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原油价格以哪个为准
国际原油市场的定价机制是以世界主要产油区的标准油为基准。交易者会在现货和期货市场中根据这些基准油的价格加上上升贴水来计算结算价格。这个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P=A+D,其中A代表基准价,D代表上升贴水。
全球原油市场有三个主要的价格基准:
1. 纽约交易所的WTI(WEST TEXAS INTERMEDIUM)原油期货,即美国西得克萨斯出产的中间基原油。美国生产或销往美国的原油通常以轻质低硫的WTI作为基准油。人们通常所说的“纽约市场油价”指的是纽约商品交易所下一个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
2. 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IPE)推出的布伦特原油期货合约,采用北海布伦特(Brent)轻质低硫原油作为基准油。使用这一合约作为基准的国家和地区包括西北欧、北海、地中海、非洲以及也门等。
3. 阿联酋迪拜原油作为基准价进行作价。由于中东是全球石油产量最大的基地,并且大量石油供应给了亚洲,这一基准价格可以反映亚洲地区原油的供求关系。迪拜原油的现货交易主要在新加坡和东京进行,其价格大约比WTI和Brent低约30%。
除了这三大价格体系,还有马来西亚的塔皮斯轻质原油(tapis)和印度尼西亚的米纳斯原油(minas)。这两个体系主要被用作远东原油市场的参照。东南亚的轻质原油大部分以tapis为基准油进行作价。以印度尼西亚官方价ICP方式作价的主要有印尼原油以及远东地区部分国家的原油,例如越南的白虎和中国的大庆。
㈡ 石油定价权是由谁决定的
国际油价一度由被称为“石油七姐妹”的跨国企业控制;后来,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成立,以打破这些寡头的垄断,并带头在国际原油定价;后来,进口国也要求发生,买方领导的美国也参加了,共同谈判和确定石油价格。
(2)石油价格以哪个为准扩展阅读:
国际油价的定价权,意味着一个国家有足够的话语权在制定国际油价时,即一个国家通过政策调整影响国际油价的能力。有权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对国际油价进行定价,避免陷入被动局面。自2004年以来,中国推动中石油在期货上市,旨在争夺石油定价权,以改善国际油价波动对中国经济造成的损害。
意义是:
石油不仅是一种纯粹的商品,还包含太多的金融和政治因素。因此,石油问题绝不是简单的商品问题,石油市场也绝不是简单的商品市场。拥有石油价格的定价权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石油定价和交易货币的多样化是一种必然趋势。中国必须确立石油交易的“市场价格”以及石油融资战略。中国应鼓励更多企业进入国际石油金融市场,积极尝试以人民币结算,逐步建立石油期货市场,以有效应对油价波动。
到目前为止,金融市场越来越发达,资本博弈已经成为影响油价的关键。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 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和迪拜原油期货已逐渐成为国际油价的“风向标”。
中国在国际石油市场上没有很大的发言权,也就是说,它无权对国际石油价格进行定价。随着国际油价变化的加剧,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这类麻烦在中越来越频繁。从国际经验来看,许多发达国家的国内油价都与国际油价直接挂钩,但国际市场上频繁而大幅度的油价波动对其企业的生产经营影响不大。其中一个关键是,他们有一系列避险手段,包括参与期货石油交易。
中国缺乏联合谈判机制。无论是石油还是钢铁、铁矿石等领域,都没有建立联合对外谈判机制。正因为如此,中国经常遭受损失,因为它无权在类似的国际市场上发言。例如,日本新日铁公司率先与力拓公司达成铁矿石价格协议,随后韩浦项制铁接受了日本和澳大利亚之间达成的合同价格。当然,原油的市场机制不同于其他领域,这决定了石油谈判不仅困难,而且需要超级智慧。
㈢ 中国石油价格的定价权,是公司说了算,还是国家说了算、
当然是国家,国家发改委说的算
㈣ 为什么有人说石油价格以美元结算
这是规定,不可以改的。就像在中国买东西一定要用人民币一样,如果要用其它国家货币的话,首先它的货币影响力,人群接受度,全球覆盖面,购买力,都无法和美元抗衡,中间还要扯到汇率的问题,所以就用美元单独计价。
㈤ 国际原油价格是以哪个价格为准
国际原油价格一般以IPE(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和NYMEX(纽约期交所)的期货合约价格为准。
布伦特原油(Brent)和NYMEX(WTI)原油的价格是期货价格。
㈥ 油价调整谁说了算
许多人误以为中石油、中石化或中海油根据市场行情自行决定汽油和柴油的价格,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实际上,国内的油价是由政府在参考国际油价变动后,对成品油进行统一定价,然后三大油企根据国家制定的指导价进行具体定价。
我国国内的油价原本是每22个工作日调整一次,但从2013年开始改为每10个工作日根据国际油价变动调整一次。然而,起初国内油价的涨幅并不完全与国际油价挂钩。无论国际油价如何波动,国内的汽油和柴油价格都在一个固定的范围内调整,上下浮动幅度并不大。
这种调整模式对于国内的企业和个人来说是有利的,但对于“三桶油”来说却是一个挑战,因为它们经常面临亏损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