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找有用的行情資料,學習更多百科知識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管理 » 如何解决水资源不足华北
扩展阅读
福建三宝价格怎么算的 2025-07-25 22:23:54

如何解决水资源不足华北

发布时间: 2022-08-12 00:30:43

‘壹’ 华北平原的水问题及解决方法

华北平原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为440m3,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6,为世界人均量的1/24,比国际公认的人均占有量1700m3水警戒线约少1300m3,是世界最贫水的地区之一。

当然,由于过大的需水要求和地表水资源的相对贫乏,使华北平原地下水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局部地区及敏感含水层位地下水的大量开采已产生地面沉降、地下水水质恶化、地面塌陷等不良后果,区域地下水位的大幅度降低,造成含水层疏干、地下水开采成本增大等问题。因此,对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已迫在眉睫。

近几十年来,华北平原一直是靠超采地下水和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支持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仅河北省每年超采20亿~40亿m3。华北平原资源性缺水已经得到公认。水资源的危机迫在眉睫,不仅要考虑未来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宏观经济规划的问题,而且已经威胁到我们人类生存的现实问题。

华北平原的水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区域水循环条件发生很大改变。河道上游连串的水利工程设施造成河道干枯,地下水位持续下降造成包气带厚度的增大,使得降雨补给量和河道补给量显着减少,连年超采没有给地下水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形成了越超越采、越采越超、水位越降越深、环境日趋恶化的恶性循环的态势。

(2)水资源时空分布与生产力布局不相适应。在缺水的地方建需水量很大的工业,在严重缺水的地方种植耗水量很大的水稻等等,严重违背了自然规律。

(3)水环境的迅速恶化加剧了水资源的紧张状况。几十年的经验告诉我们,走边发展边治理的道路在发展中国家是正确的。

从根本上解决华北平原水资源的短缺局面,除了南水北调外,华北平原存在着许多与可持续发展不协调或相悖的决策、规划及利用的不合理现象。我们应该认识到在水资源利用和管理上需要改进的方面:①在区域范围内针对当地地表水、地下水、污水、外来水等多种水源实行优化配置;②将规划理论、决策方法和定量手段更科学化,新上项目要量水决策;③节约挖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尤其是农业灌溉用水,必须充分利用法律手段、行政干预手段、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而所有这一切都应基于对自己家底的清醒的认识,对华北平原地下水的潜力调查与评价可以说是决策正确与否的关键。

另外,在地下水供需分析中,也曾从地下水利用的具体部门提及地下水利用潜力。但是,该评价方法使地下水资源评价与利用相互脱节,地下水潜力概念不统一,不便于地下水的管理与开发利用。

‘贰’ 华北平原为什么严重缺水有什么治理措施

摊开中国地图,中国西部的水资源分布呈现明显的南北差别:北部为沙漠干旱区,南部为高原冰川区。由于中国地势西高东低,主要江河东流入海。这是中国北部易干旱南部易洪涝的原因。

由于地壳均衡原理,高原地下水位的升降将引起平原含水层的胀缩和地壳的升降。这是高原湖泊萎缩引起平原地下水减少和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华北地区地下水位急剧下降与青藏高原、蒙古高原湖泊萎缩有关,与新疆湖泊萎缩原因相同。反之,东部城市大量抽取地下水,也是高原湖泊加速萎缩的一个原因。因为大陆降水是通过地上和地下两种渠道流归大海。冰期海平面下降100-200m使洋壳上升并连带陆壳边缘上升33-66m,由西向东的地表水流和地下水流受阻,这是冰期青藏高原湖泊面积扩大的原因;间冰期海平面上升使洋壳下降并连带陆壳边缘下降,东南向的地上和地下水流加速,这又是青藏高原湖泊萎缩、东南向水流量加大(即印度河、恒河、湄公河、长江、怒江、澜沧江和雅鲁藏布江水流量加大)和北向水流量减少(塔里木河水流量减少)的原因。有证据表明,全球变暖使青藏高原温度上升幅度远大于中国东部低海拔地区(2倍以上)。这可能是青藏高原上空臭氧洞漏能效应作用的结果——过量紫外线直射高原导致冰川融化,面积减少的冰川也减小了光的反射作用。气候变暖使冰川融化,高原上的江河源头水量应该增加。江河源头在暖期水量减少的反常现象可能是人为活动的结果,如地下资源开发导致的地下水流失和地下水位下降(已有开矿造成地下水流失,村民因断绝水源而将矿主告上法庭的报道,大量抽取地下水的危害不乏先例)。开源节流,堵塞人类浪费水资源的各种渠道是近期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途径。例如,城市住宅将厕所和洗澡(手)间分开,饮用水和非饮用水分开,粪尿水由专门管道通往郊区,供施肥和灌溉,并实行两类水价制度。这样既可以减少污水数量,又可以解决有机肥和灌溉用水短缺的矛盾[1]。

