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矿藏 » 为什么黄河河道可以开采石油
扩展阅读
如何修改桌面工具 2025-07-22 11:11:48
哪个国家支持成本中心说 2025-07-22 11:11:43
太原红色资源在哪里 2025-07-22 10:26:35

为什么黄河河道可以开采石油

发布时间: 2023-01-27 03:27:01

① 黄河从古至今的益处

首先,给发源地带来灌溉以及人畜饮用水;
其次,在宁夏造就塞上江南,北方特别是西北地区没有像宁夏平原附近灌溉那么便利;
再者,造就了华北平原,他从黄土高原带来大量泥沙(或者说肥沃土壤)冲击出中国唯一一个连成片的平原;在北至河北南至安徽江苏的地方大片冲积平原。
还有,造就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土地——东营。
最后,黄河带来的泥沙冲击出黄河三角洲便于开采渤海的石油资源——在陆地上开采石油要比在海上开采石油要省时省力省钱。
也就这些了,你再充实一下这些骨架,三百字绰绰有余,祝你作文顺利完成

② 黄河上游重点开发能源是什么

煤、石油、铁锌,这几种资源比较丰富。

③ 黄河流域有丰富的能源资源,说出其种类和分布地区

1.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流入渤海,全长5 464公里,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省区。

2.关于黄河的神话传说:炎黄二帝与尧舜禹的传说
传说黄帝原姓公孙,因长于姬水,才改姓姬;曾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因是有熊国君之苗裔,又称有熊氏。他“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伶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后来被推举为部落首领,率部迁徙到陕西北部定居。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为了寻找更加平坦、开阔、肥沃的土地,又沿北洛河南下,到达今陕西的大荔、朝邑一带。那里的黄土地给了他们发展农业的便利条件,但不时出现的干旱又困扰着他们,迫使他们去继续寻找理想之所。于是,黄帝又率领族人从大荔、朝邑东渡黄河,顺着中条山和太行山麓进入汾河谷地,再向东北迁移,到达今河北涿鹿附近。那里有由桑干河、洋河冲积而成的适宜农耕的宽阔谷地,附近还有可供狩猎的山林,他们觉得环境非常优越,就定居了下来。

就在黄帝率领他的部落东迁的时候,炎帝也率领他的族人开始长途跋涉。炎帝又称赤帝,一说他降生于厉(烈)山即今湖北随州市厉山镇,一说他降生于常羊即今陕西宝鸡神农乡常羊山,“育于姜水,姜姓,以火德王,亦曰烈山氏”。同是为了寻找理想的定居之地,他也率领部落东迁。但走的路线与黄帝不同,他们先是沿渭河东下,到达今河南西南部,再顺黄河东下,到达现在的豫东地区,在那里安顿了下来。

那时候,随着私有财产的出现和氏族制度的瓦解,部落首领逐步掌握了一定的特权。部落之间为了争夺生存空间,为了互争雄长,经常发生战争。一些部落首领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内行刀锯,外用甲兵”,也发动掠夺财富、奴役其他氏族部落的战争。这种战争加剧了社会的分化,给正常的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威胁,但氏族制度调节社会矛盾的习惯法此时又已丧失作用,对此显得无能为力。面对日益增多的战争,具有血缘关系的亲属部落便互相联合起来,结成联盟,进而结成范围更大的联合体。炎、黄两大部落这时也都使用武力征讨四方,扩大自己的势力,从而引发大规模的冲突。双方在阪泉(今河北怀来)进行了三次大战,黄帝指挥属下的熊、罴、貔、貅、、虎六个氏族,与炎帝部落杀得天昏地暗,炎帝部落遭到惨败,只得缴械投降。由于这两个部落有血缘亲属关系,黄帝没有屠杀炎帝部落,而是和他们结成部落联盟,黄帝便成了炎黄部落联盟的首领。炎黄部落联盟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日后华夏族的雏形。

