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管理 » 资源如何综合利用
扩展阅读
做一个塑料袋要多少石油 2025-05-16 02:02:53

资源如何综合利用

发布时间: 2022-08-06 19:04:39

‘壹’ (二)资源利用建议

稀有稀土金属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是发展高科技产业,如信息技术、航空航天、电子产业、石油裂化、超导材料以及冶金、化工、陶瓷等的重要原料。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工业相对滞后。党中央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鼓励大力发展高新科技,对稀有稀土金属原料会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必须了解这个代表国家生产力发展方向的重要意义。对于资源利用有如下几点建议:

1.找寻更好更富的稀有稀土金属矿

已有资料告诉人们,世界稀有稀土元素资源丰富,可以保证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工农业发展的需要,我国资源也能满足目前工农业的需要。这是国内一些学者不必再安排找矿工作的认识根据。这只是有关资源利用问题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正如第一节资源概况中所指出的,相对于国外矿床,国内矿床矿石品位偏低,从而采选成本较高,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优胜劣汰,这是商业活动的自然法则。我国现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矿产品市场竞争将更激烈。找寻更好更富的矿床,是一个不容争议的问题。在这方面以我国矿床和国外矿床作些对比研究,大有裨益。

以稀土金属矿来说,20世纪80年代以前,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芒廷帕斯矿床是世界最大的内生稀土金属矿产地。该矿矿石稀土元素品位较高[w(RE2O3)为5%~10%],矿石组成较简单,氟碳铈矿等稀土元素矿物易于采选回收,1984年生产了约25300吨稀土精矿。随着我国稀土元素工业的发展和产品的进入国际市场,该矿不得不让出世界内生稀土矿产品销售和利用的霸主地位。进入90年代,世界各国竞相找寻更富的易采掘和易利用的稀土金属矿,也找到了一些新的好矿、富矿,为目前正在开采的矿山带来了竞争上的压力。澳大利亚在拉沃顿附近的韦尔德山找到了一个边界品位5%,工业品位11.2%(RE2O3,包括Y2O3),矿石储量1540万吨的大型稀土元素矿床。该矿还拥有Nb2O5品位1.86%的铌矿石储量2200万吨,Ta2O5品位0.099%的钽矿石储量200万吨。以铌矿为例,俄罗斯90年代在西伯利亚托姆托尔探明一个超大型富铌矿床,Nb2O5品位为2%~3%。而我国已知矿床的Nb2O5品位不过0.2%,相比之下,差距太大。锆是目前世界上供不应求的稀有金属矿产,据1987~1988年统计,年短缺2万~5万吨。我国锆也是供不应求,常从澳大利亚进口。相对于澳大利亚、印度等国,我国锆资源相对贫乏。目前工业利用的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但矿石品位较低,放射性偏高,质量稍次。其他锂、铍、铯、钽矿等,我国也没有多少优势。因此,认为我国稀有稀土金属矿产丰富,已能满足需要,不必计划找矿工作,是不恰当的。有人说,国外矿产品便宜,找矿开矿不如到国外去买矿。这首先要问国外为什么便宜?其原因上面已作了部分回答。其次,如各行各业都这样用大量外汇去国外购买产品,国家如何负担得了?买矿的观点只有在国内确无资源,无找矿希望的情况下才适用。

2.开展综合利用研究

我国稀有稀土金属矿常是多种矿产共同产出,矿石综合利用研究工作已取得很大成绩。矿石综合利用能大大提高矿床利用价值,增强矿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江西宜春“414”矿床富钽,如单纯开采和利用钽矿,无利可图。在综合利用锂、铍,甚至石英、长石、云母等矿产后,矿山方扭亏为盈,继续生产。国内还有许多矿床未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大量有用资源被丢弃,甚至破坏环境。目前国内一些单位经费困难,无力开展综合利用研究,而拥有财力的企事业单位又不了解这方面的信息,需要有人沟通,进行组织协调,更需要国家有相应的优惠和鼓励政策。

