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拉锯战结束 国内油价是否将告别五元时代
2020年4月15日24时,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窗口将重新开启,受原油产量以及疫情等多方面因素,此次成品油窗口期的价格或将继续保持该点位不变。
一个月前,沙特与欧佩克组织等协商未果,决议大幅度调低原油价格并提升整体产量。此等“断腕”之举,让国际原油价格跌的比矿泉水都低,而国内的油价也随着世界油价走势创下了近几年成品油新低。以北京为例,截止4月14日92号汽油价格普遍在5.5元。
早些年,国家为了预防这些不良市场现象,对油价设置了“地板价”和“天花板价”,设置“天花板价”,能维护车主和消费者利益,在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上涨时,避免国内成品油价格涨幅过大;设置“地板价”,有利于维持石油行业上下游企业的正常运转,保证正常市场供应。当触发“地板价”时,国内成品油价格未调金额全部作为风险准备金,上缴国库,主要用于节能减排、提升油品质量、保障石油供应安全等方面。
国家发改委还对石油“地板价”40美元/桶做过解释:“是综合考虑国内原油开采成本、国际市场油价长期走势,以及我国能源政策等因素确定的。据相关机构统计,国际主要石油企业的平均原油生产成本在每桶40美元左右,因资源禀赋等原因,我国原油生产成本更高。生产成本是决定国际油价长期走势的主要因素。目前看,将每桶40美元设定为调控下限是合适的。”
结语:从年初至今,中国成品油价格出现了“三跌三搁浅”的尴尬局面,从百姓用车的层面看这是个利好消息。目前WTI、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依旧处于40美元/桶下方,并未达到国内市场的“地板价”,因此可试推测出4月15日24时这次油价窗口或将仍处于5元时代。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 2015欧佩克维持3000万桶一日不变油价会怎样
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5日在维也纳召开原油量产会议。短暂的会议之后,沙特石油部长阿里·纳伊米说,欧佩克决定维持目前的石油生产水平,即原油日产量上限保持在3000万桶。这不是一个令人意外的结果,因为会前欧佩克秘书长阿卜杜拉·萨利姆·巴德里在维也纳就曾经说,5日召开的欧佩克原油量产会议不会进行太长时间,因为一切已经“十分明了”。所谓“十分明了”,也就是绝大多数分析家的观点:欧佩克不会作出限产保价的决定,而将延续现有的做法。
去年11月,面对急剧下降的油价,欧佩克在维也纳的会议上未能如人们所料作出减产以稳定油价的决定,而是强调保持石油产量不变。这次会议的决定成为在此之后本已处于漩涡中的油价继续下降的重要原因。到今年1月,布伦特原油价格已经从去年6月的每桶115美元下降到了46美元。尽管之后国际原油价格有所上升,布伦特原油达到每桶65美元,美国WTI石油价格大约恢复到60美元,但这也只能是去年6月的腰斩价格了。
从去年至今的短暂时间里,国际石油市场也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作为欧佩克最大的石油生产国,只有沙特是真正能发挥平衡油价作用的国家。沙特可以通过调节产量,主要是限产来实现对国际油价的影响。但是,由于近年来美国页岩油开采异军突起,产量猛增。在过去几年里,全世界石油产量最主要的增长来自美国的得克萨斯和北达科他州的页岩油田。沙特已经逐渐失去了这方面的调节能力。更重要的是,以往每逢欧佩克需要限产保价时,基本上是沙特作出限产方面的“牺牲”。显然沙特现在也不愿意为了平衡市场而单独承担负担,更无意让其他非欧佩克国家和美国的生产商业通过增加产量获利。
一般来说,在石油价格出现下降时,欧佩克将通过限产,通过调节供需关系,以稳定国际石油价格。欧佩克也正是通过这样的手段来确保自己掌握国际油价的定价权。但是,由于市场的力量发生了变化,欧佩克目前已经逐渐沦为市场价格的被动接受者。相比之下,生产成本远高于欧佩克石油生产国的页岩油生产企业的行为则上升为影响国际油价的重要因素。但是,与欧佩克不同的是,它们没有一个像欧佩克那样可以通过人为决定影响油价的国家机构,因此市场的供求关系对于国际油价的影响上升了。最近的石油价格上升,更多的是由于意想不到的需求增加,而不是对于产量调节预期的反应。
