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国石油节能标准体系是什么
1.节能行业标准体系
石油工业高度重视节能标准化工作。早在1997年10月就成立了石油工业节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节能专标委”),负责承担石油天然气工业上游领域(油气田及油气输送管道)的节能节水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2003年经石油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批准,更名为“石油工业节能节水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13年12月27日,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批复,在该委员会的基础上,成立了第一届全国石油天然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油气田节能节水分技术委员会。
经过多年努力,节能专标委在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油三大石油公司的大力支持下,遵循“积极、稳健、务实、高效”的工作方针和“把握主导、全面开放、有所作为”的工作原则,构建了6大类共计39项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的节能节水标准体系,见表8.1。
表8.1石油天然气行业节能节水标准体系
石油天然气行业节能节水标准体系结构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石油节能节水通用基础标准,第二层次分为节能节水设计标准、节能节水测试标准、节能节水监测标准、经济运行标准、节能节水综合管理标准等5个类目,其中:
(1)节能节水设计标准涵盖了油田、气田、输油管道、输气管道和地下储气库等领域,对这些领域工程设计的节能节水作了要求和规定,为从源头抓好节能节水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
(2)节能节水测试标准涵盖了油气田生产和油气管道输送的主要耗能和用水系统、设备的测试和计算,为规范和指导石油上游领域生产系统的节能节水测试和计算提供了技术保障。
(3)节能节水监测标准涵盖了油田生产和油气管道输送系统与主要用能设备的节能监测与评价。
(4)经济运行标准涵盖了油气田电网、机械采油、天然气输送管道、原油输送管道、油田注水等生产系统的节能运行管理。
(5)节能节水综合管理标准涵盖了石油企业合理用能、节能项目经济评价、油田生产能耗定额编制、石油企业耗能用水统计与计算等方面的方法、规定与要求。
2.节能企业标准体系
2008年,中国石油成立了节能节水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节能企标委”),负责承担中国石油节能节水企业标准的制修订任务。节能企标委自成立以来,组织制定了30余项有关节能节水统计指标、计算方法、考核审计、工程设计和测试评价等方面的中国石油企业标准。
节能企标委成立以后,着手对相关国家、行业和企业节能节水标准进行了梳理,提出了针对中国石油的企业标准体系,共分为10类180项标准,见表8.2。
表8.2中国石油节能节水标准体系
为进一步增强节能节水标准体系的适应性,在《中国石油节能节水标准体系(2008年版)》的基础上,2013年,节能企标委开始研究制定新版的《中国石油节能节水标准体系》。新版标准体系编制坚持协调一致、全面配套、层次恰当、划分明确、开放拓展等原则,在全面梳理现行节能节水标准的基础上,补充纳入2008年以前编制的节能节水国家标准26项,补充纳入2008年及以后编制的节能节水国家标准65项、行业标准41项、企业标准25项。在开展标准需求分析和适应性分析的基础上,初步提出了新制定标准计划20项。综合国家、行业节能节水标准体系门类划分的特点,结合中国石油节能节水工作及其标准化的方向和重点,对原标准体系门类进行了调整,形成的新版体系表内容更加突出系统性、综合性、协调性、适用性和配套性,结构和布局更加合理。
② 节电与节能有区别吗具体有哪些
节能包括节电。
节能是指加强用能管理,采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减少从能源生产到消费各个环节中的损失和浪费,更加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
狭义的讲,节能是指节约煤炭、石油、电力、天然气等能源。
广义的讲,节能是指除狭义节能内容之外的节能方法,如节约原材料消耗,提高产品质量、劳动生产率、减少人力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
节电即节约用电,节约用电不是不用电、少用电而是科学用电。采取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措施,减少电能的直接和间接损耗,提高能源效率和环境保护。
③ 节能减排的含义
节能减排有广义和狭义定义之分,广义而言,节能减排是指节约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减少废弃物和环境有害物(包括三废和噪声等)排放;
狭义而言,节能减排是指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有害物排放。
节能减排包括节能和减排两大技术领域,二者有联系,又有区别。减排项目必须加强节能技术的应用,以避免因片面追求减排结果而造成的能耗激增,注重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均衡。
(3)石油节能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减排工程:
一是以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现有设施升级改造、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为重点,提升脱氮除磷能力。
二是以制浆造纸、印染、食品加工、农副产品加工等行业为重点,继续加大水污染深度治理和工艺技术改造。
三是推进脱硫脱硝工程建设。
四是开展农业源污染防治。
五是控制机动车污染物排放
④ 节能的名词解释
按照世界能源委员会1979年提出的定义: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环境和社会可接受的一切措施,来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
