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苦寻14年,为何日军没能在东北发现油田
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小岛国,自然资源有限,为了满足各个领域的发展需求,只有依靠进口。19世纪60年代,日本受到了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能跻身世界强国之列,日本进行了一场改革运动——明治维新。之后,日本的军工实力直线上升,在野心的驱使之下,他们悍然对中国发起进攻。
对此,日本地质史专家小松直干,一语道破日本没能在东北找到油田的真相:技术不够。当然,这个技术的涵盖范围既包括思想理论上的,也包括机器设备上的,毕竟陆相地层可以生油的理论,是我国着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发现的。也许,这就是天佑中华吧,中国的崛起是势不可挡的。
2. 为什么在日本占领东三省后,没有勘察到大庆油田的存在
日本人为什么没能找到大庆油田
在20世纪,恐怕没有任何一种矿产资源会像石油一样引发了一系列的国际争端。2003年3月,美英等国对伊拉克的第二次海湾战争,其实质仍然是为了争夺石油。石油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是许多帝国主义国家争夺的对象。早在20世纪初,日本人就已注意到了这一点。
日本侵华时期,在我国东北地区曾进行过大规模的地质调查,在寻找其他矿产资源的同时,也曾进行过油田的找矿工作。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日本人曾在原东清铁路沿线的牡丹江、辽宁锦州和阜新、内蒙古的扎赉诺尔以及河北省的丰宁一带寻找过石油。但日本人为什么没能找到大庆油田呢?
据曾任满铁地质调查所参事的日本地质专家新带国太郎的回忆,1928年初,由于当时各方盛传在中国东北发现了石油的迹象,日本人下决心在这一地区寻找石油。1929年春天,新带国太郎和另一名日本人,同十名俄罗斯人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带着20匹骡马,沿东清铁路到牡丹江上游的森林地带开始寻找石油,经过两个多月的探察,无功而返。第二年4月,在美国驻哈尔滨领事馆工作的俄裔美国人托里斯基的指点下,新带国太郎等人乘火车前往满洲里的扎赉诺尔煤矿,进行第二次找油。他们将采集的矿样带往大连,先经满铁中央试验所化验,后来又经日本德山海军燃料研究所进行分析,断定样品中含有石油类的沥青。两个月后,在哈尔滨的俄文和日文报纸上,对这次发现进行了报道,称“满铁投入了很大的经费,计划在北满探索石油资源,历时多年,终于在这里发现了油田。为此,满铁已经投入了3万多日元,云云。”当时的北京政府也派地质专家前往调查。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者的铁蹄践踏了我国的整个东北地区,日本人在资源调查上就更加肆无忌惮,扎赉诺尔一带始终是最受重视的地区之一。在其后的三年时间里,日本人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据说使用了钻探深度超过1200米的钻机、重力探矿、地震计探矿等先进的设备和方法,但最终也未能找到真正的油田。
1939年在辽宁阜新,满洲炭矿株式会社为探测煤矿,曾从煤层下找出石油类的矿物,但因没有什么开采价值而放弃。其实,这里与解放后发现的辽河油田仅一山之隔。1940年8月,日本石油公司的调查部长大村宣告说,“在满洲已经很难找到石油,还是马上到‘南方’寻找油田吧”。于是,日本军方和石油公司打消了在中国东北寻找石油的计划。到1941年,因美国开始禁止出口航空汽油,日本军方迫于形势的需要,将与石油有关的勘测队伍和人员全部予以征用,把他们派往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和打拉根,在东北地区只留些小型设备。
