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最近中国石油涨价的原因是什么
中国石油上涨的原因一、中国进口的石油没有达到60美圆的(2005年发改委公布大是51美元)。国际市场达到60美圆的是北海清质石油,其质量是世界上最好的,而中东地区、南美、俄罗斯出口的石油是无法达到60美圆的。而中国大量进口的是低质高含硫石油。据着名的经济情报杂志分析,国际油价在54美圆时,中国进口的石油价格大多在30美圆左右。普遍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劣质石油买家。
二、美国与中国石油价格比较。美国平均每升93号油大概是人民币4.7元,可是人家那是加了30%的燃油税,并且人家公路没有收费,高速公路也基本不收费或者收费很低。而北京的类似汽油销售价格已达4.24元,实际价格高于美国。如果有关方面说,中国成品油价格远低于国际市场,更将被下面的例子驳斥的体无完肤。
三、石油企业报表显示利润巨大。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成为香港上市公司中最挣钱的,报道说利润接近千亿元,而其年经营额在5000亿元左右,利润空间已相当可观,利润率非常可观。以净资产收益来分析,即使是风光无限的房地产,其优质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为5%到10%为主,而中国石化的净资产收益,根据其2004年年报为17.32,其加权平均的净资产收益为20.32%。
四、上游垄断掠夺下游竞争性行业,扭曲经济结构肆无忌惮的涨价,使中国经济和宏观调空的复杂局面加剧。可怕。成品油涨价,因为你是垄断,但下游产业却是竞争性行业,不能涨价。可见,油价上涨只能消化在成本和ZF补贴中。
⑵ 为什么中国石油这么贵
石油价格的问题是一个相当宏观的问题,不能单纯地看国际原油价格,现代工业社会,石油的地位就是社会的血液,汽油,柴油,航空煤油,石油化工产品几乎覆盖全社会,石油价格过于便宜会导致社会商品价格下跌,运输物流成本下跌,消费减弱,资本逃离。
石油价格过高会引发商品价格暴涨,运输成本剧增,社会恐慌。如果说食盐是封建社会的一大命脉,那石油就是工业社会的基石。定价权必须在国家手里,根据经济情况,适当调整,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
都知道中国是一个石油进口大国,所以国内的油价肯定是不能和石油出口国相比的。就像委内瑞拉,伊朗以及科威特等等,这些石油出口国的油价肯定是要比我国低的。但是我国作为石油进口大国,实际上油价并不算太高的,处于世界的中游水平。
比如说同是石油进口大国的加拿大和印度,油价就要比我国更高。而且就石油税率来看,德国和韩国的石油税率也要比我国的石油税率更高。油价年年涨、“两桶油”却年年亏,技术差距难弥补要说到油品质量和供应的问题,当然绕不开如雷贯耳、车主又爱又恨的“两桶油”。
令人惊讶的是,在油价接连上涨的时期,在全国坐拥超过5万个加油站网点的“两桶油”却没停止过亏损。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中石油和中石化去年全年累计收入740.42亿,然而另一边,国家却在10年内投入超过1000亿给这两大巨头作为补贴。
⑶ 油价上涨是什么原因造成
如下:
1、原油开采受疫情影响调低了产能。疫情发生后,石油产量降低。随着疫苗接种的大范围推广,世界各国经济开始复苏,但是石油的产量却不是一下子就能提升上来的,产量不够,经济复苏使需求增多,只好消耗库存,导致石油库存不断下降。
2、世界范围内的碳达峰和碳中和。储备量就远远跟不上需求量,所以石油供不应求价格上涨。虽然说近几年大力发展新能源,但是新能源的适用范围远远比不上石油。
3、油价上涨与我国的税费结构有关。国内油价一直处于高位,还与油价中包含的税费太高有关。消费税、增值税等税费占到了40%还多,而成本只占55%多一点。即使原油成本下降,但只要税费上涨的幅度大于原油成本下跌的幅度,油价依然会上涨。
油价仍然在上涨
目前国际原油价格仍然在上涨,已经突破了93美元每桶的高价,关键这种上调的趋势完全不见缓下来。受到国际原油价格影响,国内92、95号汽油还会上涨,基本上每次涨幅的空间在0.3到0.5元左右。
⑷ 为什么中国石油油价比美国油价高
一直以来,车主们对油价的涨跌都悉心关注。不少关注国际油价的车主都会有这样一个质疑:为何国际油价只跌不涨,国内油价却反其道而行,中国的油价为什么比国外高?
单从每升汽油的价格(以人民币计)中国的油价与美国相比,是很贵,但与欧洲国家相比也不算很贵。
中国的油价比美国油价高,在于国内油价调节机制不合理、不科学所致。我国燃油成品税比较高企,远远高于美国。相关资料披露,我国成品油价格中税负占比47%,比美国高出32个点,这可能就是导致中国油价高而美国油价低的主要原因。
中国油价既然与国际接轨,油价调节机制也应与国际接轨,而且税也一样要与国际接轨,尤其三桶油的部门利益应该要彻底打破。中国油价才能真正回归合理轨道
⑸ 为什么石油价格暴涨
连记者都不敢报道的: 汽油涨价真正原因!
说明:本文是转载!
连记者都不敢报道的: 汽油涨价真正原因!
