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海参崴可以出口原油吗
摘要 你好,符拉迪沃斯托克(原名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托克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最大的港口,亦为俄罗斯远东地区最大的贸易港,主要输出石油、煤、谷物,输入石油制品、鱼等,所以也能运输原油
㈡ 海参崴石油储量
具体石油储量,没有明确的数据,因为每一年的石油储量是不一样的。
海参崴已经改名为俄文“符拉迪沃斯托克。
符拉迪沃斯托克”位于俄罗斯的太平洋沿岸,是阿穆尔半岛最南端的一个港口,它对于俄罗斯来说非常关键,是俄罗斯在太平洋地区施加影响力的窗口,也是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司令部的驻地。这座城市隶属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总人口大概只有60万人。相比之下,我们的大连人口已经接近600万人。
㈢ 清朝不看重的海参崴到底有多重要
早在明朝时期,海参崴就已经是我国外东北地区的一块儿固有领土,只不过当时明朝将国家的重点放在了江浙沪地带,东北地区属于“严寒冷冻区”不太适合农耕文明的发展,再加上当时东北地区以女真人还有其他的游牧民族为主,明朝对此地的管控并不是很到位,所以明朝政府也就忽略了对于外东北地区的开发。
就像我们对于南海诸岛寸土不让,不是因为这些岛屿有多大面积的土地,而是在这些岛屿周围存在一定的专属海洋经济区,而且这片海域下面的宝藏是不可预见的。
最后,也不利于我国在北太平洋军事力量的发展。
海参崴水面常年平稳,很少有大风大浪,特别适合作为港口。俄罗斯虽是一个沿海国家,但大部分的海岸线都是处于北极圈内,因此海参崴也是目前俄罗斯境内为数不多的天然不冻港。
除此之外,由于海参崴处于韩国,中国,俄罗斯,日本四国的一个海上交通十字枢纽,因此交通也十分便利。所以俄罗斯甚至还把自己的第二大舰队太平洋舰队的司令部定在了这里。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各国都在努力的发展海洋军事力量,如果两国之间真的发生战争,最好将敌人敌于本土之外。而海参崴的丢失,则恰好将我国内陆地区给暴露出来了。倘若未来发生了战争,俄罗斯又给便利的话,对方相当于可以直接介入到我国本土作战。
㈣ 俄罗斯海参崴气候常年怎样
海参崴气候是温带季风气候,不太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或者叫寒温带季风性气候。
冬季这里受来自高纬内陆偏北风的影响,盛行极地大陆气团,寒冷干燥;夏季受极地海洋气团或变性热带海洋气团影响,盛行东和东南风,暖热多雨,雨热同期。全年四季分明,天气多变。因为纬度的偏高,冬、夏气温变幅相应增大,而降水比我国温带季风气候地区偏少。
(4)海参崴有多少石油扩展阅读:
海参崴的地理环境
符拉迪沃斯托克位于太平洋沿岸穆拉维约夫--阿穆尔斯基半岛的南端,临日本海。城市依山建筑。符拉迪沃斯托克北部为高地,东、南、西分别濒乌苏里湾、大彼得湾和阿穆尔湾。城市及港区位于阿穆尔半岛顶端的金角湾沿岸。金角湾自西南向东北伸入内地,长约7千米。
入口处湾宽约2千米,水深20~30米,湾内宽不足1千米,水深10~20米。金角湾南侧隔东博斯普鲁斯海峡,有俄罗斯岛作天然屏障。海湾四周为低山、丘陵环抱,形势险要。由于符拉迪沃斯托克冬季结冰期长达100~110天(12月上旬至翌年3月中下旬),借助破冰船可通航。在夏秋两季多雾,其中6~8月平均有雾日一个半月,有时大雾影响航船进入港湾。
海参崴的简介
符拉迪沃斯托克市,俄语:Владивосток,罗马化拼写:Vladivostok,(意为“东方统治者”或是“征服东方”的意思)是俄罗斯滨海边疆区首府,也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最大的城市。原名为“海参崴”。
城市位于俄中朝三国交界之处,三面临海,拥有优良的天然港湾,地理位置优越,是俄罗斯在太平洋沿岸最重要的港口,也是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司令部所在地。
海参崴来自古老的肃慎(满洲)原住民语言,汉译为“海边的渔村”或“海边的晒网场”。清朝时闯关东的直鲁两省(河北山东)人把这里叫做“崴子”,山东人的“跑崴子”指的就是这里。以其误认当地盛产海参,所以汉译最后定名为“海参崴”或“海参崴子”。
海参崴一词罗马化拼写: Vladivostok,(意为“东方统治者”或是“征服东方”的意思),在台湾海参崴是正式名称,在中国大陆这个城市的正式名称则为“符拉迪沃斯托克”,是对俄文名字的音译。
海参崴,俄人称为符拉迪沃斯托克(英文:Vladivostok,俄文:Владивосток),是俄罗斯滨海边疆州首府,西伯利亚大铁路的终点,是俄罗斯太平洋沿岸着名港城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最大城市,城市人口为63万人,城市总面积为600平方公里,城市海岸线达100多公里。
远东区主要文教科研中心之一,有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远东分部、太平洋渔业与海洋学研究所及多所高等学校。
海参崴港货物吞吐量居俄之首。工业种类有修船、机车车辆、采矿设备、电子仪器、建筑材料、食品加工等。主要输出石油、煤、谷物,输入石油制品、鱼等。
海参崴临大彼得湾,生活着2千多种无脊髓动物、约300种鱼类、鸟类,以及约20种海洋哺乳动物。这里最常见的海洋动物是海豹。沿海的岩石上栖息着各种海鸟,人们称这里为"鸟市"。
㈤ 苏联着名工业城市和港口集录!!!!要全面!!!!!
