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幼儿园教育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措施有哪些
1、全面利用社区资源。 社区的教育资源分有形和无形两种,有形的教育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组织等;无形的教育资源包括社区意识、社区归属感、良好的社区氛围、社区互助的伦理规范等。还有人把社区教育资源分为三大类:自然物质资源、社会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社区的自然物质资源是指社区中的山川河流、动植物等,自然存在于家庭的生活环境中,构成家庭存在的自然背景;社区的社会物质资源包括社区的物质设施与服务机构,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包括农贸市场、楼房、街道、建筑工地、超市、医院、银行、图书馆、少年宫、敬老院等这些是与家庭经常发生联系的社会机构或社会设施,构成幼儿成长的社会物质背景;社区中的人力资源是指具有某种专业知识、技能的个人或组织,能为幼儿传授或提供某一种专业技能知识。家长应通盘考虑,充分、合理地运用社区资源,把社区中的普通事物转化为幼儿学习内容、学习材料或学习环境对幼儿进行教育。 2、整和社区资源的优势。 社区教育是一个大的教育系统,其中既包括正规教育机构,也包括非正规的教育机构(如社区图书馆、文化馆以及其他的教育基地等)和非正式教育机构,家长在利用开发社区教育资源时,要主动与掌握优势资源的单位进行联系,以增强家庭教育的效果。比如,现在许多大城市的社区都建有社区图书馆,并根据少儿好动、兴趣转移快等特点,专门为儿童设置了陈列趣味性较高、安全性比较好的少儿阅览室,家长可以在休息日带幼儿来阅读,开拓幼儿的视野,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使孩子初步掌握利用图书馆的能力,为孩子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充分体现社区资源的特色。 不同的社区在教育资源上有不同的特色,在城市中心的社区往往有更多的商场、超市、展览馆、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财产,而居住在郊区的家庭,则可以更多地接近接近农村,让孩子了解自然风光等。 在开发社区教育资源上,家长要从社区的实际出发,依靠社区,因地制宜地运用社区资源,发挥有利因素,转化不利因素,让社区资源充分发挥作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❷ 简述幼儿园对社区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开发和利用社区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逐渐凸显出重大的意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然而在实践中,部分幼儿园还没有认识到利用社区资源的重要性。
❸ 幼儿园有哪些可利用资源
幼儿园开发利用社会资源,可以通过参与各种比赛活动,或者可以利用幼儿的家长,开展一些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的活动,多去外面拓展能够让幼儿身心都得到发展。还有家长资源、自然资源以及教育资源等。
❹ 谈谈幼儿园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你怎么看呢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在总则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我们认真学习《纲要》的精神后,进一步清醒地认识到,幼儿教育不等于幼儿园教育,幼教实践工作者必须树立大教育观,更新教育资源观,让教育跨越幼儿园的围墙。我园本着发掘、拓展、整合的原则,努力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融入大社会
教育要培养造就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就必须走向社会,融入社会。近年来,我园充分利用社区中的人力、物质环境等教育资源,来拓展幼儿学习的空间。