后来,定居在山东曲阜地区的九黎首领蚩尤扩展势力范围,又引发了与炎帝部落的战争。九黎即九夷,属于东夷族。传说蚩尤领有9个部落,81个氏族,他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如同妖魔,这可能是出自炎黄子孙对其他部落首领的故意丑化。“蚩尤作冶”,“以金作兵”,制造兵杖、刀、戟、大弩,英勇善战,威震天下。他率领9个部落组成的部落联盟西进豫东,进攻炎帝部落。炎帝部落无法抵挡,节节败退,居地尽失。蚩尤紧追不舍,炎帝向黄帝寻求援助。黄帝于是率部迎击,与蚩尤在涿鹿展开激战。这场战争进行得极其惨烈,据说黄帝与蚩尤九战不胜,蚩尤放出大雾弥漫了三天三夜,黄帝的部落看不清方向,黄帝之“臣”风后受北斗星座的启示发明了指南车,他们才得以冲出大雾。黄帝在困境中还得到玄女的帮助,制作了80面大鼓,用东海神兽夔的皮蒙鼓,用雷兽的骨头作鼓槌,在战斗中擂响,声闻500里。战斗延续了很长时间,最后在冀州进行决战。黄帝派应龙向蚩尤进攻,应龙蓄水,摆下水阵。蚩尤请来风伯雨师,一时风雨大作,冲垮水阵,使黄帝再次陷入了困境。黄帝又请来天女旱魃阻止风雨,使天气突然转晴。蚩尤不知所措,部下惶恐不安,黄帝指挥大军掩杀过去,取得最后的胜利,蚩尤和他请来的风伯雨师都投降了黄帝。黄帝便进入东夷活动的地区,他“驾象车而六蛟龙,毕言(兆火鸟)并辖,蚩尤居前,风伯进扫,雨师洒道,虎狼在前,鬼神在后,腾蛇伏地,凤皇(凰)覆上”,至泰山之顶大会鬼神,并演奏了他亲自作的一支激越悲凉的《清角》乐曲,以纪念涿鹿之战的胜利。蚩尤后来被杀,一部分九黎人加入炎黄部落联盟,融入了华夏族;一部分南下,融入南方的苗蛮之中。

涿鹿战争的胜利,进一步扩大了炎黄部落联盟的势力,发展成规模更大的部落联合体。黄帝的权威大大提高了,集审判权、祭祀权、军事指挥权与生产指挥权于一身。各部落均需听从他的号令,不听从号令的,即出兵进行征伐。他还开山修路,努力打通部落地区的隔绝,增进部落之间的交往。传说黄帝一生“未尝宁居”,在118岁那年出巡河南时死在荆山,人们将他护送回陕北,葬在今陕西黄陵县的桥山之上,这就是前面提到的黄帝陵。

由于黄帝后来被追尊为华夏的祖先,后人便把远古时代的许多创造发明都归功于他和他的“大臣”们,如说黄帝建造屋宇,开凿水井,缝制衣冠,制造舟车弓弩,炼石为铜,创制乐律,他的妻子嫘祖发明育蚕,他的“大臣”仓颉创文字,伶伦造律吕,大挠作甲子,等等。同样的原因,由于炎帝也被追尊为华夏的祖先,后人也将一些创造发明的功劳算到他的身上,并称他为神农氏。在先秦的传说中,神农氏和炎帝原本是时代不同的两个人物,神农氏生活的时代要早于炎帝。到战国时,人们将两个人合在一起,称为炎帝神农氏,说“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始尝百草,始有医药”,“又作五弦之瑟,教人日中为市”。这些发明当然也是原始时代人们的集体创造。

3.与黄河有关的历史任务的故事:
原始农耕时代;伏羲氏教民熟食、结网捕鱼;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河姆渡的磨制石器;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4.黄河流域的古战场,请举出几处:牧野古战场;崤山古战场;巨鹿古战场;昆阳古战场;官渡古战场
5.黄河沿岸的许多城市曾经是历代王朝的都城:夏朝定都阳城(今河南登封),商朝定都于亳(今河南商丘),后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周朝定都于镐京(今陕西西安),秦朝定都于咸阳,西汉定都于长安(今陕西西安),东汉定都于洛阳,魏晋均定都于洛阳,隋唐均定都于长安(今陕西西安),宋朝定都于东京(今河南开封)。
6.黄河沿岸的着名石窟有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炳灵寺石窟、麦积山石窟、须弥山石窟和敦煌莫高窟等等。其中云冈、龙门、麦积山、敦煌号称我国四大石窟。
7.关于黄河的诗词歌赋: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8.关于黄河的成语:河清海晏`河清难候`河山带砺
9.关于黄河的俗语: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唐·李白)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唐·李白)

黄河九曲天边落,华岳三峰马上来(明·萧磁)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唐·王之焕)

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唐·李白)

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

黄河若不断,白首长相思(唐·李白)

九曲黄河万里浪,浪淘风簸自天涯(唐·刘禹锡)

10.关于黄河的谚语:
不到黄河不死心;
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黄河九曲十八弯;
自古天下黄河富宁夏;
圣人出,黄河清;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黄河归来不看川,黛眉归来不看山;
是非吹入凡人耳,万丈黄河洗不清;
黄河百害,惟富一。;
11.关于黄河的歌曲、民谣:《黄河大合唱》

④ 黄河下游能不能开发水能资源

考点: 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对比 专题: 分析: 长江与黄河上游共同是水文特征是水能资源丰富,长江有我国的水能宝库之称. 石油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在长江与黄河流域不能大规模开发石油资源,A错误; 利用水源优势,在长江与黄河流域可以适当发展粮食生产,故B错误; 长江与黄河水能资源丰富,在长江与黄河流域可以适当开发水能资源,故C正确; 黄河的下游是地上河,不适合发展内河航运,长江有我国的黄金水道之称,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长江与黄河的开发,理解解答即可.