节能就是应用 技术上现实可靠、经济上可行合理、环境和社会都可以接受的方法,有效地利用能源,提高用能设备或工艺的能量利用效率。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关心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也充分认识到了环境对我们人类发展的重要性。各国都在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改善环境,减少污染。这其中最为重要也是最为紧迫的问题就是能源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能源问题,除了寻找新的能源,节能是关键的也是目前最直接有效的重要措施 ,在最近几年,通过努力,人们在节能技术的研究和产品开发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节能是指加强用能管理,采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减少从能源生产到消费各个环节中的损失和浪费,更加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其中,技术上可行是指在现有技术基础上可以实现;经济上合理就是要有一个合适的投入产出比;环境可以接受是指节能还要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其指标要达到环保要求;社会可以接受是指不影响正常的生产与生活水平的提高;有效就是要降低能源的损失与浪费。
节能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长远发展战略,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广义的讲,节能是指除狭义节能内容之外的节能方法,如节约原材料消耗,提高产品质量、劳动生产率、减少人力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
狭义的讲,节能是指节约煤炭、石油、电力、天然气等能源。从节约石化能源的角度来讲,节能和降低碳排放是息息相关的。
在狭义节能内容中包括从能源资源的开发,输送与配转换(电力、蒸气、煤气等)或加工(各种成品油、副产煤气为二次能源,直到用户消费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有节能的具体工作去做)。
⑤ 节约石油的资料。
节能就是尽可能地减少能源消耗量,生产出与原来同样数量、同样质量的产品;或者是以原来同样数量的能源消耗量,生产出比原来数量更多或数量相等质量更好的产品。
节能方法有很多,常见的,效果比较明显的有:
1、采用保温材料。全世界36%的能源消耗在房屋的取暖和降温上。瑞士和德国建造的“零能源消耗住宅”样板房显示,采用新材料和新方法进行取暖和降温,节能潜力难以估量。
2、使用节能灯。全世界20%的电力消耗在照明上,其中40%的电力是老式白炽灯泡消耗掉的。在发光量相同的情况下,节能荧光灯不仅比白炽灯省电75%至80%,而且使用寿命也达到后者的10倍。
3、改进家用热交换器。热水器、取暖器和空调等能效其实很差,这些热交换器消耗的能源中只有一部分真正用来调节温度。热泵将改变这一状况。热泵可利用室外空气中的热量或地热来为建筑物供暖或降温,几乎不消耗传统能源。
4、改造工厂能耗设备。全世界的能源有约1/3被工业部门所消耗,工业部门的节能潜力很大。例如,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三菱重工业公司利用炼钢炉余热发电,节约能源超过70%。
5、驾驶环保节能汽车。全世界1/4的能源用于交通运输,包括每年生产的2/3石油在内。交通运输领域的一些节能措施根本就不用花钱,比如说,保持轮胎适当充气就能提高能效6%。此外,油电混合动力车等环保汽车在汽油消耗量相同的情况下,行驶里程可比传统汽车多出20%。
6、提高冰箱节能效果。居民用电一半以上用于家用电器,全世界1/5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居民用电造成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制造厂商已经把冰箱等白色家电的能效提高约70%,但在这方面仍有改进余地。
7、设法解决节能投资费用。能源服务公司可以支付节能所需的设备改造费用,然后从客户节约的费用中扣抵。比如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些能源公司通过为节能的消费者提供额外折扣,成功降低了高峰用电需求,有望省下大笔扩建电厂成本。
8、电视机不要开得很亮,音量也不宜过大,因为每增加1瓦音频功率,就要增加3~4瓦电功耗。
(1)调整电冰箱调温器旋钮。夏季昼夜室内温度变化较大,睡前可转到“1”字,白天再拨回“4”字位置,同时电冰箱应放置在阴凉通风处,以保证散热片很好地散热。
(2)把空调温度再调高1℃。一般温度设定以28℃为宜,如空调温度调高1℃,运行10小时大约能节省0.5千瓦时电,使用空调的睡眠功能则可以起到节能20%的效果。
(3)充分利用电饭锅的余热。煮米饭时,当锅内沸腾后,将键抬起即切断电源,利用电热盘的余热,待几分钟后再按下按键,饭熟后电饭锅自动断开电源。
(4)使用电热水器应尽量避开用电高峰时间。夏天可将温控器调低,改用淋浴代替盆浴,可降低三分之二的费用。
(5)多用节能灯。如果把白炽灯改成节能灯,在同样的亮度下,用电量可以减少到原来的五分之一。
(6)家用电器不要处在待机状态。如家用电器处在待机状态,既耗电又伤机器;电视机的亮度可以适当调低,这样既可省电,眼睛也不易疲劳。
(7)学校教室可以使用人体感应开关控制教室照明,这样可以控制学生离开教室后不关灯造成的浪费。
(8)是尽量减少灯的开关次数。每开关一次,灯的使用寿命大约降低3小时左右。
希望对你有帮助。环保节能,从我做起。人人提倡环保,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⑥ 什么是节能的内涵
节能指节约一切需要消耗能量才能获得的物质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国内外对节能内涵的理解基本相同,1979年,世界能源理事会(WEC)对节能的定义是:“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环境和社会可接受的一切措施,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1995年,世界能源理事会在《应用高技术提高能效》报告中将“能源效率”定义为:在提供同等能源服务的条件下减少能源投入。这些表述或定义均被我国广泛采用。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将节能表述为“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减少从能源生产到消费各个环节中的损失和浪费,更加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随着我国节能工作的不断深入,节能重点发生了较大变化:从控制能源消费转向促进能源的合理消费,即从“少用能”转变到“提高能效”上。节能的目的从原来的拾遗补缺转变为在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为企业提供提高竞争力的优化方案上。目前,节能已经成为企业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⑦ 节能是什么意思
