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矿藏 » 海水石油怎么清理
扩展阅读
香蒲兰产品多少钱 2025-05-14 01:46:26

海水石油怎么清理

发布时间: 2025-05-13 20:44:50

Ⅰ 海水中油类污染物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水体中含油污水的处理技术
石油污染物进入水体后,在环境条件等因素的作用下,其组成性质和存在形式都会有所变化。一般来讲,石油类污染物主要以漂浮油、分散油、乳化油、溶解油、油- 固体物等5 种状态存在于水中。水体石油污染的处理既要去除废水中的大量石油类物质,同时也要考虑降低废水的化学需氧量(COD)和生物需氧量(BOD)等,其有效性和经济性应以石油等污染物的去除率或转化率、残留量为比较基准。不同类型的含油污水要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目前国内外含油污水的处理技术按处理原理可分为4 种: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和生物化学法。
1物理法
物理处理法的重点是去除含油污水中的矿物质和大部分固体悬浮物、油等。包括重力分离、离心分离、粗粒化、过滤、膜分离等方法。重力分离法是初级处理方法,它利用油和水的密度差及油和水的不相溶性,在静止或流动状态下实现油珠、悬浮物与水的分离。离心分离法是使装有采油污水的容器高速旋转,形成离心力场,因油粒和污水的性质不同,受到的离心力也不同,相对密度大的水受到较大的离心作用被甩到外侧,相对密度小的油珠则被留在内侧,并聚结成大的油珠而上浮达到分离目的。粗粒化法是利用油- 水两相相对于聚结材料亲和力的不同来进行分离,当含油污水流经过一些疏水亲油物质时,油珠在其润湿、聚结、碰撞聚结、截流、附着等联合作用下聚集成较大的油滴。过滤法是将含油污水通过设有孔眼的装置或通过由某种介质组成的滤层,使污水中的悬浮物得以去除,主要是利用颗粒介质的截流、惯性碰撞、筛分、表面黏附、聚并等作用,将水中油分除去。膜分离法是利用膜的选择透过性对采油污水进行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其机理是用1张(或1对)多孔滤膜,利用液- 液分散体系中两相与固体膜表面亲和力不同而达到分离的目的[6] 。
2化学法
化学处理法主要用于处理含油污水中不能单独用物理方法或生物方法去除的一部分胶体和溶解性物质,常用的方法有化学破乳法、化学氧化法等。化学破乳法包括盐析法、酸化法、凝聚法。由于乳化油呈稳定状态,要达到油水分离首先要破乳,即向水中投入化学药剂,药剂在水中水解后形成带正电荷的胶团,与带负电荷的乳化油发生电中和作用,以降低其表面电位,再经过处理使油粒聚集,粒径变大,使浮力随之增大,从而达到油水分离的目的。化学氧化法能将污水中呈溶解态的无机物和有机物转化为微毒、无毒物质或转化成容易与水分离的形态。氧化法又可分为氧化剂氧化法、电解氧化法和光化学催化氧化法。氧化剂氧化法是指利用强氧化剂氧化分解污水中的油和COD 等污染物质以达到净化含油污水的一种方法。电解氧化法是指在污水中插入电极并通过直流电,使污水中的油和COD等污染物质在阳极发生电氧化作用或与电解所产生的氧化性物质发生作用以达到净化含油污水的一种方法。光化学催化氧化法是采用半导体材料利用太阳光能或人造光能以达到净化含油污水的一种方法[7]。
3物理化学法
物理化学法主要包括气浮法、吸附法、电化学法、超声波分离法等,这些方法一般都具有适应性较强、选择性广的优点。气浮法是依靠气泡表面吸附油粒或悬浮物以达到分离的目的,在含油污水中通入空气或其他气体产生微细气泡,使水中的一些细小悬浮油珠及固体颗粒附着在气泡上,形成水- 气- 油粒三相混合体系,随气泡一起上浮到水面形成浮渣,然后使用适当的撇油器将油撇去。吸附法是利用吸附剂的多孔性和大的比表面积,将含油污水中的溶解油和其他溶解性有机物吸附在表面从而实现分离。超声波分离法是当超声波通过含油污水时,会使微小油滴与水一起振动,而由于大小不同的粒子具有不同的相对振动速度,油滴将会相互碰撞、黏合,使其体积增大,随后变大的粒子不能随声波振动,只作无规则运动,最后水中的油滴凝聚并上浮,再用其他设备分离。电化学法包括电凝聚、电气浮和电火花法。电凝聚是利用溶解性电极电解含油污水,从溶解性阳极溶解出金属离子,金属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物,它能吸附和凝聚乳化油与溶解油,沉淀后除去油。电气浮是利用不溶性电极电解采油污水,在电解分解作用和初生态的微小气泡上浮作用下,使乳化油破坏,并使油珠附着在气泡上。电火花法是利用交流电来去除采油污水中的乳化油和溶解油,在电场作用下筒内的导电颗粒间会产生电火花,在电火花和水中均匀分布的氧的作用下,油分被氧化和燃烧分解[8]。
4生物化学法
生物化学(生化)处理法是利用微生物的生化作用,将复杂的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物质,从而将有毒物质转化为无毒物质,使含油污水得到净化。微生物可将有机物作为营养物质,使其一部分被吸收转化成为微生物体内的有机成分或增殖成新的微生物,其余部分可被微生物氧化分解成简单的有机或无机物质。根据氧气的供应与否,生化法可分为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从过程形式上可分为污泥法、生物过滤法和氧化塘法。张海针对大庆地区石油类化合物污染湖泊水质的特点和气候条件,分别采用包含砾石床、砾石芦苇床、炉渣芦苇床、炉渣床去除石油, 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4.7%、28.4%、45.9%、42.9%[9]。
综上所述,含油污水的处理方法较多,各有优缺点。一般情况下单一方法的处理效果均不佳,在实际应用中通常是2或3 种方法联合使用,才能使水质达到标准。处理手段一般是先用物理方法分离、然后用化学法去除、再用生物法降解。