⑤ 长江和黄河为什么没有石油

因为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河道以前经常变,没有形成条件. 河流决口后放弃原来河床而另循新道称为改道,黄河由于多沙善淤,变迁无常,改道十分频繁,中游的宁夏银川平原,内蒙古河套平原一带的黄河河道都曾多次变迁,但影响重大的是黄河下游河道改道。

通常认为,《尚书·禹贡》中所记载的河道是有文字记载的最早黄河河道。这条河道在孟津以上被夹束于山谷之间,几无大的变化。在孟津以下,汇合洛水等支流,改向东北流,经今河南省北部,再向北流入河北省,又汇合漳水,向北流入今邢台,巨鹿以北的古大陆泽中。然后分为几支,顺地势高下向东北方向流入大海。人们称这条黄河河道为“禹河”据文献记载,黄河下游有以下几次重大的改道。

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黄河发生了有记载的第一次大改道。洪水从宿胥口(今淇河、卫河合流处)夺河而走,东行漯川,至长寿津(今河南滑县东北)又与漯川分流,北合漳河,至章武(今河北沧县东北)入海。这条新河在禹河之南。

汉武帝元光三年(公元前132年)黄河在今河南濮阳西南瓠子决口,再次向南摆动,决水东南经巨野泽,由泗水入淮河。23年后虽经堵塞,但不久复决向南分流为屯氏河,六七十年后才归故道。

王莽始建国三年(公元11年),黄河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决口,东南冲进漯川故道,经今河南南乐、山东朝城、阳谷、聊城,至禹城别漯川北行,又经山东临、惠民等地,至利津一带入海。此后几百年中,黄河情况不甚为频繁。北宋初期,决口不断,短时期、短距离的分流河道不少。直到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年)六月,黄河再次改道,冲决澶州商胡埽,向北直奔大名,经聊城西至今河北青县境与卫河相合,然后入海。这条河宋人称为“北流”,12年后,黄河在商胡埽下游今南乐西度决口,分流经今朝城、馆陶、乐陵、无棣入海、宋人称此河为“东流”。东流行水不到40年便断流。

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为抵御金兵南下,东京守将杜充在滑州人为决开黄河堤防,造成黄河改疲乏,向东南分由泗水和济水入海。黄河至此由北入渤海改而南入黄海。在1855年前,黄河主要是在南面摆动,虽然时有北冲,但均被人力强行逼堵南流,南流夺淮入海期间,郑州以下,清口以上的黄河主流也是迁徙不定。由泗水,或汴水或涡水入淮,或由颍水入淮,或同时分几支入淮。直到明代后期潘季驯治河以后,黄河才基本被固定在开封,兰考,商丘、砀山、徐州、宿迁、淮阴一线,即今之明清故道,行水达300年。

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又在河南兰阳(今兰考县境)铜瓦厢决口改道,再次摆回到北面,行经今河道,北流入渤海。

最近一次是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蒋介石命令扒开郑州花园口黄河大堤,全河又向南流,沿贾鲁河、颍河、涡河入淮河。洪水漫流,灾民遍野。直到1947年堵复花园口后,黄河才回归北道,自山东垦利县入海。

在周定王五年以来的2600多年的时间里,黄河下游河道经历了从北到南,又从南再到北的大循环摆动。其中决口、改道不计其数。大体上以孟津为顶点,在北抵天津、南界淮河的这样一个大三角洲上,都是黄河改道迁徙的范围。

⑥ 黄河流域的自然资源

黄河流域土地、水能、煤炭、石油、天然气、矿产等资源丰富,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发展潜力很大。
流域内现状有耕地1.79亿亩,林地1.53亿亩,牧草地4.19亿亩。宜于开垦的荒地约3000万亩。黄河流域上游地区的水能资源、中游地区的煤炭资源、下游地区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都十分丰富,在全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中国的“能源流域”。例如,位于河口的胜利油田,为中国的第二大油田。
黄河流域矿产资源丰富,1990年探明的矿产有114种,在全国已探明的45种主要矿产中,黄河流域有37种。其中具有全国性优势(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32%以上)的有稀土、石膏、玻璃硅质原料、锐、煤、铝土矿、铝、耐火粘土等8种。黄河流域矿产资源丰富,分布相对集中,为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有利条件。

