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矿藏 » 疫后石油行业怎么样
扩展阅读
物流企业成本构成有哪些 2025-05-18 04:16:36
直接人工费用怎么分配 2025-05-18 04:12:06

疫后石油行业怎么样

发布时间: 2022-05-30 08:06:24

① 石油行业前景

石油类专业的前景:
石油院校的主干专业毕业生就业绝大多数都选择到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三大石油公司下属研究院或各油田单位,个别外语能力强的毕业生会选择国际石油公司。本科毕业后考研也是很多学生的首选,考研后薪金待遇会提高很多,更重要的是许多研究生毕业后将到科研院所工作,一些知识面广、后劲足的毕业生特别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和重用。
另外:
1、石油是国家资源,石油单位是国企,所以就业单位都是国有企业或国际石油公司,比较稳定;
2、国内石油院校较少,相对于就业机会,竞争小,压力小;
3、石油单位待遇比较好,员工收入在当地城市中应该在中上等。石油专业相对来说属于比较艰苦的专业,在石油行业中,很多工作需要下基层。无论是平时的学习还是毕业后的工作,野外勘察、下油田、矿井,都是比较是艰苦的环境。

② 中国石油巨亏近300亿将会给我国经济带来什么影响

中国石油巨亏近300亿将会给我国经济带来什么影响?

中国石油一直是我国石油产业的巨头,而且也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此次新冠疫情爆发,我国及时采取了各项措施抗击疫情,这些措施也包括着停工,停产等措施全国的经济都有受到一定的影响。对于石油产业来讲,由于疫情爆发,出行的车辆大大减少,当然也会影响到人们对石油的购买力。由于人们对石油需求量严重的减少,也导致了中国石油企业造成了巨大的亏损,油价也在最近形成了大幅下跌的状况。

我们也相信随着企业的好转,以及新冠病毒疫情的结束,我国的经济也讲出现不断的好转,包括石油企业在内的多项企业也都面临着经济的复苏。每个人只要都众志成城抗击疫情,为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尽自己的一份力,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的奋斗。也将在不久的未来,中国经济肯定会回到原先平稳增长的状态。

③ 疫情造成国际原油价格下跌,这会对伊朗造成什么影响

中国此次发生的疫情造成国际原油价格下跌,需求增速减小,对于作为世界第四大石油生产国的伊朗而言无疑是打击巨大的。

总的说,疫情造成国际原油价格下跌,一方面会拖垮伊朗本国的经济,另一方面威胁了伊朗在石油出口方面的地位,可能会导致战争的摩擦。

④ 中国石油上半年净亏损近三百亿元,民营油业业绩怎么样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油”,00857.HK)在香港联交所发布了公司上半年业绩报告。《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上半年,中国石油实现总营收1.19万亿元,同比增长6.8%,归母净利润为284.2亿元,同比增长3.6%。勘探开发及天然气板块的利润增长,弥补了炼油和化工板块以及销售板块的利润下滑。

对于公司上半年的业绩表现,中国石油方面表示,主要是受原油、天然气销售量增加和原油、天然气、成品油等价格变化综合影响。

具体来看,得益于原油、天然气等油气产品量价齐增,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板块营业收入为3263.39亿元,同比增长9.7%,经营利润536.2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9.4%。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际业务占中国石油总营收比例为40.5%,达到4849亿元。中国石油方面表示,国际业务营业收入、税前利润在本集团占比进一步提升,保持稳健发展的良好势头。

对于中国石油下半年的工作,中国石油方面表示,预计世界经济持续增长,但下行风险加大,国际原油市场供需平衡总体趋宽,油价将保持震荡运行,存在一定的下行压力;中国经济发展将总体平稳,也将面临新的风险挑战,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国家推进油气管网重组;国内成品油产能过剩,油气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集团将积极应对各种复杂局面,落实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的各项举措,优化生产经营运行,深化开源节流降本增效,驱动公司高质量发展,全面完成年度生产经营目标。

