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地质学类各专业都包括什么 还有,土木是吗
地质学的应用又包括三个方面,资源方面,能源方面,环境、人类生活和灾害防护。
资源方面:矿床学
矿床地质学
矿产地质学
矿山地质学
找矿勘探地质学
水文地质学
旅游地质学
能源方面:煤田地质学
石油地质学
天然气地质学
放射性矿产地质学
地热学
非常规能源学
环境、人类生活和灾害防护:工程地质学
环境地质学
灾害地质学
记得采纳啊
❷ 地质工程专业具体干什么都学哪些课程
以下是兰州大学地质工程教学计划,由于各学校办学特色不同,所以各学校也有所不同!
地质工程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
地质工程是地球科学领域中的应用技术专业,是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础。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西部大开发,对具有良好素质的地质工程技术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的数学、力学及地质学等理论基础及系统的地质工程理论、技能和方法,获得工程科学和技术的基础训练,能独立从事各种建设工程中的勘察、设计、施工、评价和管理等的具有广泛适应能力的高级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能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部门从事教学、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能在能源、水利水电、城建、交通、市政、环保和国防等部门从事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和管理以及工程病害评价和治理。
二、基本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掌握地质工程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科学研究的思维和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通过实践性环节的学习,参加社会实践和课外科技学术活动,掌握地质工程的基本技能和工作方法。初步具备生产、教学、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工程建设管理的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 坚实的数学、力学和地质学基础。
(2) 地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技能和方法。
(3) 运用工程地质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工程建设中的有关问题的基本能力。
(4) 对地质资源、地质环境和地质工程等开展勘察、评价、治理、设计、规划的能力。
(5) 了解地质工程学科的前沿理论及技术发展动态。
(6) 掌握一门外语,能较熟练阅读本专业技术文献资料。
(7) 掌握计算机应用、程序设计和运用计算机技术获得科技知识和信息的技能,初步具有运用计算机完成地质工程及其相关工作的能力。
(8) 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体育的合格标准,身心健康。
三、学制与学位
(一)学制
学制四年。学校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分阶段完成学业。但具有学籍的时间最长不超过八年,累计修业时间不超过六年。
(二)学位
完成本专业学业,修满170学分,符合学校相关规定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四、主要学科
主要学科:地质工程学,包括:方向A(工程地质学)、方向B(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五、主干课程、特色课程和精品课程
(一)基础课程
地球科学概论、基础水文地质学、工程力学、工程化学、工程制图、工程测量
(二)主干课程
构造地质学、工程岩土学、土力学、岩体力学、工程地质学原理、工程地质勘察
(三)特色课程
地基基础、边坡工程、地下工程、地质体改造、环境岩土工程、地球物理
六、课程结构与学时学分分配总表
总学分170学分。必修课占102学分,其中公共基础课57学分(含军事训练与军事理论1学分、形式与政策1学分)、专业类基础课26学分、专业课19学分;选修课46学分,其中专业指选修课23学分、专业任选课17学分、跨学科选修课6学分;实践教学环节22学分。
课程结构与学时学分分配总表
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学分 占总学分比例(%) 学时 占总学时比例(%)
公共基础课 必修 56 33.1 1062 34.1
指选 0 0.0 0 0.0
专业类基础课 必修 25 14.5 450 14.5
专业课 必修 19 11.0 342 10.9
指选 24 14.0 432 13.9
任选 23 13.4 414 13.3
课外活动和实践环节 必修 25 14.0 414 13.3
合 计 172
100
3114 100
(一)公共基础课
序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备注
1 思想品德修养 2 36 1
2 法律基础 2 36 2
3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3 54 6
4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2 36 6
5 毛泽东思想概论 2 36 7
6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3 54 7
7 形式与政策 1 自学,全校统考
8 大学英语 16 288 1,2,3,4
9 体育 4 144 1,2,3,4
10 大学信息技术基础 3 54 1
11 高等数学 12 216 1,2
12 线性代数 3 54 1
1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3 54 3
小计
(二)专业类基础课