1、圣彼得堡圣彼得堡曾名列宁格勒,俄罗斯第二大城市,是俄罗斯对外联系的门户 和最大港口。位于波罗的海芬兰湾东岸。涅瓦河河口。陆地面积 512 平方千 米,人口 495 万。圣彼得堡港建在河口两岸三角洲近百个岛屿上,水域面积58 平方千米,涅瓦河自东南分别流人,自南向北主要有大涅瓦、小涅瓦和大 涅夫卡河,以及小河和运河 60 多条,由 400 多座桥梁相连接,有“北方威尼斯”之称。主要港区位于城市西南部,有 50 多个泊位,可停靠吃水 10.5~11.5 米的海轮,年吞吐量 1000 多万吨,从芬兰湾经波罗的海可直通大西洋, 通往 70 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通往国内广大地区。与北欧、西欧有定期航班 相连。受气候影响冬季(11 月下旬至翌年 4 月)结冰,靠破冰船通航。圣彼 得堡兼有海港与河港,又是俄罗斯最大河港之一,是波罗的海——白海运河 和波罗的海——伏尔加运河的起点,轮船可通白海、伏尔加河、里海、黑海 和亚速海。
在经济上圣彼得堡是俄罗斯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是俄罗斯西北经济的 中心,在俄罗斯经济上的地位仅次于莫斯科。圣彼得堡的工业发达,技术力 量雄厚,工业部门齐全,并以机械工业为主,其中重型机械、精密仪器制造 业占有重要地位。产品远销东欧、拉美、亚洲和非洲等国和地区。此外纺织 工业、食品工业、造船业也很发达。圣彼得堡出口物资主要是重型机械、精 密仪表、电站设备、机床、电子等。圣彼得堡是俄罗斯水陆交通枢纽之一, 在陆路上,有 12 条铁路呈辐射状通向塔林、乌拉尔、莫斯科、阿尔汉格尔斯 克、摩尔曼斯克等国内大城市和通乌克兰。白俄罗斯、波兰、芬兰等邻国。有 11 条公路在此交汇,有 60 多条航线与国外及国内通航。 圣彼得堡也是一座举世闻名的历史名城,随着历史的变迁,它曾四次更名。300 年以前,这里原是一个小村庄,周围是大片沼泽地,并为瑞典所控 制。18 世纪以前,沙皇俄国缺少出海口,当时对外贸易往来唯一海港是北冰 洋的阿尔汉格尔斯克,该港位于北极圈附近,气候寒冷,结冰期长,通航时 间不到半年。与欧洲国家联系就得取道北冰洋和大西洋,航程远极为不利。 彼得一世于 1700 年从瑞典人手中夺取了荷兰湾东端的涅瓦河口。从 1703 年 起,在涅瓦河三角洲上建立起要塞和城堡,以当时的沙皇彼得一世的名字命 名——彼得堡。1712 年俄国首都从莫斯科迁此,并建立起造船、火药、纺织 等工厂。18 世纪末又兴建了金属加工、冶炼等工业,加速与内地联系,先后 开凿了上沃洛乔克、马林斯克和齐赫文等运河。19 世纪上半叶开始修筑通向 内地的多条放射状铁路。1913 年人口达 240 万,超过了当时的莫斯科。
1914 年改名为彼得格勒。1917 年 11 月 7 日列宁在此领导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推 翻了沙皇统治,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成为俄罗斯苏维埃共和国首都。1918 年3 月首都迁回莫斯科。1924 年列宁逝世后改为列宁格勒。第二次世界大战期 间,城市被德军包围,破坏严重。战后经过恢复,现在成为仅次于莫斯科的第二大工业中心。现名为圣彼得堡,为苏联解体后的命名。圣彼得堡素有科 学文化城市之称,还是俄罗斯联邦着名的旅游胜地,不仅风景迷人,而且多名胜古迹。 2、摩尔曼斯克 俄罗斯摩尔曼斯克州首府,北冰洋沿岸最大港市,位于科拉半岛东北,临巴伦支海的科拉湾。由于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虽地处北纬69,终年不冻,被称为“不冻港”。人口约42.6万。在城区的高处放眼望去,整个城市沿科拉湾的狭长地带由北向南展开,城区依山而建,是个濒临海湾的小山城。城区主要街道的建筑大都是50年代兴建的5层高的建筑,显得有些陈旧。在靠近城边的山峦上,主要是高层的居民住宅楼。入夜,在万家灯火的映照下,初披冬装的北国港湾显得迷人而多姿。 摩尔曼斯克是俄罗斯西北摩尔曼斯克州的政治、文化和工业中心。它的发展同临近的其它城市一样,同俄罗斯发展北方海上军事力量紧密相连。