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管理 » 旅游资源的特点有哪些请举例
扩展阅读
云南标准雕塑什么价格 2025-05-16 07:03:52

旅游资源的特点有哪些请举例

发布时间: 2022-08-20 04:25:32

Ⅰ 旅游资源的主要特征

旅游资源的主要特征

旅游资源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呢?大家都知道旅游资源指的就是任何可以用来发展旅游事业的自然自然,以及人文资源。比如说地形地貌、自然风景等自然资源,风土人情、历史古迹等人文资源。那么旅游资源的主要特征到底是什么呢,本篇文章可以告诉你答案。

旅游资源的主要特征1

一、旅游资源的特征

有多样性、独特性、变异性和永续性等特征。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是旅游业的基础。旅游资源主要包括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包括高山、峡谷、森林、火山、江河、湖泊、海滩、温泉、野生动植物、气候等,可归纳为地貌、水文、气候、生物四大类。

1、多样性表现

既有自然的,又有人文的;既有景观性的,又有文化性的;既有古代遗存的,又有现代兴建的;既有实物性的,又有体察性的。

2、独特性表现

凡是旅游资源,都是有与旅游者通常的生活习俗、文化背景和居住环境不同之处,这种差异越大,对旅游者来说就越独特,对旅游者的吸引力也就越大。

3、变异性表现

某些事物在其存在之初并没有被作为旅游资源,但随着旅游者需求的变化,它成了具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反之亦然。

4、永续性表现

大多数旅游资源具有无限重复利用和不断再生的特点,如作为旅游资源主体的观光、度假、特种和专项旅游资源本身是旅游者带不走的,旅游者带走的只是对它们的各种印象和感受。只要保护得当,大多数旅游资源是可以永续利用的,而某些旅游资源还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丰富的再生。

旅游资源的'主要特征2

1、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旅游资源多种多样,既有自然形成的,又有历史遗留下来的和当代新建的,它与旅游目的的多样性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2、旅游资源的垄断性,即不可转移性:

大家常常称旅游业为“无形贸易”,“风景出口”,实际上就是凭借着这些千姿百态的自然和社会文化资源把旅游者从世界上每个角落吸引到旅游地来的。旅游资源不同于其它各种资源,它有极强的垄断性。正如世界建筑史上最伟大的奇观之一的万里长城,是在别的国家看不到的。正象许多游客讲的那样,“到了中国,没有去北京,等于没有去中国,到了北京,不去游长城,等于没有到北京。”

3、旅游资源的季节性:

除了会议、商务等形式的旅游以外,观光旅游受季节的制约最大。这特别表现在海滨城市,每到夏季,前来避暑的游客蜂拥而至,以致于出现了超饱和现象吃、住、行、游、购、娱乐等都出现了问题,以致有人发出“花钱买罪受”的怨叹。而到了10月份至次年5月份来这些,旅游胜地的游客就寥寥无几。因此,旅游的季节性造成旅游业的淡旺季。旺季越长,旅游业的收入就越大,反之亦然。

4、旅游资源的民族性:

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民族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历史背景、经济状况不同,所以他们的生活方式、服饰装束、风土人情、住宅建筑、风味小吃等等也不同,带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如内蒙古草原的蒙古包,西南地区的竹楼,北方的四合院,以及傣族的泼水节,藏族的浴佛节,侗族的花炮节,彝族的火把节,壮族的歌圩等等。在这些盛大民族节日和盛会里,各族人民身着艳丽的服装,载歌载舞,兴高采烈,气氛非常热烈。这些盛会对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来讲,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

以上几个特性来看,旅游资源犹如一面镜子,它以独特的方式反映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艺术、物质和文明水平。通过它们不仅可以看到昨天,还可以展望未来,增强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Ⅱ 旅游资源的内涵和特点

内涵: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能产生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特点:1、多样性2、观赏性3、综合性4、时代性5、不可转移性6、永续性和不可再生性