!93号汽油再创历史最高价位。有关方面对此的解释是,上次涨价没有调整到位,我们成品油销售价格仍旧低于国际市场,今后将考虑国际市场情况和社会承受能力继续推进价格调整。谎言是多么的的圆满,但是,我们早就有各种手段来论证,这是明目张胆的欺骗。
一、中国进口的石油没有达到60美圆的。国际市场达到60美圆的是北海清质石油,其质量是世界上最好的,而中东地区、南美、俄罗斯出口的石油是无法达到60美圆的。而中国大量进口的是低质高含硫石油。据着名的经济情报杂志分析,国际油价在54美圆时,中国进口的石油价格大多在30美圆左右。普遍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劣质石油买家。
二、美国与中国石油价格比较。美国的汽油是按每加仑多少钱出售的,换算一下大概是平均每升93号油是人民币4.7元,可是人家那是加了30%的燃油税,并且人家公路没有收费,高速公路也基本不收费或者收费很低。而北京的类似汽油销售价格已达7.45元,实际价格高于美国。如果有关方面说,中国成品油价格远低于国际市场,更将被下面的例子驳斥的体无完肤。海关宣布上半年查获的走私案件中,成品油、香烟等位居前三名。既然中国成品油便宜,那应该是从中国向国外走私才对,为什么要从国外向中国走私?过去查获的特大走私案件,都与走私汽油柴油等成品油有关,可见内外差价巨大,吸引走私者挺而走险。
三、石油企业报表显示利润巨大。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成为香港上市公司中最挣钱的,报道说利润接近千亿元,而其年经营额在5000亿元左右,利润空间已相当可观,利润率非常可观。以净资产收益来分析,即使是风光无限的房地产,其优质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为5%到10%为主,而中国石化的净资产收益,根据其2004年年报为17.32,其加权平均的净资产收益为20.32%。大家说这是不是很惊人!是房地产行业优质上市公司平均水平的三倍,是房地产上市公司平均水平四倍多。这才是惊人的暴利证明!我不久前与燕山石化公司的人士接触,他们去年的利润超过40亿元,总结因素是价格高、市场好。可见,中国石油企业是很不错的业绩,怎么还有长期亏损的说法,这不是欺负老百姓没头脑么?
四、上游垄断掠夺下游竞争性行业,扭曲经济结构 肆无忌惮的涨价,使中国经济和宏观调空的复杂局面加剧。可怕。成品油涨价,因为你是垄断,但下游产业却是竞争性行业,不能涨价。比如公交和出租车,关系群众生活,其价格调整要经过严格审批,油价从5元涨到7元多,公交价格和出租车价格并没有什么提高,可见,油价上涨只能消化在成本和政府补贴中。汽车制造业是国家寄希望的产业,但消费环境不良,加上油价上涨,更是雪上加霜。老百姓近两年的工资并没有显着增长,翻倍上涨的油价让大家很难受。 可见,这是赤裸裸的掠夺,扭曲中国经济结构,增加了所谓的膨胀压力。尽管,中石油的滚滚暴利,让国家,同时也让某些不可明说的利益群体欢欣鼓舞,但是,这种危害中国经济的掠夺经济思路,将贻害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我观察大家对油价上涨虽然知道是中石油/中石化捣鬼,但是不知道要点!
我在这里澄清一下:
石油是战略物资,国内的油田都是这两个集团垄断的。只有他们有开采和销售权利。近几年国家进口石油越来越多,今年会达到1.5亿吨。进口石油消费的比例越来越大,岂不是两大集团就没有话语权了??放心。关键的石油进口权还是只有两大集团所有。国内的炼油企业就算是油价再便宜,也无法自主进口,只能从两大集团买他们加价进口的原油。
这样两大集团对内把持油田,对外把持原油进口权。国内原油价还不是他们说得算?国内的炼厂,包括两大集团自己的炼厂是在亏损,那是因为原料石油(无论国产还是进口)的价格是两大集团定的!两大集团自己的炼厂亏损无所谓,反正在贸易/开采环节已经有足够惊人的利润了!!
而且炼厂亏损的情况可以成为汽油涨价的借口,掩人耳目。于是我们就这样因为所谓的炼厂亏损,口袋的钱被淘空!!!!
石油是工业血液,现代基础工业的王道!!两大集团在上游敲骨吸髓,危害的是整个国家竞争力甚至国家安全!!90#油上涨到7.45,快一块钱了,还不到半年!!
到底有多少物流企业破产阿?到底有多少企业背上沉重的运费成本阿?无耻的抢劫!!2004年两大集团净利润2000亿,咱们国家gdp才多少?11万亿,各行业综合净利润最多按照5%算,也就5000亿。可见40%的国家利润都是两大集团的!大家伙都在给两大集团打工呢!!有人会问,油田是国家人民共有的,这两大集团虽然垄断,毕竟是中国自己的企业,为什么这样丧心病狂的掠夺财富不顾危害国民生机?其实这两大集团都是海外上市企业!!所有权和资本不是纯粹国家的了。资本是贪婪的,对利润的追求是永远也不会满足的。看到这里,国内油价未来的走势相信每个看过帖子的人已经很清楚了。
我很担心国外投资者利用两大集团的垄断地位掠夺中国人民的财富。从这个角度讲,两大集团已经站在人民的对立面上了!!有时候看到纺织厂的女工虽然一天12小时的拼命干活,居然连1500块钱的工资都得不到,原因是有的工厂因为纺织原料涨价(非棉的纺织品大部分是石油变得)或者停产/或者破产。心情真是无法描述。前一阵子还听说北京有的哥为了多跑出点钱过劳死...真不知道中石化/中石油有2000亿的纯利还叫嚣亏损要求涨价的嘴脸是什么麽样??那2000亿人民的血汗钱又有多少进了原本已经很富裕的老外口袋里!!
