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矿藏 » 撒哈拉沙漠里的石油是怎么形成
扩展阅读
叫别人介绍资源怎么说 2025-08-08 20:51:24
质量成本分析有哪些 2025-08-08 20:48:53
怎么检测是不是石油 2025-08-08 20:41:40

撒哈拉沙漠里的石油是怎么形成

发布时间: 2022-12-22 17:02:38

‘壹’ `为什么沙漠地区(例如中东地区)的石油会比其他地区多

这个说法本身就有问题,因为同样的撒哈拉沙漠石油比别的地方并不多。

而中东地区的石油之所以多,是因为那里板块运动并不剧烈,且有很长的一段时间的静寂期,给石油的形成提供了时间和空间。

而别的地方要么板块运动频繁,无法形成石油;要么形成了之后,后来有剧烈的板块运动,使石油露出地面,分解掉了。

‘贰’ 石油是怎样形成的

1.石油的成油机理有生物沉积变油和石化油两种学说。
2.生物沉积变油学说认为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死去后,尸骸沉积在海底。海洋中含有很多盐分,所以生物脂肪不能马上降解,在强大压力下,脂肪和蛋白质被逐渐液化,变成石油。
3.石化油学说认为石油是由地壳内本身的碳生成,与生物无关。

‘叁’ 石油是怎么形成的

关于石油的形成有生物沉积变油和石化油两种学说:

一、生物沉积变油:认为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属于生物沉积变油,不可再生;

二、石化油:认为石油是由地壳内本身的碳生成,与生物无关,可再生。这个理论认为在地壳内已经有许多碳,有些碳自然地以碳氢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碳氢化合物比岩石空隙中的水轻,因此沿岩石缝隙向上渗透。石油中的生物标志物是由居住在岩石中的、喜热的微生物导致的。

目前,第一种说法较广为接受。

(3)撒哈拉沙漠里的石油是怎么形成扩展阅读:

石油是由碳氢化合物为主混合而成的,具有特殊气味的、有色的可燃性油质液体。它成分主要有:油质(这是其主要成分)、胶质(一种粘性的半固体物质)、沥青质(暗褐色或黑色脆性固体物质)、碳质。

石油主要被用作燃油和汽油,燃料油和汽油在2012年组成世界上最重要的二次能源之一。石油也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如溶剂、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的原料。被称为“工业的血液”。

‘肆’ 撒哈拉沙漠是怎样形成的

(1)北非位于北回归线两侧,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干热的下沉气流,且非洲大陆南窄北宽,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的范围大,干热面积广。
(2)北非与亚洲大陆紧邻,东北信风从东部陆地吹来,不易形成降水,使北非更加干燥。
(3)北非海岸线平直,东侧有埃塞俄比亚高原,对湿润气流起阻挡作用,使广大内陆地区受不到海洋的影响。
(4)北非西岸有加那利寒流经过,对西部沿海地区起到降温减湿作用,使沙漠逼近西海岸。
(5)北非地形单一,地势平坦,起伏不大,气候单一,形成大面积的沙漠地区。

历史发展
[编辑本段]
从公元前2500年开始,撒哈拉已经变成和目前状态一样的大沙漠,成为当时人类无法逾越的障碍,仅仅在绿洲有一些居民,商业往来很少能穿越沙漠。只有尼罗河谷是一个例外,由于有充分的水源,这里成为植物生长繁茂的区域,也成为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但是尼罗河有几个无法通航的大瀑布,也为商业贸易造成很大的障碍。不过埃及还是能够通过这里将铁器技术,也许还有帝王的观念传播到南方的努比亚以及更靠南的地方。

到了公元前500年时,古希腊和腓尼基人开始对这一地区产生影响,希腊商人顺着沙漠东部的边缘地带开发商机,在红海沿岸建立了许多商业殖民地。迦太基则沿着大西洋沿岸在沙漠西部开发,但是由于大西洋风波险恶,也没有充分的市场,所以他们的探索从没有超过现在摩洛哥所在的范围。中央集权的国家只分布在沙漠的北部和东部边缘,他们的权力达不到沙漠腹地,所以这些生活在沙漠边缘的人经常受到在沙漠中游牧的柏柏尔人的袭击。