Ⅲ 旅游有哪些特点

1.旅游有什么特点 ?不同于土地、矿藏等传统资源,旅游资源一般具有广域性、区域性、不可移动性、多样性、永续性等特点。旅游资源开发在地区布局上十分普遍。可以说,在地球上随意一点都是有旅游资源开发遍布。

2.大城市有反映我们智能的现代主义建筑,农村有浓厚的民俗文化及乡村美景,人迹罕至的山区地带,荒漠,有初始,朴实的自然美景具备明显的地区性。各种各样旅游资源开发既是地理环境的构成部分,与此同时又遭受地理环境的危害与牵制,进而使旅游资源开发造成地区性差别。

3.如岛屿低地,亚热带风景,椰树林竹楼,大山降雪,荒漠驼铃等特色文化资源,均与所处的地理环境相关。具备不能移动化。各种各样特色文化资源一般都集中化划分在与其说地形地貌,空间环境相一致的地域,具备明显的地方色彩,区域特征。这恰好是旅游资源开发个性特点——不能移动化的反映。

Ⅳ 旅游资源的概念和特点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是旅游业的基础,凡能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可能被利用来开展旅游活动的各种自然、人文客体或其他因素,都可称为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的特点有以下几点:

综合性

旅游资源大多是由不同的要素组成的综合体,主要包括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包括高山、峡谷、森林、火山、江河、湖泊、海滩、温泉、野生动植物等,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包括历史文化古迹、古建筑、民族风情、饮食、购物、文化艺术等。单一资源的开发往往对旅游者的吸引力有限,因此在实际开发中,常将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结合起来共同开发,以形成互补优势。

地域性

旅游资源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域范围,存在地域差异,地域性是旅游流产生的根本因素。不同地方有不同的自然与文化环境,而旅游者天生有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这使得旅游者能在一定的条件下跨越空间限制前往异地游览。



不可移动性

一般资源可以输往其他地方以供利用,但旅游资源一般在地域上是固定的,难以移植或复制,自然旅游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都因为地理上的不可移动性而具有垄断性的特点。

观赏性

旅游资源同一般资源的最主要区别,就是它的美学特征,具有观赏价值。旅游资源的开发就是将资源中蕴涵的美充分体现出来,使游人能够察觉、享受,从而产生愉悦感。

可重复开发性

一般资源会在消费的同时消耗掉,但是旅游资源在妥善保护的情况下可长期反复利用,旅游者通常不能带走旅游资源本身。

Ⅳ 旅游资源特点

6. 1. 1 环境独特

云峰山自然保护区位于不老屯镇,地处首都饮用水源———密云县水库正北岸的上风上水地带,北部是绵延的燕山山脉,南部紧临浩渺的密云县水库。环湖公路和沙通铁路穿镇而过,距密云县卫星城 56 千米,距首都机场 115 千米。保护区面积3010 公顷,全境都在密云县水库水源一、二级保护区内,地表水达到国家二级饮用水标准,地下麦饭石矿泉水量大、质优,植被覆盖率近 80%,空气中负氧离子在 2 万以上,是一座天然氧吧,是一块极具开发价值的风水宝地。

6. 1. 2 资源丰富

保护区内生物资源丰富。保护区属于具有典型的暖温带特征,生境类型多样,有林地、灌木林、疏林、幼林、草地、水域、耕地、果园地、住宅地等。据初步统计,保护区有植物 888 种,其中,蕨类植物56 种,裸子植物6 种,被子植物826 种。根据本次调查和以往资料分析,已知保护区内有陆栖脊椎动物211 种,其中,哺乳动物32 种,鸟类162 种,爬行动物10 种,两栖动物6 种。保护区西北高,东南低,环湖丘陵、平原地带开阔; 花岗岩、金矿、铁矿、麦饭石储量大,铁矿、麦饭石储量都在1 亿吨以上; 不老湖、转山子水库、燕落水库等6 座中小型水库,与华北地区最大人工湖密云县水库遥相呼应,形成大、中、小三级水域明珠。荒山造林、退耕还林,形成了以板栗、鸭梨为主的特色林果业基地。