无论如何,两大集团正在挤垮国内非自有的炼厂,同时也正在挤垮社会上的非自有的加油站。如果现在的情况不得到改变,两大集团的目的很快就会完全实现。
可能有人问,目前发改委已经批了19个非国营的公司可以进口石油。其实私营企业进口石油除了要有进口权,还要有配额,2005年非国有进口配额一共才0.1亿吨,根本没有影响市场!而且两大集团除了因为自己是国有公司,进口不受限制之外,还注册了非国有企业,也在这19家里面混,用他们的实力抢占绝大部分配额!!太狠了!!关于私有企业石油进口权/配额计划具体详情大家可以查询国家商务部网站看看!!
我有一个朋友是业内人士,所以知道两大集团的要害!注意到很多人误解油品涨价的原因,实在看不过去了,才发言的。可惜我不是记者,否则早就揭他们的老底了!
不要让整个社会被两大集团"炼油厂亏损/加油站亏损"的幌子骗了!
⑹ 石油价格为何一涨再涨
石油价格的猛涨,关系到全球各个国家政治、经济、生活、军事和外交等各方面的问题,而石油价格的涨落牵动着世界的每一根神经,由此也演绎了一出出惊心动魄的故事。
石油,被人们称为“黑色的金子”、“工业的血液”。在今天这个发达的时代,石油已经像血液一样维系着社会生活的运转、经济的发展甚至政治的稳定和国家的安全。英国石油专家彼得稲·奥得尔曾这样论断:无论按什么标准而言,石油工业都堪称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行业,它可能是惟一牵涉到世界每一个国家的一种国际性行业。面对越来越紧缺的石油,各国都做出的积极的应对。但人们在采取措施的同时,是否真正的明白石油危机背后的真相。
全球频频爆发石油危机
石油危机是由于世界经济或各国经济受到石油价格的变化,所产生的危机。1960年12月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成立,主要成员包括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南美洲的委内瑞拉等国,而石油输出国组织也成为世界上控制石油价格的关键组织。自从石油时代开始以来,全世界已烧掉约8000亿桶石油。据估计,约有1万亿桶到1.6万亿桶石油埋藏在可以廉价开采的地层中。按目前世界石油消耗速度看,1.6万亿桶石油大约60年就会消耗光。而且世界石油消耗速度并未停滞,而是在逐年增加。目前全球每天消耗石油量已达7100万桶,几乎每年增加2%。以每年这个增加数字计算,到2010年,全世界将消耗掉从经济到技术上都容易开采的全部石油的一半。地球上的石油到底还能供人类用多久?随着一次又一次的石油危机的出现,人类开始越来越关注这个问题了。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石油输出国组织为打击以色列及其支持者,其成员国阿拉伯在当年12月宣布收回石油标价权,并将石油价格由原来的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使油价猛然上涨了两倍多,从而触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持续三年的石油危机对发达国家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在这场危机中,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4%,日本的工业生产下降了20%以上,所有的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都明显放慢。
◆1978年,在世界第二大石油输出国伊朗的政局发生了剧烈的变化的情况下,再一次引发的石油危机。从1978年底至1979年3月初,伊朗停止输出石油60天,这造成了油价动荡和供应的紧张。与此同时,又爆发了两伊战争,全球石油产量受到了严重影响,从每天生产580万桶骤降到100万桶以下。随着产量的剧减,油价在1979年开始暴涨,从每桶13美元猛增至1980年的34美元。这种状态持续了半年多,这次危机成为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西方经济全面衰退的一个主要原因。
◆1990年8月初,伊拉克攻占科威特以后,伊拉克遭受国际经济制裁,使得伊拉克的原油供应中断,国际油价因而急升至42美元的高点。美国、英国经济加速陷入衰退,全球GDP增长率在1991年下跌2%。为此,国际能源机构启动了紧急计划,每天将250万桶的储备原油投放市场,以沙特阿拉伯为首的欧佩克也迅速增加产量,并使世界石油价格逐渐稳定下来。
除了这三次大的石油危机外,2003年国际油价也曾暴涨过,原因是以色列与巴勒斯坦发生暴力冲突,中东局势紧张,造成油价暴涨。这几次石油危机对全球经济都造成了严重冲击。可见,石油资源在国计民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是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资源。石油、天然气等是重要的能源资源。在现代社会,如果没有了能源,一切现代物质文明也将随之消失。冷战结束以来,全球面临经济发展与能源紧缺的双重压力。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人口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短缺已成为世界性问题,能源安全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也正是由于石油在人类社会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世界各国对全球能源资源的争夺,正在塑造着新的战略联盟,而旧有力量也将被重新洗牌。
从近几十年来国际关系的现实可以看出,石油资源已经成为国家间发生战争和冲突的主要因素,特别是谋求对石油资源的控制成为国际斗争的焦点之一。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巴以冲突,非洲一些国家的内战、日本阻挠中俄“安大线”石油管道项目,以及涉及中国主权的南沙群岛问题等等,在这些问题背后无不存在着深刻的能源因素。过去半个世纪中,由石油引发的冲突已经有无数起,并且大多数还演变为武装冲突。伴随着石油资源的紧缺,能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也将更加突出,以各种形式出现的全球能源争夺战也将愈演愈烈。