Ⅱ 如何治理被石油污染的海水

治理被石油污染的海水--- 要阻止石油的扩散,方法有两种

A 屏风 用致密隔板材料将污染海域隔离,此种方法隔离完全,但是费时费力,且材料造价昂贵。

B 沉浮式 由于石油的密度低于水,所以可以用浮子简单的将油膜围起来,此方法简单易行,但是无法阻止水生生物进入污染海域。 接下来就是处理石油,由于石油是珍贵的能源,所以优先考虑回收,方法如下

A 用吸附材料吸收

B 专用的油料回收船只

C 人海战术,用工具将油料舀出 最后就是处理,可以用萃取等手段可以将油料回收 当情况实在无法控制,那么只好用焚烧的手段消除石油的影响。此种方法是最后的手段了。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出现了用生物手段处理石油污染的方法。即用微生物将油料降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此法是最为高明,对环境影响最小的手段,但是此法尚未普及,一旦科技发展到位,处理石油污染将不再是难题。

但是,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最佳的治理手段就是扼杀石油污染的源头

A 严格控制江河,工矿企业的排污口

B 加强海洋运输

C 严防井喷事件

Ⅲ 治理石油污染污染的方法有哪些

石油污染目前还是个世界级难题,大连石油污染时间和墨西哥湾的污染世界足以说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湖泊环境与近海环境研究室原主任赵章元向记者介绍说,遇到海洋溢油的事件,一般是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先布设围油栏,防止污染区域进一步扩大。在将海面的污染区域围起来后,第二步要做的就是出动清污船只,利用吸油器和吸油毡清理油污,等于就是把这些石油抽出来,但这样做肯定是抽不干净的,只能说尽量把损失降低。大连海域的漏油主要是采取机械回收,这是对环境造成最小污染的一种方法。机械回收的工作过程是首先在溢油水域布设围油栏,然后将“撇油器”也就是油水分离器放到水面上,利用油和水不同物理机制将两者分离,然后通过水泵抽到存储舱,达到一定量后转到岸上进行油水分离,分离出来的水达到环保标准后再排到海里,油则回收。浮在海面上的油污一般比较好清理,但海水下层的油污因为会在海浪的震荡下形成较难清理的乳状液油污,这就需要第三步,用专门的破乳剂使得油、水分层,然后再加以清理,也就是用一些消油剂,将污染物彻底分解。

