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说说我国的石油的分布情况
我国石油资源集中分布在渤海湾、松辽、塔里木、鄂尔多斯、准噶尔、珠江口、柴达木和东海陆架八大盆地的,然而可以直接采资源量172亿吨,这个时候就是已经去占全国的81.13%。像一些的天然气资源的话就是主要的去集中分布在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东海陆架、柴达木、松辽、莺歌海、琼东南和渤海湾九大盆地的,这个时候可以去采资源量18.4万亿立方米,也是占全国的83.64%。
中国石油
现在就是去从资源深度分布来分析看,我国石油可采资源有80%集中分布在浅层(<2000米)和中深层(2000米~35 00米),然而对于一些的深层(3500米~4500米)和超深层(<4500米)分布还是较少的;像一些的天然气资源就是会在浅层、中深层、深层和超深层分布却相对来说的话也是比较均匀的。但是这个时候就是去从地理环境分布看,像我国石油可采资源就是会有76%分布在平原、浅海、戈壁以及沙漠这几个区域的,而且的像现在的天然气可采资源有74%分布在浅海、沙漠、山地、平原和戈壁。
现在的我国石油探明可以直接去采储量67.91亿吨左右的,想一些的待探明可采资源量近144亿吨左右,然而石油可以直接去采资源探明程度32.03%,现在也是处在勘探的一个中期阶段,不过就是在近中期储量的时候就是已经去发现处在稳步增长阶段的;像现在的天然气探明的话也是可以去采储量2.76万亿立方米的,现在就是待探明可采资源量19.24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可以去直接采资源探明程度仅为12.55%,而且这些也是处在勘探早期阶段,近中期的储量也是发现有望快速的增长。
大庆油田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松嫩平原中部,地处哈尔滨、齐齐哈尔市之间。油田南北长140公里,东西最宽处70公里,总面积5470平方公里。1960年3月党中央批准开展石油会战,1963年形成了600万吨的生产能力,当年生产原油439万吨,对实现中国石油自给起了决定性作用。1976年原油产量突破5000万吨,到1996年已连续年产原油5000万吨,稳产21年。1995年年产原油5600万吨,是我国第一大油田。
胜利油田 地处山东北部渤海之滨的黄河三角洲地带,主要分布在东营、滨洲、德洲、济南、潍坊、淄博、聊城、烟台等8个地市的28个县(区)境内,主要工作范围约4.4万平方公里。1995年年产原油3000万吨,是我国第二大油田
辽河油田 油田主要分布在辽河中下游平原以及内蒙古东部和辽东湾滩海地区。已开发建设26个油田,建成兴隆台、曙光、欢喜岭、锦州、高升、沈阳、茨榆坨、冷家、科尔沁等9个主要生产基地,地跨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13市(地)32县(旗),总面积近10万平方公里。1995年原油产量1552万吨,产量居全国第三位。
克拉玛依油田 地处新疆克拉玛依市。40年来在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找到了19个油气田,以克拉玛依为主,开发了15个油气田,建成792万吨原油配套生产能力(稀油603.1万吨,稠油188.9万吨),3.93亿立方米天然气生产能力。从1990年起,陆上原油产量居全国第4位。1995年年产原油790万吨。
四川油田 地处四川盆地,已有60年的历史,发现气田85个,油田12个,含油气构造55个。在盆地内建成南部、西南部、西北部、东部4个气区。目前生产天然气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2.2%,是我国第一大气田,1995年年产天然气71.8亿立方米,年产原油17万吨。
华北油田 位于河北省中部冀中平原的任丘市,包括京、冀、晋、蒙区域内油气生产区。1975年,冀中平原上的一口探井任4井喷出日产千吨高产工业油流,发现了我国最大的碳酸盐岩潜山大油田任丘油田。1978年,原油产量达到1723万吨 ,为当年全国原油产量突破1亿吨做出了重要贡献。直到1986年,保持年产原油1千万吨达10年之久。1995年年产原油466万吨,天然气3.13亿立方米。
大港油田 位于天津市大港区,其勘探地域辽阔,包括大港探区及新疆尤尔都斯盆地,总勘探面积34629平方公里,其中大港探区18629平方公里。现已在大港探区建成投产15个油气田24个开发区,形成年产原油430万吨和天然气3.8亿立方米生产能力。
中原油田 地处河南省濮阳地区,于1975年发现,经过20年的勘探开发建设,已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55亿吨,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395.7亿立方米,累计生产原油7723万吨 、天然气133.8亿立方米。现已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之一,1995年年产原油410万吨,天然气11亿立方米。
吉林油田 地处吉林省扶余地区,油气勘探开发在吉林省境内的两大盆地展开,先后发现并探明了18个油田,其中扶余、新民两个油田是储量超亿吨的大型油田,油田生产已达到年产原油350万吨以上,原油加工能力70万吨特大型企业的生产规模。
河南油田 地处豫西南的南阳盆地,矿区横跨南阳、驻马店、平顶山三地市,分布在新野、唐河等8县境内。已累计找到14个油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7亿吨及含油面积117.9平方公里。1995年年产原油192万吨。
长庆油田 勘探区域主要在陕甘宁盆地,勘探总面积约37万平方公里。油气勘探开发建设始于1970年,先后找到油气田22个,其中油田19个,累计探明油气地质储量54188.8万吨(含天然气探明储量2330.08亿立方米,按当量折合原油储量在内),1995年年产原油220万吨,天然气1亿立方米。
江汉油田 是我国中南地区重要的综合型石油基地。油田主要分布在湖北省境内的潜江、荆沙等7个市县和山东寿光市、广饶县以及湖南省衡阳市。先后发现24个油气田,探明含油面积139.6平方公里、含气面积71.04平方公里,累计生产原油2118.73万吨、天然气9.54亿立方米。1995年年产原油85万吨。
江苏油田 油区主要分布在江苏省的扬州、盐城、淮阴、镇江4个地区8个县市,已投入开发的油气田22个。目前勘探的主要对象在苏北盆地东台坳陷。1995年年产原油101万吨。
青海油田 位于青海省西北部柴达木盆地。盆地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沉积面积12万平方公里,具有油气远景的中新生界沉积面积约9.6万平方公里。目前,已探明油田16个;气田6个。1995年年产原油122万吨
塔里木油田 位于新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东西长1400公里,南北最宽处520公里,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中部是号称“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1988年轮南2井喷出高产油气流后,经过7年的勘探,已探明9个大中型油气田、26个含油气构造,累计探明油气地质储量3.78亿吨,具备年产500万原油、80100万吨凝折油、25亿立方米天然气的资源保证。1995年年产原油253万吨。
土哈油田 位于新疆吐鲁番、哈密盆地境内,负责吐鲁番、哈密盆地的石油勘探。盆地东西长600公里、南北宽50130公里,面积约5.3万平方公里。于1991年2月全面展开吐哈石油勘探开发会战。截止1995年底,共发现鄯善、温吉桑等14个油气田和6个含油气构造,探明含油气面积178.1平方公里,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08亿吨、天然气储量731亿立方米。1995年年产原油221万吨。
玉门油田 位于甘肃玉门市境内,总面积114.37平方公里。油田于1939年投入开发,1959年生产原油曾达到140.29万吨,占当年全国原油产量的50.9%。创造了70年代60万吨稳产10年和80年代50万吨稳产10年的优异成绩。誉为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1995年年产原油40万吨。
滇黔桂石油勘探局 负责云南、贵州、广西三省(区)的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区域面积86万平方公里,具有大量的中古生界及众多的第三系小盆地,可供勘探面积27.7万平方公里。先后在百色、赤水、楚雄等地区油气勘探有了重大突破,展示了滇黔桂地区具有广阔的油气发展前景。1995年年产原油10万吨。
冀东油田 位于渤海湾北部沿海。油田勘探开发范围覆盖唐山、秦皇岛、唐海等两市七县,总面积6300平方公里,其中陆地3600平方公里,潮间带和极浅海面积2700平方公里。相继发现高尚堡、柳赞、杨各庄等7个油田13套含油层系。1995年年产原油51万吨
② 中国总共发现多少个石油田 都在什么地方
中国油田分布-大庆油田
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松嫩平原中部,地处哈尔滨、齐齐哈尔市之间。油田南北长140公里,东西最宽处70公里,总面积5470平方公里。1960年3月党中央批准开展石油会战,1963年形成了600万吨的生产能力,当年生产原油439万吨,对实现中国石油自给起了决定性作用。1976年原油产量突破 5000万吨成为我国第一大油田。目前,大庆油田采用新工艺、新技术使原油产量仍然保持在5000万吨以上。
中国油田分布-胜利油田
地处山东北部渤海之滨的黄河三角洲地带,主要分布在东营、滨洲、德洲、济南、潍坊、淄博、聊城、烟台等8个城市的28个县(区)境内,主要工作范围约4.4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二大油田。
中国油田分布-辽河油田
油田主要分布在辽河中下游平原以及内蒙古东部和辽东湾滩海地区。已开发建设26个油田,建成兴隆台、曙光、欢喜岭、锦州、高升、沈阳、茨榆坨、冷家、科尔沁等9个主要生产基地,地跨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13市(地)32县(旗),总面积近10万平方公里,产量居全国第三位。
中国油田分布-克拉玛依油田
地处新疆克拉玛依市。40年来在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找到了19个油气田,以克拉玛依为主,开发了15个油气田,建成792万吨原油配套生产能力 (稀油603.1万吨,稠油188.9万吨),3.93亿立方米天然气生产能力。从1990年起,陆上原油产量居全国第4位。
中国油田分布-四川油田
地处四川盆地,已有60年的历史,发现气田85个,油田12个,含油气构造55个。在盆地内建成南部、西南部、西北部、东部4个气区。目前生产天然气产量占全国总产量近一半,是我国第一大气田。
中国油田分布-华北油田
位于河北省中部冀中平原的任丘市,包括京、冀、晋、蒙区域内油气生产区。1975年,冀中平原上的一口探井任4井喷出日产千吨高产工业油流,发现了我国最大的碳酸盐岩潜山大油田任丘油田。1978年,原油产量达到1723万吨,为当年全国原油产量突破1亿吨做出了重要贡献。直到1986年,保持年产原油1千万吨达10年之久。目前原油年产量约400多万吨。
中国油田分布-大港油田
位于天津市大港区,其勘探地域辽阔,包括大港探区及新疆尤尔都斯盆地,总勘探面积34629平方公里,其中大港探区18629平方公里。现已在大港探区建成投产15个油气田24个开发区,形成年产原油430万吨和天然气3.8亿立方米生产能力。目前,发现了千米桥等上亿吨含油气构造,为老油田的增储上产开辟了新的油气区。
中国油田分布-中原油田
地处河南省濮阳地区,于1975年发现,经过20年的勘探开发建设,已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55亿吨,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395.7亿立方米,累计生产原油7723万吨、天然气133.8亿立方米。现已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之一。