序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备注
1 地球科学概论 4 72 1
2 工程制图 3 54 2
3 工程化学 4 72 2
4 工程力学 5 90 2
5 水文地质与水文地球化学 4 72 3
6 Fortran程序设计 2 36 3 1-17周
7 工程测量学 3 54 4 1-14周
小计 25
450
(三)专业课
序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备注
1 构造地质学 3 54 3
2 工程岩土学 2 36 4 1-6周
3 土力学 3 54 4 7-16周
4 岩体力学 4 72 5
5 工程地质勘察 3 54 5 11-20周
6 工程地质学原理 4 72 6 1-14周
小计 19
342
(四)指定选修课
序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备注
1 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学 3 54 3
2 地基基础工程 3 54 5
3 边坡工程 3 54 6 1-14周
4 地下工程 3 54 6 1-14周
A6 结构力学 3 54 3
A7 弹塑性力学 3 54 3
A8 工程与环境物探(含实习) 3 54 4 1-14周
A9 工程渗流力学 3 54 5
B6 数学物理方法 3 54 3
B7 地球物理学原理 3 54 3
B8 VC++(含实习) 3 54 4 1-14周
B9 地球物理反演理论与方法 3 54 5
小计 24 432
(五)实践性教学环节
序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备注
1 军事训练与军事理论 1 1
2 基础地质认识实习 1 1周 2 20-20周
3 综合地质填图实习 3 3周 4 18-20周
4 地质工程综合实习 4 4周 6 17-20周
5 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 10 7,8
6 地球科学概论实验和实习 0.5 18 1
7 Fortran程序设计实习 1 36 3 1-17周
8 工程力学实验 0.5 18 2
9 构造地质学课程设计 0.5 18 3
10 工程测量实习 1 1周 4 16-16周
11 土工实验 1 36 4 5-13周
12 岩体力学实验 1 36 5 5-13周
13 工程地质勘察实习 0.5 18 5 15-19周
小计 25
828
注:未计入随课程讲授进行的课间实验和实习。
(六)任意选修课
为了增强学生对社会需要的广泛适应性,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爱好和需要,选修本专业或其他专业的课程,至少选修23学分,其中专业任选课至少17学分、跨学科(指学科门类,包括本学院力学和土木工程等)任选课6学分。
序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备注
1 遥感地质学 2 36 5 1-10周
2 土木工程概论 2 54 7 1-10周
3 地质灾害与防治 2 54 7 1-10周
4 道路工程 2 54 7 1-10周
5 矿业工程 2 54 7 8-14周
6 水利水电工程 2 54 7 1-10周
7 地震工程 2 36 8 3-8周
8 工程概预算、招投标与监理 2 54 8 3-11周
9 地理信息系统 2 36 8 3-11周
10 地质工程专题讲座 2 54 8 1-11周
A11 钢筋混凝土结构原理(含课程设计) 2 54 4 1-14周
A12 工程建筑概论 2 54 5 1-14周
A13 特殊土工程地质特性与改良 2 54 5 1-10周
A14 工程钻探与取样 2 36 6 1-14周
A15 环境岩土工程 2 54 6 1-10周
A16 区域稳定工程地质学 2 36 6 1-10周
A17 地质体改良 2 54 7 1-10周
A18 动力工程地质学 2 36 8 3-8周
A19 环境工程地质学 2 36 8 3-8周
A20 其它
B11 重磁电勘探 (含实习) 2 54 5
B12 地震波与声波勘探 (含实习) 2 54 5
B13 测井理论与方法(含实习) 2 36 6 8-14周
B14 放射性勘探 (含实习) 2 36 6 1-7周
B15 数字信号处理 2 54 6 1-15周
B16 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 2 54 7 1-16周
B17 混凝土无损检测 2 54 8 3-11周
B18 其它
小计 其它(根据当年就业形势,临时安排)
七、课外活动和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和要求
本教学计划中安排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地质工程专业类必不可少的内容,与课堂教学任务相辅相成。
(一)课外活动
除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实践性教学任务外,学生应积极参加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和课外学习,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
(1) 积极参加学校、学院、班级组织的书画比赛、辩论赛及演讲赛、英语比赛、知识竞赛、文体活动及比赛、青年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
(2) 开展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教育,在低年级开展政治思想、爱国广义和专业思想教育,在高年级开展毕业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3) 结合各级野外实习,因时因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
(二)科研与生产的初步训练
(1) 广泛参加各级各类学术活动。系或研究所负责开展不同形式的学术活动,包括学术报告会、专题和前沿科技讲座、学术讨论与学术交流。学生应积极参加专业类学术活动,同时参加其它相关的学术活动,拓宽知识面。
(2) 鼓励学生在课余参加老师的科研工作,教师尽量为学生提供科研机会,培养科研兴趣、掌握科研方法、锻炼科研能力。
(3) 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的生产实践活动,掌握地质工程生产实践的工作程序、方法,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三)任意选修课的实验和教学实习
