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产品成货 » 刘强东最初在哪里买电子产品
扩展阅读
今天肉兔子什么价格 2025-05-26 04:41:05

刘强东最初在哪里买电子产品

发布时间: 2022-06-26 20:47:58

⑴ 苏宁电器的由来

1990年12月26日,中国第一家苏宁创办于江苏省南京市宁海路,是苏宁第一家空调专营店。1999年12月26日,苏宁首家自建店在新街口开业。2004年7月,苏宁电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凭借优良的业绩,苏宁电器得到了投资市场的高度认可,是全球家电连锁零售业市场价值最高的企业之一。苏宁电器连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被巴菲特杂志、世界企业竞争力实验室、世界经济学人周刊联合评为2010年(第七届)中国上市公司100强,排名第61位。2013年胡润民营品牌榜,苏宁以130亿元品牌价值,排名第九位。

两度更名

2013年2月20日,苏宁电器公告称,未来中国的零售模式将是“店商+电商+零售服务商”,即“云商”模式,公司拟将中文名称变更为“苏宁云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8年2月7日,苏宁云商股票发布关于变更公司名称、证券简称的公告。经公司第六届董事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2018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通过了《关于拟变更公司名称、证券简称的议案》及《关于修改<公司章程>的议案》,决定将公司名称由“苏宁云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苏宁易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中文简称由“苏宁云商”变更为“苏宁易购”;

公司英文全称由“SUNINGCOMMERCEGROUPCO.,LTD.”变更为“SUNING.COMCO.,LTD.”,公司英文简称由“SUNINGCOMMERCE”变更为“SUNING.COM”;公司证券简称由“苏宁云商”变更为“苏宁易购”,同时对《公司章程》做出相应的修改 。

⑵ 刘强东的京东商城是怎么做起来的

刘强东是从卖光盘开始,慢慢转型做电商,最后把京东商城做大做强的。具体如下:

1、1998年6月18日,刘强东前往中关村创业摆柜台卖光盘,在短短两年内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光磁产品代理商;柜台名叫“京东多媒体”,这便是“京东商城”的前身。

2、2001年开始创业转型做电商。刘强东的创业公司复制国美、苏宁模式经营IT连锁店,到2003年,其IT连锁店已达十多家。

3、2004年1月,刘强东正式创办了“京东多媒体网”, 2005年,刘强东最终下定决心关闭零售店面,转型为一家专业的电商公司,正是由于这个决定,成就了如今的京东商城。

(2)刘强东最初在哪里买电子产品扩展阅读:

京东是中国的综合网络零售商,是中国电子商务领域受消费者欢迎和具有影响力的电子商务网站之一,在线销售家电、数码通讯、电脑、家居百货、服装服饰、母婴、图书、食品、在线旅游等12大类数万个品牌百万种优质商品。

京东在2012年的中国自营B2C市场占据49%的份额,凭借全供应链继续扩大在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优势。京东已经建立华北、华东、华南、西南、华中、东北六大物流中心,同时在全国超过360座城市建立核心城市配送站。

京东JD.COM-专业的综合网上购物商城,销售超数万品牌、4020万种商品,囊括家电、手机、电脑、母婴、服装等13大品类。秉承客户为先的理念,京东所售商品为正品行货、全国联保、机打发票。

⑶ 刘强东是如何将京东从只卖电子产品转向全品类消费平台的

熟悉京东的人知道,京东在2007年前只售电子产品,包括计算机类、通信类和消费类电子产品,而2007年后,"京东商城"正式上线,这时的刘强东决定将京东的业务扩展到全品类,并且进军物流。也就是说我们所熟知的“京东快递”就诞生于2007这个关键的年头,而在当时不少投资者认为他是做电商销售的,又不是做物流的,投资商的钱就这么拿来糟蹋?事实证明,刘强东不仅赌赢了,而且他还是一个非常有前瞻性的领导者。

