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矿藏 » 鄱阳县什么地方有石油
扩展阅读
车床用工具有哪些 2025-07-30 07:44:22
数学成本怎么画 2025-07-30 07:30:48

鄱阳县什么地方有石油

发布时间: 2022-06-12 16:26:48

A. 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中东、拉丁美洲、北美洲、西欧、非洲、东南亚和中国。

1959年9月26日,黑龙江荒原的探井喷油了,这年正好是新中国成立十周年,所以把新发现的大油田取名为“大庆油田”。1963年,我国的石油达到基本自给。从此,甩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接着,又相继发现胜利油田、大港油田、任丘油田、中原油田、渤海油田、南海油田等。

全世界已发现的油田有3万多个。其中储量在6800万吨以上的大油田有272个,原油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67.4%;储量超过6.85亿吨的特大型油田有33个,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44.5%。波斯湾沿岸的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伊拉克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是世界最大的石油产地和输出地区。世界上储量最多的油田是沙特阿拉伯的加沃尔油田,可采石油储量达104亿吨。

B. 中国最大的油田鄱阳湖

潘阳湖是最大的淡水湖。

C. 安徽什么地方有石油

无为市,石油储量高达2亿吨以上。无为市的地理位置非常不错,地处长江下游北岸,距南京市120千米、距杭州300余千米。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长江轴”之上、“芜湖核”之内,处在南京都市圈、合肥经济圈、马芜铜经济圈的交汇区域。

别看无为市的名字看起来有点“随意”,但是却大有作为,因为这里有着煤炭、石油、天然气、铁、铜等多项矿产资源。其中煤炭储量7000多万吨,天然气储量达350亿立方米以上,石油储量更是高达2亿吨以上,其它矿产储量也是较为不错。

(3)鄱阳县什么地方有石油扩展阅读

无为是一个历史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的地方,隋朝时建立,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悠久的历史为无为蒙上了一层古老、厚重的神秘色彩,给人以诸多遐想。无为人杰地灵,曾出现过很多能人异士,像台湾开山之祖陈棱、哲学家吴廷翰、抗日民族英雄戴安澜等等。一个地方的经济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文化底蕴却不行,它需要时间慢慢的积累、沉淀。

无为还是一个很美丽的地方,境内拥有多处景点,像米公祠、新四军七师司令部旧址、西九华寺、泊山洞、天井山森林公园等等。它们都不是着名景点,好在人少安静,着名景点人多嘈杂,很难有好的旅游体验。

D. 鄱阳盆地

一、前言

鄱阳盆地位于江西省北部,地理位置为东经115°30'~117°00'、北纬28°20'~29°30'之间,盆地呈北东东向不规则分布,面积约11000km2。南昌—波阳一线以南的南鄱阳坳陷叠复在上古生代—三叠纪海相—海陆交互相沉积的萍乡—乐平坳陷(简称萍乐坳陷)中段之上,呈NEE向展布,长156km,宽14~50km,面积约5500km2,是油气勘探的有利地区。鄱阳盆地划分为两凹夹一凸,即北部的北鄱阳坳陷,南部的南鄱阳坳陷以及两个坳陷之间的长山凸起。

鄱阳盆地的石油地质勘探目的层为中古生界海相地层和上覆白垩系,完成了重磁电普查、地震普查、新地震勘探,钻井25口,在钻井中发现丰富油气显示,并在鸣2井作了试油。

评价工作由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承担,对南鄱阳坳陷二叠系和三叠系烃源岩进行了资源量计算。对二叠系烃源岩采用的评价方法为有机碳法和类比法。对三叠系烃源岩采用了有机碳法、氯仿沥青“A”法和类比法进行了资源量计算。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工作,主要取得了鄱阳盆地以下几方面的成果及认识:

