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矿藏 » 液化石油怎么卸液
扩展阅读
李易峰共代言多少产品 2025-05-16 14:02:49
ae工具栏怎么打开工具 2025-05-16 13:45:18

液化石油怎么卸液

发布时间: 2022-06-04 18:47:31

‘壹’ 液化气灶进残液怎么处理

首先,液化石油气的抽残应由持有充装资质的专业人员在充装站内使用一定的设备进行处理。不能由个人在家里进行任何的处理!
如果你的石油气瓶内有残液,可以将送到气瓶充装站,由他们进行专门的处理,如下是气瓶抽残液的操作规程:
1、操作前通知压缩机房启动循环压缩机。
2、打开残液管总阀门气相管道总阀门。
3、将残液瓶(或超重瓶)接上抽空软管。
4、打开气相管阀门和钢瓶角阀,为钢瓶加压到一定压力,一般为0.2-0.3MPa。
5、关闭气相管阀门,将钢瓶倒放。
6、打开液相管阀门,利用瓶内的气相压力将残液抽出。
7、扶正钢瓶,关闭液相管阀门,关闭钢瓶角阀。
8、拆抽液软管,抽残完毕,做好抽残记录。
9、钢瓶抽残作业完毕后,关闭残液管和气相管总阀门。
10、重瓶(如检查出的漏气重瓶或须检修的报废的重瓶)抽空时,应先用导管将
部分液化石油气导入别的空瓶后才能进行抽空。

