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矿藏 » 为什么每一个国家都想要石油

为什么每一个国家都想要石油

发布时间: 2022-06-01 22:03:52

Ⅰ 现在的石油满大街都是,为什么有些国家为了石油甚至要打仗

你看看人家沙特阿拉伯,沙特阿拉伯只有石油多,你以为他们富裕吗?就是因为缺少水啊!而像我们这些国家,水资源还不算特别短缺吧,但是你以为我们石油资源丰富吗?就这样想一想,与沙特阿拉伯是同理对吧

Ⅱ 各个国家无时无刻都在挖石油,地球上的石油为何还没挖完

每个人都熟悉石油。油是黑色粘稠液体,是各种烷基的混合物。石油作为现代技术的重要能源,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人类生活中,它与石油的各种好处密不可分,因为石油的不均匀分布和高昂的开采成本是无法完成的。

事实上,这两种说法都是可能的。我们不能理解石油来自生物的积累。我们也不清理一部分在无机环境中形成的油。也就是说,碳、氢和硫可以在特定的环境中产生石油,我们知道人们仍然不了解石油生产的机理。我们只知道石油越来越少了。我们是否需要说石油将会耗尽?答案是真的不会耗尽,只会随着石油的枯竭,开采成本越来越高,人类最初会保持石油的水平。

Ⅲ 为什么石油对国家这么重要

吃穿住用行全部离不开石油。可以说比黄金还重要。

Ⅳ 为什么石油在国家政治中这么重要

因为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石油。
吃:可能大家会觉得石油能吃吗?实际上有很多调味剂、添加剂等都是石油副产物加工而来。
穿:这个就更不用说了,各类化纤衣物都是石油加工而来。
住:各类装修材料、涂料也是石油加工产物。
行:各类交通工具都需要加油。你可能会说自行车不需要,但自行车上的塑料件都是石油加工而来。
最重要的是,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用一点就少一点。所以,发达国家都有战略储存库(不销售,只等特殊时期使用)。
你说石油重不重要?

Ⅳ 石油对各国为什么那么重要

首先,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足以说明石油对工业的重要性,这也决定了石油的价值很高。当今世界仍处于工业社会阶段,世界经济总体上处于较快发展时期,对所需石油量的需求必然很大,这反映了市场需求影响商品价格。其次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更增加了它的价值。再次,欧美石油公司巨头存在垄断以操纵价格之现实,是石油价格产生泡沫。最后,石油被卷进了政治当中,20世纪中后期几次经济危机就是明证。发展中国家凭借发达国家对石油的需求是必须的这一点,使石油成为自身与发达国家斗争的武器,进一步抬高了石油价格。