鄱阳盆地属晚中生代盆地,叠置在晚古生代—三叠纪海相、海陆交互相沉积层之上,白垩系—古、新近系沉积盖层厚3000~4000m;以中古生界海相—海陆交互相烃源岩为主,二叠系龙潭组王潘里段煤系地层暗色泥岩为好生油岩。有机碳含量0.89%~3.86%,平均2.38%,生烃潜量平均为5.95mg/g。老山段、官山段暗色泥岩为中等生油岩。鄱参1井揭示三叠系安源组三家冲段为一套较差的烃源岩;评价算得鄱阳盆地南鄱阳坳陷油资源量为1490.48×104t(95%)、2454.48×104t(50%)、3785.46×104t(5%);气资源量为226.86×108m3(95%)、430.00×108m3(50%)、642.71×108m3(5%)。

二、地质条件

(一)地质概况

鄱阳盆地划分为两凹夹一凸,即北部的北鄱阳坳陷,南部的南鄱阳坳陷以及两个坳陷之间的长山凸起。南鄱阳坳陷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两洼夹一凸的构造格局,南部的旧厦—二甲村次凹,北部的南昌次凹以及两凹之间的瑞洪次凸(图10-52-1)。

评价单元为南鄱阳凹陷地层,由盆地沉积盖层(E-K)、下伏晚古生代—早侏罗世沉积层组成。白垩纪—第三纪河流—湖泊相沉积盖层厚度约为3000m左右,古近系厚度不大,且分布面积局限。中古生界为海相—海陆过渡相灰岩、煤系地层组成。

图10-52-1 南鄱阳坳陷区带综合评价图

鄱阳盆地的基底为前震旦系变质岩,而沉积盖层则由两套岩系组成:下部为中泥盆统—中三叠统连续沉积的海相沉积层,上部为不整合叠置于海相地层之上的上三叠统—古、新近系陆相沉积层。

(二)烃源岩

以鄱参1井为例进行分析研究。

中古生界海相—海陆过渡相烃源岩,二叠系龙潭组王潘里段煤系地层、暗色泥岩为好生油岩,有机碳含量为0.89%~3.86%,平均值为2.38%;生烃潜量平均值为5.95mg/g。老山段、官山段暗色泥岩皆为中等生油岩,有机碳含量为0.11%~1.67%,平均值为0.7%~1.1%;生烃潜量为0.3~0.4mg/g。

三叠系安源组三家冲段暗色泥岩是本井钻遇惟一一套可作烃源岩的地层。

样品分析显示:有机碳>0.4%的有效烃源岩厚度分布于以下三个井段:井段2537~2541m(有效厚度4m,有机碳值为0.27%~1.91%,平均值为0.67%)、井段2583~2588m(有效厚度5m,有机碳值为0.4%~0.51%,平均值为0.45%)、井段2629~2651m(有效厚度22m,有机碳值为0.62%~1.73%,平均值为1.03%)。三层累计有效烃源岩厚度为31m,有机碳平均值为0.67%。

28件样品氯仿沥青“A”分析结果显示,最低值为0.0006%,最高值为0.0048%,平均值为0.00203%,均达不到有效烃源岩的标准。

检测到显微组份,样品中绝大部分成份为惰质组,含量在89%以上,其次为镜质组,含量为1%~8.5%,腐泥组、壳质组基本未发现。显示原始母质类型为Ⅲ型干酪根。

镜质体反射率检测结果为:①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实验中心测试:井段2537.55~2537.68m,Ro值为1.55%(12个测点);井段2539.47~2539.52m,Ro值为1.54%(8个测点);井段25340.18~2540.31m,Ro值为1.52%(20个测点);②杭州石油地质研究所实验中心的测试结果。利用相对准确度较高的干酪根鉴定结果其反射率均较高,可达到1.8%~2.5%,利用光片鉴定结果,反射率数值区间比较大,介于0.37%~2.46%之间。

