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农业水污染的原因有哪些
造成我国水污染的原因有哪些: 沿海地区海水入侵和倒灌。海水倒灌是指海水入侵淡水含水层的现象。造成海咸水入侵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水淡水的过量开采。如果地下淡水过量开采,滨海或岛屿上淡水—海水界面可以处于不平衡状态。我国北方沿海地区,进人80年代以来,出现连续多年的干旱,降雨量偏低,地下水补给量减少,但是工农业需用水量却不断增加,地下淡水"入不敷出",导致海水入侵。工业污染。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是地下水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工业废水如工业电镀废水、工业酸洗污水、冶炼工业废水、轻工业废水和石油化工有机废水不经过处理而排人城市下水道、江河湖海或直接排到水沟、大渗坑里,导致地下水化学污染。农业污染。由于农业活动而造成的地下水污染源主要包括土壤中剩余农药、化肥、动植物遗体的分解以及不合理的污水灌溉等。它们引起大面积浅层地下水质恶化,其中最主要的是NO3—N的增加和农药、化肥的污染。生活污染。一边是经济的不断发展,大量塑料、金属、电池等不可消化的新垃圾出现,一边是基础设施和管制的缺失,农村污水、垃圾直排现象愈发严重。生活垃圾随着日晒雨淋及地表径流的冲洗,其溶出物会慢慢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危害:人的健康水污染后,通过饮水或食物链,污染物进入人体,使人急性或慢性中毒。砷、铬、铵类、b苯并(a)芘等,还可诱发癌症。被寄生虫、病毒或其它致病菌污染的水,会引起多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重金属污染的水,对人的健康均有危害。被镉污染的水、食物,人饮食后,会造成肾、骨骼病变,摄入硫酸镉20毫克,就会造成死亡。铅造成的中毒,引起贫血,神经错乱。六价铬有很大毒性,引起皮肤溃疡,还有致癌作用。饮用含砷的水,会发生急性或慢性中毒。砷使许多酶受到抑制或失去活性,造成机体代谢障碍,皮肤角质化,引发皮肤癌。有机磷农药会造成神经中毒,有机氯农药会在脂肪中蓄积,对人和动物的内分泌、免疫功能、生殖机能均造成危害。稠环芳烃多数具有致癌作用。氰化物也是剧毒物质,进入血液后,与细胞的色素氧化酶结合,使呼吸中断,造成呼吸衰竭窒息死亡。我们知道,世界上80%的疾病与水有关。伤寒、霍乱、胃肠炎、痢疾、传染性肝炎是人类五大疾病,均由水的不洁引起。对工农业生产的危害水质污染后,工业用水必须投入更多的处理费用,造成资源、能源的浪费,食品工业用水要求更为严格,水质不合格,会使生产停顿。这也是工业企业效益不高,质量不好的因素。农业使用污水,使作物减产,品质降低,甚至使人畜受害,大片农田遭受污染,降低土壤质量。海洋污染的后果也十分严重,如石油污染,造成海鸟和海洋生物死亡。水的富营养化的危害在正常情况下,氧在水中有一定溶解度。溶解氧不仅是水生生物得以生存的条件,而且氧参加水中的各种氧化-还原反应,促进污染物转化降解,是天然水体具有自净能力的重要原因。含有大量氮、磷、钾的生活污水的排放,大量有机物在水中降解放出营养元素,促进水中藻类丛生,植物疯长,使水体通气不良,溶解氧下降,甚至出现无氧层。以致使水生植物大量死亡,水面发黑,水体发臭形成“死湖”、“死河”、“死海”,进而变成沼泽,而且还可导致赤潮现象。这种现象称为水的富营养化。富营养化的水臭味大、颜色深、细菌多,这种水的水质差,不能直接利用,水中断鱼大量死亡。
Ⅱ 农业环境的污染主要来自哪些方面
农业环境的污染主要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化肥农药污染
农民为使土壤肥沃,大量使用化肥,而施用的化肥中,只有三分之一被农作物吸收,三分之一进入大气,剩余的三分之一则留在土壤中。在生产中为降低成本,使用价格低廉、高毒、高残留农药,据农业植保部门调查,农药施用量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
二、大量畜禽粪便对水体的污染
近年来,在畜牧业规模养殖迅速崛起的同时,牲畜粪便造成的农业污染也呈现出加重的趋势。许多大中型畜禽养殖场缺乏处理能力,将粪便倒入河流或随意堆放。这些粪便进入水体或渗入浅层地下水后,大量消耗氧气,使水中的其它微生物无法存活,从而产生严重的“有机污染”。
三、生活垃圾、生活废水污染