在目前的情况下,欧佩克最为关心的已经不是石油的价格,而是来自欧佩克外的石油生产国对其市场份额的蚕食,目前能够保持市场份额的唯一做法也就是扩大生产,将竞争者尤其是新出现的竞争者挤出去。到今年5月份,欧佩克实际的日产量已经上升到了3106万桶。
在本次会议前,沙特石油部长阿里·纳伊米就表示说,欧佩克去年11月制定的战略发挥了阶段性的作用。美国的页岩油生产如他们所愿受到一定的遏制。但没有想到的是,美国页岩油企业比想象的要坚强,这是因为页岩油企业提高了生产效率,对于价格下跌早作准备,而且它们的投资较有保障。另外,页岩油企业似乎也展示了比传统的石油生产企业更具有灵活性,可以随时停产或者开工。
今后国际石油市场的不确定性仍然很大,这从各机构对价格的不同预测中就可以看出。高盛投资银行预期明年石油价格在50美元至60美元间波动,而能源方面的咨询公司则认为会在87美元至91美元间波动。分析人士认为,虽然欧佩克国家受到低石油价格的打击,但只要沙特认为还有威胁其在世界石油市场上地位的竞争威胁,它就会继续目前的做法。
应该说伊朗核问题谈判也是影响今后油价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伊朗与伊核问题六国如果能在本月30日前达成伊核问题最终协议,西方能够解除对伊朗的原油禁运制裁,伊朗有可能大幅提高其原油产量,那么国际油价的回升将更不可能。
3. 对石油价格的历史与分析
石油价格的特征与其他商品的价格非常相似,在供应短缺和过剩时,都会发生波动。石油价格循环可能延续几年,它可能会因欧佩克与非欧佩克成员的石油供应与全球实际需求而发生改变。在整个20世纪的绝大部分时间里,美国石油工业通过规范化生产或价格控制,使得本国的石油价格始终处在严格的掌控之中。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按照2007年通货膨胀的美元价值,美国的井口油价平均为每桶24.98美元。在缺乏价格控制的状态下,美国的石油价格紧随世界油价,达到了27.00美元/桶。同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时间段内,综合美国产石油与全球的原油价格,美国的石油价格为19.04美元/桶。这意味着在1947—2007年期间,只有大约一半的时间段内石油价格超过了19.04美元/桶。在2000年3月28日之前,欧佩克一直把石油价格调整在22~28美元/桶的区间,石油价格只是在中东战争或冲突时才超过24.00美元/桶。2005年,欧佩克由于限制了自己的剩余生产能力而无力继续操控自己的石油价格,也无力控制全球的油价波动,它再也无法回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将全球石油供给和油价玩弄于股掌之中的态势了。对更长历史时期的观察结果更为相似,自1869年以来,按照2006年的美元价值,美国的石油价格在这段历史时期内的平均价格为21.05美元/桶,而同期世界石油价格为21.66美元/桶。在这个时间段内,约50%的时间里美国和全球的石油价格都低于16.71美元/桶。如果将这漫长的历史观察作为一种指征,则石油工业的上游部分应该建立起自己的商业系统,以供获利,这漫长历史中的数据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数据表明:正常的石油价格远低于当今的价格。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到石油禁运发生之前。从1948年到20世纪60年代末期,石油价格在2.50~3.00美元/桶之间波动,油价从1948年的2.50美元/桶涨到了1957年的3.00美元/桶。若以2006年的美元价值来看,就会得出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1948—1957年,石油价格波动的范围为17~18美元/桶。显然,20%的油价是由通货膨胀而增加的。1958—1970年,石油价格稳定在每桶3.00美元的水准。但实际上,原油的价格从17美元/桶下降到了14美元/桶。在考虑到通货膨胀的因素时,对于国际石油生产者来说,1971年和1972年因为美元的疲软而把原油价格的下降夸大了。