中国油田分布-吉林油田
地处吉林省扶余地区,油气勘探开发在吉林省境内的两大盆地展开,先后发现并探明了18个油田,其中扶余、新民两个油田是储量超亿吨的大型油田,油田生产已达到年产原油350万吨以上,原油加工能力70万吨特大型企业的生产规模。
中国油田分布-河南油田
地处豫西南的南阳盆地,矿区横跨南阳、驻马店、平顶山三地市,分布在新野、唐河等8县境内。已累计找到14个油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7亿吨及含油面积117.9平方公里。
中国油田分布-长庆油田
勘探区域主要在陕甘宁盆地,勘探总面积约37万平方公里。油气勘探开发建设始于1970年,先后找到油气田22个,其中油田19个,累计探明油气地质储量54188.8万吨(含天然气探明储量2330.08亿立方米,按当量折合原油储量在内),目前,成为我国主要的天然气产区,并成为北京天然气的主要输送基地。
中国油田分布-江汉油田
是我国中南地区重要的综合型石油基地。油田主要分布在湖北省境内的潜江、荆沙等7个市县和山东寿光市、广饶县以及湖南省衡阳市。先后发现24个油气田,探明含油面积139.6平方公里、含气面积71.04平方公里,累计生产原油2118.73万吨、天然气9.54亿立方米。
中国油田分布-江苏油田
油区主要分布在江苏省的扬州、盐城、淮阴、镇江4个地区8个县市,已投入开发的油气田22个。目前勘探的主要对象在苏北盆地东台坳陷。
中国油田分布-青海油田
位于青海省西北部柴达木盆地。盆地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沉积面积12万平方公里,具有油气远景的中新生界沉积面积约9.6万平方公里。目前,已探明油田16个,气田6个。
中国油田分布-塔里木油田
位于新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东西长1400公里,南北最宽处520公里,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中部是号称“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1988年轮南2井喷出高产油气流后,经过7年的勘探,已探明9个大中型油气田、26个含油气构造,累计探明油气地质储量3.78亿吨,具备年产500万吨原油;100万吨凝折油、25亿立方米天然气的资源保证。
中国油田分布-吐哈油田
位于新疆吐鲁番、哈密盆地境内,负责吐鲁番、哈密盆地的石油勘探。盆地东西长600公里、南北宽130公里,面积约5.3万平方公里。于1991年2 月全面展开吐哈石油勘探开发会战。截止1995年底,共发现鄯善、温吉桑等14个油气田和6个含油气构造,探明含油气面积178.1平方公里,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08亿吨、天然气储量731亿立方米。
中国油田分布-玉门油田
位于甘肃玉门市境内,总面积114.37平方公里。油田于1939年投入开发,1959年生产原油曾达到140.29万吨,占当年全国原油产量的 50.9%。创造了70年代60万吨稳产10年和80年代50万吨稳产10年的优异成绩。誉为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
中国油田分布-滇黔桂油田
负责云南、贵州、广西三省(区)的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区域面积86万平方公里,具有大量的中古生界及众多的第三系小盆地,可供勘探面积27.7万平方公里。先后在百色、赤水、楚雄等地区油气勘探有了重大突破,展示了滇黔桂地区具有广阔的油气发展前景。
中国油田分布-冀东油田
位于渤海湾北部沿海。油田勘探开发范围覆盖唐山、秦皇岛、唐海等两市七县,总面积6300平方公里,其中陆地3600平方公里,潮间带和极浅海面积2700平方公里。相继发现高尚堡、柳赞、杨各庄等7个油田13套含油层系。
③ 中国石油盛产地有哪些
大庆油田
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松嫩平原中部,地处哈尔滨、齐齐哈尔市之间。油田南北长140公里,东西最宽处70公里,总面积5470平方公里。1960年3月党中央批准开展石油会战,1963年形成了600万吨的生产能力,当年生产原油439万吨,对实现中国石油自给起了决定性作用。1976年原油产量突破5000万吨,到1996年已连续年产原油5000万吨,稳产21年。1995年年产原油5600万吨,是我国第一大油田。
胜利油田
地处山东北部渤海之滨的黄河三角洲地带,主要分布在东营、滨洲、德洲、济南、潍坊、淄博、聊城、烟台等8个地市的28个县(区)境内,主要工作范围约4.4万平方公里。1995年年产原油3000万吨,是我国第二大油田
辽河油田
油田主要分布在辽河中下游平原以及内蒙古东部和辽东湾滩海地区。已开发建设26个油田,建成兴隆台、曙光、欢喜岭、锦州、高升、沈阳、茨榆坨、冷家、科尔沁等9个主要生产基地,地跨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13市(地)32县(旗),总面积近10万平方公里。1995年原油产量1552万吨,产量居全国第三位。
克拉玛依油田
地处新疆克拉玛依市。40年来在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找到了19个油气田,以克拉玛依为主,开发了15个油气田,建成792万吨原油配套生产能力(稀油603.1万吨,稠油188.9万吨),3.93亿立方米天然气生产能力。从1990年起,陆上原油产量居全国第4位。1995年年产原油790万吨。
四川油田
地处四川盆地,已有60年的历史,发现气田85个,油田12个,含油气构造55个。在盆地内建成南部、西南部、西北部、东部4个气区。目前生产天然气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2.2%,是我国第一大气田,1995年年产天然气71.8亿立方米,年产原油17万吨。
华北油田
位于河北省中部冀中平原的任丘市,包括京、冀、晋、蒙区域内油气生产区。1975年,冀中平原上的一口探井任4井喷出日产千吨高产工业油流,发现了我国最大的碳酸盐岩潜山大油田任丘油田。1978年,原油产量达到1723万吨 ,为当年全国原油产量突破1亿吨做出了重要贡献。直到1986年,保持年产原油1千万吨达10年之久。1995年年产原油466万吨,天然气3.13亿立方米。
大港油田
位于天津市大港区,其勘探地域辽阔,包括大港探区及新疆尤尔都斯盆地,总勘探面积34629平方公里,其中大港探区18629平方公里。现已在大港探区建成投产15个油气田24个开发区,形成年产原油430万吨和天然气3.8亿立方米生产能力。
中原油田
地处河南省濮阳地区,于1975年发现,经过20年的勘探开发建设,已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55亿吨,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395.7亿立方米,累计生产原油7723万吨 、天然气133.8亿立方米。现已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之一,1995年年产原油410万吨,天然气11亿立方米。
吉林油田
地处吉林省扶余地区,油气勘探开发在吉林省境内的两大盆地展开,先后发现并探明了18个油田,其中扶余、新民两个油田是储量超亿吨的大型油田,油田生产已达到年产原油350万吨以上,原油加工能力70万吨特大型企业的生产规模。
河南油田
地处豫西南的南阳盆地,矿区横跨南阳、驻马店、平顶山三地市,分布在新野、唐河等8县境内。已累计找到14个油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7亿吨及含油面积117.9平方公里。1995年年产原油192万吨。
长庆油田
勘探区域主要在陕甘宁盆地,勘探总面积约37万平方公里。油气勘探开发建设始于1970年,先后找到油气田22个,其中油田19个,累计探明油气地质储量54188.8万吨(含天然气探明储量2330.08亿立方米,按当量折合原油储量在内),1995年年产原油220万吨,天然气1亿立方米。
江汉油田
是我国中南地区重要的综合型石油基地。油田主要分布在湖北省境内的潜江、荆沙等7个市县和山东寿光市、广饶县以及湖南省衡阳市。先后发现24个油气田,探明含油面积139.6平方公里、含气面积71.04平方公里,累计生产原油2118.73万吨、天然气9.54亿立方米。1995年年产原油85万吨。
江苏油田
油区主要分布在江苏省的扬州、盐城、淮阴、镇江4个地区8个县市,已投入开发的油气田22个。目前勘探的主要对象在苏北盆地东台坳陷。1995年年产原油101万吨。
青海油田
位于青海省西北部柴达木盆地。盆地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沉积面积12万平方公里,具有油气远景的中新生界沉积面积约9.6万平方公里。目前,已探明油田16个;气田6个。1995年年产原油122万吨
塔里木油田
位于新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东西长1400公里,南北最宽处520公里,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中部是号称“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1988年轮南2井喷出高产油气流后,经过7年的勘探,已探明9个大中型油气田、26个含油气构造,累计探明油气地质储量3.78亿吨,具备年产500万原油、80100万吨凝折油、25亿立方米天然气的资源保证。1995年年产原油253万吨。
土哈油田
位于新疆吐鲁番、哈密盆地境内,负责吐鲁番、哈密盆地的石油勘探。盆地东西长600公里、南北宽50130公里,面积约5.3万平方公里。于1991年2月全面展开吐哈石油勘探开发会战。截止1995年底,共发现鄯善、温吉桑等14个油气田和6个含油气构造,探明含油气面积178.1平方公里,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08亿吨、天然气储量731亿立方米。1995年年产原油221万吨。
玉门油田
位于甘肃玉门市境内,总面积114.37平方公里。油田于1939年投入开发,1959年生产原油曾达到140.29万吨,占当年全国原油产量的50.9%。创造了70年代60万吨稳产10年和80年代50万吨稳产10年的优异成绩。誉为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1995年年产原油40万吨。
滇黔桂石油勘探局
负责云南、贵州、广西三省(区)的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区域面积86万平方公里,具有大量的中古生界及众多的第三系小盆地,可供勘探面积27.7万平方公里。先后在百色、赤水、楚雄等地区油气勘探有了重大突破,展示了滇黔桂地区具有广阔的油气发展前景。1995年年产原油10万吨。
冀东油田
位于渤海湾北部沿海。油田勘探开发范围覆盖唐山、秦皇岛、唐海等两市七县,总面积6300平方公里,其中陆地3600平方公里,潮间带和极浅海面积2700平方公里。相继发现高尚堡、柳赞、杨各庄等7个油田13套含油层系。1995年年产原油51万吨。
中国海洋石油南海东部公司
成立于1983年6月,是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下属的四个地区油公司之一。负责南海东部东经113°10′以东、面积约13.1万平方公里海域的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生产业务,授权全面执行该海域的对外合作的石油合同和协议。13年来,已有8个油田建成投产,公司每年原油产量大幅度增长,至1996年产油量超过1000万吨,在全国陆海油田中年产量排行第四位。
④ 中石化华东石油局的情况
这位小弟!我劝你最好别去!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首先考虑啊!哥哥我在石化这块混了这么多年算是郁闷死了!不过你自己看着办吧!
