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大最雄伟的山脉。它耸立在青藏高原南缘,分布在中国西藏和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和不丹等国境内,其主要部分在中国和尼泊尔交接处
(3)喜马拉雅山脉有什么矿产资源扩展阅读
地貌特征
喜马拉雅山脉最典型的特征是扶摇直上的高度,一侧陡峭参差不齐的山峰,令人惊叹不止的山谷和高山冰川,被侵蚀作用深深切割的地形,深不可测的河流峡谷,复杂的地质构造,表现出动植物和气候不同生态联系的系列海拔带(或区)。
从南面看,喜马拉雅山脉就像是一弯硕大的新月,主光轴超出雪线之上,雪原、高山冰川和雪崩全都向低谷冰川供水,后者从而成为大多数喜马拉雅山脉河流的源头。不过,喜马拉雅山脉的大部却在雪线之下。
创造了这一山脉的造山作用依然活跃,并有水流侵蚀和大规模的山崩。
④ 喜马拉雅山脉上有些什么宝贝
喜马拉雅山脉,藏语意为“雪的故乡”。喜马拉雅山脉上的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
生物资源:常绿龙脑香科森林--一个可产木材和树脂的树群--是常见的;它们的异种生长在不同的土壤上和陡峭程度互异的山坡上。铁木可见于183~732米这一高度内可渗透的土壤上;竹子生长在陡峭的山坡上;栎树和栗生长在石质土上,覆盖了从中国藏南地区西部至尼泊尔中部,在1097~1737米高度的砂石。桤木可见于较陡的山坡水道沿线。在更高处,它们为山地森林所取代,林中典型的常绿树是一种露兜树。除了这些树外,估计约有4000种开花植物生长在东喜马拉雅山脉,其中20种是棕榈。
矿产资源:在札斯卡尔山脉发现蓝宝石,在附近的印度河河床找到沙金。在伯尔蒂斯坦有铜矿床,在喀什米尔河谷找到铁矿。拉达克蕴藏着硼砂和硫磺矿。在查谟山找到了煤层。铝土矿也在查谟和喀什米尔出现。尼泊尔、不丹和锡金有着广布的煤炭、云母、石膏和石墨矿藏,以及铁、铜、铅、锌矿石。
⑤ 喜马拉雅山被称为是矿产资源宝库,如今它的矿产资源究竟有多惊人
喜马拉雅山上不仅有有色金属矿产、稀有金属矿产,还有一些宝石,这时候的喜马拉雅山已经不仅仅是个山脉了,还是个宝物聚集地。喜马拉雅山位于我国和其他国家的交界,也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但是因为喜马拉雅山太高、气候恶劣以及生态系统脆弱,在这之前,专家们并没有把目光放在喜马拉雅山上。如今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喜马拉雅山的了解才越来越多,喜马拉雅山上的“宝藏”才逐渐被发现。
三、科技进步
随着科技的进步,勘探人员也会通过不同的方法来寻找矿产资源,新型的探测仪器的出现,都帮助了专家更好地勘探喜马拉雅山上的矿产资源。如今通过专业的找矿工作,喜马拉雅山上的矿产资源被找出了很多,矿床是一波接着一波被勘探出来。
⑥ 喜马拉雅山里的矿物质珍贵吗都有什么
像这种在地底下很深地方的矿物质都很珍贵,尤其是现在地球受到污染这么严重,肯定是对身体有好处的,喜马拉雅山有很多特产,矿物的话基本上就是水晶岩盐了,你可以上网搜索一下。
⑦ 喜马拉雅山有什么旷产
喜马拉雅山脉矿物丰富,不过开发局限于较易进入的地区。查谟和喀什米尔是矿物最为集中的地区。在札斯卡尔(Zaskar)山脉发现蓝宝石,在附近的印度河河床找到沙金。在伯尔蒂斯坦(Baltistan)有铜矿床,在喀什米尔河谷找到铁矿。拉达克蕴藏着硼砂和硫磺矿。在查谟山找到了煤层。铝土矿也在查谟和喀什米尔出现。尼泊尔、不丹和锡金有着广布的煤炭、云母、石膏和石墨矿藏,以及铁、铜、铅、锌矿石。
⑧ 喜马拉雅山有什么特产
特产清新的空气,和独特的高原环境,还特产神圣的气息!牦牛肉干 绿萝花 虫草、杜仲、天麻、灵芝 麝香,还有就是喜马拉雅山中的一种矿产水晶岩盐。
⑨ 中国的喜马拉雅山和长江油哪些物产和典故
长江物产资源
物产资源
长江流域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主要有五大资源。
1.水土资源全流域水资源总量9616亿立方米,占全国总水量的36%。1995年流域人口平均占有水量约2300余立方米,高于全国平均值。全流域共有土地面积180万平方公里,其中有耕地3.46亿亩,约占全国的24.3%,其中水田2.01亿亩,水旱比为5.8:4.2。
