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管理 » 人均资源相对不足是什么意思
扩展阅读
京东上架产品多久搜索到 2025-05-22 03:40:11
如何获取资源制作课件 2025-05-22 03:09:03

人均资源相对不足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 2022-07-20 05:51:21

1. 我国是一个能源大国,有着丰富的能源资源,但是仍然面临着许多能源问题,这是为什么呢

主要原因是我国人均资源不足,虽然我国能源丰富,但是由于人口众多,导致人均资源分配不均,以及很多的能源面临着开采困难的问题,很多资源处于高山或者绝地,开采所需费用支付和开采出的收入不成正比。能源问题是人类对能源需求的增长和现有能源资源日趋减少的矛盾。

(1)人均资源相对不足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一、积极把握发展节奏,形成高效的能源生产体系。这是我国能源战略的优先选择。

二、合理利用能源,积极引导消费,控制消费总量。

三、坚定地推进能源领域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能源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改善能源发展环境,推进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四、布局合理,积极做好原油等资源储备。

五、健全及时灵活的应急响应机制。

2. 目前世界和我国能源面临的问题是什么(生产、消耗与社会需求情况)

世界的不知道,范围太大,支援你一点国内的
我国能源业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人均资源相对不足,已探明的我国现有能源储量除以我国人口数量仅为世界人均值的一半,且分布极不均衡,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只拥有能源储量的1/3左右,而对西部能源的开发又受到经济、技术、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制约,难度较大。�目前我国一方面是人均能耗很低(不及世界平均值的1/3),而另一方面又是世界上单位产值耗能最高的国家的国家之一。这是一个很大的矛盾,而解决这个矛盾的惟一出路是依靠科技进步。�

二是煤炭在商品能源中所占比例过大。以1998年为例,在我国商品能源消费中,煤炭占76.1%,石油占17.1%,天然气占2.1%,水能占4.7%,这种以煤炭为主体的能源结构,不仅导致运输紧张,能源利用效率低,而且对环境的污染也比较严重。�

三是一次能源转换成电力的比例很低。目前我国一次能源转换成电力的比例还不到25%,而工业化国家平均已达40%以上。�

目前我国大陆家庭的平均用电量还不及美国的1%,也不及我国台湾地区的4%。电气化程度太低,已成为影响我国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四是农业耗能过高所带来的能源危机。我国单位面积粮食作物的能源投入量,已经超过以"石油农业"而着称的美国。对于这种高能耗、低效益的农业生产,如果不进行科学的改造,是难以不断提高12亿人口的食物供应水平的。�

我国农村人口近10亿,其中3/4以上农村人口的生活用能仍然是依靠柴草。目前全国每年砍伐的薪柴接近3000万吨。我国森林的年生长率为3亿立方米,而年消耗量却达到4亿立方米。森林逐年减少所带来的后果是令人担忧的,它导致水土流失、草原沙化、土壤肥力减退,使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当前,我国的经济持续发展,能源消耗直线上升,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亟须制定中长期能源发战略,要在厉行节能的同时,采取多能互补政策,特别要注意开发利用新能源,其中尤其是要大力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

大力开发利用核能,是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当务之急。目前,核电还只占中国总电力的1%,而世界电力结构中核电已占17%。我国政府已经开始着手大力发展核电工业。预计到2005年,中国在建的4个核电站中的8台机组将全部建成。届时,中国将有11台核电机组投入运行,其总装机容量可达870万千瓦。

3.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主要是因为

一,人口过多,基数大,故总量虽大,但人均不足
二,资源分布严重不均
三,资源浪费严重,利用率低

4. 我国资源丰富,可以浪费 (政治辨析题)

不对!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是个资源大国;但由于人口多,人均不足,是个资源小国;且分布不均匀,破坏和浪费现象严重。

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的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以及海洋资源等。

再生资源
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土地、森林、水和水能等)

非可再生资源:
总是用一些就少一些的自然资源。(石油、矿产资源等)
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
1.矿产资源总量丰富,人均资源相对不足;
2.矿产品种齐全配套,资源风度不一;
3.矿产质量贫富不均,贫矿多,富矿少;
4.超大型矿床少,中小型矿床多;
5.共生伴生矿多,单矿种矿床少。