江苏油田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扬州,这里文人荟萃、经济发达、景色优美、素有油井打在花园里的"水乡油田"之称。油区主要分布在江苏省的扬州、盐城、淮阴、镇江 4 个地区 8 个县市,已投入开发的油气田 22 个。江苏油田是江苏石油勘探局勘探开发的各油气田的总称, 目前勘探的主要对象在苏北盆地东台坳陷。
本世纪四十年代至五十年代初,由于苏南、苏北相继发现油苗和气苗,地质工作者开始在江苏地区进行早期的石油地质勘查。 1955年初,国务院批准了地质部第一次石油普查会议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战略性的石油普查勘探的建议。1956年2月,地质部第二次全国石油普查工作会议决定华东地质局组建队伍,开展苏、浙、皖三省毗邻地区石油地质调查工作。1958年8月,石油工业部组建华东石油勘探局,负责华东地区五省一市(苏、浙、闽、赣、鲁、沪),而以江苏为重点的石油勘探工作。从1956年到1975年的二十年中,地质部和石油部的广大地质工作者坚持不懈,协同作战,在江苏省境内,主要在苏北地区进行了大量的区域普查勘探,并取得了钻获工业 油气流的突破性勘探成果,肯定了江苏是一个油气分布广阔的有利地区。 1975年7月20日,会战的第一口井--真6井开钻。同年9月底,10台钻机全部投入生产。到1975年底,共开钻探井13口,完钻8口,初步控制了真武油田的含油面积,并有一批油气井投入试采。这一年,真武油田试产原油6176吨。从1975年至1990年的十六年来,参加石油会战的全体职工,在各有关方面的支持配合下,克服困难,研究总结了江苏油气资源分布的地质状况及其主要特点,为进一步勘探开发江苏石油取得了新的成果。
江苏油田的工区分布在大江南北,目前油田的主要工区在江苏北部,主力油田则在扬州地区。江苏省地处长江和淮河下游,全省人多地少,土地资源十分宝贵。江苏经济、科技、文化比较发达。全省工农业总产值居于全国前列。乡镇工业发达。全省拥有一批现代化大型骨干企业,有数量众多的自然科学研究机构、普通高校、中等专业学校和中高级成 人学校。江苏境内平原辽阔,河流湖泊密布,地势低平,平原占总面积的68%,水面占17%,水面面积比重之大居全国之首。长江自西向东横穿省境,流程长达 391公里 ;京杭大运河纵贯省境南北,流程长途 685公里。全省大小湖泊200多个,水运航道2200多条,形成了内外衔接,河、江、湖、海相连的水运网。舟揖之利,冠于全国。江苏的交通,呈水陆空相连态势,全省民航共有七个机场,铁路以南京、徐州为中心,有京沪、宁赣、陇海三条干线通过省境,沿海沿江有连云港、南通港、南京港、镇江港、张家港、高港、江阴港等较大港口,内河中有苏州、无锡、常州、扬州等中、小型港口,公路交通便利,运输四通八达。
江苏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气候有明显的季风特征,冬干冷,夏湿热,四季分明。这里又处在亚热带向暖热带的过渡区,全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降水量约在780~ 1160毫米 左右,降水量集中在夏季的6~8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0%左右。
江苏历史悠久,景色幽美,山川平原,错落有致,江湖河海,布局谐美。人文资源丰富,名胜古迹众多,故人们形容在江苏勘探石油,犹如"油井打在花园里"。油田机关驻地江都县邵伯镇,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曾是京杭运河上着名的"大码头"。江苏能源紧缺,1988年全省一次能源生产量只居全国第十五位,人均能源生产量只居全国第二十一位,而同期全省能源消费量居全国第六位。从七十年代开始,国家在南京等地建设大型石油化工、化纤企业。1982年11月、1983年9月,以生产成品油和石油化工产品为主的企业群体--金陵石化公司和我国八十年代最大的石油化工引进工程之一的扬子石化公司在南京相继成立。此外,泰州、清江、无锡等地一些小型石化企业也建成投产。年加工原油总能力约达900万吨左右。江苏油田原油产量虽然逐年上升,但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因而江苏省委、省政府在加快电力、煤炭发展的同时,殷切希望江苏石油勘探开发能够取得重大的成果。江苏地跨华北地台和下扬子准地台。省内沉积岩分布面积共8.6万平方公里。其中下扬子地台沉积岩分布面积7.5万余平方公里,组成了苏北盆地和苏南隆起区。江苏北 部徐州丰沛铜地区属华北地台鲁西隆起区,沉积岩分布面积1.1万平方公里。江苏油田目前油气勘探主要在苏北盆地东台地陷的高邮、金湖、海安地区,以下第三系和白垩系为目的层,发现了一批构造断块油气藏投入开发,苏北盆地的地质条件非常复杂,断块面积小而分散,勘探开发难度较大,素有"石油地质家的考场"之称。苏南隆起区和徐 州丰沛铜地区的勘探,投入的工作量很少,还有待进一步工作。
江苏石油勘探局组建于 1975年4月23日,直属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是勘探开发一体化,油气生产、加工与销售配套,农、工、科、贸兼营,跨地区、跨行业的综合性大型国有企业,是我国南方最大的陆上石油工业基地。2000年1月,根据《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整体重组改制后管理体制和机构设置方案》,设立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油田分公司,经营原江苏石油勘探局油气勘探与生产、炼油与销售业务,原江苏石油勘探局相关的资产、负债和权益整体划入。新设立的江苏油田分公司与现江苏石油勘探局,统称江苏油田,由于油田地处肥沃的苏北里下河水网地带,又有水乡油田之称。油田占地15.62平方千米,分布在江苏和安徽两省的8个地区17县76个乡镇,主力油区在扬州市的江都、邗江、高邮、仪征;泰州市的兴化;淮阴市的金湖、盱眙、洪泽;镇江市的句容;盐城市的东台、射阳;安徽滁州市的天长。油田总部于2000年11月由江苏省江都市邵伯镇迁入风景秀丽、人文荟萃的江苏省扬州市。
江苏油田分公司,是集石油勘探开发一体化,油气生产、加工与销售相配套,跨地区、跨行业的综合性大型石油企业。
分公司机关设在江苏省扬州市,油区主要分布于江苏、安徽两省的6市12县境内,包括江苏扬州市的江都、邗江、高邮、仪征,泰州市的兴化,淮阴市的金湖、盱眙、洪泽、镇江市的句容,盐城市的东台、射阳,安徽滁州市的天长等。
分公司勘探开发成效显着、前景可观。2001年,新增三级储量3254万吨油当量,连续5年提交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超过1000万吨;生产原油157万吨。到目前为止,已先后发现了34个油气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74亿吨,天然气地质储量74亿立方米,探明含油面积 161km 2,建成年产原油150万吨以上生产能力。从整体发展态势上看,油气生产目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处于兴盛期。特别是作为勘探接替领域的下扬子和南华北中古生界资源总量测算约20-30亿吨,包含了石油、天然气、煤层气等多种资源,目前尚处在前期评价研究和早期勘探评价突破阶段,蕴藏着巨大潜力。
分公司勘探开发技术领先,独树一帜。多年的不懈努力,形成了具有在地上水网密布、地下构造复杂,素有"地质家考场"之称的长江金三角地带,从事复杂小断块群油气藏滚动勘探开发的成功经验和技术;拥有全行业第一套全三维处理软件以及用于油藏早期描述评价的无井LOG反演技术;发展配套了以全三维地震、油藏描述等四项技术为核心的复杂断块地区滚动勘探开发综合配套技术,建立起一套高速、高效增储上产的技术系列,百万吨产能建设投资水平为同行业先进。分公司现已建成FDDI光纤计算机网络并与全国和因特网连结,勘探开发生产、科研、经营、管理全部实现计算机化,新技术的使用在全国中小油田处于领先水平。