至于微生物修复石油污染的方法,如果是基因工程菌,涉及生物安全性问题,并不为业界所重视。如果是天然的菌种,其修复的浓度很低,时间很长,无法解决大的污染事故。

Ⅳ 海洋石油污染的处理方法

前言 海洋面积辽阔而又拥有巨量的海水,由陆地流入海洋的各种物质全部被海洋所吞没,而海洋本身却没有因此而发生重大变化。正是因为这种稳定性,加上海洋是重要的运输渠道,使得海洋成为人类各类污染物的聚集地。近年来,由于石油工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我国每年排入大海的石油达11.5 万吨,并呈增长趋势。目前,我国近海海域石油的平均浓度已达到0.055mg/L,海洋石油污染的日益加重,严重影响了沿海居民的生活和经济发展,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1、 海洋石油污染的产生 海洋石油污染的产生主要来自四个方面:海损事故溢油、海上石油运输开采、含油污水排放和大气石油烃沉降。 1.1 海损事故溢油 我国的油轮以单壳船、小船、旧船居多,这些油轮因船型结构不合理、管理操作人员安全环保意识淡薄、技术水平低下等原因,极易发生灾难性船舶溢油事故。另外,船舶因碰撞、触损、搁浅等事故引起的油箱泄漏也会造成海洋石油污染。 1.2 海上石油开采运输 海底石油勘探和生产过程中油井井喷、油管破裂和钻井过程中所产生的含油泥浆等均会造成海洋石油污染。另外,日常装卸储运中石油产品的零星跑冒滴,输油软管的残旧、老化及伸缩接头、阀门的松动等也会造成油品渗漏。 1.3 含油污水排放 油船的机舱油污水、压载水、洗舱水中均含有大量石油, 浓度可达1500mg/L,这些废水的直接排放将造成水体油污染。另外, 陆岸上的贮油库、炼油厂等将未经处理的含油污水直接排放,废水经河流汇聚到海洋也将造成海洋石油污染。 1.4 大气石油烃沉降 大气石油烃的主要来源是石油燃料的不充分燃烧和石油类的蒸发。这些从工厂、船坞、车辆排出的石油烃进入大气后,一部分被光氧化,另一部分则沉降到地球表面,污染水体和土壤。 ...... 目录 不存在 参考资料 ‘1’ 陈建秋, 中国近海石油污染现状、影响和防治, 节能与环保, 2002, (3), 15-17. ‘2’ 李建明. 海洋石油污染的危害与净化, 生物学教学, 2002, 27(7), 35. ‘3’ 楚海明. 浅谈水面溢油污染防治技术及其应用, 石油化工环境保护, 2004, 24(1), 16- 17. ‘4’ 陈尧. 中国近海石油污染现状及防治,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03, 29(11), 20-24. ‘5’ 李言涛. 海上溢油的处理与回收, 海洋湖沼通报, 1996, (1), 73-83. ‘6’ 宋志文, 夏文香, 曹军. 海洋石油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与生物修复, 生态学杂志, 2004, 23(3), 99-102. ‘7’ 郭志平. 我国近海面临的石油污染及其防治,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23(3), 269-272.

