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石油是热的还是冷的
热的。石油是指气态、液态和固态的烃类混合物,具有天然的产状,石油是热的,因刚开采出来的石油跟井深有关度,井深越大,温度越高,石油又分为原油、天然气、天然气液及天然焦油等形式。
2. 石油的物理性质
石油的化学成分将决定它的物理性质和经济价值,而石油没有固定的成分,因此也就没有固定的物理常数。但通过对分布广泛的石油大量相关数据资料的分析整理,能归纳出反映石油总体特征的物理性质或相关物理性质的变化范围。了解这些性质对认识石油、进行石油地质研究和评价石油品质及经济价值是有益的。
( 一) 颜色
在透射光下石油的颜色可以呈淡黄、褐黄、深褐、淡红、棕色、黑绿色及黑色等。原油颜色的深浅主要取决于胶质、沥青质的含量,其含量愈高,则颜色愈深。
( 二) 相对密度和密度
石油的相对密度,在我国和前苏联是指在105Pa 下,20℃ 石油与 4℃ 纯水的密度比值,用 d204表示。欧美各国则是用 105Pa 下,60℉ ( 15. 55℃ ) 石油与 4℃ 纯水的密度之比,通常称之为 API 度。在国际石油贸易中常以 API 度为单位。API 度与 60℉石油相对密度的关系可用下式换算: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石油的相对密度一般介于0.75~0.98之间。通常把相对密度大于0.9的称为重质石油,小于0.9的称为轻质石油。世界各国的原油大多为轻质石油;重质石油居次要地位。相对密度最大的可达1.0以上,这种石油用一般方法难以开采。
石油的相对密度主要取决于化学组成。就烃类而言,相对密度随碳数增加而增大,碳数相同的烃类,烷烃相对密度小些,环烷烃居中,芳烃相对密度较大。与胶质、沥青质相比,烃类较之为小。
密度是单位体积物质的质量。密度单位一般用g/cm3。石油的密度与其本身的成分和体积变化相关。液体石油的体积,在常压下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温度每增加1℉,单位体积所增加的体积数称为膨胀系数。它不是一个固定的常数,而是随相对密度的减小而增大(表2-5)。压力对石油的体积也有影响,随压力增大体积将因被压缩而减小。压力每增加105Pa,单位体积被压缩的体积数称为压缩系数。压缩系数也不是一个常数。
表2-5 不同相对密度的石油的膨胀系数
显然,温度和压力是影响石油体积的两个主要因素。原油是气、液、固三相物质的混合物,以液态烃为主体的石油中含有不同数量的溶解气态烃、固态烃及非烃。实际上,在地下油气藏中,温度和压力不仅影响石油的体积,而且还影响到石油本身的物质组成,从而影响其质量。一方面,温度的增加有使溶解气逸出液态石油的趋势; 另一方面,压力的增加,将使原油中溶解气量增加。在地下油气藏中,温、压同时增加时,压力增加使溶解气增加的效应远大于温度增加使溶解气逸出的效应; 与此同时,溶解气量增加引起体积增加的效应,远远超过随压力增加而使体积减小的效应。因此出现压力增加时石油体积不是缩小而是增大,直至达到饱和压力为止 ( 图 2 -12) 。
图 2 -12 在有气顶条件下,石油体积随压力增大而变化情况( 据 A. I. Levorsen,1954)①1psi = 6894. 8Pa。
由此可见,地下石油的密度不仅与温度压力有关,还与溶解气量有关,且后者才是影响石油密度的本质因素。溶解气量增加则密度降低。地表和地下温、压条件不同,不仅影响到石油的体积,而且使其中的溶解气量有差异,导致石油物质组成的差异,实质上是改变了石油的质量。地下石油含有较多的溶解气,是地下石油密度较地表石油密度低的根本原因。
(三)黏度
黏度是反映流体流动难易程度的一个物理参数。黏度值实质上是反映流体流动时分子之间相对运动所引起内摩擦力的大小。黏度大则流动性差,反之则流动性好。石油黏度是制定石油开发方案、油井动态分析及石油储运时都必须考虑的重要参数。黏度分为动力黏度、运动黏度和相对黏度。
动力黏度又称绝对黏度。在国际计量单位SI制中,单位为帕斯卡·秒(Pa·s)。其定义为:流体通过长度(L)为1m,横截面积(F)为1m2,渗透率(k)为1m2的介质,当压差(Δp)为1Pa,流量(Q)为1m3/s时,流体的黏度(μ)为1Pa·s。其表达式为: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1Pa·s相当于C·G·S制的10P(泊),1mPa·s=10-3Pa·s=1cP(厘泊)。在105Pa,20℃时,水的动力黏度为1mP·s。不同温度下的动力黏度用ηt表示。
动力黏度/密度,称为运动黏度。其单位为m2/s,称二次方米每秒。不同温度下的运动黏度用Vt表示。
相对黏度又称恩氏黏度,是在恩氏黏度计中200mL原油与20℃时同体积的蒸馏水流出时间之比。常用Et表示。根据实验室测定的Et值,可以通过查换算表获得运动黏度,并计算出动力黏度。
石油地质学上通常所说的黏度多指动力黏度。石油黏度大小主要取决于其化学组成,小分子的烷烃、环烷烃含量高,黏度就低;而石蜡、胶质、沥青质含量高,黏度就高。