"当年鏖战急"、"今朝更好看"。江苏石油事业不仅已经取得令人鼓舞的成果,而且有着十分广阔的前景。江苏境内沉积岩分布面积达8.6万平方公里,有两大勘探目 的层系,一是中新生界陆相碎屑岩,二是中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此外还有丰沛铜地区的煤成气。如果再从整个下扬子地台来看,前景就更大。下扬子地台包括了苏南、浙江,乃至安徽东部一苏浙皖20多万平方公里,由下古生界到上古生界的地层组成,各个历史时期的地层都有,对于这个大战场,现在还是一个没有起步的地方。
⑤ 石油的资源分布
我国石油资源集中分布在渤海湾、松辽、塔里木、鄂尔多斯、准噶尔、珠江口、柴达木和东海陆架八大盆地,其可采资源量172亿吨,占全国的81.13%;天然气资源集中分布在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东海陆架、柴达木、松辽、莺歌海、琼东南和渤海湾九大盆地,其可采资源量18.4万亿立方米,占全国的83.64%。
从资源深度分布看,我国石油可采资源有80%集中分布在浅层(<2000米)和中深层(2000米~35 00米),而深层(3500米~4500米)和超深层(<4500米)分布较少;天然气资源在浅层、中深层、深层和超深层分布却相对比较均匀。
从地理环境分布看,我国石油可采资源有76%分布在平原、浅海、戈壁和沙漠,天然气可采资源有74%分布在浅海、沙漠、山地、平原和戈壁。
从资源品位看,我国石油可采资源中优质资源占63%,低渗透资源占28%,重油占9%;天然气可采资源中优质资源占76%,低渗透资源占24%。
截至2004年底,我国石油探明可采储量67.91亿吨,待探明可采资源量近144亿吨,石油可采资源探明程度32.03%,处在勘探中期阶段,近中期储量发现处在稳步增长阶段;天然气探明可采储量2.76万亿立方米,待探明可采资源量19.24万亿立方米,天然气可采资源探明程度仅为12.55%,处在勘探早期阶段,近中期储量发现有望快速增长。
自上世纪50年代初期以来,我国先后在82个主要的大中型沉积盆地开展了油气勘探,发现油田500多个。以下是我国主要的陆上石油产地。 大庆油田:
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松嫩平原中部,地处哈尔滨、齐齐哈尔市这间。油田南北长140公里,东西最宽处70公里,总面积5470平方公里。1960年3月党中央批准开展石油会战,1963年形成了600万吨的生产能力,当年生产原油439万吨,对实现中国石油自给自足起到了决定性作用。1976年原油产量突破5000万吨成为我国第一大油田。因为大庆油田采用新工艺、新技术使原油产量仍然保持在4000万吨以上。
胜利油田:
地处山东北部渤海之滨的黄河三角洲地带,主要分布在东营、滨洲、德洲、济南、潍坊、淄博、聊城、烟台等8个城市的28个县(区)境内,主要开采范围约4.4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二大油田。
辽河油田:
主要分布在辽河中上游平原以及内蒙古东部和辽东湾滩海地区。已开发建设26个油田,建成兴隆台、曙光、欢喜岭、锦州、高升、沈阳、茨榆坨、冷家、科尔沁等9个主要生产基地,地跨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13市(地)32县(旗),总面积10万平方公里,产量居全国第三位。
吉林油田:
中国石油吉林油田公司是隶属于中国石油(PetroChina)的大型地区公司。是一个有着50年奋斗历史的国有大型企业。同时又是一个在新世纪里展现出新的希望、处于快速发展上升期的年轻油田。是中国石油四大上产油田之一。 华北油田:
位于河北省中部冀中平原的任丘市,包括京、冀、晋、蒙区域内油气生产区。1975年,冀中平原上的一口探井任4喷出日产千吨高产工业油流,发现了我国最大的碳酸盐岩任丘油田。1978年原油产量达到1723万吨,为当年全国原油产量突破1亿吨做出了重要贡献。直到1986年,保持年产量原油1千万吨达10年之久。2012年原油产量约400多万吨。
大港油田:
位于天津市大港区,其勘探地域辽阔,包括大港探区及新疆尤尔都斯盆地,总勘探面积34629平方公里,其中大港探区18628平方公里。现已在大港探区建成投产15个油气田24个开发区,形成年产原油430万吨和天然气3.8亿立方米生产能力。还发现了千米桥等上亿吨含油气构造,为老油田的增储上产开辟了新的油气区。
中原油田:
中原油田:地处河南省濮阳地区,于1975年发现,经过20年的勘探开发建设,已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55亿吨,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395.7亿立方米,累计生产原油7723万吨、天然气133.8亿立方米。现已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之一。
河南油田:
地处豫西南的南阳盆地,矿区横跨南阳、驻马店、平顶山、禹州三地市,分布在新野、唐河、禹州等8县境内。已累计找到14个油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7亿吨及含油面积117.9平方公里。
江苏油田:
油区主要分布在江苏的扬州、盐城、淮阴、镇江4个地区8个县市,已投入开发的油气田22个。2012年勘探的主要对象在苏北盆地东台坳陷。 克拉玛依油田:
地处新疆克拉玛依市。40年来在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找到了19个油气田,以克拉玛依为主,开发了15个油气田,建成了792万吨原油配套生产能力(稀油603.1万吨,稠油188.9万吨),从1990年起,陆上原油产量居全国第四位。
塔里木油田:
位于新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东西长1400公里,南北最宽外520公里,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和内陆盆地。中部是号称“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1988年轮南2井喷出高产油气流后,经过7年的勘探,已探明9个大中型油气田、26个含油气构造,累计探明油气地质储量3.78亿吨,具备年产500万吨原油;100万吨凝折、25亿立方米天然气的资源保证。
吐哈油田:
位于新疆吐鲁番、哈密盆地境内,负责吐鲁番、哈密盆地的石油勘探。盆地东西长600公、南北宽130公里,面积约5。3万平方公里。于1991年2月全面展开吐哈石油勘探开发会战。截止1995年底,共发现鄯善、温吉桑等14个油气油田和6个含油气构造探明含油气面积178.1平方公里,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08亿吨、天然气储量731亿立方米。
玉门油田:
位于甘肃玉门市境内,总面积114.37平方公里。油田于1939年投入开发,1959生产原油曾达到140.29万吨,占当年全国原油产量的50.9。创造了70年代60万吨稳产10年和80年代50万吨稳产10的优异成绩。誉为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
长庆油田:
长庆油田:勘探区域主要在陕甘宁盆地,勘探总面积约37万平方公里。油气勘探开发建设始于1970年,先后找到了油气田22个,其中油田19个,累计探明油气地质储量54188.8万吨(含天然气探明储量2330.08亿立方米),目前已成为我国主要的天然气产区,并成为北京天然气的主要输送基地。长庆油田已成为我国重要能源基地和油气上产主战场。2009年长庆油田油气当量将达到3000万吨。2015年长庆油田油气当量将达到5000万吨。
青海油田:
位于青海省西北部柴达木盆地。盆地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沉积面积12万平方公里,具有油气远景的中新生界沉积面积约9.6万平方公里。已探明油田16个,气田6个。 四川油田:
地处四川盆地,已有60年的历史,发现油田12个。 在盆地内建成南部、西南部、西北部、东部4个气区。生产天然气产量占全国总量近一半,是我国第一大气田。 江汉油田:
是我国中南地区重要的综合型石油基地。油田主要分布在湖北省境内的潜江、荆沙等7个市县和山东寿光市、广饶县以及湖南省境内衡阳市。先后发现24个油气田,探明含油面积139.6平方公里、含气面积71.04平方公里,累计生产原油2118.73万吨、天然气9.54亿立方米。