⑤ 石油行业现在的前景怎么样

石油行业现在的前景很不错。

石油行业发展前景,强劲的工业增长和不断提升的生活水平进一步加大了中国对能源的需求,而在这些能源中,石油行业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它极大的推动了世界的发展,文明的进步。

中国国内的石油生产主要为三大国有企业控制: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截至2013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是世界第四大石油生产公司,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则是世界第四大石油产品销售公司。

目前,三大企业都渴望与西方公司建立合作关系:一是为了获取资源,二是为了获得与非常规石油生产相关的必要技术。为此,中国政府已经出台政策,允许国内公司与外国石油公司签署产量分成合同。

⑥ 新冠疫情在全球不断蔓延,会给国际石油市场带来哪些风险冲击

肺炎疫情横扫全球之时,导致人们的社会活动不断减少。石油作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产原料和能源,自然受到影响,价格不断下跌。

新冠疫情在我国渐渐被控制住,但是却在全球迅速蔓延开来。至今,韩国、美国、日本、以及欧洲等国家纷纷中招。一些欧洲国家也从傲慢的嘲笑,变成了惊慌的恐惧。这场疫情除了对人的生命产生影响之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其中就包括石油价格。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疫情现在在全球全面爆发,影响到的将不仅仅是用油大国,产油大国也必将受到影响。届时,产油国的产油数量就会减少,这将会直接反映在油价上,使得油价将会回到一个相对合理的高位处。

虽然石油价格下跌,对产油大国的利益带来了损失。但是,石油便宜了,自然让使用石油作为生产原料的行业降低了成本,提高利润。因此,世界的经济是一个圆,一个地方利益受到损害,必定在其他地方得到补充,如此往复生生不息。

⑦ 新冠疫情急剧拉低原油价格,会对石油出产国造成什么影响

因为新冠疫情的影响,导致整个国家的都必须在家呆够14天,只有这样才能确定是否被感染,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控制效果。而因为国家停工的影响导致对石油的需求下降,当然除此之外停工这些天对于国际上的经济冲击也是十分巨大的,所以现在国际市场的已经出现疲软的现象。原油价格的降低,对于本来就依靠石油出口获得经济收入的原油出口国损失了一大笔经济收入,不仅如此国内的经济也会因此收到影响。

当国际经济出现动荡时,人民都回选择购买黄金这样的硬通货,而原油的需求就会明显的下降。这些依靠原油出口发展经济的国家,就会缺少一大批经济收入,国家财政上少一大笔,国内经济自然收到冲击。所以说这对于石油出口国造成巨大的影响,经济发展都会出现停滞。

⑧ 石油发展前景

后疫情时代石化产业朝着新方向发展

石化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原材料配套工业,在后疫情时代有着新的机遇和未来。疫情过后,世界石化产业将重构,进入新的变革与调整期。

我国石油化工产业将朝着原料多元化、产品需求差异化、营销电商化、产业绿色低碳化、产业智能化等方向发展。

我国石油储量有限,石油对外依存度高,石化产业必须拓宽原材料渠道。为满足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要,石化下游产品向功能化、精细化、差异化方向发展成为必然。随着以阿里巴巴集团为代表电商的迅速兴起,对传统石化产业现有的从制造商到批发商再到零售商的传统产销模式产生很大冲击,石化生产企业必须清醒认识这种严峻的形势,主动进行营销电商化的改革。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已经成为发展潮流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修订出台了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对排污、碳排放的标准和要求都在提高。

——更多行业相关数据可查看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中石油上半年巨亏300亿,他们下半年的形势会如何

上半年情况

我们先来说一下中国石油上半年损失的300亿元吧,先说一个废话呗,上半年代表的就是11月到6月这个时间段,包括1月到6月,而虽然说中国石油损失了300亿元,但这个公司上半年的营业收入。就将近9300亿元了,是不是觉得这个数字无法想象,我刚看到这个资料的时候,也是被震惊了,原来石油这么赚钱啊。

