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矿藏 » 石油醚与乙醚的性能有什么异同点
扩展阅读
中国石油官网专业怎么填 2025-07-29 03:55:17

石油醚与乙醚的性能有什么异同点

发布时间: 2022-06-14 13:01:54

‘壹’ 碱水解法为什么要用无水乙醚和石油醚

乙醇,乙醚,石油醚都是易挥发性的有机溶剂,石油醚不是醚,是混合烷烃。

这三种有机溶剂毒性不大,且带有气味,乙醇的气味最轻微,白酒的味道,石油醚的气味就则像汽油那样。这里面硬说危险较大的,则是乙醚,乙醚闻得多容易醉倒,因为乙醚有麻醉的功效,经常看电视强盗绑架就喜欢乙醚弄晕别人。还有就是急性大量接触,早期出现兴奋,继而嗜睡、呕吐、面色苍白、脉缓、体温下降和呼吸不规则,而有生命危险。急性接触后的暂时后作用有头痛、易激动或抑郁、流涎、呕吐、食欲下降和多汗等。液体或高浓度蒸气对眼有刺激性。

一些慢性影响:长期低浓度吸入,有头痛、头晕、疲倦、嗜睡、蛋白尿、红细胞增多症。长期皮肤接触,可发生皮肤干燥、皲裂等

作为一名化验员,在做有机化学实验的时候必须带好橡胶手套和口罩,避免接触有机溶剂,虽然我每天都是作大死不戴手套,但是还是希望别人务必带上!

‘贰’ 化工醚石油醚有哪些特征作为区别

石油醚是无色透明液体,有煤油气味。主要为戊烷和己烷的混合物。不溶于水,溶于无水乙醇、苯、氯仿、油类等多数有机溶剂。易燃易爆,与氧化剂可强烈反应。主要用作溶剂和油脂处理。通常用铂重整抽余油或直馏汽油经分馏、加氢或其他方法制得。
一般有30~60℃、60~90℃、90~120℃等沸程规格。
石油醚不等于汽油,同时,其结构中没有醚键(C-O-C)。

‘叁’ 乙醚的特性与危险

乙醚,又称二乙基醚,二乙醚,乙氧基乙烷,另外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名字捂妹神醚←_←,它的英文名称由古希腊神话中的“以太”(Ether)——一种神秘的,极易挥发的,有麻醉性的气体而来,就叫Ether。乙醚最早在1540年由德国植物学家科尔杜斯合成。

乙醚最出名的特性当属麻醉性:挥发出的乙醚蒸汽被人体吸入之后,由肺泡传递至神经中枢。如果乙醚进入脑干,能对动物的行为系统产生抑制作用,使动物出现意识障碍;如果它进入脊髓,则会抑制肌肉舒张,使动物四肢瘫软(或者说捂妹时让妹子变成“软妹”)。不仅如此,乙醚在神经系统中还能抑制神经传导,使动物没有任何感觉,而以上这些效果加起来,就能让动物彻底四脚朝天,人仰马翻。因此,在19世纪初,乙醚被大量用于外科手术时的麻醉。这不仅是因为它的麻醉性,更是因为它的低毒性:乙醚的LD50为1215mg/kg(大鼠经口),按此计算,理论上一个体重50kg的成年人要吸入60.75g乙醚才能导致死亡,因此麻醉过程中即使过量所造成的危害也不大。
你以为的乙醚麻醉效果

然而乙醚现在早已不再用做麻醉剂了,因为它的麻醉效果实在太弱,要捂个几分钟才能把对方推倒,彻底失去知觉,不仅低效,而且浪费。所以,电视剧和各种都市传说里那些乙醚捂人一捂就晕的情节,全是不靠谱的瞎编,至于传说中那些所谓一拍就听话的迷幻药品,则更是子虚乌有了。
乙醚的键线式

说起来,乙醚有着一个可爱的键线式,尽管“迷”人效果不尽人意,但它依旧具有极大的危险性,只是不体现在麻醉方面。因为,乙醚本身就是易燃易爆品,只要空气中有2%的乙醚,就能在常温条件下引起爆炸,在乙醚用作麻醉剂的时候就曾经有手术台上乙醚燃烧起来的案例,加之乙醚本身极易挥发,危险性便更大了。乙醚无色透明,口感微甜,气味仅有轻微刺激性,泄漏时几乎可以说是难以辨别,如果你恰巧的感官迟钝没发现,只是觉得有点晕,想抽根烟冷静一下,那就真的杯具了。更为危险的是,乙醚不仅本身易燃易爆,还极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过氧乙醚。过氧乙醚的危险性比乙醚更强,因此,乙醚必须避光密封保存,对于久置乙醚,更不能贸然开盖,而必须用硫酸亚铁等还原剂作出处理。
搜索“乙醚”、“爆炸”的结果