国际油价大幅上涨
2004年,国际油价不断上涨,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在2004年1月初,纽约商品交易所石油期货价格为每桶32美元左右,而到了10月,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居然达到了每桶55.67美元,涨幅达73%!这给世界经济发展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算,油价每上涨5美元,将会使全球经济增长率下降约0.3个百分点。不断攀升的油价给消费者带来了影响,使家庭在能源支出方面大大增加,而不得不削减其他开支。油价持续上扬还使得企业成本增加,盈利空间缩小,尤其是航空、汽车等领域的企业,受之影响更大。在居高不下的油价面前,尽管亚洲经济增长没有明显的减缓,但由此带来的通货膨胀压力已显而易见,亚洲经济潜伏着滞胀的危险。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首次爆发石油危机后,民众第一次意识到石油短缺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今天的中国同样遭遇了史无前例的“石油危机”。
2004年,高昂的油价问题似乎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石油危机给我们带来的威胁绝非危言耸听。在2004年下半年国际油价不断攀升的3个月中,中国仅进口石油一项的外汇损失就高达3亿美元。甚至有专家预言,中国的现代化之路将因能源短缺而被迫中断。石油储备将是一个昂贵的过程。为维护国家石油安全,中国正在有计划地建立石油储备制度,逐步发展和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战略石油储备体系。中国四大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已经开建,分别为浙江镇海、杭州湾附近、山东黄岛、广东大亚湾。整体体系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建立石油储备基地的硬储备;另一个是通过参与国际原油市场操作,达到套期保值的软储备。
美国能源信息部发布的“2007年12月份短期能源前景”报告显示,预计全球两年原油的平均需求量将达到创纪录的8716万桶/天,在两年的水平上增加138万桶/天,增幅为1.6%。此前一月预期为增加146万桶/天,预期增幅为1.7%。
报告还预计,美国2月原油需求为2100万桶/天,比以前原油需求高24万桶/天,增幅为1.2%。预计美国两年原油需求增幅为0.3%。全球两年第一季度原油需求预期平均将达到8744万桶/天,比两年同期增长2.1%,美国两年第一季度原油需求预期比一月之前的预期增加3万桶/天,比去年同期增长1%,达到2099万桶/天。这些惊人的数字,无不在向人们警告,人类将会面临能源危机。
人类对能源的争夺战,使世界面临着能源危机。从石油资源的供求分布来看,“不平衡”一词可点破其中的根本特征。也正是由于这种不平衡,才从根本上导致了国际上各种因石油问题而产生的纠纷甚至是战争。
纵观全球,因石油问题而引起的战争和地区纷争愈来愈多,如美国借口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对伊发动军事行动,就是一个明证。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石油资源不断走向枯竭,几十年后,使用石油将成为历史。今后国际石油市场将充满更多的变数。世界能源危机是人为造成的能源短缺。石油的蕴藏量也并不是无限的,容易开采和利用的储量已经不多,剩余储量的开发难度越来越大,到一定限度就会失去继续开采的价值。在世界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导的条件下,如果能源消费结构不改变,就可能会引发能源危机。
石油价格的上涨,最后都将影响到终端消费品上,通货膨胀的上升将会抬高中央银行的利率,从而使企业的财务成本增加,加剧经济萧条。石油价格上涨是一场阴谋,从国际方面来看,油荒被人为夸大。随着美元的持续下跌,世界范围的货币泛滥,导致以石油为代表的实物资产接连跳空上涨。
在人类对石油能源的无休止的掠夺下,在不久的将来,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最终都会面临石油危机。
自从20世纪50年代以后,石油危机的接连爆发,对世界经济造成巨大影响,并开始引起国际舆论对世界“能源危机”问题的关注。因此,地球是“不平”的,石油能源危机是不争的事实。许多人甚至预言:世界石油资源将要枯竭,能源危机将是不可避免的。面对危机,我们人类如果再不做出重大努力去合理地利用和开发各种能源资源,那么人类在不久的未来将会面临能源短缺的严重问题。
⑺ 中国油价为什么会上涨
“涨价时与国际接轨、降价时讲中国国情”,这话是针对国际油价一路下跌,国内油价却迟迟不降说的,但挨批的石油石化企业也是一脸委屈:国际油价虽然降了,可国内油价还是比国际油价低得多啊,我们的炼油企业还是在亏损啊!
石油巨头的抱怨肯定会招来一片骂声,但某种程度上这的确是事实:汽油柴油等成品油,国内的价格都大大低于其他石油消费大国。让我们比较一下上周北京和伦敦97号无铅汽油的价格:北京是5.42元人民币/升,伦敦0.9英镑(合人民币14元)。英国的油价与德法比荷意等欧盟国家相当。美国的油价大大低于欧盟,但也比中国高出20%左右。
按照常理,东西卖的便宜,企业的利润就不应该很高。奇怪的是,国内石油公司的利润率反而高过欧美同行,比如2005年中石油的利润率是26.2%,埃克森美孚的利润率只有10.6%。这一差距不可能用成本控制或技术先进等因素来解释,仅举一个指标,中石油的员工数量十倍于埃克森美孚,运营成本怎么可能比后者低?
