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海底石油是怎样形成的
大陆边缘地区,从海岸向外延伸到深海大洋区,这里的海底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经过多年的海上石油勘探,人们发现,不仅大陆架浅水区油气资源丰富,大陆坡、深水海域,甚至小型海洋盆地都存在石油。全球海底石油约有1350亿吨,占世界可开采石油储量的45%,其中波斯湾是海底石油储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我国南海、东海、南黄海和渤海湾也发现了油田。
那么海底石油是如何形成的呢?追溯到几千万年前甚至上亿年前的历史地质时期,地球气候有温暖湿润和寒冷干燥的时期。在温暖湿润时期,大陆架浅水区气候温和、阳光充足,光线能穿透浅水层照到海底。江河带来大量营养物质,海洋藻类生物在这里大量繁殖,同时鱼类、软体动物等生物群集繁殖。这些生物死亡后,遗体与泥沙沉积形成有机淤泥。年复一年,这些有机淤泥被不断掩埋,由于某种原因地层下降,形成缺氧环境,深层处温度和压力作用下,厌氧细菌分解有机质形成石油。这时形成的石油只是分散的油滴。
油滴寻找“藏身之地”,随着气候变迁,海洋中形成的沉积物粗细不同,形成砂岩、砾岩或页岩、泥岩。上覆地层的压力作用下,分散油滴被“挤”向多孔隙的砂岩层,成为储积石油的地层;而孔隙很小的页岩层成为防止石油逃逸的“保护层”。石油储积在砂岩层中还需经历地质构造变形过程,分散的石油集中在特定构造部位,形成可开采的油田。这个过程中,岩层因压力作用变形,形成背斜构造、向斜构造或穹隆构造。含油层中比重小的石油在地下水浮托作用下,向向斜构造或穹隆构造顶部汇集,形成储藏石油的大“仓库”,即储油构造,具有开采价值。
‘贰’ 海底石油是怎样形成的
分布于海底的石油和天然气不论其生成环境是否属于海洋环境,都属于海底石油资源的一部分。
40多年来,海上石油勘探工作查明,海底含有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据1979年的统计显示,世界近海海底已探明的石油可采储量为220亿吨,天然气储量为17万亿立方米,分别占当年世界石油和天然气探明总可采储量的24%和23%。
海底有石油,在以前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自从19世纪末人们在海底发现石油以后,科学家研究了石油生成的理论。在中、新生代,海底板既包括海洋中的浮游生物的遗体(它们在特定的有利环境中大量繁殖),也包括河流从陆地带来的有机质。这些沉积物被沉积的泥沙埋藏在海底,构造运动使盆地岩石变形,形成断块和背斜。伴随着构造运动而发生岩浆活动,产生大量热能,加速有机质转化为石油,并在圈闭中聚集和保存,成为现今的陆架油田。
在我国沿海和各岛屿附近海域的海底,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储藏量也非常可观。有人估计中国近海石油储量为100万吨~250万吨,我国无疑是世界海洋油气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
渤海属于我国首个开发的海底油田,渤海大陆架位于华北沉降堆积的中心,大部分已被发现的新生代沉积物厚达4000米,最厚达7000米。这是很厚的海陆交互层,周围陆上的大量有机质和泥沙沉积其中,渤海的沉积又是在新生代第三纪适于海洋生物繁殖的高温气候下进行的,这对油气的生成极为有利。由于断陷伴随褶皱形成了大量的背斜带和构造带,形成各种类型的油气藏。东海大陆架十分宽广,沉积厚度大于200米。外国人认为,东海是世界石油远景最好的地区之一,东海天然气储量潜力可能比石油还要大。
科学家在南海大陆架发现了一个很大的沉积盆地,新生代地层为2000米~3000米,有的达6000米~7000米,具有良好的生油和储油岩系。生油岩层厚达1000米~4000米,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6.4亿吨,天然气储量为9800亿立方米,是世界海底石油的富集区。因此,某些国外石油专家认为,南海的石油储藏量或许可以与波斯湾或北海油田相媲美。
