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管理 » 校友处如何争取资源
扩展阅读
虚拟网店成本一般多少钱 2025-05-14 11:12:53
利用社会资源做什么好 2025-05-14 10:45:20

校友处如何争取资源

发布时间: 2022-08-17 03:22:56

① 有什么适合大学生扩展人脉的方法跟途径

大学生终有一天会踏入社会中,如果能够在校园内提前扩展人脉是极好的,可以得到有效锻炼,对以后职业生涯有很大帮助。

大学校园自由开放,闲暇时间又多,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起来,朋友多了路好走,多多结识志同道合好友,做一些对社会有意义,且积极正能量的事情。

② (17)美国大学如何利用校友资源

我们都知道,校友是美国大学最主要的“赞助商”之一,尤其是众多的美国私立大学,很大程度上也是靠校友的捐助发展的。一方面学校尽可能让自己的学生走向成功,另一方面已经走向成功的学生也会把母校当作事业和心灵的归属,这是一种良性循环,对校友、对学校都同样重要。有时我会想,善于开发校友资源是否也是美国大学的一种传统?抑或是教育理念? 儿子所在学校在国内进行面试时,曾经还开过一个小型的推介会,那次校方邀请了当时正在北京工作的两位校友来现场,一位是在美国使馆的律师,一位是美国某企业的亚洲区负责人,我记得他们当时表达了几层意思,首先他们自己对大学的选择也是很慎重的,一旦他选择了这所大学,即使自己从这里毕业了,他的兄弟姐妹,甚至他们的孩子也会来这里读书;同时他们又都是学校的捐助者,甚至还很幽默地说,未来你们(指在座的中国学生)的奖学金也有一部分是他捐助的。 当然我们也可以把这种推介会看作是“作秀”,但它有时也可能会传递一些信息。不可否认的是,美国大学确实有这样的传统,凡是父辈或祖辈在这里有过求学经过的,后代的录取也是约定俗成。我好友的孩子从英国大学毕业后,一定要去哈佛大学读硕博,为的就是自己的孩子未来能顺利读哈佛先铺个路。 除了父辈或祖辈的校友经历以外,为学校的长期资金捐助也是很重要的条件之一。假如家族前辈们为学校有过长期捐助,那后代的录取就简单多了,甚至还有人放言,砸500万美金,可以让孩子直接进哈佛!不知是否当真?即使当真,又有几个谁能砸? 且不说这些现实的“实惠”,美国大学的教育很大程度上也培养了学生对学校的尊崇感,身为学生可以分享学校的所有荣誉,更要为学校的荣誉而终身努力,这又是一个良性循环。这种校园文化慢慢沉淀为一种信仰,而这种信仰,又让这里出来的学生不论身处哪个时代,不论身处哪个地域依然是“校友一家人”! 其实,这种校友资源开发和利用也是耐人寻味。比如,这个春假,儿子与几个同学又去了芝加哥,这次他们的目的一是想去转悠几所理想的大学,再就是想拜见一位老校友。据说,这位大约毕业于60年代的老校友,目前工作在芝加哥的金融街。儿子与我说起他们的想法的时候,我都很诧异,“你们怎么找到他们的?”“人家愿意见你们吗?”这是咱们的惯常思维,但他们的传统却是“校友一家人”,学校可以为在读学生提供所有校友的详细情况和近况,而老校友也有义务接受年轻校友的各种咨询。由此看来,当时他们在中国的面试现场邀请校友参加,也就少了些许的“作秀”成份,这可能就是美国大学的校友文化吧! 远观美国大学(18)美国大学的硬件和软件远观美国大学(16)美国大学如何保证学生们的安全? 远观美国大学(15)为什么美国大学假期这么多?远观美国大学(14)经济危机下经济专业热度不减远观美国大学(13)留学后那些不是问题的问题 远观美国大学(12)申请美国大学的机会增多远观美国大学(11)儿子的美国室友失学了远观美国大学(10)金融危机中学校的承诺远观美国大学(9)中国学生与美国教授远观美国大学(8)国际学生节上的“中国人” 远观美国大学(7)中国学生最难适应的是什么?远观美国大学(6)学校与家长是怎样沟通的?远观美国大学(5)儿子的美国室友远观美国大学(4)学习就是冒险旅程远观美国大学(3)美国校园的中国印象远观美国大学(2)松与紧远观美国大学(1)开放与自由

③ 如何向领导争取资源

列出行动计划,人力资源计划,按计划要人就可以了。

④ 跨部门争取资源的三个要点

摘要 3需求区分优先级。如果所有事情都重要,就说明所有事情都不重要,如果所有事情都是紧急,就说明没有事情紧急。我们了解对方的处境、理解对方的难处,就是为了正确的表达自己的需求优先级,哪些是需要今天做的,哪些是本周,哪些事根本不急,如果空了顺手最,只有尊重对方的工作和时间才会获得别人的尊重。这一点是跨部门协作中最重要的一点,也完全体现了管理者的责任感和领导力

⑤ 同学聚会如何扩展人脉才不会显得‘吃相难看’

不知道大家是否和我有一样的经历,刚出大学校门那几年,和同班同学的联系非常频繁。

赵某某在北京做导游,免费看风景,顺便赚钱;孙某某在广州服装厂当普工,月薪六七千;周某某毕业后,一心想考公务员,最后如愿以偿,在镇上上班......