撒哈拉沙漠历史上最大的变化来源于入侵的阿拉伯人带来的骆驼,它们使贸易往来可以穿越沙漠,北方地中海沿岸的酋长们将马匹和工艺品运到南方,南方的萨赫尔王国由于出口黄金和盐而变得富裕强大。沙漠中的绿洲成为商业中心,逐渐被北方的酋长们控制起来了。

这种状态持续了几个世纪,直到欧洲人发明了大帆船,首先是葡萄牙人绕过撒哈拉去掠取几内亚的资源,然后其他欧洲国家也紧跟其后,撒哈拉很快就失去商业价值。

虽然殖民者们忽视了撒哈拉沙漠的价值,但现代却发现很多有价值的矿藏,包括阿尔及利亚和利比亚的油气资源,摩洛哥和西撒哈拉的磷矿。

从50万年前开始,就有人类在撒哈拉沙漠边缘生活。在上一个冰河时期,撒哈拉还不是一个沙漠,气候类似于现在的东非,在沙漠地带发现了大约有3万幅古代的岩画,其中有一半左右在阿尔及利亚南部的恩阿杰尔高原,描绘的都是河流中的动物,如鳄鱼等。同时也发现过恐龙的化石。但现在的撒哈拉自从公元前3000年起,除了尼罗河谷和分散在沙漠中的绿洲附近,已经几乎没有大面积的植被存在了。

现在还有大约250万人生活在撒哈拉范围内,主要分布在毛里塔尼亚、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有属于阿拉伯语系的柏柏尔人,图阿雷格人,撒哈威人和摩尔人;以及一些黑人种族,如图布人,努比亚人,萨哈威人和卡努里人。在撒哈拉范围内最大的城市是毛里塔尼亚的首都努瓦克肖特,此外比较重要的还有阿尔及利亚的塔曼腊塞特,马里的廷巴克图,尼日尔爾尔的阿加德兹,利比亚的加特和乍得的法雅。

‘伍’ 撒哈拉沙漠是怎样形成的·

撒哈拉沙漠形成原因:

1、北非位于北回归线两侧,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干热的下沉气流,且非洲大陆南窄北宽,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的范围大,干热面积广。

2、北非与亚洲大陆紧邻,东北信风从东部陆地吹来,不易形成降水,使北非更加干燥。

3、北非海岸线平直,东侧有埃塞俄比亚高原,对湿润气流起阻挡作用,使广大内陆地区受不到海洋的影响。

4、北非西岸有加那利寒流经过,对西部沿海地区起到降温减湿作用,使沙漠逼近西海岸。

在上一个冰河时期,撒哈拉还不是一个沙漠,气候类似于东非,在沙漠地带发现了大约有3万幅古代的岩画,其中有一半左右在阿尔及利亚南部的恩阿杰尔高原,描绘的都是河流中的动物,如鳄鱼等。

同时也发现过恐龙的化石。但撒哈拉自从公元前3000年起,除了尼罗河谷和分散在沙漠中的绿洲附近,已经几乎没有大面积的植被存在了。

(5)撒哈拉沙漠里的石油是怎么形成扩展阅读:

撒哈拉沙漠气候由信风带的南北转换所控制,常出现许多极端。它有世界上最高的蒸发率,并且有一连好几年没降雨的最大面积纪录。气温在海拔高的地方可达到霜冻和冰冻地步,而在海拔低处可有世界上最热的天气。

撒哈拉沙漠的土壤有机物含量低,且常常无生物活动,尽管在某些地区有固氮菌。洼地的土壤常含盐。沙漠边缘上的土壤则含有较集中的有机物质。

撒哈拉沙漠分为几部分:西撒哈拉;中部高原山地(包括位于阿尔及利亚的阿哈加尔高原,位于尼日尔爾尔的艾尔高原和位于乍得的提贝斯提高原);东部是最为荒凉的区域,为特内雷沙漠和利比亚沙漠。撒哈拉沙漠的最高点为位于提贝斯提高原中的库西山,海拔为3415米。

撒哈拉沙漠主要的地形特色包括︰浅而季节性泛滥的盆地和大绿洲洼地,高地多石,山脉陡峭,以及遍布沙滩、沙丘和沙海。

‘陆’ 石油是怎么形成的石油是什么样的物质

1、石油的成油机理有生物沉积变油和石化油两种学说。
2、生物沉积变油学说认为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死去后,尸骸沉积在海底。
3、海洋中含有很多盐分,所以生物脂肪和蛋白质不能马上降解,在强大压力下,脂肪和蛋白质被逐渐液化,变成石油。
4、石化油说认为石油是由地壳内本身的碳生成,与生物无关。
5、石油是指气态、液态和固态的烃类混合物,具有天然的产状。石油又分为原油、天然气、天然气液及天然焦油等形式,但习惯上仍将“石油”作为“原油”的定义用。

