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庆油田已为国出油50多年,大庆油田的现状如何
大庆油田已为国出油50多年,大庆油田有以下几个现状问题:第一,资源接替不足。第二,开采难度大。第三,开发成本大。第四,油田产量比例降低。
大庆油田已为国出油50多年,大庆油田的现状如何?大庆油田现状并不乐观,至少是石油这一方面来说,油量少、含水多、油量分散、开采难度大、成本增加,这是资源开采必然遇到的问题,但是大庆油田也增加了对天然气的开采,目前可开采量是非常乐观的,对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2. 石油是怎么形成的
石油素有“工业的血液”之称,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能源,又是近代有机化工的重要原料。石油泛指各种天然形成的可燃性液态碳氢化合物,常含有氧、氮、石蜡及硫等成分。
在浅海、泻湖以及湖泊中有大量微小水生物,它们对石油的产生起着至关重大的作用。当它们死亡后就沉积在湖底,形成一层富含有机质的淤泥。水体含氧量很少,使死亡的有机体不致被氧化分解。随着埋藏成岩作用的进行,压力和热使有机体首先转化为各种不同的干酪根,然后在温度升高的情况下,分解转化为石油或天然气。经构造或水动力作用,油或气向高孔隙度的砂岩层聚集,形成油砂岩或焦油砂岩,少数岩石如页岩内的石油不易排出,就形成含油的页岩即油页岩。
石油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动力能源,又是近代有机化工的重要合成原料气。提炼油品过程中回收矿物蜡和硫,炼油剩余物如石油焦可以做电极,沥青是重要的建筑材料。汽车、轮船和飞机的问世,使石油作为内燃机燃料,有了新的和广泛的用途。除汽油以外,石油是煤油、粗柴油、润滑油、残渣燃料油、沥青和石蜡的来源。
石油不仅有广泛的工业用途,而且石化产品在人们的生活中也被大量地使用着,装点着人们的家庭。造型各异不同种类的家用电器、箱包器皿、生活用具乃至储存着丰富信息的软盘几乎没有一样离得开石化产品。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石油的国家之一。成书于公元1世纪的《汉书·地理志》上就有高奴(今延安附近)“有洧水(延河的支流),肥可难(古“燃”字)”的记载。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在世界上首先使用“石油”这个名词,并做出“此物后必大行于世”的科学判断。
我国的油田分布很广,从新疆到台湾,从松辽平原到青藏高原,都有石油分布。其中尤以华北、东北的含油地层广泛,储量最为丰富。
我国主要石油基地既有陆地上的,也有分布于海域中的。我国陆上主要石油基地有:
大庆油田。位于黑龙江省大庆市,是目前我国最大油田。原油经大庆—秦皇岛—北京输油管和大庆一大连输油管输往东北及关内各大炼油厂,部分经大连出口。
胜利油田。位于山东境内黄河出海口,为我国第二大油田。原油经通往青岛市输油管外运出口,经鲁宁输油管送往南京油港转运到沿长江的省市。
任丘油田。位于河北中部任丘、霸县一带。
辽河油田。在辽宁沈阳、营口和锦州之间。
大港油田。天津市南部直到河北省和黄骅县的渤海岸边。
克拉玛依油田。在新疆准噶尔盆地西部。有输油管经独山子通往乌鲁木齐。
玉门油田。在甘肃酒泉盆地。
冷湖油田。位于青海省柴达木盆地西部。
南阳油田。位于河南西南南阳盆地中。
我国海上石油生产基地主要分布于东海、南海的大陆架上。
3. 大庆油田已为国出油50多年,给祖国做出了多大的贡献
石油是工业的“血液”。在旧中国,由于石油工业落后,缺少石油,人们的生产生活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发现了大庆油田。这一重大发现,翻开了中国石油开发史上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一页,开始了我国石油工业的跨越式发展。
一、大庆油田的发现。。1959年9月26号中国石油勘探队在东北松辽盆地陆相沉积中找到了工业性油流。时值国庆10周年,所以说叫大庆油田。我国松辽盆地沉睡千万年的黄金“惊天一喷。”大庆油田从此诞生。中国。是发现石油和使用石油比较早的国家,然而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在石油的勘探技术上非常落后。直到大庆油田的发现,在让共和国石油工业挺起了脊梁,让新中国一举甩掉了“贫油”的帽子。
4. 大庆油田多少吨级
石油预测地质储量12.68亿吨。