由于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虽地处北纬69,位于北极圈内,但冬季科拉湾海水不结冰,是俄国少有的不冻港。船舰出入该港不经过别国控制的湾峡,交通战略位置极重要。为全俄最大的军港和北冰洋沿岸最大的商港,俄罗斯船只由此通往世界各地170个港口,年吞吐量800 ~1000万吨。 3、符拉迪沃斯托克 俄罗斯滨海边疆区首府,也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最大的城市。原名为“海参崴”。城市位于俄中朝三国交界之处,三面临海,拥有优良的天然港湾,地理位置优越,是俄罗斯在太平洋沿岸最重要的港口,也是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司令部所在地。 城市人口为63万人,城市总面积为600平方公里,城市海岸线达100多公里。远东区主要文教科研中心之一,有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远东分部、太平洋渔业与海洋学研究所及多所高等学校。 海参崴港货物吞吐量居俄之首。工业种类有修船、机车车辆、采矿设备、电子仪器、建筑材料、食品加工等。主要输出石油、煤、谷物,输入石油制品、鱼等。 海参崴临大彼得湾,生活着2千多种无脊髓动物、约300种鱼类、鸟类,以及约20种海洋哺乳动物。这里最常见的海洋动物是海豹。沿海的岩石上栖息着各种海鸟,人们称这里为"鸟市"。 海参崴是天然的不冻港,也是俄罗斯太平洋沿岸最大的港口城市。伴演着军港、渔港、商港叁种不同的角色,如今以商港其主要功能。其工业以船舶维修、造船、探矿机器制造、鱼类加工及木材业为主;土产以鹿茸及人参最着名。4、伊尔库茨克 伊尔库茨克(Irkutsk)是俄罗斯的地名,包括伊尔库茨克州和伊尔库茨克市。伊尔库茨克州在中西伯利亚高原南部,贝加尔湖以西。南同蒙古相邻。面积76.79万平方公里。伊尔库茨克市是伊尔库茨克州的首府,是东西伯利亚第二大城市。位于贝尔加湖南端。安加拉河与伊尔库茨克河的交汇处。人口约80万,属大陆性气候,严寒期长。 地处中西伯利亚高原南部,贝加尔湖以西。南同蒙古相邻。面积76.79万平方公里。人口278.4万(1987),俄罗斯人占87%,次为乌克兰、白俄罗斯、鞑靼人等。辖乌斯季奥尔登斯基布里亚特自治区。首府伊尔库茨克。大部为山地,平均海拔500-700米。北、中部为中西伯利亚高原的一部分。西南为东萨彦岭,东为贝加尔湖沿岸山脉和斯塔诺夫高原。安加拉河、勒拿河及其支流维季姆河流经。温带大陆性气候。1月平均气温由南部的-15℃到北部的-33℃;7月为17-19℃。年降水量350-430毫米。煤、铁、有色金属、森林、水力资源丰富。1937年建州。工业以采矿(煤、铁、金、云母、石膏、滑石、岩盐等)、电力、炼铝、炼油及石油化工、矿山机械、木材加工及纸浆-造纸为主。畜牧业以牛、羊为主。种植业集中在南部铁路沿线,农作物以麦类为主。西伯利亚大铁道及贝阿铁路在泰谢特交会,水运较发达,秋明油田输油管终点。主要城市还有安加尔斯克、布拉茨克、乌索利亚(西伯利亚)等。5、莫斯科 莫斯科,现俄罗斯联邦首都,也是俄罗斯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及交通中心。莫斯科面积1081 平方公里,市区东西长30公里,南北长40公里,人口1047.3万人(2007年)。莫斯科建城于1147年,迄今已有800余年的历史。是世界特大都市之一和欧洲最大的城市。莫斯科地处俄罗斯欧洲部分中部,跨莫斯科河及其支流亚乌扎河两岸。莫斯科和伏尔加流域的上游入口和江河口处相通。 莫斯科州位于奥卡河和伏尔加河之间,南部与图拉州接壤,西南部与卡卢加州为邻,西部与斯摩棱斯克州毗邻,西北和西部与特维尔州为邻,东北部与雅罗斯拉夫尔州接壤,北部和东北部与弗拉基米尔州为邻,东南部与梁赞州交界。 莫斯科地处俄罗斯欧洲部分中部,跨莫斯科河及其支流亚乌扎河两岸。现有人口1约1200万(2010年),是世界特大都市之一和欧洲最大的城市。莫斯科市区被一条周长109公里的环城高速公路所包围,市区南北长40公里,东西长30公里,面积1000多平方公里。 莫斯科和伏尔加流域的上游入口和江河口处相通,直通诺夫歌罗德,向西延伸,向下沿莫斯科河通向奥卡河并沿奥卡流向梁赞,沿着温赞在木金面汇合,克拉齐母河,流向罗斯托夫,苏兹达尔,雅罗斯拉夫尔流域。