‘柒’ 石油是怎么形成的

一、1763年,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首先表明观点:石油起源于植物。

二、1876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提出了“碳化说”。他认为,地球上有丰富的铁和碳,在地球形成初期,它们可能化合成大量碳化铁,以后又与过热的地下水作用,就生成碳氢化合物。

碳氢化合物沿着地壳裂缝上升到适当的部位储存凝结,最终形成石油。但这一假说的不足之处是:地球深处的碳化铁含量极其微小,并且地球内部的高温也使地下水无法到达地球深处。

三、1866年,勒斯奎劳第一个提出了石油的“有机成因说”,认为石油可能是由古代海生的纤维状植物沉积到地层以后慢慢转化而成的。

四、1888年,杰菲尔指出石油是海生动物的脂肪经过一系列变化而形成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前苏联的古勃金又提出了石油的“动植物混合成因说”;四、五十年代,有人还提出石油的“分子生油说”,就是油烃类是沉积岩中的分散有机质在成岩作用早期转变而成的。

五、十九世纪末,俄国另一位科学家索科洛夫提出了“宇宙成因”假说。他认为,在地球还处在溶融的火球状态时,吸收了大量原始大气中的碳氢化合物。随着原始地球不断冷却,这些碳氢化合物逐渐凝结埋藏,并在地壳中形成石油。

六、1951年,前苏联地质学家创立了“岩浆说”。他们认为,石油是在地球深部的岩浆作用中形成的。地球深处的岩浆里面,不仅有碳和氢,而且有氧、碳、氮等元素。

在岩浆从高温到低温的变化过程中,这些元素进行了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从而形成甲烷、碳氢化合物等一系列石油中的化合物。伴随着岩浆的侵入和喷发,这些石油化合物在地壳内部迁移、聚集、最终形成石油矿藏。

(7)撒哈拉沙漠里的石油是怎么形成扩展阅读:

石油,地质勘探的主要对象之一,是一种粘稠的、深褐色液体,被称为“工业的血液”。地壳上层部分地区有石油储存。主要成分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

石油的成油机理有生物沉积变油和石化油两种学说,前者较广为接受,认为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属于生物沉积变油,不可再生。

后者认为石油是由地壳内本身的碳生成,与生物无关,可再生。石油主要被用来作为燃油和汽油,也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如溶液、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的原料。

石油的成分主要有:油质(这是其主要成分)、胶质(一种粘性的半固体物质)、沥青质(暗褐色或黑色脆性固体物质)、碳质。石油是由碳氢化合物为主混合而成的,具有特殊气味的、有色的可燃性油质液体。

严格地说,石油以氢与碳构成的烃类为主要成分。构成石油的化学物质用蒸馏能分解。原油作为加工的产品,有煤油、苯、汽油、石蜡、沥青等。严格地说,石油以氢与碳构成的烃类为主要成分。分子量最小的4种烃,全都是煤气 。

原油的颜色非常丰富,有甚红、金黄、墨绿、黑、褐红、至透明;原油的颜色是它本身所含胶质、沥青质的含量决定的,含的越高颜色越深。我国重庆黄瓜山和华北大港油田有的井产无色石油,克拉玛依石油呈褐至黑色,大庆、胜利、玉门石油均为黑色。

无色石油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原苏联巴库、罗马尼亚和印尼的苏门答腊均有产出。无色石油的形成,可能同运移过程中,带色的胶质和沥青质被岩石吸附有关。但是不同程度的深色石油占绝对多数,几乎遍布于世界各大含油气盆地 。

‘捌’ 撒哈拉沙漠是怎样形成的

撒哈拉地区地广人稀,平均每平方公里不足1人。以阿拉伯人为主,其次是柏柏尔人等。居民和农业生产主要分布在尼罗河谷地和绿洲,部分以游牧为主。不过撒哈拉沙漠是怎么形成的呢?以下就是我给你做的整理,希望对你有用。