任意选修课的实验和教学实习未单独列出,由任课教师根据课时总量灵活掌握。
(四)教学实习时间与安排
(1) 实习时间及安排
工程测量综合实习:1周,安排在课程结束后进行;
基础地质认识实习:1周,安排在第一学年第2学期最后一周进行;
综合地质填图实习:3周,安排在第二学年第4学期最后三周进行;
地质工程综合实习:4周,安排在第三常年第6学期最后四周进行;
地质工程毕业实习:因目前条件尚不成熟,本计划暂不列入。
(2) 排课要求
第2、4、6学期的课堂教学时间应做出相应调整(总学时不变),以保证野外实习正常进行。其中:
第2学期,课堂教学(含考试)应在第19周末结束,第20周为基础地质认识实习;
第4学期,课堂教学(含考试)应在第16周末结束,第17周为工程测量综合实习,第17~20周为综合地质填图实习;
第6学期,课堂教学(含考试)应在第16周末结束,第17~20周为地质工程综合实习。
八、副修和双学位专业教学计划
(一)副修和双学位教学计划
以“地质工程”作为副修和双学位专业的学生,需按下列计划修学满学分(副修30学分、双学位50学分),按学校有关规定,可获得地质工程专业副修证或地质工程专业学士学位。
课 程 学 分
副 修 双学位
地球科学概论 4 4
水文地质与水文地球化学 4 4
构造地质学 3 3
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学 3 3
工程岩土学 2 2
土力学 3 3
工程地质勘察 3 3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 4 4
工程渗流力学 3 3
工程建筑概论 3 3
岩体力学 / 4
工程与环境物探(含实习) / 3
地基基础工程 / 3
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 / 8
合计 32 50
(二)副修和双学位教学计划说明
(1) 对于副修地质工程专业或以地质工程为第二专业学位的学生,应完成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指定选修课和必要实践教学环节,达到规定学分。
(2) 授课时间、内容、要求均与地质工程专业相同,不另外单独安排。
(3) 若原专业已修本教学计划中的课程,则免修相应课程,不计学分,不足学分从指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中选择。
九、其它有关说明
(一)本教学计划修订宗旨
针对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的实际情况、地质工程学科发展趋势以及就业反馈信息,本着“夯实基础、培养能力、拓宽口径”的理念,在2004年“地质工程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的基础上,经修订而制订本教学计划,突出兰州大学地质工程学专业的特色。
与2004年教学计划相比,本教学计划在以下方面进行的修订。
(1) 注重工程地质学基础,主要反映在课程教学内容的修正与更新、部分课程名称的更改与相应教学内容的变更、增设部分专业选修课,使学生系统掌握地质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工程建设中的若干工程地质问题的能力,拓宽学生就业口径。
(2)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二)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相辅相成,在教学计划修订的同时,对教学大纲进行了相应的修订,尤其加强了工程地质方面的内容,保证学生在掌握地质工程工作方法(勘察→设计→施工→工程对策)的基础上,熟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各领域和各类工程建设中工程地质问题。
任课教师必须严格按照新教学大纲,完成教学任务,以保证教学内容的相互衔接,避免重复和遗漏。
(三)选修课的考核方式
本计划不对选修课的考核方式作统一要求,由任课教师在公平、公共的原则下,评定学生的成绩。鼓励教师采用多种形式(如课程设计、论文撰写、学生学术讲座等)对学生进行考核,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和更进一步的基本技能训练,融会贯通所学知识,培养学习兴趣,提高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临时选修课程的安排
根据当年就业形势,适当开设部分本计划中未列课程,供学生选修。
(五)生效日期
本教学计划从2006级开始执行。
十、地质工程学本科教学计划总体安排一览表
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序号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
学
时 学时
总数 课时分配 各学期周学时分配 备注
讲
授 习题
讨论 实验
或
上机 课外
辅导 第一
学年 第二
学年 第三
学年 第四学年
1 2 3 4 5 6 7 8
公
共
基
础
课 必修 1 思想品德修养 2 2 36 36 2
2 法律基础 2 2 36 36 2
3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3 3 54 54 4 1-14周
4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2 2 36 36 3 1-14周
5 毛泽东思想概论 2 2 36 36 2
6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3 3 54 54 3
7 形式与政策 1 0 1 自学
8 大学英语 16 4 288 288 4 4 4 4
9 体育 4 2 144 144 2 2 2 2
10 高等数学 12 4 216 216 6 6
11 大学信息技术基础 3 3 54 54 3
12 线性代数 3 3 54 54 3
1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3 3 54 54 3
专业基础课 必修 14 地球科学概论 4 4 72 72 4
15 工程制图 3 3 54 54 3 1-18周
16 工程力学 5 5 90 90 5
17 工程化学 4 4 72 72 4
18 水文地质与水文地球化学 4 4 72 72 4