❺ 幼儿园在社区教育中怎样有效利用社区资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81年就指出,幼儿教育必须从学校这个封闭的范围中解放出来,扩展到家庭与社区,这一精神现已成为世界幼儿教育共同发展的方向。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学前教育的政策与法规,明确指出了幼儿园必须与家庭、社区相互配合,以提高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有效性。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可见,充分开发和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已经成为当前幼儿教育改革的热点。我园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幼儿园,是一所开放式的幼儿园,小区9608平方米的绿地是孩子们活动玩耍的乐园,绿荫下、花草旁是孩子们探索自然世界的空间。幼儿园、家庭与社区作为幼儿生活和发展的三大基本空间,我们应该让幼儿融入到社区这个大环境中去,与社区中的人和物充分接触。因此,我园开展了幼儿园对社区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拓宽了学前教育的空间和内容,使幼儿园、家庭、社区形成教育合力,促进了幼儿的发展。 一、利用社区人力资源 开展家长助教活动 社区人力资源是社区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含社区内的居民和各种职业的人群以及这些人群为社区创造出的特殊的文化氛围。我园位于铜锣湾社区的中心位置,我们充分利用社区的人力资源,逐步建立了一支由工人、医生、工程师、大学教授等各行各业人士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其中有的是社区居民,有的是幼儿家长,也有很多来自于社会团体、企业机关。我们根据志愿者们的职业和特长,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把他们请到幼儿园的活动中,让他们参与幼儿园的课程审议,开展家长助教活动。如,琦琦的妈妈是口腔医生,我们请她到园里来为孩子们检查牙齿,给孩子们讲解牙齿的结构、如何保护牙齿,让幼儿明白保护牙齿的重要性。轩轩的爸爸是建筑设计师,我们请他来为孩子讲解各国的特色建筑,轩轩爸爸还带来了很多照片,开阔了孩子们的视野,看到孩子们如此兴奋,之后随机生成了“我心目中的各国建筑”美术活动。志愿者队伍中有一位擅长书法的老人,孩子们都亲切地叫他“孙爷爷”,每周四下午孩子们提着小桶,拿着自制的毛笔来到小区空地上和孙爷爷学习“大地书法”。“大地书法”不仅能帮助孩子认字、识字,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而且增强了孩子对汉字的兴趣,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家长助教活动增强了幼儿园和家庭、社区的联系,调动了家长参与幼儿园课程教学的积极性,丰富了幼儿园课程内容,开阔了幼儿的视野。 二、挖掘社区特色资源 开展主题探究活动 社区作为幼儿生活的主要环境,与幼儿的成长息息相关,它以一定的物质或精神的形态完整地呈现在幼儿面前并以一定的方式作用于幼儿。我园坐落在南开区的经济、文化中心,与大胡同、新世界百货、远东百货相邻,与古文化街、南市食品街、鼓楼相邻,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也是我们开发和利用的重点。在我们举办的一次摄影大赛中,一张鼓楼的照片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有的说我也去过,有的说起了在鼓楼的所见所闻,从我园到鼓楼步行仅需一刻钟,于是我们组织孩子们到鼓楼参观,回来进行了“我与鼓楼”的主题活动。主题活动包括:“鼓楼变迁”的语言活动,让孩子和家长一起搜集相关资料,有图片的有文字的,在讲述鼓楼的历史变迁中,让孩子理解鼓楼文化;“我看到的鼓楼”绘画活动,孩子们把他们看到的,感兴趣的景观通过画面表现出来,充满了童趣和儿童的智慧。老师们发现幼儿对“泥人张”特别感兴趣,组织了一系列的泥工活动,孩子们也捏出了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泥人。鼓楼的灯笼也特别吸引孩子们,我们组织了“创意灯笼制作大赛”,让家长和孩子一起用各种材料制作灯笼,有用废旧纸盒做的,有的用一次性水杯做的,有的用饮料瓶做的,每盏灯笼都富有创意。我们把这些灯笼悬挂在走廊里,既美化了幼儿园环境也体现了家园合作的办园特色。 三、利用社区自然环境 开展特色体育活动 自然是最好的教科书,自然环境中的一切都是教学的最佳材料,这是自然主义者提出的观点,因此教育不能仅局限在学校、教室,应该走向自然,走向社区,走向社会。我园所在的社区自然环境优美,有较大的活动场地,有天然的绿色草坪,有齐全的体育活动设施,我们充分利用社区中的自然环境,开展特色体育活动。在练习走的动作时我们利用草地、水泥地、石阶、路沿等不同场地设计不同的活动,如“穿树林”、“走弯弯路”、“小小侦察兵”等,通过开展这些丰富有趣的活动,提高了幼儿听口令——反应的能力,训练了幼儿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走、在指定范围内散走、一个跟着一个走、绕过小障碍物走、推着小物体走、在平衡板上走、倒退走步等不同走的动作。我们利用草坪上的木桩设计了“小兔拔萝卜”的体育活动,不仅练习了幼儿间隔连续跳的动作,而且巩固了幼儿的数数能力。