⑥ 中国盛产石油的地方有哪些
大庆油田、胜利油田 、长庆油田、辽河油田、克拉玛依油田、四川油田、华北油田、大港油田、中原油田、河南油田、江汉油田。
⑦ 苏北盆地
苏北盆地目前已发现50多个中小型复杂断块油气田,探明储量约1.7×108t,探明与控制储量累计达2.1×108t。该盆地具有典型的断陷盆地的构造-沉积特征,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复杂断块盆地含油气系统。
1.苏北盆地生油层
苏北盆地内主力烃源岩发育在上白垩统上部至古近系中,而在中生界其他地层中也一定程度地发育了烃源岩。
(1)新生界及上白垩统泰州组
在苏北盆地上白垩统上部至古近系中共发育有6套生油岩系(图4-13),自下向上依次为泰二段、阜一段、阜二段、阜三段、阜四段和戴一段。
图4-13 苏北盆地内各生油层有机质含量及类型频率图
泰二段形成于湖盆强烈扩张与潮湿气候叠加时期,由于湖盆淡水的注入量大于蒸发量,导致水体淡化,发育一套较纯的深湖-半深湖相泥岩建造,泥岩中碳酸盐含量低于10%。生油岩厚度为80~150m。有机碳含量1%~1.5%,平均为1.2%;氯仿沥青“A”为0.07%~0.2%,平均为0.12%;总烃含量为300~500mg/L,平均为360mg/L。干酪根类型以Ⅱ型为主(附图54),成熟门限为2400~2600m。
阜一段为一套淡水湖相生油岩,生油层厚度为100~300m,形成于淡水、弱酸、弱碱性,弱氧化-弱还原环境。母质类型以腐殖型为主,有机碳含量主要介于0.4-1.2%之间,平均约为1%。氯仿沥青“A”为0.02-0.1%之间,平均为0.08%。总烃含量平均为200mg/L左右,为较差生油岩。生油门限为2600~2800m。
阜二段中下部为一套较高盐度的半咸化深水-半深水湖相烃源岩。暗色泥岩、泥灰岩、碳酸盐岩总厚度100-150m,其中高邮凹陷最大可达240m,泥灰岩、碳酸盐岩占总厚度的25%~50%。有机碳含量主要集中于1.43%~2.08%,平均1.6%。氯仿沥青“A”最高含量达0.35%~0.47%,平均为0.2%左右。总烃含量最高可达1588~1983mg/L,平均为500~600mg/L;有机质类型较好,主要为腐泥型及混合A型。生油门限在金湖凹陷为1600~1800m,高邮凹陷为1800~2200m,其他凹陷为2000~2400m。该套生油岩具有有机质丰度高,母质类型好,生排烃早的特点,为一套良好的生油层。该套烃源岩的生物有机地球化学相区存在明显的东西差异,盆地东部的金湖凹陷、高邮凹陷内该套烃源岩品质好,低等水生物丰度高,咸水藻类丰度高,生烃潜力大,成熟门限小,而东部地区的各凹陷内该套烃源岩品质逊于西部地区,成熟门限高于西部地区。
阜二段上部发育一套较纯的深湖-半深湖相泥岩建造。该套泥岩形成于弱碱性、还原-强还原的半咸水-淡水环境。生油岩厚度为50~90m,沉积厚度稳定。有机碳含量1%~1.5%,平均为1.2%;氯仿沥青“A”为0.07%~0.2%,平均为0.12%;总烃含量为300~500mg/L,平均为360mg/L。干酪根类型以Ⅱ型为主,成熟门限为2400~2600m。
阜三段为一套淡水湖相生油岩,生油层厚度为100~300m,形成于淡水、弱酸、弱碱性,弱氧化-弱还原环境。母质类型以腐殖型为主,有机碳含量主要介于0.2%~1.0%之间,平均为0.8%。氯仿沥青“A”在0.01%~0.08%之间,平均为0.05%。总烃含量平均为50mg/L左右,属于一套较差生油岩。生油门限为2600~2800m。阜四段下部为一套微咸水湖相烃源岩,发育一套较纯的深-半深湖相泥岩建造。该套泥岩建造的生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与阜二段基本类似,同样形成于弱碱性、还原-强还原环境。生油岩厚度为150~200m,沉积厚度稳定。有机碳含量1-1.5%;氯仿沥青“A”为0.07%~0.2%;总烃含量为300~500mg/L。干酪根类型以Ⅱ型为主(附图54),成熟门限为2400~2600m。
阜四段中上部为一套低盐度半咸水半深-深水湖相烃源岩,岩性为暗色泥岩频夹泥灰岩段,泥灰岩约占总厚度的5%~15%,局部达25%。它们形成于还原-强还原、弱碱-碱性的半咸水深湖相环境。生油岩厚度200-350m,以高邮凹陷厚度最大。有机碳含量达1%~2%,平均1.19%,氯仿沥青“A”高值达0.2%~0.25%,平均0.17%,总烃含量最高可达800~1000mg/L,平均为450~550mg/L。母质类型以Ⅰ-Ⅱ过渡型为主,部分为Ⅰ型、Ⅱ型(附图54)。成熟门限较低,盆地中西部的金湖凹陷、高邮凹陷成熟门限为2000-2200m,其他地区成熟门限为2200~2400m。
戴一段同样为一套淡水湖相生油岩,生油层平均厚度为100~300m,形成于淡水、弱酸、弱碱性,弱氧化-弱还原环境。母质类型以腐殖型为主,有机碳含量主要介于0.4%~1.6%之间,平均约为1.0%~1.2%。氯仿沥青“A”为0.01%~0.16%之间,平均为0.1%。总烃含量平均为100mg/L,为一套较差生油岩。生油门限为2600~2800m。
(2)上白垩统浦口组
上白垩统浦口组在苏北盆地内分布最为广泛,以红色碎屑岩建造为主。部分凹陷曾阶段性地出现了浅湖-半深湖相环境,发育了咸水-盐湖相暗色泥岩。淮安-阜宁地区为苏北盆地内浦口组沉积中心,其中浦口组三、四段厚层膏盐岩段及暗色泥岩发育段的暗色泥岩累计厚度达200~400m,占该段厚20%~35%,形成于弱氧化-弱还原环境下的干旱盐湖相环境。有机碳含量为0.29%~1.23%,大多为0.43%~0.7%,属中等-偏低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以Ⅲ型为主,部分为Ⅱ型。氯仿沥青“A”含量为0.014%~0.04%,总烃含量为40~146mg/L。暗色泥岩基本已达到中等-较差烃源岩标准,以生气母岩为主。生油门限小于1600m。
(3)下白垩统葛村组
下白垩统葛村组烃源岩形成于弱氧化-弱还原的浅水沉积环境,主要分布于下白垩统残留盆地,分布范围局限,面积小。苏北盆地内葛村组烃源岩中有机碳含量为0.5%,氯仿沥青“A”和总烃含量极低,属非-差生油岩。总体来说,该套暗色泥岩普遍生烃能力较差,仅在保存完整、埋深大的区域,可作为生气母岩。
(4)中—下侏罗统象山组
象山组是一套形成于弱氧化-弱还原环境的浅湖相暗色泥岩与碎屑岩互层建造。暗色泥岩分布于该组段中上部,广泛分布于象山组的各个残留断陷区。各残留断陷区该组段生油岩厚度、有机质丰度、品质差异悬殊。大部分残留断陷内暗色泥岩沉积厚度100~300m,占总段厚20%~50%。该套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为0.5%~0.65%,氯仿沥青“A”含量为300~600mg/L,总烃含量为200~300mg/L,属中等烃源岩。
2.苏北盆地储层
下扬子地区中生代发育整体挤压隆升背景下的中小型断陷及火山-沉积断陷,物源供给极为充裕,断陷中发育粗碎屑岩为主,仅短暂出现湖相环境。因而,苏北盆地内中生界碎屑岩储层极为发育,包括象山组群、葛村组、浦口组和赤山组。而苏北盆地新生界主要以河流、三角洲、扇三角洲、水下扇及滨湖相储层为主,共发育有9套储层:泰州组、阜一段、阜二段中下部、阜三段、戴一段、戴二段、垛一段、垛二段、盐一段。
受中生代地层的沉积特征以及所经历的成岩作用由强变弱控制,中生界储层的物性具有明显的层位性,由侏罗系向上白垩统逐渐变好。其中赤山组储层物性最好,一般孔隙度为15%~25%,渗透率为(100~300)×10-3μm2,为高孔渗性储层。上白垩统葛村组、浦口组物性中等-较差,孔隙度5%~12%,渗透率一般小于50×10-3μm2,为中-低孔渗性储层。象山群储层物性最差,孔隙度5%~10%,渗透率一般小于10×10-3μm2,为低-特低孔渗性储层。
泰州组储集层主要为发育于泰州组中下部的砂砾岩段,砂体广泛分布于全盆地,砂岩厚度一般为30~100m,最大厚度可达200m,单层厚度一般为3~5m,最大单层厚度50m。泰州组储层以Ⅱ2、Ⅲ、Ⅳ类为主,部分为Ⅱ1类,属于中低渗-特低渗储层。
阜一段储集岩主要集中于下部和上部,厚度一般为50~150m,最大累计厚度可达450m。单层厚度一般为2.5~4m,最大可达15m。阜一段下部砂体广泛分布于全盆地,阜一段上部砂体则主要分布于盆地西部地区。阜一段储集层主要以Ⅲ、Ⅳ类为主,部分为Ⅱ2类,属于中低渗-特低渗储层。
