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内陆未开采油田有几个
中国内陆已开采油田:
(1)大庆油田。位于黑龙江省松嫩平原中部,地处松辽拗陷带中心部位,油气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在油田外围又发现新的油气资源。1959年9月 26日当地第3号钻井喷油,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前夕,因此命名为大庆油田。油田面积达1000多平方千米,探明可采储量10.8亿吨,是目前我国最大的油田,也是世界大油田之一。1976年以来,原油年产量均在5000万吨以上,约占全国原油产量的一半,居全国之首。1995年产原油5600万吨,天然气22.9亿立方米。十多年里连续稳产高产,这在世界石油史上是罕见的。所产原油除就地加工外,通过大庆—铁岭—秦皇岛—北京、大庆—铁岭—大连两条输油管和铁路网,运往东北、华北及全国许多大炼油厂、石化企业加工利用,并有部分通过秦皇岛和大连港出口。
(2)胜利油田。在山东省黄河入海口东营市。是仅次于大庆油田的我国第二大油田,探明可采储量7亿吨。1995年生产原油3000万吨,天然气 12.85亿立方米。原油一部分在淄博市加工,大部分通过鲁宁输油管运往南京及长江沿岸城市加工。部分通过输油管直达青岛市黄岛油港外运出口。
(3)华北油田。在河北省中部,又称任丘油田,是首次在元古代震旦系地层发现的大油田。1995年原油产量达466万吨,有输油管通往北京、沧州。
(4)大港油田。勘察范围包括天津和河北沧州、唐山地区濒临渤海地带的陆地、海滩和极浅海(0~0.5米)。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85亿吨,1995年年产原油430万吨。
(5)中原油田。在河南省濮阳和山东省东明等12个县市间,又名东濮油田。面积约5000平方千米,油气富集,储量大,1979年投产,1995年年产石油410万吨。
(6)辽河油田。在辽宁省辽河下游的大型油气田。面积174平方千米,是我国第三大油田,1995年年产原油1552万吨,天然气17.51亿立方米。供应以沈阳为中心的辽中工业区。
(7)吉林油田。原名扶余油田,在吉林省西北部松原市(原名扶余市)。1995年年产340万吨,是东北地区重要原油生产基地。
(8)克拉玛依油田。在北疆准噶尔盆地西缘的戈壁荒原上。“克拉”意为黑,“玛依”意为油,因产石油而得名。1955年发现,1956年开始油田建设。沉积层厚达13000米,含油面积大、储油构造多、油质好,为我国内陆大油田之一。新疆油田1995年年产原油790万吨左右,建有炼油厂,输油管已通乌鲁木齐,大量原油通过兰新铁路东运兰州加工利用。
(9)冷湖油田。在青海省柴达木盆地西北缘,又称青海油田。地质上属新生代凹陷,多储油构造,面积大、油层多、埋藏浅。1959年发现,1995年年产原油121万吨,石油产品供应青海及西藏地区需要。
(10)玉门油田。在河西走廊西部的石油河畔,位处祁连山北麓的老君庙油田,又名玉门油矿,1939年始建玉门油矿局,是我国最早的石油工业基地。1995年年产原油40万吨,所产原油大量东运至兰州等地加工。
(11)南阳油田。在河南省南阳盆地,又称河南油田,1977年开发,1995年年产191万吨。
(12)塔里木油田。1995年年产原油253万吨。
(13)吐哈油田。1995年年产原油220万吨。
(14)长庆油田。1995年年产原油220万吨。
(15)江苏油田。1995年年产原油101万吨。
(16)江汉油田。1995年年产原油85万吨。
(17)延长油田。 1995年年产原油73万吨。
中国内陆未开采油田:
自上世纪50年代初期以来,我国先后在82个主要的大中型沉积盆地开展了油气勘探,发现油田500多个。
2. 中国境内现有哪些未被开发的原始森林
中国境内现未被开发的原始森林有:
神农架部分原始森林、东北地区的大小兴安令、西南地区的西双版纳、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露水河原始森林、西藏藏北无人区原始森林、四川卧龙保护区部分原始森林和川陕交界大巴山部分原始森林等。
神农架林区:最着名,也最原始的原始森林就是湖北神农架林区,总面积3253平方公里,山峰多在海拔 1500米以上 , 其中海拔2500米以上的山峰有20多座。最高峰神农顶海拔3105.4米,为“华中第一峰”。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位于云南省南部西双版纳州景洪、勐腊、勐海3县境内。总面积2420.2平方公里,它的热带雨林、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珍稀动植物种群,以及整个森林生态都是无价之宝,是世界上惟一保存完好、连片大面积的热带森林,深受国内外瞩目。