欧佩克于1960年由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等5个发起国组织成立。在成立大会上,两个与会代表研究了美国得克萨斯州铁路委员会采用的限制生产来影响价格的方法。1971年底,另有6个国家加入了欧佩克:卡塔尔、印度尼西亚、利比亚、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尔及利亚和尼日尔爾利亚。欧佩克自成立以后,所有的成员都经历了原油购买力持续下降的时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些石油出口国发现它们的石油需求量增加了,但是每桶原油的购买力却下降了40%。1971年3月,供需持平了。当月,得克萨斯州铁路委员会第一次按100%的比例进行了分配,这意味着得克萨斯州的生产者不再限制自己的石油生产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这意味着对石油价格的控制力已从美国(得克萨斯州、俄克拉荷马州和路易斯安那州)转移到了欧佩克手中。换句话说,美国已不再拥有剩余生产能力,所以就丧失了对石油价格控制的工具。在欧佩克成立的短短两年间,就出乎意料地遇到了战争,它窥见了自己影响石油价格的能力。
中东供油中断1973年石油危机的原因:欧佩克主要阿拉伯石油生产国为回应西方国家支持以色列所实行的石油出口禁令。(赎罪日战争——阿拉伯世界实施石油禁运)。1972年,每桶原油的价格为3美元左右。至1974年底,油价就翻了4倍,达到每桶12美元。1973年10月5日,以色列遭到埃及和叙利亚的进攻,赎罪日战争赎罪日战争,又称斋月战争,即众所周知的在1973年10月6日爆发的阿拉伯与以色列之间的战争(第四次中东战争),同年10月26日战争结束,是埃及和叙利亚率领着几个阿拉伯国家结盟与以色列的战争,是埃及和叙利亚在以色列人的假日——赎罪日开打的。埃及人和叙利亚人跨过了设在戈兰高地和西奈半岛的临时停火线,那里曾被以色列人在1967年的“六日战争”中占领。爆发。美国和许多西方国家表态支持以色列。这种支持的后果就是导致多个阿拉伯石油出口国实施了针对支持以色列的石油禁运。当时阿拉伯国家把自己每天的石油产量削减了500万桶,与此同时,其他地区的产油国的石油产量增加了100万桶/日。1974年3月间,全球石油产量净减少了400万桶/日,占到了西方世界石油需求量的7.0%。在阿拉伯世界实施石油禁运时,世人还在怀疑掌控石油价格的能力是否能从美国人手中转移到欧佩克手上。当石油价格在6个月内飙升40%时,价格对供给短缺的敏感性就更加突显。从1974年到1978年,全球石油价格相对平稳,在每桶12.21~13.55美元之间波动。在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时,那一时段的全球油价应该处于一个适度下降的时期。
减少当前高油价的万能措施
未来将会有许多间接的市场拥有者(401K计划、共同基金,甚至个人存款也是一种常规的投资方式,这一点并没有被银行认识到),螺旋式下降经济的间接影响本身就可使未来的石油贬值。20世纪80年代初期,黄金与白银所经历的影响因素就是典型的例子。在任何投机买卖市场上的情况都一样,投资者的能力将会对所包含供给与需求比例的未来价格望而却步。需求量可能下降,而供给量则可能增加,1998—1999年的情况就是如此。当时,亚洲的石油市场崩溃(需求量减少),而伊拉克增产12%(增加供给/过剩)。这一时期的石油价格低至8美元/桶。未来依然是不确定的,但已知的欧佩克与其他石油生产国目前已经显露出相当多的过剩产能。
4. 沙特发动全面油价战争,原油开盘暴跌30%,我国油价会因此受影响吗
我认为这是肯定的。
第一,沙特和多个国家的交涉都以失败而告终,全球石油价格受到的影响已经成为定局。
仅仅几天前,俄罗斯、美国和 OPEC就开始了谈判,但谈判的结果不尽人意, OPEC拒绝俄罗斯提出的优惠条件, OPEC直接宣布从下月初到年底每天减少原油产量150万桶,这个消息一出来,美国 a股
股市剧烈波动,我国石油企业的相关业务受到股票市场的影响,我国石油价格已由市场决定。