撒哈拉沙漠的形成

(1)北非位于北回归线两侧,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干热的下沉气流,且非洲大陆南窄北宽,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的范围大,干热面积广。

(2)北非与亚洲大陆紧邻,东北信风从东部陆地吹来,不易形成降水,使北非更加干燥。

(3)北非海岸线平直,东侧有埃塞俄比亚高原,对湿润气流起阻挡作用,使广大内陆地区受不到海洋的影响。

(4)北非西岸有加那利寒流经过,对西部沿海地区起到降温减湿作用,使沙漠逼近西海岸。

(5)北非地形单一,地势平坦,起伏不大,气候单一,形成大面积的沙漠地区。

撒哈拉沙漠的介绍

地貌类型

撒哈拉沙漠干旱地貌类型多种多样。由石漠(岩漠)、砾漠和沙漠组成。石漠多分布在撒哈拉中部和东部地势较高的地区,尼罗河以东的努比亚沙漠主要也是石漠。砾漠多见于石漠与沙漠之间,主要分布在利比亚沙漠的石质地区、阿特拉斯山、库西山等山前冲积扇地带。沙漠的面积最为广阔,除少数较高的山地、高原外,到处都有大面积分布。

组成部分

着名的有利比亚沙漠、赖卜亚奈沙漠、奥巴里沙漠、阿尔及利亚的东部大沙漠和西部大沙漠、舍什沙漠、朱夫沙漠、阿瓦纳沙漠、比尔马沙漠等。面积较大的称为“沙海”,沙海由复杂而有规则的大小沙丘排列而成,形态复杂多样,有高大的固定沙丘,有较低的流动沙丘,还有大面积的固定、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主要分布在偏南靠近草原地带和大西洋沿岸地带。从利比亚往西直到阿尔及利亚的西部是流沙区。流动沙丘顺风向不断移动。在撒哈拉沙漠曾观测到流动沙丘一年移动9米的记录。

环境气候

撒哈拉地区地广人稀,平均每平方公里不足1人。以阿拉伯人为主,其次是柏柏尔人等。居民和农业生产主要分布在尼罗河谷地和绿洲,部分以游牧为主。20世纪50年代以来,沙漠中陆续发现丰富的石油、天然气、铀、铁、锰、磷酸盐等矿。随着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采,改变了该地区一些国家的经济面貌,如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已成为世界主要石油生产国,尼日尔爾尔成为着名产铀国。沙漠中也出现了公路网、航空线和新的居民点。

撒哈拉沙漠气候炎热干燥。然而,令人迷惑不懈的是:在这极端干旱缺水、土地龟裂、植物稀少的矿地,竟然曾经有过繁荣昌盛的远古文明。沙漠上许多绮丽多姿的大型壁画,就是这远古文明的结晶。

居民经济

虽然撒哈拉沙漠(不包括尼罗河谷)大如美国,但是它的居民估计只有250万,每平方公里还不到0.4人。偌大的面积空无一人,但是只要瘦瘠的植被能供养牲畜,或有可靠的水源,散落的人群便会在这世界上最艰困的环境中和岌岌可危的生态环境下生存下去。

考古学上证明,已陆陆续续有形形色色的人在撒哈拉沙漠定居,动植物的培育驯养导致职业的专门化。对外贸易也发展了,毛里裘斯的铜在西元前2000年就找到其出路进入地中海的青铜器时代文明。

游牧民的大迁徙方便了他们卷入全撒哈拉沙漠的贸易。撒哈拉沙漠中的绿洲居民易遭桑哈亚人(柏柏尔族)和其他骑骆驼游牧民的袭击,他们之中有许多人是为了逃避北非古罗马末期的混乱和战祸而进入沙漠。许多馀下的绿洲居民,其中有哈拉廷人(Haratin),被游牧民所征服。7~11世纪期间伊斯兰教扩张至北非激起了更多的柏柏尔人和极欲保持传统信仰的阿拉伯群体迁入撒哈拉沙漠。伊斯兰教最终透过贸易路线扩张,成为沙漠中主要的社会势力。

尽管有相当大的文化差异,人们还是倾向将撒哈拉沙漠的人归类为牧人、定居的农夫或专业人员(诸如铁匠、牧工和耕作者)。图阿雷格人(他们自称为塔马什克〔Kel Tamasheq〕人)以好战和狂热的独立性闻名。他们虽然是伊斯兰教徒,但保留女族长的组织,且图阿雷格妇女享有不同寻常的自由。西面的摩尔人集团原先拥有强有力的部落联盟。提贝斯提及其南部边境的特达人(Teda)主要是骆驼牧人,以独立性和吃苦耐劳而着称。