新疆境内50年代5平方公里以上湖泊总面积为9700平方公里,至80年代初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总面积仅4628平方公里,缩减了一半多,相应地水量减少约50亿立方米。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新疆一些湖泊的干涸,其中着明者为罗布泊,直到1950年其面积尚有3006平方公里,1964年完全干涸。上述湖泊的干涸有其气候变干的大背景,也有构造运动(青藏高原东南降西北升)和灌溉农业发展的人为因素。塔里木河下游断流已使那里的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是西北沙漠向东扩展并导致华北严重缺水的主要原因。1736-1911年中国水灾高值中心大面积集中在华北;1912-1949年华北水灾中心有所削弱;1950~1960重灾区在华北平原和江淮流域中下游五省;1978-1993年重灾区在长江流域和东北北部增加了2-5倍,华北减少了50%-80%(自然灾害学报,2001,10(1):1-7)。华北水灾中心的转移与新疆湖泊萎缩在时间上一一对应。地表水长期渗漏到地下形成地下水,湖泊、沼泽、湿地的萎缩和干涸使地下水失去水源,不能及时得到补充、流动和更新。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是因为其西部为沙漠所覆盖,缺少大面积的地表水源,微弱的降水循环使降水量也远小于东南部地区。地下排气加快富水地区的降水循环,加剧干旱地区的旱情[1-4]。

拓宽青藏高原北向流动江河的河道,将青藏高原丰富的水资源贮存在塔里木沙漠,是改善西北生态环境、扩大地表蓄水面积、形成良性降水循环、提高华北地下水位、防治沙漠东扩和沙尘暴灾害的最优方案。青藏高原的水资源是中华民族的生命线。
要以当年修建青藏公路的勇气和干劲,开山清障,将珍贵的生命之水引入塔里木河,储存在塔里木沙漠,让罗布泊湖重现生机。通过地下水渠道和黄河源头水资源改善,北方缺水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http://www.gmw.cn/03pin/lunwen/show.asp?id=205

‘叁’ 我国华北地区水资源紧缺的原因和措施

原因
华北地处半湿润地区,季风气候降水集中,雨季短,径流量小,且径流小,人口多,工农业发达,用水多,且浪费现象严重,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不高,植被破坏,导致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
措施
发展耐旱良种,发展节水工农业,植树造林,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跨流域调水,提高水价,兴修水库。

‘肆’ 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是什么

①华北地区多为半湿润半干旱区,降水集中在7~8月,而冬春季持续干旱,降水年际变化也较大。

②人口众多且增长较快,工农业发展迅速,加剧了水资源的紧张状况。

③水资源综合利用率低,污染和浪费严重。

④生态环境恶化,干旱频率加大。

华北地区地理范围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中部(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政治上包括整个内蒙古自治区。

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解决措施:

1、跨流域调水,以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已建或在建的引水工程有:引滦入津、引黄济青、南水北调等;

2、兴修水库,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问题。如规模宏大的长江三峡工程和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完成后,都将在防洪、灌溉及水资源调配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3、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改良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提高工业用水的循环利用率等。

‘伍’ 如何解决华北平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解决华北平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的主要措施:
(1)调整农业结构,压缩高耗水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发展旱作农业;
(2)调整工业结构,积极发展低耗水工业。改进技术设备降低单位产值耗水量,提高水资源重复利用率;
(3)农业方面改革灌溉设施,发展节水灌溉;
(4)在家庭生活中,采取措施鼓励人们节约用水;
(5)城市兴建雨水截留工程,提高雨水利用率;
(6)沿海地区发展海水淡化产业;
(7)建设跨流域调水工程,如南水北调工程;

‘陆’ 我国近年来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以及解决地区水资源短缺的措施

1、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导致华北地区水资源紧张的主要原因。从降水季节分配来看,我国绝大多数地区降水集中在 5 月 ~ 10 月,而华北地区则高度集中在 7 月、8 月这两个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总量的 80%, 而冬春季则出现持续干旱。

