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国家是怎么解决:看病难、贵的问题的
我国看病难、贵的两大原因。一是药价虚高,二是医疗资源稀缺
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多举措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一是酝酿“药房托管”根治“看病贵”。让“医”与“药”分家,剪断以“药”养“医”的利益链条,还评价医疗于民。。“药房托管”实施后,门诊病人拿到医生的处方,可在药房拿药,也可在外面市场上拿药,选择范围较大;同时,“托管”药房的价格也将接受物价等部门的严格监督。
二是尝试医技人员换位上班破解基层卫生院人力匮乏难题。从县级以上医院抽调骨干“支医”基层和偏远地区。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护失衡”,提高基层卫生院医护力量。
三是推进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建设,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相关程序。巩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切实做好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城乡医疗救助等相关工作
四是加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医学继续教育工作。大力培养医疗管理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
五是以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深化公立医疗机构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医疗服务行为管理制度,全面推进医德考评制度,优化服务流程,改善服务态度。维护稳定、保障安全、凝聚民心、团结民众、构建和谐
② 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及对策有哪些
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根源有以下几点:
1、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卫生发展落后于经济发展。我国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严重不足,而且优质资源少。
2、医疗资源分布失衡,医疗服务的社会公平性差。我国医疗资源的80%都集中在县、市级以上医院。城乡居民就诊流向进一步向上级医院集中,使大医院的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大医院看小病、看常见病,人满为患,也是造成“看病难、看病贵”,等候时间长的原因。
3、医疗卫生筹资机制改革滞后,多数老百姓自费就医。“看病贵”受到普遍关注的社会基础是有11亿多中国人完全自费就医。在目前的卫生总费用中,政府投入仅占15%,医院收入的80%以上直接来自患者个人。
4、国家政策调整或新的行业规范,增加了病人的医疗负担。政府把医疗机构推向市场,拨款越来越少。医院要养活自己、留住人才、购置设备、改善环境等,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其发展成本最终必然转移到患者身上。
5、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覆盖面太小。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管理存在不完善之处。同时,我国医疗保障覆盖水平不高,享受各种形式医疗保障的主要是机关、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有一半的城市居民和绝大多数的农村人口没有任何医疗保障。据调查统计,购买商业医疗保险的人口仅占9.35%。
建议对策:
1、从政府层面考虑:
①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整顿和规范医疗服务、药品生产流通秩序。加强对药品、医疗服务的价格监管。规范医院、医生的医疗和用药行为,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控制医药费用。
②增加财政投入,确保医院的正常运转,彻底改变以药养医,以病人养医的现状,改变医院以经济效益第一的管理方式。
2、从医院层面上考虑:
①在财政不能完全保证医院经费的情况下,医院要牢固树立卫生服务为人民的宗旨,社会效益第一,兼顾经济效益,在此指导下增收节支。
②坚决杜绝不规范医疗行为,严禁临床促销,临床促销是推销虚高药价的药品行为,不仅滋生医药腐败行为,更增加了看病贵的问题。
③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制定学习培训制度,提高治愈率,减少患者查治支出。
④制定全国医疗网络的联动制度,在医疗技术水平范围内使各地方内病人按医疗网络转诊,减少患者流动而使费用下降。