在探矿技术方面,当时日本在物理探矿技术方面还很落后,1928年开始向美国学习物理探矿技术,但在方法上必须是发现了矿石露头后再进行地质结构的调查,所以只能是在很小的范围内进行找矿。像在我国东北这样广大的区域内进行勘探,一般应采用地震探矿的方法。这是日本人在勘探方法上的局限性。
在日本现代史里,经常能看到“如果当初找到大庆油田将如何如何”的词句,他们为没能在战前找到大庆油田始终感到“遗憾”,并对个中的原因进行“反省”。原东京工业大学教授森川清在回忆“满洲的石油开发”时说,之所以没能找到大庆油田,“是因为战前日本钻探的深度只达到大约700-800米。不知道是否还有更深的钻探技术,总之是越深越困难,听说实际上并没有钻探。而且,大庆油田最浅的油层也有1000米深,还差不足200米”。森川清似乎觉得战前日本的钻探技术是难以达到足够的深度。实际上,标志大庆油田发现的第一口油井――松基三井,恰恰是开钻到1357-1382米之间的油层才出油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这种说法。
还有,日本作家草柳大藏在《实录满铁调查部》一书中认为:“石油探矿是由满铁和日本石油公司进行的。从兴安北省的海拉尔到热河省这样的范围内做了广泛的勘察。日本石油公司甚至建设了常驻住宅,进行了深度达1000米的钻探。满铁的钻探技术达到1800米是可能的。这样先进的钻探技术,却将它搁置起来,实在是遗憾。”草柳大藏感到,不是钻探技术达不到,而是没有深入钻探罢了。
对于大庆油田的发现,我国地质大师黄汲清先生的说法更富有启发性和权威性。他是“陆相地层生油”理论的提出者和大庆油田的主要发现者之一,他曾讲:日本人在东北找了整整30年却没有找到油田,他们找油技术比我们先进,为什么没有发现,而我们只用了五年就发现了大油田?那是因为他们不懂得陆相地层可以生油。这是日本人没能找到大庆油田的另一种解释。对此,日本地质史学者小松直干也认为,除了勘探的范围、密度不够外,从根本上说不是钻探设备不行,而是“探矿思想和探矿技术的问题”。
不管是日本人的说法,还是中国人的解释,并不矛盾,却可以相互补充。如果说黄汲清先生的解释是认为日本人缺少科学理论上的预见性的话,那么森川清的见解是认为日本人缺乏技术手段上的可行性,而草柳大藏的说法,就只是掷骰子的问题了。这个例子表明,在技术发展和应用上,先进的理论比先进的技术手段更为重要,没有理论的指导,先进的手段也将失去意义。
关于大庆油田的发现,近年来在日本还有一种传闻,认为早在1920年美国美孚石油公司已经发现了大庆油田。但美国政府却不让美孚石油公司公布这个发现,反而让美孚石油公司对外宣称在中国东北没有找到石油,还装模做样地提出一个“中国贫油论”的理论,把中国的石油判了死刑。美国之所以这样作,是因为当时东北处于日本人的势力范围。由于当时日本90%的石油依赖从美国进口,美国害怕日本有了石油,就失去了遏制日本的最有效手段。日本人虽然在中国东北各地勘探石油,但凡美国人去过的地方,日本人就不去了;他们相信美国人认为没有石油的地方就真的没有石油,岂不知自己上了美国人的当,也相信了美国人的“中国贫油论”,最终停止了在中国东北的找油工作而转向东南亚。这种说法,目前还有待证实。
当然,尽管日本人对在侵华期间没能找到大庆油田,始终感到耿耿于怀,但即使找到了大庆油田,日本帝国主义者也终究逃脱不了失败的命运,因为历史的车轮是永远向前的!
3. 日本为什么没在东北发现石油
是这样的,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地址学家都相信德国人的理论,认为只有沿海大陆架有石油。所以日本人拼命要占领东南亚。
当时只有李四光这个留美的博士说大路内部的沉积带也有石油。但是无论美国人,日本人还是德国人,俄国人,没有人相信这个年轻的中国人的理论。
新中国成立后,他才有机会试试,结果出了大庆。历史就是这样耐人寻味。
4. 为什么日本占领东北那么多年,都没找到大庆油田
当时的国际石油地质界,一般认为石油(工业性油藏)只存在于海相沉积构造中,而大庆油田所处的松辽平原属于陆相沉积构造,所以当时的石油地质界人士均认为不会存在工业性油藏,关于陆相沉积构造存油理论是中国地质工作者创造的,而1959年9月大庆松基3井的出油,向世界证明了这一理论的正确性.