6. 1. 3 历史悠久

不老屯的名称源于一个不老的传说,不老屯的历史可追溯到远古的石器时代。山安口村出土的石器、陶器,充分证明,早在新石器时代,不老屯地区就有人类居住。燕落村南密云县水库下的共工城遗址,距今 4100 多年,是原始部落时期尧的臣子共工 ( 掌管手工业的大臣) 流放居住的土城,是北京地区第一座古城。密云县人口第一大村———燕落村的古城池,始建于公元 440 年北魏时期,有燕落县等十几个州、郡、县设址,平定 “安史之乱”最后一仗的古战场就在这里。

6. 1. 4 文化厚重

密云县东有雾灵,西有云蒙,南有黍谷,北有云峰,四座名山各有特点。 “不老之山”———云峰山,历史上宗教氛围浓重,香火旺盛。山前有考古未定的 “古崖居”,山上有建于隋唐年间的超胜庵、建于北齐天保五年 ( 554) 的大安寺,山顶有天然形成的花岗岩菩萨洞,山后有建于明代的桃花庵、吉祥寺和 27 座古塔。大安寺旁的 “古佛道场”,相传是燃灯佛 ( 如来佛的前世佛)传经布道的地方。集中分布在大安寺和超胜庵附近的 13 组摩崖石刻群,有篆书、隶书、正楷、勾勒体等字体,在北京地区罕见,为书法艺术之大观。其中大安寺周围的 “仙门”、 “仙坐”、 “仙手印”、“遇仙石”、“王志遇仙记”等 7 组摩崖石刻,记载着不老的传说,证实了不老屯名称的来历。清代兵部尚书范承勋游历云峰山,流连忘返,曾作云峰山十景诗,手书 “尘外赏”镌刻于石壁之上,为云峰山留下了丰富的人文资源。周围的清朝太子陵、老爷庙、圣水山庙、龙王庙、娘娘庙、药师庙、三关庙、七顶山庙,更衬出云峰山久有的雄浑和神奇。

镇域北有明长城、烽火台、戏台、兵营,南有国家级天文台观测点。杨各庄村附近的密云县寓馆,是清朝皇帝去承德途中休息的地方。清代大学士刘墉随干隆皇帝往来于北京与承德之间,常在此停留,伴驾之余,写有诗歌、札记、随笔 179 篇,主要描写祖国壮美山河、记载生活感悟及杂谈。这本 《刘墉诗稿》手迹,经三代人珍存,现收藏于密云县博物馆。

6. 1. 5 基础优越

全面退出传统粮食生产,农业结构调整取得实质性成果,形成了 8 万亩板栗、1. 2 万亩鸭梨、0. 8 万亩水晶梨、中华圣桃、鹿王鲜桃特色林果布局,干鲜果品产量达 800 万 ~ 1000 万千克; 以奶牛、合同鸡、肉羊为主的绿色养殖业快速发展; 麦饭石岩层孕育的矿泉水得到开发; 燕香板栗、黄土坎鸭梨、不老村矿泉水,注册为品牌,畅销于市场; 农旅结合启动了密云县北线生态旅游,云峰山景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四星级圣水山国际乡村俱乐部、不老山庄、云峰农庄、铁道部物资局招待所,与兴起的民俗旅游接待户一起形成了大旅游发展态势。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日益严重,保护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呼声越来越高,回归大自然成为都市人精神享受的一部分。为适应这种需求,我们紧紧抓住 “入世”和 “申奥”成功两大机遇,运用生态经济理论,从发展都市型郊区经济的高度,适时提出了生态旅游经济发展战略。

Ⅵ 旅游资源的特征有哪些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是旅游业的基础。旅游资源主要包括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包括高山、峡谷、森林、火山、江河、湖泊、海滩、温泉、野生动植物、气候等,可归纳为地貌、水文、气候、生物四大类。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包括历史文化古迹、古建筑、民族风情、现代建设新成就、饮食、购物、文化艺术和体育娱乐等,可归纳为人文景物、文化传统、民情风俗、体育娱乐四大类