3.改进工艺,提高产品质量

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稀有稀土金属资源,它们常以原料或初加工产品出售给发达国家,而发达国家将这些产品进一步深加工提纯,可直接运用于工业技术部门,包括要求较高的高新技术部门。在发达国家,这些产品除自用外,有的转为外销,获取高额利润。如法国和日本是生产高纯稀土金属的重要国家,原材料几乎全部依赖进口,来自澳大利亚、南非、印度及我国。美国和日本有世界上许多知名的锂、铍、铌、钽生产厂家,其原材料大多依赖进口,其中美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金属锂、铍及其化合物、合金等的出口国。

以我国投入力量最多,开发利用研究最深的稀土金属为例,目前已能生产上百种,数百个规格的稀土金属产品,最高纯度可达99.999%,但这与国外有的产品相比仍有差距。世界上每一次稀土金属分离提纯方法的改进都促进世界稀土金属用量的大幅度增加,致使稀土金属价格大幅度下降,由此可见改进稀有稀土金属分离提纯技术的重要意义。

4.加强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

保护资源是我国矿产开发方面的重要决策。但这一重要决策并未得到彻底贯彻。目前在我国的大小稀有稀土金属矿山,参与采矿的企业既有国家或全民性质的,也有集体和个人性质的,好些是集体性质的乡镇企业。这些企业采矿,常常采前没有设计,采后没有检查总结,哪里矿好就往哪里挖,常常是你在我头上挖,我在你脚下采。地表采坑星罗棋布,地下采矿坑道弯弯扭扭。废石或尾矿随处堆放,采富弃贫现象十分普遍,严重影响了矿山的进一步开发。南方某些离子型稀土金属矿山,前几年个体农民在户前户后即可采矿,丢掉的和埋掉的矿比开采出来出售的要多。资源不能再生,开采一点少一点,经不住浪费和破坏。

稀有稀土金属是国家或全民的财产,集体或个人不能无偿开采。一些人正是本着有赚无赔,不担任何风险而上山采矿的。如规定一个合理的有偿使用价格,可避免许多人一哄而上。另外,国家可在较高层次设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和协调机构,确定一个不能再低的回采率和回收率,规定开采量和出售价格,各家共同遵守,于大家都有利。

保护环境也是国家的一项重要决策,但至今一些矿山环境仍遭到破坏。我们先后去过的一个矿山,原来青山绿水,景色十分秀丽,现在成了光秃秃的山头。刮起风来,满天黄沙。一场大雨,泥石横流。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影响十分深远,后果十分严重。

健全法制,对破坏资源和破坏环境者严格执法。可惜,国内出现的大量破坏资源和破坏环境的事件未听说有几个人被绳之以法的。贪污10万元就可判刑,人见人恨。破坏资源和环境,后果要比这严重得多,为何多是不了了之?

5.不可忽视人才培养

最后一个问题是人才培养问题。熟悉稀有稀土金属矿床地质及找矿评价方法,掌握有关资源的国内外现状,了解资源研究和开发的动态,组织和管理资源的开发利用等,需要具有丰富知识和专门技能的人才。尽管这类专门人才所需不多,但不可缺少。近年来,我国地质工作不景气,稀有稀土金属矿床地质和资源研究也受到影响。这方面工作的研究经费相对来说愈来愈少。加上当前“出国”和“下海”热潮的冲击,好些有能力的中青年科技骨干改行经商或直接出国改攻其他专业。这样,稀有稀土金属矿床地质和资源研究工作可能有中断之虑。我国地域辽阔,稀有稀土金属矿床多种多样,研究和评价方法也不同于一般矿床,不能没有这方面的专业人员。希望有关领导能统筹兼顾,培养人才,尤其是给予研究人员以研究条件和经费支持,让其专心致志地工作。这方面工作投入不多,如有收获则将很大。

