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矿藏 » 石油是由水中的什么东西形成
扩展阅读
车床用工具有哪些 2025-07-30 07:44:22
数学成本怎么画 2025-07-30 07:30:48

石油是由水中的什么东西形成

发布时间: 2023-01-17 21:18:27

1. 石油是由水中的什么物质在高压作用下形成的

石油不是由水形成的,分有机成因和无机成因说,现在主流的观点是有机成因说,是浮游生物为主的生物物质,通过沉积作用被埋藏下来,形成烃源岩,内部有机质(干酪根)在一定的温压条件下缓慢形成的。形成的石油要经过运移,聚集成油气藏,在合适条件下保存下来。
1楼湖泊也是可以形成石油的,陆相生油理论早已被证实。

2. 石油是由水中的什么物质在高压作用下形成的

石油是由水中的什么物质在高压作用下形成的? ==微生物残骸

石油
石油又称原油,是从地下深处开采的棕黑色可燃粘稠液体。石油主要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的混合物,与煤一样属于化石燃料。石油的性质因产地而异,密度为0.8 ~ 1.0 克/厘米3,粘度范围很宽,凝固点差别很大(30 ~ -60°C),沸点范围为常温到500°C以上,可容于多种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但可与水形成乳状液。 组成石油的化学元素主要是碳 (83% ~ 87%)、氢(11% ~ 14%),其余为硫(0.06% ~ 0.8%)、氮(0.02% ~ 1.7%)、氧(0.08% ~ 1.82%)及微量金属元素(镍、钒、铁等)。由碳和氢化合形成的烃类构成石油的主要组成部分,约占95% ~ 99%,含硫、 氧、氮的化合物对石油产品有害, 在石油加工中应尽量除去。不同产地的石油中,各种烃类的结构和所占比例相差很大, 但主要属于烷烃、环烷烃、芳香烃三类。 通常以烷烃为主的石油称为石蜡基石油;以环烷烃、芳香烃为主的称环烃基石油;介于二者之间的称中间基石油。我国主要原油的特点是含蜡较多,凝固点高,硫含量低, 镍、氮含量中等,钒含量极少。除个别油田外,原油中汽油馏分较少,渣油占1/3。组成不同类的石油,加工方法有差别,产品的性能也不同,应当物尽其用。大庆原油的主要特点是含蜡量高,凝点高,硫含量低,属低硫石蜡基原油。

最早提出“石油”一词的是公元977年中国北宋编着的《太平广记》。正式命名为“石油”是根据中国北宋杰出的科学家沈括(1031一1095)在所着《梦溪笔谈》中根据这种油《生于水际砂石,与泉水相杂,惘惘而出》而命名的。在“石油”一词出现之前,国外称石油为“魔鬼的汗珠”、“发光的水”等,中国称“石脂水”、“猛火油”、“石漆”等。

我们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到处都可以见到石油或其附属品的身影,不知你注意了吗?比如汽油、柴油、煤油、润滑油、沥青、塑料、纤维等还有很多!这些都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而我们日常所用的天然气(液化气)是从专门的气田中产出的!通过输气管道和气站再到各家各户。

目前就石油的成因有两种说法:①无机论 即石油是在基性岩浆中形成的;②有机论 既各种有机物如动物、植物、特别是低等的动植物像藻类、细菌、蚌壳、鱼类等死后埋藏在不断下沉缺氧的海湾、泻湖、三角洲、湖泊等地经过许多物理化学作用,最后逐渐形成为石油。

原油的颜色非常丰富红、金黄、墨绿、黑、褐红、甚至透明;原油的颜色是它本身所含胶质、沥青质的含量,含的越高颜色越深。原油的颜色越浅其油质越好!透明的原油可直接加在汽车油箱中代替汽油!原油的成分主要有:油质(这是其主要成分)、胶质(一种粘性的半固体物质)、沥青质(暗褐色或黑色脆性固体物质)、碳质(一种非碳氢化合物)。

石油由碳氢化合物为主混合而成的,具有特殊气味的、有色的可燃性油质液体!天然气是以气态的碳氢化合物为主的各种气体组成的,具有特殊气味的、无色的易燃性混合气体。

在整个的石油系统中分工也是比较细的:物探 专门负责利用各种物探设备并结合地质资料在可能含油气的区域内确定油气层的位置;钻井 利用钻井的机械设备在含油气的区域钻探出一口石油井并录取该地区的地质资料;井下作业 利用井下作业设备在地面向井内下入各种井下工具或生产管柱以录取该井的各项生产资料,或使该井正常产出原油或天然气并负责日后石油井的维护作业;采油 在石油井的正常生产过程中录取石油井的各项生产资料并对石油井的生产设备进行日常维护;集输 负责原油的对外输送工作;炼油 将输送到炼油厂的原油按要求炼制出不同的石油产品如汽油、柴油、煤油等!