对于很多人的去向,我很多都非常清楚。

如今我的工作是要经常出差的,多则两个多星期,短则五六天,要是到了某位老同学工作的地方,大概率都会去看看昔日的同学,或喝一杯,或聊人生,或谈彼此的生活。我还记得一次去湖北出差,见到了一位做房产销售的同学,我们整整聊了一下午,跟我说他入这行是毕业后一年半老班长给介绍的,我说老班长在在湖北?他说不在这边,回老家江西了。

下面这样的情形大家见过吗?如果某位同学创业成功了,肯定会有混得差的去找这位大款,大家凑在一起,合伙把生意做大。

我还清楚地记得一件事,和这位同学以前上学聊的不多,大家都叫他有才,毕业后在广州搞物流,一次同学聚会,有四个同学也想从事物流行业,有才一听,可以啊,我们一起到广州去,按照江湖上的话说,他们到广州闯天下了,别说,还真是那么回事,几个人都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一种感觉,刚毕业那几年啊,真的感觉同学这个人脉资源真的非常重要。多年以后,这种感觉依然存在,但老同学人脉发展起来真的很难。

关于同学人脉,我认为也不要太过迷恋。

记得刚毕业半年,同学群突然发来一条消息:小周生病了,住院已经18天了。

班长随后带头发言:“大家一起凑点钱,去看看小周。”

大约有七八个同学回应,其他的同学,我也知道消息肯定看到了,只是旁观而已。

第二天中午,班长带着2600块钱到医院看望小周。

小周和班长聊天说到:“其实说实话,我这次住院,花了三万多。钱都是借的。一开始的时候,我也打了几个电话给那些同学,但大家不想借我钱。哎,家里穷没脸面对同学。”

这话让人心酸。

互相帮助的同学肯定是有的,但现在只是越来越少了。

放平心态去看待同学人脉,这样才能打开同学人脉,不然你会失望的。

大家一定听过一句话叫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大家读书的时候其实就是同类别的人,一起努力学习,一起构件人生。后来,大家走上社会,目标必然就变了,再成一类人,很难了。

对于老同学这种人脉关系,希望大家抱着随缘的态度和合适的常来往,和真诚的做朋友,保持自己的态度,这样,就行了。

⑥ 职场上的资源竞争如此激烈,如何争取资源

争取资源取决于分配机制和谁来分配资源。

职场上的资源不外是人、财、物。这里不讨论机关或本质是机关的事业单位或国企。

任何一个公司,从基本使命上来说都是为盈利而生的,正常而言核心业务也会是资源集中的地方,当然也会是竞争激烈的地方。要想在职场上有所作为,挤进或者靠近核心部门尤其重要,因为核心部门一般也是出干部的地方。

做到中层,想继续向上走,则不单纯靠业务能力了,格局、情商、背景很多因素在起作用,但有一点不会变,资源分配最终取决于那个制定游戏规则的人,但再会玩职场游戏的人都会有犯错的时候,所谓的人精也有出局的可能。

当你在职场有一定阅历和经历之后,最终会发现,你自己就是资源,做你自己的贵人,永远比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强!

⑦ 如何向上级争取资源

我觉得主要还是先了解上级的意图吧,因为在上级他自己想干的事情方面,他肯定是比较支持的。第二个是自己要有想法,你要关于这个工作要有自己比较想要做的事情和自己的思路,第三个是要多和上级多多的沟通。相互了解,相互交流才能够更好的得到支持。

⑧ 想建立一个校友群,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联系学校毕业的各界校友,形成一个互动的局面,资源可以达到共享,

看你校友的年龄层次。
1、在45岁以上的,上qq的较少。可以建立校友录。
2、年龄较小的主要考虑qq群。
两者结合起来最好。
反正这个比较难,年级之间甚至班级之间的同学不太愿与不熟悉的人进行交流。能够组织一次校友聚会,然后把这个推出来效果可能好些。
每届要选出几个热心的校友,发挥他们的作用,才能够把这个搭建起来的平台做好。
一点建议,供参考。

⑨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校友资源该怎么用

1、近日,国务院下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规划到21世纪中叶,我国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要进入世界前列。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一方案将“争取社会资源、扩大办学力量、拓展资金渠道”作为实现这一宏伟蓝图的一个需要突破的关键环节,而散落在社会各个角落的、数量众多的大学校友,必将成为这一环节中一支必不可少的重要力量,如在美国,校友就被誉为“造就了常青藤名校”,是“大学取之不尽的金矿”。

2、在组织及工作层面上,要利用当前国家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以及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机,彻底改变以往校友工作“口头上重视、校庆时重视、想到凑款时重视”的现状,将其纳入到学校内部综合治理改革体系中。一是从学校顾问委员会或咨询委员会,甚至到校务委员会或理事会,都要有校友代表作为其重要成员;二要改变校友事务管理机构以往的边缘角色,赋予它有协调全校资源进行校友文化建设的权力与威信保障,要配备更多年轻且有激情的专业人员,并保证其工作的积极性,校内其他机构及其成员也都有责任和义务为此投入时间和资源;三是要着眼长远,把校友文化作为一项长期性的战略性工作来谋划,不能等到学生毕业后才开展校友工作,更不能把校友文化的培育仅仅寄托在校庆等几次大的活动上;四是要开发或联合开发满足不同层次、类别的校友及其关联群体需求的校友活动项目,并最大限度地降低各项目的进入门槛,以使尽可能多的人参与进来。同时,还必须对每一阶段的成果予以及时地反馈,如麻省理工学院通过其在校园显眼位置设立的一些电子广告牌,时刻向过往的师生提醒校友捐赠给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的积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