幼儿在大自然中自由地活动身体,轻松地锻炼身体,大胆地尝试各种玩法,培养了幼儿的创造力。 四、利用社区自然环境 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幼儿的学习与周围的人、物、大自然及社会现象紧密相连,他们通过听、看、触、摸、尝、闻等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周围世界。让幼儿与大自然对话,与物质环境、材料相互作用是幼儿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而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要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让幼儿体验和领悟到科学就在身边。孩子们经常在园外的绿地上活动,通过孩子们的发现可以生成很多科学活动。在一次活动中,地上的蚂蚁吸引了虞鑫小朋友,他聚精会神地观察了好大一会,其他小朋友也过来观察,显然蚂蚁的活动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于是生成了“蚂蚁王国”的科学活动。这个活动从认识蚂蚁到蚂蚁社会,持续了一个月的时间,孩子们仍然兴趣不减,仍旧有时间就到草地上观察蚂蚁。绿地上有很多小树,孩子们每天都和花草树木在一起,每天都有机会关爱它们,于是各种各样的爱绿、护绿很多应运而生。在“我和小树共成长”“我是护绿小使者”等活动中,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了定期给小树浇水、除草。在植树节和世界森林日,孩子们给花草挂上了自制的护牌。秋天落叶纷纷,我们和家庭、社区一起清扫落叶,并举行“树叶变变变”活动,让孩子和家长一起搜集各种形状的落叶,一起把它们制作成树叶粘贴画。这样的活动增进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锻炼孩子们的动脑、动手能力,增强他们的合作精神和环保意识。
❻ 幼儿教师应该具备怎样利用家庭社区资源的能力
利用家长工作的便利,使家长协助幼儿园做好教育幼儿的工作。教师几乎每天都会与家长们进行各种形式的、不同程度的沟通。只有更好地发挥家长的协助作用,才能使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协调一致。教师可以利用“家长园地”介绍班级的活动主题、月目标、周计划等,让家长了解幼儿园教育的内容;利用班级博客记录幼儿的活动进程,上传幼儿活动的剪影;利用飞信平台与家长及时有效地沟通,以便家长及时配合幼儿园及班级的各项工作。
◆招募家长志愿者参与幼儿园和班级的活动。运动会、新年联欢会、庆“六一”演出,全园开放日活动、募捐、义卖等活动都需要家长们协助幼儿园和教师开展活动。有的家长可以协助幼儿园做好安全工作,有的家长可以表演节目,有的家长可以为幼儿园工作献计献策,还有的家长可以当裁判员、计数员……家长的参与不仅能让活动更加顺利地开展,还可以让家长体验到教师组织各种活动时的艰辛,增进教师与家长之间的理解和沟通。
◆家长间育儿经验的交流沟通。现在的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他们在接送孩子的时候都会不停地聊着各种育儿的话题。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搭建家长之间的育儿经验交流平台。比如针对一些孩子早晨不爱起床、不吃胡萝卜、、不爱叫人等问题,教师可以诚邀其他家长把自己在教育实践中的好方法、好点子与这类孩子的家长交流分享,拓宽家长们在教育过程中的思路,鼓励家长们纠正自己错误的教育方式、尝试新的教育策略。
◆家庭中玩具、图书等材料的共享。现在的孩子很幸福,家里的图书、玩具多得数不胜数,而且很多玩具都还没怎么玩,就被孩子三下两下搞坏了。自从班上开展了玩具、图书共享活动之后,孩子们知道了自己的玩具或者图书不仅要好玩、好看,还要完好无损,这样其他小朋友才愿意跟自己交换分享。而且当他们把自己的玩具交给其他小朋友时,还会学着爸爸、妈妈的口吻说:“你轻点儿玩,别给我弄坏了。”通过分享活动,孩子们不仅变得更爱交流了,还学会了爱护自己和他人的物品。
❼ 结合实例谈谈幼儿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问题提出 幼儿教育资源是直接或间接影响幼儿教育,有利于实现幼儿教育目标,促进幼儿发展的各种因素。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但是笔者在幼儿园的见习中,认真观察有关幼儿园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方面之后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 1、利用的最多的是幼儿园园内、社区、节日文化的教育资源 2、自然资源、历史名胜资源、民间艺术资源已经有纳入到幼儿园课程资源建设中并做了不少实践与尝试,但在具体的资源开发和利用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而且普遍存在诸如开发与利用园外资源流于形式,资源开发不够全面与比较零散,缺乏科学的整合模式等问题。