露水河原始森林:是东北最后一片以红松为主体林木的原始森林,被誉为长白山动植物基因宝库。是长白山原始森林的主体,集江川、溪瀑、雾凇、皑雪于一体。
(2)中国还有多少资源没被勘探扩展阅读
地球上的原始森林丰富多样,几乎遍布全球各地。
分布于俄罗斯、加拿大、亚马逊的森林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几片原始森林,但是在非洲国家、印度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原始森林拥有非常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
原始森林在过去几千年一直未受人类工业活动的干扰。但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世界资源研究所(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通过卫星图像,显示世界上的原始森林已经所剩无几,并且残存的大多也处于工业发展的威胁或蚕食之中。
人们在破坏原始森林以后,即使人工补种了大量的树林,也是无法弥补森林被破坏对生态带来的影响的。
地球上几乎一半的原始森林资源已经消失,另外30%也因为破坏而严重退化,丧失了支持动植物和原住民生存在此的能力。
世界上仅剩20%的原始森林因为未遭工业活动的破坏而保持原状,仍然栖息着地球上23的陆地动植物物种,包括一些濒危物种如大猩猩、红猩猩和灰熊等。但是这些森林以及依赖这些森林生存的物种的未来却令人担忧。
中国的原始森林因为过去的过度开发和采伐已经所剩无几。如果不采取行动的话,世界其它地区的原始森林将会遭遇一样的命运。所以我们呼吁要保护原始森林,不能让它永远消失在地球上。
3. 我国的自然资源状况
中国地大物博,总量丰富,但是人均资源占有量并不富裕。以耕地为例,中国的耕地总量居世界第四位,仅次于美国、俄罗斯、印度,但人均耕地只有1.35亩(2012年),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左右。
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水资源、4%的森林,1.8%的石油、0.7%的天然气、不足9%的铁矿石、不足5%的铜矿和不足2%的铝土矿,养活着占世界22%的人口;大多数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我国占有的煤、石油、天然气人均资源只及世界人均水平的55%、11%和4%。中国最大的比较优势是人口众多,最大的劣势是人均资源不足。
4. 我们国家的石油还剩下多少啊
中国国家媒体周五(2月11日)报道说,中国两家最大石油公司在2004年又发现了八亿五千万吨石油储量,中国石油储藏量增加了25%。 至去年年底,中国已发现石油储藏量达到40亿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石油公司。该公司去年据报发现了五亿二千万吨石油储藏量。 另一大石油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2004年发现了三亿二千八百万吨石油储藏量。 官方媒体新华社报道说,这两家公司去年还探明4220亿立方米天然气储藏量。 中国去年的经济增长率达9.5%, 为1996年来增幅最大一次。由于经济发展,中国三分之二省份缺电,能源短缺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 中国原油消耗量去年为二亿八千八百万吨,今年将达到三亿二千万吨,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费国。 由于对原油需求猛涨,中国石油公司从塔里木盆地,东至渤海湾,到处勘探石油储藏。 中国一直在争取从俄罗斯进口更多的石油,目前为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还已经与20个国家签署了48项投资合作协议。去年该公司在海外获得了一千六百万吨石油的权益。 该公司最大的一个海外举动就是铺建一条1000公里的哈萨克-中国石油管道,耗资七亿美元。这条管道建成后年输送量为一千万吨。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还在委内瑞拉建设一个石油提炼厂,每年可提炼650万吨石油。 我国煤的储藏量达6000亿吨,居世界第三位,石油储藏量约39亿桶(1997年探明,石油的储藏量居世界第八位。 我国煤的储藏量达6000亿吨,居世我国煤的储藏量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储藏量约462吨,远远小于世界平均水平,界第三位,石油的储藏量居世界第八位. 