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司在香港买壳上市和空壳上市有什么不同
与一般企业相比,上市公司最大的优势是能在证券市场上大规模筹集资金,以此促进公司规模的快速增长。因此,上市公司的上市资格已成为一种“稀有资源”,所谓“壳”就是指上市公司的上市资格。由于有些上市公司机制转换不彻底,不善于经营管理,其业绩表现不尽如人意,丧失了在证券市场进一步筹集资金的能力,要充分利用上市公司的这个“壳”资源,就必须对其进行资产重组,买壳上市和借壳上市就是更充分地利用上市资源的两种资产重组形式。 �
所谓买壳上市,是指一些非上市公司通过收购一些业绩较差,筹资能力弱化的上市公司,剥离被购公司资产,注入自己的资产,从而实现间接上市的目的。国内证券市场上已发生过多起买壳上市的事件。 借壳上市是指上市公司的母公司(集团公司)通过将主要资产注入到上市的子公司中,来实现母公司的上市,借壳上市的典型案例之一是强生集团的“母??”借“子”壳。强生集团由上海出租汽车公司改制而成,拥有较大的优质资产和投资项目,近年来,强生集团充分利用控股的上市子公司—浦东强生的“壳”资源,通过三次配股集资,先后将集团下属的第二和第五分公司注入到浦东强生之中,从而完成了集团借壳上市的目的。 �
买壳上市和借壳上市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一种对上市公司“壳”资源进行重新配置的活动,都是为了实现间接上市,它们的不同点在于,买壳上市的企业首先需要获得对一家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而借壳上市的企业已经拥有了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从具体操作的角度看,当非上市公司准备进行买壳或借壳上市时,首先碰到的问题便是如何挑选理想的“壳”公司,一般来说,“壳”公司具有这样一些特征,即所处行业大多为夕阳行业,其主营业务增长缓慢,盈利水平微薄甚至亏损;此外,公司的股权结构较为单一,以利于对其进行收购控股。 �
在实施手段上,借壳上市的一般做法是:
第一步,集团公司先剥离一块优质资产上市;
第二步,通过上市公司大比例的配股筹集资金,将集团公司的重点项目注入到上市公司中去;
第三步,再通过配股将集团公司的非重点项目注入进上市公司,实现借壳上市。
与借壳上市略有不同,买壳上市可分为“买壳——借壳”两步走,即先收购控股一家上市公司,然后利用这家上市公司,将买壳者的其他资产通过配股、收购等机会注入进去。 �
买壳上市和借壳上市一般都涉及大宗的关联交易,为了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这些关联交易的信息皆需要根据有关的监管要求,充分、准确、及时地予以公开披露。
2. 既然IPO加速了,为什么壳资源的价格还会涨
目前IPO加速已经是倒行逆施,央视、新华社都看不下去了,这几天纷纷对IPO的发行速度进行质疑。监管层肯定会受到压力。
新华社主管《经济参考报》刊文称:
虽然新股IPO时融资的额度不算大,但新股挂牌后对二级市场所形成的“抽血”效应同样不容忽视。监管部门2016年下半年加速新股发行后,进一步加剧了此种效应。无论是暂停新股IPO,还是新股发行“莫名”提速,都不是一个正常市场的正常表现。新股发行,需兼顾直接融资与市场的承受度与投资者的接受度,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中央财经频道专题报道:
中国平均每天3家公司IPO ,股民不赚钱,巨量融资谁会买单
3. 我国实行股票注册制可能遇到什么问题
其实注册制对中国股市肯定有一定的影响的长期而言,壳资源的价值必定会逐步下行。
未来注册制后随着标的进一步扩大,估值会进一步下行到合理范围。
实行注册制以后,新经济类公司成为了新上市公司的主力。
4. 壳资源板块是什么意思
壳资源通常指一家上市公司经营亏损,面临退市风险,这时其它想上市的公司可以通过收购即
将退市的上市公司,成为它的最大股东,通过原有上市公司的上市权限间接获得上市资格。这
时拥有类似退市的公司称为壳资源板块。
举例说明:公司B由于各种原因达不到上市的要求,这时面临退市,此时A公司想上市募集资
金,这时A就可以通过收购,资产置换等方式取得已上市公司B的控股权,这样A公司就可以由
B增发股票的方式,进行融资。B公司就是壳资源。
用户在投资时可以关注壳资源板块,如果一家即将退市的股票被一家公司收购或者控股,后续
重新上市后可以获得不错的上涨,如果用户凑巧买入了这样的股票,那么在后续会获得不错的
投资收益。
买入股票时预判未来一段时间的走势,然后决定是否买入。买入后最好设置止盈价和止损价,
这样在股票上涨后及时卖出获利,止损价就是下跌后也要卖出,避免亏损继续扩大。在买入股
票时还要注意大盘的整体走势。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法律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法典:应用版》