由于测点少,导致各井段测到的Ro值存在明显的差异,但从样品的综合光性特征看,样品的热演化进程均已超过生油窗。

最高热解温度测定显示,本井烃源岩基本已达到540℃~590℃。

本井烃源岩最高热解温度分化现象与镜质体反射率呈基本完全对应关系,大部分热解温度高的层段其对应的镜质体反射率也比较高。说明该段烃源岩已达到或超过了干气阶段。

对本井钻遇的该烃源岩进行热演化史研究表明,上三叠统三家冲段烃源岩沉积后,到三叠纪末期(距今208Ma),埋深接近2000m,地温为80℃,Ro值为0.5%,尚未进入生油门限。从侏罗纪延续至早白垩世,虽然长时期处于剥蚀状态,由于受到火山活动等热事件的影响,这是一个高热流值和高地温梯度的时期,地温与Ro值均略有升高,但是,烃源岩仍然没有生烃。晚白垩世(距今97~65Ma),接受上覆上白垩统的沉积,三家冲段烃源岩埋深达到3000m左右,地温升至120℃,Ro值为0.9%,成熟进入生油门限。晚白垩世末期的短暂抬升,使这一生油过程有所中断。进入早第三纪,接受了清江组沉积,烃源岩最大埋深可达到4700m,地温升至170℃,Ro值为1.6%,实现了成熟生油过程,并快速进入了湿气演化阶段。这是该套烃源岩的生烃高峰期,早期以生油为主,后期以生气为主。晚第三纪,坳陷整体处于抬升剥蚀状态,使地温、Ro值均呈现下降趋势,烃源岩生烃过程中断。第四纪,虽然接受了沉积,但厚度不大,烃源岩未能再次成熟生烃。

多种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套烃源岩厚度小,有机质丰度低、热演化程度高,模拟生烃量较小。可以作为级别较低的烃源岩。

(三)其他成藏条件

1.储层的发育与分布

鄱阳盆地储集层可分为陆相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两大类。陆相碎屑岩储层有二叠系龙潭组、三叠系安源组、侏罗系下统林山组、白垩系上统周家店组,以砂质岩为主;碳酸盐岩储层为二叠系下统栖霞组、茅口组、二叠系上统长兴组及三叠系上统大冶组台地相颗粒碳酸盐岩、风化壳(图10-52-2)。

2.区域盖层发育与分布

以鄱参1井为例,盖层丰富,厚度大分布层位广,特别是古、新近系清江组泥质岩盖层可以达到Ⅱ类级别,白垩系南雄组二段、三段、三叠系天河组、安源组三家冲段也可达到Ⅲ类级别(表10-52-1、图10-52-3)。不过盖层过多客观上造成了流体运移的堵塞,对油气垂向运移产生了一定的副作用。

图10-52-2 储层质量评价示意图

表10-52-1 鄱参1井盖层综合评价表

3.生储盖组合

通过分析,认为鄱参1井存在一套生储盖组合:以三叠系安源组三家冲段暗色泥岩为烃源岩,以三叠系天河组—白垩系周家店组和南雄组一段为储层,以白垩系南雄组二段—三段为直接盖层,以古、新近系清江组为区域盖层,形成一套时间跨度较大的生储盖组合(图10-52-4)。

图10-52-3 鄱参1井盖层质量分布层位示意图

图10-52-4 鄱参1井生储盖组合示意图

三、资源评价方法与参数

本次资源评价对南鄱阳坳陷二叠系和三叠系烃源岩进行了资源量计算。对二叠系烃源岩采用的评价方法为有机碳法和类比法。对三叠系烃源岩采用了有机碳法、氯仿沥青“A”法和类比法进行了资源量计算。

(一)有机碳法

参数选取主要包括:烃源岩、有机碳恢复系数、产烃率、运聚系数。

烃源岩:鄱阳盆地南鄱阳坳陷二叠系烃源岩面积约5500km2,二叠系烃源岩厚度约250m,三叠系烃源岩分布面积约2000km2,厚度约250m。

有机碳恢复系数:根据南鄱阳坳陷二叠系烃源岩成熟演化及有机质类型等参数,从有机碳恢复系数图版得到烃源岩有机碳的恢复系数为1.6。根据三叠系烃源岩有机质类型及成熟演化程度,从有机碳恢复系数图版得到三叠系烃源岩有机碳的恢复系数为1.1。

产烃率:根据南鄱阳坳陷烃源岩生烃演化程度及有机质类型等,确定其二叠系烃源岩产气率为120.7m3/tc,产油率为10kg/tc;三叠系烃源岩产气率为131m3/tc,产油率为5kg/tc。