主要特征类型

一类、①区域分异特性:旅游资源是造成旅游活动的最基本的因子。没有景观的地域分异,就不可能吸引需求不同的旅游者。旅游资源区域分异受自然地理和人类社会活动规律所控制,而前者的控制表现更为直接和明显,如由气候差异造成的纬度地带性分布特性;受制于气候干湿程度影响的经度地带性分布特性;由于气温和热量随高度变化而造成的垂直地带性分布特性;由内外因子综合作用而形成的集中性分布特性,这种集中包括大小范围的集中、团块状集中、条带状集中等。

②景象组合特性,包括:从种类上的同类组合和综合组合;从空间上的集团组合和异地组合;从规模上有大小不同尺度的组合,有当地或近地的集团组合,也有远距离的异地组合。 ③相似出现特性,自然和人文景象相似出现,给旅游者造成近地旅游之方便,但也给旅游业发展造成一些问题,对于类似景点,不易多次重游和加强其特色宣传。此外还有潜在资源特性、季节变化特性、性质变异特性等。

二 类、1、价值上的观赏性。(独特性)它主要是用来看或观赏的。这是旅游资源同一般资源最主要的差别。

2、空间上的地域性。 地域差异性集中体现在各个地区的旅游资源具有不同的特色和旅游景观魅力。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旅游业是否有成就。

3、时间上的季节性。 (变异性) 主要指自然景观受季节气候的影响而呈现出的最佳观赏季节。

4、使用上的永续性。 主要指旅游资源只供观赏不能带走,因此可以长期供游人使用。前提是保护和管理得好。

5、构景上的综合性或多样性。指旅游资源往往是由多种因素综合在一起组成。

三类 (1)多样性 对旅游者构成吸引的各种因素都是旅游资源。 需求千差万别,概括为:“求美”“求异”,纵向上对遥远的古代遗迹充满敬仰、横向上为异地的奇特环境和事物流连忘返、对美的本能追求使人们面对自然造化的优美景观心旷神怡、对体现人类追求、凝结人类智慧的人工创造物一往情深。

(2)垄断性——(不可移动性 ) 是指旅游资源的实物本体不能朝向旅游者移动。正是旅游资源的不可移动性,才决定了旅游活动暂时的和异地的特征;消费者买走的只是映象和感受。

(3)定向性 一是资源分布的区域性。 地理环境的区域差异性—— 人们渴望了解居住地以外的世界;才形成了旅游者向某个方向的旅游流;旅游流的指向是旅游资源的吸引力。 二是同一旅游资源吸引旅游者的区域性;对某些国家或地区的旅游者吸引力大; 对一些国家或地区的旅游者吸引力不大; 对另一些本就不具有吸引力。

(4)时间性(补充内容) 与旅游活动的时间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时间的季节性。是指同一地理环境随季节的变化在某一特定季节出现某些特殊景观或特别的体验感受适合于旅游的现象。时间特定性或周期性: 旅游景观和事物在某一特定时间周期性地出现或发生。 传统的节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每4年一届奥运会 ;珠海每两年一次的航展,欧美国家一年一度的狂欢节来临; 每年农历8月16钱塘江观潮 ;日出日落,时代的变异性: 历史遗迹、名人故居、废弃的矿井、监狱等;登月旅行, 一些主题公园地衰落 。

(5)组合性 一个孤立的构景要素或一个独立的景点是较难形成使旅游者离开其居住地专程前往游览的吸引力的,总是复杂多样、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各个要素组合构成足以吸引旅游者的旅游资源。

Ⅶ 我国的旅游资源有哪些基本特征

我国的旅游资源有多样性、独特性、变异性和永续性等特征。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是旅游业的基础。旅游资源主要包括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包括高山、峡谷、森林、火山、江河、湖泊、海滩、温泉、野生动植物、气候等,可归纳为地貌、水文、气候、生物四大类。

