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石油含水多少
石油中不含水。
石油的成分
石油中碳氢两种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成分很复杂,并且随产地不同而异。按其结构又分为烷烃(包括直链和支链烷烃)、环烷烃(多数是烷基环戊烷、烷基环己烷)和芳香烃(多数是烷基苯),一般石油中不含有烯烃。
石油中含硫化合物主要有硫醇(RSH)、硫醚(RSR)、二硫化物(RSSR)和噻吩等。在石油的某些加工产物中还含有硫化氢(H2S)。
石油中含氧化合物主要有环烷酸和酚类(以苯酚为主),此外还含有少量脂肪酸。环烷酸是指含有11~30个碳原子的羧酸,分子中含有一个或多个骈合脂环,羧基可以在脂环上或在侧链上。如:
在炼油生产中常把环烷酸和酚叫做石油酸。
石油中含氮化合物主要有吡啶、吡咯、喹啉和胺类(RNH2)等。因吡咯在空气中易氧化,颜色逐渐变深,这踉汽油久存颜色变深有关。
石油的化学组成是没有一定的,随产地不同而异。根据含烃的成分不同一般将石油分为烷烃基石油、环烷基石油、混合基石油和芳烃基石油等几大类。但许多产油国家常根据本国的资源情况而有不同的分类
‘贰’ 石油产品中水分来源有哪些
石油产品中水分的来源有几种?
(1)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进入石油产品中的水。
(2)石油产品有一定程度的吸水性,能从大气中或与水接触时,吸收和溶解一部分水。汽油、煤油几乎不与水混合,但可溶有不超过0.01%的水。把这为数极少的溶解水完全除去是较困难的。
2.石油产品中存在的状态主要有几种?
(1)悬浮状:水分以水滴形态悬浮于油中。多发生于粘度较大的重油。
(2)浮化状:水分以极细小的水滴状均匀分散于油中。这种分散很细的乳浊液,由于水滴微粒极小,比悬浮状水更难从石油中分出。
(3)溶解状:水分溶解于油中。其能溶解在油中的量,决定于石油产品化学成分和温度。通常,烷烃、环烷烃及烯烃溶解水的能力较弱,芳香烃能溶解较多的水分。温度越高,水能溶解于油品的数量越多。一般汽油、煤油、柴油和某些轻润滑油溶解水的数量很少,用GB/T260无法测出,可忽略不计。
‘叁’ 石油是由水中的什么物质在高压作用下形成的
石油是由水中的什么物质在高压作用下形成的? ==微生物残骸
石油
石油又称原油,是从地下深处开采的棕黑色可燃粘稠液体。石油主要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的混合物,与煤一样属于化石燃料。石油的性质因产地而异,密度为0.8 ~ 1.0 克/厘米3,粘度范围很宽,凝固点差别很大(30 ~ -60°C),沸点范围为常温到500°C以上,可容于多种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但可与水形成乳状液。 组成石油的化学元素主要是碳 (83% ~ 87%)、氢(11% ~ 14%),其余为硫(0.06% ~ 0.8%)、氮(0.02% ~ 1.7%)、氧(0.08% ~ 1.82%)及微量金属元素(镍、钒、铁等)。由碳和氢化合形成的烃类构成石油的主要组成部分,约占95% ~ 99%,含硫、 氧、氮的化合物对石油产品有害, 在石油加工中应尽量除去。不同产地的石油中,各种烃类的结构和所占比例相差很大, 但主要属于烷烃、环烷烃、芳香烃三类。 通常以烷烃为主的石油称为石蜡基石油;以环烷烃、芳香烃为主的称环烃基石油;介于二者之间的称中间基石油。我国主要原油的特点是含蜡较多,凝固点高,硫含量低, 镍、氮含量中等,钒含量极少。除个别油田外,原油中汽油馏分较少,渣油占1/3。组成不同类的石油,加工方法有差别,产品的性能也不同,应当物尽其用。大庆原油的主要特点是含蜡量高,凝点高,硫含量低,属低硫石蜡基原油。