运聚系数:采用中国石油集团三轮资评《刻度区解剖与资源评价重点参数研究》(2003.07)油气运聚系数统计模型成果算得油运聚系数(表10-52-2)。

表10-52-2 南鄱阳坳陷二叠系烃源岩油运聚系数参数及结果表

南鄱阳坳陷三叠系烃源岩油运聚系数因缺乏统计模型所需参数而通过地质分析取值为1.8%。南鄱阳坳陷二叠系烃源岩的天然气的运聚系数为3‰,三叠系烃源岩天然气运聚系数为1.5‰。

南鄱阳坳陷有机碳法计算资源量参数如表所示(表10-52-3)

表10-52-3 鄱阳盆地有机碳法计算资源量参数表

(二)氯仿沥青“A”法

利用氯仿沥青“A”法公式算得南鄱阳坳陷三叠系烃源岩资源量(表10-52-4)。

表10-52-4 南鄱阳坳陷三叠系烃源岩氯仿沥青“A”法计算资源量参数表

(三)类比法

根据类比法原理,选择与南鄱阳坳陷二叠系及三叠系烃源岩石油地质条件类似的麻阳盆地辰麻坳陷进行类比,二叠系类比系数0.16,三叠系类比系数0.013(表10-52-5)。

表10-52-5 南鄱阳坳陷类比法资源量参数表

四、资源评价结果

(一)油气资源评价结果

1.有机碳法资源量计算

石油资源量为2504.05×104t,天然气资源量为430×108m3(表10-52-6)。

表10-52-6 盆地有机碳法计算资源量表

2.氯仿沥青“A”法资源量计算

计算得南鄱阳坳陷三叠系烃源岩资源量70.09×104t。

3.类比法资源量计算

二叠系资源量2255.91×104t,三叠系资源量68.06×104t(表10-52-7)。

表10-52-7 南鄱阳坳陷类比法资源量结果表

4.油气资源量汇总

通过有机碳法、氯仿沥青“A”法以及类比法计算了南鄱阳坳陷二叠系及三叠系烃源岩的油气资源量,现将不同方法算得资源量用特尔菲法汇总得鄱阳盆地南鄱阳坳陷油资源量为1490.48×104t、2454.48×104t、3785.46×104t;气资源量为226.86×108m3、430.00×108m3、642.71×108m3(表10-52-8)。

表10-52-8 鄱阳盆地南鄱阳坳陷油气资源量汇总表

(二)油气资源分布与品位

本次评价油气资源在层系上均分布于二叠系,三叠系亦有少量分布,深度上以深层为主,少量分布于中深层,资源分布的地理环境属平原。油气资源的品位均属低渗油气。

五、勘探建议

根据区域石油地质资料与少量探井资料分析,鄱阳盆地最好的烃源岩应为二叠系煤系地层,该套地层有机质丰度高,演化程度适中,烃源岩分布范围较广,且沉积厚度较大。下一步勘探应以二叠系煤系地层为烃源岩目的层,经地质评价认为,鄱阳盆地具有成藏条件。

鉴于我国南方大地构造复杂,构造活动频繁,构造圈闭小的特点,特别是鄱阳盆地勘探程度低、地质认识程度差,建议首先实施以地震为主的物探工作;对地震资料进行重新处理和采集;搞清盆地地质结构,进一步明确盆地生储盖组合的分布,围绕影响油气成藏的关键地质因素,加强综合研究与评价。

六、小结

通过本次油气资源评价算得鄱阳盆地南鄱阳坳陷油资源量为1490.48×104t(95%)、2454.48×104t(50%)、3785.46×104t(5%);气资源量为226.86×108m3(95%)、430.00×108m3(50%)、642.71×108m3(5%)。经分析认为,鄱阳盆地具有成藏条件,最好的烃源岩应为二叠系煤系地层,下一步勘探应以其作为目的层。