石油的性质因产地而异,密度为0.8 ~ 1.0 克/厘米3,粘度范围很宽,凝固点差别很大(30 ~ -60°C),沸点范围为常温到500°C以上,可容于多种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但可与水形成乳状液。 组成石油的化学元素主要是碳 (83% ~ 87%)、氢(11% ~ 14%),其余为硫(0.06% ~ 0.8%)、氮(0.02% ~ 1.7%)、氧(0.08% ~ 1.82%)及微量金属元素(镍、钒、铁等)。由碳和氢化合形成的烃类构成石油的主要组成部分,约占95% ~ 99%,含硫、 氧、氮的化合物对石油产品有害, 在石油加工中应尽量除去。不同产地的石油中,各种烃类的结构和所占比例相差很大, 但主要属于烷烃、环烷烃、芳香烃三类。 通常以烷烃为主的石油称为石蜡基石油;以环烷烃、芳香烃为主的称环烃基石油;介于二者之间的称中间基石油。我国主要原油的特点是含蜡较多,凝固点高,硫含量低, 镍、氮含量中等,钒含量极少。除个别油田外,原油中汽油馏分较少,渣油占1/3。组成不同类的石油,加工方法有差别,产品的性能也不同,应当物尽其用。大庆原油的主要特点是含蜡量高,凝点高,硫含量低,属低硫石蜡基原油。

从寻找石油到利用石油,大致要经过四个主要环节,即寻找、开采、输送和加工,这四个环节一般又分别称为“石油勘探”、“油田开发”、“油气集输”和“石油炼制”。下面就这四个环节来追溯一下石油工业的发展历史。

“石油勘探”有许多方法,但地下是否有油,最终要靠钻井来证实。一个国家在钻井技术上的进步程度,往往反映了这个国家石油工业的发展状况,因此,有的国家竞相宣布本国钻了世界上第一口油井,以表示他们在石油工业发展上迈出了最早的一步。

“油田开发”指的是用钻井的办法证实了油气的分布范围,并且有井可以投入生产而形成一定生产规模。从这个意义上说,1821年四川富顺县自流井气田的开发是世界上最早的天然气田。

“油气集输”技术也随着油气的开发应运而生,公元1875年左右,自流井气田采用当地盛产的竹子为原料,去节打通,外用麻布缠绕涂以桐油,连接成我们现在称呼的“输气管道”,总长二、三百里,在当时的自流井地区,绵延交织的管线翻越丘陵,穿过沟涧,形成输气网络,使天然气的应用从井的附近延伸到远距离的盐灶,推动了气田的开发,使当时的天然气达到年产7000多万立方米。

至于“石油炼制”,起始的年代还要更早一些,北魏时所着的《水经注》,成书年代大约是公元512~518年,书中介绍了从石油中提炼润滑油的情况。英国科学家约瑟在有关论文中指出:“在公元十世纪,中国就已经有石油而且大量使用。由此可见,在这以前中国人就对石油进行蒸馏加工了”。说明早在公元六世纪我国就萌发了石油炼制工艺。

石油是一种液态的,以碳氢化合物为主要成分的矿产品。原油是从地下采出的石油,或称天然石油。人造石油是从煤或油页岩中提炼出的液态碳氢化合物。组成原油的主要元素是碳、氢、硫、氮、氧。

具有不同结构的碳氢化合物的混和物为主要成份的一种褐色。暗绿色或黑色液体
伊拉克共和国的石油储量居世界第二位.

3. 石油是由水中的什么物质在高压作用下形成的

石油是远古时代的动物,在地质变迁中被深埋地下,高温高压的作用下形成的。

4. 石油是怎样形成的

1.石油的成油机理有生物沉积变油和石化油两种学说。
2.生物沉积变油学说认为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死去后,尸骸沉积在海底。海洋中含有很多盐分,所以生物脂肪不能马上降解,在强大压力下,脂肪和蛋白质被逐渐液化,变成石油。
3.石化油学说认为石油是由地壳内本身的碳生成,与生物无关。

