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你好,石油类溶剂有哪些成本低的,溶于沥青的
石油溶剂是指对某些物质起溶解、稀释、洗涤和抽提等作用的轻质石油产品。它们一般有6种,70号、90号、120号、180号、190号和200号溶剂油。①70号溶剂油沸程60~70℃ 。主要成分为饱和烃。日用化学工业部门用于抽提香料物质中的香精,油脂工业部门用于抽取油料中的油脂。②90号溶剂油,又称石油醚。沸程60~90℃。主要用作工业溶剂和化学试剂。也用于抽提药物的有效组分,提取烟叶中烟碱,及抽取动植物中的油脂。③120号溶剂油,又称橡胶溶剂油 。沸程80~120℃。用于轮胎 、 胶鞋生产过程中溶解胶料和配制胶浆等,也可用作特殊快干油漆和颜料的稀释剂 。 ④ 180 号溶剂油,又称航空洗涤油。沸程40~180℃ 。其精制程度较深 。用于洗涤航空发动机的机械零部件及精密仪器仪表 。 ⑤190号溶剂油,又称工业汽油。沸程40~190℃。主要用于清洗各种机械零件,用作农药和医药工业的溶剂,及用作喷灯和打火机的燃料等。⑥200号溶剂油 ,俗称松香水 。用作油漆的稀释剂。
石油溶剂也可以理解为用蒸馏或热裂石油的方法得到的溶剂。蒸馏得到的主要是烷烃类化合物,但含有部分芳香族化合物,热裂得到的是芳香族含量高的溶剂。石油醚溶剂是通常指低沸点的石油馏分,只含1—5%的芳烃。石油醚一般分三个馏分,40—60℃,60—80℃和80—100℃,它们的比重为0.645—0.676。漆用溶剂汽油或称白油或松香水,一般含15—18%的芳烃,沸点范围为150—190℃,挥发较慢,可以溶解大部分天然树脂,以及含油量高的醇酸树脂,但对合成树脂一般溶解力较差。白油除用作溶剂外,也用于清洗溶剂。高芳烃含量的石油溶剂,芳烃含量可高达80—93%,主要是各种三甲苯的混合物,沸点在100—210℃间,它有很高的溶解力,有淡的不难闻的气味。
② 石油溶剂的特点
石油溶剂特性、易燃、易蒸发 石油溶剂是闪火点低而易燃之液体,且易挥发成油气,空气中油气浓度在爆炸上、下限范围内时,遇有火花即爆炸,故应有严防火灾及防爆之安全措施,兹将影响溶剂易燃性之因素包括闪火点,着火温度与爆炸范围分别阐释如下:
A.易燃性液体(Flammable Liquids)与可燃性液体(Combustible Liquids):
依照美国防火协会消防法典第30号(NFPA Fire CODE 30)之定义,易燃性液体系指闪火点低于100℉(37.8℃)且在100℉之蒸气压力亦低于40磅/平方吋(绝对压力)之液体。可燃性液体则指闪火点大于100℉之液体。
B.闪火点(Flash Point):
参见第三章“润滑油脂的性状与试验”。
C.着火温度(或自燃温度)(Ignition Temperature; Auto-ignition Temperature):
着火温度为易燃物或可燃物在空气中必须受热(与火源无关)至开始自行连续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D.着火范围或爆炸范围(Flammable Range or Explosive Range):
气体(或蒸气)之着火范围(或爆炸范围)为该种气体(或蒸气)在空气中可引起燃烧与爆炸的容积百分率之范围,该气体在与空气之混合物中其含量百分率太稀或太浓时均不致引起爆炸。每一种可燃性的气体或蒸气都具有一定的爆炸范围,可燃性蒸气在空气中能够燃烧的最低浓度(容量百分比)称为下限。可燃性蒸气在空气中能够燃烧的最大浓度(容量百分比)称为上限。