为了摆脱国家经济低迷的影响,科威特等波斯湾一带国家进行大幅降价石油销售,可有效缓解国内经济危机,但此类行为导致美国等国石油股市大幅波动,而且号称最稳定的 a变数,市场行情不断波动,并受到影响,风险也日益增大,目前中国航空业务受油价影响已跌逾4%,南方航空公司也在下跌,中国的塑料行业也受到影响。
5. 沙特美国中国俄罗斯产一桶油分别多少钱
差异太大了
沙特最低,这里的石油都是浅表的,甚至不用加压,直接就往外喷了,一桶油的成本在4-5美金之间,所以他们可以打价格战
美国要看是什么地方,德克萨斯的陆上原油的开采成本在10-20美元,德克萨斯的海上原油由于离岸比较近,成本还可以,25美元左右
中国要看地方,比如大庆,这两天都要灌水,还要磕头机,成本比较高
还有辽河油田,埋藏比较深,成本也高
中国的开采成本是最高的
6. 原油成本多少钱一桶
根据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沙特阿美(Saudi Aramco)在IPO前夕发布的招股说明书,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的石油生产成本在2019年约为17美元/桶,是世界范围开采成本最低的(直接从油井开采出来的成本,俄罗斯为4-5美元/桶,而沙特阿拉伯为1.5-2美元/桶)。布伦特原油的开采成本超过40美元/桶,哈萨克斯坦、美国(每桶油生产成本高于46美元)、安哥拉和泰国(约50美元),以及阿塞拜疆、印度和中国(55至60美元)的开采成本则更高。石油的成本组成比较复杂,因为原油开采成本中陆上和海上、老油田和新油田、常规油田和非常规油田等开采的成本都会有所不同,此外还需要加上运输的成本,而且原油质量的好坏也会影响价格,因此石油的成本价格无法一概而论,需要根据开采情况、运输流程和质量好坏等因素综合评估。
温馨提示:以上解释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0-08-12,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车主贷] 有车就能贷,最高50万
https://b.pingan.com.cn/station/activity/loan/qr-carloan/loantrust.html?source=sa0000632&outerSource=bdzdhhr_zscd&outerid=ou0000250&cid=bdzdhhr_zscd&downapp_id=AM001000065
7. 新闻上讲的一桶油是多少
一桶油到底值多少钱
《粤港信息日报》·王永清
从来自以为是的理性预期分析,这次又犯了同样一个的错误,它对“9·11”之后油价的
预测,像1998年对未来价格走势的分析一样,认真地栽了个跟头。1998年,欧佩克油价
最低时跌到每桶9点几美元,到次年三月仍在10美元左右徘徊,许多经济学家“理性”地预测
:原油价格还将大跌,理由是沙特等阿拉伯原油生产大国不会对欧佩克的减产协议作出反应,而
全球大部分耗油国的储备仍然丰富。还有的人甚至认为油价将跌到5美元以下。但是这些权威的
话音刚落,原油价格在三月底却莫明其妙地应声而起,一周之内大涨30%,至年底冲至25美
元,之后继续高攀,达到33美元,创1991年海湾战争以来的最高纪录。
“9·11”事件从反面印证了理性主义的失败,恐怖袭击特别是美国对阿富汗塔利班政权
开战以后,分析家们一致认为油价将因此上涨。油价着实上涨,但瞬间便跌落下来,从25元起
拾级而下,直到现在的每桶17美元,三月之内跌幅逾三成,让行家分析大跌眼镜。油价在过去
三年中的大起大落、桀骜不驯,让人足以怀疑有人在“捣鬼”。但问题是引起非理性起伏的因素
何在?
一桶油到底值多少钱,这里有几种算法。一是成本核算法,据专家测算,一桶油的开采成本
只有1美元,加上设备折旧、运输费以及中间利差之后,进入市场的价格也不会超过每桶5美元
,但在过去5年中,每桶原油的平均价格超过了15美元,去年的平均价格为27美元,可见就
算油价跌破了欧佩克制定的最低限价22美元,原油出口国的利润仍高得吓人。
当然不能按地质学的开采标准来为原油定价,因为一种商品的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供求
关系,供求关系的变化会对价格产生直接影响,所以才会有在某些地方或某些时候“水比油贵”
