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林下经济的具体操作
发展林下经济是个系统工程,林草、林药、林牧、林禽……形式多样、内容复杂,最重要的是科学选择具体操作的突破口。
首先是加强部门沟通与合作,注重规划引导。
没有合作,单凭林业一家之力,要说发展好林下经济,只能是纸上谈兵;没有规划,要想发展好林下经济,也只能是瞎子摸象。因此,必须将发展林下经济与林业产业化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循环经济、扶贫开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内容融合在一起。
其次是创新发展模式,提高经济效益。
一是大力发展林下种植。充分利用丰富的林下资源发展种植业,因地制宜开发林果、林草、林花、林菜、林菌、林药等模式。比如说林花模式。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家不仅仅满足于吃,还在追求高品质的生活,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花卉、园艺、苗木就派上用场了,而且卖价好。台湾花卉产业做得很大,我们已经从政府部门的层面加强了与台湾花卉产业的对接。在林下种植耐阴性的花卉和观赏植物,发展前景是很广阔的。
二是大力发展林下养殖。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发展立体养殖,大力发展林禽、林畜、林蜂等模式。
三是大力发展森林旅游。充分发挥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生态良好的优势,合理利用森林景观、自然环境和林下产品资源,发展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康复疗养等产业,大力发展森林旅游。四是大力发展林下产品经营加工,拉长林下经济产业链,发挥集群作用,提高经济效益。
第三是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
规范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建立林权交易中心和林产品专业市场,大力开展林权抵押贷款,推进森林保险,拓宽融资渠道,支持林下经济发展。按照性质不变、渠道多样、捆绑使用的原则,发展林下经济与农业综合开发、经济结构调整、畜牧养殖、扶贫开发、科技推广等项目,在资金使用上完全可以有机结合起来。
第四是加强技术服务,提高产品质量。
积极搭建企业、农民与高校、科研院所、技术推广单位之间的合作平台;积极引进和推广适宜林间种植、养殖的新品种、新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建立林下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服务体系。严格实行标准化生产,确保林下经济产品质量。
第五是建立销售网络,培育龙头企业。
集中力量,引进和培育有实力、讲诚信、影响力大、辐射力强的企业,并通过龙头企业辐射带动,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大户+农户”等模式,引导农户组建林业专业合作社组织,建立市场销售网络。抓紧建设一批连片规模1000亩以上的林下经济示范基地。
林下经济生产相对分散、利益主体较多,积极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中介服务机构,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经营者适应市场的能力,才能更快更好地提高林下经济产业化、组织化程度。
Ⅱ 如何发挥资源优势,推动特色养殖产业的发展
根据区域资源承载能力,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优化区域布局,明确开发重点,调整生产结构,努力推进特色畜牧业持续快速发展。一要明确产业开发为重点。突出规模经营、调整畜种适龄母畜比例和增加产品产量和提高质量等环节。二要优化区域布局。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促进林下养殖业的发展,推进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和优势产业带建设为着眼点,加快推进优势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带动和促进优势产区特色畜牧业的发展。三要努力建设具有较大产出规模的特色畜牧业优势产区。科学谋划、广泛宣传、积极动员,推动产业建设,发挥林下养殖资源优势。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0-12-28,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Ⅲ 浅谈如何促进林下经济发展
摘要:林下经济是指借助林地的生态环境,充分利用现有的林木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在林冠下开展林、农、牧等多种项目的主体复合生产经营,从而使林、农、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关键词:林地;发展经济1 林下经济的特点第一,林下种植林业经济是可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和林荫空间为依托发展的产业经济;第二,林下经济是循环经济,它在充分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效利用林下自然条件,既可以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而且可增加林地生物多样性;第三,林下经济是一种高效经济,它是以科技为支撑,具有投资少、产出值高,且见效快、优质、安全、节省劳动力等特点。