E. 石油一般都在什么地方才有

中石油管道二公司总部在江苏省徐州市,是一家专业做石油管道、储罐、站场工程公司,中石油管道局下属分公司,工程涉及全国乃至全世界各地,所以去哪工作都有可能

F. 中国主要的石油产地有哪些

我国石油资源的特点是:石油储量大,是世界可采资源量大于150亿吨的10个国家之一;资源的探明程度低,陆上探明石油地质储量仅占全部资源的1/5,近海海域的探明程度更低;石油分布比较集中,大于10万平方公里的14个盆地的石油资源量占全国的73%。

渤海湾、松辽、塔里木、鄂尔多斯、准噶尔、珠江口、柴达木和东海陆架八大盆地等是我国石油资源的主要集中地,其可采资源量172亿吨,占全国总量的81.13%。自上世纪50年代初期以来,我国先后在82个主要的大中型沉积盆地开展了油气勘探,发现油田500多个。主要的石油产地有大庆油田、胜利油田、辽河油田、克拉玛依油田、四川油田、华北油田、大港油田、中原油田、吉林油田、河南油田、长庆油田、江汉油田、江苏油田、青海油田、塔里木油田、吐哈油田、玉门油田等石油油田。

1.大庆油田

大庆油田,位于黑龙江省松嫩平原中部,在哈尔滨、齐齐哈尔市之间。油田南北长140公里,东西最宽处70公里,总面积5470平方公里。1960年3月党中央批准开展石油会战,1963年形成了600万吨的生产能力,当年生产原油439万吨,对实现中国石油自给自足起到了决定性作用。1976年原油产量突破5000万吨成为我国第一大油田。由于,油田把新的工艺和技术运用到了采油中,目前该油田每年的原油产量仍然在5000万吨以上。

2.胜利油田

胜利油田原油产量位居全国第二,地处山东北部渤海之滨的黄河三角洲地带,主要分布在东营、滨州、德州、济南、潍坊、淄博、聊城、烟台等8个城市的28个县境内,主要开采范围约4.4平方公里。

3.辽河油田

辽河油田是我国第三大平原,主要分布在辽河中上游平原以及内蒙古东部和辽东湾滩海地区。已开发建设26个油田,建成兴隆台、曙光、欢喜岭、锦州、高升、沈阳、茨榆坨、冷家、科尔沁等9个主要生产基地,地跨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13市32县,总面积10万平方公里。

4.克拉玛依油田

克拉玛依油田就在新疆克拉玛依市。40年来在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找到了19个油气田,以克拉玛依为主,开发了15个油气田,建成了792万吨原油配套生产能力,其中稀油603.1万吨,稠油188.9万吨,从1900年起,陆上原油产量居全国第四位。

5.四川油田

四川油田地处四川盆地,已有60年的历史,目前发现油田12个。在盆地内建成南部、西南部、西北部、东部4个气区。目前生产天然气产量占全国总量近一半,是我国第一大气田。

6.华北油田

华北油田,位于河北省中部冀中平原的任丘市,包括京、冀、晋、蒙区域内油气生产区。1975年,冀中平原上的一口探井任4喷出日产千吨高产工业油流,发现了我国最大的碳酸盐岩潜山大油田任丘油田。1978年原油产量达到1723万吨,为当年全国原油产量突破1亿吨做出了重要贡献。直到1986年,保持年产量原油1千万吨达10年之久。目前原油产量约400多万吨。

G. 山东省什么地方有石油油田

山东省东营有油田,叫胜利油田。胜利油田工作区域主要分布在山东省东营、滨州、德州、济南、潍坊、淄博、聊城、烟台等8个市的28个县(区)内,以及新疆、内蒙古等5个省、自治区。

胜利石油管理局(系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油区管理机构,曾隶属国家石油工业部)、现胜利油田的开采及运营工作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公司管理。



(7)鄱阳县什么地方有石油扩展阅读

胜利油田发展历程:1996年以来,油田步入持续稳定发展阶段,油田广大职工在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高达11.7%、可采储量采出程度高达72.0%、综合含水高达90%的条件下。