最早提出“石油”一词的是公元977年中国北宋编着的《太平广记》。正式命名为“石油”是根据中国北宋杰出的科学家沈括(1031一1095)在所着《梦溪笔谈》中根据这种油《生于水际砂石,与泉水相杂,惘惘而出》而命名的。在“石油”一词出现之前,国外称石油为“魔鬼的汗珠”、“发光的水”等,中国称“石脂水”、“猛火油”、“石漆”等。
我们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到处都可以见到石油或其附属品的身影,不知你注意了吗?比如汽油、柴油、煤油、润滑油、沥青、塑料、纤维等还有很多!这些都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而我们日常所用的天然气(液化气)是从专门的气田中产出的!通过输气管道和气站再到各家各户。
目前就石油的成因有两种说法:①无机论 即石油是在基性岩浆中形成的;②有机论 既各种有机物如动物、植物、特别是低等的动植物像藻类、细菌、蚌壳、鱼类等死后埋藏在不断下沉缺氧的海湾、泻湖、三角洲、湖泊等地经过许多物理化学作用,最后逐渐形成为石油。
原油的颜色非常丰富红、金黄、墨绿、黑、褐红、甚至透明;原油的颜色是它本身所含胶质、沥青质的含量,含的越高颜色越深。原油的颜色越浅其油质越好!透明的原油可直接加在汽车油箱中代替汽油!原油的成分主要有:油质(这是其主要成分)、胶质(一种粘性的半固体物质)、沥青质(暗褐色或黑色脆性固体物质)、碳质(一种非碳氢化合物)。
石油由碳氢化合物为主混合而成的,具有特殊气味的、有色的可燃性油质液体!天然气是以气态的碳氢化合物为主的各种气体组成的,具有特殊气味的、无色的易燃性混合气体。
在整个的石油系统中分工也是比较细的:物探 专门负责利用各种物探设备并结合地质资料在可能含油气的区域内确定油气层的位置;钻井 利用钻井的机械设备在含油气的区域钻探出一口石油井并录取该地区的地质资料;井下作业 利用井下作业设备在地面向井内下入各种井下工具或生产管柱以录取该井的各项生产资料,或使该井正常产出原油或天然气并负责日后石油井的维护作业;采油 在石油井的正常生产过程中录取石油井的各项生产资料并对石油井的生产设备进行日常维护;集输 负责原油的对外输送工作;炼油 将输送到炼油厂的原油按要求炼制出不同的石油产品如汽油、柴油、煤油等!
石油的性质因产地而异,密度为0.8 ~ 1.0 克/厘米3,粘度范围很宽,凝固点差别很大(30 ~ -60°C),沸点范围为常温到500°C以上,可容于多种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但可与水形成乳状液。 组成石油的化学元素主要是碳 (83% ~ 87%)、氢(11% ~ 14%),其余为硫(0.06% ~ 0.8%)、氮(0.02% ~ 1.7%)、氧(0.08% ~ 1.82%)及微量金属元素(镍、钒、铁等)。由碳和氢化合形成的烃类构成石油的主要组成部分,约占95% ~ 99%,含硫、 氧、氮的化合物对石油产品有害, 在石油加工中应尽量除去。不同产地的石油中,各种烃类的结构和所占比例相差很大, 但主要属于烷烃、环烷烃、芳香烃三类。 通常以烷烃为主的石油称为石蜡基石油;以环烷烃、芳香烃为主的称环烃基石油;介于二者之间的称中间基石油。我国主要原油的特点是含蜡较多,凝固点高,硫含量低, 镍、氮含量中等,钒含量极少。除个别油田外,原油中汽油馏分较少,渣油占1/3。组成不同类的石油,加工方法有差别,产品的性能也不同,应当物尽其用。大庆原油的主要特点是含蜡量高,凝点高,硫含量低,属低硫石蜡基原油。