‘贰’ 如何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

可再生资源指可以重新利用的资源或者在短时期内可以再生,或是可以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主要包括生物资源(可再生)、土地资源、水能、气候资源等。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充分利用太阳能:太阳能的利用有被动式利用(光热转换)、光化转换和光电转换三种方式,是一种使可再生能源被利用的新兴方式。使用太阳电池通过光电转换把太阳光中包含的能量转化为电能。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利用太阳光的热量加热水。利用太阳光的热量加热水并利用热水发电。利用太阳能进行海水淡化。
二、充分利用核能。核能最大的用途是发电,还可以用作其它类型的动力源、热源等。
三、充分利用地热能是由地壳抽取的天然热能,运用地热能最简单和最合乎成本效益的方法就是直接取用这些热源,运用钻探的手段来获取地热能。地热能的利用可分为地热发电和直接利用两大类。
四、充分利用水力资源。通过水力发电工程开发利用,将水流体中含有的能量天然资源,转化为人类可以利用的能源,例如水力发电。
五、充分利用风能。风力发电就是应用风能的一个典型例子,风能本身环保,低碳,但是地域限制较大,如何利用好风能一直是我们需要探讨的课题。风能可为温室气体减排带来巨大潜力。陆上风能已在许多国家得到迅速推广,更多风能并入供电系统在技术上也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障碍。
六、充分利用生物质能。依据来源的不同,可以将适合于能源利用的生物质生物质分为林业资源、农业资源、生活污水和工业有机废水、城市固体废物及畜禽粪便等五大类。其蕴藏量极大,仅地球上的植物,生产量就像当于人类消耗矿物能的20倍。在各种可再生能源中,生物质是贮存的太阳能,更是一种唯一可再生的碳源,可转化成常规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燃料 。
七、充分利用海洋能。海洋能是海水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温差能、潮汐能、波浪能、潮流能、海流能、盐差能等。
八、充分利用地热能。
九、充分利用潮汐能。
十、充分利用盐差能。 盐差能是两种含盐度不同的水体相混时放出的一种能量。其广泛分布于陆地江河入海处。两种水体的含盐浓度相差越大,它们之间产生的盐差能就越多。
十一、可燃冰。因其外观象冰一样而且遇火即可燃烧,可燃冰是替代石油、天然气的一种重要能源。但暂时不可大范围使用,还在研究中。
十二、细菌发电,即利用细菌的能量发电。作为一种绿色无污染的新型能源,细菌发电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逐步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叁’ 什么是资源的综合利用

【什么是资源综合利用】
资源综合利用是指在矿产资源开采中对共生、伴生矿综合开发与合理利用和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废水、废液、废气、余热、余压等或再生资源为主要原料,进行回收和利用.
【(一)在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对共生矿、伴生石矿进行综合开发和合理利用,对尾矿的再次开发利用;
(二)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废水(液)、废气、余热、余压等进行回收和合理利用;
(三)对城市垃圾、农林废弃物等资源进行综合利用;
(四)对社会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其他废旧物资进行回收和再生利用。】
希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

‘肆’ 如何合理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既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礼物,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 展的物质基础和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人类若想永续利用和保护好自 然资源,就必须遵循一定的科学原则。鉴于可再生资源的周期性和不 可再生资源的有限性,为达到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我们必须坚 持适度、科学的原则。

适度就是要合理利用,即可承受的开发强度、避免浪费和破坏, 同时兼顾当代人和后代人的需求。科学就是要用科学的技术保证最大 限度地综合利用自然资源、用科学的理念保证以最正确的方式利用自 然资源。例如,对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应在满足涉及国计 民生需求的情况下,尽量少开采,多开发清洁、可持续利用的风能、 太阳能等替代能源。对渔业资源等可再生资源的利用,要通过限制渔 获量、规定禁渔区和禁渔期等措施。

‘伍’ 地下水是国家宝贵资源,如何综合高效利用

据相关数据显示,地球上目前所有的液态淡水中,地下水的占比达到99%。而且就目前而言,地下水优质较为优良,无需经过复杂的过滤处理就可以安全使用,对于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来说,地下水源是既经济又干净的水源。那么作为如此宝贵的淡水资源,我们应该如何高效利用地下水资源呢?

