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矿藏 » 中东因石油引起多少次战争
扩展阅读
如何清空苹果app资源库 2025-07-22 07:06:28
微商工具箱删除怎么恢复 2025-07-22 06:57:07
黄金酱酒有多少个产品 2025-07-22 06:52:12

中东因石油引起多少次战争

发布时间: 2025-07-22 02:39:07

㈠ 历史上因为能源而爆发的战争有哪些

第一次石油危机 1973-1974年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阿拉伯主要产油国对支持以色列的美国实行石油禁运。1973年12月,石油输出国组织宣布收回原油标价权,并将它的基准原油价格从每桶3美元提高到12美元以上,油价猛然上涨两倍多。这次石油危机在西方世界造成极大恐慌,美国随后陷入了严重的经济衰退。那次危机使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下降了4.7%,使欧洲的增长下降了2.5%,日本则下降了7%。

第二次石油危机 1979-1980年 :伊朗爆发革命而后两伊开战,使石油日产量锐减国际石油市场价格骤升,每桶石油的价格从14美元涨到了35美元。第二次石油危机也引起了西方主要工业国的经济衰退,美国政府估计,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在第二次石油危机中大概下降了3%。

第三次石油危机1990年 :爆发了海湾战争。专家形容海湾战争更是一场石油战争。当时任美国总统的老布什表示,如果世界上最大石油储备的控制权落入萨达姆手中,那么美国人的就业机会、生活方式都将蒙受灾难。对美国而言,海湾石油是其“国家利益”。当时油价一路飞涨。三个月的时间石油从每桶14美元,到突破40美元。

㈡ 中东输出石油的路线和中东为何战争不断

中东输出石油的路线:
第一条:
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亚丁湾→曼德海峡→)红海→苏伊士运河 →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西欧和美国
第二条:
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欧和美国
第三条:
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 →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海→太平洋→日本

中东战争的主要原因是:领土争端、水资源纠纷和宗教纠纷。
中东发生过的战争:
第一次中东战争
在英国积极支持犹太复国主义的情况下,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第181(2)号决议,关于巴勒斯坦将来治理问题:英国在1948年8月1日前结束委任统治;委任统治结束后2个月内成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耶路撒冷及其附近村镇158平方公里作为一个独立主体由联合国管理。当时阿拉伯国家坚决反对联合国的分治决议,认为犹太人离开故地近2000年,阿拉伯人生活于此已近1300年,怎么能让出家园,况且犹太人的苦难并非阿拉伯人造成,不能以牺牲阿拉伯人的利益让犹太人复国。当时的沙特国王曾说:“谁迫害犹太人,就从谁的领土上划出一块给犹太人”。事实上阿拉伯人在二战时对犹太人非常仗义。当时联合国的分治决议,在总人口占少数的犹太人获得了55%的土地,而且集中了巴勒斯坦全境绝大多数的淡水资源,并且都是肥沃的平原。而总人口占多数的阿拉伯人只分到45%的土地,并且都是贫瘠的丘陵,而且领土首尾被分成3块。
1948年5月14日英国结束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布建国。10分钟后,美国承认以色列国。12小时后,阿拉伯联军进攻以色列。3天后,苏联承认以色列国。之后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与阿拉伯人之间非正式的战争开始。也正是由于犹太人依靠联合国建立自己国家的幻想破灭了,所以他们认识到只有用武力才能实现建国。1948年,犹太人开始驱逐巴勒斯坦地区的阿拉伯人,近30万阿拉伯人逃离家园。埃及、外约旦、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等阿拉伯国家出动4万军队(后增至6万)向以色列进攻,占领耶路撒冷东城区(旧城)、比尔谢巴等大片土地,逼近以“临时首都”特拉维夫。开战时,以色列武装力量约3万人,经紧急扩军,采购武器,统一各派武装力量,最后发展到10万人,并于7月、10月和12月展开反攻与进攻。阿方由于内部矛盾,缺乏统一指挥,且受帝国主义掣肘,结果战败。阿军亡约1.5万人;以军亡约6000人。1949年2~7月,埃、黎、约、叙分别同以签订停战协定(伊拉克未与以色列签订)。巴勒斯坦除加沙地区和约旦河西岸部分地区外,均被以色列占领。近百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赶出家园,沦为难民。
第二次中东战争
亦称英法以侵埃战争或苏伊士运河战争。1956年,英、法和以色列借口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公司和禁止以色列船只通过运河与蒂朗海峡,向埃及发动进攻,企图重新控制运河和镇压阿拉伯民族解放运动。10月29日,以军1个伞兵营在西奈半岛米特拉山隘空降,地面部队也越过边界进入西奈,配合英、法尔后的进攻。当时埃及总兵力约15万人,有坦克500余辆,作战飞机250余架(堪用者仅100余架)。埃及总统纳赛尔为集中兵力保卫运河,下令驻西奈的3万部队撤回运河区。以军共出动10个旅,由装甲部队率先突击,5天内占领西奈和加沙地区。31日,英法联军出动各型舰艇100余艘(含航空母舰和巡洋舰10余艘),先以200余架飞机袭击埃海、空军基地,掌握制海权、制空权;11月5日,在塞得港、富阿德港附近要点实施伞降和直升机机降;6日,出动2.2万名登陆部队占领上述港口。埃及军民坚决抵抗侵略者,犹其在保卫塞得港战斗中,充分发动和武装群众,军民联合,英勇作战,并利用美、苏和英、法之间的矛盾,在全世界人民声援下,英、法、以于6日深夜被迫同意停火和撤军。埃军亡1600余人,损失飞机210余架;英、法、以军亡200余人,损失飞机约20架。英、法军于12月撤离。从此,美国便进一步插手中东事务。以军于次年3月撤离加沙地区和西奈半岛(由联合国部队进驻加沙和亚喀巴湾沿岸地区),但取得了通过蒂朗海峡的航行权。