在沙漠范围之内,固定职业限制在绿洲中,这里的灌溉情况允许有限地种植海枣、石榴及其他果树;谷物诸如黍类、大麦、小麦、蔬菜;及诸如散沫花这种特殊作物。水源严重限制了绿洲的拓展,在有些地方,水的过量使用已使水位严重下降,茅利塔尼亚的阿德拉尔(Adrar)区绿洲的情况即是如此。严重的蒸发而造成土壤的盐化和被侵蚀沙所埋是又一种危害;后者如阿尔及利亚苏夫(Souf)绿洲情况,需不断用人工清除。

(1)资源。在殖民统治撒哈拉沙漠期间,殖民当局对这块看似没有希望的地区的经济发展毫无兴趣。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尤其在发现了石油之后,此地引起了国际的兴趣和投资。

金属矿物在经济上相当重要。阿尔及利亚拥有几个很大的铁矿,茅利塔尼亚西部的伊吉尔山(Mount Ijill)的储存量也相当可观;埃及、突尼斯、摩洛哥、西撒哈拉沙漠和尼日尔爾的存储量略逊。毛里塔尼亚西南部阿克茹特(Akjoujt)附近埋有相当数量的铜矿石,阿尔及利亚贝沙尔(Bechar)南面有大量的锰矿。铀则广泛分布在撒哈拉沙漠,尤其尼日尔爾的极为重要。摩洛哥和西撒哈拉沙漠有极丰富的磷酸盐。

燃料资源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煤的来源有摩洛哥的无烟煤层和靠近贝沙尔的烟煤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在阿尔及利亚的因萨拉赫(I-n-Salah)发现石油,在埃及的沙漠西部、利比亚的东北部、阿尔及利亚的东北部都发现丰富的储藏量。突尼西亚和摩洛哥的储藏量则少些,乍得和尼日尔爾的储量也不多。在撒哈拉也发现了油页岩。阿尔及利亚的大天然气田已开采,埃及、利比亚和突尼西亚也有小一些的天然气田。

但是沙漠的经济发展极为困难,对传统的撒哈拉沙漠几乎未有所改变。

沙漠人民从采矿中几乎一无所得,也许还适得其反。游牧生活的衰落始于安抚政策,随着经济状况的改变和正式的定居政策的实行(因为游牧生活管理起来不便),更加快这种衰落。普遍的环境情况不佳进一步鼓励游牧民流入绿洲和城镇,从而产生过分拥挤和贫穷。油田里的高工资吸引着劳工,但传统的生活受到破坏,何况工作机会不多且又并非永久性。沙漠传统产品(诸如兽皮和羊毛,过剩的水果、盐)中只有海枣,尤其是北部绿洲的海枣,在商业上尚能维持其重要地位。盐虽然仍在提炼并送往南面苏丹西部区域,现在却要与廉价的进口盐竞争。1950年以来,旅游业有相当的发展,但是由于交通和提供膳宿的困难也只能限制在撒哈拉沙漠的边缘地带。

(2)交通运输。撒哈拉沙漠,传统上都是透过骆驼队,缓慢、艰苦,也很危险。需冒迷路、过热、窒息人的沙暴以及饿死、渴死等危险,再加上还可能遭到打劫。尽管有这麼多危险、困难,沿着连接绿洲的商队路线的泛撒哈拉沙漠贸易从很早时候起就一直延续了下来。主要的路线大多在提贝斯提山脉的西面,其中最东面的从乍得河向北至比尔马(Bilma,今尼日尔爾境内),通过费赞(Fezzan)区至的黎波里(Tripoli),是多少世纪来一直在使用的路线。提贝提斯山脉东面几乎没有绿洲,但是尼罗河西面的“四十〔天〕路”(darb al-arn)原先是运奴隶的路线。黄金、象牙、奴隶和盐是早期贸易的主要项目,但是今日,骆驼商队多半都已停业,只有从伊吉尔、比尔马和马利的陶代尼(Taoudenni)来的残留的盐生意仍使用骆驼队。但是主要的路线仍在使用,只是改由特别装备的机动车行驶,并且常常有护卫队护送。年复一年,现代的公路沿着沙漠中的古代贸易路线进一步延伸。法国首先创办了泛撒哈拉沙漠公共汽车服务,至今仍在运行。主路线外有一个认可的卡车网可行驶汽车,当然必须小心翼翼地驾驶;但是在这开阔的沙漠里四轮驱动是真正必需的,至少要有两辆车子、足够的零件和大量的发生意外事故时的供应品,燃料、食物和水——尤其在夏季,所有的特别规定对所有旅游者都适用。在大的地区,地图是不够的,导航方法才是必需的。