从寻找石油到利用石油,大致要经过四个主要环节,即寻找、开采、输送和加工,这四个环节一般又分别称为“石油勘探”、“油田开发”、“油气集输”和“石油炼制”。下面就这四个环节来追溯一下石油工业的发展历史。
“石油勘探”有许多方法,但地下是否有油,最终要靠钻井来证实。一个国家在钻井技术上的进步程度,往往反映了这个国家石油工业的发展状况,因此,有的国家竞相宣布本国钻了世界上第一口油井,以表示他们在石油工业发展上迈出了最早的一步。
“油田开发”指的是用钻井的办法证实了油气的分布范围,并且有井可以投入生产而形成一定生产规模。从这个意义上说,1821年四川富顺县自流井气田的开发是世界上最早的天然气田。
“油气集输”技术也随着油气的开发应运而生,公元1875年左右,自流井气田采用当地盛产的竹子为原料,去节打通,外用麻布缠绕涂以桐油,连接成我们现在称呼的“输气管道”,总长二、三百里,在当时的自流井地区,绵延交织的管线翻越丘陵,穿过沟涧,形成输气网络,使天然气的应用从井的附近延伸到远距离的盐灶,推动了气田的开发,使当时的天然气达到年产7000多万立方米。
至于“石油炼制”,起始的年代还要更早一些,北魏时所着的《水经注》,成书年代大约是公元512~518年,书中介绍了从石油中提炼润滑油的情况。英国科学家约瑟在有关论文中指出:“在公元十世纪,中国就已经有石油而且大量使用。由此可见,在这以前中国人就对石油进行蒸馏加工了”。说明早在公元六世纪我国就萌发了石油炼制工艺。
石油是一种液态的,以碳氢化合物为主要成分的矿产品。原油是从地下采出的石油,或称天然石油。人造石油是从煤或油页岩中提炼出的液态碳氢化合物。组成原油的主要元素是碳、氢、硫、氮、氧。
具有不同结构的碳氢化合物的混和物为主要成份的一种褐色。暗绿色或黑色液体
伊拉克共和国的石油储量居世界第二位.
‘肆’ 石油中的水分是结合水吗
不是;石油中本身没有水分,在石油迅纤开采矿井中通过压入沸水或高温水蒸汽,把石油从地底压出来。所以开采出来的咐码石油中会带有一些的水分。亩简仿
‘伍’ 石油开采中的液体指的是什么
首先要说明的是,我不是搞开发的,是搞勘探的。
就我搞勘探的经验来说石油开采中的液体与所开发井的油田性质、该井所在构造位置以及开采的时限有关。
如果油田性质是石油,那么,在构造高点的井所开采出来的液体以石油为主,甚之为纯的石油(凝析油),有的会有天然气伴生,但是如果开采的时间已经很长了,那么开采出来的液体就会有石油,还会有注水井注入的水;而在构造边界的井所开采出来的液体就会是石油加水,甚至全部是水,到了开采的后期,含水量将会更高。
此外,在石油开采中,由于开发井所在油田性质和在构造中位置的不同,还可能会有天然气、CO2或H2S等气体同时产出,这种井对于安全的要求就相对要高的多了。
‘陆’ 原油的水分是什么还有灰分!!
水分的存在会影响燃料油的凝点,随着含水量的增加,燃料油的凝点逐渐上升。此外,水分还会影响燃料机械的燃烧性能,可能会造成炉膛熄火、停炉等事故。
灰分是燃烧后剩余不能燃烧的部分,特别是催化裂化循环油和油浆渗入燃料油后,硅铝催化剂粉末会使泵、阀磨损加速。另外,灰分还会覆盖在锅炉受热面上,使传热性变坏。
‘柒’ 油、气的“孪生兄弟”—油田水是什么
人们非常熟悉江河湖海中流淌的水,对浅层地下水的开采利用也有所了解,但什么是油田水恐怕知道的人就少了。原来在油田里油气和水同时储存在地下岩层里,油田内的地下水通常称为油田水。那么,在一个油田内,油、气、水是怎样分布的呢?