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的不合理排放造成农业用水污染。运用富含重金属的废水进行灌溉是重金属进入土壤的一个重要路径。重金属进入土壤的另一条路径是随大气沉降落入土壤,对人类有较大的潜在损害。
(2)化肥对农业污染水资源有哪些扩展阅读
农业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1、科学地使用农药能够有效地消灭农作物病虫害,发挥农药的积极作用。合理选择不同农药的使用范围、喷施次数、施药时间以及用量等,使之尽可能减轻农药对土壤的污染。
2、科学地利用污水灌溉农田。废水种类繁多,成分复杂,有些工业废水可能是无毒的,但与其他废水混合后,即变成了有毒废水。
3、积极推广生物防治病虫害。为了既能有效地防治农业病虫害又能减轻化学农药对的污染,需要积极推广生物防治方法,利用益鸟、益虫和某些病原微生物来防治农林病虫害。
4、不要长期过量使用同一种肥料,掌握好施肥时间、次数和用量,采用分层施肥、深施肥等方法减少化肥散失,提高肥料利用率。
5、在农业生产中,特别是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禁止进行污水灌溉和使用农用污泥。
Ⅲ 农业生产的环境污染有哪些
1。在雨水冲刷作用下化肥农药的流失
2。蓄禽养殖污染
3。开垦产生的水土流失
4。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的污染
5。农村生活污染
Ⅳ 化肥的危害有哪些
一、化肥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化肥中的硝酸物质会被人体细菌还原成亚硝酸盐,而亚硝酸盐是一种致癌物质,会有致癌的危害。中国人三餐中“绿色食品”太少了,化肥成了我们食物结构中最大的潜在杀手,而我们又很难摆脱它,体内长期积累就会形成毒素。
二、使用化肥加剧环境污染
专家曾做过这样的调查:大气里面随着降雨、沙尘暴等自然现象降下来的氮素,1公顷可以达到80公斤,而高产小麦1公顷才需要160-180公斤氮素。也就是说种在土地中的小麦仅从大气中就获得近一半的养分,如果人们无视这部分养分的作用,仍旧按照以前的肥料用量施肥,就会造成施肥过量。过多施用的肥料量超过土壤的保持能力时,就会流入周围的水中,形成农业面源污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藻类滋生,继而破坏水环境。据统计,中国每年因不合理施肥造成1000多万吨的氮素流失到农田之外,直接经济损失约300亿元。
Ⅳ 化肥污染的引起的环境问题
农田所施用的任何种类和形态的化肥,都不可能全部被植物吸收利用。化肥利用率,氮为30~60%,磷为3~25%,钾为30~60%。用量过大,或使用虽正常,但由于其他自然或人为原因,都会使化肥大量流失。未被植物及时利用的氮化合物,若以不能被土壤胶体吸附的NO婣-N的形式存在,就会在土壤水向下渗透时被转移到植物根系分布密集层次以下而造成污染。
化肥污染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有:
①河川、湖泊、内海的富营养化。引起水域富营养化的原因,主要是水中氮、磷的含量增加,使藻类等水生植物生长过多。
②土壤受到污染,土壤物理性质恶化。长期过量而单纯施用化学肥料,会使土壤酸化。土壤溶液中和土壤微团上有机、无机复合体的铵离子量增加,并代换Ca2+、Mg2+等,使土壤胶体分散,土壤结构破坏,土地板结,并直接影响农业生产成本和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③食品、饲料和饮用水中有毒成分增加。亚硝酸盐的生物毒性比硝酸盐大5~10倍,亚硝酸盐与胺类结合形成的N-亚硝基化合物则是强致癌物质(见N-亚硝基化合物与癌)。使用化肥的地区的井水或河水中氮化合物的含量会增加,甚至超过饮用水标准。施用化肥过多的土壤会使蔬菜和牧草等作物中硝酸盐含量增加。食品和饲料中亚硝酸盐含量过高,曾引起小儿和牲畜中毒事故。
化学肥料中还含有其他一些杂质,如磷矿石中含镉1~100ppm,含铅5~10ppm,这些杂质也可造成环境污染。
④大气中氮氧化物含量增加。施用于农田的氮肥,有相当数量直接从土壤表面挥发成气体,进入大气。还有相当一部分以有机或无机氮形态进入土壤,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会从难溶态、吸附态和水溶态的氮化合物转化成氮和氮氧化物,进入大气。
为了防止环境污染,应对施用的化学肥料进行控制和管理。
Ⅵ 土地用的复合肥化肥农药对水源的污染有哪些