⑷ 刘东强是白手起家吗

当然不是了,中国能做到全国规模的企业,就没有真正的白手起家的。王健林说过一句话:在中国,想要成功不可能远离政府。
他的成功只有一点,就是猛追高干子女龚晓京。有了权贵家庭支持,加上他自己又有野心,自然是借得大钱,做得大事。
刘强东创业路程是这样的:他第一次创业是大四的时候,找了一个“阔绰亲戚”借款20万办餐馆,几个月赔光。一个人无论如何天才,也不能生而知之,必须有一个学习的过程,刘强东作为一个从全村只能凑500块钱的穷苦出身的凤凰男,没见钱的人,怎么可能突然一下就能运作几十万资本的企业?所以这个创业,说白了,就是让刘强东去输的。输了,才能从一个心高气傲的小年轻快速成熟,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才能沉下心去学习。
随后刘强东在龚家的安排下,进了深圳一家大型外资企业工作,2年期间,他把该企业每个关键部门转了一个遍,其实他就不是去工作的,就是去学习的:以自己创业失败的经验为基础,有目的的学习自己需要的企业经营知识。
刘强东第二次创业是工作2年后,他认为自己学习的差不多了,就拿着2年期间攒下的工资2万元回到了北京(当时深圳外资企业的月薪水平大约是2000元,同时期国企的薪资水平大约是600-800元,所以我们东哥可没亏待自己,大半工资都花掉了,至于前面欠的20万?自然是不用还的啦)。在东关村租了一个小柜台,开始倒卖当时的先进电子产品:光磁产品(即磁盘和光盘相关产品)。在龚家的照顾下,很快全国都从东哥手上拿货,东哥用了2年不到,就在全国开了十几家连锁店(顺便一说,东哥做的主要是政府和企业的生意,因为东哥自己就是个二道贩子,这东西是没有垄断的,当时全国各地电脑城里全是这种小柜台,人家有什么毛病非要跑北京买?)。这次创业奠定了东哥的企业基础。

⑸ 京东商城是属于哪个国家的

京东商城属于中国。

京东是中国的综合网络零售商,是中国电子商务领域受消费者欢迎和具有影响力的电子商务网站之一,在线销售家电、数码通讯、电脑、家居百货、服装服饰、母婴、图书、食品、在线旅游等12大类数万个品牌百万种优质商品。

京东在2012年的中国自营B2C市场占据49%的份额,凭借全供应链继续扩大在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优势。京东已经建立华北、华东、华南、西南、华中、东北六大物流中心,同时在全国超过360座城市建立核心城市配送站。

(5)刘强东最初在哪里买电子产品扩展阅读:

京东商城发展历史:

1、起步阶段

1998年,刘强东辞去了在外企的工作,在北京中关村租了个小柜台,创办了京东公司,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涯,公司最开始主营业务是代理销售光磁产品,主要出售刻录机、压缩卡和光盘,生意逐步越越好,在短短两年内成为了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光磁产品代理商。

但是刻录机毛利润的下滑使得刘强东对他的创业方向做出改变,这次他将目光锁定在了IT产品连锁店上,2001年,刘强东的第一家零售店在中关村开张,取名 “京东多媒体”,主要出售声卡、键盘、鼠标等电脑产品,刘强东开始了从代理商向零售商的转变。

2、京东商城正式上市

2007年5月,京东广州全资子公司成立,全力开拓华南市场。广州全资子公司的成立代表着京东由北京、上海、广州三地为基础覆盖全国的销售网络的形成。

2007年6月,京东商城日订单处理量突破3000个。

2007年6月,成功改版后,京东多媒体网正式更名为京东商城,以全新的面貌屹立于国内B2C市场。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京东商城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京东业务发展简史:从中关村小店到B2C巨头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14年成就行业第一 简析京东商城发展史