在地下一个油藏里,由于重力分异作用的缘故,油田水中的气体会因比重轻而位于上方,油处于中间,而水最重当然只能在最下面。
油田水与乡村打井开采的浅层水可不一样,其来源要复杂得多。除了包含一部分大气渗入水以外,油田水主要来自地层沉积时留下来的沉积水以及来自地壳深处的深层水。沉积有机质在生成烃类的同时,还会产生大量的水,所以,它是油、气的“孪生兄弟”,这些地下水混合在一块就成为油田水。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油田水经历了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生物化学作用,不断地改变着水中各种离子的组成,例如,硫酸盐被还原成有臭鸡蛋气味的硫化氢,碳酸根离子(HCO-3、CO2-3)明显增加,铁质也多被氧化成FeSO4。如果你要品尝油田水的味道,那可没有矿泉水那么爽口清新,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地下水因变质作用,浓缩程度高,矿物质多(即矿化度高),它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从周围岩石,特别是膏盐岩、碳酸盐岩中不断地溶解各种矿物,因而在油田水组成中常见有Na+、K+、Ca2+、Mg2+和Cl-、SO2-4、HCO-3等碱性或酸性离子,通常也还能见到烃类、酚和有机酸等有机化合物。
不同地区油田水的类型通常都是不一样的。科学家们根据大陆地层水中Na+/Cl-、(Na+-Cl-)/SO2-4、(Cl--Na+)/Mg2+等的含量比值,将油田水划分为硫酸钠型水(Na2SO4)、重碳酸钠型水(NaHCO3)、氯化镁型水(MgCl2)和氯化钙型水(CaCl2)四种。油田水一般以氯化钙型水最多,也有重碳酸钠型水,而含硫酸钠型水的地区基本没有石油分布。根据油田水型与油气分布的这种相关性,人们在勘探之初要分析各盆地中的水型及其状态(停滞状态或交替状态),来确定含油气可能性大的地区。可想而知,那些处于水交替带的地区是不利于石油和天然气保存的。
‘捌’ 石油产品中含水有什么危害
原油中含水会增大运输量,更重要的是更原油加工带来困难,增加了常减压蒸馏装置的能耗。
测出油品中的水分,可根据其含量的多少,确定脱水的方法,以防止造成以下危害:如石油产品中的水分蒸发时要吸收热量,会使发热量降低;轻质石油中的水分会使燃烧过程恶化,并能将溶解的盐带入气缸内,生成积炭,增加气缸的磨损;在低温情况下,燃料中的水会结冰,堵塞燃料导管和滤清器,阻碍发电机燃料系统的燃料供给;石油产品中有水会加速油品的氧化生胶;润滑油中有水时不但会引起发动机零件的腐蚀,而且水和高于100℃的金属零件接触时会变成水蒸气,破坏润滑油膜。轻质油品密度小,黏度小,油水容易分离。而重质油品则相反,不易分离。进入常减压蒸馏装置的原油要求含水量不大于0.2%~0.5%;成品油的规格标准要求汽油、煤油不含水,轻柴油水分含量不大于痕迹;重柴油水分含量不大于0.5%~1.5%;各种润滑油、燃料油都有相应的控制指标。
山东盛康SCKF107型微量水分测定仪采用经典理论——卡尔•菲休微库仑电量法。依据电解定律反应的水分子数同电荷数成正比,仪器检测参加反应电荷数(库仑)自动换算成对应的水分子数,因此此方法测试精度极高,测试成本极低,具有其他测试方法不可替代的优势;能可靠的对液体、气体、固体样品进行微量水分的测定。该仪器以棒图形式显示测量电极信号,直观指示电解液的含水量,实时描绘电解速度对时间的变化曲线。具有高灵敏度、高精度、高再现性,低功耗节能设计等特点,可内置蓄电池用于便携测量,广泛适用于石油、化工、电力、制药、商检、科研、环保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