5. 石油是怎么形成的

几百万年前,海洋里的浮游生物和高等植物死去之后沉到水底,它们的尸体经过复杂的化学变化,变成了石油。首先,在海底低洼处,生物死亡后的残骸堆积在一起。

在海底缺氧的环境下,这些生物残骸难以被彻底分解。流水带来的沙石和风带来的泥土也沉到了海底,没有被完全分解的生物残骸被埋藏在泥沙中,保存了下来。生物残骸和泥沙等沉积物混合变硬,逐渐转化成沉积岩。生物残骸中的有机物形成了一种固态、蜡状的有机物质:油母质。

查看更多《哇!科学好简单升级版》

6. 石油到底是怎么形成的

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死去后,尸骸沉积在海底。海洋中含有很多盐分,所以生物脂肪和蛋白质不能马上降解,在强大压力下,脂肪和蛋白质被逐渐液化,变成石油。
石油是指气态、液态和固态的烃类混合物,具有天然的产状。石油又分为原油、天然气、天然气液及天然焦油等形式,但习惯上仍将“石油”作为“原油”的定义用。石油是一种粘稠的、深褐色液体,被称为“工业的血液”。地壳上层部分地区有石油储存。

7. 石油不是有机形成的,那是怎么形成的呢

石油是上古的浮游生物尸体被挤压在地下,由于压力的原因这些浮游生物的尸体开始分解形成甲烷,当温度比较高的时候产生了一些列的化学变化这些浮游生物的尸体便会形成石油了。

3、石油开采:

正是由于石油是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尸体所形成的,所以目前大部分的石油都分布在地下水库之中。石油常常和水和岩石合为一体,如果我们想开采石油的话,就必须将水中的石油分离出来,这种条件非常苛刻。而且如果想成油田型的开采的话,那么油田下方的岩石必须是多孔的,这样液体和气体才能从岩石中迸发出来,这种多孔的地形被我们称为大型矿床,在世界上十分稀少。

8. 石油是怎样形成的

石油又称原油,是从地下深处开采的棕黑色可黏稠液体,主要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它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的混合物,与煤一样属于化石燃料。目前对石油的形成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石油是在基性岩浆中形成的;另一种说法是由各种有机物如动物、植物、特别是低等的动植物,像藻类、细菌、蚌壳、鱼类等死后埋藏在不断下沉缺氧的海湾、泻湖、三角洲、湖泊等地,经过许多物理化学作用,最后逐渐形成为石油。

9. 石油是怎么形成的

石油是怎么形成的在理论上不成熟,还有其他观点,以下说法参考一下
传统的石油地质理论认为:石油的生成是几百万年前沉积在海底的生物残骸,经泥沙覆盖,在微生物作用下腐烂,又经过长期的加压加热,形成油、气。
现代石油理论则认为:石油是由含有机质的动植物残骸被埋入地下后和泥沙组成了有机淤泥,由于地层的原因不断地被一层一层地掩埋,愈埋愈深,最后于外面的空气隔绝,造成了一个缺氧的环境,加上深层处温度的升高,压力的增强,厌气性氧细菌便把有机质分解,形成了分散的油滴,这就是石油。
由于地层不断地下降,湿度不断地升高,加之地心的引力,被分解的油滴就会活跃起来,并向地心的方向游移,越往深入温度就越高,油滴可能就越发活跃,由于地层的物质结构不同,而且越往深入物质的密度越大,但地层下的沉积物有时侯颗粒较粗,颗粒间空隙较大,便形成了砂岩、砾石;有时侯颗粒较细,就形成了页岩、泥岩。在地层的压力的作用下,这些分散的油滴就会不断地顺着它们可以通行的路线行进,最后被挤进多孔的砂岩层,成为储积石油的地层;而空隙很小的页岩层,由于油滴无法挤进去,储积不了石油,就成了防止石油跑掉的“隔离层”。
又由于地壳是由密度较大的页岩——玄武岩组成,而且凸凹不平,向上突起的叫被斜构造,向下弯曲的叫向斜构造;有的岩层像馒头一样的隆起,叫穹隆构造。集合的油滴就会沿着隆坡继续前行,不断向向斜构造或穹隆构造岩层的顶部汇集,这时石油位于上部,而处在中间、下部的则是水。进入凹陷的地壳区域,这里如同一个大的脸盆,把油流汇集起来,越集越多,这里就成为储藏石油的大“仓库”了,在地质学上管它叫做“储油构造”。
由分散的油滴到汇集成的油流,最后进入到大的储油“仓库”,也可以说是地球对含有有机质的动植物残骸进行分解、加温、加压、提炼、汇集、储藏的一系列加工过程,是地球制造、储藏高热值能量物质的加工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