本文就针对如何有效地把以上几种源整合到现有的幼儿园课程资源之中,为更好的促进幼儿的发展做一探讨。 二、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在当前的幼儿教育中,老师从安全的角度出发,在组织幼儿的活动时,很少将幼儿带出幼儿园的大门,让幼儿走进大自然中、体验自然、亲近自然。因此,幼儿很难在大自然中获得有意的生活经验。我国着名的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认为:“要扩大儿童眼界,丰富儿童,要指导儿童向大自然、大社会取教在这广阔里,有着内容极其丰富、生动形象、富有生命力的活,这对于儿童认识自然、了社会具有无法替代的用。” 可见,大自然为教育提供了广阔的资源。我国的幼儿教育家陶行知主张:“生活教育即以社会为学校,自然教室的范围,不是在房子里,而是在天地间。 确实,大自然为儿童提供了认识世界的环境,是他们成长中不可缺少的生命源泉。 (一)带领幼儿走进自然,认识自然、体验自然、亲近自然并融人自然 1、从根据季节的变化充分挖掘这一自然资源。 如在泉州,春天可以带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寻找春天,观赏森林公园五彩缤纷的桃花、泉州的市花“刺桐花”等等有代表性的花卉或只植物让孩子们感受春天的气息、春天的黯然生机。夏天,可以带孩子们到东湖公园、或是西湖观赏亭亭玉立的荷花或是在绿荫地下畅想、讲故事、听故事。同时泉州也是一个沿海城市,教师还可以带领孩子们到海边、筑沙堡、玩泥巴、捡贝壳石子、看海浪渔船。秋天,天高云淡,是收获的季节,也是色彩最丰富的时候,看漫天飞舞的各色树叶,听一地金黄的落叶踩在脚下的沙沙声,还可以带孩子们到果园参观,到田间秋收,感受秋天的沉甸甸、喜洋洋。冬天,雪花翩翩飞舞,大地银装素裹,可以让孩子们到户外堆雪人、打雪仗。体验下雪的快乐。 2、利用自然中的天然材料 自然界中的草一木、一土一石都可以成为激发儿童创作灵感的有用材料,一片叶子,一根树枝,一把细沙,一颗石子,是儿认识、探索世界的凭借,也是他们进行操作和创造的绝材料。不同的天然材料具有不同属性、质感,以及不同肌理效果。能给儿童带来不同启示。我们可以和孩子一收集周围环境中的天然材料:石头、树叶、贝壳、蔬菜瓜果……让孩子动手动脑进行操作、创造。如,秋天的树叶,在语言活动中,是儿童发挥想象力创故事、儿歌的素材。在科学活动中,树叶可以用来排序分类、比较。各种各样的树叶,在美工活动中可以作为种图案的创作材料,制作出形象生动的图案。同样,石头种子、贝壳等都是孩子们探索、创作活动的材料。儿童操作天然材料的过程中,了解了不同物质的特性,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体验到了创作的乐趣。 二)在自然角和种植区中创设富有自然气息教育环境 首先,在幼儿园中种植各种植物,供幼儿观察、认识、游戏。这些植物应该是发芽周期短、生长迅速、变化显着的花卉、树木,这样有利于儿童感受到季节的变化。其次,开辟种植园,让儿童参加种植蔬菜、瓜果,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此外,还应在幼儿园饲养一些小动物,如小蝌蚪、小金鱼、乌龟,供幼儿观察、探究。 三、历史名胜资源开发与利用 在幼儿园的见习中,幼儿园因为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影响,在对历史名胜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不是很多,而这些历史名胜生动形象,是幼儿教育不可多得的宝贵的丰富资源。 着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讲过:“幼稚园的程可以用自然、社会为中心”,“儿童的环境不外两种:一种是自然的环境;一种是社会的环境。自然的环境就是各种动植物的现象。社会的环境就人、家庭、集社、市廛 等类的交往。”历史名胜多历史、自然、人文、社交等综合特点,充分利用史名胜的这一综合特点对于幼儿的德育、智力、育、体育的开发都是大有裨益的。 (一)结合当地特有的历史名胜来开发教育资源 如,泉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城市、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因而泉州拥有丰富的历史名胜资源。如,开元寺、关帝庙、天后宫、东西塔、闽台缘博物馆、郑和下西洋的雕塑等等都是历史文物建筑。还有泉州着名的山川如,清源山、大坪山等都是幼儿园很好的教育资源。这些教育资源在幼儿教育中的功能,首先他具有节约教育成本的功能。其次有实物展示的功能和美学教育的功能。最后有文明社交教育和锻炼幼儿体能技术的功能[]。因而幼儿的德育、智力、育、体育的开发都是大有裨益的。 我们知道幼儿的思维是直观形象的,幼儿对事物的认识是直接体验的。 有条件的话可以组织幼儿参观、体验这些历史名胜建筑,老师可以静心策划一些历史故事,讲述给孩子们听,也可以作为孩子们的导游,向孩子们进行介绍文物建筑、名人的故事。