美国能源部情报局甚至估计,伊拉克的原油储量可能高达300亿吨。由于受联合国制裁,伊拉克近年的原油日产量只有150万到200万桶(国际市场上原油一般以“桶”为计量单位,每桶合0.138吨),专家估计,如果伊拉克政权更迭后恢复原油生产,世界的石油供应可以每天增加300万至500万桶。 我国煤炭的资源量为1点5亿万吨。石油储藏量是16000万吨。我国石油储藏量仅占世界总量的2.3%,可开采年限只有20.6年,大大低于世界平均年限42.8年; 我国北方水资源状况 今春以来,我国北方广大地区持续干旱少雨,截至5月底,全国受旱面积已超过3.4亿亩,出现了新中国成立50年来最严重旱灾之后的跨年连旱,虽然北方大部分地区近日都连续出现降雨,但仍未能缓解今春以来的旱情。因此,水资源的短缺就显得尤为明显,广大农村地区更是面临着水危机的严重问题。就此我们专门走访了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李强教授,请他就我国北方农村水资源的现状进行了分析。 由于用水行为的不合理和无节制、生态环境的破坏等原因,我国北方农村地区可供使用的地表水资源日趋减少。地表水的衰减使越来越多的农村开始依赖地下水资源。从目前的情况看,地下水已经成为农业灌溉的最主要水源。 从动态上看,农业灌溉对地下水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按照这一趋势发展下去,在农业用水来源中,河流与水库将进一步退出,地下水将是农业灌溉的几乎惟一的用水途径。地下水位的加速下降是农村用水中的一个普遍存在且十分严重的问题。 我国水资源总量占世界水资源总量的7%,居第6位。但人均占有量仅有2400m3,为世界人均水量的25%,居世界第119位,是全球13个贫水国之一。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与人口、耕地分布状况不协调。时间上,全年降水的70%-90%集中在6~9月份,冬季很少,年际间变化也很大。空间上,水资源分布是东南多西北少。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耕地仅占全国耕地38%,水资源却占全国80%以上;而占全国耕地62%的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水资源量不足全国的20%。时空分布不均匀和年际变化大,造成水旱灾害加重。90年代以来,年受旱灾面积达4亿亩左右,成灾面积3倍于50年代。 我国石油资源还有较大潜力 我国石油资源总量较丰富。据2003年BP的统计,在世界103个产油国中我国石油可采资源总量和剩余可采储量分别居第11位和第10位。截至 2003年底,我国石油可采资源探明率为43%,总体属于石油勘探中等成熟阶段。综合分析资源情况和勘探潜力,预计未来15-20年内,我国石油储量仍处于高稳定增长期,年均新增石油可采储量在1.4亿-1.8亿吨左右,大体保持目前的储量增长水平。 在日前召开的2005(北京)石油石化经济论坛上,中石油集团公司发展研究部主任严绪朝说,未来我国石油储量增长的主要领域在西部和海上。从近期勘探和资源潜力分析来看,石油勘探应主要在前陆盆地、大型隆起带、地层岩性油藏、渤海湾盆地浅层、海相碳酸岩盐及海域(包括滩海)。这些将是我国今后进一步加强勘探的主要目标区,也是今后发现大中型油田,增加石油储量的主战场。 另外,南沙海域石油资源丰富,根据初步估算石油可采量约为100亿吨,其中70%在我国断续国界以内。据悉,周边国家在南海我国断续国界附近已经探明石油储量8.6亿吨,建立起的原油产能也超过了5000万吨。严绪朝指出,我国应采取“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策略,三大公司联手,在外交和军事力量支持下,逐步开发利用这一区域的油气资源。这对我国石油资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当然专家也指出,虽然我国石油资源潜力较大,但随着勘探总体程度的逐渐加深,我国油气藏类型日趋复杂,资源品质明显变差,勘探难度越来越大。参考资料: http://..com/question/35967989.html?si=8
5. 告诉中国煤,水,石油,天然气资源现状