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
1.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齐全。我国是世界资源大国。不仅如此,我国还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矿种比较齐全的国家之一。
2.人均资源占有量不多,许多资源人均占有量居世界后列。
3.自然资源形势严峻。由于利用不当、管理不善,自然资源遭到破坏和浪费的现象严重。

5. 说明文(环保)

范文素材:
1、全球变暖与城市“热岛”
全球变暖会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与干湿状况的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中纬度地区将会因气候变暖使蒸发强烈而变得干旱,现在农业发达的地区将退化成草原;高纬度地区则会因变暖而增加降水,温带作物将可以在此安家。但就全球来看,气候变暖对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是主要的,得到好处的仅是局部某些地区。
城市的气温比近郊要高得多,犹如一座温暖的岛屿。我国最大的城市“热岛”北京,比郊区温度高出9.6度,上海与郊区的最大温差也达6.8度。造成城市“热岛”效应的原因在于城市人口集中并不断增多,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汽车等交通工具每天要消耗大量的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还有一个原因是城市中由混凝土、石料、砖瓦堆砌成的建筑群与柏油、水泥、陶瓷、石料等铺设的路面、人行道、广场,代替了原为植被、作物覆盖的自然地面。它们反射率小,热容量高,大量吸收太阳能。
2、物种迅速灭绝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尤其是人们乱伐森林、滥垦草原,以及环境污染,造成了野生
动植物栖息地或生长地的丧失和生活环境的恶化,再加上人们滥捕滥猎野生动物,使世界上许多种野生动植物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
国际保护自然联盟1996年发表的濒危物种《红色警报名单》显示,世界现存4500种哺乳动物中,面临绝种的已占24%,而现存约9500种鸟类中,有12%即将灭绝。在已知的大约1万种木本植物中,濒临绝种的约占6%,其中1000种左右危在旦夕。每24小时就有150~200种生物物种永远告别地球,据资料表明,目前地球上物种灭绝的速度比形成的速度快100万倍。中国是野生动植物十分丰富的国家,但是,中国生物的多样性正面临严重的威胁。被子植物中,濒危种有1000种,极危种28种;裸子植物濒危种63种,极危种14种,已有1种灭绝;脊椎动物受威胁的有433种。
3、世界水资源严重不足
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用水量不断增加,加上水污染日益严重,使许多本来可以
利用的淡水资源遭到破坏。目前世界上60%的地区面临供水不足,已有20%的人口难以得到清洁水,50%的人口无法得到卫生用水。许多国家用水紧张,近年来美国、日本及东欧许多国家都出现了水资源不足的问题,甚至连淡水资源比较丰富的俄罗斯与加拿大,有些地区也受到缺水的威胁。非洲的一些国家连年干旱,缺水直接威胁着人们的生存。有人预计,水危机将成为21世纪城市里“最容易引起争端的问题”。
4、环境问题的全球性
环境问题不仅是某个国家或某个区域的问题,目前已经发展成全球性的问题了。一个地区发生环境问题,影响的范围往往会大大超过该地区。例如,酸雨随着大气的运动,能影响到很远的地区;国际性河流上游被污染,将使河流全流域遭受影响……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废气、废水甚至固体废弃物都可以从一国转移到另一国。有些环境问题甚至影响着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例如,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的破坏,会对全球的气候产生影响;大气中CO2浓度的升高和臭氧层的破坏,更是威胁着全人类。
5、我国的资源状况
从自然资源总量讲,我国许多种自然资源的总量都在世界前列,称得上是地大物博的
资源大国。但我国人口众多,各类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都是很少的。人均资源相对不足,是我国资源方面的基本国情。