较爆炸上限更浓的蒸气与空气之混合物,当遇到过量空气时仍有爆炸之危险,因为当过浓的混合气体遇到空气后即被稀释,其浓度又回落至着火(爆炸)范围之内。在上限与下限之间的浓度范围,称为着火(爆炸)范围。
图表56 石油燃剂闪火点‧着火温度及爆炸范围 溶剂名称 闪火点(℉)
闭杯法 着火温度
℉ 爆炸范围
(空气中之蒸气体积﹪) 最低浓度(下限) 最高浓度
(上限) 正戊烷 < -40 500 1.5 7.8 正己烷 -7 437 1.1 7.5 石油醚 < 0 550 1.1 5.9 正庚烷 25 399 1.05 6.7 苯 12 928 1.3 7.1 甲 苯 40 896 1.2 7.1 间二甲苯 81 982 1.1 7.0 邻二甲苯 90 867 1.0 6.0 对二甲苯 81 984 1.1 7.0 石油溶剂与皮肤长期接触,可使皮肤脱脂,引起皮肤炎症。吸入多量溶剂油气,对人体生理组织,包括神经系统、呼吸系统、肝、肾脏及造血系统,均有不同程度之影响。
脂肪族烃:包括石油醚、正己烷、去渍油、橡胶溶剂、打火机油、干洗油、通用油剂等,所含芳香烃及环烷烃极少故毒性较低,唯仍应避免在较高浓度中长期工作,如长期暴露于正己烷之蒸气下可能导致罹患多发性神经病变,故内政部曾针对有机溶剂作过修订,每天八小时工作者,作业环境空气中正己烷含量,自500 PPM 降低到不得超过50 PPM。至于其它溶剂油气仍应避免超过法定标准限值。
芳香族烃:包括苯、甲苯、二甲苯、油漆溶剂、杀虫剂溶剂,其中苯具高度毒性,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之苯油气可使人剧烈中毒。每日工作八小时之环境中,油气浓度自74年4月起改为不得超过10 PPM,甲苯、二甲苯不得超过100 PPM,油漆溶剂、杀虫剂溶剂不得超过200 PPM。 此为石油溶剂之主要特性之一,常用溶解力评估方法有:
⑴.苯氨点及混合苯氨点,⑵.K-B值,⑶.稀释比及⑷.溶解度参数等四种方法,可用来研判溶剂之溶解力。苯氨点愈低,溶剂的溶解力愈大。反之,苯氨点愈高,则愈小。油漆工业往往依据苯氨点高低,来判断稀释用溶剂之溶解力。石油溶剂因其组成特性之不同,苯氨点也有所不同。如脂肪族溶剂,苯氨点较高,芳香族溶剂较低,环烷烃族溶剂则介于两者之间。如正己烷(N-C6H14)之苯氨点为54° C,环己烷(C6H12)之苯氨点为31° C,苯(C6H6)之苯氨点为-30° C。若以苯氨点高低,来研判溶解力,则以芳香族溶剂为最强,环烷烃族溶剂次之,脂肪族溶剂最弱。
有时于测定苯氨点时,若苯氨点过低,因冷却温度过低,导致析出固体苯氨。为弥补此一缺点,通常以两倍容量苯氨,混以一倍容量正庚烷,及一倍容量之溶剂进行测试。由此测得最低温度,称之为混合苯氨点(Mixed Aniline point)。另外表示溶解力是Karui-Butanol value,简称K-B值,K-B值愈大,溶解力也愈强。以石油溶剂而言,芳香族溶剂的K-B值为最高,环烷基溶剂次之,脂肪族溶剂为最小。涂料工业常用K-B值,表示溶剂之溶解力,一般脂肪烃石油溶剂之K-B值约在20-30,环烷烃稍高,纯芳香烃如甲苯,二甲苯则高达100以上。但要注意的是K-B值之溶解力,较适合于相同组成溶剂间之比较。