的现象。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供求关系用在这里好象也不合适,因为在过去几年中尽管原油价
格像过山车般起伏不定,但全球对原油的需求却没有大的波动,这足以说明需求曲线在这里不起
作用。
另一种好笑的算法是本·拉丹,他给每一桶油的综合定价是144美元。人们也许忘记,拉
丹恐怖组织几年前曾发表过一份鲜为人知的关于能源经济的“白皮书”,声称美国利用它的军事
力量控制了中东地区的石油价格,对阿拉伯国家的石油资源巧取豪夺,是“历史上最大的盗贼”
。按照拉丹的算法,美国迄今为止共盗取石油共36万亿美元,平均到每个穆斯林头上,足有3
万美元之多。
中东成为兵家必争之地,除了战略地位的原因,也由于是能源集中的宝库,它占据目前全球
石油储备的一半。其中沙特阿拉伯一国坐拥全球储备的1/4,富甲天下;其周边的四个邻国各
占了1/10。这是当地石油储备的情况。如果从生产出口来看,情况又会有所不同,这是因为
大多数阿拉伯国家采取了限产的措施,并没有尽其所能满负荷“放水”。
欧佩克表面上占据了全球原油出口的四成,但也无法完全控制全球的油价,近年来,非欧佩
克成员国对石油价格的影响虽然有所加强,但由于储量有限,难成气候。所以从长远影响而言,
最终把握“黑金”命脉的,还是中东地区,它的这一能源战略地位,同时也使它在本世纪以来一
直成为是非纷争之地。
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但在眼前并不稀缺。专家指出目前深埋于地下的石油,足够全球的交
通工具跑上好几十年,也跑不完。所以沙特阿拉伯的石油部长这样说:所有关于全球性的能源危
机、波斯湾危机将危及原油稳定的说法,都是不切实际的危言耸听。这一说法本身不错,它道出
了世界石油丰富的真实状况。问题只是在于能源问题已不在于它的多寡,而在于它们的分布状况
。影响油价的另一个非理性因素在于:世界石油资源过于集中于少数几个国家和地区,具体地说
主要分布于寸草不生的少数几个波斯湾国家,使得能源供应形成了高位“瓶颈”效应,产生了非
一般能源所具有的“系统内风险”。
这一系统内风险由是导致了另一个“系统外风险”。短期而言“能源危机”远远没有到来,
但由少数几个国家和地区可能带来的非理性预期因素,加大了它的短期风险,例如发生在上个世
纪的“两伊战争”和海湾战争,使全球能源供应在短期内顿趋紧张。这便是由石油分布的地域特
点所形成的巨大的短期系统外风险,当它突然释放的时候会造成能源危机。
有人曾做过计算,美国在90年代一年从中东地区的进口原油价值约100亿美元,但它每
年用于这一地区的安全保护费却高达300至600亿美元。可见,在西方眼中,中东的定价已
超出了“理性预期”的范畴。石油是一种可替代商品,但它目前的价格跟其它替代商品如氢电池
相比仍是价廉物美;石油生产又是一种不可移易的资源,作为高科技后盾的芯片除了台湾之外,
其它地方随处设厂可造,但石油却不是跑到任何一个荒凉的地方,一钻子下去都会有黑东西冒出
来。这是石油作为一种最重要的战略物资的不可替代性,它决定油价变化的“非理性”,同样也
是合理的。
在“9·11”事件之后,中东地区的重性再次凸现出来,因为传言本·拉丹也想控制中东
的石油,甚至手中还掌握了核武器,借此威胁美国和西方。能源安全专家们也才开始对他那份所
谓的“白皮书”引起重视,但更多的还是对恐怖组织可能对中东石油构成的威胁提高了警惕。美
国政府曾假设,如果恐怖组织或敌对力量控制了中东的油田,它将派军队前去镇压保护油田。
由是看来,虽然并不是每一次战争都会引起油价狂涨,但它的战略地位确实在其定价中起了
很大作用。所以,尽管在一般人眼里是欧佩克,这个由阿拉伯国家牵头的卡特尔恶意操纵了原油
价格,而实际上它在制定增减产政策的时候也不能不看美国的脸色行事。在过去三年中,原油价
格在欧佩克手中似乎是一个被它玩得眩乎的“溜溜球”,但在这场游戏之中,却从来少不了美国
这只“看不见的手”的染指。
8. 沙特出口往美国的原油以什么为价格基准
近期油价受OPEC减产协议影响一路高涨。此前欧佩克秘书长巴尔金都在石油与货币年度大会就减产做出表态,指出阿尔及尔会谈是一个转折点,所有产油国都应当采取行动。
俄罗斯在促进达成共识方面扮演活跃角色,有关俄罗斯退出协议的问题并未出现。针对此前曾受到伊拉克、委内瑞拉以及伊朗质疑的产量数据,巴尔金都称这些二手数据给出的原油产量并不会阻碍协议的达成,且OPEC在产量数据上采取了六个来源的平均数。