退一万步讲,就算日本人找到了,以大庆油田的埋藏深度,日本人当时的设备也打不到油
5. 日本勘探队长因此自尽,经历14年日军为何没有找到大庆油田
大家都知道日本是一个岛国,不管是领土还是资源都非常稀缺,因此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日本的野心一直都非常大,而且还特别喜欢抢夺别国的东西。日本完成改革之后便开始了自己的侵略行动,二战期间日本主要负责亚洲战场,给亚洲大部分国家带来了深深的灾难。
每到一个地方最先做的事情就是大扫荡,抓妇女去当慰安妇,或者是抓壮丁去做苦力,而那些小孩或者是老人就被日军残忍的伤害,这段历史不管过去多久都不会被我们忘记,而日本也永远都没有办法洗刷自己的罪行
6. 二战时期,日本在东北开采石油了没
东北的石油资源主要集中在大庆油田和辽河油田。
日本“满洲石油公司”曾在大庆油田的边缘地区打了一口1000米深的探井,流出来的是黏稠、含硫量很高的重油,而且流量很小(王进喜的1205钻井队的第一口井的深度为1100米)。有人后来为这件事解脱说,以日本当时的炼油技术,很难用这种石油提炼90号以上的航空汽油,陆军炼油厂生产的汽油最高不过是78号,要想用高含硫的重油生产航空汽油,就必须从美国导入新的技术和设备,仅这一点恐怕就要等上十年八载,所以就放弃了继续在大庆地区找油的计划。实际上,新中国时标志大庆油田发现的第一口油井——松基三井,恰恰是开钻到1357-1382米之间的油层才出油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这种说法。
日本作家草柳大藏在《实录满铁调查部》一书中认为:“石油探矿是由满铁和日本石油公司进行的。从兴安北省的海拉尔到热河省这样的范围内做了广泛的勘察。日本石油公司甚至建设了常驻住宅,进行了深度达一千米的钻探。满铁的钻探技术达到1800米是可能的。这样先进的钻探技术,却将它搁置起来,实在是遗憾。”草柳大藏感到,不是钻探技术达不到,而是没有深入钻探罢了。
而日本曾经集中勘探的阜新地区,就是后来属于辽河油田的边缘构造带上。辽河油田1995年的生产量是1500万吨,也是日本当时需要量的5倍。但辽河油田的高流动性原油埋藏在地下6000米处,而当时日本的技术只能下探到2000米。所以后来日本人听说辽河油田被发现后感叹说:“当时即便站在油田正中央,也找不到石油。”
中国地质大师黄汲清则提出了“陆相地层生油”理论,他曾讲:日本人在东北找了整整三十年却没有找到油田,他们找油技术比我们先进,为什么没有发现,而我们只用了五年就发现了大油田?那是因为他们不懂得陆相地层可以生油。这是日本人没能找到大庆油田的另一种解释。对此,日本地质史学者小松直干也认为,除了勘探的范围、密度不够外,从根本上说不是钻探设备不行,而是“探矿思想和探矿技术的问题”。
当时的日本专家非常迷信当时非常流行的“海相生油理论”,即海中大量浮游生物死去,其尸体与植物和淤泥等混合在一起,成为沉积物,这些动植物腐烂,沉积物就会生出油气。
世界上90%的石油都符合“海相生油理论”,中东地区全部符合。
日本人在东北找了14年花费数百万美元,依然一无所获,又没有坚实可靠的理论支撑,终于坚持不下去了。最终,日本将其大部分设备和技术人员全部派往了“南方”,即苏门答腊等地。
但并不是说日本在东北没有得到石油。
日本对东北石油工业的掠夺主要体现在人造油的两个方面:即煤炭液化石油和抚顺页岩油。
合成石油哪家强?答案是德国。1933年纳粹上台以后,在解决战争机器的动力问题时采取开发液化煤炭生产“合成石油”。希特勒对化学家们说过:“现在离开石油的经济是不能想象的,对于要求独立的德意志来说,付出什么代价也要把液化煤炭计划进行下去。”1939年9月,德国开始进攻波兰的时候,合成石油生产能力已经达到日产7.2万桶,占到了全德国石油供给量的46%。