1963年底,大庆油田结束试验性开发,进入全面开发建设,先后开发了萨尔图、杏树岗和喇嘛甸三大主力油田,以平均每年增长300万吨的速度快速上产,年产油量于1976年上升到5000万吨,并在这一水平上实现连续27年高产稳产,为1976年原油产量跨上5000万吨台阶奠定了坚实基础。
油气勘探
勘探范围包括中国黑龙江省全境、内蒙古海拉尔、大杨树、吉林延吉、珲春、新疆塔里木盆地东部地区等16个盆地,登记探矿权面积约26.6万平方公里,石油远景资源量140多亿吨,探明储量65亿多吨,连续五年石油储量年增长超亿吨。
油气开发
油气开发区域包括大庆油田和蒙古塔木察格油田。根据官方网站数据,到2014年12月 ,大庆油田有油水井9万多口,年产原油4000万吨,曾连续27年原油年产量达到5000万吨。
大庆油田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三次采油基地,管理和实施着聚合物驱、三元复合驱等油田EOR工业化生产项目,聚驱原油年产量1000多万吨,三元复合驱原油年产量100多万吨。
5. 大庆油田现有的原油储存量是多少
大庆的石油勘探范围,包括黑龙江省全部和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共72万平方公里的广大地区,占据中国陆地面积的1/13。其中松辽盆地面积26万平方公里,纵跨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在黑龙江境内约占12万平方公里。在地质历史上,这里曾是一个大型内陆湖盆,中生代侏罗纪和白垩纪时期,沉积了丰富的生油物质。盆地中心的沉积岩厚度达7000至9000多米。据"大庆市志"记载,在这个地区,科学预测,至少蕴藏着100-150亿吨石油储量,可供开采的石油储量为80-100亿吨;天然气总储量为8580-42900亿立方米。大庆油田自1960年开发以来,探明含油面积4415.8平方公里,石油地质储量55.87亿吨,探明含气面积472.3平方米,天然气含伴生气储量574.43亿立方米。
大庆石油比重中等,粘度高,含蜡量高,凝固点高,含硫量极少,一般称为"三高一少",属低硫石蜡基型,是理想的石油化工原料。
大庆地区天然气资源埋藏在700-1200米或更深的中浅层和深层地层中,呈矿床埋藏状态。它与石油伴生,每吨原油含天然气50-70立方米;它以甲烷为主,占64.5-91.3%,可直接作为生产化肥的原料;凝析油含量较高,每立方米含70-170克之多,工业价值极高。
6. 中国最大的油田一年出产油多少
大庆油田是20世纪60~80年代中国最大的油区,位于松辽平原中央部分,滨洲铁路横贯油田中部。其中大庆油田为大型背斜构造油藏,自北而南有喇嘛甸、萨尔图、杏树岗等高点。油层为中生代陆相白垩纪砂岩,深度900米~1200米,中等渗透率。原油为石蜡基,具有含蜡量高(20%~30%),凝固点高(25℃~30℃),粘度高(地面粘度35),含硫低(在0.1%以下)的特点。原油比重0.83~0.86。1959年,在高台子油田钻出第一口油井,1960年3月,大庆油田投入开发建设。1976年以来,年产原油一直在5000万吨以上,1983年产油5235万吨。大庆油区的发现和开发,证实了陆相地层能够生油并能形成大油田,从而丰富和发展了石油地质学理论,改变了中国石油工业落后面貌,对中国工业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大庆油田我国目前最大的油田,于1960年投入开发建设,由萨尔图、杏树岗、喇嘛甸、朝阳沟等48个规模不等的油气田组成,面积约6000平方公里。勘探范围主要包括东北和西北两大探区,共计14个盆地,登记探矿权面积23万平方公里。油田自1960年投入开发建设,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6.7亿吨,累计生产原油18.21亿吨,占同期全国陆上石油总产量的47%;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548.2亿立方米,上缴各种资金并承担原油价差1万多亿元,特别是实现年产原油5000万吨连续27年高产稳产,创造了世界油田开发史上的奇迹。
7. 黑龙江省大庆油田
黑龙江大庆油田位于松辽盆地中部,是我国最大的中生代油田(图2-7),含油面积约2500km2,埋藏深度为900~1200m。