Ⅵ 为什么现今世界如此依赖石油和天然气

一、世界能源结构以化石能源为主,化石能源在较长时期内仍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能源基础
目前全世界能源年总消费量约为134亿吨标准煤,其中石油、天然气、煤等化石能源占85%,大部分电力也是依赖化石能源生产的,核能、太阳能、水力、风力、波浪能、潮汐能、地热等能源仅占15%.化石能源价格比较低廉,开发利用的技术也比较成熟,并且已经系统化和标准化.虽然发达国家遭受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打击后,千方百计摆脱对石油的过度依赖,但是今后20多年里,石油仍然是最主要的能源,全球需求量将以年均1.9%的速度增长;煤仍然是电力生产的主要燃料,全球需求量将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可见化石能源仍然是我们在这个星球上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能源基础.
有统计表明,2020年全世界能源消费量将是目前的3倍.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世界各国能源消费量与GDP的增长程度有密切的相关性.从发达国家走过的道路来看,人均GDP在1000至10000美元之间,人均能源消费量增长较快,GDP超过10000美元之后,人均能源消费量放缓.我国正处在人均能源消费量增长较快的起步阶段,石油需求增势强劲,预计今年原油消费量为2.7亿吨,2020年将达到4.0-4.5亿吨;而我国是一个人均能源相对贫乏的国家,人均石油、天然气、煤炭可采储量分别占世界平均值的20.1%、5.1%和86.2%,尤其是原油,目前对外依存度是1/3,2020年将超过1/2,供需矛盾相当尖锐.
二、化石能源枯竭问题和能源环境污染问题依然困扰人类
世界能源以化石能源为主的结构特征,使得化石能源走向枯竭和化石能源利用对环境的污染这两个老问题,依然困扰人类.
世界能源以化石能源为主的结构特征,使得化石能源枯竭的日子离我们越来越近.因为作为能源主体的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用一点,就少一点,总有枯竭的那一天.日前《2004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测算世界石油总储量为1.15万亿桶,以目前的开采速度计算,可供生产41年.作为世界石油龙头的沙特阿拉伯,石油储量达2500亿桶,日产量800多万桶,分别占世界石油总储量和总需求量近1/4和近1/10.这个国家以“我们每天为世界提供石油”作为使命,在过去30多年间确实起到世界石油供应稳定器的作用.但是,沙特石油公司高级职员私下表示:“我不知道这种情况能够持续多久.”因为沙特老油田已经接近产油高峰期,而开采新油田的难度非常大.世界各大产油国也都大致如此,阿曼目前的产量仅是其高峰时的1/5,美国石油开采量每年下降3%,传统的石油出口国印度尼西亚甚至一度需要进口石油应急.全球再找到大型油田的可能性非常小,只能寄希望于西伯利亚永久冻土带、加拿大油砂和几处深海大陆架.这种状况加剧了人们对不可再生能源走向枯竭的危机感.近年来国际市场油价持续走高,很大程度是这种危机感的直接反应.
目前以煤炭、石油为主的世界能源结构带来全球性能源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为酸雨、臭氧层破坏、温室气体排放等.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城市大气污染已达到十分严重的程度,在欧洲和北美也出现了超越国界的大气污染,形成了广泛的环境酸化,上千个湖泊的湖水酸度达到了不能支持鱼类生存的程度,酸性气体所造成的腐蚀损失,每年高达10亿美元.我国以煤炭、石油为主的能源结构也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都居世界前列.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使全球变暖,2003年成为有史以来最炎热的一年,因此联合国呼吁各国签署《京都协议书》,以减少温室效应气体的排放.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做出积极响应,而二氧化碳排放量居世界第一的美国,出于自身经济扩张的考虑,拒绝签署《京都协议书》,使国际社会同温室效应问题的斗争举步维艰.
三、世界石油地缘政治格局呈现多元化态势,世界石油市场结构新一轮大调整拉开序幕
化石能源除了必将枯竭和环境污染这两个老问题受到全人类的特别关注以外,近些年世界石油市场结构新一轮大调整也格外引人注目.
世界石油工业历经近150年的发展,到20世纪末形成了从西北非经中东、里海、中亚、西伯利亚到远东的石油储产区域和以北美、西欧、东亚为主的世界石油消费区域,两者供需关系严重错位和失衡,导致以最大石油消费国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与以世界最大石油输出国沙特阿拉伯为首的中东产油国家的控制与反控制的矛盾突出,“强强抗衡”成为上世纪后30年石油地缘政治的主旋律.以往历次世界石油市场结构大调整,都是石油地质大发现带动的,美国油田、巴库油田、中东油田、北海和墨西哥湾油田的相继发现,都使世界石油地缘政治格局为之一变,世界石油市场结构随之做出相应的大调整;然而进入本世纪,特别是伊拉克战争之后,世界石油地缘政治“多元化”初露端倪,并引发世界石油市场结构的大调整.
这次世界石油市场结构大调整涉及需求结构调整、供应结构调整、资本结构调整和新石油储产中心开辟等石油领域的方方面面,其时间持续之长,波及范围之广,影响之深远,是前所未有的.主要表现在:
石油需求多元化.虽然发达国家石油需求仍然主导世界石油需求市场,但是随着发展中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石油消费量将追超发达国家.
石油供应多元化.欧佩克在世界石油市场仍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其控制国际油价的局面正在打破,非欧佩克产油国发展势头强劲,俄罗斯的能源大国地位得以确立,挪威、加拿大等国的传统地位仍然保持,伊拉克的特殊地位将逐渐突出,石油供应国形成“群雄并立”的格局.