Ⅳ 如何应对石油泄漏给海水带来的伤害

1. 传统溢油处理方法的概述
传统处理方法是在溢油事故发生后立即采取的措施,也是处理溢油事故最常用和普遍的方法。这些方法主要根据使用的设备类型分为三类。
2. 物理处理法
物理法主要是通过围堵和回收海面上残留的石油,与燃烧法、吸油材料法、消油剂分解法、生物降解法等其他处理方法配合使用。物理处理法的效率受天气、海洋状况和溢油类型影响较大。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物理处理法:
- 围栏法:石油泄漏到海面后,应首先用围栏将其围住,阻止其在海面扩散,然后再设法回收。围栏应具有滞油性强、随波性好、抗风浪能力强、使用方便、坚韧耐用、易于维修、海生物不易附着等性能。
- 撇油器:撇油器是在不改变石油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基础上将石油回收。常见的撇油器有吸式撇油器和吸附式撇油器。
- 吸油材料:可使用亲油性的吸油材料,使溢油被粘在其表面而被吸附回收。吸油材料主要用在靠近海岸和港口的海域,用于处理小规模溢油。
3. 化学处理法
化学处理法的特点是改变石油的物理化学性质,可以直接应用于溢油处理,也可以作为物理处理法的后续处理。化学处理法包括以下几种:
- 分散剂:溢油分散剂是由表面活性剂、渗透剂、助溶剂、溶剂等组成的均匀透明液体。分散剂可以减少石油和水之间的表面张力使溢油在水面乳化形成乳状液,从而使石油分散成细小的油珠分散在水中,使溢油微粒易于与海水中的化学物质反应,易于被能降解石油烃的微生物所降解,最终转化成CO2和其它水溶性物质,加速了海洋对石油的净化过程。
- 凝油剂:它可使石油胶凝成粘稠物或坚硬的果冻状物。其优点是毒性低,不受风浪影响,能有效防止油扩散。
- 其他化学制品:包括破坏油水混合物的破乳剂;用于加速石油生物降解的生物修复化合物;此外还有燃烧剂和粘性添加剂等。
4. 自然降解
自然降解是指人们不采取任何行动,由海洋对石油的自然净化过程。
5. 新兴的溢油处理方法
这些方法通常作为其他方法的后续处理方法或仍处于实验研究阶段。
- 生物修复技术:利用某些天然存在于海洋或土壤中的微生物有较强的氧化分解石油的能力,可以利用微生物的这一特性来清除海上溢油。
- 燃烧法:需采用各种助燃剂,使大量溢油能在短时间内燃烧完。然而考虑到燃烧产物对海洋生物的生长和繁殖的影响,对附近船舶和海岸设施可能造成损害,而且燃烧时产生的浓烟也会污染大气,因此处理对象一般为大规模的溢油和北冰洋水域的石油污染,处理地点一般为离海岸相当远的公海才使用此法处理。
石油及其炼制品在开采、炼制、贮运和使用过程中进入海洋环境而造成的污染是目前一种世界性的严重的海洋污染。其防治必须依靠全球性的合作才能较为有效地实现。石油入海后的变化包括扩散、蒸发、溶解、乳化、光化学氧化、微生物氧化、沉降、形成沥青球,以及沿着食物链转移等过程。

Ⅵ 处理海洋石油污染主要有哪三种方法

1、物理处理法:使用清污船及附属回收装置、围油栏、吸油材料及磁性分离等;

2、化学处理法:燃烧、使用化学处理剂(如乳化分散剂、凝油剂、集油剂、沉降剂)等;

3、生物处理法:人工选择、培育,甚至改良这些噬油微生物,然后将其投放到受污海域,进行人工石油烃类生物降解。

石油入海后即发生一系列复杂变化,包括扩散,蒸发,溶解,乳化,光化念握启学氧化,微生物氧化,沉降,形成沥青球,以及沿着食物链转移等过程(见图)。这些过程在时、空上虽有先后和大小的差异,但大多是交互进行的。

(6)海水石油怎么清理扩展阅读

石油在海面形成的油膜能阻碍大气与海水之间的气体交换,影响了海面对电磁辐射的吸收、传递和反射。长期覆盖在极地冰面的油膜,会增强冰块吸热能力,加速冰层融化,对全球海平面变化和长期气候变化造成潜在影响。

海面和海水中的石油会溶解卤代烃等污染物中的亲油组分,降低其界面间迁移转化速率。石油污染会破坏海滨风景区和海滨浴场。如1983年12月,皮兆“东方大使”号油轮在青岛胶州湾触礁搁浅,溢油3000多吨,严重地污染了青岛海滨及胶州湾。

制定有关法规,制止海洋活动过程中非法排放含油污水,严格控制沿岸炼油厂和其他工厂含油污水的排放。监测监视海区石油污染状况,改进油轮的导航通讯等设备的性能,防止海难事故。

发生石油污染后,可应用围油栏等把浮油阻隔包围起来,防止其扩散和漂流,并用各种机械设备尽量加以回收,对无法回收的薄油膜或分散在水中的油粒,可以喷仔如洒各种低毒性的化学消油剂。

鉴于回收和消除海上油污的技术和方法尚待改进,港湾和近海地形复杂,因此,目前尚难全部消除海上油污。若遇上恶劣的气象条件,则大部分石油无法回收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