6、叶卡捷琳堡 叶卡捷琳堡(俄文:Екатеринбург,1924—1991年期间称斯韦尔德洛夫斯克)始建于1723年,以女沙皇叶卡捷琳娜一世的名字命名。是斯韦尔德洛夫斯克地区的中心,也是乌拉尔和俄罗斯联邦重要工业、交通、贸易、科学、文化和行政中心。该市坐落于乌拉尔山脉东麓,伊赛特河畔,位于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以东1667公里,面积4900公顷。 处于连接俄罗斯欧亚两部分的西伯利亚之路上的叶卡捷琳堡在18世纪曾是冶金工业中心。19世纪上半叶,冶金业带动了叶卡捷琳堡的迅速发展。19世纪的最后25年,叶卡捷琳堡成为乌拉尔经济、财政中心、文化中心,也是通向彼尔姆、图们、车里雅宾斯克铁路的重要枢纽。 20世纪初叶卡捷琳堡被卷入了影响整个俄罗斯的社会动荡之中。苏俄国内战争期间的1918年7月16-17日,红色的布尔什维克共产主义者在伊巴特叶夫宫枪决了沙皇尼古拉二世及其家人。 1923年叶卡捷琳堡成为大乌拉尔地区的中心(面积为1757平方公里)。1934年成为现代斯韦尔德洛夫斯克地区的中心。20至30年代,该市兴建和重建了大量大型工厂,同时创建了一些工业分支的研究所和高等院校。城市工业潜力的加强使人口在战前的最后十年前所未 有地增加了三倍,达到了43万人。 在伟大的苏联卫国战争期间,斯韦尔德洛夫斯克(叶卡捷琳堡)成为一个大的军工产业中心。超过50间大型工厂、制造厂、科研和学术机构后撤至叶卡捷琳堡。城市在保护俄罗斯文化遗产方面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列宁格勒修道院博物馆的丰富藏品、苏军中央歌剧院、莫斯科艺术学院歌剧院都转至叶卡捷琳堡,国家科学院总部也不例外。 “国家支柱地区的首府”。战后这一名称在斯韦尔德洛夫斯克固定下来,充分表明了该市对国家经济发展的贡献。伴随工业实力增长的是人口的增长,1967年达到100万人。城市的面貌同时发生了变化。街区得以整治,拥有行政、文化及体育设施的中心区得以形成。教育、医疗、贸易、饮食、通讯网络日渐扩大。城市交通发生了质变。各街区均有有轨电车、无轨电车和公共汽车相连。
㈥ 俄罗斯远东地区最大城市伯力和海参崴,综合实力比得过哈尔滨吗
海参崴和伯力是全球华人心中永远的痛,这两个城市原本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但是由于满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俄罗斯的贪得无厌,这些领土无法回到原先它主人的怀抱,但是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们。
在这种情形之下,整个远东地区将会更加凋零,能源和资源将会进一步向莫斯科等欧洲部分聚集,随着哈尔滨在可预见的未来越变越好,对于海参崴和伯力的优势将还会进一步拉大,用难以望其项背来形容,绝不算夸张。
㈦ 俄罗斯是不是石油输出国组织
不是。石油输出国组织,即OPEC——,中文音译为欧佩克。成立于1960年9月14日,1962年11月6日欧佩克在联合国秘书处备案,成为正式的国际组织。其宗旨是协调和统一成员国的石油政策,维护各自和共同的利益。现有12个成员国是: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利比亚、尼日尔爾利亚、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厄瓜多爾尔尔和委内瑞拉。俄罗斯联邦(俄语:РоссийскаяФедерация,英语:TheRussianFederation),通称俄罗斯或俄国(Russia),是由22个自治共和国、46个州、9个边疆区、4个自治区、1个自治州、3个联邦直辖市组成的联邦共和立宪制国家。国旗为白、蓝、红三色旗。国徽主体为双头鹰图案。俄罗斯位于欧亚大陆北部,地跨欧亚两大洲,国土面积为1707.54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人的祖先为东斯拉夫人罗斯部族。公元15世纪末,大公伊凡三世建立了莫斯科大公国。