⑹ 如何评价京东集团创始人刘强东

1992年,刘强东的高考成绩下来了,704分,北大和清华随便挑。但他放弃了,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北京人大。因为他的高中老师戚佰强说,上人大能当官,可以为社会做更多贡献。刘强东把500块钱缝在了内裤里,背了三包行李和76个茶叶蛋,来到了人大社会学系。
在人大时,刘强东的当官梦还没实现,现实先给了他重重一击。他们宿舍的老大,追求一个92级英语系女生,结果女生说,你们社会学系的以后连工作都找不着,还是算了吧。刘强东害怕了,刘家还指着我传宗接待,找不着对象怎么能行呢?我必须学一份高深的技术,酷炫一点儿,刘强东选择了学习计算机。
事实证明,这个决定是很英明的,那个年代,会计算机技术的,都是妥妥地高富帅。今日头条的张一鸣同学,就是因为会修电脑,修得了和姑娘共枕眠的机会。刘强东通过自学,成为了一名光荣的程序员。生意简直好到爆炸,给土木研究所编一套系统,一个月能赚5万块钱,因为那年代懂编程的,实在太少了。
大三的时候,刘强东花26000买了个大哥大,也不敢当着同学的面打,就偷偷跑进小树林里打电话联系生意。去饭店吃饭的时候,还特意摆在桌子上显眼的位置,就为了显摆,等着看别人羡慕的样子,有一种暴发户的心态。
大四的时候,刘强东的外婆生了重病,他想通过创业,多挣一些钱,让外婆能用好一点儿的药。刘强东手里有20多万,就想着开一家饭馆。人大西门有家餐馆特别红火,有次贴出了一张告示:因生意太好,要去西北开更大的餐馆,这家餐馆转让。刘强东就去询价,老板开价24万。刘强东天真地以为,自己出价24万,餐馆和地自己就买下来了,觉得挺划算。
刘强东第二天就背着一书包现金去了,说我要盘下这个餐馆,当场就把老板给震了,说你不还价吗?刘强东耍酷说,我看上的东西,不用还价。刘强东接手以后,想着对员工好一些,自己的生意能好做点儿。于是他给17个员工,每人发了一块卡西欧的手表。还给大厨涨了70%的工资。
经营了半年之后,餐馆一直赔钱,刘强东在外面死命赚钱,都堵不上餐馆的窟窿。更要命的是,房东过来收租了。刘强东傻了,这不是我买断了吗?房东乐坏了,拿合同给他看,说你只有经营权。刘强东一看又要交两年的房租,实在赔不起了,就打算不干了。有个伙计实在看不下去,告诉他,刘老板,大厨和服务员谈上恋爱了,老贪污你的钱,你琢磨能好吗?
刘强东从餐馆出来后,背上了16万的债,伤透了心,就跑去了一家叫日宝来福的日企打工。在那当库管。刘强东盘库时,说纸的误差是13张。日本人说,我们这没有误差,这就叫错误,刘强东发现人家真严谨。刘强东当库管时,可以看到公司的整个信息系统,发现人们管理的真严密,根本不给员工犯错的机会。刘强东才明白,自己的餐馆亏损不是没道理的,管理太粗了。
刘强东白天打工,晚上给人编程,干了一年多,就还清了16万的欠款。他就辞职了,打算去中关村创业。刘强东在海开市场租了一个柜台,卖多媒体产品,一开始没有客户,他就去底下发传单。刘强东当时的女朋友龚小京,特别看不起他,觉得人大的毕业生干这个太丢人了。