节能,就是尽可能地减少能源消耗量,生产出与原来同样数量、同样质量的产品;或者是以原来同样数量的能源消耗量,生产出比原来数量更多或数量相等质量更好的产品。
比如泳池热泵产品。
⑧ 节能减排是什么
“节能”是指节约能源,包括节电、节煤、节油、节气等;“减排”是指减少各种污染物排放,既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也包括CO2的排放等。由于节约各种化石能源(如煤炭、石油等)就可以减少碳粉层、SO2、氮氧化物等各种大气污染,也可以减少CO2排放,因此,节能减排就排在一起说了!
⑨ 什么是节能的意义
节能就是尽可能地减少能源消耗量,生产出与原来同样数量、同样质量的产品;或者是以原来同样数量的能源消耗量,生产出比原来数量更多或数量相等质量更好的产品。
按照世界能源委员会1979年提出的定义: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环境和社会可接受的一切措施,来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
节能是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顺应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战略举措。我们要努力走出一条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高产出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双赢”的目标,这是对世界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的一大贡献。我国进一步加强节能工作,既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也是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节能是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选择。
⑩ 什么是节能减排
节能减排有广义和狭义定义之分,广义而言,节能减排是指节约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减少废弃物和环境有害物(包括三废和噪声等)排放;狭义而言,节能减排是指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有害物排放。
节能减排英文:
《节能减排机制法律政策研究》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ction
节能减排就是节约能源、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 节能减排包括节能和减排两大技术领域,二者有联系,又有区别。一般地讲,节能必定减排,而减排却未必节能,所以减排项目必须加强节能技术的应用,以避免因片面追求减排结果而造成的能耗激增,注重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均衡。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所称节约能源(简称节能),是指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从能源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降低消耗、减少损失和污染物排放、制止浪费,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我国快速增长的能源消耗和过高的石油对外依存度促使政府在2006年年初提出:希望到2010年,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两成、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一成。这两个指标结合在一起,就是我们所说的“节能减排”。
“节能减排”出自于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
“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根据这两个指标,如中国GDP年均增长一成,五年内就需要节能六亿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硫六百二十多万吨、化学需氧量五百七十多万吨。这是党和政府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和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到2010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由2005年的1.22吨标准煤下降到1吨标准煤以下,降低20%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到2010年,二氧化硫排放量由2005年的2549万吨减少到2295万吨,化学需氧量(COD)由1414万吨减少到1273万吨;全国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0%以上。
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我国能源发展“十一五”(2006-2010年)目标是:到“十一五”末期,能源供应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能源节约取得明显成效,能源效率得到明显提高,结构进一步优化,技术取得实质进步,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显着提高,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能源宏观调控、市场监管、法律法规、预警应急体系和机制得到逐步完善,能源与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