距离OPEC11月冻产会议的召开越来越近,而据外媒报道,沙特前油长纳伊米表示,永远别相信俄罗斯会减产,非OPEC产油国加入减产的概率恐为零。
9. 国际石油价格按公升算、一公升多少钱
1桶(bbl)=0.159立方米(m3)=42美加仑(gal)即159升 桶真正跟石油发生关系应该是在1859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泰托思维尔镇的德雷克发现石油。这位美国人也是跟我国早期的四川人一样,试着想挖井找盐,没想到却找到了石油。当时在内燃机还没有发明之前,生产的石油主要是用来制造煤油及灯油。德雷克共有24口生产井,1860年产出原油9万吨,1862年生产了27万吨。 德雷克的油井出油后,他用一只容积约8个啤酒桶的鲸鱼油桶当作储存槽,再放不下只好在地上挖坑做石油池,让来不及装桶的原油暂时存放,再用一个个啤酒桶分装,用马车拉到河边,装上船沿河运送到各地精炼厂。 1865年铁路延伸到油田区,又利用火车的平板车台一桶一桶放置运送出去。这段故事终于创造了石油与桶此后不可分割的关系。 在英语中,大大小小的木桶都称为“Barrel”,都可用来盛装石油。大家的交易又是以1桶为准,初期没有统一的标准规格,的确给买卖双方都造成困扰。盛装石油的木桶大的有50加仑(加仑为另一种容积单位,每加仑为3.785公升),小的只有30加仑,以40加仑及42加仑为多,但以40加仑为最通用,大家也逐渐朝这规格靠拢。使用木桶装原油有一个缺点,就是热胀冷缩的物理现象经常使木桶破裂,所以装油时会故意装少些。 1870年,洛克菲勒成立标准石油公司时,大量使用自家生产的木桶,自立交货规格,把1桶定为42加仑,而且把木桶喷成蓝色以表示与其他厂家的区别。在当时,石油的交易是以桶为单位,各家油商向不同的油厂提油,所提领的每桶数量都不一样,这对政府而言,要公告价格与收税也没有标准,所以要定一个标准量的桶,对各方来说都变得很迫切。美国在1876年内战前,采取了英国商人和美国商人都能共同接受的一个标准,制定 42加仑为1桶。如果换算一下,约合159公升。 说来很有意思,这42加仑是采取了装鲱鱼的木桶及装猪油的木桶,二者都是42加仑,但都与石油没有关系。后来,桶成为全世界统一的石油计量单位,全世界各国一致向它看齐。这不像其他计量单位,有美制、英制或公制的区别。桶这个计量单位,不只是石油业界使用,凡是与石油有关的产业、机构或个人,也深受此单位的影响。一桶油有多重? 体积与重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必须引入密度p。原油及成品油的密度pt表示在某个温度状态下,没立方米体积的石油为p吨重。换算关系为: 一吨油的体积数=1/p立方米 一吨油相当的桶数=1/p*6.29桶(油) 将6.29除以密度即为求1吨油等于多少桶油的换算系数公式。此换算系数的大小与油品的密度大小有关,且互为倒数关系,如:大庆原油密度为0.8602,胜利101油库原油密度为0.9082,可分别得: 大庆原油换算系数=6.29/0.8602=7.31,胜利原油换算系数=6.29/0.9082=6.93 世界平均比重的原油通常以1公吨=7.35桶(每桶为42美制加仑)或1174升计 对石油产品得计算方法也是一样。如某种汽油的密度为0.739,计算结果:1吨汽油等于8.51桶;某种柴油的密度为0.86,计算结果1吨柴油等于7.31桶。依此类推
桶和吨是常见的两个原油数量单位。欧佩克组织和英美等西方国家原油数量单位通常用桶来表示,中国及俄罗斯等国则常用吨作为原油数量单位。吨和桶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吨约等于7桶,如果油质较轻(稀),则1吨约等于7.2桶或7.3桶。美欧等国的加油站,通常用加仑做单位,我国的加油站则用升计价。 1桶=158.98升=42加仑。美制l加仑=3.785升,英制1加仑=4.546升。如果要把体积换算成重量,和原油的密度有关。 假设某地产的原油密度为0.99公斤/升,那么一桶的原油重量就是158.98x0.99=157.3902公斤。
回答者: athena520520 - 初入江湖 二级 6-10 15:51
目前国际石油界在进行原油重量、容积折算时,一般以世界平均比重的沙特阿拉伯34度轻原油为准。这种原油每吨折合7.33桶.