我国耕地面积居世界第四位,人均耕地占有量却只相当于世界人均值的1/3;森林面积居世界第六位,人均森林占有量只相当于世界人均值的1/5;我国矿产资源储量总值居世界第三位,人均占有量相当世界人均值的3/5……而且随着我国人口持续增多,各种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还会继续下降。人均资源相对不足,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制约性因素。我国的资源还存在地区分布不均衡的特点。例如我国水资源南方多、北方少,耕地资源却南方少、北方多,很不利于农业的发展。
6、大气污染
科学家发现,至少有100种大气污染物对环境产生危害,其中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的
有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氟氢烃等。大气污染物严重危害人的气管、肺等呼吸系统。
造成大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是工业生产与交通工具排放的废气和尘埃,工业生产排放出的尘埃颗粒物还吸附了许多有毒有害的物质。这些污染物在大气中还会发生各种化学反应,生成更多的污染物,形成二次污染。二氧化硫是大气污染物中最普遍的一种,它在大气中通过反应可形成硫酸烟雾,甚至形成酸雨。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也是大气中常见的污染物,它们在阳光下,发生光化学反应,可形成光化学烟雾。
大气污染物在空气中积累,导致空气质量下降,直接危害人类健康,而且使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遭到破坏;污染物随风飘散,甚至影响农业、林业和畜牧业,美国每年因此损失数亿美元,我国的损失也相当严重。
7、认识沙尘暴
沙尘暴,又称黑风暴,是发生在沙漠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沙漠地区的大量流沙,是沙尘暴的沙源,春季的大风是沙尘暴的凭借力量。
近百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垦荒,过度放牧,乱砍滥伐,使地表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大片土地成为裸地,随着荒漠化的不断加快,沙尘暴的范围也逐渐扩大了,沙尘暴的程度也逐渐加重了。2000年春季,首都北京连续八次遭到沙尘暴的袭击。据科学家计算,在一块草原上,刮走18厘米厚的表土,大约需要2000多年的时间;如把草原开垦成农田,则只需49年;若是裸地,则只需18年。从沙尘暴的起因与发展来看,人为破坏环境,破坏地表植被是沙尘暴最重要的起因。只有保护好植被,防止土地沙漠化,才能真正减少沙尘暴危害。
我国的沙尘暴灾害可以说是俞演愈烈。据专家统计,从1952年到1993年,我国西北地区发生沙尘暴的次数是:50年代5次,60年代8次,70年代13次,80的代14次;1993年发生了一次剧烈的黑风暴事件。之后,每年四五月份,甘肃河西走廊至少要发生一次,而在2000年,连续就是8次。据权威专家分析,在10—20年内,面对人口越来越多,生态环境越来越恶化的现状,如果不采取得力措施,我国沙尘暴的频率、强度和危害程度还有进一步加剧的可能。
8、世界上最严重的一次沙尘暴
1934年5月12日,美国发生了地球上最严重的一次沙尘暴。这次沙尘暴起自美国西部平原。一股强风暴迅速掠过西部广阔的土地,将千顷农田的沃土卷起,并以每小时60—100千米的速度,咆哮着由西向东横扫了整个美国国土。连刮3天的这次沙尘暴,将美国西部的表土层平均刮走了5—13厘米,从而毁掉耕地4500多万亩,造成西部平原的水井、溪流干涸,农作物枯萎,牛羊大批死亡。
在历史上,北美大陆到处森林茂密,水草丰美,野生动植物十分丰富。随着美国的西部大开发,大片森林、草原被毁。美国人几乎砍光了从大西洋畔一直到大平原区的无际的森林,使土地裸露,失去植被保护,种下了祸根。
9、水俣病与痛痛病
1953年,在日本九州熊本县的水俣镇发生了一场奇怪的流行病。首先是出现了大批病猫,这些猫疯了一般,步态蹒跚,身体弯曲,纷纷跳海自杀。不久又出现了一批莫名其妙的病人,病人开始时口齿不清,表情呆滞,后来发展为全身麻木,精神失常,最后狂叫而死。多年之后,科学家们才找到这种怪病的起因:汞中毒。原来在水俣镇有一家合醋酸的工厂,在生产过程中用汞做催化剂,然后把大量的含汞废水排进了水俣湾。汞的毒性很大,在水中微生物作用下,转化成毒性更大的甲基汞,在鱼、贝等体内富集,人吃了这些被甲基汞污染的生物才得了可怕的水俣病。甲基汞会聚集在人脑中,损害脑神经系统,因此猫与人都疯了。