Ⅳ 林下经济如何打造
林下经济是借助林地的生态环境,利用林地资源,在林冠下开展林、农、牧等多种项目的复合经营。
林下经济是近年来崛起的朝阳产业和新兴产业,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生态建设、推动绿色发展等方面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Ⅳ 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有哪些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08-05
Ⅵ 发展林下资源有哪些好的项目
方案1 1、继续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要稳定全县粮食播种面积,提高粮食产量和种粮经济效益,促进全县农业粮食生产。在确保农村稳定、粮食有效供给的的前提下,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依托资源区域优势,做足“特色”文章,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促进农业生产从产量型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在优化粮食品种结构的同时,提高名、特、优、稀、新品种在农产品中的比重,以无公害、夏秋季节蔬菜和无公害水果(葡萄、脐橙、梨子)为重点,利用山区丰富的特种资源,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森林蔬菜,创建优质绿色品牌,突出“无公害”的品牌优势,扶持一批名、特、优、新、稀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总体形成高山药材(三木药材、金银花、玉竹等)、中山竹、林、果(脐橙)、低山平原葡萄、蔬菜和经作的良好布局。2、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我县的水果(葡萄、脐橙、梨子)、蔬菜(番茄、辣椒)、“三木药材”、中草药(金银花、玉竹)等是资源种植业支柱产业和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已初具规模,要加快这些产业的产业化进程,形成产业化生产,必须制订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优惠及鼓励政策,在税收、土地、项目审批上给予优先,并集中力量扶持一批牵动力强和番茄、三木药材、葡萄、脐橙、茶叶、金银花、玉竹等重点农产品深加工的龙头企业,提高产后环节对农业、财政收入的贡献率;要放手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经纪人”,按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原则,以市场运作的方式,加快农村运销户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及协会的发展,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目的。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是基础产业更是弱势产业,抵御自然灾害风险大。要抓好以农田水利灌溉、防洪等工程为主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风险的能力,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4、狠抓农产品流通,实现农产品畅销无阻。一是要在完善现有车田番茄集贸市场的基础上,有计划的选择交通便利、易于产品集散的乡(镇),培育发展水果、蔬菜、粮食等农产品批发市场;二是要大力引导农民成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协会和充分发挥已成立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协会的作用,积极参与农产品流通。培育壮大一批农民经纪人队伍,充分利用个体私营经济机制灵活的经营优势,努力构建多种所有制并存、共同发展的农村商品流通网络;三是大力培育农产品经营龙头企业。鼓励和扶持经济实力强、经营前景潜力大的企业,实行订单采购、保护价收购。同时,为龙头企业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积极为他们牵线搭桥,支持他们大胆利用信贷资金,大胆利用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融筹资金,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连结起来,形成完整的产工贸一条龙的产业体系。使农产品经营龙头企业成为农产品流通的“排头兵、领头羊”;四是全县每年保证有1/3的机关干部参与农副产品的流通工作;五是要加快农村信息网络硬件建设,建立和完善农村商品销售信息系统,加强信息的收集、储存、加工和传递,随时为农民生产经营提供预测及时、准确无误的信息服务。5、大力发展“打工经济”,促进农民收入多元化。“打工经济”是农民现金收入的主要来源,是促进农民收入的多元化。一是加快农村剩余劳动转移培训力度,2008~2010年年均培训5000—8000人;二是要引导企业适应形势变化需要,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资源型工业、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打工”劳务经济。三是通过改制、改组和重组等各种有效形式,做大做强乡镇企业。