⑦ 黄河三角洲正大力发展石油化产业,是否合理,为什么

合理啊,因为黄河三角洲有大量的油井在采油,胜利油田就在这里,有丰富的原油资源,还有石油化工需要的大量水资源。

⑧ 黄河是一条能源大河,上游是水能,中游是什么能下游是什么能

上游是水能资源丰富,
中游是矿产资源丰富,
下游是航运,灌溉,可以四季通航,被誉为黄金水道

⑨ 黄河的贡献

第一,黄河水是沿黄广大地区的生命之

源。中国其实水资源是非常贫乏的一个国家。特别是中国人多,摊到每个人身上的水资源数量是远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数字的。而且中国的水资源分布也是不平均的,华南地区,长江流域水相对来说是比较丰富的,而北方水更缺,所以,我们南水北调就是这个意思。华北地区是缺水的,全国人均2300立方米,就华北地区来说,只有350—700立方米。黄河流域人口占全国8.5%,耕地占全国12.8%,而水资源只占全国2.7%。

正因为缺水,黄河在这个地方就是一个最好的、最有保障的水源,在华北地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黄河流域天然水资源580亿立方米。与长江相比,黄河短不了多少,可是长江的水量比黄河远远多得多,长江的平均水量是9000—10000亿,同样一条大河,黄河在中国排第二,可是她的水只由长江的十几分之一。华南地区的一条比较小的河流水量都要超过黄河。黄河水尽管少,但是她在华北地区仍占重要的地位。靠黄河水,两岸广大地区都靠它来灌溉,这张照片是在山东的聊城。根据目前资料统计,黄河流域有494万公顷的灌溉面积,每年超过300亿立方米的水是用去灌溉的。刚才我讲了,黄河的天然水资源平均是580亿,有的年份多一点,有的年份少一点,有300亿立方米的水是用来灌溉的,留下的水是不多的。靠这300亿的水浇到地里面去,效果是很明显的。资料统计,粮食的增产,浇不浇水产量大有差距,平均每浇一立方米水可以增产粮食0.3公斤,所以,灌溉非常重要。

黄河的第二个好处是生命不息,造陆不止。这什么意思?河流跟人一样,是一个无机物,是没有生命的,但实际上也是有生命的,只有河水流动才能称为河流,只要有水流动,黄河就造陆不止。在黄河的河口,由于黄河从上游带来很多泥沙,这些泥沙靠水的带动,到了河口汇入大海。海是一个平面,在这样的情况下,水就不流了,水如果不流,她所携带的泥沙就要沉积下来,沉积下来的结果,河口不断的向前延伸,陆地面积就扩大了。

这张表上讲的是废黄河,废黄河在江苏,我们知道现在的黄河在山东。废黄河在江苏,原来的古道。这张表是现代的三角洲延伸的情况,从1855—1989总共2870平方公里,很大,相当一个小的县。

这是一个卫星照片拍的现代的黄河和三角洲,1976年12月份,到1981年11月份已经深了,再往前一点,到1988年12月份又往前伸了,到1995年12月份到这个地方。只要黄河存在一天,在这个地方流动,它就不断造陆,陆地面积不断扩大。

黄河的造陆有很大的好处,面积扩大了,我们国家面积也增大了,这是最直观的。具体一点,我举一个例子,黄河河口三角洲是我国第二大的油田的所在地,胜利油田,它的产量仅次于大庆油田,每年好几千万吨,是我国重要的石油基地。胜利油田的石油埋在地下,我们要把它打出来,有一部分是在陆地上,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在海里,期里的产油当然也可以按照现代的技术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但是成本很高,海上采油要建很大的平台,技术上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原来这个地方是海,我们采油成本就很高,现在由于黄河的造陆,我把它推进了,原来是海的地方变成陆地了,给石油开采带来很大的方便,成本就降低了,开采就容易了,我国现在的胜利油田很大一部分,胜利油田是上世纪60年代开发的,由于不断扩大,现在的新开油田就是后面的陆地上,我们应该感谢黄河。

同样的,黄河的造陆,多少千万年以前,几十万年,几百万年以前黄河一直在做这个事情,我们现在所处的河南的、河北的相当大的地方原来在地质时期是海洋所占据的,就是由于千百万年,地质时期是几千万年,几百万年计算的,黄河从上游,当然不仅仅是黄河,还有其他河流,把上游的泥沙不断往下推,往下推,建成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平原,广大的华北平原就是这样来的,黄河也是有很大的功劳的。

第三个好处,由于黄河的存在,维持了生态环境的平衡。黄河在环境里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水资源、水循环的平衡。整个华北地区如果黄河不来了,整个环境都会被卡,物质交换、输移的平衡,黄河带来的泥沙、养分源源不断的输到周围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