第三次中东战争
亦称“六五战争”。1967年阿、以矛盾和美、苏对中东的争夺加剧,以色列在美国支持下进一步向外扩张,借口埃及(当时称阿拉伯联合共和国)封锁亚喀巴湾,于6月5日向阿拉伯国家发起突然袭击。以军乘埃军早饭和军官上班前戒备松懈之机,集中使用200架飞机空袭埃及各空军基地,将埃军绝大部分飞机摧毁于地面,尔后又击毁叙利亚、约旦大量飞机;并出动22个旅实施多方向快速突击,4天内占领西奈半岛和加沙地区,继而攻占耶路撒冷东城区和约旦河西岸地区,10日攻占叙利亚戈兰高地。埃及对以军突袭估计不足,损失惨重。约、埃、叙先后被迫同意停火。结果,以色列又占领6.5万多平方公里的阿拉伯领土,数十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赶出家园(表1)。 第三次中东战争后,阿曼、以色列对抗继续发展。埃海军舰艇于1967年10月使用舰舰导弹击沉以军驱逐舰“埃拉特”号,首创导弹击沉军舰的纪录。从1968年下半年开始,埃炮兵部队向运河东岸以军实施大规模炮击。以军则从1969年下半年开始向运河西岸包括开罗周围地区实施战略空袭。双方还各派突击队偷袭对方。1970年 8月停火。这两年的战斗被称为“消耗战”。阿、以双方分别从苏、美得到新式武器装备,为下次战争做准备。苏、美对中东的争夺加剧是导致第四次中东战争的重要国际原因。
第四次中东战争

亦称十月战争。1973年10月,埃、叙为收复失地和摆脱美、苏造成的“不战不和”局面,向以色列开战。伊拉克、约旦、阿尔及利亚、利比亚、摩洛哥、沙特阿拉伯、苏丹、科威特、突尼斯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派部队或飞机参战。埃及(总统萨达特)企图收复运河东岸部分失地,为尔后通过谈判收复西奈半岛创造条件。
第五次中东战争
以色列入侵黎巴嫩(1982)
1982年6月6日,以色列借口其驻英国大使被巴勒斯坦游击队刺杀,而出动陆海空军10万多人,对黎巴嫩境内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游击队和叙利亚驻军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只用了几天时间,就占领了黎巴嫩的半壁江山。这是第四次中东战争以来,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最大的一次战争,称为“第五次中东战争”。

㈢ 历史上的三次石油危机有什么共同点

三次石油危机的共同特点都是因事关中东战略地位的各种问题而引起战争,导致油价飙升,冲击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经济发展,使他们的经济发展速度放缓或者呈现下降趋势。三次世界危机的引爆点都在中东,都是中东拥有石油的阿拉伯国家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为争夺石油这一战略资源而引爆。

第3次石油危机时发生在海湾战争时期。伊拉克的独裁者萨达姆居然要吞并自己隔壁的石油产量大国科威特。伊拉克本来就是石油大国,如果再让萨达姆控制了科威特,萨达姆便可以利用石油这一武器对西方国家发动攻击,这是美国万万不愿意看到的,所以1999年悍然发动了海湾战争。美军为首的联合国部队凭借高精尖的武器优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消灭了伊拉克部队,迫使萨达姆不得不被迫求和,撤出了科威特。

㈣ 历史上的石油危机是哪几年

第一次石油危机(1973年):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为了打击以色列及其支持者,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成员国在当年12月宣布提高石油价格,将原油价格从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油价猛然上涨了两倍多,引发了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这场持续了三年的石油危机对发达国家的经济造成了严重冲击,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4%,日本的工业生产下降了20%以上,所有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都明显放缓。
第二次石油危机(1978年):1978年底,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伊朗发生政治变革,亲美的温和派国王巴列维下台,引发了第二次石油危机。随后,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爆发了战争,全球石油产量受到影响,从每天580万桶骤降到100万桶以下。随着产量的剧减,油价在1979年开始暴涨,从每桶13美元猛增至1980年的34美元。这次危机成为上世纪70年代末西方经济全面衰退的一个主要原因。
第三次石油危机(1990年):1990年8月初,伊拉克攻占科威特,导致伊拉克的原油供应中断,国际油价因此急升至42美元的高点。美国和英国经济加速衰退,全球GDP增长率在1991年跌破2%。国际能源机构启动了紧急计划,每天将250万桶的储备原油投放市场,以沙特阿拉伯为首的欧佩克也迅速增加产量,很快稳定了世界石油价格。
石油问题引发的战争和地区纷争日益增多,如美国以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对伊发动军事行动。由地区纷争与战争引起的油价波动幅度不断增大。历史上,油价在2004年10月22日达到了每桶55.17美元的最高点。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石油资源逐渐枯竭。未来,国际石油市场将充满更多变数。