第三,加强相应的环境监测及水质水位监测。在对于地址环境的保护中,相关部门应该特别关注水资源匹配及相关灾害的防控。如在南水北工程中,应该预留出足够的水源,优先用于回灌地下水源,保持地下水位平衡。并且应该加强地质环境的监督和监测,保证地下水源与生态环境的综合价值。

综上所述,地下水源是地球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元素,所以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们要清晰认识到这种隐藏水资源的重要性,科学合理的使用和利用好地下水资源。

‘陆’ 如何有效利用水资源

1、大力发展绿化,增加森林面积涵养水源。森林有涵养水源、减少无效蒸发及调节小气候的作用,具有节流意义。林区和林区边缘有可能增加降水量,具有开源意义。

2、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在同一空间是有综合利用的特点。水库可以蓄洪,也可以养殖水生动植物,大的水面可以通航,有些水体还可开辟旅游。水力发电用过的水,可以用于灌溉。

3、城市开发利用污水资源,发展中水处理,污水回用技术。城市中部分工业生产和生活产生的优质杂排水经处理净化后,可以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做为非饮用水使用在绿化、卫生用水等方面。

4、发展和推广节水器具。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当前有便器水箱近4000万套和大量的其它卫生器具,每年因马桶水箱漏水损失水量上亿立方米等。

(6)资源如何综合利用扩展阅读

水资源开发利用,是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一个方面,其目的是发展社会经济。最初开发利用目标比较单一,以需定供。随着工农业不断发展,逐渐变为多目的、综合、以供定用、有计划有控制地开发利用。

在地球上,人类可直接或间接利用的水,是自然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天然水资源包括河川径流、地下水、积雪和冰川、湖泊水、沼泽水、海水。按水质划分为淡水和咸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被人类所利用的水增多,例如海水淡化,人工催化降水,南极大陆冰的利用等。

‘柒’ 怎样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1、加强环境意识的宣传与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

公众的环境意识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有极大影响,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社会基础还相当薄弱,尽快提高民众的环境意识,其意义十分重大。

必须大力加强资源与环境保护的宣传与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努力提高民众的环境意识,各种宣传舆论媒介应十分注意引导民众自觉地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逐步使保护资源与环境成为每个企业、每个社会组织和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

2、把保护自然资源提到国策的高度来认识

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就是保护生产力,保护好环境就是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稳定,这是我们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应有的最基本认识。在生产力中,生产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自然资源,它是发展经济的物质基础。

在推进经济建设的同时,我们要大力保护和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努力开展对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很好地结合起来。

3、加快立法步伐,法律制定法典化,加强执法力度

为了避免自然资源和环境法律、法规和规章之间的交叉、重复和矛盾,要尽快着手制定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综合性法律或基本法律,以构成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基本法典。

在健全完善法制的同时,应彻底纠正目前较为普遍存在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同时继续加大力度对环境执法进行有效监督。

4、加快自然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破坏损失的研究,并将其计入生产成本

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计算和统计上,应该把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程度,以环境资本折旧的形式表现和反映出来。这种价值观念的转变,要求实现真正的价值和价格,即把在生产、消费和处理过程中,为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而消耗的全部费用真实地反映出来。

5、环境管理中的评价、“三同时”、限期治理等制度在实施中应该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现有环境评价制度在某些方面已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和需要,应加以完善,在环境评价工作中对资源消耗、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应明确界限。

成立由掌握自然资源消耗和生态破坏分析方法的专业人员组成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评价队伍,对建设项目的自然资源利用率和生态环境影响作出评价和定价,对自然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破坏程度超过生态阈限的建设项目应坚决杜绝上马。

6、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利用高新技术和绿色技术改造传统经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知识经济,使我国经济社会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7)资源如何综合利用扩展阅读

自然资源特征

1、数量的有限性。资源的数量,与人类社会不断增长的需求相矛盾,故必须强调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

2、分布的不平衡性。存在数量或质量上的显着地域差异;某些可再生资源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规律;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分布具有地质规律。

3、资源间的联系性。每个地区的自然资源要素彼此有生态上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故必须强调综合研究与综合开发利用。

4、利用的发展性。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范围和利用途径将进一步拓展或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不断提高。