如今,乙醚早已不作为麻醉剂,它的主要用途在于做有机溶剂。根据相似相溶原理,乙醚能溶解许多油脂和生物碱等有机物。一般在描述物质的溶解性时,乙醚排在第三位(前两个分别是水和乙醇),正是因为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有机溶剂。

从结构化学的角度来看,乙醚是对称形分子,结构也简单,同时还具有良好的流动性,这些都是它坐上溶剂界“三当家”宝座的理由。乙醚不溶于水,因此工业和化学实验中,都经常用它做溶剂和萃取剂。

乙醚虽然危险,但这并不妨碍它的重要地位。作为重要的化学试剂,乙醚在现今的作用非常广泛,甚至可以说是无处不在。

‘肆’ 石油醚的用途是什么石油醚有分几种

石油醚的用途有三种:

1、主要用作溶剂及作为油脂的抽提。

2、用作有机溶剂及色谱分析溶剂;用作有机高效溶剂、医药萃取剂、精细化工合成助剂等;也可用于有机合成和化工原料。

3、用于有机合成和化工原料,如制取合成橡胶、塑料、锦纶单体、合成洗涤剂、农药等,亦是很好的有机溶剂。主要用作溶剂,也用作发泡塑胶的发泡剂,药物、香精的萃取剂。

石油醚按制备时沸点的不同分为三种,分别是:30~60℃、60~90℃、90-120℃。

石油醚30-60℃是指其中馏分的初馏点不低于30摄氏度,终馏点不高于60摄氏度。以此类推,30-60的石油醚最容易挥发,60-90次之,90-120相对不易挥发。

(4)石油醚与乙醚的性能有什么异同点扩展阅读:

石油醚的危险性

1、毒理学资料:LD50:40mg/kg(小鼠静脉) LC50:3400ppm 4小时(大鼠吸入)。

2、慢性毒性:大鼠吸入2.76g/m3/天,230天,夜间活动减少,网状内皮系统轻度异常反应,末梢神经有髓鞘退行性变,轴突轻度变化腓肠肌肌纤维轻度萎缩。其在人体内也有蓄积性,为神经性毒剂。

3、健康危害:其蒸气或雾对眼睛、粘膜和呼吸道有刺激性。中毒表现可有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该品可引起周围神经炎。对皮肤有强烈刺激性。

4、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5、燃爆危险:该品极度易燃,具强刺激性。

‘伍’ 标题 石油醚也叫醚,为什么和乙醚的结构差距那么大

石油醚是馏分很宽混合物,乙醚是纯物质。

‘陆’ 乙二醇乙醚和乙醚有什么区别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33569

CAS号 110-80-5

中文名称 乙二醇乙醚

英文名称 ethylene glycol monomethylether;2-methoxyethanol

别 名 2-乙氧基乙醇;乙基溶纤剂

分子式 C4H10O2;CH3CH2OCH2CH2OH 外观与性状 无色液体,几乎无气味

分子量 90.12 蒸汽压 0.51kPa/20℃ 闪点:43℃

熔 点 -70℃ 沸点:135.1℃ 溶解性 与水混溶,可混溶于醇等多数有机溶剂

密 度 相对密度(水=1)0.94;相对密度(空气=1)3.10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7(易燃液体),14(有毒品) 主要用途 用作溶剂,以及皮革着色剂、乳化剂、稳定剂、涂料稀释剂、脱漆剂等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使用本品除引起粘膜刺激和头痛外,未见急性中毒病例。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急性毒性:LD503460mg/kg(大鼠经口);3300mg/kg(兔经皮);LC507360mg/m3,7小时(大鼠吸入)

刺激性:家兔经眼:500mg(24小时),轻度刺激。家兔经皮:483mg(24小时),轻度刺激。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暴露于1.49g/m3,7小时/天,每周5天,5周,对血液细胞成分有轻微影响。兔经口,每天0.1mL/kg,第7天出现暂时性蛋白尿、血尿;1mL/kg,第8天因肾损害而死亡。

致突变性:精子形态学:大鼠经口23400mg/kg,5周(间歇)。姊妹染色单交换:仓鼠卵巢3170mg/L。

生殖毒性:大鼠经口最低中毒剂量(TDL0):600mg/kg(孕10~12天),致胚胎毒性(如胚胎发育迟缓),致骨骼肌肉发育异常,心血管(循环)系统发育异常。小鼠经口最低中毒剂量(TDL0):25mg/kg(25天,雄性),影响睾丸、附睾和输精管。

危险特性:易燃,遇高热、明火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的危险。接触空气或在光照条件下可生成具有潜在爆炸危险性的过氧化物。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空气中有害物质的监测方法》(第二版)杭士平主编

空气中:样品用活性炭管收集,再用气液色谱法测定(NIOSH法)