中国共有水资源量2.81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4位。按1998年12.6亿人口计,年人均占有2230立方米,为世界人均的33%,居世界第88位,被列为全世界13个人均水资源缺乏的国家之一。我国有近700个城市,其中有近400个城市缺水,缺水包括水量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二类。缺水已成为制约我国工农业生产发展、城市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根据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我国石油可采资源总量为150 ~ 200亿吨。其中2020年以前可供勘探利用的资源总量为150亿吨,2020 ~ 2050年随着技术进步和领域拓展,可供勘探利用的资源总量有望再增加50亿吨,达到200亿吨。石油资源总量在世界排第六位、亚洲排第一位。我国天然气可采资源总量为14 ~ 22万亿立方米,其中2020年前可勘探利用的资源总量为14万亿立方米, 2020 ~ 2050年可勘探利用的资源总量再增加8万亿立方米,达到22万亿立方米。天然气资源总量列世界第五位、亚洲第一位。
截止2005年底,我国已探明石油可采储量69亿吨、探明天然气可采储量3.1万亿立方米(不含油田伴生气0.4万亿立方米),油气资源探明率分别为35%和14%。总体上看, 油气资源的探明程度都不高。至2005年底,全国石油和天然 气的累计采出量为44.7亿吨和4324亿立方米,已探明油气储量的采出程度为65%和14%。
尽管我国油气资源比较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偏低。我国 石油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为11.5 ~ 15.4吨,仅为世界平均水平73吨的1/5~ 1/6;天然气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为1.0~1.7 万立方米,是世界平均水平7万立方米的1/5 ~ 1/7,与耕地和淡水资源相比,我国人均占有油气资源的情形更差些。在我国,油气资源已经成为一种十分紧缺的战略资源。我国油气资源总量比较丰富,目前石油勘探程度尚处于中期阶段,天然气勘探尚处于早期阶段。通过加大勘探投入和依靠技术创新,还可以获得新发现、增加新储量,发展仍具有比较雄厚的资源基础。
中国煤炭储量居世界第一位。全国已探明的保有煤炭储量为10000亿吨,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地区,以山西、陕西、内蒙古等省区的储量最为丰富。
中国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产资源约占世界总量的12%,居世界第3位。但人均占有量较少,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58%,居世界第53位。迄今为止,共发现矿产171种,其中探明储量的矿产158种(能源矿产10种、黑色金属矿产5种、有色金属矿产41种、贵重金属矿产8种、非金属矿产91种、其他水气矿产3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矿产资源总量丰富、矿种比较齐全、配套程度较高的少数国家之一。按探明储量计算,中国45种主要矿产中有25种居世界前三位,其中稀土、石膏、钒、钛、钽、钨、膨润土、石墨、芒硝、重晶石、菱镁矿、锑等12种居世界第一位。
中国矿产资源分布情况如下:石油、天然气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北。煤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北。铁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南。铜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华东。铅锌矿遍布全国。钨、锡、钼、锑、稀土矿主要分布在华南、华北。金银矿分布在全国,台湾也有重要产地。磷矿以华南为主。
主要矿产资源包括:
◆煤炭资源:中国煤炭储量居世界第一位。全国已探明的保有煤炭储量为10000亿吨,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地区,以山西、陕西、内蒙古等省区的储量最为丰富。
◆油气资源:主要蕴藏在西北地区,其次为东北、华北地区和东南沿海浅海大陆架。截至1998年底,中国已找到509个油田和163个气田。累计探明石油和天然气地质储量分别为198.5亿吨和1.95万亿立方米,列世界第9位和第20位。其中陆上石油资源量和天然气资源量分别占中国同类资源总量的73.8%和78.4%,已形成松辽、渤海湾、塔里木、准格尔-吐鲁番、四川、陕甘宁等六个大型油气区。
金属矿产:
◆黑色金属:探明储量的有铁、锰、钒、钛等,其中铁矿储量近500亿吨,主要分布在辽宁、河北、山西和四川等省。