Ⅷ 旅游资源的特点

旅游资源具有多样性、独特性、变异性和永续性等特点。
1、多样性表现在,既有自然的,又有人文的;既有景观性的,又有文化性的;既有古代遗存的,又有现代兴建的;既有实物性的,又有体察性的。

2、独特性表现在,凡是旅游资源,都是有与旅游者通常的生活习俗、文化背景和居住环境不同之处,这种差异越大,对旅游者来说就越独特,对旅游者的吸引力也就越大。

3、变异性表现在,某些事物在其存在之初并没有被作为旅游资源,但随着旅游者需求的变化,它成了具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反之亦然。

4、永续性表现在,大多数旅游资源具有无限重复利用和不断再生的特点,如作为旅游资源主体的观光、度假、特种和专项旅游资源本身是旅游者带不走的,旅游者带走的只是对它们的各种印象和感受。只要保护得当,大多数旅游资源是可以永续利用的,而某些旅游资源还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丰富的再生。

Ⅸ 中国旅游资源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1.类型齐全,数量丰富在中国复杂地理环境和悠久历史文化背景下,其旅游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在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的。《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方案所设置的8大类、31亚类和155个基本类型的旅游资源中,在我国都可以找到其典型代表,而且每个类型还可细分出许多小类,如楼阁可分酒楼、茶楼、戏楼、城楼、钟楼、箭楼、筒楼、风雨楼、观景楼、藏书楼、藏经楼、过街楼等。奇花异草中仅观赏性菊花就有3000多种、兰花2000多种、梅花200多种,充分显示出中国旅游资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2.历史古老,风格独特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历史发展从未因异族入侵而中断。5000年血脉相承,世代相传,一直保持着自己的独特风格,其历史遗存、文物古迹、风土人情、风味食品、文化艺术等无不打上古老文明的印记。在已发掘的古人类遗址中,云南禄丰石灰坝发现的800万年前的古猿化石,是世界上发现的晚中新世到早上新世古猿中的第一个古猿头骨;京杭大运河始凿于公元前5世纪的春秋末期,比世界最古老的瑞典果达尔运河要早2000年;古长城修筑历史延续2500余年,被称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中国的园林艺术始于轩辕黄帝时代;梅花、菊花有3000年以上的栽培历史;养蚕取丝织绸的历史已有4000~5000年以上。中国的旅游资源不仅古老,而且独特,可称为世界之最的奇绝旅游资源数以千计。例如,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世界上最古老的敞肩桥赵州桥(又名安济桥),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建筑群北京故宫,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园林承德避暑山庄,世界上最大的石雕佛像乐山大佛等,无不具有独特性和垄断性。3.分布广泛,但相对集中我国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遍布全国各地城乡。即使在号称“地球第三极”的珠穆朗玛峰,也有冰峰可供旅游者攀登探险,在艾丁湖面有盐池景观可供旅游者观赏。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汇合处的东方红日,新疆阿拉山口的夕阳,内蒙古的草原羊群,海南岛的椰林以及偏远山区小县的所谓“八景”或“十景”等等,都表明了我国旅游资源分布广泛的特征。同时,这些资源又具有相对集中的特点。如果从黑龙江省的黑河镇至云南的瑞丽连一条直线,正好把全国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从宏观上看,此线以东集中了我国的七大古都、五岳、四大佛山名教、四大道教名山、三大古建筑群、江南三大名楼,以及全国着名的园林都市、绝大部分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历史文化古城。我国的旅游资源还有呈条块集中分布的特点。例如,长江沿岸从江西庐山到重庆之间,自东而西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庐山,有“龟蛇锁大江”的武汉,有“山、湖、楼浑然一体”的岳阳,有壮丽的长江三峡以及江陵、秭归、白帝城等历史文化名城,有赤壁、当阳等三国古战场以及附于它们的人物传说、碑林石刻,加上葛洲坝、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等现代工程,共同构成了巨幅长江山水文化长轴画卷。南北大运河、万里长城、茶马古道、“丝绸之路”以及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湾地区、四川盆地等,都是我国旅游资源成线、成片集中分布之地