‘贰’ 液化石油气的残液会随输气管排出吗

把主阀关掉,卸下输气管,不就排出去了吗。如果经常有液体就得找专业人员来处理了。

‘叁’ 液化石油气槽车的装卸详细流程

一、准备工作
1、引导罐车对准装卸台位置停车,待司机拉上制动手闸,关闭汽车发动机后,给车轮垫上防滑块。
2、检查液化石油气检验单,检查罐车和接收贮罐的液位、压力和温度,检查装卸阀和法兰连接处有无泄漏。
3、接好静电接地线,拆卸快装接头盖,将装卸台气、液相软管分别与罐车的气、液相管接合牢固后,开启放散阀,用站内液化石油气排尽软管中空气,关闭放散阀。
4、使用手动油压泵打开罐车紧急切断阀,听到开启响声后,缓慢开启球阀。
二、正常装卸车程序
1、液化石油气压缩机卸车作业
①气相系统:开通接收储罐的气相出口管至压缩机进口管路的阀门;开通压缩机出口管至罐车的气相管阀门。
②液相系统:开通罐车液相管至接收储罐的进液管阀门。
③通知运行工启动压缩机。
④待罐车气相压力高于接收储罐0.2MPa~0.3MPa后,液体由罐车流向接收储罐。当罐车液位接近零位时,及时通知压缩机运行工停车,关闭罐车液相管至接收储罐的进液管阀门,关闭接收储罐气相出口管至压缩机进口管路的阀门,关闭压缩机出口管至罐车的气相管阀门。
⑤将罐车气相出口管至压缩机进口管路的阀门接通,将压缩机出口至接收储罐气相进口管路的阀门接通,通知运行工启动压缩机回收罐车内气体,回收至罐车压力为~0.2MPa停车,并关闭上述有关阀门。
⑥关闭罐车紧急切断阀。泄压后拆卸软管和静电接地线,盖上快装接头盖,取出防滑块。开走罐车,卸车作业结束。
⑦按规定填好操作记录表。
2、液化石油气压缩机装车作业
①气相系统:开通罐车气相管至压缩机入口管路的阀门;开通压缩机出口管至出液储罐气相入口管路的阀门。
②液相系统:开通罐车液相管至出液储罐的出液管路的阀门。
③通知运行工启动压缩机。
④待出液储罐气相压力高于罐车0.2MPa~0.3MPa后,液体由出液储罐流向罐车。当罐车液位达到最高允许充装液位时,及时通知压缩机运行工停车,关闭罐车液相阀门和出液储罐的出液管阀门。
⑤关闭罐车气相管至压缩机入口管阀门,关闭压缩机出口管至出液储罐气相入口管路的阀门。关闭罐车紧急切断阀。泄压后拆卸软管和静电接地线,盖上快装接头盖,取出防滑块。开走罐车,装车作业结束。
⑥按规定填好操作记录表。
3、液化石油气泵卸车作业
①气相系统:开通罐车气相阀至接收储罐气相管路的阀门。
②液相系统:开通罐车液相阀至泵进口管路的阀门;开通泵出口至接收储罐进液管路的阀门。
③通知运行工启动液化石油气泵。
④液体由罐车流出经泵加压后流向接收储罐,当罐车液位将近回到零位时,通知运行工停泵,关闭罐车气相阀门至接收储罐气相管路的阀门,关闭罐车液相阀门至泵进口管阀门,关闭泵出口至接收储罐的进液管阀门。关闭罐车紧急切断阀,泄压后拆卸软管和静电接地线,盖上快装接头盖,取出防滑块。开走罐车,卸车作业结束。
⑤按规定填好操作记录表。
4、液化石油气泵装车作业
①气相系统:开通罐车气相阀至出液储罐气相管路的阀门。
②液相系统:开通出液储罐液相出口至泵进口管路的阀门;开通泵出口至罐车液相管路的阀门。
③通知运行工启动液化石油气泵。
④液体由出液储罐流出经泵加压后流向罐车。当罐车液位达到最高允许充装液位时,通知运行工停泵,关闭罐车气相阀门至出液储罐的气相管路的阀门,关闭出液储罐液相出口至泵进口管路的阀门,关闭泵出口至罐车液相管阀门。关闭罐车紧急切断阀,泄压后拆卸软管和静电接地线,盖上快装接头盖,取出防滑块。开走罐车,卸车作业结束。
⑤按规定填好操作记录表。
三、巡回检查:
1、检查卸车作业和装车作业的液流方向是否正确。
2、观察罐车和储罐的压力、液位和温度有否异常。
3、检查压缩机气液分离器,应无液或液位在安全位置以下。
五、注意事项
1、检查压缩机气液分离器的液位,如有积液应及时排尽液体。
2、罐车在装、卸过程中,驾驶员、押运员必须在场配合机泵、储罐操作人员共同做好装卸操作工作,同时应注意罐车的稳固情况和管路有无泄漏等异常现象。
3、作业时和软管泄压时,不许发动汽车和鸣电喇叭。
4、运行工操作时戴好手套,装卸软管时必须关好阀门,而且管口不许对人,以防被液化石油气冻伤。
5、遇到雷雨天气,附近有明火、火灾,卸车压力异常,压力差大而无液流或液面不降低,设备、软管发生故障及安全附件失灵时,应立即停止卸车作业。
6、罐车卸车后的余压应不低于0.1MPa,且罐内余液量应不少于最大充装量的5%。
7、司机必须检查罐车装卸操作箱内阀门已关好,且所有与罐车连接件彻底分离后方可驶离卸车台。
六、异常情况紧急停车处理程序
1、发现异常情况,必须立即停止装卸车作业。
2、必须立即关断罐车气、液相紧急切断阀和气站的有关阀门,切断气源。
3、如果发现大量泄漏液化石油气,应立即报警“119”和切断一切火源、热源。
4、如果因泄漏液化石油气发生火灾,在保证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应设法切断液化石油气气源,用灭火器扑火,用消防水冷却罐车和储罐,控制事故进一步扩大。