发扬“创新无限、挑战极限”的大无畏精神,咬紧牙关挺住,高举红旗向前,勘探上精查细找,开发上精雕细刻,技术上精益求精,管理上精打细算,创造了原油产量连续15年保持在2700万吨以上的稳产奇迹。

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共生产原油1.38亿吨,比“十五”增加429万吨,比“十一五”规划多产油265万吨。

同时,实现了由陆上到海上的跨越,建成我国第一个百万吨级的极浅海油田,目前年产量达到289万吨,累计产油3473万吨;实现了由东部到西部的跨越,西部探区面积达到13万平方千米,资源量27.6亿吨,成为胜利油田又一重要的接替阵地。

实现了由国内到国外的跨越,先后开拓了埃及、土库曼斯坦等12个国家的石油行业市场,形成了以中东、中亚、北非、美洲、东南亚五大目标市场为主体的格局。

H. 请问我国的石油产地主要有些什么地方

1、大庆油田
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松嫩平原中部,地处哈尔滨、齐齐哈尔市之间。油田南北长140公里,东西最宽处70公里,总面积5470平方公里。1960年3月党中央批准开展石油会战,1963年形成了600万吨的生产能力,当年生产原油439万吨,对实现中国石油自给起了决定性作用。1976年原油产量突破5000万吨,到1996年已连续年产原油5000万吨,稳产21年。1995年年产原油5600万吨,是我国第一大油田。
2、胜利油田
地处山东北部渤海之滨的黄河三角洲地带,主要分布在东营、滨州、德州、济南、潍坊、淄博、聊城、烟台等8个地市的28个县(区)境内,主要工作范围约4.4万平方公里。1995年年产原油3000万吨,是我国第二大油田。
3、长庆油田
勘探区域主要在陕甘宁盆地,勘探总面积约37万平方公里。油气勘探开发建设始于1970年,先后找到油气田22个,其中油田19个,累计探明油气地质储量54188.8万吨(含天然气探明储量2330.08亿立方米,按当量折合原油储量在内),1995年年产原油220万吨,天然气1亿立方米,从2003年到2007年12月,长庆油田只用了短短四年时间就实现了从1000万吨到2000万吨的大跨越,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三大油田。
4、辽河油田
油田主要分布在辽河中下游平原以及内蒙古东部和辽东湾滩海地区。已开发建设26个油田,建成兴隆台、曙光、欢喜岭、锦州、高升、沈阳、茨榆坨、冷家、科尔沁等9个主要生产基地,地跨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13市(地)32县(旗),总面积近10万平方公里。1995年原油产量1552万吨,产量居全国第三位,近年来,随着长庆油田产量的突飞猛进,辽河油田产量暂居国内第四。
5、克拉玛依油田
地处新疆克拉玛依市。40年来在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找到了19个油气田,以克拉玛依为主,开发了15个油气田,建成792万吨原油配套生产能力(稀油603.1万吨,稠油188.9万吨),3.93亿立方米天然气生产能力。从1990年起,陆上原油产量居全国第4位。1995年年产原油790万吨。
6、四川油田
地处四川盆地,已有60年的历史,发现气田85个,油田12个,含油气构造55个。在盆地内建成南部、西南部、西北部、东部4个气区。目前生产天然气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2.2%,是我国第一大气田,1995年年产天然气71.8亿立方米,年产原油17万吨。
7、华北油田
位于河北省中部冀中平原的任丘市,包括京、冀、晋、蒙区域内油气生产区。1975年,冀中平原上的一口探井任4井喷出日产千吨高产工业油流,发现了我国最大的碳酸盐岩潜山大油田任丘油田。1978年,原油产量达到1723万吨 ,为当年全国原油产量突破1亿吨做出了重要贡献。直到1986年,保持年产原油1千万吨达10年之久。1995年年产原油466万吨,天然气3.13亿立方米。
8、大港油田
位于天津市大港区,其勘探地域辽阔,包括大港探区及新疆尤尔都斯盆地,总勘探面积34629平方公里,其中大港探区18629平方公里。现已在大港探区建成投产15个油气田24个开发区,形成年产原油430万吨和天然气3.8亿立方米生产能力。
9、中原油田
地处河南省濮阳地区,于1975年发现,经过20年的勘探开发建设,已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55亿吨,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395.7亿立方米,累计生产原油7723万吨 、天然气133.8亿立方米。现已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之一,1995年年产原油410万吨,天然气11亿立方米。