化肥污染的主要问题是产生亚硝酸盐.这是一类致癌物质
随着农药、化肥以及地膜等的大量采用,对自然环境造成污染,敲响了生态灾难的警钟.2000年,全国农药使用量128万吨(成药),平均每公顷用量约14公斤,比发达国家高出1倍,但利用率不足30%,比发达国家低20%.农药大部分进入水体、土壤中,使自然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农药污染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生物多样性.目前我国化肥年使用量达4124万吨,按播种面积计算,平均每公顷化肥施用量达400公斤以上,远远超过发达国家为防止化肥对水体污染而设置的每公顷225公斤安全上限.紒纭矠但化肥有效利用率很低,氮肥平均利用率为30~40%,磷肥10~20%,钾肥35~50%.化肥流失加剧了湖泊和海洋等水体的富营养化,造成地下水和蔬菜中硝态氮含量超标,影响土壤自净能力.农业面临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据调查,累积于饮用水源特别是井水中的化肥氮磷和农药对至少13个省份、数以百万计居民的健康构成威胁.近20年来,我国农用塑料使用量猛增,特别是地膜的用量和覆盖面积已居世界首位.目前平均每年有45万吨地膜残留于土壤中.由于农膜很难降解,影响土壤通气和水肥传导,造成粮食减产.天#猫美国进口普卫欣提示:雾霾天气出行记得做好防护。
Ⅶ 化肥对环境有何污染
随着工业的发展和有机肥料来源的局限性,化肥的用量呈大幅度增长的趋势,它对提高产量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化肥特别是氮肥使用过多,对生态环境带来了一些负效应,严重的已形成公害。例如氮肥中氨素的挥发,以及硝化、反硝化过程中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氮有害气体,对人及动植物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化肥特别是氮肥和磷肥通过各种渠道流入湖泊、河流等水域,从而造成水体中富集营养以及地下水的污染。另外,劣质磷肥中所含的三氯乙醛进入水体后成为水合三氯乙酸,可直接污染水体。长期使用氮肥,还会使土壤中碳氮比失调,致使土壤微生物向腐殖质中寻求碳源和其他营养,使其分解从而造成土壤板结,理化性质变劣。硫酸铵、氯化铵等生理酸性肥料使用过多,易改变土壤的化学性质,随着理化性质的改变,土壤微生物的区系也随之改变,如纤维素分解细菌的减少,可使土壤中有机质难以腐烂。氮肥使用不当还会促使土壤中病原菌数量增多,生活力增强,果树等作物上大量使用氮肥,还会使蚜虫等害虫为害加重。
(1)氮肥的污染 氮素化肥在土壤中以硝态氮和铵态氮两种形式出现,但大多数植物主要吸收硝态氮,硝酸根离子被植物体迅速同化利用,所以一般不会对人畜造成危害。但氮肥施用过多,促使土壤中硝酸盐浓度增高,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硝酸盐转化为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可与各种胺类化合物反应生成强致癌物质——亚硝胺,造成严重污染,对人体危害极大。虽然水果中硝酸盐、亚硝酸盐污染程度远远低于蔬菜,但亦应引起重视。
(2)磷肥的污染 磷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在土壤普遍缺磷的情况下,增施磷肥可明显提高作物产量。但是磷肥中含有镉、氟、砷、稀土元素和三氯乙醛,过多施用会影响植物对锌、铁元素的吸收。特别是一些劣质磷肥,不仅含有大量的有害重金属,而且三氯乙醛的含量亦很高,三氯乙醛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迅速转变为三氯乙酸,其毒性大于三氯乙醛,并会引起植物根系萎缩,枝叶生长不良,导致严重减产。磷肥亦是土壤中有害重金属的一个重要污染源,钙镁磷肥中含铬量较高,过磷酸钙中含有大量的镉、砷、铅等重金属。另外,磷矿石中还有放射性污染,其中主要是铀和镭。因此,磷肥所造成的污染不容忽视。
(3)钾肥的污染 过量使用氯化钾会使土壤板结,并会降低土壤pH,使之逐渐变酸,从而影响植物生长。另外,氯化钾中氯离子对果实及其他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均有不良影响,无公害草莓生产应禁止施用氯化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