19 Fortran程序设计 2 2 36 36 2 1-17周
20 工程测量学 3 4 54 54 4 1-14周
专业课 必修 21 构造地质学 3 3 54 54 3
22 工程岩土学 2 6 36 36 6 1-6周
23 土力学 3 6 54 54 6 7-16周
24 岩体力学 4 4 72 72 4
25 工程地质勘察 3 3 54 54 3
26 工程地质学原理 4 6 72 72 6 1-14周
方向指选 27 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学 3 4 54 54 3
28 地基基础工程 3 4 54 54 3
29 边坡工程 3 4 54 54 4 1-14周
30 地下工程 3 4 54 54 4 1-14周
A31 结构力学 3 3 54 54 3
A32 弹塑性力学 3 3 54 54 3
A33 工程与环境物探(含实验) 3 3 54 54 3
A34 工程渗流力学 3 3 54 54 3
B31 数学物理方法 3 3 54 54 3
B32 地球物理学原理 3 3 54 54 3
B33 VC++ (含实习) 3 3 54 54 3
B34 地球物理反演理论与方法 3 3 54 54 3
任选 本专业任意选修课 17
跨学科任意选修课 6
实践教学环节 必修 35 工程力学实验 0.5 1 18 18 2
36 Fortran程序设计实习 1 2 36 36 2 1-17周
37 地球科学概论实验及实习 0.5 2 18 18 2
38 构造地质学课程设计 0.5 2 18 18 2
39 土工实验 1 4 36 36 4 5-13周
40 岩体力学实验 1 4 36 36 4 5-13周
41 工程地质勘察实习 0.5 2 18 18 4 15-19周
42 工程测量实习 1 1周 1周 X 16-16周
43 基础地质认识实习 1 1周 1周 X
44 综合地质填图实习 3 3周 3周 X
45 地质工程综合实习 4 4周 4周 X
46 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 10 X
课外活动和
社会实践等 军事训练与军事理论 1 1
专业实践教学 24
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环节学分合计 25 414 0 414 3 2 4 4 8 0 0 0
必修课学分、学时、实验合计 100 1854 1854 25 26 21 22 7 13 5 0
选修课学分、学时合计 47 846 432 0 0 6 3 3 8 0 0 (+414)
总学时、实验、上机学时合计 170 3114 2286 414 28 28 31 29 18 21 5 0
注:备注栏中“(+414)”为任意选修课总学时;
各学期课时合计中不含任意选修课的课时;
实践课学时为折合学时,且不含指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的实验和教学实习。
附: 各学期课程分配
第1学期(第一学年第1学期)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学分 总学时 周讲授学时 周实践学时 备注
1 思想品德修养 公共基础 2 36 2
2 大学英语 公共基础 4 72 4
3 体育 公共基础 1 6 2
4 高等数学 公共基础 6 90 6 全院合班
5 大学信息技术基础 公共基础 3 54 3
6 线性代数 公共基础 3 54 3 全院合班
7 地球科学概论 专业基础 4 72 4
8 地球科学概论实验及实习 实践教学 0.5 18 0 2
9 军事训练与军事理论 实践教学 1
小计 (必修&指选) 24.5
402
24
第2学期(第一学年第2学期)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学分 总学时 周讲授学时 周实践学时 备注
1 法律基础 公共基础 2 36 2
2 大学英语 公共基础 4 72 4
3 体育 公共基础 1 36 2
4 高等数学 公共基础 6 6 6 全院合
5 工程力学 专业基础 5 90 5
6 工程制图 专业基础 3 54 3 2
7 工程化学 指定选修 4 72 4 与土木合
8 工程力学实验 实践教学 0.5 18 0 2
9 基础地质认识实习 实践教学 1 1周 0 20-20周
小计 (必修&指选) 26.5
420 24
第3学期(第二学年第1学期)
学期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学分 总学时 周讲授学时 周实践学时 备注
1 大学英语 公共基础 4 72 4
2 体育 公共基础 1 36 2
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公共基础 3 54 3 全院合班
4 Fortran程序设计 专业基础 2 36 2 全院合班
5 构造地质学 专 业 课 3 54 3
6 Fortran程序设计实习 实践教学 1 36 0 2
7 构造地质学课程设计 实践教学 0.5 18 0 4
8 水文地质与水文地球化学 专业基础 4 72 4
9 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学 指定选修 3 54 3
A10 结构力学 指定选修 3 54 3
A11 弹塑性力学 指定选修 3 54 3
B10 数学物理方法 指定选修 3 54 3
B11 地球物理学原理 指定选修 3 54 3
小计 (必修&指选) 27.5 540 27
第4学期(第二学年第2学期)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学分 总学时 周讲授学时 周实践学时 备注
1 大学英语 公共基础 4 72 4
2 体育 公共基础 1 36 2
3 工程测量学 专业基础 3 54 4 1-14,与土木合班
4 工程岩土学 专 业 课 2 36 6 1-6周
5 土力学 专 业 课 3 54 6 7-15周
6 工程测量学实习 实践教学 1 1周 0 16-16周
7 土工实验 实践教学 1 36 0 4 5-13周
8 综合地质填图实习 实践教学 3 3周 0 18-20周
A9 工程与环境物探(含实习) 指定选修 3 54 4 1-14周
A10 钢筋混凝土结构原理 任意选修 2 54 4 1-14周
B9 VC++ (含实习) 指定选修 3 54 4 1-14周
B10
小计 (必修&指选) 21 586 26
第5学期(第三学年第1学期)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学分 总学时 周讲授学时 周实践学时 备注