松辽盆地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地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省(区),为第四系覆盖的平原区,四周由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张广才岭等山脉环绕。前震旦纪及古生代地层主要出露在盆地四周,在盆地内部构成基底。该盆地海西褶皱基底之上的沉积盖层可划分为6个构造单元,即中央坳陷区、东北隆起区、东南隆起区、西南隆起区、西部斜坡区和北部倾没区,各构造单元内又可划分出长垣、背斜带、隆起、构造阶地、凹陷等次级构造单元(童崇光,1990)。
图2-7 松辽盆地构造分区与油气田分布图
(据大庆油田,1979;转引自童崇光,1990,修改)
1—盆地边界;2—构造区界线;3—油田;4—油气流区
油田编号及名称:1—大庆油田;2—朝阳沟油田;3—扶余油田;4—新木油田;5—新北油田;6—红岗油田;7—宋芳屯油田;8—龙虎泡和升平油田
中生代是松辽盆地发展的主要时期,经历晚侏罗世断陷阶段、早白垩世早期断坳阶段、早白垩世中晚期坳陷阶段和晚白垩世隆升阶段的发展演化,形成侏罗-白垩系以湖相及三角洲相为主、以砂质岩和泥质岩互层为特征的含油沉积岩系(表2-1)。其中,下白垩统泉头组、青山口组、姚家组和嫩江组砂岩、泥岩、泥质页岩及油页岩是主要生油层和储集层。
表2-1 松辽盆地中生界地层简表
(据童崇光,1990,修改)
大庆油田是指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中部的大型背斜(长垣)构造油藏,呈近南北向展布,自北而南有喇嘛甸、萨尔图、杏树岗、高台子、太平屯、葡萄花、敖宝塔等7个高点,之间以鞍部相连。石油储集层主要为青山口组中上部的高台子油层、姚家组下部的葡萄花油层、姚家组上部及嫩江组下部的萨尔图油层,它们多为河流-三角洲砂岩体储油。萨尔图油层为主要产油层,多数为中、细砂岩,属滨湖河流相-三角洲前缘相沉积,一般厚5~10m;葡萄花油层是大庆油田南部的重要含油层,在敖包塔南端尖灭,以细砂为主,一般厚9~18m;高台子油层分布于大庆油田北部,单层厚度仅1m左右,向油田南部尖灭。
中央坳陷区是白垩纪沉降中心与沉积中心叠合区,下白垩统青山口组-嫩江组发育三套由厚层湖相暗色泥页岩构成的生油体。有机质含量丰富,干络根类型为腐泥型和混合型。大量生油的温度界限为50~180℃,深度界限为1200~3000m。
大庆油田属陆相原生油藏,具多套生、储、盖组合。油层孔隙度为24%~26%,中等渗透率。原油为石蜡基,具“三高两低”的特点,即含蜡量高(17.8%~30%)、凝固点高(25~30℃)、黏度高(地面黏度10~20cP)、原油密度低(0.83~0.86kg/cm3)、含硫量低(<0.1%)。油田具统一压力系统,油水界面在-1000~-2000m处,油气界面在-920~-950m处,油、气、水重力分异清楚。石油地质储量超过30亿吨。
8. 大庆石油最原始的储量是多少是1959年发现的吗
1959年3月22日,人们已经确定之前圈定的松基1井没有石油流出。,“7月初至7月20日,松基三井取芯,见到含砂油层,含油饱满,气味浓烈”,“9月26日,松基3井喷
出工业油流,发现大庆油田”。
1959年正值新中国成立10周年,而发现油田的日期也临近国庆,于是,黑龙江省委第一书记欧阳钦提议,将油田所在地大同镇改名为大庆镇,以出油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
10周年。接下来,石油工业部将这个新发现的油田定名为“大庆油田”。
正是因为大庆等特大油田的发现,新华社在1963年12月4日播发的《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新闻公报》中宣布:“我国需要的石油,过去大部分依靠进口,现在已
经可以基本自给了。”
大庆油田是20世纪60~80年代中国最大的油区,位于松辽平原中央部分。滨洲铁路横贯油田中部。大庆油田于1960年投入开发建设,由萨尔图、杏树岗、喇嘛甸、朝阳沟等48个规模不等的油气田组成,面积约6 000平方公里。勘探范围主要包括东北和西北两大探区,共计14个盆地,登记探矿权面积23万平方公里。油田自1960年投入开发建设,连续25年5000万吨以上高产、稳产,创造了世界同类油田开发史上的奇迹。大庆油田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6.7亿吨,累计生产原油18.21亿吨,占同期全国陆上石油总产量的47%。出口原油3.55亿吨,创汇494.8亿美元,上缴各种资金3242.08亿元,承担原油价差4190亿元。
9. 大庆油田开采出多少石油
大庆油田至今已累计生产原油20多亿吨。目前已进入开发后期,原油产量递减,目前约为4000万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