阜二段中下部碎屑岩储集层主要分布于金湖凹陷的西部天长-马坝三角洲,砂岩累计厚度10~30m,平均单层厚度为1.5m。阜二段储集层主要以Ⅳ类为主,部分为Ⅲ类,属于低渗-特低渗储层。
阜三段储集层集中于该段上部和下部。砂体主要分布在盆地内的5个三角洲。砂岩总厚一般为30~200m,单层厚度一般为1.5~8.5m。阜三段储集层主要以Ⅲ、Ⅳ类为主,部分为Ⅱ类,属于中低渗-特低渗储层。
戴一段储集层主要集中在下部。砂体主要发育于盆地的3个三角洲及溱潼凹陷东部水下冲积扇。砂岩总厚度一般为50~200m,单层厚度一般为3~4m,最厚可达18.5m。戴一段储集层主要以Ⅱ类为主,部分为Ⅰ2或Ⅲ1类,属于中渗-低渗储层。
戴二段储集层总厚度一般为50~200m,单层厚度为2.5~3.5m,最厚可达20m。砂体分布继承了戴一段的格局。戴二段储集层主要以Ⅱ类为主,部分为Ⅰ2或Ⅲ1类,属于中渗-低渗储层。
垛一段储集岩分布面积很广,约占垛一段沉积分布区的70%以上,砂岩总厚度100~200m,最大厚度可达320m,主要集中在下部,呈厚层块状,单层厚度一般为10~20m,最大单层厚度可达54m。砂体主要分布在盆地内5个河流-三角洲体系。垛一段储集层主要以Ⅰ、Ⅱ类为主,部分为Ⅲ类,属于高渗-中渗储层。
垛二段储集岩常以砂岩为主的砂、泥岩互层出现,砂岩总厚20~500m,单层厚度一般为5~10m,最大14m。砂体分布继承了垛一段沉积期格局。垛二段储集层主要以Ⅰ、Ⅱ类为主,部分为Ⅲ类,属于高渗-中渗储层。
盐一段储集层分布广,厚度大。单层厚度一般为5~15m,最厚为25m,砂岩总厚度为100~300m。盐一段储集层以Ⅰ类为主,部分为Ⅱ1类,属高孔渗储集岩。
3.苏北盆地盖层
苏北盆地内陆相中—新生界主要发育有上白垩统浦口组区域性盖层、新生界(含泰州组)地区性盖层和下白垩统—中下侏罗统局部盖层。
(1)上白垩统浦口组区域性盖层
上白垩统浦口组中上部为一套巨厚层浅湖-半深湖相泥岩、膏质泥岩、膏盐岩层,最大厚度可达1500m,广泛分布于下扬子区的各残留盆地内。岩石物性测定表明,该套泥岩经历过强烈的压实,为苏北盆地内一套良好的区域性盖层。
(2)新生界(含泰州组)地区性盖层
苏北盆地内新生界地区性盖层主要有6套,分别为泰二段、阜一段中部、阜二段、阜四段、垛一段中上部及垛二段上部。除此之外,盆地内还发育有戴一段上部和戴二段上部2套局部性盖层(表4-6)。
表4-6 苏北盆地泥质岩微孔隙结构特征参数表
(据王金渝等,2000)
泰二段、阜一段中部、阜二段、阜四段盖层基本为泥岩或泥岩夹泥石灰岩段,各泥岩段厚度分别为50~250m、200~400m、200~300m和100~500m,全盆地分布稳定,仅个别凹陷或构造带内相变为粗碎屑岩。
垛一段中上部区域性盖层形成于强烈拉张块断及强烈火山喷发后,盆地快速沉降,形成欠补偿环境,除边缘临近物源区河流相粗碎屑较发育外,盆地大部分地区发育一套杂色滨浅湖相泥质沉积,横向稳定,厚度150~250m。垛二段上部区域性盖层形成于古近纪拉张裂陷作用末期,为一套泛滥平原-间歇性湖泊浅灰绿色、杂色泥岩夹砂岩,横向分布稳定,厚度80~150m。盆地西部的凸起、外斜坡带上遭受三垛运动挤压隆升剥蚀作用影响,缺失该套区域性盖层。
戴一段上部和戴二段中上部局部性盖层形成于吴堡运动挤压残留断陷的湖侵阶段。戴一段上部为一套浅湖-半深湖相泥岩建造,以暗色泥岩为主,厚度50~200m。戴二段中上部为一套滨浅湖-泛滥平原相红色泥质岩建造,厚度50~150m。这2套局部性盖层的特点是分布不稳定,对沉积体系影响明显。
另外,盐城组也发育分布稳定、范围较广的泥质岩段,泥岩累计厚度达100m以上,但单层厚度仅为7~15m。由于盐城组内断层少且规模小,因而这种盖层也能起到良好的封盖作用。
(3)下白垩统—中、下侏罗统局部盖层
苏北盆地内发育2套局部性盖层,分别为中、下侏罗统象山组和下白垩统葛村组的泥岩发育段。其特点是分布不稳定,厚度薄,砂岩夹层多,泥岩品质不纯。
4.郯庐断裂带对苏北盆地生储盖组合的控制和影响
(1)生储盖组合
苏北盆地内发育6个新生界内部生储盖组合(宋建国等,1997):①泰州组、阜一段下部生储盖组合:泰二段为生油层兼盖层,泰一段及阜一段下部发育生油气层,阜一段上部为生油气层及盖层,储集岩层为砂岩。该套生储盖组合既可以捕获自生自储油气,也可以捕获次生油气。②阜一段、阜二段生储盖组合:阜二段中下部、阜一段顶部为生油层兼盖层,阜二段上部亦为生油层兼盖层,阜一段上部、阜二段中下部为储层。储集岩除碎屑岩外,还有生物石灰岩及火山岩储集层。由于阜二段中下部咸化湖富含碳酸盐岩生油岩,具有高效生油能力,干酪根类型好,成熟门限低,并直接与下伏阜二段中下部或阜一段上部储层接触。因此,该套组合形成了大量埋藏较浅的自生自储型油气藏,是勘探成功率最高的地层。③阜二段、阜三段、阜四段生储盖组合:阜二段、阜四段为生油层,阜三段中部泥岩为次要生油岩,阜三段为储油层,阜三段中部泥岩及阜四段为盖层,储集岩为砂岩,具自生自储、下生上储及上生下储的原生成油组合。此外,侵入阜三段、阜四段下部的辉绿岩的裂隙中也获得一定数量的油流。该套组合夹持于盆地两套区域性盖层和主力生油岩之间,具有良好的成藏条件。在盆地的大部分块区,受阜三段中部泥岩段盖层分割,又形成以上、下砂岩组为储层的两个次级生储盖组合,下砂岩组以捕获阜二段油气为主,上砂岩组以捕获阜四段油气为主。④戴南组生储盖组合:可形成自生自储及次生油气藏。自生自储油气藏以阜四段、戴一段生油,戴一段储油,戴南组上部为盖层,储集岩为砂岩。次生油气藏以泰州组、阜宁组为生油层,油气沿同生断层和不整合面运移到戴南组内聚集。⑤三垛组生储盖组合:生油层为阜宁组、泰州组,通过不整合面和断层运移到三垛组中聚集,盖层为垛一段中上部泥岩段、垛二段中上部泥岩段,储集岩为砂岩,属次生组合。⑥下盐城组生储盖组合:生油气层为泰州组、阜宁组,沿断层作垂相运移至下盐城组砂岩储集,盐城群泥岩为盖层,在周庄地区已试获工业气流。
苏北盆地中生界生储盖组合(田在艺等,1996;宋建国等,1997)包括浦口组膏盐岩段/浦口组暗色泥岩段/浦口组砂泥岩互层段、砂砾岩段组合,葛村组中上部暗色泥岩/葛村组下部砂岩组合,象山群中上部暗色泥岩/象山群下部砂岩组合、上侏罗统-下白垩统火山岩盖层/象山群储层等多个生储盖组合。其中,浦口组为分布最广的一套区域性盖层,广泛分布于苏北盆地内。浦口组中上部为巨厚层浅湖-半深湖相泥岩、膏质泥岩、膏盐岩段,最大厚度达1500m。
由苏北盆地沉积相发育可知,泰州组和阜一段沉积时,起沉积中心走向为近东西向,指示该时段盆地沉积主要受近EW向断裂控制。自阜二段沉积开始,盆地沉积中心走向转变为NE-NNE走向,指示盆地沉积转变为受郯庐断裂系的影响。并且沉积中心均位于NE向断裂周边,因而阜二段以来的生储盖组合主要受郯庐断裂系控制。
5.苏北盆地油气分布规律
苏北盆地已发现的油气田基本分布在南部的东台坳陷,约97%以上的油气储量分布在高邮、金湖、溱潼凹陷,其中又以金湖、高邮两个凹陷油气最为富集。不同含油气断陷的主力产层、油气成藏特征有明显差异。盆地内各凹陷的含油气性受盆地沉积中心迁移、沉积体系演变及构造和热力作用等因素的综合控制。
苏北中、新生代盆地的形成演化,经历了盆地形成期、盆地断陷期和盆地坳陷期3个阶段。而主要的地层沉积、油气生成、运移聚集和圈闭成藏都形成于盆地断陷期。目前盆地的区域构造格局也主要反映了盆地断陷期的特点。由于中、新生代盆地基底多为中古生界破碎的沉积地层,而非刚性基底,因此,在断陷发育过程中,受基底影响,盆地内部构造非常破碎,所形成的构造圈闭主要为复杂小断块。苏北盆地构造圈闭的复杂性和成藏类型的多样性,使得构造圈闭的成因、分布和油气藏形成规律等方面的研究至关重要。
晚白垩世—古近纪,苏北盆地发生强烈的断陷活动。苏北盆地绝大多数构造圈闭形成于该背景下。这些构造圈闭从成因上可以分为凹陷及斜坡地区的断鼻断块群、主控断裂两侧的断块圈闭、主控断层扭动转换部位的断鼻断块圈闭以及断阶带之间的复杂断块圈闭4种类型。
(1)油气藏分布规律
苏北盆地两个主力凹陷——高邮凹陷、金湖凹陷的主要构造圈闭和油气藏的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
金湖凹陷内存在凹陷及斜坡地区的断鼻断块群、主控断裂两侧的断块圈闭2类构造圈闭。在凹陷及斜坡地区的断鼻断块群中大量发现油气藏,主要油田有崔庄油田、南湖-范庄-安乐油田、王龙庄油田、杨家坝-卞东-李庄油田、闵桥油田阜宁组一段。主控断裂两侧的断块圈闭主要发育在三河次凹边界主控断裂两侧,目前在其上升盘发现油气藏,下降盘由于断层主要处于地层下倾方向,难以形成圈闭,没有发现油气藏。