㈤ 中东的哪些战争是因为石油引起的 和对中东的影响

中东问题主要问题是:阿以冲突问题。阿以冲突的核心是巴勒斯坦问题,表面上看起来似乎与石油毫无无关,但实际上每次的中东战争都与石油紧密相关。
1956第二次中东战争
1956年第二次中东战争起因是因为埃及总统纳赛尔决定从英国人的手里收回苏伊士运河而引发,其根源在于石油。当时,英国等西欧国家经济对海湾石油严重依赖,而大部分石油都必须经苏伊士运河运输。否则须绕过非洲好望角,当时任英国首相的艾登声称:“没有苏伊士运河运入的石油,英国和西欧的工业便不能保持正常运转。”所以为了夺回运河,英法和以色列于当年10月29日出兵攻打埃及,这样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阿拉伯国家给予埃及坚决支持,叙利亚、黎巴嫩和约旦立即切断了输油管道,同时沙特停止向英、法供应石油。阿拉伯国家第一次使用了“石油武器”。石油供应中断给了英、法致命打击……通过这场战争,石油生产国体会到了石油武器的“威力”。
在这一背景下,60年代石油生产国在伊拉克巴格达发起成立了自己的组织——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OPEC),这一组织在以后的国际石油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
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
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后,阿拉伯国家再一次拿起了“石油武器”。战争爆发后,伊拉克、科威特、沙特等国宣布对美石油禁运。可阿拉伯人这次输掉了战争,蕴藏丰富石油的西奈半岛被以色列占领。
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
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中,阿拉伯国家再次动用“石油武器”支援埃、叙等国。战争爆发不久,阿拉伯国家就一致决定立即实行石油减产计划,逐月减产5%。随后,阿拉伯国家纷纷对美实行石油禁运。与此同时,阿拉伯国家还大幅提高油价,各国还乘机推行石油国有化政策,将西方石油公司股份收归国有。减产、禁运和国有化等三大措施导致油价飞涨,从而导致了二战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
1980两伊战争
1980年,世界第三大产油国伊拉克和第五大产油国伊朗之间爆发长达8年的战争。伊拉克和伊朗本来就有尖锐的宗教矛盾和领土争端,但石油因素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70年代的高价石油为两伊积累了庞大的石油财富,随之而来的就是两国称霸海湾的野心开始急剧膨胀,接着双双大量购买军火武器。此外,伊拉克还对与其接壤的伊朗胡齐斯坦省虎视眈眈,而该省的石油储量几乎占了伊朗石油储量的90%。战争期间,双方都竭力破坏对方的石油设施,轰炸产油基地。两个产油大国间的战争引起了世界石油市场的动荡和供应紧张,欧佩克油价一度涨至34美元一桶,从而酿成了第二次世界石油危机。
1990年海湾战争
1990年的海湾危机和其后的海湾战争更是一场石油战争。不管是伊拉克吞并科威特,还是美对伊动武,都与石油利益紧密相关。因此,老布什在国会为其出兵海湾辩护说:“如果世界上最大石油储备的控制权落入萨达姆手中,那么我们的就业机会、生活方式、我们自己的自由和世界各友好国家的自由都将蒙受灾难。”对美而言,海湾石油就是其“国家利益”。
海湾战争期间使伊、科石油业遭到严重破坏,科威特7000座油井被点燃,导致油价一路飞涨。1990年7月一桶只有14美元,到10月则突破了40美元,布伦特油价一度达42.10美元一桶。不过,这次高油价持续时间并不长,与前几次危机相比,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要小得多。
对中东的影响

1、巴以问题仍难得到彻底解决,战争“后遗症”还是很多。增强了伊斯兰世界穆斯林对霸权国家的强烈不满和怨恨,而战争只会日益强化这一矛盾。没有看到西方国家所承诺的和平,只会有新一轮的冲突。随着美在中东反恐的深入和扩大以及强行改造阿拉伯世界,必将触动阿拉伯世界根深蒂固的传统体制和文化价值观,美阿矛盾将进一步激化
2、表面稳固的许多中东国家政权实际上非常脆弱,内部派系林立,民族、宗教矛盾极其复杂,能否维持稳定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一些阿拉伯国家政权的稳定将可能面临来自国内民众反对的重大威胁。不仅可能成为恐怖主义滋生的又一温床,而且也可能成为危及地区国家安全和稳定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