2.能源资源长江流域水能资源居世界大河之首,可能开发的水能资源1.97亿kw,约占全国的53.4%,全部开发后相当于年产原煤5.6t。本流域的煤炭资源相对较少,探明保有储量约占全国的7.7%5油在流域内的储量更少,累计地质储量约占全国的2.4%。
3.矿产资源长江流域矿产资源保有储量占全国储量50%以上的有约30种其中钛、钒、汞、磷等矿产储量占全国的80%一90%以上;铜、钨、锰锑、铋等矿产储量占全国的50%以上;铁、铅、锌、钼、金、银等矿产量占全国的30%以上。
4.森林资源全流域有林地约7亿亩,主要分布在金沙江、岷江、大渡河、嘉陵江等河的上游。
5.旅游资源长江流域山河壮丽、风光明媚、文化古迹众多,还有驰名中外风景旅游区、革命圣地和大面积的自然保护区。
典故:
投鞭断流
据北魏.崔鸿《前秦录》载,东晋孝武帝太元年间,前秦苻坚统一北方后,决心调集百万大军,乘势一举消灭东晋,统一全中国。苻坚召集群臣商议,但大臣们多不赞成,其中有一位名叫石越的下属劝阻说:“从星象来看,今年不适合南进。何况晋据着长江的险固,其君王又深获人民拥戴。我们不如暂时固守国力,生产整军,等晋内部松动,再伺机攻伐。”苻坚很不以为然地说:“星象之事,不尽可信。至于长江,春秋时的吴王夫差和三国时的吴主孙皓,他们都据有长江天险,最后仍不免灭亡。现在朕有近百万大军,光是把马鞭投进长江,就足以截断江流,还怕甚么天险?”苻坚不顾大臣们反对,执意出兵伐晋,亲自率领八十万大军,逼临淝水,准备攻打东晋。东晋派大将谢玄、谢石带领八万精兵抗敌。苻坚轻敌,想凭藉优势快攻,却遭到晋军顽犟抵抗,并在“淝水”被晋军打败,前秦从此一蹶不振。后来“投鞭断流”这句成语,就从原文中“吾之众投鞭于江,足断其流”演变而出,用来比喻军旅众多,兵力犟大。
⑩ 燕山-喜马拉雅期构造演化与成矿
印支运动以后,中国的地质构造格局发生显着变化,以贺兰山-康滇隆起一线为界,可将中国分为差异明显的东西两大部分。东部地区,由于东亚大陆与西太平洋板块间的相互作用不断加强,导致滨太平洋构造带发生强烈的火山-侵入活动(任纪舜,1998),而在大陆内部则发育各类沉积盆地。在大陆的西部地区,从冈瓦纳大陆母体移离的青藏诸地块则逐次向北运移,最终与属于欧亚板块的中国北方大陆碰撞结合为一个整体。
中国东部构造域的西带,中生代时发育有内陆断陷盆地,如鄂尔多斯盆地和四川盆地,其中蕴藏了丰富的煤层、石油和天然气。在大陆的中带和东带,发育有近海盆地,如松辽、华北和江汉等,其中松辽盆地以白垩系深水湖相沉积物为主,形成大型的大庆、辽河等油田。
中国东部构造域的东带,以发育大量火山岩为特征,伴有丰富的斑岩型、矽卡岩型和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有三条火山岩带呈北北东-南南西向作雁行状排列。其西北带为大兴安岭富碱火山岩带,伴有金-铅-锌-锡-铁矿成矿系统;中带是基本沿郯-庐断裂延伸的偏碱性安山质火山岩,它从胶辽东部经山东、苏北一直延伸到下扬子地区,燕山期花岗岩类包括钾玄岩(Shoshonite)在此带内广泛出露,以发育铜-铁-金-硫矿床为特征,如着名的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东南边的闽、浙陆缘火山岩带北延与朝鲜半岛南部地区相接,以安山岩和流纹岩类为主,广泛形成中低温热液型铅-锌-银-铜-金矿床,代表性的有紫金山金-铜矿床,以及偏西北侧的元古宙浅变质基底中的铜厂-银山的铜-金-银矿集区。
中国东部地区,由于华北地块和扬子地块的演化历史和物质组成的明显差异,因而形成印支期后不同的区域地球化学块体和成矿带。在华北地区,以华北地块边缘的大规模金-钼成矿为特征,如地块北缘的杨家杖子、涞源等钼矿和冀北金矿(东坪、金厂峪等),地块南缘的小秦岭金矿和钼矿(文峪、金堆城等)和胶东金矿。而在华南地区,由于受到印度板块和西太平洋板块的双重推挤,原先的华南加里东增生褶皱带发育强烈的构造热事件,软流圈和下地壳的深源物质上涌,中深部的硅铝质地壳部分熔融,形成大规模的重熔花岗岩,它们沿深断裂和热穹窿广泛分布,伴有一系列重要的钨-锡-铋-稀土矿床,如柿竹园和西华山矿床。
就铜矿而言,华北和扬子地块上均有大型矿床分布,但在秦岭区则相对缺少。