在喷漆应用方面,则使用稀释比大小来比较溶解力大小。通常由醋酸丁酯与硝化棉配成标准溶液,然后滴入石油溶剂,直到有沉淀产生为止。此时,所加入溶剂体积数,并以溶剂与标准硝化棉溶液体积数之比之10倍,定为稀释比。其值愈大,表示溶解力愈大。如以醋酸丁酯与硝化棉配成标准溶液10ml,以2.8ml甲苯滴入正好有沉淀析出,若改比脂肪族通用溶剂则仅1.3ml,此时甲苯稀释比为2.8,脂肪族通用溶剂之稀释比为1.3。溶解度参数(Solubility Parameter,简称SP),也常用为测定溶剂对橡胶、树脂、塑料等高分子物质之间相互溶解性的标准。各种物质都有一定SP值,各种溶剂也有特定SP值,两者SP值愈接近,则愈容易溶解。因此,常用SP值来选用合适溶剂。如聚苯乙烯(Polystyrene)之SP值为9.1,故可溶化于二甲苯(SP8.8) 、甲苯(SP8.9) 、乙酸乙酯(SP9.1) 、甲基乙基酮(SP9.3)及三氯乙烯(SP9.3)。而不溶于乙醚(SP7.4)及丙酮(SP10.0)。当然,溶解度参数只告知方向,最重要的还是要去试验。
③ 几个关于石油溶剂干洗机的问题
1,一个是单缸 单次过滤 一个是单缸双次过滤
2,过滤的干净 石油损耗少 油用的时间长
3,自动全封闭石油机 相当于 自动全封闭四氯乙烯机 都是可以烘干和回收的 只不过造价很高 你的情况不要考虑了
以上3点针对你的3个提问,下面的一次性回答
你在县城里 石油机的安全性很好 不会洗坏衣服 凡是不确定洗法的衣服 都是可以石油洗涤的。要注意的就是石油机的滤芯 一般也就是一年换个滤芯,至于多少钱,这还得具你的品牌来定。 我建议你考虑一下品牌吧,比如 洁丰 这个牌子在县城很多,主推的是石油设备,我是西安的,这个牌子在西安的口碑还不错。一些高端的石油品牌,比如汤米 卡柏等 你还是不要考虑了 比如汤米的8代石油机型 就可以回收 但是至少也是8w向上了 在县城开 不划算。
如果你不选择品牌干洗加盟,要自己买的话,考虑机器厂商是汤米(深圳浩鹏),上海航星,艾美等大一点的厂商吧。 注意,看看箱体,筒体等 最好是全不锈钢的。比较耐用 别的就没什么了
④ 溶剂提取法的溶剂的选择
常见的溶剂可以分为三大类:
①水是强极性溶剂。
②亲水性有机溶剂。
③亲脂性有机溶剂。
常见溶剂的亲脂性的强弱顺序为(亲水性则相反):石油醚>苯>氯仿>乙醚>乙酸乙酯>丙酮>乙醇>甲醇。
选择适当溶剂是溶剂提取法的关键。
①溶剂对有效成分溶解度大,对杂质溶解度小。
②溶剂不能与中药成分起化学变化。
③溶剂要经济、易得、使用安全等。常用的提取法有浸渍法、渗滤法、煎煮法、回流提取法及连续提取法。
⑤ 石油溶剂的介绍
对某些物质起溶解、稀释、洗涤和抽提等作用的轻质石油产品。易燃、易蒸发。由原油经常压蒸馏所得沸点范围较窄的轻质油馏分经酸碱等精制而得,也可由催化重整的产物经芳烃抽提后的抽余物再进行蒸馏精制而成。主要成分为烷烃、环烷烃和少量芳烃,不含任何添加剂。
⑥ 溶剂型涂料中的溶剂的选择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溶剂型涂料中的溶剂的选择应该考虑的因素:
首先要考虑树脂,颜填料和溶剂的相容性,树脂在溶剂中应该具有良好的溶解性能,能够完全溶解在溶剂中,颜填料和溶剂具有良好的润湿性能,能够均匀的分散在溶剂中。其次,具有合适的挥发速度,使涂料具有良好的成膜性能,不至于干的太快,或者干的太慢。第三,溶剂形成的气体应该具有良好的扩散性能,不能是涂膜出现穿孔,导致涂膜的防护性能下降。
⑦ 现在石油溶剂D40(埃孚生)在哪儿能买到,多少钱一桶
在上海皮尔洁皮革化工厂能买到,价格比较合理,只要2150元一桶,还包运费呢!我刚在他们网站定购了一桶,用过后效果不错,比市场价格低,我们开干洗店的也不容易。他们这儿价格便宜,质量又好!还有技术指导!你可以到网络上搜索皮尔洁的官方网:皮尔洁皮革化工。希望对你有用!