③ 国家如何解决群众看病难的问题
首先,国家应提高医疗投入占GDP的比例,改善公共医疗服务,壮大医疗医师队伍,这个是最基本的,没有资金投入,一切都是空谈。
为什么我国看病难看病贵,第一,好医院少,好医生少,主要集中在发达城市以及省级医院,导致群众只要有大病都去为数不多的三甲医院,中国这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医生与人口比例严重失衡,医疗资源与人口比例严重失衡。第二,医疗资源分配不合理,先进设备,先进技术严重向少数医院倾斜。第三,药品来源匮乏,放心药,高效药产出少,必然引起药价偏高。第四,公众卫生知识缺乏,头疼脑热小毛小病也需要到大医院,找名医生,不负责任的说就是由于过度担忧导致医疗资源被滥用。
如何解决看病难,首先要扩大医疗人员队伍,培养各种各样适应时代的医疗人员,在看病难地区大力建设医院,(此处我必须提及,国家曾经希望设立私人医疗机构,由于制度缺乏,监管不力导致许多严重问题,例如孕妇死,婴儿死,甚至蒙骗病人买药等,鉴于私人医疗机构严重缺乏诚信及安全保障,国家已紧急叫停,现在试行社会合作办医。)近几年,国家通过试行医改,将社区服务中心划分给三甲医院,由三甲医院派出专家坐诊社区,改变大医院看病难问题,但效果极其薄弱,其中涉及许多利益,基本属于无疾而终。其实我个人建议,专科医院应大力发展,糖尿病,高血压,脑科,肿瘤科,外科,内科,消化科、泌尿科、耳鼻喉科,儿科,妇科等等,应大力建设,没有起设,有的多设,遍地开花,分流患者,分流医师,均享国家资金投入。
在中国这个人口众多,现实情况极其复杂的情况下,任何改革都面临巨大阻力,处理好大方向,还得处理好小问题,目的是好的,政策是好的,当事人负隅顽抗,利益林林总总,说实话,很难。(简单举例,领导划分问题,医生出诊收入问题,设备购买问题,人事制度,财务问题)。
④ 优质医疗资源不足,分布不均怎么办,听听国家卫计委怎么说
当前再把退休金抬高百分之五十来平均不就充足了平均,继续就可把人力资源继续抬,
⑤ 如何解决二胎政策后医疗资源紧缺
二胎政策开放后,儿科资源紧缺,在二胎前,儿科资源也不多,关键在于儿科工作压力大,任务重,工资福利待遇没跟上,导致医疗人才流失,建议从医生护士的福利政策入手,政府增加扶持力度,完善医患关系条例,保障医护人员的利益
⑥ 如何解决医疗资源分配问题
医疗资源分配问题是没有办法解决的,本身的都是以追逐利益为主呀,那相对来说那利益高的地方计算资源当然好呀,利润低的地方医疗资源就比较差呀。
⑦ 如何改善中国的医疗水平和就医环境
随着卫生改革的深入,医疗服务质量已经成为医疗机构竞争取胜的关键。近年来,人民群众受益于改革,对医疗服务质量的满意度有所提高。据2001年对20个省市的145个省级医院、720个地市级医院和1686个区县级医院的调查,在问卷调查的93.33万人次中,门诊病人满意率为91.89%,住院病人满意率为93.52%,出院病人满意率为91.05%,均比往年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虽然不满意的比例较小,但从门诊住院人次来看,绝对值仍不小。因此,对医疗服务质量的管理,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重要职责。
为什么要抓医疗服务质量?朱庆生说,医疗服务质量是群众对卫生工作评价的主要衡量标志,群众对改革的认同主要体现在医疗服务质量和费用上。只有在这点上让人民满意,改革才能深入下去。医疗机构发展最主要的是内涵,医疗服务质量是内涵发展的核心。同时,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能减少纠纷和事故,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是今年“转变作风年”的切入点。全国医政工作会议要求卫生行政部门、医院管理者和医务人员做七件事:改变旧理念,把“以病人为中心”落到实处;一方面严格执行已有的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另一方面引进世界各国先进思想和方法,如风险管理、循证医学、全面质量管理等,创出自己的体系;建立和完善在医疗机构法人结构中体现医疗质量管理的机制,并将其与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结合起来;加强对医务人员培训,建立考核、淘汰制度;加大医疗服务信息公示范围和力度;控制费用,合理用药、合用检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完善内部监察和社会监察制度。
探索解决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新途径
“看病难、看病贵”多年来一直是社会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也是医改研究的一项重大课题。对这一涉及百姓民生的话题,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看法,由此也产生不同的理论研究与舆论争论。争论的焦点有二:一则产生“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到底归责于谁?二则医疗运行到底该如何才