石油资本多元化.世界石油产业被西方几大石油公司所垄断的局面将被打破,发展中的地区大国全力支持本国石油公司在全球争取石油开发、生产和销售的份额,招商引资将是各产油国迅速提高石油效益的必然选择,联合开发将是各石油公司规避海外投资风险的最佳策略,区域合作将是各石油需求国趋利避害的当务之急.
这样的世界石油市场结构大调整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需求激增的拉动.人类在过去150年已经消耗了9500亿桶石油,占全球已探明化石能源总量的44%,其中大部分是近50多年在现代工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消耗的.进入本世纪,随着工业的新一轮增长、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能源需求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能源消耗量也出现“加速度”的趋势,欧佩克预计今年世界石油日需求量将比去年增加200万桶.可以说需求激增拉动了世界石油市场结构大调整.
供应风险的激励.在目前世界石油供需基本平衡,生产能力略有节余的表象下面,孕育着种种危机,包括世界石油产量将越过顶峰而呈下降趋势;全球石油地质储量连年增加,但是可开采的商业油源却呈下降趋势;新油田的开发需要大投资、长周期和高风险等等,导致世界石油供应不确定的风险凸显.加上石油所特有的地缘政治风险,诸如巴以冲突加剧、伊拉克局势动荡和恐怖袭击对石油设施的破坏,都促使各国加强石油生产、运输、贮存的安全措施,争取多渠道的稳定油源,并且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以确保石油供应.可以说石油供应风险意识激励了世界石油市场结构大调整.
美国石油霸权战略的催化.美国将控制石油资源作为其全球霸权战略的核心内容,将控制伊拉克作为制服中东产油国家的“石油王牌”,遏制其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地区大国获取石油资源.为此,美国采取的石油战略是:抢占中东石油地缘战略支点,控制里海和中亚石油区,抢滩非洲石油区,削弱欧佩克,插手俄罗斯石油公司,控制国际输油管线,以确立新的世界石油地缘政治格局,并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这样的石油霸权战略,使各产油国、石油需求国甚至美国的盟国都感受到巨大的压力,迫使他们制定并实施自己的石油安全战略,确保自己在世界石油市场的应有地位.可以说美国石油霸权战略催化了世界石油市场结构大调整.
各国政府的推动.各国政府为了应对世界石油供需不平衡矛盾和规避石油地缘政治风险,尤其为了应对美国的石油霸权战略,都将石油保障纳入国家发展安全战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形成的需求方急需开辟新油源,新老产油国形成的供应方积极开发新产能,新供需关系和新运输保障也都应运而生.各国政府支持本国石油公司争取境外石油资源份额和参与世界石油市场竞争.可以说各国政府推动了世界石油市场结构大调整.
新技术的保障.新技术使开发深海油田和复杂地质构造的陆地油田成为可能,使液化天然气便于储运和利用,使输油管线成为供需双方的联系纽带.可以说新技术保障了世界石油市场结构大调整.
世界石油市场结构新一轮大调整为新一轮长期投资浪潮创造了条件.新一轮长期投资浪潮需要大投资、长周期和高风险,在数年甚至十几年才能赢利,这就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国际油价将持续走高的深层原因.
四、世界各国纷纷制定能源安全发展战略
如今,依然困扰人类的以化石能源为主的世界能源结构带来的化石能源枯竭和能源环境污染问题以及随着世界石油地缘政治格局呈多元化态势和世界石油市场结构大调整的展开,使能源问题已经上升为一个国家能否安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其社会经济的重大战略问题,各国都从安全和发展两个方面制定了国家能源战略.
首先,各国将石油保障纳入国家安全战略.美国等发达国家为了减轻对欧佩克石油的依赖,转而开辟西非、中亚和俄罗斯等地区和国家的新油源;中国、印度、东盟、韩国、巴西等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和地区集团积极寻求多渠道石油来源;沙特阿拉伯、俄罗斯等老、新产油国都把石油作为本国经济腾飞的“金钥匙”,纷纷制定了“石油兴国”、“石油强国”的战略;世界各国都对石油运输保障和战略储备予以高度重视,例如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日本、美国等国都在建设长距离输油管线,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联合维护马六甲海峡安全,中国和印度筹建石油战略储备设施,等等.
其次,世界各国都制定能源发展战略,将合理利用和节约常规能源、研发清洁的新能源和切实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基本国策,以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资源有效利用、环境不断改善的目标,从而形成如下发展趋势:
高新技术成果在能源工业迅速推广应用.能源工业正在由低技术向高技术过渡,新技术已迅速地渗透到能源勘探、开发、加工、转换、输送、利用的各个环节,例如自动化生产设备使煤矿开采效率成倍提高,新工艺和新技术促进了深海油田的开发.
化石燃料正在向高效节能、洁净环保的方向发展.全球范围的节能技术革命已经展开,各国都在通过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效来降低能源需求量,发达国家的能源消耗下降了30%以上,机动车的燃油效能提高了近一倍.清洁能源技术迅速提高,各国纷纷推进清洁煤计划.
天然气的开发利用迅速增长并且前景广阔.天然气储量丰富,迄今仅开采了全球总储量的16%,而且污染较小,可以作为石油的替代品,消费量将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有望超越煤炭成为第二大能源载体.天然气水合物是深藏海底的固体天然气,测算储量是化石能源储量的2倍,而且杂质少,无污染,是一种新型的清洁能源.日、美等国已经获取了天然气水合物的样品,我国已经建立了专门的实验室,天然气水合物有望继石油之后成为人类的又一支柱能源.