⑧ 如何选择溶剂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混合溶剂
溶液的净化和分离方法有:结晶、吸附、离子沉淀(见水解沉淀)、络合物沉淀、金属置换沉淀、气体还原沉淀、离子浮选、沉淀浮选、离子交换、溶剂萃取等。膜分离技术、色谱、有机溶剂萃取、微波萃取、沉淀、结晶
8.3. 薄层色谱(TLC)的使用指南
综述:薄层色谱(TLC)是一种非常有用的跟踪反应的手段,还可以用于柱色谱分离中合适溶剂的选择。薄层色谱常用的固定相有氧化铝或硅胶,它们是极性很大(标准)或者是非极性的(反相)。流动相则是一种极性待选的溶剂。在5.301中以及大多数实验室实验中,都将使用标准硅胶板。将溶液中的反应混合物点在薄板上,然后利用毛细作用使溶剂(或混合溶剂)沿板向上移动进行展开。根据混合物中组分的极性,不同化合物将会在薄板上移动不同的距离。极性强的化合物会“粘”在极性的硅胶上,在薄板上移动的距离比较短。而非极性的物质将会在流动的溶剂相中保留较长的时间从而在板上移动较大的距离。化合物移动的距离大小用Rf值来表达。这是一个位于0~1之间的数值,它的定义为:化合物距离基线(最先点样时已经确定)的距离除以溶剂的前锋距离基线的距离。
薄层色谱(TLC)实验步骤:
1) 切割薄板。通常,买来的硅胶板都是方形的玻璃板,必需用钻石头玻璃刀按照模板的形状进行切割。在切割玻璃之前,用尺子和铅笔在薄板的硅胶面上轻轻地标出基线的位置(注意不要损坏硅胶面)。借助锋利的玻璃切割刀和一把引导尺,你便可方便地进行玻璃切割。当整块玻璃被切割后,你就可以进一步将其分成若干独立的小块了。(开始的时候,也许你会感到有一些难度,但经过一些训练以后,你便会熟练地掌握该项技术。
2) 选取合适的溶剂体系。化合物在薄板上移动距离的多少取决于所选取的溶剂不同。在戊烷和己烷等非极性溶剂中,大多数极性物质不会移动,但是非极性化合物会在薄板上移动一定距离。相反,极性溶剂通常会将非极性的化合物推到溶剂的前段而将极性化合物推离基线。一个好的溶剂体系应该使混合物中所有的化合物都离开基线,但并不使所有化合物都到达溶剂前端, Rf值最好在0.15~0.85之间。虽然这个条件不一定都能满足,但这应该作为薄层色谱分析的目标(在柱色谱中,合适的溶剂应该满足Rf在0.2~0.3之间)。那么,应该选取哪些溶剂呢?一些标准溶剂和他们的相对极性(从LLP中摘录)列于如下:
强极性溶剂:
甲醇〉乙醇〉异丙醇
中等极性溶剂:
乙氰〉乙酸乙酯〉氯仿〉二氯甲烷〉**〉甲苯
非极性溶剂:
环己烷,石油醚,己烷,戊烷
常用混合溶剂:
乙酸乙酯/己烷:常用浓度0~30%。但有时较难在旋转蒸发仪上完全除去溶剂。
**/戊烷体系:浓度为0~40%的比较常用。在旋转蒸发器上非常容易除去。
乙醇/己烷或戊烷:对强极性化合物5~30%比较合适。
二氯甲烷/己烷或戊烷:5~30%,当其他混合溶剂失败时可以考虑使用。
3) 将1~2mL选定的溶剂体系倒入展开池中,在展开池中放置一大块滤纸。
4) 将化合物在标记过的基线处进行点样。我们用的点样器是买来的,此外,点样器也可从加热过的Pasteur吸管上拔下(你可以参照UROP)。在跟踪反应进行时,一定要点上起始反应物、反应混合物以及两者的混合物。
5) 展开:让溶剂向上展开约90%的薄板长度。
6) 从展开池中取出薄板并且马上用铅笔标注出溶剂到达的前沿位置。根据这个算Rf的数值。
7) 让薄板上的溶剂挥发掉。
8) 用非破坏性技术观察薄板。最好的非破坏性方法就是用紫外灯进行观察。将薄板放在紫外灯下,用铅笔标出所有有紫外活性的点。尽管在5.301中不用这种方法,但我们将采用另一常用的无损方法--用碘染色法。(你可以参看UROP)。