痛痛病也发生在日本。在日本富山县,当地居民同饮一条叫作神通川河的水,并用河水灌溉两岸的庄稼。后来日本三井金属矿业公司在该河上游修建了一座炼锌厂。炼锌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镉,整条河都被炼锌厂的含镉污水污染了,河水、稻米、鱼虾中富集大量的镉,然后又通过食物链,使这些镉进入人体富集下来,使当地的人们得了一种奇怪的骨痛病(又称痛痛病)。镉进入人体,使人体骨胳中的钙大量流失,使病人骨质疏松、骨胳萎缩、关节疼痛。曾有一个患者,打了一个喷嚏,竟使全身多处发生骨折。另一患者最后全身骨折达73处,身长为此缩短了30厘米,病态十分凄惨。痛痛病在当地流行20多年,造成200多人死亡。
10、噪声污染
噪声指人们不需要的声音,不论什么声音,只要令人生厌,对人们的生活形成干扰,就都被称为噪声。工厂里机器的轰鸣,道路上汽车的喇叭声,人群的喧闹等,都是令人头痛的噪声。有时节奏强烈的摇滚音、迪斯科等也会成为噪声,影响到人的生活及健康。
强烈的噪声会引起听觉器官的损伤,如果是长期在机器轰鸣的厂房工作的人员,其听力往往不及一般人。噪声还会严重干扰人的中枢神经,使人神经衰弱、消化不良,甚至恶心、头痛。噪声对于人的正常生活工作也有很大影响,它会使人失眠,没有食欲,产生烦恼等不愉快的情绪。科学家还发现,长期受噪声刺激还会削弱人的免疫系统的功能,使恶性肿瘤的发生率不断提高。
1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对可持续发展作了明确的定义:可持续发展是这样的发展,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其丰富的内涵概括起来有三点: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生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一个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处,能够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应负的责任。要求人们必须具有很高的道德水准,保护好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资源和环境基础。
12、中国的家底与可持续发展
为了向高层决策提供参考,中国科学院做出《中国可持续发展报告》。该报告首次展示出中国所面临的严重问题。中国的国土环境具有先天脆弱性,明显超出全球平均状况。国土面积60%是山地或丘陵,70%每年受季风气候影响,55%不适宜人类生活和生产;35%经常遭受土壤侵蚀的沙漠化,33%是干旱或荒漠地区。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为世界的1/4,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中国的人类活动具有明显的破坏性,高出世界平均水平3至3.54倍,每人每年搬动土石方数量是世界平均值的1.4倍。从隋朝至今,中国人口从约4600万增加到11亿,每年平均灾害次数也从0.6增至3.9,增加6.5倍。中国农业牧矿等12大类行业的发展成本均高于世界,世界平均用1美元办成的事,中国至少要花1.25美元。
《报告》结论是:中国必须有序地通过三个基本台阶,实现三大基本目标,才能真正进入可持续发展的门槛。即:2030年实现人口规模零增长,2040年实现能源资源消耗零增长,2050年实现生态环境退化的零增长。

6. 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是什么(4点)

人口多,底子薄,耕地少,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纯姐给分啊

7. 怎样理解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我觉得“总量丰富”是相对其他国家而言的,也有另一层意思是种类多,但是量不多。“人均不足”就是人太多了,即使总量再大,平均下来,每个人的分量也就少了。

8. 怎样看待我国人均资源不足

不足不在于资源 而在于我们自己 如果每人捐出1元 就有13亿 我们要团结起来 组建个大家庭

9. 人均能源资源不足,能源资源分布不均。怎样解决这些能源问题

人均这个词听到有点肉疼,根本表达不了什么,比如有一百辆车,有五个人,是不是人均20辆?但是你会悲催地发现,其实如果你没钱的话一辆都不是你的;这就是人均和社会现状的一个例子了;你的问题我只能通过理论跟你说了:人均资源不足的解决办法有两方面:1、开发更多的资源,这个可以扩大开发规模,但是这不利于可持续发展,最好就是开发新能源。2、就是解决人口问题,控制人口增长过快。至于资源分布不均:
这个是地区性和气候性等决定的,这个问题只能靠资源转移或者人口迁徙了,像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工程就是个很好的例子,还有就是西部大开发,倡导人们到西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