能让群众认为看病“不难”“不贵”?下面,笔者通过自己在基层医院工作的一些经历感受及对相关行业部门相关人群的调查采访,对这民生话题做些粗浅的探讨,期望对缓解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缓解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及构建和谐卫生有一定裨益。
一、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成因分析
(一)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表现
“看病难”难在:(1)路途遥远,求医不方便,特别是对一些偏远山村的农民。(2)医疗机构技术力量薄弱,难以满足医疗需求。如医务人员业务差,诊断设备差,设施简陋,诊断不清,治疗效果差等。(3)医疗机构服务不到位,如医院的科室设置布局不合理,程序复杂,少数医务人员服务意识淡薄,存在门难进,脸难看。(4)大医院人满为患,挂号、取药、候诊排长队存在“难等”之难。
“看病贵”贵在:(1)药费贵(2)检查费贵(3)一些特殊治疗器械贵(4)过度治疗,小病大治拖治产生不合理费用。
(二)“看病难、看病贵”的成因分析
通过医院目前的一些现状,结合医疗运行的一些机制我们不难分析,“看病难、看病贵”的成因在于:
(1)村级医疗机构地理环境限制及卫生行政部门对村级医疗机构配置不到位导致不少农民就医“行路难”。
(2)一方面政府对卫生投入不足,影响了医院设施的更新完善、设备的添置、人才的培训、技术项目的开展等,导致医院的医疗救治能力差,影响了群众就医高效快捷;另一方面医院自身经营水平有限,无能力解决自我发展的经济投入,影响了医疗服务能力。
(3)医院管理不到位,内部约束机制不全不力,个别医务人员素质差,导致群众看病难。
(4)卫生材料价格虚高,药品流通领域管理不规范,流通环节层层加码,药品降价未取得实质性突破,加重了“看病贵”的程度。
(5)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出台后,医疗事故处理实行“举证倒置”,出于自身防范目的,医生在诊疗过程中过度检查,增加了病人的医疗负担。
(6)医学科技在发展,新技术、新药品、新器械和新材料在不断运用,诊疗手段的进步,患者在享受到安全、准确、快捷的诊疗服务的同时,支出费用相应提高。
(7)医院是在物价不断上涨的市经济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医疗卫生费用上涨是医学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在一定幅度内增长不可避免。
(8)医院为了生存与发展片面追求自身经济效益,科室或医生为完成目标任务,提高效益工资,采取过度治疗行为,加大了患者的负担。
(9)个别医生职业道德败坏,只为追求回扣、提成,大处方乱开药;个别医生基础理论差,诊治水平低,只知借助大型设备检查或滥检查;个别医生为泄心中不满,把情绪带到医疗工作,迁怒于患者身上发泄或“狠宰”。
(三)“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到底归责于谁
根据上述的成因分析,我们不难理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是一种综合性问题,不能单归责于某一行业某一部门,它是一问题链,其中涉及物价部门对药价及特殊医疗器械的审批定价,涉及药监部门对药品及医疗器械的流通监管,涉及政府的投入,涉及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执法,涉及医院的内部经营管理,涉及院长的管理能力与素质,涉及医生的职业道德与业务素质,光解决其中任何一项都不能彻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这一难题。但是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医疗费用产生的关键环节是医院,医院应是医疗费用的“守门员”,医院社会责任与职业道德的缺失将导致“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加剧升温。正是现行医院“点菜”别人(患者、政府、单位)“买单”的医疗运作机制,加之某些主客观原因,才导致医生、医院、药商、药厂出现不少乱“点菜”、乱“买菜、”多“点菜”、多“卖菜”、乱“卖菜”、乱“做”菜现象,因而也就导致人们对他们口诛笔伐。所以,如何探索新的“三医”(医疗、医保、医药)运行体制与机制是重中之重的工作,是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核心举措。另一方面要摒弃一种看法,认为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就是目前政府投入不足,只要政府加大投入问题就迎刃而解。其实并不然,如何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政府投入固然十分重要,但不可忽视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最大限度地竭制医疗卫生资源的浪费和流失,盘活现有大量闲置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