◆有色金属:凡是在世界上已发现的有色金属矿在中国均有分布。其中,稀土的储量占世界的80%左右,锑矿的储量占世界的40%,钨矿的储量则为世界其他国家储量总和的4倍。
截止2000年底,中国已经发现矿产171种,其中有探明有储量的矿产157种,矿产地2万多处。
(一)能源矿产资源 中国能源矿产资源比较丰富,但结构不理想,煤炭资源比重偏大,石油、天然气资源相对较少。煤炭资源的特点是:蕴藏量大,但勘探程度低;煤种齐全,但肥瘦不均,优质炼焦用煤和无烟煤储量不多;分布广泛,但储量风度悬殊,东少西多,北丰南贫;资源赋存东深西浅,露采煤炭不多,且主要为褐煤;煤层中共伴生矿产多。油气资源的特点是:石油资源量大,是世界可采资源量大于150亿吨的10个国家之一;资源的探明程度低,陆上探明石油地质储量仅占全部资源的1/5,近海海域的探明程度更低;分布比较集中,大于10万平方千米的14个盆地的石油资源量占全国的73%,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天然气资源量超过全国总量的一半。其他能源矿产,如地热,油页岩等在中国也比较丰富。
(二)金属矿产资源 中国属于世界上金属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之一。世界上已经发现的金属矿产在中国基本上都有探明储量。其中,探明储量居世界第一的有钨、锡、锑、稀土、钽、钛,居世界第二位的有钒、钼、铌、铍、锂,居世界第四位的有锌、居世界第五位的有铁、铅、金、银等。金属矿产资源的特点是:分布广泛,但又相对集中于几个地区,如铁矿主要分布在鞍山—本溪、冀北和山西等3大地区,铝土矿主要集中于山西、河南、贵州、广西等省区,钨矿主要分布于江西、湖南、广东,锡矿主要分布于云南、广西、广东和湖南;部分矿产储量大,质量高,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竞争力,如钨、锡、铝、锑、稀土等;许多重要矿产质量欠佳,铁、锰、铝、铜等矿产,贫矿多,难选冶矿多;中小型矿床所占比例大,大型、超大型矿床所占比例小。
(三)非金属矿产资源 中国是世界上非金属矿产品种比较齐全的少数国家之一,全国现有探明储量的非金属矿产产地5000多处。大多数非金属矿产资源探明储量丰富,其中菱镁矿、石墨、萤石、滑石、石棉、石膏、重晶石、硅灰石、明矾石、膨润土、岩盐等矿产的探明储量居世界前列;磷、高岭土、硫铁矿、芒硝、硅藻土、沸石、珍珠岩、水泥灰岩等矿产的探明储量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大理石、花岗石等天然石材,品质优良,蕴藏量丰富;钾盐、硼矿资源短缺。但是,一些非金属矿产分布不平衡,特别在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探明储量尚不能满足本地区经济发展和出口创汇资源的需求。
(四)水气矿产资源 中国已查明天然地下水资源8700亿立方米/年,可采资源量2900亿立方米/年,地下微咸水天然资源约为200亿立方米/年。地下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南方地区丰富,西北地区贫乏,地下水含水层类型地域性分布明显,孔隙水主要集中在北方,岩溶水在西南地区广泛分布。
中国已发现地热点3000多处,勘查评价的地热田298处,其中60℃以上热水田89处。已探明地热流体可采量166497立方米/天,相当于298.7万吨标准煤。矿泉水资源和二氧化碳气资源也比较丰富。
6. 谁知道我国有多少资源
我国自然资源及其利用的基本特征是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少,资源利用率低且浪费严重。
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水资源、4%的森林、1.8%的石油、0.7%的天然气、不足9%的铁矿石、不足5%的铜矿和不足2%的铝土矿,养活着占世界22%的人口;大多数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我国占有的煤、油、天然气人均资源只及世界人均水平的55%、11%和4%。
土地资源
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是“一多三少”,即总量多,人均耕地少,高质量的耕地少,可开发后备资源少。虽然我国现有土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是人均仅及世界人均1/3;耕地面积列世界第二位,而人均排在世界第67位。在这有限的耕地中,缺乏水源保证、干旱退化、水土流失、污染严重的耕地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后备资源2亿亩,其中可开垦成耕地的仅1.2亿亩
7. 中国的资源状况
给分吗?