当时的中关村风气不好,老板天天教员工怎么骗顾客多掏钱。刘强东觉得骗顾客不长远,他坚持明码标价,一套系统别人卖5万,他就标18888元,也坚持开发票。开始的时候顾客不买账,但后来发现他卖的价格挺合理,就又回来买。
刘强东慢慢地发现,买多媒体设备的,大多是40多岁的的县城婚纱影楼老板。他们买了录像转VCD的系统,根本不会用。想学也没地方学,中关村的生意火爆异常,商贩们挣钱还来不及,根本顾不上教他们。刘强东就推出了一个服务,培训顾客用,2000块钱包教包会。顾客们口口相传,刘强东的生意越做越好,连续加班了3个月,一年就挣了十几万。
2001年的时候,刘强东卖刻录机赚得盆满钵满,垄断了大概60%的市场份额。没想到招来了供货商的妒忌,台湾铼德厂的公子哥,一看刘强东从我们这进货,还这么挣钱,我要自己干的话,一定可以超过他。公子哥说我有500万美元,刘强东那个小破公司才有多少钱,耗也耗死他。公子哥开始和刘强东打价格战,扬言永远比京东便宜50块钱,京东卖50块,我们就白送。
刻录机的进价是每台2700块,公子哥上来就标价2650元,刘强东不甘示弱标2600元。刘强东想了一个损招,派人去公子哥那里进货,这样自己的成本价就低了,卖一台只赔50块。一直降降降,刘强东降到了1750元每台,公子哥降到了1700元每台,卖一台刻录机赔一千多。
最后公子哥卖了1500台刻录机,再加上别的产品,赔了几百万,实在赔不起了,就撤出了市场。刘强东心有余悸,想着这次要是厂商断供自己就完了,就决定从批发转型成了零售,手里有客户可以减少厂商的制约。刘强东开始开分店,2003年的时候就有了12家门店,遍布全国,刘强东很兴奋,要干成IT届的苏宁。
紧接着,非典来了,全国都不让做生意了,刘强东只能关门。但是门脸、库房的租金,工人的工资,可是一分钱都不少,刘强东算了算账,公司再撑6个月就要倒闭了。有人提议,我们可以在网上卖。就这样,连QQ都没有的刘强东,想着试试做线上。在各大论坛开始发帖卖东西,发了就被封号,封了再发,坚持了三天没效果,刘强东都想放弃了。
这时,CD best 中华光驱网的版主任我行,看到了这个帖子,就跟帖说:京东多媒体我知道,没卖过假光盘。还把这个帖子置顶了,一下给刘强东带来了21个客户。刘强东一琢磨,在网上卖东西这条路我看行啊。非典过去以后,刘强东就想着把店关了,全面转型线上。员工们都觉得,老板疯了,放着好好的连锁店的钱不挣,搞什么幺蛾子网上商店。员工们相继离职,一共30个人,走了五分之一,每走一个,刘强东就和员工们抱头痛哭一次。
刘强东刚开始做京东网站时,就睡在办公室里。买了一个老式的闹钟,响起来震天响,地板都跟着动。刘强东睡两个小时就爬起来一次,回顾客的帖子。把顾客都干懵了,刘强东到底睡不睡觉啊,怎么24小时服务呢?通过这样玩命干,刘强东的电商模式基本跑通了。