4.季节性明显,地域性强烈由于中国绝大部分地区位于季节性变化明显的温带和亚热带,故自然景观上春季草长莺飞,百花吐艳;夏季高温高湿,万象峥嵘;秋季天高气爽,果木飘香;冬季雨雪纷飞,山河露骨。夏季北方的海滨和中纬度地区的山地是避暑度假的理想之地,而冬季的海南岛又成了人们避寒度假的好处所。观泰山日出以冬春二季最佳,看黄山云海最好是春夏之交。由于人类的社会活动往往受制于自然环境,所以我国的不少人文旅游资源同样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如南岳衡山的“香市”以金秋八月最旺,内蒙古草原的牛羊以夏秋季节最肥。还有五月端午划龙舟、八月中秋看明月、元宵灯会等节庆活动,无不显示出季节性特征。受地理环境影响,不同地域的旅游资源风貌迥异。例如,我国的风景地貌,桂林山水以岩溶风光见长,福建武夷山、广东丹霞山以丹霞取胜,湖南张家界的砂岩塔状峰林为世界仅有。还有民居,如北京的四合院、陕北的窑洞、云南的一颗印、广西的干栏、福建的客家土楼等,均显示出强烈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

5.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中国人民自古具有崇尚自然的特点,“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便是其历史的总结。帝王将相、文人墨客、高僧名道喜欢出没于名山秀水之间,并留下众多文化胜迹,使一些风景名胜地往往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融历史文化与山水名胜于一身。例如,湖南岳阳古城不仅出现了“遥看洞庭山水翠,岳阳楼上对君山”的名楼、名山、名水相融的胜景,而且在一个仅有0.98km²的君山72峰之间出现了48庙以及二妃墓(舜帝的娥皇、女英二妃)、秦始皇的封山印、汉武帝射蛟台、朗吟亭、杨幺寨、柳毅井等,并附有许多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湖北武当山集中了72峰、36岩、24涧、11洞、9泉、8宫、2观、36庵堂、12亭、10祠、72庙等自然与人文景观,使其更具美学、科学和历史文化价值,从而具有强烈的吸引功能。

Ⅹ 简述旅游资源的特点 深入了解旅游资源

1、不同于土地、矿藏等传统资源,旅游资源一般具有广域性、区域性、不可移动性、多样性、永续性等特点。

2、旅游资源在地域分布上十分广泛。可以说,在地球上任意一点都有旅游资源分布。如在人口密集的陆地上有人们熟悉的各种自然、人文景观,像黄山集地质遗产、文化遗产、自然遗产于一体。

3、旅游资源具有强烈的区域性。各种旅游资源既是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同时又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与制约,从而使旅游资源产生区域性差异。如海岛低地、热带风光、椰林竹楼、高山积雪、沙漠驼铃等特色旅游资源,均与所处的自然环境有关。

4、旅游资源具有不可移动性。各种特色旅游资源一般都集中分布在与其地理环境、区域环境相适应的地区,具有强烈的地方色彩、区域特征。这正是旅游资源个性特征——不可移动性的体现。与这类地方色彩、区域特征相适应的是自然环境的个性特征,离开了个性特征,建立在特色、个性基础上的内涵与吸引力将消失或者大大降低。

5、旅游资源具有永续利用性。旅游产业之所以被称为无烟产业、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就是因为旅游资源一般都具有永续利用性。对于大部分的旅游资源,在旅游过程中,旅游者一般不能将其像食物一样地消耗掉。

6、旅游资源一般都具有一定的文化属性。大多数旅游资源都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或文化属性特征,蕴藏着一定的科学性和自然的或社会的哲理。从这一层面上,旅游活动不能仅仅停留在休闲、猎奇的水平上,更应该将其视为一种文化交流活动,通过观光、游览、参与和体验,在得到各种美的享受之外,还能丰富阅历、增长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