1 岩体力学 专 业 课 4 72 4
2 工程地质勘察 专 业 课 3 54 6
3 地基基础工程 指定选修 3 54 6
4 岩体力学实验 实践教学 1 36 0 4 5-13周
5 工程地质勘察实习 实践教学 0.5 18 0 4
6 遥感地质学 任意选修 2 36 4 1-10周
A7 工程渗流力学 指定选修 3 54 3
A8 工程建筑概论 任意选修 2 54 3
A9 特殊土工程地质特性与改良 任意选修 2 54 3
B7 地球物理反演理论与方法 指定选修 3 54 3
B8 重磁电勘探(含实习) 任意选修 2 54 3
B9 地震波与声波勘探(含实习) 任意选修 2 54 3
小计 (必修&指选) 14.5 288 19
第6学期(第三学年第2学期)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学分 总学时 周讲授学时 周实践学时 备注
1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公共基础 3 54 3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公共基础 2 36 2
3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 专 业 课 4 72 6 1-14周
4 地质工程综合实习 实践教学 4 0 0 17-20周
5 边坡工程 指定选修 3 54 4 1-15周
6 地下工程 指定选修 3 54 4 1-15周
A7 工程钻探与取样技术 任意选修 2 36 4 1-10周
A8 环境岩土工程 任意选修 2 54 4 1-15周
A9 区域稳定工程地质学 任意选修 2 54 4 1-15周
B7 测井理论与方法(含实习) 任意选修 2 36 6 8-14周
B8 放射性勘探(含实习) 任意选修 2 36 6 1-7周
B9 数字信号处理 任意选修 2 54 4 1-15周
小计 (必修&指选) 19 1923
第7学期(第四学年第1学期)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学分 总学时 周讲授学时 周实践学时 备注
1 毛泽东思想概论 公共基础 2 36 2
2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公共基础 3 54 3
3 土木工程概论 任意选修 3 54 6 1-10周
4 地质灾害与防治 任意选修 2 54 6 1-10周
5 道路工程 任意选修 2 54 6 1-10周
6 水利水电工程 任意选修 2 54 6 1-10周
7 矿业工程 任意选修 2 36 6 8-14周
8 地震工程 任意选修 2 36 6 1-6周
9 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 实践教学 0
A10 地质体改良 任意选修 2 54 6 1-10周
B10 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 任意选修 2 54 6 1-10周
小计 (必修&指选) 5 5
第8学期(第四学年第2学期)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学分 总学时 周讲授学时 周实践学时 备注
1 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 实践教学 10
2 工程概预算、招投标与监理 任意选修 2 54 6 3-11周
3 地质工程专题讲座 任意选修 2 54 6 3-11周
4 地理信息系统 任意选修 2 36 6 3-8周
A5 动力工程地质学 任意选修 2 36 6 3-8周
A6 环境工程地质学 任意选修 2 36 6 3-8周
B5 混凝土无损检测 任意选修 2 54 6 3-11周
小计 (必修&指选) 10 0
❸ 地质学类各专业包括哪几个
地质学类包括以下四个专业: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古生物学。
一、地质学
专业代码:070901 | 男女比例:74:26
1、专业定义
地质学主要研究地球的演化过程,研习地质调查、资源开发和管理等地质基本工作技能,主要进行地矿、石油、煤田、天然气等资源的开发利用,勘测地形、地质构造,监测地震等地质灾害。
2、发展前景
就业方向
矿业类企业:地质勘探、矿产开发、选矿、采矿、工程技术;政府、事业类单位:地质调查、资源能源勘探与开发、水利水电建设、地质灾害监测与防治、国防。
考研方向
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质工程、构造地质学。
二、地球化学
专业代码:070902 | 男女比例:72:28
1、专业定义
地球化学主要研究地球及其子系统(包括部分宇宙体)的化学组成和化学演化,包括地球(包括部分天体)的化学组成、地质过程中化学作用机制和条件、元素的共生组合及其赋存形式、元素的迁移和循环等等,涵盖矿物、岩石、矿床、地质等多个方面。
2、发展前景
就业方向
矿业、工程类企业:生产、测试、工程技术、技术管理、野外勘测、地质勘探。
考研方向
地球化学、地质学、地质工程、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三、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
专业代码:070903T | 男女比例:66:34
1、专业定义
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主要学习数学、物理学、地球动力学与空间大地测量学的基础知识及系统地掌握现代信息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范畴包括空间信息的分类与采集、传输与分析、成像与图像处理、空间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对于地球空间信息工程、3S集成(GPS、GIS、RS)、空间数据无线网络传输、数据信息可视化等领域有较大贡献。
2、发展前景
就业方向
矿业、工程类企业:野外勘测、地质勘探、工程勘察、水利水电; 技术类企业:信息处理技术、遥感技术、探测技术。
考研方向
地质工程、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海洋地质。
四、古生物学
专业代码:070904T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理学学士男女比例:31:69
1、什么是古生物学专业?