1547年伊凡四世自称沙皇,建立沙皇俄国,并在1721年由彼得一世改称俄罗斯帝国,对外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曾吞并欧亚多个国家,领土不断扩张,19世纪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库页岛、海参崴等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二战时期促使外蒙古从中国独立,导致中国再度失去173万平方公里领土,给中华民族造成了巨大伤害。1917年十月革命后建立了苏维埃政权。1922年12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成立。冷战期间成为与美国并驾齐驱的“超级大国”。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后,最大加盟国俄罗斯正式独立,继承了苏联的大部分军事力量,综合军事实力居世界第二,拥有世上最大的核武器库。在“一超多强”的国际体系中,俄罗斯是有较大影响力的强国,其军工实力雄厚,特别是航空航天技术,居世界前列。俄罗斯还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对安理会议案拥有一票否决权。除此以外,俄罗斯还是五个金砖国家之一。
㈧ 清末中国丢失的外兴安岭、库叶岛、海参崴等地区,现在俄罗斯在那里的人口,经济,政治等情况是怎么样的
海参崴,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它来自满语,意为“海边的小渔村”,在元代称“永明城”, 唐代渤海国时期属率宾府辖地。1860年中俄签订《北京条约》后,海参崴成了沙俄的领土,被改了一个对中国极具侮辱性的名字---符拉迪沃斯托克(意即统治东方)。中国失去乌苏里江以东至海约40万平方公里的吉林领土,海参崴也被划入俄国版图。根据2002年的人口普查资料,海参崴约有591,800人。斯大林统治期间,城内的几十万中国满族、汉族几乎全被杀或强制迁移,后迁至的朝鲜人也被全部迁走。
外兴安岭
外兴安岭 俄语斯塔诺夫山脉(Становой хребет),位于黑龙江以北。从秦汉时起,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包括肃慎、鲜卑、蒙古、契丹、女真、鄂伦春等,在这一带生活。清朝时也有少量汉族人迁居至此。
1689年(清康熙二八年)《中俄尼布楚议界条约》规定,中俄两国以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和石大兴安岭
(外兴安岭)为界,岭南属中国,岭北属俄国。但是,进入19世纪以后,沙俄野心复萌,不断入侵中国东北,非法霸占中国黑龙江下游地区和库页岛,进而向黑龙江中游推进。迫使清政府于1858年(清咸丰八年)签订不平等的《中俄瑷珲条约》,将中俄两国边界线由外兴安岭南移至黑龙江,使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被俄国吞并。从此,外兴安岭的名字在中国疆域版图上消失。
外兴安岭额尔古纳河库页岛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能养多少中国
外兴安岭的资源储量超过整个中国
我们伟大祖国最富饶最美丽的地方是哪里?大多数人都会回答,是苏杭。而我会斩钉截铁地答道:不!是外东北,是外兴安岭、黑龙江、日本海、鄂霍茨克海环抱的那方壮丽辽阔的沃土!说到她的美丽,我们遗憾的借用契诃夫的名言:“要描写象阿穆尔河两岸那样美丽的景色,我是毫无办法的;我在这样的景色面前只能表示屈服。
1900年八国联军不过勒索中国十亿两白银,而只占沙俄掠夺中国领土20%的所谓阿穆尔州仅仅地下矿物资源就价值4000亿美元!!今天的中国960 万平方公里,拥有森林不过100万平方公里,而100万平方公里的外东北却拥有森林70万平方公里,而在林木蓄积量上竟超越整个中国!!自俄罗斯在远东开采黄金以来,外东北地区黄金总产量已高达2000吨!!!而整个中国1970年产黄金不过10吨,1995年中国黄金产量才突破100吨大关。
这种自然财富的差距也许就是中俄两国国力差距的最好解释。为了让每个中华民族的子孙深入了解并世世代代永远牢记这片祖国最富饶最美丽的土地,特做此帖,以永志不忘!