海上石油资源开发利用前途非常光明。但是,由于在海上寻找和开采石油的条件与在陆地上不同,技术手段要比陆地上的复杂一些,建设投资比陆地上的高,风险要比陆地上的大,因此,当今世界海洋石油开发活动比较流行的是国际合作的方式。
‘叁’ 地理问题渤海湾为什么石油多
现代石油地质理论主要是有机生油理论,主要是微生物等物质在沉积盆地里沉积(90%油气都是在沉积盆地里的),沉积盆地不是地理上的盆地,是地质历史时期,相对凹陷的地方接受沉积形成的。渤海湾是我国第二大的含油气盆地,含有陆上和近海部分,石油资源丰富,所以近海资源丰富,主要是地质历史时期接受沉积的结果。在往深海那边,古时不是盆地范围,所以石油不丰富。中国近海都是有比较丰富的石油资源。
‘肆’ 渤海获亿吨级油气大发现,为什么渤海的石油储量这么高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宣布,我国渤海再获大型油气发现——渤中13-2油气田,探明地质储量亿吨级油气当量。为什么渤海的石油储量这么高?
一、为什么渤海的石油储量这么高?
目前的主流理论认为,无论是陆地上的石油,还是海洋中的石油,都是由史前生物的遗骸经过漫长的地质作用而形成的。与陆相生油相比,海相生油更具优势。其次,石油的形成还需要盆地,一些浅海有这样的条件。在这种地质条件下,海洋动植物死亡之后可以不断沉积起来。而且在海水下方,由于隔绝了大部分的氧气,这有利于有机物的存储。浅海盆地的构造活动没有陆地上那么活跃,这也有助于有机物的积累。另外,如果有河流注入浅海,这也有利于石油的形成。河流可以带来丰富的泥沙,它们不断在浅海盆地中沉积,把有机物不断掩埋起来,厚度能够逐渐增加到上万米。在远古时期,陆地附近的浅海中生活着大量的海洋生物,它们主要是一些浮游动植物,其类脂含量较高,这是产生石油的关键条件之一。经过长时间的高温高压作用,史前海洋生物的遗骸将会产生复杂的有机变化,逐渐演变成了海洋石油。
‘伍’ 石油是怎样形成的
石油的生成:
石油的成油机理有生物沉积变油和石化油两种学说,前者较广为接受,认为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属于生物沉积变油,不可再生;后者认为石油是由地壳内本身的碳生成,与生物无关,可再生。
石油主要被用来作为燃油和汽油,也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如溶液、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的原料。
石油,地质勘探的主要对象之一,是一种粘稠的、深褐色液体,被称为“工业的血液”。地壳上层部分地区有石油储存。主要成分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
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石油炼制(职业暴露)在2A类致癌物清单中。
(5)渤海发现石油是怎么形成的扩展阅读:
我国石油资源集中分布在渤海湾、松辽、塔里木、鄂尔多斯、准噶尔、珠江口、柴达木和东海陆架八大盆地,其可采资源量172亿吨,占全国的81.13%;天然气资源集中分布在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东海陆架、柴达木、松辽、莺歌海、琼东南和渤海湾九大盆地,其可采资源量18.4万亿立方米,占全国的83.64%。
从资源深度分布看,我国石油可采资源有80%集中分布在浅层(<2000米)和中深层(2000米~35 00米),而深层(3500米~4500米)和超深层(<4500米)分布较少;天然气资源在浅层、中深层、深层和超深层分布却相对比较均匀。
从地理环境分布看,我国石油可采资源有76%分布在平原、浅海、戈壁和沙漠,天然气可采资源有74%分布在浅海、沙漠、山地、平原和戈壁。
从资源品位看,我国石油可采资源中优质资源占63%,低渗透资源占28%,重油占9%;天然气可采资源中优质资源占76%,低渗透资源占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