看到德国在合成石油方面成功所带来的有利局面,日本自然坚定了开发人造石油的决心。但是,德国把这项技术视为国防工业机密,不肯外泄给日本。一无所获的日本人只得自己钻研。1939年7月,日本煤炭液化作业成功,生产出第一批煤液化油。不过只装满了3个玻璃瓶,其中一瓶献给了皇宫,另一瓶送给伊势神宫,第三瓶赠给了阿部的母校北海道的轻臼小学校。
由于对石油的渴求,日本不惜耗费巨资进行该项目,将煤炭液化人造石油作为第一次产业开发的一项重点。在1936年,建设抚顺煤炭液化工厂,1939年开始试行生产,1941年实现了一次液化轻油和二次加氢液化石油生产。1943年,抚顺液化厂移交给“满洲人造石油株式会社”,并由日军军需部门直接指导,主要生产加氢油,即航空和汽车用油。但由于条件的限制,产量不高,“1944年生产航空汽油1289吨,普通汽油1487吨”。1937年,伪满成立了“满洲合成燃料株式会社”,主要用阜新煤制造人造石油,计划用以强化国防,后因设备问题未能成功。还有四平的油化工业会社、吉林的吉林人造石油会社等其他人造油工厂机构都因后期的资金、设备不足等问题,均未成功。
日本人雄心勃勃地致力于生产人造石油,然而到1943年产量为100万桶,仅为原定当年生产1400万桶的8%。由于一半以上的产量来自中国东北,1944年末和1945年,日本近海航道被水雷封锁而无法将那些人造石油运回本土。
而页岩油是指以页岩为主的页岩层系中所含的石油资源。其中包括泥页岩孔隙和裂缝中的石油,也包括泥页岩层系中的致密碳酸岩或碎屑岩邻层和夹层中的石油资源。这种开采方式后来被美国吹上了天。
日本人掠夺抚顺页岩油最为严重。“抚顺煤矿的油页岩厚约120多米,藏量达55亿吨,按平均含油量5.5%计算,可得原油3亿吨”。关东军与日本海军均参与到对页岩油的争夺中,开始对页岩油工业化进行试验。1928年建立炼油厂,1930年开始实际运营,到“九一八”事变前,1930年产原油达5.7万吨。抚顺炼油事业能够大量生产,且作为当时唯一的石油资源,为满足日本与伪“满洲国”需求,开始着手进行扩建。1934年到1936年,抚顺煤矿西制油厂实行第一期改建计划,改造干馏装置并新建精炼油装置,原油年产量达到了14.5万吨。“七七”事变后,日本加紧对页岩油的掠夺,在1936年到1939年,又实行二期扩建,使原油年产量增加到19.1万吨。1939年着手建设抚顺东制油厂,1944年投产,到1945年共产原油9078吨。抚顺炼油厂所生产的原油基本上全部运往日本,供以军用。1942年,抚顺煤矿两制油厂的设备能力是年产粗油30万吨。而在1944年实际粗油产量是20.4万吨。
最后说句,日本陆军的装甲化、机械化程度比德国差远了,其石油消耗量不过占到日本庞大海军的一个零头,所以“只要石油这东西能满足,日本的飞机坦克装甲车汽车就能动起来啊,中国完全抵挡不住日的轮番轰炸啊,中国必亡啊”这种说法也站不住脚。
7. 为啥日本在占领东三省后,没有发现大庆油田
日本当年侵占东北,之所以没有发现大庆油田,主要有三点原因:一是不信;二是运气不好;三是其探测技术不过关。
大庆油田的面积约为6000平方公里,石油储量达到56.7亿吨,年产量为0.5亿吨,一举甩掉了我国贫油落后的帽子。如果日本人当年发现了大庆油田,二战的历史很有可能会被改表。细思极恐。
- 结语
总的来说,多亏当年日本人没找到这处油田,不然对于中国乃至世界都是一场大灾难。关于“日本在占领东三省后,没有发现大庆油田“”这个问题也曾经在网络上得到了大量网友的讨论,网友说出4个字让人骄傲——“天佑中华!”真的是天佑中华,愿祖国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