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种低价下的高利润呢?奥秘之一是税收,欧美石油公司要向政府交纳高额税赋,政府则将税款用于公共服务。让我们比较一下英国和中国燃油价格中的税率,英国油价中税的比例高达70%以上,而中国是30%左右。资源税一项,中国公司每吨是14-30元人民币,只有海外同行的几十分之一(美国公司超过130美元/吨)。这些少交的税款,就变成了国内石油巨头的利润。可以说,税赋的差距是国内石油行业获得暴利的决定性因素。
奥秘之二是国内公司可以用原油环节的利润来弥补炼油环节的薄利或亏损。中石油中石化都是集勘探开采炼油销售于一体的公司,各业务板块间可以交叉补贴。成品油价格国内确实低于国外,但原油价格国内却高于国外。比如8月份进口原油的到岸价折合人民币约4133元/吨,国内大庆原油价格则是4493元/吨。
国内石油巨头的高利润还得益于在行业中的垄断地位,2000年左右中石油中石化曾经出现过昙花一现的竞争场面,双方为了争夺油站针锋相对,各显神通。但最近几年他们视垄断为正常,常常公开开会议论提价,制定行业准则,使得中国的石油市场几乎成为中石油中石化系的天下。没有竞争压力,自然就没有降价的压力。
所以一方面是跟国际相比我们的油价低,有上涨空间,另一方面,就目前的油价而言中国的石油行业已经是暴利了,如果再涨价,岂不是推波助澜?这一矛盾,只能通过资源价格改革和原油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来解决。中国目前的油价并非一个市场的产物,改革的方向,一方面要逐步让市场来决定石油的价格,政府的调控手段应由直接定价转向以税收为主的间接调控。比如通过资源税来调节中石油中石化这些公司的生产行为,促使他们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而酝酿已久的燃油税应从需求方面调控广大消费者的需求,减少非理性消费及浪费。
如果采用市场定价,中国油价的上涨将不可避免,因为中国石油储量有限,石油消费却高速增长,被人们寄予厚望的风能、太阳能在20年内又难以挑战石油天然气的能源消费主体地位。
面对如此前景,我们实在应当反省一下我们的生活方式。有过西方生活经验的人都会感觉到,发达国家的富人和中国的富人生活状态差不多,但中国的富人更具有炫耀性,对资源的消耗和浪费更厉害。发达国家的情况就有所不同,从油价这个方面来说,富人可以买车,但你要买很贵的油来缴税,周一至周五进城还得交拥堵费,国家利用这笔税费来治理环境,来让穷人也能够享受到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
所以,中国的油价到底是高是低,这并不是一个可以一言蔽之的问题
⑻ 中国石油为什么上涨
影响原油价格的因素:
一、供求关系的影响供求关系是影响任何一种商品市场定价的根本因素
二、产油国特别是OPEC各成员国的生产政策的影响OPEC组织国家控制着世界上绝大部分石油资源,为了共同的利益,各成员国之间达到的关于产量和油价的协议,能够得到多数国家的支持,所以该组织在国际石油市场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其生产政策对原油价格具有重大的影响力。
三、地缘政治的影响地缘政治中,世界主要产油国的国内发生革命或暴乱,中东地区爆发战争等,尤其是近期恐怖主义在世界范围的扩散和加剧,都会对油价产生重要的影响。
四、投机因素由于基金对宏观基本面的理解更为深刻并具有先知先觉,所以基金的头寸与油价的涨跌之间有着非常好的相关性。
五、相关市场的影响汇率的影响。利率是政府调控经济的一个重要手段,根据利率的变化,汇率市场和利率市场都对油价有相当的影响。
中国原油价格上涨的原因:
1、关键原因——经济发展迅速,原油需求旺盛。
2、中国建立战略石油储备增加了对原油的需求。
3、直接原因——原油定价权在美国,美国油价上涨即带动全球油价上涨。
4、其他原因——通货膨胀带来的物价上涨也波及到石油。
⑼ 为什么我们中国的油价那么高
今年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强劲复苏,全球原油需求增长大大超出人们的预期,恐怖袭击、罢工、产油国政局动荡等不确定因素频频发生,加上投机商乘机炒作,8月20日国际油价攀升至20多年来的最高位49.40美元,引发各界严重关注。我国经济增长提速导致对原油需求不断增加,对石油进口依赖越来越大,国内石油供求矛盾异常突出,国际油价大幅攀升必将对我国经济运行和居民生活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那么,这种影响究竟有多大?是否在我们可以承受的范围内?高油价还将持续多久?我们又应该采取哪些对策?本文将对此作出分析。6GF/5s 推动国际油价上升的主要因素x 一般而言,决定国际原油价格的因素有以下几点:第一,世界经济对原油的依赖性(不可或缺和难以替代)与原油储量和产量的限制,使原油价格对影响供求两方面的因素十分敏感,且波动性较大。第二,原油供求结构的失衡使原油的供求关系趋于紧张,从储量、生产、运输、炼油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都十分重要,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因素发生变化都会影响到原油价格的波动。第三,尽管原油供求大致相当,但供给和需求方面的任何一个变量或影响到供给和需求方面的相关变量,往往在一定时间内决定着价格的走势。如战争、恐怖袭击、石油工人罢工以及其他突发事件等不确定性因素严重影响甚至左右油价走势。第四,通常情况下,经济衰退时期原油库存的下降对油价支撑作用不大,原油库存的增加对油价则有较大的破坏作用;而在经济复苏和繁荣阶段,原油库存的增加对油价有平抑作用,但原油库存下降则会极大地支撑油价上涨。