高邮凹陷斜坡地区凹陷及斜坡地区的断鼻断块群大量发现油气藏,如沙埝油田阜宁组一段,码头庄油田、赤岸油田,瓦2块油田等在凹陷东部的吴堡断裂带圈闭类型为主控断裂两侧的断块圈闭、主控断层扭动转换部位的断鼻断块圈闭。位于吴①、吴②断层转换部位的陈堡油田是目前江苏油田储量、产量最大的油田,其构造圈闭特征和成藏样式极具特殊性和代表性。在吴①断层的两侧发育有多个断块圈闭,在下降盘形成了戴南组油气藏,属于主控断层扭动转换部位的断鼻断块圈闭油气藏;在上升盘形成了泰州组圈闭和油气藏,属于主控断裂两侧的断块圈闭油气藏。在该凹陷的南部断阶带内部也分布有许多复杂的断块和油气藏,如:许庄油田、许浅1块,真43块、中港1块等,属于主控断层两侧的羽状断块;在深凹带的三垛组、戴南组发育有真武、富民、黄珏、曹庄、徐家庄、永安等油气藏,属于凹陷及斜坡地区的断鼻断块群油气藏。另外,海安凹陷所发现的安丰油田和梁垛油田,其油气的初次排烃和二次运移聚集的方式与凹陷及斜坡地区的断鼻断块群油气藏成藏样式一致,只是整个层位下移至泰州组。所以,其油气分布规律也类似于金湖凹陷和高邮凹陷。
6.郯庐断裂带对苏北盆地油气分布的影响
(1)郯庐断裂带走滑伸展作用有利于形成高效生储盖组合
郯庐断裂带构成盆地西部边界。由于深断陷周边为盆缘大型隆起,强烈的地形高差,使该区带发育大型物源系,一般是盆地最重要、规模最大的物源,能够形成继承性大型河流—三角洲—深水湖盆沉积体系,储集体规模较大,且多套储层叠合。因此,该区带具良好的储集条件,有利于油气长距离侧向运移,易形成大面积的输导系统;同时,该区带优质烃源岩较发育,阜二段和阜四段是苏北盆地的两套高效烃源岩,常与大型的砂岩输导系统配置,形成高效成藏组合。
苏北盆地阜二段中下部烃源岩生烃能力强,成熟门限深度小,在全盆地各区块广泛进入成熟门限。该套烃源岩上部全盆地广泛披盖着阜二段纯泥岩,厚50~80m,因此,阜二段中下部主要与下伏阜二段底部及阜一段上部构成生储组合。但阜二段下部及阜一段上部储层发育区分布受西部盆缘大型物源系控制,决定着该套烃源岩与阜二段下部、阜一段上部储层的有利配置区主要分布在金湖、高邮、溱潼凹陷的西部。目前已发现由此配置形成的原生油气藏储量占总量的30%以上。
(2)郯庐断裂带造成的多期次断裂活动有利于油气运移
苏北盆地靠近郯庐断裂带的断陷中,控制断陷的同生断裂持续活动,直到新近纪中期,同生断裂带可长期保证油气垂向运移;而远离郯庐断裂带的断陷,控制断陷的同生断裂在古近纪末即已停止活动,无法长期保证油气垂向运移。同时,靠近郯庐裂带区域,一般继承性活动的深断陷较发育,因此,在古近末或新近纪末同生断裂停止活动之前,已有大量烃源岩达成熟阶段,这为油气垂向运移聚集提供了物质基础。此外,靠近郯庐断裂带的断陷,一般在古近纪烃源岩之上披覆沉积了巨厚的新近系—第四系,为烃类转化、运移提供了温度、压力条件,对油气向构造圈闭进一步运移、聚集和保存起着重要作用。
(3)郯庐断裂带活动造成的岩浆作用使相邻凹陷资源丰度较高
郯庐断裂带在晚白垩世—古近纪的走滑伸展作用,使苏北盆地西部的金湖、高邮凹陷火山活动较为强烈。由于火山活动是凹陷拉张强度及受热程度的标志,火山活动强度与凹陷油气丰度明显相关。盆地的含油气性呈明显的分带性,首先表现为南北分带,盆地南部的东台坳陷油气资源丰度明显高于北部的盐阜坳陷;其次,在东台坳陷内,各凹陷油气资源丰度及油气富集特征又明显表现出西、中、东分带。
泰州组—阜宁组烃源岩沉积期,在盆地西部金湖凹陷西缘柳堡—闵桥构造带一线的玄武岩喷发带继承性活动,形成金湖凹陷在阜二段、阜四段沉积期相对隔绝的半咸化湖沉积环境,这种沉积环境既与火山作用形成的正地貌分隔有关,也与火山作用形成的局部地表热力环境有关。在这种环境中,有利于生物发育,且以低等藻类为主,有机质的保存条件较好,加上可能存在的无机加氢作用,形成了优质烃源岩。此类烃源岩具有有机质丰度高、母质类型好、成熟门限低(1500~1800m)的特征。在玄武岩喷发带,形成火山岩浅水台地,发育玄武岩及生物灰岩、鲕粒灰岩储层,与优质烃源岩一起构成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在金湖凹陷,玄武岩及生物灰岩、鲕粒灰岩均成为重要的储层。
同时,岩浆作用反映了各凹陷的受热状况。烃源岩沉积后,岩浆作用较强的凹陷,其地温梯度较高,烃源岩成熟门限明显下降。如火山作用较强的金湖、高邮、溱潼凹陷,其古地温梯度约3.7℃/100m,Ⅰ、Ⅱ型干酪根成熟门限为1500~2200m,Ⅲ型干酪根成熟门限为2500m;而火山活动较弱的盐城凹陷,其地温梯度约为3.1℃/100m,Ⅰ、Ⅱ型干酪根成熟门限为2800m,Ⅲ型干酪根成熟门限为3000m;介于上述火山作用强度之间的海安凹陷,其古地温梯度约3.3℃/100m,Ⅰ、Ⅱ型干酪根成熟门限为2500m,Ⅲ型干酪根成熟门限为2800m。由于凹陷受热作用的差异,导致凹陷的油气丰度有明显的差异。溱潼、高邮、金湖凹陷火山作用较强,是苏北盆地的主要油气富集区;海安凹陷目前仅发现三个小型油气田,储量较少;而盐城凹陷尽管新生界厚度超过5000m,但绝大多数深探井未见油气显示。
(4)郯庐断裂带对局部构造的控制作用及其与油气聚集的关系
受郯庐断裂带走滑伸展作用的控制,靠近郯庐断裂的金湖凹陷发育了多排呈NE—NNE向雁行排列的继承性断鼻、背斜,而远离郯庐断裂带一侧局部构造规模较小,以断块为主。
苏北盆地NE—NNE向鼻状构造带对油气分布起着严格控制作用。在金湖凹陷,存在呈NE—NNE向展布的多排鼻状构造带,所有油气田均分布在鼻状构造带上,已发现油田15个;高邮凹陷也存在NE向展布的多排鼻状构造带,所有主力油田均分布在这些构造带上,已发现油田21个,其中在靠近断裂带主深凹两侧的油田规模最大,最大储量可达2000×104t;同样,在溱潼凹陷构造高带也呈NE向展布,已发现油田15个。
总之,发育于郯庐断裂带东侧的苏北盆地,在邻近岩石圈断裂的区带具有以下特征:拉张强度大,断陷规模较大,沉降速率高,沉降持续性好,发育多套优质高效烃源岩;地温梯度高,烃源岩成熟门限浅;邻近盆缘大型物源系,发育多套优质储层,且断裂作用强,油气运聚效率高;发育大型继承性隆起构造带和箕状断陷,是巨大的油气聚集场所。因此,紧邻郯庐断裂带的高邮、金湖等西部深凹陷的油气资源丰度远高于其他区带。
⑧ 中国石油产地在哪
中国五大油田如下:
1、大庆油田
大庆油田于1959年发现,1960年投入开发,是我国最大的油田,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特大型陆相砂岩油田之一。油田位于黑龙江省中西部,松嫩平原北部,由萨尔图、杏树岗、喇嘛甸、朝阳沟、海拉尔等油气田组成。国内勘探范围包括松辽盆地北部、依舒等外围盆地、内蒙古海拉尔盆地、新疆塔东区块、四川重庆矿权流转区块等领域,海外业务覆盖中东、中亚、亚太、非洲和美洲等区域。
2、胜利油田
胜利油田是胜利石油管理局、胜利油田分公司和胜利石油工程公司的统称,包括勘探开发、石油工程、公用工程、矿区服务四个业务板块。工作区域主要分布在山东省东营、滨州、德州、济南、潍坊、淄博、聊城、烟台等8个市的28个县(区)内,以及新疆、内蒙古等5个省、自治区。胜利石油管理局、现胜利油田的开采及运营工作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公司管理。
3、辽河油田
辽河油田总部位于辽河下游、渤海湾畔,被沈阳、辽阳、鞍山、营口、大连环抱,交通便利,物产丰富,气候宜人,人文和地理环境十分优越。1998年探明石油地质新增储量8374万吨,可采储量1635.9万吨,探明天然气地质新增储量5.32亿立方米,实现了当年采油量与新增可采储量的平衡。在持续、稳定、高效发展油气生产的同时,辽河油田实施“一业为主,多元发展”战略,石油化工、建材、机械制造、现代农业、第三产业五大支柱产业初具规模。
4、华北油田
华北油田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华北油田分公司的简称,主要从事石油天然气勘探和生产、石油天然气集输及储运、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工艺研究及规划研究等石油勘探开发核心业务。资产价值:拥有油气资产原值201.29亿元,净值84.65亿元。注册油气勘探区域:主要集中在冀中地区、内蒙古中部地区和冀南—南华北地区等三大探区、山西沁水盆地。
5、中原油田