中国金矿主要形成在燕山期,多分布在前寒武纪花岗-绿岩带。太古宙和元古宙地层中的变基性火山岩为含金矿源层,经历多次改造富集,主要是受到燕山期花岗岩浆活动的影响而高度富集成矿,这与世界上其他古老变质岩区金成矿时代集中在前寒武纪是明显不同的。
中国西部的巨大盆岭系统由断块山脉与大型山间盆地相间排列构成,可以阿尔金巨型走滑断裂分为西北部的塔里木-天山区和东南部的昆仑山-祁连山区。其中,塔里木盆地经历复杂的历史,盆地边缘及其内部蕴藏了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在柴达木盆地则有大量的石油、石盐、钾、锂和硼矿资源。
喜马拉雅运动期,大约在60~65Ma,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开始碰撞对接,青藏地区大部隆升。在喜马拉雅褶皱带,发育有蛇绿岩套中的铬铁矿床(如罗布莎);在冈底斯构造带,发育了巨型斑岩型铜-钼-金成矿带,已发现多个大型铜矿床,如驱龙,其金属储量已近千万吨。在三江地区的对接消减带中,发育了与钙碱性花岗岩有关的斑岩铜矿带(如玉龙铜矿)、与构造混杂岩带有关的金矿带(如老王寨金矿),以及陆相断陷盆地碎屑岩中的铅-锌矿床(如兰坪金顶矿)。在中国台湾北部,受西太平洋板块俯冲带直接影响,产出有着名的火山岩系中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金瓜石矿床)。
中国的东北和华北地区有陆内裂谷型的第三纪(古近纪、新近纪)玄武岩发育,伴有刚玉(蓝宝石)等矿产。
1.燕山期构造与成矿特点
燕山期成矿在中国大陆上尤其是东部地区广泛发育,成矿强度大,是中国多数金属矿产的主要形成时代。其特征是:
1)矿床种类多。金属矿有金、银、铜、铁、钨、锡、钼、铋、铅、锌、汞、锑、铍、铌、钽等;非金属矿有萤石、明矾石、叶蜡石、重晶石、水晶、石棉等;能源有石油、天然气、煤、铀等。
2)矿床类型多。有蚀变花岗岩型、云英岩型、矽卡岩型、斑岩型、热液脉型、浅成低温热液型、蚀变-剪切带型、次火山-矿浆贯入型、沉积和生物沉积型等。
3)成矿环境以大陆板内构造活化带为主,有大陆边缘及内部的构造-岩浆带、火山-次火山岩带、陆内断褶带、俯冲带、陆缘剪切带、陆内坳陷带、陆内深断裂带,以及陆内断陷盆地等。
4)成矿带主要集中在中国东部构造域,包括下列的成矿区带:
①大兴安岭-太行山铁-铜-钼-金-铅-锌成矿带;②郯-庐断裂铜-金-金刚石成矿带;③华北陆块北缘铁-稀土-铅-锌-金-银-铜成矿带;④小秦岭金成矿带;⑤豫西金-钼-钨-铁-铜-锑成矿带;⑥长江中下游铁-铜-金-硫成矿带;⑦东南沿海火山岩铅-锌-金-银成矿带;⑧湘中钨-锡-铅-锌成矿带;⑨南岭钨-锡-铋-铌-钽-稀土成矿带;⑩扬子陆块西南缘汞-锑-砷-金成矿带。
燕山期成矿带或是发育在前寒武纪变质结晶基底中,或是叠加在古生代构造层之上,或是叠加在早中生代—三叠纪地层之上,总体上是受中国大陆东部岩石圈-软流圈的强烈扰动而发生的岩浆、流体、盆地沉积作用控制的。
2.喜马拉雅期构造与成矿特点
喜马拉雅构造运动主要发育在中国西南地区,由于印度板块向喜马拉雅-特提斯地体的推挤,造成青藏高原及三江区域的多个构造-岩浆-成矿带,矿产资源丰富,潜力巨大。此外,近年来在川西地区也发现喜马拉雅期的岩浆活动与金属矿床。
喜马拉雅期成矿主要表现出壳-幔成矿系统的特色:
1)矿床种类包括金、铜、铅、锌、银、铬等,喜马拉雅期碱性玄武岩中有橄榄石、红宝石、蓝宝石等。
2)矿床类型有斑岩铜-钼矿、矽卡岩型铁铜矿、岩浆型铬矿、剪切带型金矿、火山-次火山岩型金矿、热泉型金矿,以及广泛分布的红土风化壳矿床及各类河海砂矿。
3)成矿环境有造山带、裂谷、地堑及裂陷盆地、内陆湖盆及滨海岸带等。
喜马拉雅期的主要成矿区带有:
①雅鲁藏布江超镁铁质岩铬铁矿成矿带;②冈底斯中酸性岩铜-钼-金成矿带;③三江特提斯铜-金-钨-锡多金属成矿带;④川西构造-岩浆铜多金属成矿带;⑤东北-华北碱性玄武岩类宝石成矿带;⑥台湾金瓜石金-铜成矿带。
以往对喜马拉雅期成矿作用研究不够,近年来有关喜马拉雅期矿床的多处发现,说明中国喜马拉雅期成矿可能具有较大的强度,尤其在西南区、西北区和东南沿海区,应引起重视。全面研究区域地貌景观和岩石被剥蚀程度对找寻喜马拉雅期矿床很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