该专业主要研究保存在地层中的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遗体和遗迹化石,培养具备良好的科学素质、掌握地质学、古生物学、演化生物学和化石能源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掌握博物馆学、化石保护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和化石修复技能。
2、发展前景
人才需求
古生物学培养能够从事古生物学与生物进化学、古地理与古环境学、化石能源、化石保护与自然类博物馆及相关领域研究或管理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考研方向
古生物学本科专业学生,可报考马克思主义理论、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法律(非法学)、文物与博物馆等硕士专业。
就业方向
古生物学本科专业毕业人员从业方向包括考古及文物保护专业人员、初中教师、环保技术工程师等岗位。
❹ 地质学专业的主要课程是什么
地质学专业大学本科开设专业学科有:
普通地质学、晶体光学与光性矿物学、结晶学与矿物学、岩石学、地史学、古生物学、构造地质学、地球化学、资源地质学等。
通识课程就是数学,英语、物理、化学、计算机之类的
❺ 地矿类专业的分专业详细介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固体(煤、金属及非金属)矿床开采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采矿工程师的基本能力,能在采矿领域等方面从事矿区开发规划、矿山(露天、井下)设计、矿山安全技术及工程设计、监察、生产技术管理科学研究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岩体工程力学、采矿及矿山安全及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受到采矿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矿区规划、矿山开采设计、岩层控制技术、矿山安全技术及工程设计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采矿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矿区开发、矿井开采、巷道开拓的设计方法;
3.掌握矿山压力及岩体工程监测、矿井通风与空调、矿山安全以及矿井灾害预防等技术;
4.具有先进的生产组织和技术管理基本能力以及新工艺、新技术研究和开发的初步能力;
5.熟悉国家有关采矿工业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
6.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要课程:岩体力学、工程力学、采矿学、矿井通风与安全、电工与电子技术、采矿机械、矿山企业管理与技术经济分析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工程基础理论和石油工程专业知识,能在石油工程领域从事油气钻井工程、采油工程、油藏工程、储层评价等方面的工程设计、工程施工与管理、应用研究与科技开发等方面工作,获得石油工程师基本训练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物理、化学、力学、地质学、工程科学的基础理论和与石油工程有关的基本知识,受到石油工程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油气田钻井、采油及油气开发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以及初步的应用研究和科技开发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化学、力学、地质学、计算机科学及与石油工程有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具有应用数学、地质学方法及系统的力学理论进行油气田开发设计的基本能力;
3.具有应用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进行油气钻采工程设计的基本能力;
4.具有一般钻采工具和设备部件机械设计的初步能力;
5.具有运用基础理论分析和解决石油工程实际问题、进行技术革新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6.具有应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经济知识进行石油工程生产、经营与管理的初步能力。
主要课程:技术经济学、油气田开发地质、工程力学、计算机程序设计、流体力学、渗流力学、钻井工程、采油工程、油藏工程、油田化学、钻采新技术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从事矿物(金属、非金属、煤炭)分选加工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领域内的生产、设计、科学研究与开发及技术改造与管理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物理、化学、力学、矿物学、选矿学、机械工程、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实验研究、工程设计方法、生产管理、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矿物加工方面的研究、设计与生产管理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有关化学、有机化学、电磁学、工程流体力学等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矿物学与岩石学、机械、电工与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掌握矿物(金属、非金属、煤炭)材料科学的基本知识及材料性能检测、研究方法及产品质量控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4.掌握矿物加工厂工程设计方法,并具有进行工艺设计的能力;
5.具有矿物加工常规机、电设备的事故处理与设备维护的基本知识和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能力。
主要课程:物理化学,工程流体力学,选矿学,矿物加工厂工艺设计,矿物加工试验研究方法,技术经济分析与生产管理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地质学、应用地球物理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能在资源勘查、工程勘察、管理等单位从事各类资源勘查与评价、管理及工程勘察、设计、施工与监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在学习数学、物理、化学、外语、计算机的基础上,主要学习基础地质学、应用地球物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资源勘察及工程勘察的设计、施工、管理的基本能力和勘查新技术 新方法研究和开发的初步能力。本专业可以在资源勘查和工程勘察两个方向上有所侧重。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岩土力学、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应用地球物理学、应用地球化学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重力、磁法、电法、地震、测井等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掌握钻探、掘进常用技术方法;
3.具有常用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方法施工及数据解释的基本能力,具有从事工程勘察设计与施工、管理的基本能力,具有对资源勘查与工程勘察新技术研究和开发的初步能力;
4.熟悉国家有关矿产资源、工程勘察、建筑工程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国内外资源勘查与工程勘察新技术及其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和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
主要课程:地质学、地球物理勘探、钻探工艺与设备、基础工程与施工、地球化学勘探、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地质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地质调查与勘探的室内、外工作方法,具有对矿床地质、矿床分布规律等综合分析和研究的初步能力,能在资源勘查、开发(开采)与管理等领域从事固体、液体、气体矿产资源勘查、评价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在学习数学、物理、化学、外语、计算机等基础课程的基础上,主要学习基础地质、应用地质和现代资源勘查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资源地质调查和找矿勘查室内外王作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综合分析研究区域地质与矿产地质特征、矿产分布规律及工业价值,进行资源评价与矿产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本专业在培养方向上可以在矿产资源勘查、矿产资源评价与管理等方面有所侧重。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基础地质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进行区域地质调查、矿产资源普查勘探的室内外工作方法;