2005年,刘强东打算在网上卖笔记本,可是笔记本属于贵重物品,人们都担心被快递摔坏了。刘强东就从库房里,找了一个身高180,体重180的胖子。让他跳起来,再坐到笔记本的包裹上,连续坐了三次,然后打开包裹,笔记本电脑毫发无损。刘强东把这个过程拍成了视频,命名为京东小胖虐待笔记本电脑,在网上传疯了。人们开始渐渐地相信,网上买电子产品也是靠谱的。
2006年的时候,京东的销售额突破 了8000万,刘强东很高兴。但是很快就遇到了一个致命的问题,扩充品类以后,钱不够花了。刘强东向银行贷款,人家也不贷给他,感觉马上就要山穷水尽了。这时,突然有个叫岳勇的人,在京东BBS上留言说,老刘,我对你的服务很满意,有没有考虑过找VC?刘强东问,啥叫VC?我多少年不吃维生素片了。岳勇说风险投资,刘强东在这才知道原来有风险投资。
岳勇给刘强东介绍了一只北京风投基金,给了他200万投资。刘强东很高兴,拿着这钱租了库房上了货,结果年底的时候,基金公司周转不开了,让他还200万。刘强东没办法,又找到了岳勇,岳勇给刘强东介绍了今日资本的徐新。
刘强东把京东的经营模式和徐新一聊,徐新兴奋极了,说200万我替你还了,你现在去跟我见我的两个合伙人,我一个人做不了主,坐飞机去。刘强东说,我没坐过飞机,我不愿意花钱坐飞机。于是,徐新给他买了张机票。
徐新的合伙人一看京东增长的这么快,立刻决定投资,给刘强东投了1000万美金,占40%的股份。刘强东很高兴,没想到京东这么值钱。刘强东还问徐新,Cancy,我北京只有一套房子,要是把钱赔光了,我无论如何也还不起你。徐新说没事,我们就是风险投资,赔钱了也不会找你要的。刘强东心想,怎么还有这么傻的人?
徐新还和刘强东签了一个对赌协议,5年以后销售额要达到10个亿。刘强东一看,这闭着眼睛都能完成,但还要装作很痛苦的样子,这有点儿难度,不过也不是不行,我签了。签融资合同前,刘强东和上家投资商还签了个保密协议,徐新要求看看,万一暴雷怎么办。刘强东很强硬,就是不给看,两边僵持了一星期。最后,徐新妥协了,让律师代自己看了看。
刘强东拿到融资以后,又决定自建物流,因为他发现,用户的东西总被快递摔坏,体验非常不好。自建物流很烧钱,不到一年,1000万的融资就花光了。正好赶上了金融危机,刘强东见了42个投资人,嗓子都说哑了,也没拉来投资。想到多年的心血可能功亏一篑,刘强东额前的头发一夜变白。
徐新给刘强东介绍了一家基金机构,本来都说好要投了,签合同的时候又问能不能便宜点?徐新很生气,怎么能这样呢?我们都说好了,握过手了,就没他合作。徐新又帮刘强东找到了自己的前老板梁伯韬,梁伯韬联合几个人给刘强东投了2100万美元,终于扛过了这次危机。
刘强东经历这件事后,吓怕了,账上一定有钱,不能再等到没钱时再去融资。刘强东后来又找了自己人大的师兄高瓴资本的张磊,想要7500万美金。张磊说不行,要投就投3亿美金,否则一分不投。张磊认为,刘强东完全没有想象到,他做的物流模式的难度,要想把物流模式跑通,最少需要3亿美金。最后经过协商,刘强东拿了2.65亿美金的投资,继续扩建物流。
经过几年的鏖战,京东于2015年上市,投资人们的钱翻了几倍,刘强东终于松了一口气。但京东的故事,一直在继续。