10、吉林油田
地处吉林省扶余地区,油气勘探开发在吉林省境内的两大盆地展开,先后发现并探明了18个油田,其中扶余、新民两个油田是储量超亿吨的大型油田,油田生产已达到年产原油350万吨以上,原油加工能力70万吨特大型企业的生产规模。
11、河南油田
地处豫西南的南阳盆地,矿区横跨南阳、驻马店、平顶山三地市,分布在新野、唐河等8县境内。已累计找到14个油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7亿吨及含油面积117.9平方公里。1995年年产原油192万吨。
12、江汉油田
是我国中南地区重要的综合型石油基地。油田主要分布在湖北省境内的潜江、荆沙等7个市县和山东寿光市、广饶县以及湖南省衡阳市。先后发现24个油气田,探明含油面积139.6平方公里、含气面积71.04平方公里,累计生产原油2118.73万吨、天然气9.54亿立方米。1995年年产原油85万吨。
13、江苏油田
油区主要分布在江苏省的扬州、盐城、淮阴、镇江4个地区8个县市,已投入开发的油气田22个。目前勘探的主要对象在苏北盆地东台坳陷。1995年年产原油101万吨。
14、青海油田
位于青海省西北部柴达木盆地。盆地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沉积面积12万平方公里,具有油气远景的中新生界沉积面积约9.6万平方公里。目前,已探明油田16个;气田6个。1995年年产原油122万吨
15、塔里木油田
位于新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东西长1400公里,南北最宽处520公里,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中部是号称“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1988年轮南2井喷出高产油气流后,经过7年的勘探,已探明9个大中型油气田、26个含油气构造,累计探明油气地质储量3.78亿吨,具备年产500万原油、80�100万吨凝析油、25亿立方米天然气的资源保证。1995年年产原油253万吨。
16、土哈油田
位于新疆吐鲁番、哈密盆地境内,负责吐鲁番、哈密盆地的石油勘探。盆地东西长600公里、南北宽50�130公里,面积约5.3万平方公里。于1991年2月全面展开吐哈石油勘探开发会战。截止1995年底,共发现鄯善、温吉桑等14个油气田和6个含油气构造,探明含油气面积178.1平方公里,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08亿吨、天然气储量731亿立方米。1995年年产原油221万吨。
17、玉门油田
位于甘肃玉门市境内,总面积114.37平方公里。油田于1939年投入开发,1959年生产原油曾达到140.29万吨,占当年全国原油产量的50.9%。创造了70年代60万吨稳产10年和80年代50万吨稳产10年的优异成绩。誉为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1995年年产原油40万吨。
18、滇黔桂石油勘探局
负责云南、贵州、广西三省(区)的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区域面积86万平方公里,具有大量的中古生界及众多的第三系小盆地,可供勘探面积27.7万平方公里。先后在百色、赤水、楚雄等地区油气勘探有了重大突破,展示了滇黔桂地区具有广阔的油气发展前景。1995年年产原油10万吨。
19、冀东油田
位于渤海湾北部沿海。油田勘探开发范围覆盖唐山、秦皇岛、唐海等两市七县,总面积6300平方公里,其中陆地3600平方公里,潮间带和极浅海面积2700平方公里。相继发现高尚堡、柳赞、杨各庄等7个油田13套含油层系。1995年年产原油51万吨。
20、中国海洋石油南海东部公司
成立于1983年6月,是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下属的四个地区油公司之一。负责南海东部东经113°10′以东、面积约13.1万平方公里海域的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生产业务,授权全面执行该海域的对外合作的石油合同和协议。13年来,已有8个油田建成投产,公司每年原油产量大幅度增长,至1996年产油量超过1000万吨,在中国陆海油田中年产量排行第四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