3.具有对区域地质、矿床地质、成矿地质条件、矿产分布规律等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的初步能力;
4.熟悉国家有关矿产资源及环境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现代地质学的理论前沿及现代资源勘查技术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和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
主要课程:矿物岩石学、古生物地层学、构造地质学、矿床学、能源地质学、资源勘探学、应用地球物理、应用地球化学、资源管理与评价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基础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水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地质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从事资源地质勘查的初步能力和解决常见地质工程问题的基本能,能在资源勘查、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管理等领域从事资源勘查与评价、管理、各类工程建设地质等方面的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在学习数学、物理、化学、外语、计算机的基础上,主要学习基础地质、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应用地球物理、应用地球化学、地质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掌握运用现代地质学理论和先进科技手段,进行资源地质工作及解决与各类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并具有合理利用与保护自然地质环境的初步能力。本专业在培养方向上可以在矿产资源勘查、矿产资源评价与管理、勘察技术与工程等方面有所侧重。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和化学基础;
2、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及常用计算机软件的用法,掌握一门计算机语言,能够应用计算机进行一般的科学计算;
3、掌握一门外语,能顺利地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并具有听、说、写、译的基础;
4、系统掌握地质工程领域必须的基础地质和石油地质知识;了解本学科领域的前沿和发展趋势;掌握应用地球物理的基础知识;
5、具备解决地质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地球物理资料解释可应用的基本技能;掌握综合勘探和油藏地质工程设计的基本技能;具备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完成地质工程师的基本训练;
6、具备基本的经济管理知识及进行地质工程经济评价的初步能力,具有较强的工程意识、效益观念,具备对技术工作进行组织的管理能力,具有较好的人际交流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7、掌握文件检索和其它获取信息的方法,具备获取和追踪新知识的能力。
主要课程:基础地质学、矿产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钻掘工程学、基础工程施工、环境地质学、地质工程学。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较深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现代科技知识,能在规划设计、生产经营、投资、管理、教育、科研等部门从事矿物资源开发、加工利用以及相关设施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然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加工利用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规划设计、设备选型与计算、工艺流程确定、试验研究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矿业投资、企业生产与经营、技术与行政管理、工艺革新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能够系统地掌握资源工程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技术的专业知识,
2、了解本领域科技发展的新动向。
3、系统地掌握资源工程领域的数学方法,现代计算手段,并能对具体资源工程问题进行分析的能力。
4、熟悉资源工程领域大型工具软件,并在国际通用软件基础上,利用软件应用开发平台,进行二次开发的能力。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工程化学、流体力学、地质学与矿物学、矿床地质与油气田地质、岩石力学与爆破工程、矿床开采、油气田钻探与开发、矿物加工与利用、技术经济学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❻ 地质类研究新能源开发的专业叫啥
本专业培养掌握煤层气、页岩气、油页岩、油砂、天然气水合物等化石新能源及常规油气资源的地质勘查、开发工程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知识的宽口径复合型人才。毕业生具有对新能源资源和常规油气资源成因和分布规律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的初步能力,懂得资源与环境保护问题的基本原理,具有用现代资源观对新能源资源进行评价与管理的基本能力。毕业生主要面向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相关行业,以及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等企事业单位,从事与新能源领域相关的地质勘探与开发、工程规划与设计等工作。
毕业生将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扎实、宽厚的基础地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新能源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的主要工作方法和技术手段;具有对矿产资源分布规律等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的初步能力;具有对资源勘探结果进行地质解释、经济分析、综合评价、开发设计和管理的初步能力。
熟悉国家有关矿产资源及环境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懂得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资源与环境保护的基本原理,了解现代地质学的理论前沿及现代资源勘查和开发技术的发展动态。熟悉计算机在现代资源勘查与开发工作中的应用,初步掌握现代测试技术在新能源资源勘查、开发和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
专业主干课:包括结晶学与矿物学、岩石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和构造地质学,以及沉积学基础、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油层物理学、岩石力学和新能源概论。专业主干课包括煤层气地质学、煤层气储层工程、盆地分析基础、沉积盆地流体地质学、渗流力学、新能源地质与勘查、综合地球物理原理、煤地质学、钻井与完井工程、新能源化学与分析技术、新能源地球化学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计算机程序设计、北戴河地质认识实习、周口店专业教学实习、新能源地质与工程综合实习、现场教学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去向:与能源有关的政府部门、能源与环境保护的管理、决策、生产等企事业单位,以及有关教学和科研部门,包括国土资源部,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延长石油等所属的全国各大油田,煤炭企业及煤层气公司,各省地质矿产局等,也可继续深造攻读研究生。
❼ 根据研究内容,地质学可以分为哪些主要分支学科
地质学类专业包括如下:
1、资源方面:地质学专业、矿床地质学专业、矿产地质学专业、矿山地质学专业、找矿勘探地质学专业、水文地质学专业、旅游地质学。
2、能源方面:地质学专业、石油地质学专业、天然气地质学专业、放射性矿产地质学专业、地热学专业、非常规能源学。
3、环境、人类生活和灾害防护:地质学专业、环境地质学专业、灾害地质学专业。
地质学是一门探讨地球如何演化的自然哲学。地质学专业培养具备地质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相关学科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初步的研究、教学和管理能力,能在科研机构、学校从事地质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在地矿、冶金、建材、石油、煤炭、材料、环境、基础工程、旅游开发从事技术开发与技术管理工作以及在行政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地质学专业比较适合能吃苦、对地质学类专业感兴趣、适宜野外作业的考生报考。
矿山地质学
矿山地质学是以解决矿山开发过程中遇到的地质问题为任务的学科。
还有些自成体系、自有理论、与地质学相辅相成,对地质学的发展有重要作用的技术学科,属于广义的地质学或地质科技的范畴。它们包括:运用物理的、化学的方法去取得野外地质资料的地球物理勘探和地球化学勘查;运用钻探或坑探的手段直接向地下取得地质样品的探矿工程。