自身看法


我震惊还有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大家都知道上半年是疫情爆发以来,中国交通相较于前几年来,人民出行最少的一年,而不止中国,国外许多国家也深受疫情的影响,虽然刚开始时,美国以及其周边国家并不是太注重疫情,许多外国民众仍然保持着外出的习惯,但在后期3月份左右就开始了宅在家里的做法,这也使得许多车辆没有得到使用,严重减少了石油的需求量,这使得石油公司在国内外市场遭受到严重的打击,在我看来,这个就是最主要的原因。

⑩ 石油行业发展前景

全球的石油化工工业产品销售额可达每年2.9万亿美元,远高于全球市场上的石油销售额,而且虽然需求量高度集中在成熟的市场,但在新兴经济体中也得到了强劲的增长,石油化工市场已真正实现了全球化(非洲的情况可能是个例外,那里的需求量仅仅占全球需求量的3%)。石油化工产品已成为工业与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且无法替代的组成部分,直接产品有塑料包装袋、农用化学品、涂料,这些产品占化工产品总量的80%以上。一些尚未被人们熟悉的产品有飞机制造(10%)、房屋用品(20%)、制药设备(30%)。化工产品的用途日益广泛是新兴经济体的关键因素,从基础建设到工业包装、消费者产品领域都得到了发展。乙烯本身的直接应用并不多(如在西班牙,人们将乙烯用于西红柿的催熟,但应用得并不广泛)。同样,乙烯也有许多衍生物,如塑料(聚乙烯、聚氯乙烯)和纤维(聚对苯二酸盐和聚醋)。在美国,约70%的终端利用是非耐用产品,包括管材、汽车部件和电器部件。许多广泛的用途都集中在基本经济活动上,如包装业与建筑业。石油化工工业与GDP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不同的产品与区域之间的GDP变化主要取决于它们的成熟程度。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在中国与东南亚所出现的经济高速增长已经导致亚洲(日本除外)乙烯的需求量增长率高达75%,世界其他地区的增长率则仅为3.2%。随着GDP构成的多重性,这种增加可以扩大在整体经济增长中这些变化的影响程度,进而导致库存物资的大规模流通,对于可储存的下游产品来说,这种特征更加突出。暂时的短缺对价格的影响更大,涉及消费者与储备供应两个方面,由于较高的利润会刺激较高的工业发展,对此,生产与供应就会表现出某些灵活性。然而,更难保证的就是那些潜在的需求中任何额外的增加而不是暂时的供给中断,原因在于国际制裁与消费主流中的长期交付期,以及新增的产能。
过多的利润会促使过度投资,几乎与此同时发生的是生产能力过剩与利润的大幅度下跌。即使在过去的10年中出现了一些合并,乙烯工业依然保持着相对的分散性,对任何天然气市场机遇的限制都会导致由减产引起的投资减少。由于高密度资本的投入与大量石油化工产品与市场的高度融合,获利的生产者感到有必要继续生产,即使他们已经受到损失也在所不惜,因为他们要稳定价格,或者在出现一个循环的低迷时期,生产者也会努力保住自己的领先地位。石油化工工业的极速增长,曾经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的工业化国家中。对于当代的石油化工工业来说,一个关键因素就是需求的增长与现有的生产能力之间的失衡,这与需求增长或生产的价格优势严重脱节有关。
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生产能力再次增加,开始开采大量便宜的天然气,而欧洲人则致力于将石脑油作为满足当地需求的最便宜资源。这两种方式现已无人采纳,新兴的市场既可满足需求也可供给充足的生产原料,这可以体现竞争优势。这种失衡的解决可能会使这些生产者感到痛苦,但却可为那些善于把握的人们提供重要机遇。
影响需求、供给、利润和价格的原因是什么?石油化工生产能力的新浪潮还有空间吗?如果没有,会有赢家吗?或者仅剩输家?正是它的重要性,使得乙烯工业显得极其有效------它是整个石油化工工业关键的驱动力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