四是通过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力争“十一五”期末,全县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率达到80%以上。方案21、山地生态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区,以“猪—沼—竹—菜(林)生态农业模式为主”。本区生态农业建设的重点是在抓好水土保持等基础工作的同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因地制宜地利用山区立体地形条件、气候条件和草地资源优势,协调发展农林牧渔业;大力发展水源林、特种用材林、“三木”药材、经济果林、草食动物和特种养殖、高山无公害绿色蔬菜食品等,同时积极抓好避雨栽培、地膜覆盖、遮阳网等农业设施建设;通过农业技术示范园和农产品试验基地建设,形成“三木”药材种植加工基地、高山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毛竹生产加工基地、草山草场改良畜牧基地。2、山地河谷生态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区,以“猪—沼—菜(林)—灯—渔”生态农业模式为主。农业生态建设是在巩固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各类经济作物,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形成商品粮基地、果蔬综合利用基地、生猪养殖基地、禾花鱼养殖基地、特种用材林生产基地。同时,开展水源林保护,发展林业经济。3、低山生态农业发展区,以“猪—沼—菜(果)—灯—渔”生态模式为主。生态农业建设的重点是:发展粮食生产、林果业、畜牧业、经济作物。形成粮食生产基地、水果生产基地、畜牧养殖基地、红提生产加工基地、“三木”药材生产加工基地、无公害蔬菜加工和竹木加工厂基地。猪—沼—菜(果)—灯—渔”就是指五位一体的生态农业模式,将可再生能源技术与各种生态农业技术整合起来,以沼气为纽带,充分利用农村土地资源,将畜禽舍、菜园科学联接,形成一个系统生态工程同时结合资源的地理特点开展开展渔业,这个灯一般指是沼气照明。 概况来说就是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
Ⅶ 林下经济怎样申请政府扶持怎样和农业科研机构合作
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人都意识到了经济发展多样化的有利之处,正是因为这样的经济发展模式不仅能让经济顺利发展,创造出非常可观的经济利益,同时还能够保障环境的健康发展。不同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带给不同的地区的利益是不同的,同时我们应该也能够看到,在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能够采取更多的措施不仅能够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能够保障环境的健康发展。政府对这样的经济发展模式是非常支持的,同时也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很多人对林下经济的兴趣非常大,但是却不知道怎么实行,也没有申请政府帮助的想法,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怎样展开科研合作
科研合作是进行林下经济的必要条件,有这个想法的经济发展实体可以向相关的农业大学或者相关的院校的的专业院系进行人才招揽,并且在平时的经营当中可以邀请相关机构的科研人员进行知道,达到在实践中前进。
Ⅷ 什么是林下经济有什么作用
林下经济,主要是指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发展起来的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森林旅游业,包括林下产业、林中产业、林上产业。
只有让林地早点下"金蛋",才能更好地促进林业生态建设及产业发展,才能更好地以良好的经济效益巩固林改成果,在兴林中富民,在富民中兴林。
Ⅸ 林下经济产业包括哪三类
①林下种植;
包括粮食作物、油料作物、中药材、食用菌、牧草、绿化花草等。
②林下养殖;
包括鸡鸭等禽类、牛羊猪等畜类以及兔子、蜜蜂等。
③林下产品采集加工;
发展林下产品的加工、流通和销售业,主要发展松脂、食用香精香料、竹笋、山野菜等采集加工模式。
(9)怎么发展林下资源扩展阅读
林业及相关产业分类
范围:
(一)本分类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02)的基础上,规定了我国林业及相关产业的范围,适用于统计及政策管理中对林业及相关活动的分类。
(二)本分类规定的林业及相关产业是指依托森林资源、湿地资源、沙地资源,以获取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目的,为社会提供(也包括部分自产自用)林产品、湿地产品、沙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密切关联的活动的集合。
(三)林业及相关产业的活动主要包括:
1、森林的培育与采伐活动;
2、非木材林产品的培育与采集活动;
3、林业生产辅助服务;
4、林业旅游与休闲服务;
5、林业生态服务;
6、林业专业技术服务;
7、林业公共管理及其他组织服务;
8、木材加工及木制产品制造;
9、以木(竹、苇)为原料的浆、纸产品加工制造;
10、以竹、藤、棕、苇为原料的产品加工制造;
11、野生动物产品的加工制造;
12、以其他非木材林产品为原料的产品加工制造;
13、林业其他相关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