对各种地质样品进行实验测试的实验室技术;为地质调查提供地形底图并绘制地质图件的测绘学;能在远距离处取得地质资料的航空测量技术和遥感技术以及用于处理地质资料的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等。
❽ 地质学类专业包括哪些专业
地质学类专业包括:1.资源方面:学专业、矿床地质学专业、矿产地质学专业、矿山地质学专业、找矿勘探地质学专业、水文地质学专业、旅游地质学;2.能源方面:地质学专业、石油地质学专业、天然气地质学专业、放射性矿产地质学专业、地热学专业、非常规能源学;环境、人类生活和灾害防护:地质学专业、环境地质学专业、灾害地质学专业。主要课程:地质学、结晶矿物学、古生物学、地史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矿床学、地球物理及勘探方法、地球化学、遥感技术等。
❾ 地质学类专业包括哪些专业 哪个专业好
地质学,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并列的自然科学五大基础学科之一。地质学类专业有哪些?哪个专业比较好?下文是有途网小编整理的《地质学类专业包括哪些专业》,仅供大家参考查阅。
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
地质学类 070900
地质学 070901
地球化学 070902
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 070903
古生物学 070904
地质学类专业介绍
一、地质学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地质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相关学科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初步的研究、教学和管理能力,能在科研 机构、学校从事地质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在地矿、冶金、建材、石油、煤炭、材料、环境、基础工程、旅游开发从事技术开发与技术管理工作以及在行政部门从事 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地质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践训练,掌握地质调查、科学 研究、资源开发和管理的基本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野外地质工作方法);
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了解国家科学技术政策、知识产权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5.了解地质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资源开发状况;
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报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设计实验,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 术交流的能力。
主干学科:地质学
主要课程:地质学、结晶矿物学、古生物学、地史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矿床学、地球物理及勘探方法、地球化学、遥感技术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课程的实验和实习在课程内安排、野外地质的认识实习、区域地质测量实习和毕业实习等,一般安排6-12周。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二、地球化学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地球化学和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初步的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能在科研机构、学校从事地球化学研究或教学工作,在资源、能源、材料、环境、基础工程等方面从事生产、测试、技术管理等工作以及在行政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地球化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科学思维和科学实践的训练,掌握野外和室内地质及地球化学的基本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球化学和地质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以及野外和室内地质及地球化学的研究工作方法、有关测试手段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3.了解相近专业的-般原理和知识;
4.了解国家科学技术政策、知识产权及可持续发展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5.了解地球化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
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设计实验,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主干学科:地质学、化学
主要课程:地球科学概论、构造地质学、结晶学与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环境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课程的实验和实习在课程内安排。野外地质实习、毕业实习等.一般安排6~12周。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三、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
业务培养目标: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面向21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培养基础理论扎实,系统掌握现代信息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和方法,能从事地球空间信息工程、3S集成(GPS、GIS、RS)、空间数据无线网络传输、数据信息可视化等领域科学研究、应用研究、教学和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科技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要求在学习数学、物理学、地球动力学与空间测地学基础知识和系统掌握现代信息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方法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要求学生具备空间信息的分类与采集、传输与分析、成像与图像处理、空间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等领域的研究与开发的基本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素养、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
2、掌握数学、物理学、地学、测地学、地球物理学、信息科学、电子学、计算机科学、数字制图学等方面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坚实而宽广的专业基础知识。
3、掌握地球空间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了解相近领域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4、了解地球空间信息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
5、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6、具有一定的归纳、整理、分析、设计、撰写论文的基本能力、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
主干学科:地球动力学与空间测地学、信息科学、电子计量学。
主要课程:数学、物理学、地球动力学、空间测地学、地球物理学、工程设计学、信息工程学、遥感学、全球定位系统、数字地形模拟、卫星摄像与空间摄影测量学、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与信息传输与处理、系统工程管理学。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主要课程地实验和实习、专业课程的教学实习、初步科研训练和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30周。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❿ 地质类专业有哪些
地质类专业属于工学门类,地质类专业有包括地质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旅游地学与规划工程、智能地球探测、资源环境大数据工程等7个专业。
就业前景
地质类市场近几年趋近饱和,而且已经过了地质红利时期。这类专业并非没有前景,而是经常出野外或是工地,工作环境不太好,比较辛苦,不着家。相比之下,地质工程的需求量明显比其他三个专业更加旺盛。地质类专业毕业后能去的方向并不受本科期间所学局限,通用型能力培养也不错,在建筑、土木、环保、能源等方向还是比较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