第五,在经济衰退,原油需求减少,价格下跌时,产油国减产措施往往难以起到抑制油价下跌的作用,增产将加速油价下跌;而在经济复苏,原油需求增加,油价上升时,增产对平抑油价上涨作用有限,减产则会明显加剧价格上涨。第六,原油市场的投机与市场预期往往加大了原油价格的波动,国际原油市场中投机因素对原油价格有着10%-20%的影响力。(A-Xa 从近期国际油价大幅攀升的情况分析,主要是以下六个因素作用的结果:h}@> 1、全球经济复苏不断拉动石油需求增加是基本诱因。今年以来,全球经济快速增长,对原油的需求超出国际权威机构事先的预计,尤其是世界前两大原油消费国美国、中国经济增势强劲,第三大原油消费国日本的经济形势也明显好转。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最新预计,2004年全球每日原油需求增量为每日260万桶,增长3.3%,而今年上半年的全球需求增幅更高达3.9%;全年全球市场每日需求总量为8220万桶(见图2)。而2002年全球石油需求增幅仅为0.78%,2003年则上涨至2.2%。因此,近两年全球经济持续转好,导致石油需求量大增逼近其最大供给能力,使供需处于一种脆弱的平衡关系,是引发此波油价持续走高的基本因素。!~r 2、欧佩克产能所剩无几是辅因。根据美国能源情报署(EIA)的预计,2004年全球每日原油供给量为8270万桶,增长4.2%。其中,欧佩克原油供给量为每日2880万桶,同比增长6.3%。因此,从供求关系来看,今年全球原油供给略大于需求,但是,主要发达国家商业库存处于历史较低水平,使得全球供给比较紧张,特别是目前欧佩克国家剩余产能十分有限,仅存约每天100-150万桶,除了沙特之外,其他成员国早已满负荷产油。虽然未出现全球性的供应紧张,但欧佩克产量逼近现有能力极限是确定无疑的,这使得人们对世界原油的供应前景产生担忧。0qp 3、年初欧佩克减产决定火上浇油。今年初,由于欧佩克担心油价会下跌,采取限产保价政策,欧佩克对形势的错误判断使得油市火上浇油。欧佩克于2月10日在部长级会议决定,从4月1日起削减原油日产限额100万桶,国际市场上原油价格应声上扬。虽然欧佩克油价已连续80多个交易日超过28美元的价格控制上限,然而欧佩克非但不启动增产机制,反而每日减产100万桶来保持油价的高位。此外,由于世界经济复苏势头强劲,因而欧佩克也就少了油价高企冲击世界经济进而造成两败俱伤的担忧,想方设法将油价控制在高位自然成了欧佩克的理想选择。0Tx6 4、美元汇价下跌。从2002年4月份以来,美元持续贬值,虽然近期有所回升,但由于长期以来石油出口主要以美元计价,因此导致石油出口收益大大缩水。一些欧佩克国家认为,美元贬值已经导致以美元计价的石油的实际价格下降,已经低于他们坚持的价格底线(25美元)2-3美元。因此,欧佩克国家事实上已经放弃了早前承诺的“油价连续20日高于28美元时启动自动增产机制”,转而倾向于将油价控制在价格带的上限。QQ93 5、恐怖袭击等不确定因素是短期波动主因。首先,美国对伊战争主要战事结束后,针对石油设施的恐怖袭击事件接连不断,致使伊拉克局势一直动荡不定,石油出口迟迟难以恢复到战前水平,这给世界石油市场增添了新的阴影。其次,欧佩克第三大产油国委内瑞拉国内政局不稳,严重影响到原油的生产和出口。第三,今年5月,俄罗斯政府对尤科斯公司发出追缴巨额欠税最后通牒,尤科斯石油公司银行账户已被冻结,尤科斯公司面临破产威胁,直接影响到石油生产和出口,而尤科斯公司石油日产量为170万桶,占全球总产量的2%。! 6、投机活动为油价飙升推波助澜。石油供求关系趋于紧张以及各种地缘政治冲突频频发生这两种因素为投机活动创造了条件,国际投机商的大肆炒作,增强了人们对国际市场原油供给紧张的心理预期,人为抬高了国际油价。据估计,目前国际石油期货交易中,约有70%的交易属于投机行为。根据近期路透社的一份调查显示,分析家们预计投机因素使美国市场的原油价格每桶上涨了8美元左右。a)pB 未来数月国际油价走势的基本判断jHaoW? 对于下一阶段国际油价走向的判断,众说纷纭,但不外乎以下三种看法:一是继续攀升;二是高位运行;三是高位回落。ZpZ3G+ 企业界、交易商以及投资分析师等认为,推高油价的一些关键因素短期内不会有根本性的变化,因此国际油价短期内仍将居高不下。如果发生严重的冲击原油供应的事件,很有可能引发油价在现有价位上再次上涨,并突破每桶50美元的“大关”。一旦市场上缺少伊拉克和委内瑞拉的石油,油价将爆涨到每桶70美元的高位。Y pO 石油公司、产油国等认为,国际油价将高位运行,回落空间有限。下半年全球原油需求增幅放缓并不会导致油价大幅下跌,因为即使需求放缓供需缺口仍旧很大,油价下跌的空间有限。由于目前OPEC等石油产出地区的产能利用已经基本上饱和,因此油价走低的压力将非常缓和。唯一会推动油价跌势加剧的就是中国和美国的经济出现硬着陆,因为这两个国家都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动力和石油进口大国。|U~kT 部分国际机构认为,国际油价将从目前的高位回落。油价创下近50美元的高峰纪录之后,将在几个月内恢复到每桶30美元左右的稳定水平。一旦目前的动荡情况消失,市场力量最终将使油价稳定下来,并在几个月内恢复到平衡价格。因为实际上世界石油供应增长潜力大于需求,产油国仍有一定增产能力,加之国际能源机构成员国拥有几十亿桶战略石油储备,许多国家也正在建立战略储备,因此国际石油市场仍有安全空间。i 我们认为,综合分析各方信息,国际油价(WTI)维持在每桶40美元以上的高位运行时间不会太长,年底前有望稳步回落至每桶35美元左右的价位,全年平均约每桶38美元。这个判断基于以下几个原因:H`C9 首先,全球经济增长有放缓的迹象。今年二季度美国经济增长向下修订至2.8%,明显低于经济学家3.6%的预期,增幅比一季度减少1.7个百分点;日本经济增长步伐也出现了放缓,二季度GDP仅增长1.7%,比一季度减少了3.9个百分点。随着宏观调控政策效果的逐步显现,中国经济增速也会适度放缓,对石油的需求将会有所减少。