9) 用破坏性方式观测薄板。当化合物没有紫外活性的时候,只能采用这种方法。在5.301中,提供了很多非常有用的染色剂。使用染色剂时,将干燥的薄板用镊子夹起并放入染色剂中,确保从基线到溶剂前沿都被浸没。用纸巾擦干薄板的背面。将薄板放在加热板上观察斑点的变化。在斑点变得可见而且背景颜色未能遮盖住斑点之前,将薄板从加热板上取下。
10) 根据初始薄层色谱结果修改溶剂体系的选择。如果想让Rf变得更大一些,可使溶剂体系极性更强些;如果想让Rf变小,就应该使溶剂体系的极性减小些。如果在薄板上点样变成了条纹状而不是一个圆圈状,那么你的样品浓度可能太高了。稀释样品后再进行一次薄板层析,如果还是不能奏效,就应该考虑换一种溶剂体系。
11) 做好TLC标记,计算每个斑点的Rf值,并且在笔记本中画出图样。
TLC显色试剂的选择
显色试剂
显色剂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检查一般有机化合物的通用显色剂;另一类是根据化合物分类或特殊官能团设计的专属性显色剂。显色剂种类繁多,本章只能列举一些常用的显色剂。 l.通用显色剂
硫酸常用的有四种溶液:硫酸-水(1:1)溶液;硫酸-甲醇或乙醇(1:1)溶液;1.5mol/L硫酸溶液与0.5-1.5mol/L硫酸铵溶液,喷后110oC烤15min,不同有机化合物显不同颜色。
0.5%碘的氯仿溶液 对很多化合物显黄棕色。
中性0.05%高锰酸钾溶液 易还原性化合物在淡红背景上显黄色。
碱性高锰酸钾试剂 还原性化合物在淡红色背景上显黄色。 溶液I:1%高锰酸钾溶液;溶液Ⅱ:5%碳酸钠溶液;溶液I和溶液Ⅱ等量混合应用。
酸性高锰酸钾试剂 喷1.6%高锰酸钾浓硫酸溶液(溶解时注意防止爆炸),喷后薄层于180oC加热15~20min。
酸性重铬酸钾试剂 喷5%重铬酸钾浓硫酸溶液,必要时150oC烤薄层。
5%磷钼酸乙醇溶液 喷后120oC烘烤,还原性化合物显蓝色,再用氨气薰,则背景变为无色。
⑧铁氰化钾-三氯化铁试剂 还原性物质显蓝色,再喷2mol/L盐酸溶液,则蓝色加深。 溶液I:1%铁氰化钾溶液;溶液Ⅱ:2%三氯化铁溶液;临用前将溶液I和溶液Ⅱ等量混合。
2.专属性显色剂 由于化合物种类繁多,因此专属性显色剂也是很多的,现将在各类化合物中最常用的显色剂列举如下:
(1) 烃类
①硝酸银/过氧化氢 检出物:卤代烃类。 溶液:硝酸银O.1g溶于水lml,加2-苯氧基乙醇lOOml,用丙酮稀释至200ml,再加30%过氧化氢1滴。 方法:喷后置未过滤的紫外光下照射; 结果:斑点呈暗黑色。
②荧光素/溴 检出物:不饱和烃。 溶液:I.荧光素0.1g溶于乙醇lOOml;Ⅱ.5%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方法:先喷(I),然后置含溴蒸气容器内,荧光素转变为四溴荧光素(曙红),荧光消失,不饱和烃斑点由于溴的加成,阻止生成曙红而保留荧光,多数不饱和烃在粉红色背景上呈黄色。
③四氯邻苯二甲酸酐 检出物:芳香烃。 溶液:2%四氯邻苯二甲酸酐的丙酮与氯代苯(10:1)的溶液。 方法:喷后置紫外光下观察
⑨ 石油溶剂的分类
1、70号溶剂油。沸程60~70℃。主要成分为饱和烃。日用化学工业部门用于抽提香料物质中的香精,油脂工业部门用于抽取油料中的油脂。
2、90号溶剂油,又称石油醚,也被俗称6号溶剂油。沸程60~90℃。主要用作工业溶剂和化学试剂。也用于抽提药物的有效组分,提取烟叶中烟碱,及抽取动植物中的油脂。
3、120号溶剂油,又称橡胶溶剂油。沸程80~120℃。用于轮胎 、 胶鞋生产过程中溶解胶料和配制胶浆等,也可用作特殊快干 油漆和颜料的稀释剂。
4、 180 号溶剂油,又称航空洗涤油。沸程40~180℃。其精制程度较深。用于洗涤航空发动机的机械零部件及精密仪器仪表。
5、190号溶剂油,又称工业汽油。沸程40~190℃。主要用于清洗各种机械零件,用作农药和医药工业的溶剂,及用作喷灯和打火机的燃料等。