中原油田,是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下属的第二大油气田,总部位于河南省濮阳市,主要勘探开发区域包括东濮凹陷、普光气田和内蒙探区。中原油田发现于1975年,经过30多年的开发建设,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具有油气勘探开发、工程技术服务、石油天然气化工等综合优势的国有特大型企业,成为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
⑨ 江苏油田怎么样
江苏油田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扬州,这里文人荟萃、经济发达、景色优美、素有油井打在花园里的"水乡油田"之称。 油区主要分布在江苏省的扬州、盐城、淮阴、镇江 4 个地区 8 个县市,已投入开发的油气田 22 个。 江苏油田是江苏石油勘探局勘探开发的各油气田的总称, 目前勘探的主要对象在苏北盆地东台坳陷。 本世纪四十年代至五十年代初,由于苏南、苏北相继发现油苗和气苗,地质工作者 开始在江苏地区进行早期的石油地质勘查。 1955年初,国务院批准了地质部第一次石油普查会议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战略性的石油普查勘探的建议。1956年2月,地质部第二次全国石油普查工作会议决定华东地质局组建队伍,开展苏、浙、皖三省毗邻地区石油地质调查工作。1958年8月,石油工业部组建华东石油勘探局,负责华东地区五省一市(苏、浙、闽、赣、鲁、沪),而以江苏为重点的石油勘探工作。 从1956年到1975年的二十年中,地质部和石油部的广大地质工作者坚持不懈,协同作战,在江苏省境内,主要在苏北地区进行了大量的区域普查勘探,并取得了钻获工业 油气流的突破性勘探成果,肯定了江苏是一个油气分布广阔的有利地区。 1975年7月20日 ,会战的第一口井--真6井开钻。同年9月底,10台钻机全部投入 生产。到1975年底,共开钻探井13口,完钻8口,初步控制了真武油田的含油面积,并有一批油气井投入试采。这一年,真武油田试产原油6176吨。 从1975年至1990年的十六年来,参加石油会战的全体职工,在各有关方面的支持配合下,克服困难,研究总结了江苏油气资源分布的地质状况及其主要特点,为进一步勘探开发江苏石油取得了新的成果江苏石油勘探局组建于 1975年4月23日 ,直属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是勘探开发一体化,油气生产、加工与销售配套,农、工、科、贸兼营,跨地区、跨行业的综合性大型国有企业,是我国南方最大的陆上石油工业基地。2000年1月,根据《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整体重组改制后管理体制和机构设置方案》,设立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油田分公司,经营原江苏石油勘探局油气勘探与生产、炼油与销售业务,原江苏石油勘探局相关的资产、负债和权益整体划入。新设立的江苏油田分公司与现江苏石油勘探局,统称江苏油田,由于油田地处肥沃的苏北里下河水网地带,又有水乡油田之称。油田占地15.62平方千米,分布在江苏和安徽两省的8个地区17县76个乡镇,主力油区在扬州市的江都、邗江、高邮、仪征;泰州市的兴化;淮阴市的金湖、盱眙、洪泽;镇江市的句容;盐城市的东台、射阳;安徽滁州市的天长。油田总部于2000年11月由江苏省江都市邵伯镇迁入风景秀丽、人文荟萃的江苏省扬州市江苏油田分公司,是集石油勘探开发一体化,油气生产、加工与销售相配套,跨地区、跨行业的综合性大型石油企业。分公司机关设在江苏省扬州市,油区主要分布于江苏、安徽两省的6市12县境内,包括江苏扬州市的江都、邗江、高邮、仪征,泰州市的兴化,淮阴市的金湖、盱眙、洪泽、镇江市的句容,盐城市的东台、射阳,安徽滁州市分公司勘探开发成效显着、前景可观。2001年,新增三级储量3254万吨油当量,连续5年提交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超过1000万吨;生产原油157万吨。到目前为止,已先后发现了34个油气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74亿吨,天然气地质储量74亿立方米,探明含油面积 161km 2,建成年产原油150万吨以上生产能力。从整体发展态势上看,油气生产目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处于兴盛期。特别是作为勘探接替领域的下扬子和南华北中古生界资源总量测算约20-30亿吨,包含了石油、天然气、煤层气等多种资源,目前尚处在前期评价研究和早期勘探评价突破阶段,蕴藏着巨大潜力分公司勘探开发技术领先,独树一帜。多年的不懈努力,形成了具有在地上水网密布、地下构造复杂,素有"地质家考场"之称的长江金三角地带,从事复杂小断块群油气藏滚动勘探开发的成功经验和技术;拥有全行业第一套全三维处理软件以及用于油藏早期描述评价的无井LOG反演技术;发展配套了以全三维地震、油藏描述等四项技术为核心的复杂断块地区滚动勘探开发综合配套技术,建立起一套高速、高效增储上产的技术系列,百万吨产能建设投资水平为同行业先进。分公司现已建成FDDI光纤计算机网络并与全国和因特网连结,勘探开发生产、科研、经营、管理全部实现计算机化,新技术的使用在全国中小油田处于领先水平。"当年鏖战急"、"今朝更好看"。江苏石油事业不仅已经取得令人鼓舞的成果,而且有着十分广阔的前景。
如果不是石油大学的 估计成为正式工会很难的 不过现在其他油田正式工都蛮难进的 如果当劳务工 还是别来了 待遇很一般的 而且没什么前途 正式工估计有3万多吧
⑩ 江苏油田的基本概况
本世纪四十年代至五十年代初,由于苏南、苏北相继发现油苗和气苗,地质工作者开始在江苏地区进行早期的石油地质勘查。1955年初,国务院批准了地质部第一次石油普查会议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战略性的石油普查勘探的建议。1956年2月,地质部第二次全国石油普查工作会议决定华东地质局组建队伍,开展苏、浙、皖三省毗邻地区石油地质调查工作。1958年8月,石油工业部组建华东石油勘探局,负责华东地区五省一市(苏、浙、闽、赣、鲁、沪),而以江苏为重点的石油勘探工作。从1956年到1975年的二十年中,地质部和石油部的广大地质工作者坚持不懈,协同作战,在江苏省境内,主要在苏北地区进行了大量的区域普查勘探,并取得了钻获工业油气流的突破性勘探成果,肯定了江苏是一个油气分布广阔的有利地区。1975年7月20日,会战的第一口井--真6井开钻。同年9月底,10台钻机全部投入生
产。到1975年底,共开钻探井13口,完钻8口,初步控制了真武油田的含油面积,并有一批油气井投入试采。这一年,真武油田试产原油6176吨。从1975年至1990年的十六年来,参加石油会战的全体职工,在各有关方面的支持配合下,克服困难,研究总结了江苏油气资源分布的地质状况及其主要特点,为进一步勘探开发江苏石油取得了新的成果。江苏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气候有明显的季风特征,冬干冷,夏湿热,四季分明。这里又处在亚热带向暖热带的过渡区,全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降水量约在780~1160毫米左右,降水量集中在夏季的6~8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0%左右。 “当年鏖战急”、“今朝更好看”。江苏石油事业不仅已经取得令人鼓舞的成果,而且有着十分广阔的前景。江苏境内沉积岩分布面积达8.6万平方公里,有两大勘探目的层系,一是中新生界陆相碎屑岩,二是中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此外还有丰沛铜地区的煤成气。如果再从整个下扬子地台来看,前景就更大。下扬子地台包括了苏南、浙江,乃至安徽东部一苏浙皖20多万平方公里,由下古生界到上古生界的地层组成,各个历史时期的地层都有,对于这个大战场,还是一个没有起步的地方。
望未来,江苏油田全体职工坚信,随着勘探开发经验的积累,科学技术的进步,对外合作的加强,江苏石油事业必将不断取得新的突破,更加美好的前景必将出现在江淮大地和东海之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