Ⅶ 阿拉伯国家为什么总是卖石油他们为什么不建个炼油厂,直接卖汽油

阿拉伯国家并不是一个国家,它是由多个国家组成的,但这些国家的政治体制并不同,有共和制,也有君主制,不过都是发展中国家,他们的工业发展的都很缓慢,经济也主要依靠的是石油,天然气,旅游,还有农牧业

如果他们炼的汽油品质高了,他们也得考虑如何卖出去,他们的产业链目前也是并不完善的,而且炼出的汽油也容易爆炸,没有好的产业链再加上不容易运输的特点,他们自然是更愿意选择卖石油了。

Ⅷ 为什么中国这么缺石油,还要出口石油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人口众多,国土辽阔,资源丰富。说到资源,我们都知道大致有两种类型,一个是可再生的,另一个是不可再生的。你知道石油是可再生资源还是非再生能源?无论是什么样的资源,它都是世界上每个国家的宝贵资源。由于它是如此稀缺的资源,我们国家为什么要出口石油?

无论是进口还是出口,国家都应严格控制石油价格和进出口量,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Ⅸ 中国也有不少油气资源,为什么还要进口石油呢

中国也有不少油气资源,为什么还要进口石油?
如果单纯从数量上来看,中国石油储量不算少了,放在随便一个国家,比如韩国、新西兰等,都是绝对牛逼。但放在中国就不一样。
我们国家人口多,14亿人口,平均一下,其实没多少。
第一,我国产油量低,但需求量大,日产量满足不了每日消费需求,所以只能靠进口。我国的石油产量仅384.6万桶/日,无法满足国内1280万桶/日的消费量。而随着国内需求越来越来多,石油产量增速却跟不上来,这个缺口只能靠进口石油来补。2006年至2016年期间,我国的石油产量保持在0.8%的年均增速,远低于5.2%的消费需求的年增速。      
第二,中国石油储量分布不均衡,而且开采需要大量的投时间和金钱成本。中国的石油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地区,要么就是海洋石油,而这些地区气候环境恶劣,勘探难度大,投入费用高,也无法开采出优质原油,因为国内原油品质并不好,石油含碳量重,这会大幅增加炼油成本。所以,我国一些油企甚至还出海去投资和开发油田,因为国外油田开采难度小,原油开采的品质高。      
第三,我国存在大量未经开发的油田,但大多处于复杂的地理环境,具有成藏机理复杂、勘探难度大的不利特点。其次,发现油田并不等于就能开采油田,开采油田的工作和工序相当复杂和冗长,不同油田所适合的开采方式也不尽相同,这意味着开采本国油田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成本。不难发现,近年来我国油企纷纷“出海”投资和开发油田,就是因为国外油田开采难度小,投资回报高。      
第四,现在国外进口原油性价比最高,所以国内油企主要以进口进口原油为主,而国内的石油储量分布不均,开发成本高,可以留给子孙后代慢慢去开发,这样也有利于国家、民族的可持续发展,因为一旦进口原油被别国卡住了,那西北地区的原油就可以马上开采出来,以应付不时之需。      
第五,石油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出于国家安全考虑,不能让这些自己的石油,天然气都浪费在他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