石油黏度随温度升高、溶解气量增加而降低。因此,地下石油的黏度常低于地表。在地下1500~1700m处,石油的黏度通常仅为地表的一半。如我国克拉玛依的原油,在地下温度为50℃时,η50=19.2mP·s,在地表为20℃时,η20=64.11mP·s。
(四)溶解性
石油能溶于多种有机溶剂,如氯仿、四氯化碳、苯、醚等。石油是多种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实际上各种化合物都可以看作是有机溶剂,也就是说,各成分之间具有互溶性。其中轻质组分对重质组分的溶解作用可能更明显些,也更容易理解。有可能这种溶解作用正是重质组分得以实现运移的有效途径。
石油在水中的溶解度一般很低,通常随分子量的增加很快变小,但随不同烃类化学性质的差异而有很大的差别。其中芳烃的溶解度最大,可达(数百到上千)×10-6;环烷烃次之,一般为(14~50)×10-6;烷烃最低,仅(几个到几十个)×10-6。在碳数相同时,一般芳香烃的溶解度大于链烷,如己烷、环己烷和苯分别为9.5、60和1750mg/L,差别是非常明显的。苯和甲苯是溶解度最大的液态烃。
当压力不变时,烃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大。芳香烃更明显。但随含盐度和压力的增大而变小。当水中饱和CO2和烃气时,石油的溶解度将明显增加。
(五)荧光性
石油在紫外光照射下可产生发荧光的特性称为荧光性。石油中只有不饱和烃及其衍生物具有荧光性。这是因为它们能吸收紫外光中波长较短、能量较高的光子,随后放出波长较长而能量较低的光子,产生荧光。饱和烃不发荧光。荧光性可能与存在双键有关。
荧光色随不饱和烃及含双键的非烃浓度和分子量增加而加深。芳烃呈天蓝色,胶质为黄色,沥青质为褐色。利用石油具有的荧光性,可以用紫外灯鉴定岩石中微量石油和沥青类物质的存在。在有机溶剂中只要含有10-5沥青类物质即可被发现。
(六)旋光性
大多数石油都具有旋光性,即石油能使偏振光的振动面旋转一定角度的性能。石油的旋光角一般是几分之一度到几度之间。绝大多数石油的旋光角是使偏振面向右旋移而成,仅有少数为左旋。石油的旋光性主要与组成石油的化合物结构上存在不对称的甾、萜类生物成因标志化合物有关。因此旋光性可以作为石油有机成因的重要证据之一。
3. 为什么从地下开采的石油和煤不会燃烧和烫手
石油在地下1700-4000m直接,或许还有更深的,煤一般下地下600m左右,按照低温梯度,每100m的深度就会增加1度的温度,这样算,最高也就是50度,所以它不会烫手,更不会燃烧,并且,燃烧的时候他需要燃点,在常温下,他是不会燃烧的。
4. 地球内部温度很高,为什么挖出的石油,煤温度却不高,而且没有燃烧掉哦
因为在地下500米已是深煤层,而地面每深100米,温度上升3度,这样即使深煤层,煤的温度也无法达到燃烧。石油虽然有深度可达4、5千米的,温度可上升一百几十度,但是井口却类似膨胀阀,使石油压力骤减,这样石油就要吸热。所以石油没有燃烧掉。
5. 10月份地下油罐油温一班多少度
40度。储油罐的油面高度会根据温度来变化的。成品油一般进入油罐的温度都控制在40度以下,过高挥发量大损失大,过低则冷却能耗高。10月份地下油罐油温是40度,昼夜是有一定温差,在白天时随着气温的升高,油品也随着气温升高体积膨胀油面上升,到了夜间气温降低,体积收缩油面下降。所以油面是会根据温度来变化的。
6. 地球越往内部温度越高,有的地方甚至高达几千度,可为什么从地下挖出的石油
地面每下降100米温度上升3度,而石油也就埋在10000上下,这样算起来300度度左右,另外由地下到地上,石油还有一个膨胀吸热的降温现象产生,所以石油不会高达几千度。
7. 5000米井下石油的温度是多少
60度左右
8. 地心的温度如此之高,为什么石油不会燃烧
燃烧的三要素是:可燃物、可燃物和火源。在地壳深处是不能着火的,另外,深度不够,温度达到100米时降点火温度的地温上升3度,而石油会被埋在万,上下这么井的凝结物含有低醇量。这时相遇,而从地下到地面,石油有冷却现象和热膨胀,所以石油不会像数流那样高。由于受地球内部热量的影响,地壳层与深度的增加呈线性关系,即地热曲线,虽然各地情况不同,但平均约为3℃/100米。也就是深度增加100米,温度增加3度左右。
我们根据地温曲线计算,煤层是1000米,石油是10000米,那么目前这个深度的石油形成温度:300+25(平均表面温度)=325度;煤层。30+25(平均表面温度)=55度。别的不说,在这个温度下,你认为煤层会被点燃吗?虽然石油的形成温度很高,但它不会被点燃,原因在下面讨论。
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
9. 刚开采出来的石油温度是多少
刚开采出来的石油跟井深有关,井深越大,温度越高,一般2000-3000米深的井,温度在60-80度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