歪曲的中国资源状况
我人口学家为了给计划生育政策寻找理论支撑,多年以来肆意歪曲的中国资源状况,他们说中国是个资源大国,但一按人口平均就成为资源穷国,而事实上,中国资源不但总量上排名世界第三,人均仍排名第53位,而且按45种主要矿产资源价值核算,人均排名第10位,可见不论从总量还是人均,中国都是资源大国。下面还是让数据说话吧。
另外,还要澄清一点,由于很多资源主要分布在俄罗、巴西、美国、澳大利亚等人口少、地域大的国家,绝大多数国家人均占有量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据初步评估,矿产资源潜在总值居世界第三位, 20多种矿产在世界上具有优势地位。可以说,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几个资源总量大、配套程度较高的资源大国之一。
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总量较大 ,约占世界的12%, 仅次于美国和原苏联,居世界第3位。但人均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58%,居世界第53位。从这方面看,中国又是一个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
(一) 优势矿产 具有世界性优势的矿产有稀土、钨、锡、钼、锑、菱镁矿、萤石、重晶石、膨润土、石墨、滑石、芒硝、石膏等矿产,不仅已探明储量可观,居世界第 1、2位,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人均水平。而且资源质量高,开发利用条件好,在国际市场具有明显的优势和较强的竞争能力。
具有区域性优势的矿产有煤、铌、铍、汞、硫、萤石、滑石、磷、石棉等 9种,其探明储量居世界第2、3位。但有些矿产质量较差,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人均水平。
具有潜在优势的矿产有锌、铝土矿、钒、珍珠岩、高岭土、耐火粘土等。
(二)探明储量相对不足的矿产有石油、天然气、铀、铁、锰、镍、铅、铜、金、银、硼等。
(三)短缺的矿产有铬、铂、钾盐、天然碱和金刚石等。
二.找矿前景
中国除已探明的储量外,还有大量未发现的资源量。预测石油资源量 940亿吨、天然气43万亿立方米,地下1000米以浅范围内煤资源达3.2万亿吨。上述三者已探明的储量仅为预测资源量的17%、2.2%、28%,金、铜、锰已探明储量仅为预测储量的1/4?1/5,仍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从地域上看,中西部地区新增储量潜力很大。中部内陆地区以能源、有色金属、贵金属为主,铜、铝、金、银、煤的保有储量在东、中、西三个地区中居首位。西部地区地域辽阔,人口密度小,铬、钒、钛、镍、汞、铂、铅、锌、磷、芒硝、重晶石等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磷矿、铅锌矿储量均大于东部和中部之和,煤、石油、天然气也拥有一定的储量。此外,西部地区地质工作程度较低,煤、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贵金属、盐等,资源潜力很大。
目前,西部铅、锌、铝土矿、金、煤、磷、硫铁矿保有储量增长速度超过东部或中部的两倍以上,可望发展成为 21世纪中国重要的能源、稀有贵金属、化工非金属矿业基地。
在深度上,印度、南非的金矿开采深度已达5000米,中国仅达600?700米水平。开发地下深部资源仍有很大潜力。
在中国,矿产资源替代产品潜力极大。发展方向一是利用其他自然资源替代矿产资源,如以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和水力资源等新能源,降低矿产资源的消耗量。二是以某种矿产 (物)元素替代另一种矿产(物)中的元素,如中国钾盐资源短缺,但却有比较丰富的不溶性钾资源,如明矾石的保有储量达1.5亿吨,钾长石保有储量达1.5亿吨,而且分布广,有可能替代钾盐资源生产钾肥。又如以滑石替代高岭土作造纸填料等。三是用人工制造的矿物原料替代天然的矿物原料,如用人造压电石英替代天然压电石英,人造金刚石替代天然金刚石。四是用其他人造材料替代天然的矿物原料。
中国海域的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 除丰富的海上油气、滨海砂矿外,海水中含量丰富的各种化学元素和大洋矿产资源也可加以利用。目前利用较多的是海水中的钠、钾、碘和大陆架中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在未开发的海洋矿产资源中,以深海海底的多金属结核、富钴结壳和海底硫化物矿床最引人注目。80年代后期中国加强了对深海矿产资源的调查,并被列为国际海底矿产勘查开发先驱投资者。
中国有20%的土地上有丰富的风能资源,陆地可开发装机总量月2.5亿千瓦,海上风能则有7.5亿的装机容量,可开发总容量达到10亿千瓦。这样大的储量让国外不少专家也发出艳羡的惊叹。
生物质能也受到了专家们关注。作为一个能业大国,中国仅可用做能源的农作物秸杆就有3.5亿吨,而总量相当于5亿吨标准煤。
多源电能的前景十分乐观,但眼下的发展路径之困却急待突破。
东低西高的独特地形使中国蕴涵了巨大的水能,是目前可再生资源的主力军。
据统计,我国水电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为3.9亿千瓦左右。但目前仅仅开发了不到1亿千瓦,开发潜力巨大。
8. 中国的煤炭资源储量有多少
中国的煤炭资源预测地质储量达45000亿吨以上,与美国、俄罗斯两国不相上下。但能作为规划设计的实际依据的是探明储量,特别是可供建井用的精查储量。中国煤炭资源勘探程度较低,累计探明储量超过7000亿吨其中精查的储量为17.50亿吨。山西省的煤炭储量2000多亿吨,居全国第一;内蒙古居第二位,为1900多亿吨。煤炭储量超过200亿吨的省、自治区有陕西、贵州、宁夏、安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