为了叙述的方便,我把100万平方公里的外东北分成四个地区来介绍,同时许多地方只能借用现在的俄罗斯地名,各位理解)
一)外东北南部: 滨海边区-----野生东北虎、野山参的最后天堂
威震天下的野生东北虎在当今中国已经成为历史,但是野生东北虎并未灭绝,只不过现今野生东北虎唯一栖居地已是外国------俄罗斯滨海边区。滨海边区所处地理位置,其独特的地质发展过程、地形和气候条件使这块土地成为远东能源矿产、水力及生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边区一直是俄罗斯有色冶金、木材加工、鱼类加工的原料供应基地。
生物资源
滨海边区面积16.5万平方公里,只占俄罗斯1%不到,但是蜂蜜产量占俄罗斯总产量的10%,在俄罗斯排第一位,是在俄罗斯排第二位的伏尔加格勒蜂蜜产量的2.5倍。大豆生产占第二位,水稻生产占第三位。鱼及海产品占全国14%,木材出口量 2%
森林资源
滨海边区的森林覆盖率达75%,(当代中国,全国森林覆盖率仅13%)。林地总面积为123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5%,木材总储量为17亿5千万立方米。(对比当代中国,哪个省份有如此之高的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质量?要知道面积3倍于滨海边区的我国黑龙江省,木材总储量不过15亿立方米。面积60倍于滨海边区的我国全国木材总储量也只有100亿立方米)。边区每年的木材采伐限量为1千万立方米(整个中国木材采伐极限大约4000万立方米),近年来实际采伐的数量为250-300万立方米。
生长于边区的针叶树种有雪松、冷杉、云杉和落叶松;软质树种有白桦、山杨、椴树;硬质阔叶树种为橡树、水曲柳、榆树和黄桦。上述所有树种在工业中都有使用,但最珍贵的当然要数雪松。滨海人称之为“面包树”的朝鲜雪松,在丰收的年度一棵成年雪松可结500到800个松果,每公顷可收获100公斤甚至更多的松子。对于生活在乌苏里原始森林中的许多动物来说,松子是最好不过的食物:星鸦、啄木鸟吃剩的松子被山雀、松枝子和花尾榛鸡捡食;松子还是紫豹、黑熊、棕熊、野猪、松鼠等动物的美餐……。雪松的珍贵还在于与其共生的植物是刺五加、人参(不要奇怪中药之王野人参怎么在俄罗斯)和野猕猴桃。
滨海边区矿产资源种类多样、储备量大,名列俄矿产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境内已探明的有烟煤、褐煤产地,还有锡矿、钨矿、萤石矿和多金属矿石产地。边区矿业**重几乎是俄罗斯平均值的二倍。在俄罗斯原料生产领域中占俄罗斯面积1%不到的滨海边区生产的硼原料占全国90%,萤石83%,钨浓缩矿 16%,煤炭5.2%,水泥2.6%,滨海边区锡开采量在俄罗斯占第三位。
二)远东油海库页岛,远东科威特、海兽的天堂 、 不沉之航母 --萨哈林(库页岛)
2003 年6月9日,英日合资的萨哈林能源公司宣布,将对俄远东地区“萨哈林 -2”石油天然气开发项目二期工程投资100亿美元。这是俄罗斯迄今为止得到的最大一笔海外投资。这笔巨资再次把世人的目光引向俄罗斯远东地区那个偏远而寒冷的大岛———萨哈林岛。 萨哈林岛南北长948公里,东西宽6-160公里,全岛面积约7.64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中国现有全部岛屿面积总和)。
萨哈林岛不但是俄罗斯第一大岛,而且是俄远东唯一出产石油和天然气的地区,萨哈林岛及其周围大陆架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使它成了俄罗斯的一座能源宝库,号称“远东科威特”,其能源储量足以为俄罗斯带来5000亿美元的收入(!!!),而萨哈林岛人口才60万。
近年来,数十家国际着名大财团围绕开发萨哈林岛这座石油、天然气宝库展开了激烈的竞争。美国、英国及日本投资者已签约,在未来十年投资三百亿美元(二千三百四十亿港元)进行开采。萨哈林能源公司是英国壳牌、日本三井和日本三菱公司共同组建的能源投资公司。“萨哈林-2”项目是指俄萨哈林岛附近的鄂霍次克海大陆架上皮里通·阿斯托赫斯克油气田和卢斯克油气田的建设项目,这两个油气田的石油储量为6亿吨(超过中国最大的大庆油田),天然气储量7000亿立方米。该项目的一期工程已于1996年启动,此次二期工程的总投资额为100亿美元,包括在萨哈林南部建设年生产能力为960万吨的液化天然气工厂、搭建两个新的海上钻井平台、铺设总长达850公里的油气管道等。皮里通 阿斯托赫斯克、柴温斯克和阿尔库通达金斯克产地投入开采后石油开采量每年可达1700万吨,天然气达210亿立方米。
依照"萨哈林--1"和"萨哈林--2 "规划40年内五个石油天然气产地共计划开采1亿4千万吨石油和70000亿立方米天然气。这一工程将为俄罗斯(!!不是中国)带来巨大的利益。一个日本财团已决定发采罗斯远东地区库页岛外海查沃矿区的原油,并将在2005年之前将大部分的产量输回日本供应所需。位于库页岛东北外海的查沃矿区,每天可以生产25万桶原油,相当于日本每日进口总量的6%,这项油藏将能帮助日本(!!不是中国)分散进口油源,并稳定能源供应。俄罗斯远东地区这个沙皇时期关押犯人的“监狱岛”如今成了世界大国争相投资的地区,其能源储量足以为俄罗斯带来5000亿美元的收入(!!!)