5.环境标准:

前西德(1982)职业环境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 185mg/m3

前苏联(1978)地面水中最高容许浓度 1.0mg/L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苯耐油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通用名称:乙醚
分式C4H10O,结构简式CH3CH2—O—CH2CH3

分子结构: 甲基C原子以sp3杂化轨道成键、O原子以sp3杂化轨道成键、分子为极性分子。

英文名称:Ether

中文别名:麻醉乙醚

英文别名:Aether Anaestheticus、Anaesth、Anaesthetic Ether、Diethy Ether、Diethyl Ether

【乙醚的实验室制法】
1.将乙醇与浓硫酸化合物加热到140℃时可发生分子间脱水生成产物乙醚.浓硫酸在这里作脱水剂\催化剂.

2.方程式: 2 CH3-CH2-OH —--(浓H2SO4/140℃)---→ CH3-CH2-O-CH2-CH3

反应类型:取代反应

【药理】

1.优点①镇痛作用强,又可促使骨骼肌松弛;②3—4倍于常用量时,对循环功能的抑制才达到危险的地步,故较安全;③直接的麻醉死亡率低。

2.缺点①易燃烧爆炸,当空气中含量为 1.83—48.0%,氧气中 2.1—82.5%,即有此可能;乙醚的蒸气密度较空气大 2—6倍,常下降在手术室地面,容易着火;②气味不佳,刺激性强,能促使口鼻腔和气管支气管粘膜、粘液腺分泌增多,气道难以保证通畅,吸入全麻诱导中,屏气、呛咳、喉或支气管痉挛时常发生,术后肺部并发症多;③化学性质不稳定,暴露于空气中,遇光或受热即变质,生成过氧化物或乙醛,刺激性更强;纯度要求高,微量的杂质即增加全麻诱导和维持的困难,事后并发症更多;④全麻的作用起效慢,诱导期不仅太长,且可有兴奋阶段,临床上需另用全麻诱导药;⑤苏醒期间胃肠道紊乱常见,恶心呕吐发生率可高达 50%以上;⑥乙醚麻醉时,胆汁分泌减少,肝糖元耗竭,血糖升高,这些改变对正常人可无重要意义,但对糖尿病患者或肝脏病变者则未必然。

【适应症】

由于乙醚的优点少而缺点严重,又能引起燃烧爆炸,使用的范围逐年减少,世界上各大医院早已不用。

健康情况佳的病人理论上均适用。

【用法用量】

多种形式的吸入全麻装置如开放、半开放、半关闭或全关闭等,乙醚均适用。与碱石灰接触不变质。成人诱导期间吸气内乙醚蒸气浓度,可逐渐按需增至 10—15%,维持期间以 4一6%为最常用。小儿诱导用 4一6%不等,年龄愈小浓度应愈低,维持用 2—4%。吸入全麻过程中,应依据病人情况和手术要求,随时调整吸气内乙醚浓度,并设法避免体内有较多的乙醚蓄积于脂肪和肌肉。

【禁用慎用】

遇有急性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水电解质失调、代谢性酸血症、糖尿病、颅内压已偏高、肝肾功能欠佳、黄疸明显等患者,均禁用。

糖尿病,肝功能严重损害,呼吸道感染或梗阻及消化道梗阻病人忌用。

【给药说明】

(1)乙醚为挥发性液体,装入内壁镀铜的金属罐或有色玻璃瓶中,密封;不得有漏气。

(2)一般每瓶(或罐)为 60或 120ml,不要超过 200ml。用剩的经 12—24小时即报废。

(3)贮存超过二年的,应重新检验,符合规定才能使用。

【不良反应】

喉痉挛、暂时性血清转氨酶升高、抽搐、急性胰腺炎。用乙醚麻醉会对免疫反应有损害。1例用乙醚全麻后出现接触性皮炎和全身性过敏反应。
1、别名·英文名
依打;Ethyl ether、Diethyl ether。