⑺ 刘强东算白手起家吗

很多的名人都喜欢把自己包装成白手起家,奋斗改变命运的典范。不过像王兴这样的富二代家产过亿的,念的是M国名校,像马化腾这样的关系户,父亲是上市公司董事,认识李嘉诚,有的是像马云这样的小康家庭,父亲是曲艺家协会主席从小不愁吃穿,只有刘强东是地道的农村人,父母外出打工家里没钱又没势。

2004年京东多媒体网站正式上线,刘强东开始拼命干,他买了大闹钟放在地板上,两个小时响一次,响了就爬起来回复客户信息,2014年成为中国第一家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电商公司,把京东全国客服中心放在宿迁带动老家就业,向各大学捐款数亿,2020年2月以900亿人民币名列全球富豪榜125位,刘强东真的称得上是白手起家的人物。

⑻ 京东老板刘强东哪里人

江苏省宿迁人。

刘强东,1974年2月14日出生于江苏省宿迁市,京东商城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1998年6月18日,在中关村创办京东公司,代理销售光磁产品,并担任总经理。2004年,初涉足电子商务领域,创办“京东多媒体网”(京东商城的前身),并出任CEO。

2009年,他再次入学,就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2010年,获得“创新十年”评选活动“未来十年新经济人物”。

2011年,出席2011年度华人经济领袖盛典,并获得“2011年度华人经济领袖”。

(8)刘强东最初在哪里买电子产品扩展阅读:

刘强东创立京东:

1998年,刘强东拿着1.2万元积蓄赶赴中关村,租了一个小柜台,售卖刻录机和光盘。柜台名叫“京东多媒体”,这便是“京东商城”的前身。

2003年,京东多媒体连锁店已经发展到十多家,但由于“非典”的到来,刘强东担心员工感染,把12家门店全部关闭,开始尝试线上销售。非典结束后,线上线下同步运营。

2004年1月1日,京东多媒体网站正式上线。2004年底,刘强东下定决心关闭所有线下店面,转型为一家专业的电子商务公司,这一战略决策让京东得以抓住了未来的消费趋势。2007年,京东获得第一笔融资,由此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⑼ 刘强东什么时候创业成功

刘强东大学经历了一次失败的创业。毕业之后,他先去一家外资企业工作了两年,担任过打字员、业务经理、物流主管等职。但刘强东不甘心,于是两年之后,1998年6月18日,刘强东拿着1.2万元在中关村苏州街上的银丰大厦租了一个摊位,摊位起名叫“京东多媒体”,主要卖刻录机等电子产品。他还花500元在中关村电脑城买了一台二手电脑,一辆二手三轮车,开始了自己的第二次创业。

2000年刻录机单价跌得厉害,从2000多块一下子跌到800多块,毛利从几年前的200多块钱跌到一台只赚十几块钱。刘强东决定把自己从代理商转变成分销商,他相继拿到雅马哈、理光、NEC等公司的独家代理权,到了2001年,京东商城已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光磁产品代理商,并在全国各地开设了十多家分公司,年销售额达6000万元。刘强东把京东商城定位为传统渠道商,打算复制国美、苏宁的商业模式经营IT连锁店。

2004年,非典过后,刘强东开始线上线下同步进行,不过当时京东多媒体网是一个展示产品的平台,并不能直接在上面买卖,当年12月,刘强东认真研究了一番当年京东电子商务销售额的月度环比增长曲线,他惊喜地发现:尽管网上业务的利润只占公司总利润的5%,但订单月复合增长率达到26%!那个曲线图顿时让他眼前一亮,于是刘强东决定慢慢收缩线下连锁店,加大投入线上的“京东商城”。

从2004年开始,留给刘强东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不停搬仓库。第一次搬仓库,是从银丰大厦一百多平米的库房搬到街对面200多平方米的库房。只隔了半年,又重新搬到银丰大厦地下库房,不过仅仅半年后,地方就不够用了,于是公司全动员起来将仓库搬到凤凰岭。

2007年,刘强东将自己以前赚的1000万全部砸了进去,不过还是存在2000多万的缺口。刘强东就去找银行,银行一看刘强东就一个大仓库,还没有一件东西是他的,当然不可能贷款给他。

2009年1月,京东获得来自今日资本、雄牛资本以及亚洲投资银行家梁伯韬共计2100万美元的联合注资,那也是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电子商务企业获得的第一笔融资。

也正是从2007年开始,刘强东开始招兵买马,产品种类从3000种一下子增加到了18000多种。

2011年11月1日,京东图书启动周年庆活动,刘强东准备大干一场,没想到刚开始系统就出现“订单无法提交”,“提交半天没有反应”等故障。精于用户体验的刘强东大手一挥:在本次活动结束后20日内,对所有未提交半价订单的铁牌及以上会员发放图书优惠券进行补偿,“我也希望爱书人都买到”。强哥这一招不仅解决了问题,还虏获了几百万用户的芳心。

2014年5月22日,京东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股票代码“JD”,成为中国第一家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的大型综合电子商务公司,融资近2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