2、人口增长过快,工农业发展迅速, 加剧了水资源紧张程度。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始,我国就对海河、黄河流域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以及对华北平原盐碱地进行改造, 使本区农作物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灌溉面积不断扩大,农业用水量成倍增长;

尤其是通过几十年的建设, 京津唐工业区已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如首都的钢铁工业、燕山石化工业、天津的化学工业等一大批大型、特大型和耗水量大的工业企业的建立, 使淡水供应更加紧张。

3、水资源综合利用率低,浪费和污染严重。华北地区水利工程,特别是农业灌溉工程不够配套,防漏、 防渗设施也不完善,农业灌溉存在不同程度的渗水、漏 水现象,水资源有效利用率只有 50%左右,城市供水 损失率高达10 %以上(包括管道漏水)。

4、生态环境恶化, 干旱频率加大。由于长期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 响,华北地区森林覆盖率只有 3.5 %,其中黄土高原森林覆盖率仅 1 %。 森林覆盖率低不仅涵养水源的能力低、地表水土流失严重、地下水水量减少, 而且使空气湿度降低,干旱频率加大。

措施:

1、加强对水资源的综合管理,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是目前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紧张的最有效途径,而造成华北地区水资源浪费和污染的最主要原因是管理不善,人们缺乏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因此,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一方面要加强对水资源管理的执法力度和宣传力度,提高人们保护水资源的意识,使珍惜和保护水资源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 并且要采取措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2、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农业不仅对水的依赖性很大,同时也是耗水量最大的生产部门。过去华北地 区为了提高粮食产量,盲目地扩大灌溉面积, 加上灌溉方式不当,灌溉设施老化,水资源有效利用率只有50%, 重复利用率更低,在 20%左右。

因此,在水资源紧缺的华北地区应大力发展节水农业,主要途径包括 积极推广耐旱作物,改革灌溉技术,如实行管道输水、喷灌、滴灌,这种方式要比大水漫灌节约用水 1/ 2 至 2/3。

3、加强水利工程和生态工程建设。“南水北调”工程就是计划将长江流域的水,调到西北、
华北地区,这项工程一旦建成实施,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状况就会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其次,修建水库是解决降水季节变化大的主要措施。 华北地区的降水主要集中在7 月、8月,容易造成洪涝灾害。

因此,在华北地区各河中上游应大力修建水库,同时要通过改造或扩建,增加原有水利工程的蓄洪能力,使枯水期水资源在一
定程度上得到补充, 也使水资源的利用率得到提高,另外是加强生态工程建设,提高地表植被的覆盖率。

(6)如何解决水资源不足华北扩展阅读:

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不均,进一步加剧了水紧张状态;按流域划分,我国水资源共可分为10 个主要流域,分别是松花江、辽河、海河、淮河、黄河、长江、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西北诸河流域。

根据2004 至2008 年我国各流域水资源分布表,我国水资源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西南诸河、珠江流域、东南诸河和西北诸河流域,2008 年上述五大流域的水资源总量之和占我国水资源总量的88%,其中长江流域水资源总量最大,占我国水资源总量的34.48%。

从国土面积与水资源比例看,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国土面积只占全国的36.5%,其水资源量占全国的81%;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的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3.5%,其水资源量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9%。从人口与水资源比例看,全国82%的人口仅占据47%的水资源。

全国共有16 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量(不含过境水)低于国际标准所划定的重度缺水线,有6 个省、区已处于极度缺水状态。

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三分之二供水不足,其中六分之一严重缺水。如果不对现有水资源进行合理管理,随着中国人口在本世纪中叶达到16亿的上限,中国人均水资源量将跌至1700立方米的缺水警戒线,水资源短缺形势将更为严峻。

‘柒’ 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最根本的措施是但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

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最根本的措施是---南水北调 但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强化节水意识,在节水、治污的前提下调水

‘捌’ 我国华北地区水资源严重不足,都有什么合理的解决缺水的措施

问题太大,回答只能片面。
1、饮用水、灌溉水、工业用水,南水北调解决了一大部分就。
2、饮用水要提倡节约用水。灌溉水最好别用大水漫灌的方式,喷灌、滴灌都值得提倡。工业用水得多说两句,首先要污水排放达标,自然水体才能更好的稀释、自净;其次多建中水厂,一些污水或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后成中水,再以价格低于自来水的价格让企业回用,让水的利用率提高。
3、一些个别的轻污染的污水(如城镇居民污水)略做处理,是可以作为灌溉或城市绿化用水的
4、针对瓶装饮用水,强烈建议,小瓶化。250-300毫升左右,一次喝完,避免资源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