许多跨越撒哈拉沙漠的国际航空公司的定期航班辅助了地面旅游的不足,当地的航空公司联结各主要居住中心。铁路自从在阿巴德莱(Abadla,阿尔及利亚的贝沙尔附近)“泛撒哈拉沙漠”被弃而不用之后,很少有发展,只建了一条线来运输毛利塔尼亚的矿物。

研究探索

古代描绘撒哈拉沙漠的记录与今日所见雷同——一个广阔无垠的可怕障碍物。埃及人只控制他们邻近的绿洲,有时也控制南面的土地;迦太基人显然延续了早在青铜时代就建立起来的与内地的商业关系。罗马人对撒哈拉沙漠感兴趣在西元前19年至西元86年的探险文献中已有记载。地理勘探在中世纪一直持续进行。

中世纪的旅游者怀着宗教和商业动机对进一步了解撒哈拉沙漠及其人民作出贡献。

接下来的欧洲人对撒哈拉沙漠的认真探索始于19世纪,很多是始于偶然对非洲内地的主要水道发生兴趣。为了试图决定尼日尔爾河的走向,英国探险家里奇(Joseph Ritchie)和里昂(George Francis Lyon)于1819年来到费赞区,1822年英国探险家德纳姆(Dixon Denham)、克拉珀顿(Hugh Clapperton)和奥德莱(Walter Oudney)接连越过这个沙漠从而发现了乍得湖。苏格兰探险家莱恩(Alexander Gordon Laing)穿过撒哈拉沙漠,于1826年抵达传说中的城市廷巴克图,但是在他回来之前却在那里被人杀害了。法国探险家卡耶(Rene Caillie)乔装成一个阿拉伯人,于1828年从南部越过撒哈拉沙漠到北部访问了廷巴克图后生还。其他着名的探险由下列各人完成︰德国地理学家巴尔特(Heinrich Barth,1849~1855),法国探险家杜韦里埃(Henri Duveyrier,1859~1862)和德国探险家纳赫蒂加尔(Gustav Nachtigal,1869~1875)以及罗尔夫斯(Gerhard Rohlfs,1862~1878)。

自从欧洲各殖民国家军事占领撒哈拉沙漠之后,进行了更详尽的探险,至19世纪末,已经掌握了沙漠的主要特点。虽然20世纪政治、商业和科学等活动极大地增加了对撒哈拉沙漠的认识,但是无垠的地带仍很遥远,知之甚少,难以抵达。

沙漠岩画

岩画的发现

1850年,德国探险家巴尔斯来到撒哈拉沙漠进行考察,无意中发现岩壁上刻有鸵鸟、水牛及各式各样的人物像。1933年,法国骑兵队来到撒哈拉沙漠,偶然在沙漠中部塔西利台、恩阿哲尔高原上发现了长达数公里的壁画群,全绘在受水侵蚀而形成的岩阴上,五颜六色,色彩雅致、调和,刻画出了远古人们生活的情景。

壁画群中动物形象颇多,千姿百态,各具特色。动物受惊后四蹄腾空、势若飞行、到处狂奔的紧张场面,形象栩栩如生,创作技艺非常卓越,可以与同时代的任何国家杰出的壁画艺术作品相媲美。从这些动物图像可以相当可靠地推想出古代撒哈拉地区的自然面貌。如一些壁画上有有划着独木舟捕猎河马,这说明撒哈拉曾有过水流不绝的江河。

人们不仅对这些壁画的绘制年代难以稽考,而且对壁画中那些奇怪形状的形象也茫然无知,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谜。

岩画的几个阶段 根据在撒哈拉沙漠发现的岩画,可以将这些不同的岩画分为几个阶段:

1.水牛时期,大约从3万5千年以前至公元前8000年左右,这时期的岩画大约产生于公元前10000年至公元前8000年时期,是用一些目前已经在当地绝迹的动物奶汁混合颜料画在岩石上的,这些动物包括有水牛、象、河马和犀牛,画中的人物使用棍棒、斧头、弓箭和用棍棒甩出去击打猎物,但没有见到标枪,他们经常戴有圆形的盔帽。这些岩画主要分布在阿尔及利亚的东南部,以及乍得和利比亚境内。

2.黄牛时期,大约从公元前7500年至公元前4000年左右。这一时期当地居民开始从事游牧生活,放牧牛羊,曾经发现有陶器和新石器时代经过打磨加工的石斧、石磨和箭头,也有一些打猎用的弓箭。放牧的动物是从亚洲引进的。后期也发现一些可以聚集较多的人和牲畜的村落遗迹。

‘玖’ 撒哈拉沙漠和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中有石油吗

塔克拉玛干有丰富的石油而撒哈拉沙漠地区目前只在他的别边发现有油田。
油田的形成与现在的条件无关,只与地质时期的情况有关,特别是中生代和新生代的条件有关。撒哈拉地区中生代有大方为的海侵,有形成石油的沉积条件,到底有无,还要看他的埋藏条件而定。

‘拾’ 请问撒哈拉沙漠是怎么形成的呢

非洲大陆北部的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沙漠。它西起大西洋沿岸,向东经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埃及等国到达红海之滨,东西长5600多千米,南北宽2000千米,面积为910万千米2,是我国最大的沙漠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20倍。

在这片浩瀚的沙海中,分布着许多形态各异的沙丘。有金字塔形的、抛物线形的,还有一条条平行排列的沙垄,最常见的是新月形沙丘。然而被沙漠风暴吹过后,沙丘的面貌就会发生很大改变。沙漠中还有许多裸露的岩石被风吹蚀成“城堡”、“石蘑菇”等奇怪的形状。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干燥炎热的地区之一,属于热带沙漠气候。这里平均年降水量不足100毫米,有的地方甚至一年之内滴雨不见,有时沙漠的天空中也出现乌云,眼看着下起雨来,却一滴雨也没有降到地面上,在半空中就蒸发掉了。撒哈拉沙漠夏季的气温更是高得出奇,这里曾经记录过58℃的极端最高气温,白天地表温度可达70℃~80℃,鸡蛋埋在沙子里都会烤熟。沙石吸热快,散热也快。一到夜晚,沙漠气温就会急骤下降30℃~40℃,冬季时夜晚气温可降到接近0℃。由于昼夜温差大,撒哈拉地表的岩石因不断地热胀冷缩而分崩离析,剥落下来的碎石被风化成大大小小的砾石和沙子,细沙被风吹到较低的地方堆成了沙丘,砾石则留在附近成为戈壁滩。

撒哈拉炎热干燥气候的形成,是由于地处北回归线附近的副热带地区,常年在副热带高气压和来自亚洲干旱地区的东北信风控制下,降水极少,终年炎热。这里动植物稀少,地表水源也十分缺乏。在阿拉伯语中,撒哈拉就是“空虚无物”的意思。人们很难想到外表看上去十分荒凉的撒哈拉沙漠地下却有一个储量颇丰的地下水库,贮水量相当于尼罗河12年入海总水量。沙漠地下水是从哪里来的呢?原来这里在5000年前曾是草原和沼泽地带,年降水量超过300毫米。而且这个潮湿的时期向前推算已持续了4万年之久,使大量的地表积水渗入地下,以后由于气候变得越来越干燥,才逐渐变成今天黄沙漫漫的样子。

撒哈拉沙漠的地下不仅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还是一个矿藏的宝库,石油、天然气、铀、铁、煤、磷酸盐等矿产储量都很可观。其中利比亚和埃及的石油、阿尔及利亚的天然气和摩洛哥的磷酸盐矿都大量出口换汇,成为国家的经济支柱。

其实撒哈拉沙漠也并不都是“空虚无物”,在沙漠中有水源滋润的地方形成了生机勃勃的绿洲,那里人口稠密,农业也十分发达。

近些年来,由于北非气候持续干旱,撒哈拉沙漠不断地向南扩展,平均每年推进6千米左右,已经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的经济和环境产生严重的威胁。