6、200号溶剂油 ,俗称松香水。用作油漆的稀释剂。
⑩ 溶剂选择
由于每种待测物及环境样品性质不尽相同,这就要对提取溶剂进行优化。根据相似相溶的原理,尽量选择与待测物极性相近的有机溶剂作为提取剂。提取剂必须与样品能很好地分离,且不影响待测物的纯化与测定;提取剂不能与样品发生作用,要求毒性低、价格便宜;此外,还要求提取剂沸点范围在45~80℃之间为好。同时还要考虑溶剂对样品的渗透力,以便将土样中待测物充分提取出来。当单一溶剂不能成为理想的提取剂时,常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极性的溶剂以不同的比例配成混合提取剂。《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中提到的常用有机溶剂的极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水、腈、甲醇、乙酸、乙醇、异丙醇、丙酮、二氧六环、正丁醇、正戊醇、乙酸乙酯、乙醚、硝基甲烷、二氯甲烷、苯、甲苯、二甲苯、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环己烷、正己烷(石油醚)和正庚烷。
由于溶剂种类很多,如果全面展开,仅溶剂一项就会成本很高、耗时很长。本实验仅选择了文献中几种常用溶剂———甲醇、丙酮、正己烷和二氯甲烷,以超声提取为处理方法分别对土壤样品(均为10g)中16种多环芳烃和8种有机氯农药进行实验。
不同溶剂对土壤样品中16种多环芳烃提取结果见表2.5。
表2.5 多环芳烃提取结果(单位:ng)
图2.8可以更直观地显示测量结果。
图2.8 不同溶剂对PAHs提取结果
结果表明:不同溶剂对多环芳烃的提取效果差异较大。单一溶剂中,甲醇效果最差,正己烷和丙酮效果次之,二氯甲烷提取效果最好,特别是对四环及其以上的多环芳烃提取优势明显,例如苯并[a]芘、茚[1,2,3-cd]芘、苯并[a,h]蒽和苯并[g,h,i]苝等;单一溶剂的提取效果并非与其极性强度成正比。由此可以得出:极性过强或过弱的溶剂不适宜对多环芳烃的提取,只有极性在一定范围内的有机溶剂才有助于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提取。
所选择的溶剂中,整体效果上看,正己烷∶二氯甲烷=1∶1提取效果最好。这是由于不同溶剂极性不同、渗透力不同,相互间产生促萃效应,弥补了彼此的不足,进而对土壤样品中多环芳烃产生了较好的萃取能力。不同溶剂对土壤样品中的有机氯农药提取结果见表2.6。
表2.6 有机氯农药提取结果(单位:ng)
图2.9可以更直观显示测量结果。
图2.9 不同溶剂对有机氯农药提取结果
结果表明:不同溶剂对有机氯农药的提取效果明显不同。单一溶剂中,甲醇效果最差,正己烷效果次之,丙酮和二氯甲烷提取效果最好,对DDT提取效果看丙酮稍显优势。实验结果并非完全与溶剂极性强度成正比。由此可以得出:极性过强或过弱的溶剂亦不适宜对有机氯农药的提取,只有极性在一定范围内的有机溶剂才有助于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提取。
所选择的溶剂中,整体效果上看,正己烷∶二氯甲烷=1∶1提取效果最好,对八种有机氯农药均表现出较好的提取效果,而丙酮∶二氯甲烷=1∶1的提取效果稍差于前者,正己烷∶丙酮=1∶1的混合溶剂的提取效果与前两者相比较,则显出对DDT的提取效果较差。整体上看混合溶剂正己烷∶二氯甲烷=1∶1对土壤中的有机氯农药提取效果均优于单一溶剂。这是由于不同溶剂极性不同、渗透力不同,相互间产生促萃效应,弥补了彼此的不足,进而对土壤样品中有机氯农药产生了较好的萃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