这样孩子不仅有情感上的体验、还有知识上的收获。 (二)利用历史名胜资源进行幼儿教育是需要的问题 组织幼儿去历史名胜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虽然是一个非常有益的事,但也是一项非常细致、复杂的工作。一是由于历史名胜大多是旅游胜地,风光虽好但地形复杂,稍不留神就会发生危险;二是历史名胜游客众多,人员成份复杂,组织不好容易发生幼儿走失情况;三是历史名胜大多是文物保护重地和自然保护区,儿年龄小,控能力差,管不好容易发生在文物古迹上乱涂乱画,在自然园林中游玩时,生摘花、折草的现象。为此,组幼儿去历史名胜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时注意做好以下工作: 1、实践教学前老师要对每次幼儿行走的路线进行精心的设计。确定出每个教学重点区域和重点引导幼儿实践科目的内容、时间和目标。尽可能得做到“幼儿在无意中学”,“我在有意中教”。 2、每次实践教学时最好有保健医生与同行。带游玩,证幼儿的安全。 3、在游人较多的地方组织幼儿活动时,尽能地组织幼儿手拉手排成路纵队行走,以防止幼儿走失。 4、每次实践教学前都要事先找好厕所的位置,幼儿需上厕所时一定要有一名老师引导、跟随。不能让幼儿乱拉乱尿,又不能让幼儿在解手时发意外。 5、要注意利用社会实践培养幼儿的社会意识公共道德意识。教育幼 四、民间艺术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民间艺术是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它包括的内容十分丰富,有民间文学、民间音乐和民间美术等。民间艺术能培养幼儿敏锐的感知能力、丰富的想象力、透彻的理解力,能带给他们以真的启迪、善的熏陶、美的享受。 因而民间艺术资源对于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当前有很多幼儿园已经意识到民间艺术对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价值和重要意义,开展了幼儿民间艺术教育,努力创设民间艺术教育的环境,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依据民间艺术教育的目标、内容,充分挖掘、精心创设与民间艺术教育相适应的环境资源。例如幼儿园的艺术教育活动中,试图探索如何使幼儿对戏剧、工艺、腰鼓、木偶剪纸、染纸、中国结、泥
❽ 简述社区在幼儿园教育中有什么作用
社区可以在幼儿园教育中起到提供社会资源的作用、为更多幼儿提供受教育机会;其次,社区可以让幼儿园从封闭走向开放,注重家庭教育、机构教育与社区中多种教育。社区可以扩大幼儿园教育的社会职能。
幼儿园周围的社区是幼儿十分熟悉的地方。社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在幼儿的成长中,特别是精神的成长中有着特殊的意义。
因此,幼儿园教育要扩展到社区的大背景下进行,充分利用社会环境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自然和人文景观、革命历史文物、遗迹等,不仅扩大教育的空间,更是教育内容的丰富和深化。
❾ 幼儿园可利用的社区资源有哪些
儿园在利用地理环境的时候,要考虑社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和气候特征等因素。 在沿海地区,教师可选择一天的不同时间,带领幼儿去观看海浪的变化,在海边玩沙戏水;在丘陵地区,教师可利用当地的小山丘,开展各种体育游戏活动, 如组织幼儿进行奔跑、爬山比赛;在四季分明的地区,教师可随着季节的更替,适时带领幼儿到社区中去走一走、看一看,指导幼儿用自己的眼睛发现,季节对人的行为有什么影响,——如在夏天,人们往往喜欢在太阳照射不到的树阴下行走;而在冬天,人们则比较喜欢在阳光充足的地方行走。
2.幼儿园在利用资源环境的时候,应考虑社区的水资源、土地和矿物等因素。如果附近有水厂,教师可组织幼儿去参观,使幼儿认识到水的来源、净化、输送、饮用的全过程及污水处理问题等,体会到水的来之不易,萌发,节约用水,的意识;如果附近有森林,教师可组织幼儿去观赏,摸一摸、抱一抱自己喜欢的树木,和树木比一比身高,为树木画一张像,和树木一起照张相,促使幼儿深刻领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3.幼儿园在利用人工环境的时候,需考虑交通通讯网、建筑群、各种设施、广场等因素。 教师可结合七月一日,国际建筑日,,虚心向社区的建筑师讨教,了解建筑物的类型,并在实地考察的过程中,和家长、幼儿一起尝试着对各种建筑物进行分类,看看它们主要是属于欧洲型(如有大广场、大教堂)的、美国型(如有摩天大楼、商业楼)的,还是亚洲型(如有宫殿、宅院)的、中东型(如有伊斯兰教大清真寺、集市、商场)的,或是苏联型(如有宏大的广场、公寓式的住宅)的。
现在我国许多城市的社区广场都由雕塑、草坪和喷泉等组成,教师应注意发挥,社区客厅,的独特作用,有意识地带领幼儿到广场去观赏、触摸和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