2、用途
做蜡、脂肪、油、香料、生物碱、橡胶等的溶剂,麻醉剂。

3.制法
用浓硫酸使酒精脱水。

4.理化性质
分子量:74.12
熔点: 一116.2℃
沸点: 34.6℃
液体密度(20℃):713.5kg/m3
气体-密度:2.56kg/m3
相对密度(45℃):2.6
临界温度: 193.55℃
临界压力: 3637.6kPa
临界密度: 265kg/m3
气化热(34.6℃): 351.16kJ/kg
比热容(35℃,101.325kPa): Cp=1862.13J/(kg·K)
Cv=1724.0lJ/(kg·K)
(液体0℃) 2214.82J/(kg·K)
比热比(35℃,101.325kPa): Cp/Cv=1.08
蒸气压(20℃): 58.93kPa
粘度(气体,0℃): 0.000684Pa·s
(液体,0℃): 0.002950Pa·s
表面张力(20℃): 17.0mN/m
导热系数(0℃): 1298.3X105W/(m·K)
折射率(液体,24.8℃): 1.3497
闪点: 一45℃
燃点 160℃
爆炸界限: 1.85%/36.5%
燃烧热(25℃): 2752.9kJ/mol
最大爆炸压力: 902.2lkPa
产生最大爆炸压力的浓度: 4.1%
最易引燃浓度: 3%
最小引燃能量: 0.19mJ
毒性级别: 2
易燃性级别: 4
反应活性级别: l
乙醚在常温常压下为具有特殊气味的无色透明液体。极易挥发,极易燃烧。其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它遇到火星、高温、氧化剂、过氯酸、氯气、氧气、臭氧等,就有发生燃烧爆炸的危险。其蒸气能从远处将明火引来起火。液体受热后体积将急剧膨胀(膨胀系数0.00164/℃)。在空气中与氧长期接触或放在玻璃瓶内受光照射都能生成不稳定的过氧化物。有时也因静电而起火。不溶于水,能溶于乙醇、苯、氯仿、石油醚、其它脂肪溶液及许多油类。
5.毒性,

对人的麻醉浓度为109.08~196.95g/m3(3.6—6.5%),当浓度为212.1~303g/m3(7~10%)时可致呼吸停止,当浓度超过10%时通常可以致命。

人一口服LD:25~30m1

最高容许浓度:400ppm(1-200mg/m3)

乙醚蒸气由呼吸道吸人后,经肺泡很快进入血液中,并随血液流经全身。然后80%以上又以原形从呼吸道排出。还有l~2%以原形从尿排出。体内积聚的在脑组织中的为最多,一部分在肝脏与微粒体酶接触后转化为乙醇、乙醛、乙酸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经呼吸排出,其它的最终都经尿排出体外。
乙醚是低毒物质,主要是引起全身麻醉作用,此外,对皮肤及呼吸道粘膜有轻微的刺激作用。
长期接触低浓度乙醚蒸气的人员可出现头痛、头晕、易激动或淡漠、嗜睡、忧郁、体重减轻、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便秘等症状。
吸人较高浓度乙醚蒸气时可出现头晕、癔病样发作、精神错乱、嗜睡、面色苍白、恶心、呕吐、脉缓、体温下降、呼吸不规则等
短时间大量接触后发生的中毒症状,一经脱离现场,稍待休息,经对症处理后就可恢复。

6.安全防护
乙醚要用玻璃瓶或铁桶盛装。容器最好存放在户外或易燃液体专用库内,要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起守28℃。要与氧化剂、氧、氯严格隔存放。大量存放乙醚的仓库必须设有自动喷水及射出二氧化碳的装置。避免阳光直射,防止静电,也要预防受到闪电引火。长期存放时会生成化学性质更为活泼、危险性更大的过氧化物。搬运时要轻装轻卸,严防包装破损。发现桶漏时不要焊,而用粘结剂补。换桶时,应在降温后或在早晚凉爽时进行。
灭火可用干粉、二氧化碳、抗溶性泡沫和砂土。用水灭火可能无效,但可用水喷射驱散蒸气,赶走液体。
乙醚泄漏时,首先要切断所有火源,载好防毒面具、手套等,然后用不燃性分散制成的乳液刷洗,经稀释的洗水可放入废水系统。如果没有分散剂,可强行通风,直至漏液全部蒸发排除为止

‘柒’ 石油醚和乙醚性质有什么区别

石油醚是高分子,乙醚是化合物,性质有很多不同

‘捌’ 乙醚与石油醚

乙醚:无色透明液体。有特殊刺激气味。带甜味。极易挥发。其蒸汽重于空气。在空气的作用下能氧化成过氧化物、醛和乙酸,暴露于光线下能促进其氧化。
主要用作油类、染料、生物碱、脂肪、天然树脂、合成树脂、硝化纤维、碳氢化合物、亚麻油、石油树脂,松香脂、香料、非硫化橡胶等的优良溶剂。医药工业用作药物生产的萃取剂和医疗上的麻醉剂。毛纺、棉纺工业用作油污洁净剂。火药工业用于制造无烟火药。

石油醚:无色透明液体,有煤油气味。主要为戊烷和己烷的混合物。不溶于水,溶于无水乙醇、苯、氯仿、油类等多数有机溶剂。易燃易爆,与氧化剂可强烈反应。主要用作溶剂和油脂处理。通常用铂重整抽余油或直馏汽油经分馏、加氢或其他方法制得。

‘玖’ 乙醚乙醇石油醚丙酮这四种溶剂可依据什么性质分成两类

依据这些溶剂在水中的溶解度,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可溶于水的,乙醇和丙酮;
另一类是不溶于水的,乙醚和石油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