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汽油是怎么形成的
1、生物(包括动物和植物,主要是动物)的遗体;
2、海洋(不是河流和湖泊)。
形成的过程是这样:
遗体进入海洋,因海洋含有大量的盐份,保证了遗体不会马上被细菌分解,大量地被保存下来,让遗体得以沉入海底,又因海底的低温进一步延长了遗体被保存的时间.就是这个时间让遗体得以积累,并得以被泥沙覆盖,被海水(盐水)浸泡过的遗体,又被泥沙或者岩石覆盖起来,后来在地热的作用下,时间长了,就成了石油.
有一个简单的关于石油形成的实验,人人都可以做:买一个陶罐(比作海床),罐里灌上加入足够盐的水(比作海水),再买几枚鸭蛋(比作遗体,壳要完好,比作泥沙)放入盐水中,大约2个月后(比作时间),取出来,煮熟(比作地热),然后再用刀切开(比作石油开采),你就会发现蛋里面有油(石油)。
2. 水和碳可以变成石油吗
不可以变成石油,但理论上可以制汽油等
方法
1、先用水和碳制成合成气(CO+H2),然后就可以合成一些化工原料,当然也可以合成到汽油的成分
2、先用水和碳制成甲醇(中间可通过合成气过程),然后利用MTG(methanol
to
gasoline)技术合成汽油
但在化工生产中,效益必然是首先要考虑的,理论上可行的,但在技术、能源、设备等方面仍需考虑。
3. 石油和汽油怎么互相转换
石油是组成比较多的有机混合物.汽油是石油中比较轻的一些组份,也是混合物.由石油提炼出汽油,柴油,最重的就是沥青.
如果想把汽油变成石油的话,得把汽油,柴油沥青等组成再混合在一起.
一般来说,汽油从石油中提炼,在石化企业当中,要用到精馏塔等一系列设备.
4. 汽油机给燃烧室里加的燃料是气体的汽油吗那么液体的油是怎么变成气体的
老式汽油机是化油器,空气通过化油器喉管,产生吸力,汽油从化油器被吸出,并雾化,在进气管中被进一步雾化与空气混合。进入气缸。现代汽油机是电控喷射。汽油由电控喷嘴高速喷入气缸,与气缸内高压涡流气体混合,形成混合气。
5. 石油液化气是怎么来的
液化石油气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在原油矿的伴生气,一种是炼油厂在进行原油催化裂解与热裂解时所得到的副产品。目前家庭用的都为第二种来源。就是在炼油厂生产汽油、柴油等成品油时的副产品,如果你去过炼油厂,炼油厂上面有个很高大的“火把”就是将不能收集的液化石油气引到高处烧掉。
6. 石油是怎样变成汽油的
石油变成汽油的方法如下:
常用催化裂化法,是指在催化剂存在下进行裂化反应,可以在较低温度下、较短时间内完成反应,大大提高了生产的效率和汽油的质量。其反应温度大体在500摄氏度,反应时间只有几秒钟。催化裂化的原料比较广泛,最初主要用沸点范围为350摄氏度至500摄氏度的中间馏分为原料,现在大量采用重质原料(全部或部分掺入常压渣油或减压渣油),就是所谓重油催化裂化。催化裂化使用的催化剂现有很多品牌,但本质上它们都是硅和铝的化合物,现在普遍采用的是一类称为Y型分子筛的固体酸催化材料。以分子筛为主要成分的裂化催化剂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选择性及稳定性。
另,催化裂化在生成汽油、柴油等液体产物的同时,还生成以丙烷、丙烯、丁烷、丁烯为主要成分的气体产物。它们在不太高的压力下就可以变成液体。这就是常用作民用燃料的液化气。
此外,还有一类也能把大分子变小、使重质的原料变轻的过程,称为加氢裂化。这种方法是在100多个大气压(10兆帕)的氢气下,经过加氢裂化催化剂作用,可生产出质地纯净的优质喷气飞机燃料、柴油,以及石油化工原料(轻油)。
7. 液化石油气可由石油分馏获得,汽油可由石油分馏或石油裂化获得
裂化是把分馏的产物加工,裂解是比裂化温度更高,前半句对,后半句,分两种。裂化汽油和直馏汽油。直馏汽油是指用分馏的方法得到汽油。汽油是石油的裂化产物,裂化是将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烃分解成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烃裂化得到汽油。石油的裂解产物是气态烷烃和烯烃。乙醇汽油主要是乙烯水化得来,而乙烯则是石油常压蒸馏和天然气少量。
8. 石油在水环境中的迁移与转化