5. 2022年壳资源是好还是不好
2022年壳资源是好。
壳资源”是指一家公司想上市,但是自身又不符合上市标准,于是就去购买一家上市公司的股份,然后借该公司为“壳”,把想上市的公司资源融入这个已上市的公司,这样原来不符合上市标准的公司就可以变相上市了。一般来说,壳资源用的多是退市或ST等业绩不好的公司为多,因为成本比较低。
公司是适应市场经济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而形成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中国的公司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以营利为目的社团法人,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特有的组织结构形式使公司的资本、经营运作趋于利益最大化,更好地实现投资者的目的。
6. 注册制的观点
将使A股生态环境发生质变
“长期以来,一些公司基本无营收,业绩差却始终不退市,折射出现有制度的尴尬。由于上市公司壳资源的稀缺性,一些小盘绩差股,经常成为各方竞相争抢的对象,这已经成了A股市场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知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对记者表示,要想避免这种现象,注册制推行才是根本之道。在注册制之下,只要符合证券法规定条件的公司就可以自行IPO,不需要证监会同意,只要按规定备案即可。在这种情况下,壳资源将贬值,部分垃圾公司最终会逐步被市场淘汰。
证监会“铁律”规范发审权力 专家:向注册制迈进一步
中国经济网北京11月30日讯(记者华青剑)上周五,证监会制定并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发行审核权力运行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强化自我约束,接受社会监督。多位专家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意见》的提出向注册制改革方面迈进了坚实的一步。
国泰君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认为,《意见》的内容是向注册制过渡的方向,注册制不是一蹴而就的。核准制走向注册制是一个过程,减少审核内容等实际上在减少证监会发审的权力,将选择权和判断权交给市场。
林采宜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注册制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核准的内容会越来越少,范围会越来越小,信息披露要求会越来越高,信息欺诈和市场操纵惩罚的规则会越来越严格。在这个过程中,从审核制走向注册制。当审核制在很多方面与注册制很接近的时候,注册制的实施就水到渠成了。
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表示,信息披露方面往更加透明公开的方向,加快审核,缩短审核周期,应该是更加市场化,增加了企业融资便利性。减少寻租的空间,是比较规范的举措,对市场来说,维护三公原则,使得市场更加规范透明。
李大霄进一步指出,《意见》的提出是向注册制的方向迈进了一步。未来,都是朝着更加市场化迈进,保护投资者权利,市场将更加合理和规范。
着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在退市制度日益完善的大环境下,无论是中国证监会内部还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内容,都将改革大旗指向了注册制。早日将A股审核制改革为注册制,A股才有望完全市场化。证监会出台的上述“铁律”,此举不但是一项遏制权利腐败行为的针对性措施,而且也是注册制改革的重点,它标志着A股向注册制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注册制已迫在眉睫,考虑对投资者补偿
针对注册制改革带来的市场压力,青年经济学者、财经专栏作家陈恩挚建议,由于历史原因,真正的注册制确实会降低壳资源溢价。但是,作为资本市场改革的重头戏,注册制已经迫在眉睫。所以眼下,是否也可以考虑对投资者进行补偿,以换取支持呢?我觉得非常可行和必要。
7. 注册制退市要求
创业板退市有三大类指标,分别是交易类指标,财务类指标,规范类指标,交易类指标规定的股票的成交量,成交金额,股东人数等;财务类指标规定了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净资产等;规范类指标主要规定了信息披露义务以及股本,股权分布等条件。具体情况如下:
一、交易类退市指标:
(一)连续120个交易日通过本所交易系统实现的股票类累计成交量低于200万股。
(二)连续20个交易日,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每股面值。
(三)连续20个交易日,每日股票收盘是均值低于五亿元。
(四)连续20个交易日,每日公司股东人数均少于400人,五、深交所认定的其他情形。
二、财务类强制退市指标:
(一)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一亿元,或追溯重述后最近一个会计年度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一亿元。
(二)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或追溯重述后,最近一个会计年度期末净资产为负值。
(三)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者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四)本所认定的其他情形。
【拓展资料】
规范类强制退市指标:
(一)未在法定期限内披露年度报告或者半年度报告,此后,公司在股票停牌两个月内仍未披露。
(二)因财务会计报告存在重大会计差错或者虚假记载,被中国证监会责令改正,但公司未在规定期限内改正,此后公司在股票停牌两个月内仍未改正。
(三)因信息披露或者规范运作等方面存在重大缺陷被本所责令改正,但公司未在规定期限内改正,此后公司在股票停牌两个月内仍未改正。
(四)因公司股本总额或者股权分布发生变化,导致连续20个交易日不再符合上市条件,在规定期限内仍未解决。
(五)公司可能被依法强制解散。
(六)法院依法受理公司重整和解和破产清算申请。
(七)交易所认定的其他情形。
8. 上市公司退市谁的损失最大
1、如果股票退市,股民肯定要比上市公司更惨。对于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来说,大股东未必会有太多损失。因为,只要公司不破产,退市对大股东没有太大影响。这些高管和大股东在上市后早已高位减持套现,并且实现了财务自由或者获取了大额财富。而上市公司退市后,大股东只要对员工离职进行一些赔偿就可以了。但是对于中小投资者来说,踩上退市股这只地雷,后果是很严重的。
2、这要是在前几年,上市公司股票一旦戴上ST的帽子,股民也无需多害怕,因为上市企业不行了,但毕竟还有“壳资源”可以转让,一旦“壳资源”被其他企业资产重组了,那股民也有可能是“因祸得福”,只要上市公司股票在退市之前“借壳”成功,该股票将会是一飞冲天,反而让中小股民达到“富贵险中求”的目标。
3、不过,从2019年开始,有消息称今后“壳资源”将被喊停。这意味着,未来可以“借壳重组”的难度在不断加大。同时,证监管在今年上半年也加快了退市股票的进程,相信在注册制改革逐步推进之后,不仅是壳资源越来越不值钱,未来退市的股票也会越来越多。如果在缺乏中小投资者赔偿制度的情况下,上市公司退市肯定对股民伤害是最大的。
拓展资料:
退市详情:
1、实际上,对于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来说,通过大小非减持早已经在股价较高的时候兑现出局,退市不会造成太大的损失。而且,上市公司被监管部门勒令退市,主要还是业绩不好或者造假上市,这是其咎由自取,也不值得同情。但中小股民要是面临上市公司退市就显然有些冤屈,一些人可能会面临血本无归的结果。
2、现在问题来了,上市公司的股票退市,股民为啥会输得最惨呢?上市公司在退市之前,会存在股价一个跌停板再跌一个跌停板,股民根本无法出逃,只能忍受着本金的巨大亏损,甚至很多股民直到最后也没有逃出,只能赔着上市公司一起退市,此时,对于股民而言,股票账上的资金已经亏损90%以上。股民的损失肯定要比早已兑现了筹码的上市公司大股东要大得多。
3、除了退市之前,股民会蒙受重大投资损失外,即使是退到老三板市场,每周只有三个交易日,而且三板市场的流动性差,多数股票一天没什么成交量。由于流动性差,投资者往往也没办法及时卖出。从理论上说,股票退市后还能再回A股市场,但长期以来退市企业能重新上市的股票几乎为零。
9. 创业板的股票未来会成为壳资源吗
不会的 他的壳不值钱 出路只有一条 做大到主板 退市
10. 证监会为什么开通ipo绿色通道
证监会对中西部IPO一直较为倾斜,本次贫困列表符合政策大方向,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家数不会太多;未来壳资源价值存在下降风险。壳资源重要价值之一是拟上市主体可通过壳资源绕开IPO排队,而优质企业理论上可通过更改注册地直接免排队IPO.
不过,这也会导致未来还有可能出现一些投机者,在当地买一个壳公司,把资产装在当地壳公司中,最近一年多交点税,就可以满足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