因此,在高油价和全球性升息的双重打击下,世界经济增速有可能受到抑制,随之将会减少对原油的需求。根据美国能源情报署的预计,今年下半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速为2.6%,比上半年减少0.6个百分点。vG0Oy= 其次,经过一段时期的补充,原油库存有所增加。截至7月底,美国商业原油库存达到2.986亿桶,比上年同期提高1840万桶;而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创历史最高水平,达到6.645亿桶。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最新报告,全球石油库存今年前两个季度分别以每天30万桶和150万桶的速度上升。B~=a 第三,目前影响国际油市的几大不确定性因素有望缓解。一是随着伊拉克恢复主权,有助于国内重建进程和国内局势的缓和,稳定的国内环境是伊拉克向国际市场供给原油的前提条件。二是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在全民公决中获胜,将继续执政至2007年1月任期结束,这将有助于缓和委内瑞拉国内动荡局面,保证原油正常生产及出口。三是不管是被国有石油公司收购、外资参股,或是破产,历经近一年的俄罗斯尤科斯事件在近期将会有个了结。"H 第四,前期介入油价炒作的国际投机机构的高位获利了结,也将促使油价振荡走低。' 国际油价上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_m;S 目前,我国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制造业快速发展使得对石油等能源消费急剧增加,而且进口逐年攀升,对外依存度不断加大。由于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得到实质性转变,高耗能产业比重过高,单位能耗的GDP产值过低;同时,我国尚未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石油市场体系,贸易方式单一,定价机制僵硬,市场反应缓慢。毫无疑问,国际油价不断飙升对我国经济运行和居民生活带来不小的负面影响,高油价不仅增加外汇支出、加大企业成本、增加居民消费支出,而且将会加剧通胀压力。但是,目前高油价不会改变我国经济增长的基本趋势。n 国际油价攀升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qR+ 1、增加外汇开支,加大外汇平衡压力。初步预计,今年平均每桶原油价格估计为每桶38美元左右,与去年28美元的均价相比,每桶上涨达10美元。预计我国全年将进口原油达到1.2亿吨,折合约8.8亿桶。国际原油价格上涨每桶上涨达10美元将直接导致中国全年购买石油多支出外汇88亿美元。而且,今年我国仅原油这一种产品的进口就将造成超过300亿美元的贸易逆差,给我国贸易平衡带来较大压力。"G 2、加大企业成本,压缩利润空间。随着石油价格上涨,必然引起与石油相关产品的价格上涨,造成我国企业成本提高,直接给交通运输、冶金、渔业、轻工、石化、农业等相关产业带来程度不同的影响。在当前供过于求的国际国内市场上,这些产业因油价上升抬高的生产成本不能全部或大部分向下游企业或最终消费者转嫁出去,各行各业的盈利水平就会因此下降甚至导致严重亏损,企业可能收缩生产规模,全社会的经济活力会因此下降。-s2 f: 3、增加居民消费支出。个人消费者将直接成为高油价的承受者,今年以来,由于国际油价不断上涨,我国三次上调成品油价格,明显增加了部分消费者在这方面的支出,并导致部分消费紧缩或消费转移行为的产生。油价上涨已经成为今年家用轿车销售疲软的主要原因之一。h6 4、加剧潜在通货膨胀压力。国际油价持续上涨,将抬升国内能源价格,并使以石油为能源或原材料的相关行业的价格上扬,形成新的涨价因素。我国始于去年底的新一轮物价上涨有两个源头,一个是粮食价格的上涨,另一个就是能源、原材料价格的上涨。由于国际油价不断大幅上升的压力,我国已经三次上调成品油的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潜在通货膨胀压力。根据2004年5月国际能源署、OECD经济部和IMF经研究部合作研究的报告,如果油价每桶上升10美元并持续一年,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将上升0.8个百分点。aa 5、恶化我国外部经济环境。今年以来的高油价,已经对美日欧等国的经济增长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从二季度的经济数据来看,经济增速出现放缓迹象。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放缓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我国外部需求,影响到我国外贸出口。n 但是,高油价不会改变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基本趋势。首先,目前的石油价格上涨是各种偶然因素对接而成的结果,不具有长期性特征,油价将回落到一个较适宜的价位。其次,一系列宏观经济调控措施有助缓解中国石油市场的紧缺现状,缓解油价上涨带来的通货膨胀压力。第三,目前我国企业的效益比较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化部分高油价带来的成本压力。今年前7个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保持了39.7%的利润增速。第四,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原煤等所占的比重约70%,石油约占23%,不具主导力量。