石油类物质进入水体后发生一系列复杂的迁移转化过程,主要包括扩展、挥发、溶解、乳化、光化学氧化、微生物降解、生物吸收和沉积等。扩展过程:油在海洋中的扩展形态由其排放途径决定。船舶正常行驶时需要排放废油,这属于流动点源的连续扩展;油从污染源(搁浅、触礁的船或陆地污染源)缓慢流出,这属于点源连续扩展;船舶或贮油容器损坏时,油立刻全部流出来,这属于点源瞬时扩展。扩展过程包括重力惯性扩展、重力粘滞扩展、表面张力扩展和停止扩展四个阶段。重力惯性扩展在1小时内就可完成;重力粘滞扩展大约需要10小时;而表面张力扩展要持续100小时。扩展作用与油类的性质有关,同时受到水文和气象等因素的影响。扩展作用的结果,一方面扩大了污染范围,另一方面使油-气、油-水接触面积增大,使更多的油通过挥发、溶解、乳化作用进入大气或水体中,从而加强了油类的降解过程。挥发过程:挥发的速度取决于石油中各种烃的组分、起始浓度、面积大小和厚度以及气象状况等。挥发模拟试验结果表明:石油中低于C15的所有烃类(例如石油醚、汽油、煤油等),在水体表面很快全部挥发掉;C15—C25的烃类(例如柴油、润滑油、凡士林等),在水中挥发较少;大于C25的烃类,在水中极少挥发。挥发作用是水体中油类污染物质自然消失的途径之一,它可去除海洋表面约50%的烃类。溶解过程:与挥发过程相似,溶解过程决定于烃类中碳的数目多少。石油在水中的溶解度实验表明,在蒸馏水中的一般规律是:烃类中每增加2个碳、溶解度下降10倍。在海水中也服从此规律,但其溶解度比在蒸馏水中低12%—30%。溶解过程虽然可以减少水体表面的油膜,但却加重了水体的污染。乳化过程:指油-水通过机械振动(海流、潮汐、风浪等),形成微粒互相分散在对方介质中,共同组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分散体系。乳化过程包括水包油和油包水两种乳化作用。顾名思义,水包油乳化是把油膜冲击成很小的涓滴分布水中。而油包水乳化是含沥青较多的原油将水吸收形成一种褐色的粘滞的半固体物质。乳化过程可以进一步促进生物对油类的降解作用。光化学氧化过程:主要指石油中的烃类在阳光(特别是紫外光)照射下,迅速发生光化学反应,先离解生成自由基,接着转变为过氧化物,然后再转变为醇等物质。该过程有利于消除油膜,减少海洋水面油污染。微生物降解过程:与需氧有机物相比,石油的生物降解较困难,但比化学氧化作用快10倍。微生物降解石油的主要过程有:烷烃的降解,最终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烯烃的降解,最终产物为脂肪酸;芳烃的降解,最终产物为琥珀酸或丙酮酸和CH3CHO;环已烷的降解,最终产物为己二酸。石油物质的降解速度受油的种类、微生物群落、环境条件的控制。同时,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对其降解也有很大影响。生物吸收过程:浮游生物和藻类可直接从海水中吸收溶解的石油烃类,而海洋动物则通过吞食、呼吸、饮水等途径将石油颗粒带入体内或被直接吸附于动物体表。生物吸收石油的数量与水中石油的浓度有关,而进入体内各组织的浓度还与脂肪含量密切相关。石油烃在动物体内的停留时间取决于石油烃的性质。沉积过程:沉积过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石油烃中较轻的组分被挥发、溶解,较重的组分便被进一步氧化成致密颗粒而沉降到水底。二是以分散状态存在于水体中的石油,也可能被无机悬浮物吸附而沉积。这种吸附作用与物质的粒径有关,同时也受盐度和温度的影响,即随盐度增加而增加,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沉积过程可以减轻水中的石油污染,沉入水底的油类物质,可能被进一步降解,但也可能在水流和波浪作用下重新悬浮于水面,造成二次污染。
9. 汽油是怎么制成的是化学方法制成的吗
不是化学方法!
汽油的最普通的原料是地底下的石油,石油通过炼油厂里的蒸汽设备可以提炼出汽油。提炼过程是物理方法,不是化学方法!
因为石油中的不同成分会在不同的温度下沸腾和汽化,汽油是最先沸腾 ,于是汽油蒸汽最先被抽走, 汽油蒸汽冷却后 ,就变成了液态的纯汽油。
10. 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有哪些
含有氢气和碳五以上的烃,也可含有硫化物等杂质。
石油气即所谓的石油气体,一般指天然气、油田气、炼厂气及石油裂解气。天然气是从有气无油的气井中开采出来的。油田气又称油田伴生气,是伴随石油从油井中开采出来的。天然气和油田气是气烃的巨大来源。
天然气和油田气主要由低分子烷烃所组成(主要成分为甲烷),还有微量的环烷烃。某些天然气还会含有极微量的芳香烃。除此之外,天然气中还含有氢气、硫化氢、硫醇、二氧化碳和氦、氖等惰性气体。
环境影响:
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地表水、土壤、大气和饮用水的污染。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本品有麻醉作用。
急性中毒:有头晕、头痛、兴奋或嗜睡、恶心、呕吐、脉缓等;重症者可突然倒下,尿失禁,意识丧失,甚至呼吸停止。可致皮肤冻伤。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低浓度者,可出现头痛、头晕、睡眠不佳、易疲劳、情绪不稳以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危险特性:极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