不仅近海大陆架石油天然气开发前景看好,萨哈林煤矿的煤炭储量同样十分可观,但由于经济危机,自80年代末以来采煤量逐年减少,到目前为止煤矿基本上只面向州内部需求。现在萨哈林每年开采2百50万吨煤,但是煤炭工业有很大潜力,首先可依靠增大露天开采提高产量。松采夫斯克产地是扩大露天煤炭开采的主要储备。该产地仅南段已探明储量就达1亿吨。计划每年松采夫斯基煤矿可产煤1百万吨,而且这将是远东地区的价格最低廉(!!)的煤 。
萨哈林不但地下资源无穷无尽,动植物世界也极为丰富。萨哈林北部的哺乳动物为典型的林栖类代表:紫貂、银鼠、伶鼬、狐狸、水獭、棕熊、野兔、松鼠等等。萨哈林中部栖息的两栖类有蟾蜍、西伯利亚四趾鲵;爬行类有胎生蜥蜴和萨哈林蝮蛇;哺乳类有北极啼兔、松鼠、花皮鼠、野生北极鹿和香獐。南萨哈林的各类哺乳动物都有出没。但只有在这里才能捕到生活于北海道岛的希卡坦田鼠,还可以见到浣熊狗和伊塔特西黄鼬。最近二十年的时间里斑鹿、乌苏里浣熊和巴尔古津紫貂适应了这里的气候,已在岛上安家落户。经水土驯化的麝鼠种群在岛上也十分普遍。珍贵毛皮应有尽有,行销全世界!
三)--犹太人的乐园
犹太人的东方乐园、 美丽的乌第河谷、 苏---27的故乡
“ 棒打獐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富饶的北大荒中国人最后的大粮仓。但是很少有中国人知道,在北大荒的北方、在黑龙江的对岸,有一块更加美丽富饶的外北大荒;而更少有中国人知道的是这沃野千里的外北大荒的核心地带竟然早在70年前已成为了犹太人的梦幻天堂。摩西带领犹太人出埃及,为的是寻找流淌着奶和蜜的土地,但是几千年来犹太人从来没有摆脱颠沛流离的命运,直到1934年命运将犹太人带到了黑龙江畔肥沃的黑土地,犹太人才第一次在昔日中国人的土地上建立了自己的家园----犹太自治洲。犹太自治州现有人口19.8万(2001年初),仅仅是以色列国人口的4%,但是面积广达3.62万平方公里,是联合国规定的以色列国面积的2.6倍。这里是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土质极其肥沃,有机质含量大都在5%到8%之间,有的地区高达10%以上。这里有丰富的水资源,地表江河纵横,地下储量可观,大气降水充盈,生长期达174天,拥有远东地区最好的土壤气候条件,极为适宜农业发展。自治州面积只有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的二十五分之一,但是耕地面积和牲畜总量却超过整个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是整个远东地区的大粮仓;这里有珍贵的矿产资源,煤、铁、铜、锰、锡、黄金和钻石、石油一应俱全,远东已探明的铁矿石储量为44亿吨,16%在犹太自治州,而自治州面积只有远东地区的1%;这里还有极为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森林面积占总面积的44.3%,可供开采的木材有1.67亿立方米(人均800立方米,中国人均不到8立方米),其中,珍贵的雪松占地17万公顷,优美的冷杉林占地2.23万公顷。山林中虎、熊、獐、鹿出没其间,人参、猴头、木耳、蘑菇等名贵山珍数不胜数。连绵的沼泽区丹顶鹤、天鹅自由翱翔,纵横交错的河湖中鳇鱼、鲟鱼、大马哈鱼、白鱼纵情游荡。犹太自治州草原辽阔无边,如果有人沿大撒马拉河谷走过,鲜花开满了绿色的河岸,河畔上生长着茂密的椴树林,每走过二、三里地就有一座养蜂场,羊群象白云飘荡在碧野山冈......... 与干旱贫瘠、枯槁不毛的以色列相比,这里才真正是流淌着奶和蜜的土地,是犹太人梦寐以求的绿色天堂!
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木材储备占远东地区储备的四分之一,是全俄总木材储量的6%以上。 边区森林覆盖总面积为5250万公顷(相当于全中国的一半),成材和过熟材储备为31亿4千万立方米(超过全中国)。边区林业树种多样,其中80%为针叶林,14%为白桦和黄桦。珍贵的硬质阔叶树种 枣水曲柳、橡树、枫树等-也具备工业采伐储量。
哈巴罗夫斯克边区共有12万多条大小河流,年总泾流量为450亿立方米。河流总长54万1千公里,其中大多属阿穆尔水系。 湖泊的数量也很惊人枣5万5 千余个。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鱼类资源十分丰富。边区境内有100多条河流是鲑鱼和鲟鱼的产卵地。阿穆尔河流域淡水鱼种类之多足可称奇。鲤鱼、鳊鱼、鲢鱼、鲶鱼、江鳕、红鳍鱼、白鲩与黑鲩、鳇鱼……真是数不胜数!有的鱼种,如特殊的"肥"狗鱼和中国河鲈只生长在这一流域。此外,每年太平洋鲑鱼都要沿阿穆尔河以及其他注入日本海与鄂霍次克海的河流上游到泰加林山溪产卵。
由于日本海与鄂霍次克海沿岸少有人烟,常可见到大大小小的海鸟"集市"和海豹聚栖地。夏季在鄂霍次克海近岸水域中有白鲸游弋。在尚塔尔群岛可以从岸上观赏到重达150吨的巨鲸(!!!)喷出的水注。