原油、天然气的比重虽然在升高,对中国经济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其影响尚在掌控之中。第五,原油实际交易均价比人们通常印象中的价位要低。一方面,由于部分石油进口合同事先确定了价格;另一方面,大家普遍关注的纽约西德克萨斯原油是油质较好的品种,通常该油价高于欧洲布伦特油价每桶2-3美元,高于欧佩克一揽子油价每桶5-6美元。根据海关的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原油进口均价为每桶33.8美元,同比增长13%,成品油进口均价同比增长6.1%,远低于同期纽约和欧洲市场21%的涨幅。u]@m1 近期应采取的应对措施4#0P5J 1、将节能提升到基本国策的高度。2003年,我国原油、原煤消耗量分别为世界的7.4%、31%,而创造的GDP仅相当世界的4%。我国的能耗非常大,能源利用率很低,节能的潜力巨大。面对不断攀升的国际油价对我国经济运行和人民生活的冲击,我们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全面开展节约能源活动,应将节约能源提升到基本国策的高度。~a= 2、加快国内油品定价市场化步伐。目前国内“中准价格”仍由国家制定,且晚于国际市场一个月,从价格机制上看,中国油市还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近日燃料油期货交易的推出,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但是,燃料油占我国石油消费总量的比重较小,燃料油期货价格尚无法达到整个油品套期保值、规避风险的作用。而其他油品目前市场化程度较低,无法进行期货交易。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原油需求量不断增加,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原油消费国,以中国在亚洲原油市场所占的份额,推出自己的原油相关品种期货,完全有可能形成标志性的地区市场价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因此,我国应加快国内成品油价格市场化步伐,改变油价涨多降少的状况,进一步规范价格形成机制,加快推出成熟品种的期货交易。] 3、利用部分国债资金开发利用新能源。开发替代能源、可再生能源是可持续发展的世界潮流,也是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当务之急。我国在太阳能热水器、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光伏发电、地热采暖和地热发电、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等方面已经具备与常规能源竞争的能力,只要适当给予政策支持,有望成为替代能源。增加新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尽量减轻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度,是我国今后能源建设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可以考虑由政府利用部分国债资金,支持新能源的开发工作。y .UL 4、加大中国沿海石油勘探开发力度。目前南海、东海地区的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加大这些地方的勘探力度,可以增加中国石油的自产能力,可以减少对国外石油的依赖。我国在“搁置争议”的同时,应当积极开发这些资源;同时,必须保持和周边国家的良好关系,避免恶性石油资源的争夺以及保证海路石油运输的安全。[V 5、在国际油价高涨时尽可能调回海外份额油。近年来,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战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中石油在苏丹、委内瑞拉、秘鲁和哈萨克斯坦等国都有份额油,已经累计在海外生产原油6000万吨。另外中石化、中海油等中国石油企业也将触角伸向了海外。在国际油价大幅攀升,国内进口成本急剧上升之时,应当尽可能地将我国石油企业生产的份额油调回国内,减少从国际市场上直接进口原油的价格风险 今天在广播中听到一个专家评论油价上涨说:今后趋势是买车人人买的起,用车就难说。有道理的!
⑽ 中国石油去年赚了190亿,卖石油很赚钱的原因有哪些
中国石油去年赚了190亿,卖石油很赚钱的原因:1.属于垄断资源,基本上没有竞争对手,2.石油需求量大,属于消耗品,3.石油是稀缺资源拥有更高溢价。
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汽车也逐渐进入了老百姓家庭,汽车是消耗品,需要大量的石油作为燃料。中国石油去年赚了190亿,卖石油很赚钱的原因主要还是属于垄断资源,没有多少竞争对手,这就导致石油企业拥有自主定价权,同时石油属于消耗品,每天汽车都需要大量的石油,需求量大导致石油很赚钱,我们的石油基本上靠进口,这也是一种稀缺资源,稀缺资源就享受更高的价格。
三、石油属于稀缺资源拥有更高的溢价。
我国石油大部分都靠进口,石油作为稀缺资源每天都需要使用,这导致石油的使用量一直居高不小,石油作为稀缺资源自然拥有更高的溢价,同时石油作为国民生产中非常重要的能量资源基本上没有办法替代,这也让石油处于优势地位,石油的稀缺性是石油溢价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