‘捌’ 怎么有效利用资源

中国可持续发展建立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上。国家保护整个生命支撑系统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保护生物多样性;解决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等重大生态环境问题;保护自然资源,保持资源的可持续供给能力,避免侵害脆弱的生态系统;发展森林和改善城乡生态环境;预防和控制环境破坏和污染,积极治理和恢复已遭破坏和污染的环境;同时积极参与保护全球环境、生态方面的国际合作活动。到2000年,使环境污染基本得到控制,重点城市的环境质量有所提高,自然生态恶化的趋势有所减缓,逐步使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互协调。到2000年的具体目标如下:(a)工业废水排放量控制在300亿吨左右,工业废水处理率达到84%,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20%左右;(b)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2100~2300万吨,工业废气处理率达到90%,城市居民燃气化率达60%,集中供热面积达到4.7亿平方米;(c)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45%-50%,控制有毒有害废物污染;(d)交通干线噪声等效声级维持1990年水平,城市环境噪声达标率比1990年提高15~20个百分点;(e)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大力植树造林,1991~2000年净增有林地面积1900万公顷左右,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15%~16%左右;(f)预防和控制荒漠化扩展;加强水土保持工作,今后每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万平方公里;(g)保护耕地资源,控制建设占用耕地,2000年耕地保有量不少于1.22亿公顷,扩大耕地面积,1991~2000年新增耕地面积330万公顷;(h)全国各类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到1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7%;同时注意保护所有自然生态系统。2.4保证上述目标实现的主要对策应包括:(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化改革开放,加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b)加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特别是规范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行为的政策体系、法律法规体系、战略目标指标体系的建设,以及资源环境、生态综合动态监测和管理系统、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统计系统,信息支撑系统,以及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社会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实施能力在内的能力建设;(c)实行计划生育,提高人口素质,控制人口数量,改善人口结构;(d)因地制宜,有步骤地推广可持续农业技术;(e)重点开发清洁煤技术,大力发展可再生和清洁能源;(f)调整产业结构与布局,推动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产业发展对交通运输的压力;(g)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努力实现废物产出最小量化和再资源化,节约资源、能源,提高效率;(h)加速“小康住宅”建设,改善城乡居民居住环境条件;(i)组织开发、推广重大环境污染控制技术与装备;(j)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污水处理,保护、扩大植被资源,以生物资源合理利用支持物种保护和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努力提高土地生产力,减少自然灾害。

‘玖’ 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土地是不可再生的有限资源。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紧缺与严重浪费土地而出现人地矛盾,积极探索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1、总体规划,合理配置土地资源

由县政府组织,联合农业、国土资源、工信、财政等部门,聘请相关专家,召集各乡镇相关负责人,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结合县域经济的发展现状,认真分析,科学对全县的农村土地资源利用进行总体规划,各乡镇对其土地资源使用进行详细规划。

规划过程应坚持节约用地、集约用地,因地制宜,科学发展与合理布局,同时考虑到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

2、严格永久基本农田保护

对永久基本农田实行重点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改变用途。一般建设项目不得占用永久基本农田,重大建设项目选址确实难以避让永久基本农田的,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必须对占用的必要性、合理性和补划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严格论证,报自然资源部预审

3、引导工商资本进入农村土地流转

土地流转的目的是使土地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需要一定的投入和现代科技支撑,而农民在这方面的能力很有限。如果引进工商资本进入农村土地流转,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公司+农户”等合作方式,农民负责按标准生产,并按合理价格定向售出,这样能有效发挥各自优势。

4、加强土地整治与基础设施建设

土地整治主要是针对沟系交错、地类交叉、渠系老化等土地现状,进行水利设施配置、道路和林网建设,从而改变农业生产基础条件,降低生产成本,使其易于实现机械化生产,扩大农田面积,实现农业增产增效。



目前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土地资源流失现象严重

土地资源作为一种有限的资源,一旦对其进行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则会导致土地资源数量减少。当前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土地资源流失的现象,这是由于人类的乱砍滥伐导致地面上植被减少,造成水土严重流失。

同时城镇化和工业的快速发展,人类过度开发,导致耕地和基本农田被占用,使耕地面积锐减。

2、土地资源的质量不断下降

当前工业的快速发展及人口数量的增多,导致废弃物的排放量不断增加,这对土地资源带来较大的污染,造成土地资源质量下降。再加之农业、林业和牧业发展过程中粗放式的经营模式,导致土地资源流失、盐渍化和荒漠化现象不断出现,影响了土地的生产能力和收益。

3、土地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在当前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非法占用耕地和土地空置浪费的现象,这不仅无法有效的发挥出土地资源的价值,而且还会造成土地资源后备不足问题,会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带来较大的制约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