所以一桶约136.43公斤。
回答者: 十一里平湖 - 千总 五级 6-10 18:15
之前看成价格去了,大概是135公斤吧
回答者: lxjhby
石油体积与重量单位的换算方法 1.体积与重量单位之间的换算 体积与重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必须引入密度p。原油及成品油的密度pt表示在某个温度状态下,每立方米体积的石油为p吨重。换算关系为: 一吨油的体积数=1/p立方米
一吨油相当的桶数=1/p * 6.29桶(油) 将6.29除以密度即为求1吨油等于多少桶油的换算系数公式。此换算系数的大小与油品的密度大小有关,且互为倒数关系,如:大庆原油密度为0.8602,胜利101油库原油密度为0.9082,可分别得: 大庆原油换算系数=6.29/0.8602=7.31 ,胜利原油换算系数=6.29/0.9082=6.93 对石油产品得计算方法也是一样。如某种汽油的密度为0.739,计算结果:1吨汽油等于8.51桶;某种柴油的密度为0.86,计算结果1吨柴油等于7.31桶。依此类推。表1列出了国内外常规油品及常见的原油的吨与桶的换算系数。 美国市场的汽、煤、柴油价格以美分/加仑为单位,同样可用上述公式换算为以美元/吨为单位。例如,1993年7月27日美国旧金山93号无铅汽油价格为54.0美分/加仑,其换算方法推导如下: 93#无铅汽油价格=54.0美分/加仑;54.0*0.01*42美分/桶(1桶=42加仑),54.0*0.01*42*8.5美元/吨(1吨汽油约和8.5桶),54.0*3.57*(3.57即为汽油由美分/加仑换算美元/吨的换算系数)=192.78美元/吨
表1.原油和油品体积与重量单位换算表
一、油品 品名 密度p 桶/吨 品名 密度p 桶/吨
航空汽油 0.701 8.97 船用柴油E80。c37-5.0 0.886 7.10
车用汽油 0.725 8.67 减压渣油(大庆) 0.941 6.68
航空煤油 0.775 8.12 道路沥青 1.01 6.23
轻柴油 0.825 7.62 润滑油基础油150SN 0.8427 7.46
轻石脑油(44-100。c) 0.674 9.33 润滑油基础油500SN 0.8579 7.33
重石脑油(102-143。c) 0.742 8.48 润滑油基础油150BS 0.879 7.16
二、原油 品名 密度p 桶/吨 品名 密度p 桶/吨
中国原油 米纳斯原油 0.8498 7.40
大庆混合原油 0.8602 7.31 杜里原油 0.9218 6.82
胜利原油(101库) 0.9082 6.93 辛塔原油 0.8602 7.31
阿曼原油 0.8498 7.4 阿朱纳原油 0.9279 6.78
阿联酋原油 汉迪尔原油 0.8850 7.36
迪拜原油 0.8708 7.22 维杜里原油 0.8850 7.36
穆尔班原油 0.8498 7.4 马来西亚原油
沙特原油 塔波斯原油 0.7972 7.89
阿拉伯轻油 0.8550 7.36 拉布安原油 0.8654 7.27
阿拉伯中油 0.8708 7.22 米里原油 0.8948 7.03
阿拉伯重油 0.8871 7.09 伊朗原油
科威特出口油 0.8680 7.25 伊朗轻油 0.8554 7.35
伊拉克原油 伊朗重油 0.8707 7.22
巴士拉轻油 0.8559 7.35 英国原油
巴士拉中油 0.8698 7.23 不伦特原油 0.8348 7.53
中原文留油 0.8321 7.56 俄罗斯原油
辽河外输油 0.930 6.76 原苏联出口原油 0.8659 7.26
胜利孤岛油 0.946 6.65 美国原油
江苏真武油 0.8403 7.49 西得克萨斯中质油 0.8251 7.03
华北任邱油 0.8410 7.48 北坡原油 0.8944 7.03
南海惠州油 0.8380 7.51 澳大利亚原油
南海绥中油 0.972 6.47 吉普斯兰油 0.8017 7.085
印尼原油 贾比鲁油 0.8156 7.71
阿塔卡原油 0.9109 7.76 2.体积单位换算
体积单位主要有桶、加仑、升、立方米,它们之间的换算系数见表2。
表2.体积单位换算表
升(L) 立方米(m3) 加仑(美) 加仑(英) 桶(油)
158.98 0.15898 42 34.973 1
1 0.001 0.26418 0.21998 6.29*10-3
1000 1 264.18 219.98 6.29
1立方米=6.29桶(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