‘肆’ 液化石油气储罐停业还有残液该如何处理

如果你说的停业是指以后你不用了,罐子想做其他用途或卖掉的话。处理步骤应该这样:
1、残液可以卖了,用槽车将残液运走;
2、卸罐内残液时,最好用氮气,这样残液卸完后,就可以继续用氮气将可燃气体扫向火炬烧掉;
3、继续用氮气置换完罐内的可燃气体;
4、如果罐子需要放置一段时间,就保持氮气在罐子内,充氮保护;
5、如果需要检修,打开罐子,就开罐后用鼓风机持续吹空气,直到检查罐内气体合格,氧气充足,确定已经完全置换完氮气后,才能进入。

‘伍’ 长时间家用的液化气罐内的液体可以倒出来吗

如果液化气罐用了好长时间了,如果液化气输出不畅通可以将液化气罐放倒或者倒过来,还是可以继续使用的,不过我感觉这样使用还是有液化气不纯的感觉,而且不大保险,建议到液化气站让他们帮着处理一下啊

‘陆’ 液化气中的残液是什么

当我们倾倒残液时可看到大部分呈浅黄色并且混杂着一小部分黑色的糊状物,还有黑色的焦碳样的固体,从资料上可知普通液化气的成分是丙烷(即碳3,细分还有乙烷)、丁烷(碳4,细分还有异丁烷、正丁烷)这两种约占70%左右,乙烯占20%左右(包括丙烯),这些碳氢化合物的汽化点(即沸点)各不相同,但最高也在-18℃左右,就是说只要气温在零下18摄氏度以上(高于-17℃)就可以自然汽化,在液化气瓶中没有汽化时表现为压力的升高,一般在0.5-0.8MPa(5-8公斤/平方厘米),其余不能在常温下自然汽化的部分就是液。 因为现在我们去充液化气一般是以重量为标准的,你瓶中有残液最起码不是影响了你实际的充其量了嘛。

‘柒’ 液化石油气常用的装卸方式有哪几种

主要取决于当地的“气法规”涉及哪些管理要求?主要的天然气供应站设立如下
一般条件:
住房需求
1,必须是平房(即无楼,无地下室);
2,防火等级;
3,必须是铁门窗,开放的需要; - 其他要求,如当地的天然气需求,阅读整改后,消防部门将在
2详述服务站设置过程
1应找当地的天然气供应天然气公司下属或授权加盟,或加入签署的协议要求协议;
2的带动下,当地火燃气公司相关管理人员,燃气管理您分别审核和验收后提到房子,可以申请“营业执照”;
3,燃气管理部门颁发的“燃气设施使用许可证”特别许可证这一点,证书;
4,员工受到经过专业训练前被雇用

‘捌’ 液化石油气钢瓶卸角阀的安全操作规程是什么

要正确掌握角阀、减压阀、燃具开关的使用方法,同时经常注意和教育孩子,不要去玩弄阀门开关,弄坏了开关或忘记关闭就会造成漏气,以致引起火灾或其它事故。每次使用前必须确认燃气具的开关在关闭的位置上方可通气点火。用气完毕后,牢记关闭钢瓶角阀防止漏气。关闭时不要用力过猛,以防角阀发生意外事故。严禁客户私自拆卸、检修角阀和减压阀。液化气罐着火,要想尽办法关闭角阀。如果阀门火焰较大,可以用湿手巾、抹布等猛力抽打火焰根部,将火扑灭,然后关紧阀门。如果角阀失灵,可以将火焰扑灭后,把液化气罐迅速搬到室外空旷处,让它泄掉余气或交液化气公司处理。

‘玖’ 液化石油气瓶如何抽残液

检验站一般都是直接倒掉的。正常情况下是瓶内无气体余压,将气瓶倒置,后用抽真空机将瓶内残液抽出。这个需要专业人员和专业的设备才行。

‘拾’ 我家换液化气时残液不慎滴在地上了,现在味道很大,有什么比较方便的方法可以去掉吗

清除地板上液化气残液的味道需要备好:洗发水、淘米水、小苏打、水盆、拖把。

1、首先按照如图所示在水盆中倒入适量的淘米水待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