边区沿海水域青鱼、比目鱼、秋瓜鱼、明太鱼、庸鲽鱼、宽突鳕鱼、海蟹储备十分丰富,并常有海豹、海狮和海豚出没。在北鄂霍次克海聚集着远东最大的太平洋青鱼群。宽突鳕鱼、比目鱼等鱼类、海洋软体动物以及一些海兽和海藻具有经济捕捞价值。
哈巴罗夫斯克边区是俄主要的锡精矿产地,其产量占全俄总产量的35%。边区铜的开采量也十分可观。已探明50多处各分布于鄂霍次克、图古尔、瓦尼诺、苏维埃港等地区的不同类型的铜矿层。
哈巴罗夫斯克边区矿石产地的主要特点是原矿的多金属性,除了锡,矿石中还含有铜、锌、铅、铋、银、镉、金、铟及其他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现已进行开采的矿脉废石比例极低。锡提取率为70-90%,铜提取率为75%。萨哈共和国和哈巴罗夫斯克边区还有炼钢所需要的锰,而且储量巨大,达640万吨;其它辅助原料也都齐全,这为建立强大的黑色冶金基地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哈巴罗夫斯克边区是俄罗斯十大产金地区之一。已探明的350处砂金矿几乎在边区境内各地均有分布。专家们认为,金矿开采将在边区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目前这一行业的收入已占边区预算的6%。哈巴罗夫斯克边区年产金量超过8吨,其中72%来自砂金矿开采,其余部份为山金开采。
哈巴罗夫斯克边区是俄罗斯远东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我国花费巨额美金购买的声名遐迩的苏---27战斗机和基洛级潜艇就产自哈巴罗夫斯克边区第二大城市- ------阿穆尔河畔共青城。哈巴罗夫斯克边区还管辖着着名的《尼布楚条约》规定的中俄待议地区------壮美辽阔的乌第河流域。这里是如此的壮美辽阔,一个丘米坎狩猎合作社竟然占地96000平方公里,几乎相当于一个江苏省!在急流湍湍的的乌第河岸上,在覆盖整个乌第河流域的浓密高大的云杉林中,鄂伦春猎人滑雪板的印迹通向遥远的地方!
㈨ 海参崴到底是不是不冻港
海参崴不是不冻港,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托克)临近日本海水域受千岛寒流的影响,冬季结冰期长达100至110天(12月上旬至翌年3月中下旬),所以并不是终年不冻港。
这个城市还是一个风景秀丽的疗养胜地,这里有良好的海滨浴场,每逢夏季就是这里疗养者最多的时候。并且这里地处亚洲边缘,距离中国边境仅50公里,在那里生活着上万中国人,某种程度上这里是一个不那么“俄罗斯”的城市。
(9)海参崴有多少石油扩展阅读:
符拉迪沃斯托克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最大的港口,亦为俄罗斯远东地区最大的贸易港,港口年吞吐量约1000万吨,其中国内运输量约400万吨,国外运输量约300万吨。由于符拉迪沃斯托克冬季结冰期长达100~110天(12月上旬至翌年3月中下旬),借助破冰船可通航。
在夏秋两季多雾,其中6~8月平均有雾日一个半月,有时大雾影响航船进入港湾。北海航线的终点,远东区近海运输的中心。1979年港口吞吐量约900万吨,其中近海运输占三分之二。港口拥有良好的设备和大型仓库。
主要货运是向俄罗斯太平洋沿岸、北冰洋东部沿岸以及萨哈林岛和千岛群岛运输石油及煤炭、粮食、日用品、建材和机械设备,并运回鱼及鱼产品、金属、矿石等。外贸货物中,出口煤炭、木材、建材、矿石、化肥和鱼产品等。进口则以机器设备、谷物和日用品等。
符拉迪沃斯托克港货物吞吐量居俄远东地区之首。工业种类有修船、机车车辆、采矿设备、电子仪器、建筑材料、食品加工等。主要输出石油、煤、谷物,输入石油制品、鱼等。
㈩ 清朝割让的海参崴地理位置有多重要
海参崴是俄罗斯滨海边疆区首府,远东联邦管理区行政中心,也是俄罗斯远东第一大城市,经济最发达的城市。这其实都得益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海参崴位于位于穆拉维约夫-阿穆尔斯基半岛最南端,中、朝、俄三国交界处,三面临海,主要是由金角湾、阿穆尔湾、乌苏里湾构成,南临彼德大帝湾,另由俄罗斯岛大桥与俄罗斯岛相连接。
海参崴地区的丧失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伤痛。损失不仅仅是民族情感方面,还有涉及区域实际经济发展方面。中国从战略层面就此丧失了日本海的出海口,东北地区内陆走海运要么南下辽宁大连、营口、丹东,要么借到俄罗斯或者朝鲜罗先,这增加了商品运输的成本。整个东北地区缺乏发展动力,经济内卷化严重。这与1860年前丢失海参崴直接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